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背光模塊及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96611閱讀:11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背光模塊及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背光模塊(Back Light Module)及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且特別是關于一種適于提供彩色化雙面光源的背光模塊及應用此背光模塊的液晶顯示器。
      背景技術
      為了配合現(xiàn)代生活模式,視訊或影像裝置的體積日漸趨于輕薄。傳統(tǒng)的陰極射線顯示器(CRT),雖然仍有其優(yōu)點,但是由于內部電子腔的結構,使得顯示器體積龐大而占空間,且顯示時仍有輻射線傷眼等問題。因此,配合光電技術與半導體制造技術所發(fā)展的平面式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例如液晶顯示器(LCD)、有機發(fā)光顯示器(OLED)或是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已逐漸成為顯示器產(chǎn)品的主流。
      就液晶顯示器而言,依其光源利用狀態(tài)可略分為反射式液晶顯示器(reflective LCD)、穿透式液晶顯示器(transmissive LCD)以及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顯示器三種。以穿透式或是半穿透半反射式的液晶顯示器為例,其主要由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模塊所構成,其中液晶面板由兩片透明基板及一設置于兩片透明基板間的液晶層所構成,而背光模塊用以提供此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以使液晶顯示器達到顯示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反射式液晶顯示器或是穿透式液晶顯示器,通常會在液晶面板的一個透明基板上設置一彩色濾光薄膜(Color Filter),以使得液晶顯示器達到全彩顯示的效果。
      圖1所示是一種現(xiàn)有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1所示,液晶顯示器100為一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FT-LCD),其主要由一背光模塊110及一液晶面板120所構成。背光模塊110設置于液晶面板120的背面處,此背面是相對于使用者而言,且背光模塊110由一導光板112、一線光源114及一反射罩116所構成。例如,導光板112可為一楔形導光板,其具有一光入射面112a、一光擴散面112b以及一光出射面112c。反射罩116設置于光入射面112a旁,而線光源114則設置于反射罩116內。例如,所述線光源114可為適于提供白色光線的冷陰極熒光燈管(CCFL)或發(fā)光二極管數(shù)組。線光源114所提供的光線能夠由光入射面112a入射至導光板112中,并經(jīng)過光擴散面112b散射與反射之后,傳遞至光出射面112c出射。從上述可知,由光出射面112c出射的光線為白色的面光源的狀態(tài),用以作為液晶面板120顯示所需的光源。
      請繼續(xù)參閱圖1,液晶面板120主要由一薄膜晶體管數(shù)組基板(TFT Array)130、一彩色濾光基板140和一液晶層150所構成。液晶層150設置于薄膜晶體管數(shù)組基板130與彩色濾光基板140之間。
      如圖1所示,薄膜晶體管數(shù)組基板130上設置有多個薄膜晶體管132(Thin Film Transistor,TFT)以及與每一薄膜晶體管132對應的一個像素電極134(Pixel electrode)。薄膜晶體管132由柵極(Gate)132a、信道層(Channel)132b、源極132c(Source)與漏極(Drain)132d所構成。柵極132a與一掃描線(Scan line)連接,用以控制信道層132b的啟閉,而源極132c則與一數(shù)據(jù)線(Data line)連接,當柵極132a耦接至一適當?shù)碾妷簳r,信道層132b即呈導通的狀態(tài),此時關于畫面顯示的資料便會依序經(jīng)由數(shù)據(jù)線、源極132c、信道層132b、漏極132d而寫入像素電極134中。簡而言之,薄膜晶體管132就如同每一個像素的開關,其能夠控制每個像素電極134的狀態(tài),進而達到顯示的效果。
      如圖1所示,彩色濾光基板140上設置一黑矩陣(Black matrix)142,此黑矩陣142具有多個暴露出彩色濾光基板140表面的格點143,并于這些格點143內對應設置一彩色濾光薄膜144,其中位于這些格點143內的彩色濾光薄膜144可為紅色濾光薄膜、綠色濾光薄膜或藍色濾光薄膜,并可以各種狀態(tài)排列于黑矩陣142的格點內,如馬賽克型、三角設置型、條列設置型、四像素設置型等狀態(tài)。
      如圖1所示,彩色濾光基板140上設置一共享電極146,并通過薄膜晶體管132作為驅動組件驅動共享電極層146與像素電極134之間的液晶扭轉。此外,上述共享電極層146以及像素電極134上分別設置有一配向膜(alignment layer)148及一配向膜136,以對液晶層150進行配向。
      此外,薄膜晶體管數(shù)組基板130與彩色濾光基板140是通過一膠框(Sealant)152而將液晶層150設置于膠框152之間,并可在液晶層150內加入多個間隙物154(Spacer),以維持薄膜晶體管數(shù)組基板130與彩色濾光基板140之間的間隙(Gap)。另外,薄膜晶體管數(shù)組基板130以及彩色濾光基板140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偏光片160、170(Polarizer),以使得液晶顯示器100達到顯示的效果。
      綜上所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背光模塊110投射至液晶面板120的面光源為白光的狀態(tài),因而需要憑借由彩色濾光基板140上的彩色濾光薄膜144,以將背光模塊110的白光濾成各種波長范圍的彩色光(例如藍光、紅光或綠光),而使液晶顯示器100達到全彩化的效果。換句話說,彩色濾光基板的運用為目前液晶顯示器發(fā)展彩色化的主要技術。
      然而,由于彩色濾光薄膜在制作上較為復雜,且價格并不低廉,導致液晶顯示器的整體價格無法在進一步地下降。此外,由于基板上的彩色濾光薄膜與黑矩陣在基板上的設置常會有不平坦的現(xiàn)象,故彩色濾光片在制作的過程中必須于彩色濾光薄膜與黑矩陣上覆蓋一層平坦層(over coating)以達到表面平坦化的目的,如此將會增加彩色濾光片在制作上的復雜度,且在成本上亦是一種負擔。另外,由于目前大部分的液晶顯示器均采用彩色濾光基板與薄膜晶體管數(shù)組基板將液晶層夾于二者之間,此種設計架構將限制了液晶顯示器小型化的發(fā)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其可直接提供彩色化的雙面光源,以使液晶顯示器達到全彩及雙面顯示的效果。
      本發(fā)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器,除可達到全彩及雙面顯示的效果之外,其制作流程簡單且不需架構彩色濾光基板,并可使液晶顯示器整體的體積更為薄化。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提出一種背光模塊,適于提供彩色化的雙面光源,此背光模塊主要由一面光源、一第一遮光矩陣、一第二遮光矩陣、一第一熒光層以及一第二熒光層所構成。上述面光源具有一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對應之第二光出射面;第一遮光矩陣設置于第一光出射面上,且第一遮光矩陣具有多個暴露出第一光出射面的第一格點;第二遮光矩陣設置于第二光出射面上,且第二遮光矩陣具有多個暴露出第二光出射面的第二格點;第一熒光層設置于這些第一格點內,而第二熒光層設置于這些第二格點內。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器,此種液晶顯示器主要由一背光模塊、兩偏光薄膜、兩電極層、兩數(shù)組基板以及兩液晶層所構成。上述背光模塊由一面光源、一第一遮光矩陣、一第二遮光矩陣、一第一熒光層以及一第二熒光層所構成。面光源具有一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對應之第二光出射面;第一遮光矩陣設置于第一光出射面上,且第一遮光矩陣具有多個暴露出第一光出射面的第一格點;第二遮光矩陣設置于第二光出射面上,且第二遮光矩陣具有多個暴露出第二光出射面的第二格點;第一熒光層設置于這些第一格點內,而第二熒光層設置于這些第二格點內。兩偏光薄膜分別設置于第一熒光層與第二熒光層上,兩電極層分別設置于這些偏光薄膜上,兩數(shù)組基板分別設置于背光模塊兩側,兩液晶層分別設置于這些數(shù)組基板與背光模塊之間。
      依照本發(fā)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上述背光模塊的面光源由一第一導光板、一第二導光板、一反射罩以及一線光源所構成。第一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上述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第一光擴散面;第二導光板設置于第一導光板下方,且第二導光板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上述第二光出射面以及一第二光擴散面,而第一光擴散面及第二光擴散面上分別具有多個V形刻痕;反射罩設置于第一光入射面與第二光入射面旁;線光源則設置于反射罩內,此線光源可為一冷陰極熒光燈管或一發(fā)光二極管數(shù)組。此外,上述背光模塊的面光源亦可為一冷陰極平面熒光燈。
      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個較佳實施例,上述背光模塊的第一熒光層及第二熒光層分別由多個第一熒光基質、多個第二熒光基質以及多個第三熒光基質所構成。第一熒光基質適于將面光源轉換為一第一色光,例如轉換為藍光,第二熒光基質適于將面光源轉換為一第二色光,例如轉換為紅光,而第三熒光基質適于將面光源轉換為一第三色光,例如轉換為綠光。舉例而言,所述第一熒光基質、第二熒光基質與第三熒光基質的排列方式可為馬賽克狀態(tài)、三角狀態(tài)、條紋狀態(tài)或四像素設置狀態(tài)。
      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個較佳實施例,上述面光源亦適于提供一第一色光,例如提供藍光,而第一熒光層及第二熒光層分別設置于第一遮光矩陣及第二遮光矩陣的部份格點內。第一熒光層及第二熒光層由多個第一熒光基質以及多個第二熒光基質所構成。第一熒光基質適于將第一色光轉換為一第二色光,例如轉換為紅光。第二熒光基質適于將第一色光轉換為一第三色光,例如轉換為綠光。舉例而言,第一熒光基質、第二熒光基質以及未設置有熒光層的格點的排列方式可為馬賽克狀態(tài)、三角狀態(tài)、條紋狀態(tài)或四像素設置狀態(tài)。
      依照本發(fā)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所述電極層可為共享電極層,而數(shù)組基板可為薄膜晶體管數(shù)組基板,且每一薄膜晶體管數(shù)組基板上具有多個數(shù)組排列的薄膜晶體管,以及多個對應這些薄膜晶體管設置的像素電極。
      依照本發(fā)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所述電極層可為多個第一條狀電極,而這些數(shù)組基板上則對應設置第二條狀電極,且這些第一條狀電極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這些第二條狀電極的延伸方向。
      依照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所述電極層上還設置一第一配向膜,以對液晶層進行配向,而上述數(shù)組基板上同時設置一第二配向膜,以對液晶層進行配向。此外,數(shù)組基板的外表面上分別設置有偏光片。
      本發(fā)明因采用于背光模塊的面光源的兩外表面上分別形成一熒光層,以使面光源由兩外表面發(fā)出的光線達到彩色化目的。此外,該可提供彩色化的雙面光源的背光模塊可直接與兩數(shù)組基板整合,而不需架構彩色濾光基板,從而達到雙面顯示的效果。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一些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一種現(xiàn)有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圖3A-3D是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熒光基質排列方式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以及圖5是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100液晶顯示器110背光模塊112導光板112a光入射面112b光擴散面112c光出射面114線光源116反射罩120液晶面板130薄膜晶體管數(shù)組基板132薄膜晶體管132a柵極132b信道層132c源極132d漏極134像素電極140彩色濾光基板142黑矩陣143格點
      144彩色濾光薄膜146共享電極層136、148配向膜150液晶層152膠框154間隙物160、170偏光片200背光模塊210面光源212、214導光板212a、214a光入射面212b、214b光擴散面212c、214c光出射面216線光源218反射罩220、240遮光矩陣222第一格點242第二格點230第一熒光層250第二熒光層230a、230b、230c、250a、250b、250c熒光基質300液晶顯示器
      310、320偏光薄膜330、340電極層350、360數(shù)組基板352薄膜晶體管352a柵極352b信道層352c源極352d漏極354像素電極356配向膜358偏光片370、380液晶層372膠框374間隙物390配向膜具體實施方式
      圖2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2所示,背光模塊200主要由一面光源210、一第一遮光矩陣220、一第二遮光矩陣240、一第一熒光層230以及一第二熒光層250所構成。
      如圖2所示,面光源210由一第一導光板212、一第二導光板214、一線光源216及一反射罩218構成。其中,第一導光板212可以是一楔形導光板,此第一導光板212具有第一光入射面212a、一第一光擴散面212b以及一第一光出射面212c,且該第一光擴散面212b上具有多個V形刻痕(可見于圖中的區(qū)域A處),而第二導光板214與第一導光板212的結構相同,并設置于第一導光板212之下方,該第二導光板214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214a、一第二光擴散面214b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214c,且此第二光擴散面214b上亦具有多個V形刻痕(可見于圖中A’處)。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光出射面212c及第二光出射面214c是設置于背光模塊200的相對兩側,以使背光模塊200發(fā)出雙面光源。
      如圖2所示,反射罩218設置于第一光入射面212a及第二光入射面214a旁,而線光源216設置于反射罩218內,此線光源216例如是一種適于提供白色光線的冷陰極熒光燈管(CCFL)或一發(fā)光二極管數(shù)組。上述線光源216所提供的光線能夠分別由第一光入射面212a、第二光入射面214a入射至第一導光板212及第二導光板214中,并分別經(jīng)過第一光擴散面212b、第二光擴散面214b的散射與反射后,傳遞至第一光出射面212c及第二光出射面214c射出。從上述可知,由第一光出射面212c及第二光出射面214c出射的光線為白色雙面光源的狀態(tài),用以作為顯示所需的光源。
      如圖2所示,第一遮光矩陣220可為黑矩陣,其設置于第一光出射面212c上,且此第一遮光矩陣220具有多個暴露出第一光出射面212c的第一格點222,第一熒光層230設置于這些第一格點222內。第二遮光矩陣240可為黑矩陣,其設置于第二光出射面214c上,且第二遮光矩陣240具有多個暴露出第二光出射面214c的第二格點242,第二熒光層250設置于這些第二格點242內。
      綜上所述,第一熒光層230由多個熒光基質230a、多個熒光基質230b以及多個熒光基質230c所構成。舉例而言,熒光基質230a適于將由第一光出射面212c射出的白色光線轉換為第一色光,例如轉換為藍光,熒光基質230b適于將由第一光出射面212c射出的白色光線轉換為第二色光,例如轉換為紅光,而熒光基質230c適于將由第一光出射面212c射出的白色光線轉換為第三色光,例如轉換為綠光。此外,第二熒光層250由多個熒光基質250a、多個熒光基質250b以及多個熒光基質250c所構成,并與上述第一熒光層230的各個不同熒光基質相似,可將由第二光出射面214c射出的白色光線轉換為不同顏色的色光,在此即不再贅述。
      總而言之,原本由第一光出射面212c及第二光出射面214c射出的白色光線,當分別通過第一熒光層230及第二熒光層250時,通過上述不同熒光基質的設置,而使得面光源210發(fā)出不同顏色的色光。因此從上述可知,背光模塊200所提供的面光源210為彩色化的雙面光源。
      圖3A-3D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熒光基質排列方式的示意圖。請參照圖3A-3D,上述第一熒光層230的熒光基質230a、熒光基質230b與熒光基質230c,以及第二熒光層250之熒光基質250a、熒光基質250b與熒光基質250c,其排列方式可例如為馬賽克狀態(tài)(如圖3A)、三角狀態(tài)(如圖3B)、條紋狀態(tài)(如圖3C)或四像素設置狀態(tài)(如圖3D)。
      圖4為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背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如上所述,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可提供一彩色化的雙面光源,通過此面光源的兩外表面制作具有不同熒光基質的熒光層,而將面光源原本所發(fā)出的白光轉換為不同的色光。然而,本領域技藝人士應可推知,實施例中的面光源并非局限于發(fā)出白色光線,如圖4所示,可使線光源216提供一第一色光,例如提供藍光,而使面光源210發(fā)出雙面藍光;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熒光層230設置于第一遮光矩陣220的部份第一格點222內,而第二熒光層250則設置于第二遮光矩陣240的部份第二格點242內。第一熒光層230由多個熒光基質230b以及多個熒光基質230c所構成;其中,熒光基質230b適于將上述藍光轉換為一第二色光,例如由藍光轉換為紅光,熒光基質230c適于將上述之藍光轉換為一第三色光,例如由藍光轉換為綠光,而未設置有第一熒光層230的第一格點222,上述藍光則可直接穿透。此外,第二熒光層250由多個熒光基質250b以及多個熒光基質250c構成,并如同上述第一熒光層230各個不同熒光基質,亦可將由面光源210所發(fā)出的藍色光線轉換為其它顏色的色光(如紅光、綠光),在此即不再贅述。
      當然,上述第一熒光層230的熒光基質230b與熒光基質230c與未設置有第一熒光層230的第一格點222,以及第二熒光層250的熒光基質250b與熒光基質250c與未設置有第二熒光層250的第二格點242,其排列方式亦可以是馬賽克狀態(tài)、三角狀態(tài)、條紋狀態(tài)或四像素設置狀態(tài)。
      從上述可知,由于面光源已設計發(fā)出一種色光,其格點內所設置的熒光層即可進而省略其中一種熒光基質,故對于背光模塊在制作流程上可更為簡易并降低成本。
      此外,圖2與圖4中所揭露的面光源210通過線光源216、第一導光板212以及第二導光板214的相互配合而實現(xiàn),然而,此領域技藝人士應可推知,實施例中面光源210亦可直接以一冷陰極平面熒光燈(CCFFL)替代,并在冷陰極平面熒光燈的兩外表面分別制作具有不同熒光基質的熒光層,而同樣可使背光模塊發(fā)出彩色化的雙面光源。
      圖5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2及圖5所示,由于上述背光模塊200可提供一彩色化的雙面光源,因此本發(fā)明將此背光模塊200應用于一穿透式或是半穿透-半反射式的液晶顯示器300中。
      如上所述,液晶顯示器300主要由上述背光模塊200、兩偏光薄膜310和320、兩電極層330和340、兩數(shù)組基板350和360以及兩液晶層370和380所構成。其中,偏光薄膜310設置于上述第一熒光層230上,電極層330例如是一共享電極層,設置于偏光薄膜310上,而數(shù)組基板350設置于背光模塊200的一側,且液晶層370設置于數(shù)組基板350與背光模塊200之間。此外,偏光薄膜320設置于上述第二熒光層250上,電極層340例如是一共享電極層,設置于偏光薄膜320上,而數(shù)組基板360設置于背光模塊200的另一側,且液晶層380設置于數(shù)組基板360與背光模塊200之間。
      如圖5所示,上述數(shù)組基板350例如是一薄膜晶體管數(shù)組基板,其基板上設置有多個薄膜晶體管352(TFT)以及與每一薄膜晶體管352對應的像素電極354。薄膜晶體管352由柵極352a、信道層352b、源極352c與漏極352d所構成。其中,柵極352a與一掃描線連接,用以控制信道層352b的啟閉,而源極352c則與一數(shù)據(jù)線連接,當柵極352a耦接至一適當電壓時,信道層352b即呈導通的狀態(tài),此時關于畫面顯示的資料便會依序經(jīng)由數(shù)據(jù)線、源極352c、信道層352b、漏極352d而寫入像素電極354中。簡而言之,薄膜晶體管352就如同每一個像素的開關,能夠控制每個像素電極354的狀態(tài),從而達到顯示的效果。此外,并憑借薄膜晶體管352作為驅動組件,以驅動電極層310(即共享電極層)與像素電極354之間的液晶扭轉。
      如圖5所示,上述電極層330(即共享電極)以及像素電極354上分別設置有一配向膜390及一配向膜356,以對液晶層370進行配向。此外,數(shù)組基板350與背光模塊200通過由一膠框372而將液晶層370設置于其間,并可在液晶層370內加入多個間隙物374,以維持數(shù)組基板350與背光模塊200之間的間隙。另外,數(shù)組基板350外表面設置有一偏光片358,以使得液晶顯示器300達到顯示的效果。而設置于背光模塊200另一側所設置的偏光薄膜320、電極層340、數(shù)組基板360以及液晶層380,其內部詳細結構及顯示方式均與上述相同,在此即不再詳加描述。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以圖2中所揭露的背光模塊舉例說明,當然,也可使用圖4中所揭露的背光模塊也可達到提供彩色化雙面光源的相同目的。另外,本實施例中的背光模塊可適用于主動矩陣式液晶顯示器(Active Matrix LCD)及被動矩陣式液晶顯示器(Passive MatrixLCD)中。換句話說,設置于背光模塊及數(shù)組基板上的電極層并不局限于以共享電極搭配像素電極的模式,本領域技藝人士應可推知,本實施例中設置于背光模塊及數(shù)組基板上的電極層亦可為多個條狀電極,且設置于背光模塊上的條狀電極其延伸方向垂直于數(shù)組基板的條狀電極的延伸方向,并再于這些條狀電極的表面上形成配向膜。
      上述可提供雙面光源的背光模塊以及應用此背光模塊的雙面液晶顯示裝置在應用層面日趨廣泛,如常見的雙屏幕手機等多媒體顯示裝置,因此采用本發(fā)明雙面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產(chǎn)品,其在背光模塊的開發(fā)與制作上將可大幅降低成本。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及液晶顯示器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1.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可直接提供一彩色化的雙面光源,以使液晶顯示器達到全彩的效果。
      2.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可直接與兩數(shù)組基板整合,以使液晶顯示器達到全彩及雙面顯示的效果。
      3.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可直接與數(shù)組基板整合,可省去彩色濾光基板,進而省去彩色濾光薄膜及平坦層等膜層的制作,因此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流程可簡化,且成本可降低。
      4.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可直接與數(shù)組基板整合,可省去一道偏光片貼附的制程,因此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流程將可簡化,并降低成本。
      5.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可直接與數(shù)組基板整合,可省去彩色濾光基板,因此將使得液晶顯示器整體的體積更為薄化。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具體實施例揭露如上,但其并不能用來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本領域技藝人士,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內,應當可作一些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所界定的內容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背光模塊,適于提供彩色化的雙面光源,該背光模塊包括一面光源及第一、第二遮光矩陣,其特征在于該面光源具有對應設置的第一、第二光出射面,所述第一、第二遮光矩陣分別設置于第一、第二光出射面上,且第一、第二遮光矩陣分別具有若干暴露于第一、第二出射面上的第一、第二格點,所述第一、第二格點內分別設置第一、第二熒光層。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面光源包括冷陰極平面熒光燈。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面光源包括一第一導光板,該第一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該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第一光擴散面;一第二導光板,設置于該第一導光板下方,且該第二導光板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該第二光出射面以及一第二光擴散面;一反射罩,設置于該第一光入射面與該第二光入射面旁;以及一線光源,設置于該反射罩內。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擴散面與該第二擴散面上分別具有若干個V形刻痕。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線光源包括一冷陰極熒光燈管、一發(fā)光二極管數(shù)組其中之一。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熒光層與該第二熒光層分別包括若干第一熒光基質,適于將該面光源轉換為一第一色光;若干第二熒光基質,適于將該面光源轉換為一第二色光;以及若干第三熒光基質,適于將該面光源轉換為一第三色光。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熒光基質、所述第二熒光基質與所述第三熒光基質的排列方式為馬賽克狀態(tài)、三角狀態(tài)、條紋狀態(tài)、四像素設置狀態(tài)的其中之一。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光源適于提供一第一色光,而所述第一熒光層與第二熒光層分別設置于部份上述的第一格點與第二格點內,且所述第一熒光層與第二熒光層分別包括若干第一熒光基質,適于將該第一色光轉換為一第二色光;以及若干第二熒光基質,適于將該第一色光轉換為一第三色光。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熒光基質、第二熒光基質以及未設置熒光層的所述格點的排列方式包括馬賽克狀態(tài)、三角狀態(tài)、條紋狀態(tài)、四像素設置狀態(tài)的其中之一。
      10.一種液晶顯示器,包括具有面光源及第一、第二遮光矩陣的背光模塊、分別設在背光模塊兩側的二個數(shù)組基板、以及分別設置于所述數(shù)組基板與背光模塊之間二個液晶層,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光源分別具有對應設置的第一、第二光出射面,第一、第二遮光矩陣分別設于第一、第二出射面并且分別設置若干暴露出所述第一、第二光出射面的第一、第二格點,所述第一、第二格點內分別設有第一、第二熒光層,所述第一、第二熒光層上分別設有一個偏光薄膜,所述偏光薄膜上分別設有一電極層。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光源包括冷陰極平面熒光燈。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光源包括一第一導光板,該第一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該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第一光擴散面;一第二導光板,設置于該第一導光板下方,且該第二導光板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該第二光出射面以及一第二光擴散面;一反射罩,設置于該第一光入射面與該第二光入射面旁;以及一線光源,設置于該反射罩內。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擴散面與該第二擴散面上分別具有若干V形刻痕。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該線光源包括一冷陰極熒光燈管、一發(fā)光二極管數(shù)組的其中之一。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熒光層與該第二熒光層分別包括若干第一熒光基質,適于將該光源轉換為一第一色光;若干第二熒光基質,適于將該光源轉換為一第二色光;以及若干第三熒光基質,適于將該光源轉換為一第三色光。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熒光基質、第二熒光基質與第三熒光基質的排列方式包括馬賽克狀態(tài)、三角狀態(tài)、條紋狀態(tài)、四像素設置狀態(tài)的其中之一。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該面光源適于提供一第一色光,而該第一熒光層與該第二熒光層分別設置于部份所述的第一格點與第二格點內,且該第一熒光層與該第二熒光層分別包括若干第一熒光基質,適于將該第一色光轉換為一第二色光;以及若干第二熒光基質,適于將該第一色光轉換為一第三色光。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熒光基質、第二熒光基質以及未設置有熒光層的格點的排列方式為馬賽克狀態(tài)、三角狀態(tài)、條紋狀態(tài)、四像素設置狀態(tài)的其中之一。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極層為共享電極層,而所述數(shù)組基板為薄膜晶體管數(shù)組基板,且每一薄膜晶體管數(shù)組基板上具有若干數(shù)組排列的薄膜晶體管,以及若干對應所述薄膜晶體管設置的像素電極。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極層包括若干第一條狀電極,而所述數(shù)組基板上更包括若干第二條狀電極。
      21.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條狀電極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條狀電極的延伸方向。
      22.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該液晶顯示器更包括二第一配向膜,分別設置于所述電極層上,以對所述液晶層進行配向;以及二第二配向膜,分別設置于所述數(shù)組基板上,以對所述液晶層進行配向。
      23.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該液晶顯示器更包括二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分別設置于所述數(shù)組基板的外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背光模塊,適于提供彩色化的雙面光源,其主要由面光源、第一遮光矩陣、第二遮光矩陣、第一熒光層以及第二熒光層構成;其中,第一遮光矩陣與第二遮光矩陣分別設置于面光源的兩個外表面上,且第一遮光矩陣與第二遮光矩陣具有多個暴露出面光源兩外表面的格點,而第一熒光層及第二熒光層對應設置于這些格點內。利用第一熒光層與第二熒光層使面光源由兩外表面發(fā)出的光線達到彩色化目的。本發(fā)明同時提供一種液晶顯示器,主要由上述的背光模塊、兩偏光薄膜、兩電極層、兩數(shù)組基板以及兩液晶層構成,且此偏光薄膜、電極層、液晶層以及數(shù)組基板按順序設置于背光模塊的兩側。
      文檔編號G02F1/13357GK1530708SQ03119178
      公開日2004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3月13日
      發(fā)明者莊信源, 張哲誌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