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背光模塊及其單元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74842閱讀:9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背光模塊及其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背光模塊,特別是涉及一種兼顧有效散熱、出光均勻的薄型背光模塊及其單元。
      背景技術
      背光模塊(Back Light Unit,BLU)是泛指一種可提供產品背光源的組件,目前運用在各種信息、通訊、或消費產品上,如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底片掃描儀、幻燈片看片箱等產品,其中以作為液晶顯示器的市場較大。液晶顯示器由于其厚度薄,質量輕且攜帶方便,近年來需求快速增加,已能在顯示器的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隨著液晶顯示器制造技術的提升、大尺寸及低價格的趨勢下,背光模塊在考慮輕量化、薄型化、低消費電力、高亮度及降低成本的市場要求,為了保持市場競爭力,積極開發(fā)、設計出新型的背光模塊及射出成型的新制作技術,是業(yè)界努力的方向及重要課題。
      一般而言,現(xiàn)有習知的背光模塊依其規(guī)模的要求,已經發(fā)展出下列的結構1、請參閱圖1所示,是現(xiàn)有習知的側光式結構背光模塊的側視立體示意圖。該側光式結構背光模塊1a,一般是常用于14英寸以下的液晶模塊9a及導光板10a,其為側邊(單邊或雙邊)入射的光源設計,入射光源11a采冷陰極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或發(fā)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其擁有輕量、薄型、窄框化、以及低消費電力的特色,常應用于筆記型計算機的光源;其中,該導光板10a是可在其上表面設有擴散片13a及棱鏡片14a,以加強該側光式背光模塊1a的輝度均一性及對稱性,且在其下表面設有反射片12a,用以提高該側光式背光模塊1a的輝度。
      2、請參閱圖2所示,是現(xiàn)有習知的直下型結構背光模塊的側視立體示意圖。該直下型結構背光模塊2a,是應用于大尺寸的背光模塊,當液晶模塊9a及背光模塊超過17英寸以上時,前述的側光式結構已經無法在重量、消費電力及亮度上占有優(yōu)勢,因此,該直下型結構背光模塊2a便被發(fā)展出來,其入射光源21a是采用復數(shù)冷陰極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CCFL)由設置于該入射光源21a下方的反射板22a反射后,向上經導光板(或擴散板)20a均勻分散后在正面射出。其優(yōu)點是輕量化、高輝度、良好的出光視角、光利用效率高、結構簡易化等,常用作監(jiān)視器(Monitor)的屏幕;其中,該導光板(或擴散板)20a是可在上表面設有棱鏡片23a,以提高該直下型結構背光模塊2a的正面及大視角輝度;但是其存在有以下缺陷(1)、大尺寸的該導光板(或該擴散板)20a其射出成型困難,模具成本高昂;(2)、其使用冷陰極管,從而造成電力消耗高,該直下型結構背光模塊2a的該冷陰極管的排列輪廓極容易造成陰影,以致影響輝度均一性;(3)、該冷陰極管的散熱問題無法改善,或為了增加散熱模塊而犧牲背光模塊的輕薄需求;(4)、該冷陰極管內含有汞等有毒廢棄物,為了要因應環(huán)保要求,該入射光源21a勢必要尋找替代光源。
      由此可見,上述現(xiàn)有的背光模塊在實際制造與使用上,均無法達成兼顧有效散熱、出光均勻的薄型面板,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背光模塊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是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fā)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的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yè)者急欲解決的問題。
      有鑒于上述現(xiàn)有的背光模塊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yè)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chuàng)新,以期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結構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能夠改進一般現(xiàn)有的背光模塊,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chuàng)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fā)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的背光模塊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利用背光模塊單元組裝方式成為一背光模塊,可依照需求變化該背光模塊的尺寸,并可避免開發(fā)大模具的成本及提高產品的良品率,從而更加適于實用,且具有產業(yè)上的利用價值。
      本發(fā)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及其單元,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可有效的利用空間,達到薄型化與輕量化,以保持市場競爭力。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及其單元,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可有效的散熱,可以避免散熱不易造成背光模塊使用壽命及效率降低,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及其單元,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可以提高輝度及均度,達成出光均勻性,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及其單元,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可以模塊化生產,而可進一步降低成本及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本發(fā)明的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及其單元,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利用發(fā)光二極管取代冷陰極管達成光源需求,以符合無汞化的環(huán)保要求,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依據(jù)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背光模塊及其單元,該背光模塊包括互相連接組成的復數(shù)單元;各背光模塊單元包括導光板,是呈楔型,在其上設有出光面及在其下具有底面,該出光面是大于該底面并定義出第一容置空間;光源結構,是鄰接于該導光板一側并容設于該第一容置空間內;以及導熱組件,是貼合于該光源結構上,且該導熱組件是與該導光板呈相對側;其中,任意兩兩相鄰的背光模塊單元,次一導光板是具有可容設前一導光板的該導熱組件的第二容置空間;任意兩兩相鄰的出光面是互相緊密連接;因此,該背光模塊具有可依需求變化該背光模塊單元的數(shù)量的尺寸。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xiàn)。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各背光模塊單元的該光源結構包括電路板、設置于該電路板上的控制芯片以及光源,其中該電路板是與該導熱組件相貼合。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含復數(shù)個由紅綠藍三單芯片所組成的混光二極管(RGB LED);該光源進一步包括有導線架,該復數(shù)個紅綠藍三晶混光二極管是設置于該導線架上,外覆封裝材料,該導線架是電連接于該電路板。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有復數(shù)個由紅光二極管、綠光二極管及藍光二極管為一組的發(fā)光組。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復數(shù)個由二波長藍光單芯片外覆黃色波長熒光材料涂層的發(fā)光二極管。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復數(shù)個由藍光單芯片外覆綠色與紅色波長熒光粉材料涂層的發(fā)光二極管。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復數(shù)個由紫外光單芯片外覆可見光波段熒光粉材料涂層的發(fā)光二極管,其波長是介于400奈米與800奈米之間。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復數(shù)個由紫外光單芯片外覆紅、綠、藍三波長熒光材料涂層的發(fā)光二極管。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進一步包括有貼合于該導光板下的散熱板,該散熱板設有具高反射率的上表面。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上表面包含銀材料、高反射金屬材料、或高反射率的介電材質鍍膜。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導熱組件及散熱板為具有高熱傳導系數(shù)的導熱組件及散熱板。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導熱組件或散熱板是為鋁合金材料或銅合金材料所制成。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導熱組件與散熱板是為一體成型、或該導熱組件與該散熱板是呈組裝式結構連接。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任意兩兩相鄰的背光模塊單元,前一導光板的導熱組件是在鄰接次一導光板的一側設有具有高反射率的側表面。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側表面包含銀材料、高反射金屬材料、或高反射率的介電材質鍍膜。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背光模塊包括貼合于該復數(shù)背光模塊單元上的擴散板。
      前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中所述的背光模塊包括設于該擴散板上表面的棱鏡片,該棱鏡片是圖案加工形成有聚光與光均勻化圖案。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的技術方案可知,為了達到前述的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及其單元,該背光模塊是包括互相連接組成的復數(shù)背光模塊單元;各背光模塊單元包括導光板、鄰接于該導光板一側的光源結構、貼合該光源結構的導熱組件;其中,該導光板是設有相對應的出光面及底面,該出光面是大于該底面并定義出第一容置空間,該光源結構是容設于該第一容置空間內;且任意兩兩相鄰的背光模塊單元,次一導光板具有可容設前一導光板的該導熱組件的第二容置空間;所以該背光模塊是具有可變化背光模塊單元數(shù)量的尺寸。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及其單元至少具有下列結構特點及優(yōu)點l、本發(fā)明利用背光模塊單元組裝方式而成為一背光模塊,可以依照需求變化該背光模塊的尺寸,并可以避免開發(fā)大模具的成本及提高產品的良品率,從而更加適于實用,且具有產業(yè)上的利用價值。
      2、本發(fā)明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間,達到薄型化與輕量化,而可保持市場競爭力。
      3、本發(fā)明可有效的進行散熱,能夠避免散熱不易而造成背光模塊使用壽命及效率降低,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4、本發(fā)明可以提高輝度及均度,達成出光的均勻性,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5、本發(fā)明可以模塊化生產,而可進一步降低成本及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6、本發(fā)明利用發(fā)光二極管取代冷陰極管達成光源需求,而可符合無汞化的環(huán)保要求,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特殊結構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具有上述諸多的優(yōu)點及實用價值,并在同類產品中未見有類似結構設計公開發(fā)表或使用而確屬創(chuàng)新,其不論在結構上或功能上皆有較大改進,在技術上有較大進步,并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且較現(xiàn)有的背光模塊具有增進的多項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用,而具有產業(yè)的廣泛利用價值,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圖1是現(xiàn)有習知的側光式結構背光模塊的側視立體示意圖。
      圖2是現(xiàn)有習知的直下型結構背光模塊的側視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及其單元的側視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單元的側視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單元的另一實施例的側視放大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光源結構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光源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1a側光式結構背光模塊10a導光板 11a入射光源12a反射片 13a擴散片14a棱鏡片2a直下型結構背光模塊20a導光板(或擴散板)21a入射光源 22a反射板23a棱鏡片30導光板301出光面302底面 303第一容置空間304第二容置空間31光源結構 311光源3111白光二極管 3112導線架
      3113封裝材料 312電路板32導熱組件 321側表面33散熱板 331上表面9液晶模塊9a液晶模塊d預定厚度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為達成預定發(fā)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jù)本發(fā)明提出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請參閱圖3所示,是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及其單元的側視立體示意圖。本發(fā)明是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及其單元,該背光模塊包括互相連接組成的復數(shù)背光模塊單元;各背光模塊單元包括導光板30、鄰接于該導光板30一側的光源結構31、以及貼合該光源結構31的導熱組件32;其中該導光板30,是呈楔型,且設有相對應的出光面301及底面302,該出光面301、底面302是呈上下相對設置,該出光面301是大于底面302并定義設置出第一容置空間303;該光源結構31,是容設于第一容置空間303內;該導熱組件32,其與導光板30是設置于光源結構31的相對側,且該導熱組件32是具有高熱傳導系數(shù),用以導散光源結構31所產生的熱量,并將熱量傳導到散熱板33達到均勻散熱的目的。該導熱組件32可為鋁合金材料或銅合金材料所制成。
      并且,任意兩兩相鄰的背光模塊單元,次一導光板30具有可容設前一導光板30的導熱組件32的第二容置空間304,因此,本發(fā)明發(fā)光模塊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間,進而可以達到薄型化與輕量化,能夠保持市場的競爭力。
      請參閱圖4所示,是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單元的側視放大示意圖。該光源結構31是可以完全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間303內,該導熱組件32的尺寸與形狀是對應于次一導光板30的第二容置空間304,并且該導熱組件32是可完全容置于該第二收容空間304內,所以,任意兩兩相鄰的出光面301能夠互相緊密連接,可避免該導熱組件32造成陰影,以達成出光均勻性、提高均度。
      請參閱圖5所示,是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單元的另一實施例的側視放大示意圖。該導光板30是可由出光面301向下延伸一預定厚度d,以令兩兩相鄰的該出光面301可進一步互相貼合,以確?;ハ嗑o密連接;故,該背光模塊可藉由變化該背光模塊單元的數(shù)量依需求組合,以適應各種不同的尺寸。因此,該背光模塊具有可依需求變化該背光模塊單元的數(shù)量的尺寸,避免開發(fā)大尺寸背光模塊所需大模具的成本,且小尺寸背光模塊的生產條件皆較大尺寸背光模塊容易控制,利用小尺寸背光模塊互相拼組可以較大尺寸背光模塊具有較高的產品良品率。
      由于無汞化的環(huán)保要求,本發(fā)明采以發(fā)光二極管,特別是照明用的白光二極管,來取代冷陰極燈管,以作為光源提供。本發(fā)明采用的白光二極管包括六種產品結構態(tài)樣,如紅綠藍三晶混光二極管(RGB LED);或由紅光二極管、綠光二極管及藍光二極管為一組來混合發(fā)出白光;或藍光單芯片加黃色波長熒光粉的單晶發(fā)光;或藍光單芯片加綠色與紅色波長熒光粉的單晶發(fā)光;或紫外光單芯片外覆可見光波段熒光粉的單晶發(fā)光,其波長是介于400奈米與800奈米之間;或紫外光單芯片外覆紅綠藍三波長熒光光粉的單晶發(fā)光。
      請參閱圖5及圖6所示,圖5是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單元的另一實施例的側視放大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光源結構的示意圖。各背光模塊單元的光源結構31,其包括電路板312、設置于電路板312上的控制芯片(圖中未示)及光源311,其中該電路板312是與導熱組件32貼合。
      其中,該光源311包括復數(shù)個白光二極管3111,如包含復數(shù)個由紅綠藍三單芯片所組成的混光二極管(RGB LED)。
      該紅綠藍三單芯片是可如圖5所示為復數(shù)個單顆發(fā)光二極管,亦可如圖7所示,是本發(fā)明光源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該光源311進一步包括導線架3112,該復數(shù)個紅綠藍三單芯片是設置于該導線架3112上,外覆封裝材料3113而成為一發(fā)光模塊;該導線架3112是電連接于電路板312,該電路板312可以進一步包括有復數(shù)電阻(圖中未示),利用該電阻或該控制芯片可以調整光源311的輝度。
      或者,該光源311包括復數(shù)個由紅光二極管、綠光二極管及藍光二極管為一組的發(fā)光組,用以混合發(fā)出白光,其設置方式請參考圖6所示。
      又或者,該光源311是包括復數(shù)個由二波長藍光單芯片外覆黃色粉熒光材料(如YAG熒光粉)涂層的發(fā)光二極管,利用互補的藍光與黃光結合而混合成所需要的白光;或者,該光源311是包括復數(shù)個由藍光單芯片加綠色與紅色波長熒光粉的單晶發(fā)光的發(fā)光二極管;或者,該光源311是包括復數(shù)個由紫外光單芯片外覆可見光波段熒光粉的單晶發(fā)光的發(fā)光二極管,其波長是介于400奈米與800奈米之間;或者,該光源311是包括復數(shù)個由紫外光單芯片外覆三波長熒光粉涂層的發(fā)光二極管,利用紫外光激發(fā)熒光粉產生三波長光(紅色光、綠色光、及藍色光),混合成所需要的白光。
      由于上述的該由紅綠藍三單芯片所組成的混光二極管、由紅光二極管、綠光二極管及藍光二極管為一組的發(fā)光組、由紫外光單芯片外覆可見光波段熒光粉的單晶發(fā)光的發(fā)光二極管、由紫外光單芯片外覆三波長熒光材料涂層的發(fā)光二極管、由藍光單芯片加綠色與紅色波長熒光粉的單晶發(fā)光的發(fā)光二極管、或由二波長藍光單芯片外覆黃色波長熒光材料涂層的發(fā)光二極管均具有不同的特性,除了由二波長藍光單芯片外覆黃色波長熒光材料涂層的發(fā)光二極管具有較高亮度的特性外,其余皆具有演色性較高的優(yōu)點;然而,依照不同需求、設計及生產成本的考慮下,上述的白光二極管均可互相搭配調整與混合組裝,而可以提高輝度及演色度。
      請參閱圖4所示,該背光模塊及其單元,是進一步包括貼合于該導光板下的散熱板33,該散熱板33包括有以下的實施態(tài)樣各背光模塊單元是包括貼合于導光板30及導熱組件32下的散熱板33;或者,該背光模塊是包括貼合于復數(shù)背光模塊單元下的散熱板33。該散熱板33是具有高熱傳導系數(shù),用以導散導熱組件32所傳遞出來的熱量,該散熱板33是可為鋁合金材料或銅合金材料所制成,所以,本發(fā)明是可有效的散熱,避免散熱不易造成該背光模塊及該發(fā)光二極管使用壽命及發(fā)光效率降低;該散熱板33設有具有高反射率的上表面331,藉此反射導光板30透出的光線,以提高光使用效率;其中,該上表面331包含銀材料、或該上表面331可包含高反射金屬材料、或高反射率的介電材質鍍膜。其中,該散熱片33是可與導熱組件32為一體成型或呈組裝式結構相連接。
      如圖4所示,該光源結構31是令電路板312平行且貼合該導熱組件32設置;或請參閱圖5所示,該光源結構31可令電路板312垂直并貼合導熱組件32設置,朝下設置的光源311利用散熱板33的上表面331的高反射率可將光線有效的反射至導光板30內。
      其中,任意兩兩相鄰的背光模塊單元,前一導光板30的導熱組件32是在鄰接次一導光板30的一側設有具有高反射率的側表面321,藉此反射導光板30透出的光線,該側表面321可包含銀材料、高反射金屬材料或高反射率的介電材質鍍膜。
      請結合參閱圖3所示,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可依需求及液晶模塊9而模塊化生產,將復數(shù)背光模塊單元拼組后,可設置貼合于該復數(shù)背光模塊單元上的擴散板34,或進一步包括設置于該擴散板34上的棱鏡片35,以降低成本、以及提高生產效率;其中,該棱鏡片35是經由圖案加工形成有聚光與光均勻化圖案。
      通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的說明,當可對本發(fā)明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一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發(fā)明加以限制。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的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該背光模塊包括互相連接組成的復數(shù)單元;各背光模塊單元包括導光板,是呈楔型,在其上設有出光面及在其下具有底面,該出光面是大于該底面并定義出第一容置空間;光源結構,是鄰接于該導光板一側并容設于該第一容置空間內;以及導熱組件,是貼合于該光源結構上,且該導熱組件是與該導光板呈相對側;其中,任意兩兩相鄰的背光模塊單元,次一導光板是具有可容設前一導光板的該導熱組件的第二容置空間;任意兩兩相鄰的出光面是互相緊密連接;因此,該背光模塊具有可依需求變化該背光模塊單元的數(shù)量的尺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各背光模塊單元的該光源結構包括電路板、設置于該電路板上的控制芯片以及光源,其中該電路板是與該導熱組件相貼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含復數(shù)個由紅綠藍三單芯片所組成的混光二極管(RGB LED);該光源進一步包括有導線架,該復數(shù)個紅綠藍三晶混光二極管是設置于該導線架上,外覆封裝材料,該導線架是電連接于該電路板。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復數(shù)個由紅光二極管、綠光二極管及藍光二極管為一組的發(fā)光組。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復數(shù)個由二波長藍光單芯片外覆黃色波長熒光材料涂層的發(fā)光二極管。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復數(shù)個由藍光單芯片外覆綠色與紅色波長熒光粉材料涂層的發(fā)光二極管。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復數(shù)個由紫外光單芯片外覆可見光波段熒光粉材料涂層的發(fā)光二極管,其波長是介于400奈米與800奈米之間。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源包括復數(shù)個由紫外光單芯片外覆紅、綠、藍三波長熒光材料涂層的發(fā)光二極管。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進一步包括貼合于該導光板下的散熱板,該散熱板設有具高反射率的上表面。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表面包含銀材料、高反射金屬材料、或高反射率的介電材質鍍膜。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導熱組件及散熱板為具有高熱傳導系數(shù)的導熱組件及散熱板。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導熱組件或散熱板是為鋁合金材料或銅合金材料所制成。
      13.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導熱組件與散熱板是為一體成型、或該導熱組件與該散熱板是呈組裝式結構連接。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任意兩兩相鄰的背光模塊單元,前一導光板的導熱組件是在鄰接次一導光板的一側設有具有高反射率的側表面。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側表面包含銀材料、高反射金屬材料、或高反射率的介電材質鍍膜。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背光模塊包括貼合于該復數(shù)背光模塊單元上的擴散板。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塊及其單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背光模塊包括設于該擴散板上表面的棱鏡片,該棱鏡片是圖案加工形成有聚光與光均勻化圖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背光模塊及其單元,該背光模塊包括互相連接組成的復數(shù)單元;各背光模塊單元包括導光板、鄰接于該導光板一側的光源結構、貼合該光源結構的導熱組件;其中,該導光板設有相對應的出光面及底面,該出光面大于該底面并定義出第一容置空間,該光源結構容設于第一容置空間內;且任意兩兩相鄰的背光模塊單元,次一導光板具有可容設前一導光板的該導熱組件的第二容置空間;因此該背光模塊具有可變化背光模塊單元數(shù)量的尺寸。本發(fā)明利用背光模塊單元組裝成為一背光模塊,可依需求變化背光模塊尺寸,節(jié)約成本及提高良品率,并可達到薄型化與輕量化,且可提高輝度及均度,達成出光均勻性,還可模塊化生產,進一步降低成本及提高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G02F1/13357GK1680856SQ20041003100
      公開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4月5日
      發(fā)明者陳文河, 黃惠燕, 張金彰, 林佳鋒 申請人:政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