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鏡頭筒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810354閱讀:12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鏡頭筒的制作方法
      本申請主張2001年7月16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2001-196952的權益,這里參考引用其內容。
      發(fā)明
      背景技術
      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相機等的鏡頭筒,其中,鏡頭筒具有多個沿光軸方向移動的鏡頭框,具體而言,是涉及一種用于將鏡頭框彼此固定耦合的鏡頭筒。
      相關技術的描述通常,在變焦鏡頭和相機的類似鏡頭等的鏡頭筒中,鏡頭筒彼此通過一凸輪機構來進行耦合,該凸輪機構包括一凸輪槽和一凸輪隨動件,使鏡頭筒可沿其光軸方向光滑地相對移動。
      其中設置凸輪機構的凸輪槽的凸輪框通常通過澆鑄(注塑)合成樹脂材料來形成,凸輪槽的截面部具有傾斜表面,該表面由于拔模時施加的限制而逐漸向外擴張。凸輪隨動件根據傾斜表面形成為圓錐形。
      但是,在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構成的凸輪機構形成的鏡頭框耦合中,當用戶失手墜落相機或當外部(從物體側)對相機施加某種或一沖擊或撞擊時,凸輪隨動件可能會越過凸輪槽的傾斜表面并移離該表面。
      當凸輪槽的壁具有大的傾斜角度時,凸輪隨動件移離凸輪槽傾向于增加。當減小傾斜角度以使凸輪隨動件難以移離凸輪槽時,難以從澆鑄凸輪框中拔取模型。另外,當減少鏡頭框的直徑以降低相機尺寸時,即使未改變凸輪升程的移動量,但因為斜度導入角緊,所以難以從澆鑄的凸輪框中拔取模型。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日本未審定專利申請7-191252中公開了一種技術將每個凸輪槽的一對相對傾斜表面的傾斜角度設定為拍攝區(qū)域中的一個小角度,和折疊區(qū)域中的一個大角度,用于根據相應凸輪槽的傾斜角度來在凸輪隨動件上形成多個錐形表面。
      但是,在該現(xiàn)有技術中,凸輪銷必須沿圓周方向具有多個錐形角度。這樣,當將凸輪槽排列為非線性凸輪槽時,凸輪銷不會覆蓋非線性凸輪槽的所有區(qū)域,這最大地限制了該現(xiàn)有技術的應用。
      因此,鑒于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鏡頭筒,其中,使用凸輪機構來使鏡頭鏡框彼此耦合。該鏡頭筒具有寬的多功能性,使?jié)茶T凸輪槽不困難,并且即使無意地向鏡頭筒施加外力時,也可通過凸輪相機來牢固地耦合鏡頭鏡框。
      發(fā)明概述一種鏡頭筒,具有一第一框和一第二框,該第一框包括一凸輪槽,該凸輪槽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不平行于第二表面,第二框包括一具有第一外圓周表面和一第二外圓周表面的凸輪隨動件,該第一外圓周表面與第一表面滑動接觸,該第二外圓周表面在凸輪槽深度上以不同于第一外圓周表面的深度處與第二表面滑動接觸,將鏡頭筒放置在不彼此平行的表面之間,第二框相對于第一框移動。
      參照附圖,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更明顯。
      附圖的簡要描述

      圖1是沿其光軸獲得的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相機中設置的用作拍攝鏡頭的鏡頭筒的縱向截面圖;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旋轉框的透視圖;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通過凸輪機構將旋轉框與固定框耦合部分的放大截面圖;圖4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凸輪隨動件的透視圖;圖5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固定框的透視圖;圖6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通過凸輪機構將固定框與旋轉框耦合部分的放大截面圖;圖7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固定框的透視圖;圖8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內側直徑側上固定框的放大仰視圖;圖9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圖8中固定框的IX部分的放大圖;圖10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圖8中沿X-X線所取的固定框的截面圖;圖11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圖8中沿XI-XI線所取的固定框的截面圖。
      最佳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參照圖1至4來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
      在圖1中,標號1表示合成樹脂材料構成的鏡頭筒。鏡頭筒1可執(zhí)行變焦,包括用作第二框的固定框3、用作第一框的旋轉框4、變焦框5、第一組框6、第二鏡頭組11、第二組框7、和線性移動鍵9。固定固定框3,以覆蓋相機主體2的光圈2a的外部;支撐旋轉框4,進行旋轉,對應于固定框3前進和縮回,由鏡頭框驅動單元(未圖示)旋轉驅動;通過旋轉框4來支撐鏡頭框5,進行旋轉,相對于旋轉框4前進和縮回;第一組框6保持一第一鏡頭組10;第二組框7保持一第二鏡頭組12。值得注意的是,在圖1中,標號2b表示相機主體2的膠卷軌跡表面。
      固定框3具有在其前端(近物體側)的多個位置(例如兩個位置)上沿其內部表面設置的凸輪隨動件13,并具有形成于其上的線性運動導槽3a,引導線性運動鍵沿光軸O方向的線性運動。
      旋轉框4具有沿其外部圓周表面形成的螺旋形的非線性凸輪槽14。每個凸輪槽14都具有一對相對壁表面,每個壁表面具有如下所述的不同傾斜角度,耦合凸輪隨動件13,與凸輪槽14滑動接觸。
      另外,沿旋轉框4的內部圓周表面形成螺旋面內螺紋15,另外,多個(例如三個)凸輪槽16沿旋轉框4的內部圓周表面形成,該凸輪槽與螺旋面內螺紋15交叉并在其之上,沿光軸方向螺旋形傾斜。
      當旋轉框4由鏡頭框驅動單元(未圖示)旋轉驅動時,當旋轉框對應于固定框3旋轉時,從折疊位置伸展到預定的拍攝位置。
      線性運動鍵9包括突出單元9b和鍵單元9c。突出單元9b沿圓周方向從形成為環(huán)形的線性運動鍵9的基端部9a突出,并滑動地插入固定框3的線性運動導槽3a中。鍵單元9c從基端部9a向前伸展到鏡頭筒1,配合并沿形成于第二組框7的線性運動槽7a滑動,通過呈現(xiàn)其旋轉來引導第二組框7的線性運動。
      在線性運動鍵9由已知的支撐機構引導以不對應于固定框3旋轉地線性運動的狀態(tài)下,當旋轉框4相對線性運動鍵9旋轉時,線性運動鍵9與旋轉框4整體地沿光軸方向前進和縮回。
      變焦框5形成為圓周形狀,并具有在后端側的附近沿外部圓周表面形成的螺旋面外螺紋17。螺旋面外螺紋17與旋轉框4的螺旋面內螺紋15一起被攻絲。
      變焦框5具有在圓周部的三個后端位置形成的導槽5a。導槽5a沿光軸方向從其后端細長地穿過變焦框5。
      在其前端(接近物體側),第一組框6安裝并固定在變焦框5的內部。利用該結構,當旋轉旋轉框4時,變焦框5可相對于旋轉框4前進和縮回,因為變焦框5被調整為不由穿過三個凸輪隨動件18而形成于第二組框7中的導槽5a旋轉,并進一步引導線性地移動。沿第二組框7的相同外圓周表面以基本相同的間隔設置這些凸輪隨動件8。
      將作為壓縮彈簧的壓緊彈簧8插入第二組框7的盡端表面和變焦框5的內部盡端表面之間,總沿第二組框7的盡端表面與變焦框5的內部盡端表面分離的方向施壓。
      由線性移動鍵9的鍵單元9c引導第二組框7,以進行線性移動,并通過沿旋轉框4的凸輪槽16移動的凸輪隨動件18相對于旋轉框4前后移動。
      三個凸輪隨動件18的每一個都形成為三級形狀,并具有軸部18a、光軸調整部18b、線性移動引導滑動接觸部18c和凸輪槽滑動接觸部18d,這些部分具有不同的直徑。軸部18a被設置在例如第二組框7的安裝孔中,以選擇地移離;光軸調整部18b形成為預定厚度,以調整變焦框5的內表面和第二組框7(第二鏡頭組11的光軸)的外表面之間的間距;設置線性移動引導滑動接觸部18c,使其側表面耦合并與變焦框5的導槽5a滑動接觸;設置凸輪槽滑動接觸部18d,使其側表面耦合并與旋轉框4的凸輪槽16滑動接觸。
      下面詳細描述固定框3的凸輪隨動件13和圍繞旋轉框4的表面的凸輪槽14。
      如圖2的旋轉框4的透視圖所示,繞旋轉框4的表面非線性的形成凸輪槽14。如圖3的放大截面圖所示,每個凸輪槽14具有一對相對的壁表面。一個壁表面、即壁表面14a與凸輪隨動件13滑動接觸以伸展旋轉框4(圖3的左側壁),形成為小的傾斜角度(在本實施例中,對應于垂直于光軸O的表面的傾斜角度)θ1,作為一第一表面或作為一第一傾斜表面。另外,每個凸輪槽14b的另一壁表面14b形成為一大的傾斜角度θ2,作為一第二表面或作為一第二傾斜表面。
      相反,如圖3和4所示,固定框3的每個凸輪隨動件13具有插入穿過固定框3形成的插入孔3b內的軸固定部13a。軸固定部13a在其末端具有形成于圓周表面上的棱部13b。當沿凸輪隨動件13從插入孔3b退出的方向對隨動件施加負載時,棱部13b被插入孔3b的表面止住,以防止凸輪隨動件13的退出。
      耦合并與凸輪槽14滑動接觸的凸輪隨動件13的另一圓周表面包括兩級的錐面,每個錐面都具有不同的傾斜角度。即,基端側錐面13c用作接近軸固定部13a的第一外圓周表面或第一錐面,形成為具有小的傾斜角度θ1的錐面,并與一個壁表面、即壁表面14a滑動接觸。另外,盡端側錐面13d用作第二外圓周表面或第二錐面,形成為具有大的傾斜角度θ2的錐面,并與另一個壁表面、即壁表面14b滑動接觸。
      如上所述,固定框3穿過固定框3的凸輪隨動件13和旋轉框4的表面上的凸輪槽14與旋轉框4耦合。這樣,當沿旋轉框4向相機主體2的方向施加一負載而導致用戶失手墜落相機或從外部(從物體側)對相機施加某種或一沖擊或撞擊時,凸輪槽14的具有小角度θ1的壁表面14a有力地向凸輪隨動件13的基端側錐面13c施壓。
      因為凸輪隨動件13的基端側錐面13c具有小的傾斜角度θ1,所以它難以越過壁表面14a。利用該結構,固定框3可利用該機構固定地與旋轉框4耦合。
      當澆鑄旋轉框4時,可在拔模方向上確保一個大的自由度,因為凸輪槽14的壁表面14b形成為大的傾斜角度θ2,所以可容易地拔模。
      另外,因為凸輪槽14通過將一對相對壁表面的一個傾斜角度改變?yōu)榱硪粋€傾斜角度來實現(xiàn)上述效果,所以即使在非線性凸輪等中也可容易地應用該結構。
      下面參照圖5和6來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實施例2除了在固定框3中形成凸輪槽并將凸輪隨動件設置在旋轉框4中以外,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以省略其詳細描述。
      即,如圖5所示,固定框3具有沿內表面形成的螺旋形和非線性的凸輪槽22。每個凸輪槽22具有一對相對壁表面,每個壁表面具有如下所述的不同傾斜角度。接著,在接近相機主體2垢一側的多個位置(例如兩個位置)上繞旋轉框4的外圓周表面插入凸輪隨動件21,隨動件21耦合并與凸輪槽22滑動接觸。
      如圖6的放大截面圖所示,每個凸輪槽22都具有一對相對壁表面。凸輪隨動件21與之接觸以伸展旋轉框4(圖6的右側壁)的該對壁表面中的一個、即壁表面22a形成為小的傾斜角度(在本實施例中,對應于垂直于光軸O的表面的傾斜角度)θ1。而相對壁表面的另一個、即壁表面22b形成為大的傾斜角度θ2。
      相反,旋轉框4的每個凸輪隨動件21具有插入形成于旋轉框4內的插入孔4a中的軸固定部21a。軸固定部21a在其末端具有形成于圓周表面上的棱部21b。當沿凸輪隨動件21從插入孔4b退出的方向對隨動件施加負載時,棱部21b被插入孔4b的表面止住,以防止其退出。
      耦合并與凸輪槽22滑動接觸的凸輪隨動件21的表面包括兩級的錐面,每個錐面都具有不同的傾斜角度。即,軸固定部21a側上的基端側錐面21c形成為錐面,具有小的傾斜角度θ1,并與壁表面22a滑動接觸。另外,凸輪隨動件21的盡端側錐面21d形成為錐面,具有大的傾斜角度θ2,并與另一個壁表面22b滑動接觸。
      如上所述,根據實施例2,固定框3穿過固定框3的凸輪槽22和旋轉框4的表面上的凸輪隨動件21與旋轉框4耦合。這樣,當沿旋轉框4向相機主體2的方向施加一負載而導致用戶失手墜落相機或從前面(從物體側)對相機施加某種或一沖擊或撞擊時,凸輪隨動件21的基端側錐面21c有力地向凸輪槽21的壁表面22a施壓。
      因為壁表面22a具有小的傾斜角度θ1,所以凸輪隨動件21的基端側錐面21c難以越過壁表面22a。利用該結構,固定框3可利用該機構固定地與旋轉框4耦合。
      當澆鑄旋轉框4時,可在拔模方向上確保一個大的自由度,因為凸輪槽22的壁表面22b形成為大的傾斜角度θ2,所以可容易地拔模。
      另外,因為凸輪槽22通過將一對相對壁表面的一個傾斜角度改變?yōu)榱硪粋€傾斜角度來實現(xiàn)上述效果,所以在非線性凸輪等中也可容易地應用該結構,并具有寬的多功能性。
      下面參照圖7和11來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實施例3除了在固定框3中形成凸輪槽并將凸輪隨動件設置在旋轉框4中以外,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以省略其詳細描述。
      即,如圖7所示,固定框3具有沿內表面形成的螺旋形和非線性的凸輪槽122。每個凸輪槽122具有一對相對壁表面,每個壁表面具有如下所述的不同傾斜角度。接著,在接近相機主體2垢一側的多個位置(例如兩個位置)上繞旋轉框4的外圓周表面插入凸輪隨動件121,隨動件121耦合并與凸輪槽122滑動接觸。
      如圖8中內側直徑側上固定框的放大仰視圖所示,每個凸輪槽122具有一可進行拍攝的變焦區(qū)A、一折疊區(qū)C、其中鏡頭筒的整個長度被折疊、和一位于變焦區(qū)A和折疊區(qū)C之間的轉換區(qū)B。
      折疊區(qū)C是僅當拍攝結束且鏡頭筒變?yōu)槿菁{狀態(tài)時使用的區(qū)。這樣,凸輪隨動件121不會停止在折疊區(qū)C的中途,并很少位于其中。即,在折疊區(qū)C中,凸輪隨動件121很少有機會經受振動或外力。旋轉框4在折疊端(未圖示)的端面處與固定框3鄰接,以防止凸輪隨動件121移離凸輪槽122。
      在轉換區(qū)B中,每個凸輪槽122的壁表面傾斜角度從變焦區(qū)A變到折疊區(qū)C,物體側上的壁表面122b的傾斜角度被設置為從變焦區(qū)A到折疊區(qū)C的不變傾斜角度θ2,如圖9所示。接著,物體側上與壁表面122b相對的壁表面122a具有一傾斜角度θ1,并在折疊區(qū)C中被設置成壁表面122c具有大的傾斜角度θ3,這使得拔模容易。
      另外,在轉換區(qū)B中,凸輪隨動件121的錐面121d與之接觸的壁表面122b逐漸從區(qū)A連接到區(qū)C,壁表面122a在逐漸改變的同時與壁表面122c連接。
      注意,圖9中所示壁表面122b中的傾斜區(qū)122e是凸輪隨動件121的錐面121d與之滑動接觸的部分,且壁表面122a中的傾斜區(qū)122f是凸輪隨動件121的錐面121c與之滑動接觸的部分。
      如圖10的放大截面圖所示,凸輪隨動件121與之滑動接觸以伸展旋轉框4(圖10的右側壁)的該對相對壁表面中的一個、即壁表面122a形成為小的傾斜角度(在本實施例中,對應于垂直于光軸O的表面的傾斜角度)θ1。而該對相對壁表面的另一個、即壁表面122b形成為大的傾斜角度θ2。
      相反,旋轉框4的每個凸輪隨動件121具有插入形成于旋轉框4內的插入孔4a中的軸固定部121a。軸固定部121a在其末端具有形成于圓周表面上的棱部121b。當沿凸輪隨動件121從插入孔4b退出的方向對隨動件施加負載時,棱部121b被插入孔4b的表面止住,以防止其退出。
      耦合并與凸輪槽122滑動接觸的凸輪隨動件121的表面包括兩級的錐面,每個錐面都具有不同的傾斜角度。即,軸固定部121a側上的基端側錐面121c形成為錐面,具有小的傾斜角度θ1,并與壁表面122a滑動接觸。另外,凸輪隨動件121的盡端側錐面121d形成為錐面,具有大的傾斜角度θ2,并與另一個壁表面122b滑動接觸。
      如上所述,根據實施例3,固定框3穿過固定框3的凸輪槽122和旋轉框4的表面上的凸輪隨動件121與旋轉框4耦合。這樣,當沿旋轉框4向相機主體2的方向施加一負載而導致用戶失手墜落相機或在具有高的使用頻率的變焦區(qū)A中從前面(從物體側)對相機施加某種或一沖擊或撞擊時,凸輪隨動件121的基端側錐面121c有力地向凸輪槽122的壁表面122a施壓。
      因為壁表面122a具有小的傾斜角度θ1,所以凸輪隨動件121的基端側錐面121c難以越過壁表面122a。利用該結構,固定框3可利用該機構固定地與旋轉框4耦合。
      當澆鑄旋轉框4時,可在拔模方向上確保一個大的自由度,因為凸輪槽122的壁表面122b形成為大的傾斜角度θ2,所以可容易地拔模。
      另外,兩個壁表面在壁表面122b的折疊區(qū)C中都具有大的傾斜角度θ2,這進一步增大了模的自由度,并可降低成本。
      另外,因為凸輪槽122通過將一相對壁表面的一個傾斜角度改變?yōu)榱硪粋€傾斜角度來實現(xiàn)上述效果,所以在非線性凸輪等中也可容易地應用該結構,并具有寬的多功能性。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fā)明,在鏡頭筒中,其中,鏡頭框彼此通過凸輪機構進行耦合,即使對鏡頭筒無意地施加外力時,凸輪機構也可牢固地耦合鏡頭框。如上所述設置的鏡頭筒具有寬的多功能性,并使得不難以澆鑄凸輪槽。
      參照附圖描述了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例,但應該明白,本發(fā)明不限于這些具體實施例,在不脫離下面權利要求定義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做出不同的改變和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鏡頭筒,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一個凸輪槽的第一框,該凸輪槽包括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上述第一表面是一個不平行于上述第二表面的平面,和一包括凸輪隨動件并相對于上述第一框移動的第二框,所述凸輪隨動件具有與上述第一表面滑動接觸的第一外圓周部和一在上述凸輪槽深度上以不同于第一外圓周部的深度與上述第二表面滑動接觸的第二外圓周部,并且所述凸輪隨動件被上述彼此不平行的表面所夾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輪槽設置在上述第一框的外圓周表面上,上述凸輪隨動件設置在上述第二框的內圓周表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輪槽設置在上述第一框的內圓周表面上,上述凸輪隨動件設置在上述第二框的外圓周表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是在包含上述鏡頭筒的光軸的平面截面上相對于與上述光軸垂直的線傾斜的傾斜表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分別為在包含上述鏡頭筒的光軸的平面截面上相對于與上述光軸垂直的線傾斜的傾斜表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的一個面比另一個面的傾斜平緩。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外圓周表面和上述第二外圓周表面中的至少一個面為錐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輪隨動件具有插設在上述第二框中的軸安裝部件,在該軸安裝部件的表面圓周上形成棱。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框還具有另一個不同于上述凸輪槽的凸輪槽,所述另一個凸輪槽連續(xù)形成在上述凸輪槽之后,使其與上述凸輪隨動件咬合以僅夾持上述凸輪隨動件的一個外圓周表面。
      10.一種鏡頭筒,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包括一凸輪槽的第一框,該凸輪槽具有作為滑動接觸表面的一第一表面和與該第一表面相對、在與上述第一表面傾斜的斜面中形成的作為滑動接觸表面的一第二表面,和一相對于上述第一框移動并包括一凸輪隨動件的第二框,所述凸輪隨動件與上述凸輪槽咬合以被夾持在上述滑動接觸表面中,其具有一與上述第一表面滑動接觸的第一外圓周表面和一在凸輪槽深度上以不同于上述第一外圓周表面的深度與上述第二表面滑動接觸的第二外圓周表面。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輪槽設置在上述第一框的外圓周表面上,上述凸輪隨動件設置在上述第二框的內圓周表面上。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輪槽設置在上述第一框的內圓周表面上,上述凸輪隨動件設置在上述第二框的外圓周表面上。
      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分別是在包含上述鏡頭筒光軸的平面截面上相對于與上述光軸垂直的線傾斜的傾斜表面。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中的一個表面比另一個表面的傾斜平緩。
      15.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為在包含上述鏡頭筒光軸的平面截面上相對于與上述光軸垂直的線傾斜的傾斜表面。
      16.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輪隨動件和上述凸輪槽耦合后滑動連接而被壓接一側的上述凸輪槽的上述第一表面具有一個傾斜角度,該第一表面的傾斜角度小于上述第二表面的傾斜角度,以便伸長由上述第一框和上述第二框形成的鏡頭筒長度。
      17.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框還具有另一個不同于上述凸輪槽的凸輪槽,所述另一個凸輪槽連續(xù)形成在上述凸輪槽之后,使其與上述凸輪隨動件咬合以僅夾持上述凸輪隨動件的一個外圓周表面。
      18.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外圓周表面和上述第二外圓周表面中的至少一個面為錐面。
      19.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用于移動框部件的凸輪槽和凸輪隨動件的鏡頭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輪隨動件具有插設在上述第二框中的軸安裝部件,在該軸安裝部件的表面圓周上形成棱。
      全文摘要
      在鏡頭筒中,凸輪槽具有一對壁表面。位于旋轉框通過凸輪隨動件延展后與一個壁表面滑動接觸側上的該壁表面形成為小的傾斜角度。另一壁表面形成為大的傾斜角度。該凸輪隨動件具有位于固定框內的軸安裝部,并具有一在軸安裝部的末端沿軸的圓周表面形成的棱。耦合并與凸輪槽滑動接觸的凸輪隨動件的表面包括一基端側錐面和一盡端側錐面。該基端側錐面形成于軸安裝部側上,具有小的傾斜角度,與一壁表面滑動接觸。盡端側錐面具有大的傾斜角度,并與另一壁表面滑動接觸。利用該結構,在其中鏡頭框彼此通過如上所述的凸輪機構耦合的鏡頭筒中,凸輪機構可固定耦合鏡頭框,即使在鏡頭筒上施加無意的外力。該結構具有寬的多功能性,不難以澆鑄凸輪槽。
      文檔編號G02B7/10GK1395126SQ02124460
      公開日2003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小巖井保, 綠川愛 申請人:奧林巴斯光學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