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背投影顯示裝置,尤其是指一種背投影裝置的殼體。
背景技術:
目前投影顯示裝置主要分為兩種,一為映像管(Cathode RayTube,CRT)技術、另一為利用內藏光機引擎的背投影技術;而CRT技術因顯示尺寸增加,隨之造成裝置體積增大,因此,已不敷使用于講究輕、薄、短小的場合;而背投影技術可具有高亮度及體積較薄小的特點,目前常被應用于家用電視、家庭電影院、電動玩具、視訊會議等大尺寸顯示的場合。
請參閱圖1所示,習知背投影顯示裝置包括一殼體1、及置于殼體1內的光學投影系統(tǒng),其中光學投影系統(tǒng)包括光機2、反射鏡3及螢幕4;藉由光機2產生一影像光束并投射于反射鏡3上,反射的光束再投射于螢幕4以完成影像呈現(xiàn)。
而光機2提供的影像光束其投射路徑決定投射于螢幕2的影像是否歪斜,然各光學元件及殼體1存在制造公差,及組裝時會產生累積公差,因此組裝后需藉調整光機2及反射鏡3的相對位置,使影像對正并以適當比率投射于螢幕4,使系統(tǒng)具有最佳投影效果。
請參閱圖2所示,是臺灣第88120280號專利所揭示的背投影顯示裝置10結構,其包括一下殼體11、一上殼體12、一光機13、一反射鏡14及一顯示幕15;該下框體11上方具有一開口111,上框體12底部具有一窗口121;該下殼體11內部設有框架結構112以供固設光機13,反射鏡14則固設于該上殼體12后側內面,顯示幕15則內嵌于上殼體12前端其組裝時,是先將光機13固定于下殼體11的框架結構112上,再將反射鏡14及顯示幕15裝設于上殼體12,再由下殼體11上方將上殼體12置入,而組裝完成一封閉的殼體結構。
當試機時發(fā)現(xiàn)影像無法正確投射于顯示幕15時,則需將整個上殼體12拆開后才可調整光機13位置,調整后再將上殼體12組裝再進行試機,而上殼體12拆除后再組裝會造成反射鏡14位置變動,因此將增加調整時間;且下殼體11具有壁面及框架結構112,所以組裝電子元件及投影光學元件于下殼體時,視線易被阻擋而妨礙組裝。
另外,目前LCD螢幕或CRT螢幕其殼體組裝,常使用卡扣結合方式,但卡扣結構會阻礙模具脫模,因此于模具設計時需加設脫模設計(如滑塊等)以助脫模;且殼體以卡扣組裝后,即無法辨識卡扣結構,因此不易拆卸殼體,然卡扣結構與殼體一般是采用塑膠材質,故不當?shù)牟鹧b則易使卡扣結構損壞,致造成殼體無法結合。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可方便調整光機與反射鏡的相對位置,且調整光機時不致變動反射鏡位置,可節(jié)省調整時間,且該殼體便于拆裝定位,并且整體組合結構美觀。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基板,其周緣開設有溝槽,該基板前端垂設一框架,形成至少一調整孔;一背蓋,該背蓋的底面連結于基板上,且該背蓋具有相連通的一底面及一前端面,該底面延伸設有凸緣結合于該基板的溝槽;以及一螢幕框架,是設于該背蓋前端面。
所述的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該基板是呈L形。
所述的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該背蓋包括一圓弧板及固設于該圓弧板兩側的側板。
所述的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該背投影顯示裝置的電子模組及光學模組是設于該基板上。
所述的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該背蓋底面內側垂設至少一鎖固片,該鎖固片與基板上設有相對的固定孔。
所述的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該背蓋的兩側設有通風口。
所述的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該螢幕框架內固設一螢幕,該螢幕封閉該背蓋的前端面。
由于本實用新型的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不采用卡扣結構,所以制造時不需考量脫模設計,且殼體利用螺絲鎖固故易于拆卸。
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模組及電子模組是先組裝于開放的基板上,完成后再裝上背蓋,因而可避免背蓋阻擋組裝視線,方便組裝。
當試機時發(fā)現(xiàn)影像無法正確投射于顯示幕時,則僅需將面板蓋拆開后即可露出框架形成的調整孔,而可調整光機及反射鏡的相對位置,故反射鏡位置不致變動,且調整時可同時顯示螢幕觀看畫面,因此可準確調整并節(jié)省調整時間。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殼體的組裝,殼體表面不致具有裸露的螺絲頭以及不平滑的表面,而使組裝后殼體整體美觀。
圖1是習知背投影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習知另一背投影顯示裝置的側面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結構示意圖。
圖4A是本實用新型基板與背蓋分解示意圖。圖4B、圖4C是圖4A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基板與背蓋組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有關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余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式加以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3所示,是本實用新型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20包括一基板21、一背蓋22及一螢幕框架23,藉由背蓋22連結于基板21上方,設有顯示螢幕232的螢幕框架23設于背蓋22前端面,而組成一封閉的殼體20。
請參閱圖4所示,其中該基板21前端垂設一框架211,使基板21形成一概呈L形的結構,框架211是供電子元件如喇叭、視訊控制板(圖未示)等固定,并形成至少一調整孔2111,而基板21具有一表面212供該背投影顯示裝置的光學模組(投影光學模組)、電子模組(電源供應器、控制模組等)搭配固定元件或調整裝置裝設于預定位置,基板21后側周緣兩側開設有溝槽213,以供背蓋22組裝定位用。
背蓋22是由一圓弧板221及固設于圓弧板221兩側的左側板222及右側板223組成,使背蓋22的底面224與前端面225相連通,背蓋22的底面224延伸有凸緣2241,且該凸緣2241可配合基板21溝槽213導引置入,其結合面形成平整面,使背蓋22連結于基板21上;另背蓋22底面224內側垂向設一對鎖固片2242,且于鎖固片2242與基板21相對應位置設有固定孔2243、214,以供鎖固元件215穿設后而由內側將背蓋22與基板21鎖固;背蓋22內壁面226且于前端面225背后固設有一反射鏡(圖未示),以將影像光束反射至設于前端面225的螢幕232;該背蓋22其左側板222與右側板223均開設有通風口2221、2231。
而該螢幕框架23是套設于背蓋22前端面225,其呈矩形狀并具有一窗口231,螢幕框架23內固設一顯示螢幕232(如圖3),并使窗口231封閉。
其組裝過程,再參閱圖4所示,首先,將投影顯示裝置的光學模組及電子模組先固定安裝于基板21預定位置上,再將背蓋22的凸緣2241對準溝槽213置入后定位,使背蓋22底面及側邊緣連結于基板21上,形成一整體的平整面,并組成一前端面225為開口的結構,再鎖入鎖固元件215以固定結合背蓋22及基板21,而反射鏡可于背蓋22組裝前或后固設于背蓋內壁面226;如圖5所示,背蓋22組裝完成后,再將固設有顯示螢幕232的螢幕框架23組裝于背蓋22前端面225后以埋頭螺絲鎖固固定,以封閉背蓋22前端面225,并將喇叭蓋24、面板蓋25蓋住于框架211以組裝完成本實用新型顯示裝置的殼體(如圖3所示)。
由于本實用新型不采用卡扣結構,所以制造時不需考量脫模設計,且殼體利用螺絲鎖固故易于拆卸。
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模組及電子模組是先組裝于開放的基板21上,完成后再裝上背蓋22,因而可避免背蓋22阻擋組裝視線;以及基板21與背蓋22組裝時利用溝槽213與凸緣2241導引及鎖固元件21 5內部鎖固,并配合背蓋22兩側設置的通風口2221,因此,可達到方便組裝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20。
當試機時發(fā)現(xiàn)影像無法正確投射于顯示幕時,則僅需將面板蓋24拆開后即可露出框架211形成的調整孔2111,而調整光機及反射鏡的相對位置,故反射鏡位置不致變動,且調整時可同時顯示螢幕觀看畫面,因此可準確調整并節(jié)省調整時間。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殼體的組裝,是利用凸緣2241搭配溝槽213結合,并將鎖固元件215鎖固于內部而固定,因此,殼體表面不致具有裸露的螺絲頭以及不平滑的表面,而達到殼體美觀的效益。
權利要求1.一種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基板,其周緣開設有溝槽,該基板前端垂設一框架,形成至少一調整孔;一背蓋,該背蓋的底面連結于基板上,且該背蓋具有相連通的一底面及一前端面,該底面延伸設有凸緣結合于該基板的溝槽;以及一螢幕框架,是設于該背蓋前端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該基板是呈L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該背蓋包括一圓弧板及固設于該圓弧板兩側的側板。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該背投影顯示裝置的電子模組及光學模組是設于該基板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該背蓋底面內側垂設至少一鎖固片,該鎖固片與基板上設有相對的固定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該背蓋的兩側設有通風口。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其特征在于該螢幕框架內固設一螢幕,該螢幕封閉該背蓋的前端面。
專利摘要一種背投影顯示裝置的殼體,包括一基板,其周緣開設有溝槽,該基板前端垂設一框架,形成至少一調整孔;一背蓋,該背蓋的底面連結于基板上,且該背蓋具有相連通的一底面及一前端面,該底面延伸設有凸緣結合于該基板的溝槽;以及一熒幕框架,是設于該背蓋前端面。本實用新型可方便調整光機與反射鏡的相對位置,且調整光機時不致變動反射鏡位置,可節(jié)省調整時間。
文檔編號G03B21/14GK2599615SQ0320143
公開日2004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月29日
發(fā)明者陳俊堯, 康志忠, 曾湧泉 申請人: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