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曝光量確定方法

      文檔序號:2774970閱讀:60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曝光量確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利用電攝影過程進行圖像形成時的確定激光曝光量的技術。
      背景技術
      采用了電攝影技術的圖像形成裝置,用于打印機、復印機等,特別是在業(yè)務用途中被廣泛應用。在這種業(yè)務用途中,對字符、線圖像的再現性、清晰度有很高的要求。
      在采用電攝影方式或靜電記錄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中,通常用如下所述的電攝影過程進行圖像形成。
      首先,由帶電部件使電攝影感光體或靜電記錄介質等像承載體的表面均勻帶電(帶電)。
      接著,使與圖像對應的光照射曝光部,將受光照射的部分的帶電電荷除去。由此,形成與圖像對應的靜電潛像(形成潛像)。
      然后,在顯影部中將靜電潛像顯影為可見圖像(調色劑顯影)。
      在轉印部中將該調色劑像轉印到轉印材料上(轉印),并進行定影(定影)。
      另外,為了單獨控制給像承載體表面的各區(qū)域的調色劑粒子的顯影量,通過控制該區(qū)域的電荷量、即控制對該區(qū)域的激光曝光量來實現,為實現圖像中的局部的高濃度,采用專門增大對該區(qū)域的激光曝光量的方法。此外,作為該激光曝光量的控制,采用PWM(脈寬控制)或強度調制。
      可是,圖像輸出裝置的分辨率,一般來說,不一定能高到滿足所需要的分辨率。因此,當輸出斜線部分等時,有時將產生鋸齒形狀。此外,圖像輸出的分辨能力,自然是以分辨率為單位,所以,例如線的粗細程度就以圖像輸出裝置的分辨率為單位而增減。因此,在要進行細線的輸出等時,將變成以圖像輸出裝置的分辨率形成圓點后的輸出,因而有時將變成比本來應輸出的線的粗細程度粗的線,而不再是原來的細線。
      作為解決上述問題、即怎樣用分辨率低的圖像輸出裝置獲得平滑的圖像輸出的問題的方法,有一種眾所周知的“消除鋸齒(anti-alias)處理”。
      該消除鋸齒處理,是在圖像輸出中經常使用的方法,通常采用被稱作“過采樣(over sampling)”的方法實現。即,以比圖像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高的分辨率對打印圖像數據進行擴展(過采樣)后,按照與圖像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相同的分辨率對該高分辨率圖像數據進行分辨率變換,其結果是,可以從圖像輸出裝置輸出所得到的低分辨率圖像數據。
      例如,對于具有600dpi的分辨率(每英寸點數)的圖像輸出裝置,當進行圖像輸出時,以2倍的分辨率即1200dpi的分辨率將輸出圖像數據擴展,然后進行分辨率變換,使其成為600dpi,最終從圖像輸出裝置輸出600dpi的圖像數據。
      當進行了這種消除鋸齒處理時,對例如黑斜線的周邊像素部分賦予與灰色相當的小的值作為像素值,在以往會產生鋸齒形狀的周邊像素部分形成微小點,從而可以輸出不產生鋸齒形狀的、平滑且與本來應輸出的粗細程度相同的線。
      以下,舉實例進行說明。
      圖1是表示字符“H”的輪廓數據的圖。圖2是以600dpi將字符“H”擴展后的圖。圖3是表示用輸出分辨率為600dpi的電攝影裝置輸出擴展后的數據的圖像的圖。
      如圖2所示,當以600dpi進行圖像擴展時,將使字符的比例失去平衡,因而使字符的形狀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此外,字符的線寬也比原來粗了許多。其結果如圖3所示,損害了打印質量。
      為防止這種畫質惡化,在消除鋸齒處理中,首先,用比輸出分辨率高的分辨率進行擴展。例如,如圖4所示,用比“圖像輸出裝置的分辨率600dpi”高的1200dpi的分辨率進行擴展。在這種情況下,圖1中示出的輪廓數據的失衡較少。接著,對以1200dpi擴展后的數據進行分辨率變換,使其成為1/2的分辨率的600dpi(即與圖像輸出裝置的分辨率相等)。該分辨率變換,例如,通過用如圖5所示的2×2矩陣將1200dpi的數據在各2×2的區(qū)域內進行平均化而變換為600dpi的數據。在圖5所示的例中,只需在1200dpi的2×2區(qū)域(即,600dpi的1個點的區(qū)域)內對1200dpi的數據的各像素進行平均,即可計算出600dpi的1個點的像素值。
      例如,圖4中示出的1200dpi數據被變換為如圖6所示的600dpi數據。其結果是,從圖像輸出裝置輸出的打印圖像,變成如圖7所示的樣子。即,可以看出,600dpi時產生的比例失衡及線寬的變化,在采用消除鋸齒處理后輸出時得到了較好的改進。并且,圖8是表示600dpi、1200dpi的打印輸出與以1200dpi擴展后進行分辨率變換而成為600dpi的打印輸出的比較例的圖。
      另外,關于消除鋸齒處理,如圖9所示,通過對以往產生鋸齒形狀的區(qū)域輸出中間色調而形成尺寸微小的點,從而可以在減小鋸齒形狀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并能忠實于原圖像數據地進行輸出,因而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但是,在應用上述現有的消除鋸齒處理方法時,有時會產生如下的問題。
      圖10是表示以1200dpi將字符“H”的輪廓字體擴展后、進行分辨率變換成為600dpi并輸出的過程的圖。圖11是表示1200dpi擴展數據與600dpi輸出數據的比較的圖。在圖中的1200dpi擴展數據中,字符“H”中的2條縱線的粗細程度如A和B所示是完全相同的。此外,在該AB之間也沒有任何不同。與此相反,在600dpi輸出數據中,字符“H”中的2條縱線A′和B′是不同的。
      這種現象起因于線的部分是否位于2×2矩陣內。由于這種因分辨率變換時的條件差而引起的圖像形成的差異,例如上述2條縱線對于(遠觀打印圖像)觀察者來說,未必會感覺到相同的濃度,并且使本應提供相同粗細程度(濃度)的圖像無意地輸出成不同的粗細程度(濃度)。
      這種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在以高分辨率進行了過采樣的階段的圖像數據中,當進行分辨率變換而變換為低分辨率時,在分辨率變換處理中對條件相同的區(qū)域以不同的條件進行處理,其結果是,被變換為不同的圖像形成狀態(tài)。因此,在成為各自不同的圖像形成狀態(tài)的各區(qū)域內,輸出圖像的濃度、形狀將變得不均勻。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為解決上述課題而開發(fā)的,其目的是通過適當地設定電攝影過程的激光曝光量而防止圖像的濃度、形狀的不均勻,并能穩(wěn)定地進行高畫質的圖像輸出。
      為達到上述目的,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技術方案,提供一種曝光量確定方法,用于確定利用電攝影過程進行圖像形成時的激光曝光量,包括擴展步驟,以比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高的分辨率擴展圖像數據;分辨率變換步驟,對在上述擴展步驟中擴展了的高分辨率數據進行分辨率變換,使其成為上述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曝光量確定步驟,確定進行圖像形成時的激光曝光量,以使得預定的圖像數據的濃度在圖像形成前后為相同濃度;以及圖像形成步驟,根據在上述曝光量確定步驟中確定的激光曝光量,對在上述分辨率變換步驟中進行了分辨率變換的圖像數據進行圖像形成。
      另外,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設定在利用電攝影過程進行圖像形成時的激光曝光量,包括擴展機構,以比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高的分辨率擴展圖像數據;
      分辨率變換機構,對用上述擴展機構擴展了的高分辨率數據進行分辨率變換,使其成為上述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曝光量確定機構,確定進行圖像形成時的激光曝光量,以使得預定的圖像數據的濃度在圖像形成前后為相同濃度;以及圖像形成機構,根據用上述曝光量確定機構確定的激光曝光量,對用上述分辨率變換機構進行了分辨率變換的圖像數據進行圖像形成。
      本發(fā)明的其他目的,將通過附圖和后文中的詳細說明而得到明確。


      圖1是表示字符“H”的輪廓數據的圖。
      圖2是以600dpi將字符“H”擴展后的圖。
      圖3是表示由輸出分辨率為600dpi的電攝影裝置輸出的圖像的圖。
      圖4是以1200dpi將字符“H”擴展后的圖。
      圖5是用2×2矩陣將1200dpi的數據變換為600dpi的數據的圖。
      圖6是通過分辨率變換將圖4所示的1200dpi的數據變換為600dpi的數據的圖。
      圖7是表示將圖6所示的600dpi的數據打印后的打印圖像的圖。
      圖8是表示600dpi、1200dpi的打印輸出,與以1200dpi擴展后進行分辨率變換而成為600dpi的打印輸出的比較例的圖。
      圖9是表示使鋸齒形狀的產生減少了的打印輸出的圖。
      圖10是表示以1200dpi將字符“H”的輪廓字體擴展后,進行分辨率變換而成為600dpi并輸出的過程的圖。
      圖11是表示1200dpi擴展數據與600dpi輸出數據的比較的圖。
      圖1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結構的圖。
      圖13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中的7種基準圖案和所形成的測試紋樣(test patch)的圖。
      圖14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中的7種基準圖案和所形成的測試紋樣的圖。
      圖15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中的圖像數據和激光曝光量(校正)的關系的圖。
      圖16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中的用于分辨率變換的矩陣的圖。
      圖17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中的分辨率變換的一例的圖。
      圖18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中的8種基準圖案和所形成的測試紋樣的圖。
      圖19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中的8種基準圖案和所形成的測試紋樣的圖。
      圖20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中的圖像數據和激光曝光量(校正)的關系的圖。
      圖21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中的用于分辨率變換的矩陣的圖。
      圖22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中的基準圖案和所形成的測試紋樣的圖。
      圖2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圖像輸出裝置的結構的一例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圖像形成的實際分辨率為600dpi的圖像輸出裝置內,對于字符、向量圖像等區(qū)域,首先以1200dpi的高分辨率將圖像數據擴展,然后,用2×2矩陣對1200dpi數據進行分辨率變換而成為600dpi數據,在對該600dpi數據進行各種變換(激光曝光量校正等)后,進行圖像輸出。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原來1200dpi下配置本身是相同的,但分辨率變換的條件不同,所以,形成在600dpi下成為不同的圖像形成狀態(tài)的基準圖案的測試紋樣,并在中間轉印帶上讀取該測試紋樣,設定激光曝光量,以使其輸出結果相接近,其結果是,生成對采用了分辨率變換的區(qū)域所使用的“激光曝光量校正表”。
      &lt;裝置結構&gt;
      圖2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圖像輸出裝置的結構的一例的圖。在圖23所示的例中,作為圖像輸出裝置,是以激光打印機為例進行說明的,但本發(fā)明并不只限于此,也可以應用于電攝影方式的復印機或傳真裝置。
      圖23中示出的2300是個人計算機(PC)等的主計算機,按照預定的應用程序指示對所生成的文檔或圖像的打印。2310是激光打印機,根據從主計算機2300發(fā)送來的打印數據、例如頁描述語言(PDL),進行圖像形成。
      在打印機2310中,2311是打印機控制器,處理從主計算機2300發(fā)送來的打印數據。2312是數據處理和生成單元,進行將在后文中詳細說明的分辨率變換和激光曝光量的設定。2313是激光驅動器,根據由數據處理和生成單元設定的激光曝光量,驅動半導體激光器2314。2315是圖像形成單元,根據來自半導體激光器2314的激光曝光而形成圖像。
      以下,參照圖12詳細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機2310(在圖12中稱為圖像形成裝置)的動作。
      圖1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圖像輸出裝置的結構的圖。如圖12所示,圖像形成裝置,是具有如下動作方式的電攝影裝置,即,通過激光的曝光,在帶電感光鼓1201的表面上描繪潛像,由顯影裝置1202對該潛像進行調色劑顯影,并將調色劑像轉印在中間轉印帶1203上,再將調色劑像從中間轉印帶1203轉印到轉印紙1204上而形成打印圖像,并由定影部1205對該打印圖像進行定影。
      &lt;圖像擴展&gt;
      從個人計算機(PC)等輸入到圖像形成裝置的PDL,在“圖像擴展部”1210中擴展為光柵數據。對每個圖像類別進行向該光柵圖像的擴展,例如,“字符·向量圖像”和“照片圖像”分別進行處理。這里,以1200dpi的分辨率將“字符·向量圖像”擴展后,使其成為1200dpi的光柵數據。
      &lt;分辨率變換&gt;
      接著,在“分辨率變換部”1211中如圖5所示那樣用((1/4、1/4)、(1/4、1/4))這樣的2×2矩陣,使2×2的區(qū)域平均化,由此對以1200dpi擴展后的字符·向量部的圖像數據進行分辨率變換,使其成為600dpi。進行了該分辨率變換的圖像數據,存儲在“圖像存儲器”1212內,并用“激光曝光量校正表(LUT)”1213確定曝光量,在由“PWM”1214進行PWM調制后,被輸入到“激光驅動器”1215,通過由“激光發(fā)光部”1216使各激光器發(fā)光而在對應的感光鼓1201上描繪潛像,形成打印圖像。
      以下,說明在圖12所示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在非圖像形成中形成基準圖案的測試紋樣、讀取該測試紋樣、并根據所讀取的測試紋樣的濃度生成激光曝光量校正表的第1實施方式的激光曝光量設定方法。
      &lt;基準圖像形成、基準圖像讀取、曝光量校正&gt;
      首先,在非圖像形成中,形成圖13、圖14所示的a′、b′、c′、d′、e′、f′、g′7種測試紋樣和h。而圖13、圖14中示出的a~h是對應的基準圖案,h是純色(solid)圖像的基準圖案。
      然后,由濃度傳感器1206測定在中間轉印帶1203上形成的測試紋樣的濃度。
      圖14中示出的a′、b′、c′、d′分別是對1200dpi的線圖像數據a、b、c、d進行了分辨率變換的結果。該a和b原本是相同的圖案(其中,只是位置不同),c和d同樣是位置不同但圖案相同。
      當以1200dpi擴展時,盡管a′和b′或c′和d′是基本相同的圖案,但經過了向600dpi進行發(fā)病率變換時的采用了2×2矩陣的平均縮小過程后,在曝光圖案上產生了很大的差異。
      另外,e′、f′、g′,同樣也是對1200dpi的線圖像數據e、f、g進行了分辨率變換的結果。這里,e、f、g原本是相同的點圖案,但在將分辨率向600dpi變換時根據為進行平均化而使用的2×2矩陣的配置方式,分辨率變換為600dpi后的圖像數據產生了很大的差異。
      通常,在電攝影技術中,在描繪曝光圖案不同的潛像時,其打印圖像濃度一般是不同的。即,產生如下問題以1200dpi擴展時原本應為相同的線、字符圖像,在將分辨率變換為600dpi后輸出的打印圖像中將變成不同的線、字符。
      例如,當考慮反復描繪粗細程度相同的線的圖案時,將產生如下問題盡管想以相同的粗細程度輸出這些線,但這些線的粗細程度每隔1條都要改變。即使原來是以提高線、字符圖像等的畫質為目的消除鋸齒處理(過采樣)技術,當發(fā)生了上述問題時,也不能充分實現提高線、字符圖像的畫質的目的。
      為解決上述課題,在第1實施方式中,通過由濃度傳感器1206在中間轉印帶1203上讀取在非圖像形成中形成的7種測試紋樣a′、b′、c′、d′、e′、f′、g′和h,并測定濃度,在激光曝光量設定部1217中生成激光曝光量校正表并在LUT1213內進行設定,以使得進行激光曝光量校正而使a′和b′或c′和d′具有相同的濃度。
      具體地說,按以下的步驟生成如圖15所示那樣的激光曝光量校正表。此外,這里,圖像數據按0~255的256級進行處理。
      由濃度傳感器1206測定中間轉印帶1203上的測試紋樣h,并將與實現最高濃度的圖像數據255對應的激光曝光量設定為使圖像圖案h能夠實現“基準純色濃度”的曝光量。
      (2)對在中間轉印帶1203上形成的c′、d′及e′、g′的濃度進行比較,并確定與圖像數據128對應的激光曝光量,以使兩者各自的濃度相等。這里,測試紋樣c′僅由圖像數據0(與圖像數據0對應的激光曝光量另行設定)和255構成,并且已在上面的工序中確定了激光曝光量。相反,測試紋樣d′僅由圖像數據128形成,所以,通過將c′、d′進行比較,可以唯一地確定與圖像數據128對應的激光曝光量。
      另外,測試紋樣e′也僅由圖像數據0和255構成,并已在上面的工序中確定了激光曝光量。相反,測試紋樣g′由圖像數據128、0形成,所以,通過將e′、g′進行比較,可以唯一地確定與圖像數據128對應的激光曝光量。
      另外,當從測試紋樣c′、d′及e′、g′求得的與圖像數據128對應的激光曝光量不同時,可以設定為其中間值等。
      (3)對在中間轉印帶1203上形成的測試紋樣e′、f的濃度進行比較,并決定與圖像數據64對應的激光曝光量,以使兩者各自的濃度相等。這里,與上面的工序一樣,與測試紋樣e′對應的圖像數據0、255所對應的激光曝光量也已確定,而且測試紋樣f′是由圖像數據64、0構成的圖案,所以,可以唯一地確定與圖像數據64對應的激光曝光量。
      (4)對在中間轉印帶1203上形成的a′和b′進行比較,并決定與圖像數據192對應的激光曝光量,以使兩者的濃度相等。這里也與上面的工序一樣,與測試紋樣b′對應的圖像數據0、64、255所對應的激光曝光量也已確定,而且測試紋樣a′是由圖像數據0、192構成的圖案,所以,可以唯一地確定與圖像數據192對應的激光曝光量。
      (5)在上面的工序中,在確定了與圖像數據0、64、128、192、255對應的激光曝光量,并需要確定與除此以外的圖像數據對應的激光曝光量時,可以根據這些值進行適當的插值、近似等而設定。
      分辨率成為重要的是二值數據(與灰階圖像不同,灰階并不重要),當用2×2分辨率變換矩陣進行分辨率變換而從1200dpi二值數據變換為600dpi多值數據時,在0~255的數據內僅使用0、64、128、192、255。即,在第1實施方式中,當通過分辨率變換而從1200dpi二值數據變換為600dpi多值數據時,對所出現的所有多值輸出進行設定。
      經過這樣的過程,通過進行適當的激光曝光量設定,當在電攝影裝置中進行了采用過采樣的消除鋸齒處理時,可以解決本來相同的圖像圖案在分辨率變換后被變換成不同的圖像形成狀態(tài),并因此而進行不同濃度的輸出這樣的問題。
      如上所述,按照第1實施方式,通過在非圖像形成過程中形成基準圖案的測試紋樣,并在中間轉印帶上讀取該測試紋樣而生成對進行了分辨率變換的區(qū)域使用的“激光曝光量校正表”,并設定適當的曝光量,從而在進行了采用過采樣的消除鋸齒處理時,可以防止本來相同的圖像圖案在分辨率變換后變換成不同的圖像形成狀態(tài),并因此以不同的圖像濃度進行輸出。
      另外,在第1實施方式中,是假定在分辨率變換中使用的矩陣的系數保持一定而生成激光曝光量校正表的,但本發(fā)明并不只限于此,即使根據輸出結果,變更在分辨率變換中使用的矩陣的系數(例如增減)等也可以取得同樣的效果。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
      第2實施方式的裝置結構,與在第1實施方式中使用的圖12相同,因而,這里將其說明省略。在第2實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分辨率變換中使用的矩陣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采用使600dpi的網格(box)相對于如圖16所示的1200dpi的網格偏移半個像素的矩陣。
      &lt;分辨率變換&gt;
      在第2實施方式中,與第1實施方式一樣,在“分辨率變換部”1211中用如圖16所示的矩陣對以1200dpi擴展后的字符、向量部分的圖像數據進行平均化,從而進行分辨率變換,使其成為600dpi。但是,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這里采用使600dpi的網格相對于1200dpi的網格偏移半個像素的矩陣進行平均化處理,由此進行分辨率變換。因此,在分辨率變換后的線、字符的畫質上產生若干差異。
      圖17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分辨率變換的一例的圖。圖17中示出的1′是按第1實施方式對1200dpi的1個點的斜線進行分辨率變換后的結果,該2′是按第2實施方式進行分辨率變換后的結果。如上所述,在基于第1實施方式的分辨率變換中,在2×2矩陣內包含有4個1200dpi像素,而在該4個像素之間沒有任何差異,所以,分辨率變換后將失去與該4個像素的差異有關的信息。換句話說,當想要輸出位于2×2矩陣內的圖案時,不能得到1200dpi的位置分辨率。因此,例如,如1′的箭頭指示的部分所示,將發(fā)生不能取得鋸齒形狀改善效果的情況。
      與此不同,基于第2實施方式的分辨率變換,如果是大于1200dpi的1個點的圖案,就必然以跨越多個矩陣的狀態(tài)進行分辨率變換。即,保持1200dpi的位置分辨率地進行分辨率變換。因此,即使在剛才提到的1200dpi的1個點寬的斜線的例子的情況下,如2′所示,也不會失去鋸齒形狀改善效果。
      &lt;基準圖像形成、基準圖像讀取、曝光量校正&gt;
      與第1實施方式一樣,在非圖像形成中,形成圖18、圖19中示出的i′、j′、k′、l′、m′、n′、o′、h的8種測試紋樣。對于所形成的測試紋樣,由濃度傳感器1206在中間轉印帶1203上進行濃度測定。
      具體地說,按以下的步驟生成如圖20所示那樣的激光曝光量校正表。此外,這里,圖像數據按0~255的256級來處理。
      (1)由濃度傳感器1206測定中間轉印帶1203上的測試紋樣h的濃度,并將與實現最高濃度的圖像數據255對應的激光曝光量設定為使圖像圖案h能夠實現“基準純色濃度”的曝光量。
      (2)確定與圖像數據64(=255×(4/16))對應的激光曝光量,以使得在中間轉印帶1203上形成的測試紋樣i′清楚地成為點圖像。
      (3)對在中間轉印帶1203上形成的測試紋樣i′、k′的濃度進行比較,并確定與圖像數據32(=255×(2/16))對應的激光曝光量,以使得兩者的濃度相同。另外,因為測試紋樣i′已在上面的工序中確定,所以,可以唯一地確定與圖像數據32對應的激光曝光量。
      (4)對在中間轉印帶1203上形成的i′、j′的濃度進行比較,并確定與圖像數據16(=255×(1/16))對應的激光曝光量,以使得兩者的濃度相同。
      (5)對在中間轉印帶1203上形成的l′、m′的濃度進行比較,并確定與圖像數據128(=255×(8/16))對應的激光曝光量,以使得兩者的濃度相同。
      (6)對在中間轉印帶1203上形成的n′、o′的濃度進行比較,并確定與圖像數據192(=255×(12/16))對應的激光曝光量,以使得兩者的濃度相等。
      (7)在上面的工序中,確定了與圖像數據0、16、32、64、128、192、255對應的激光曝光量,對于與除此以外的圖像數據對應的激光曝光量,通過根據這些值進行適當的插值、近似來進行設定。
      通過在第2實施方式中按上述的工序進行適當的激光曝光量設定,當在電攝影裝置中進行了采用過采樣的消除鋸齒處理時,可以解決本來相同的圖像圖案在分辨率變換后被變換成不同的圖像形成狀態(tài),并因此以不同的圖像濃度進行輸出這樣的問題。同時,如上所述,通過使600dpi的網格相對于1200dpi的網格偏移半個像素,可以保持1200dpi的位置分辨率地進行分辨率變換,因此可以進行更穩(wěn)定且高畫質地輸出。
      另外,與第1實施方式一樣,在第2實施方式中,也是假定在分辨率變換中使用的矩陣的系數保持一定而生成激光曝光量校正表的,但本發(fā)明并不只限于此,根據輸出結果變更在分辨率變換中使用的矩陣的系數(例如增減)等也可以取得同樣的效果。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
      第3實施方式的結構,與在第1及第2實施方式中使用的圖12相同,因而,這里將其說明省略。在第3實施方式中,在分辨率變換中使用的矩陣與第1及第2實施方式不同,對圖21所示的1200dpi的網格采用4×4矩陣。此外,在第3實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進行多個測試圖案輸出,當對其進行測定時,不是通過濃度測定而是通過位置測定進行激光曝光量的設定。
      &lt;分辨率變換&gt;
      圖21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中的用于分辨率變換的矩陣的圖。在第3實施方式中采用的是4×4矩陣,因而當表示所有的與600dpi像素對應的矩陣時,在圖中很難進行識別,所以,這里在600dpi的4個像素中只表示一個矩陣。
      在第3實施方式中,當進行從1200dpi向600dpi的分辨率變換時,用如圖21所示的4×4矩陣進行平均化處理,所以,1200dpi的各點必然以相同的條件分解到600dpi中的周圍四點,而且任何一點的圖像形成狀態(tài)在強度上相等。不同之處僅在于該四個點之間的強度平衡。因此,與在第1及第2實施方式中使用的矩陣相比,作為輸出圖像圖案,在各種圖案中都能以比較近似的條件進行輸出。
      但是,1200dpi中的各點是加權地分配到周圍4點的,所以,按該加權的強度順序輸出的點的重心位置將發(fā)生變化。例如,在如圖22所示的1200dpi中的1點6空的線圖案的情況下,可以看出,每隔1條線其左右的權值的平衡將發(fā)生變化。當輸出這樣的圖案時,如不進行適當的曝光量校正,則存在著每1條線的線間隔發(fā)生變化的問題。在圖22所示的例子的情況下,線間隔A和線間隔B之間將產生長度差。
      為解決上述課題,在第3實施方式中,在非圖像形成中形成基準圖案的測試紋樣,并生成激光曝光量校正表,以防止輸出圖像的重心失衡。
      &lt;基準圖像形成、基準圖像讀取、曝光量校正&gt;
      在第3實施方式中,在非圖像形成中形成使A部以一定間隔重復的圖案A,以及使B部以一定間隔重復的圖案B。在電攝影技術中,當兩條線的間隔較近時以較高的濃度輸出,所以,如果在圖案A、B之間線間隔不同,則檢測圖案A、B之間的平均濃度差。因此,如果要使得在圖案A、B之間不產生平均濃度差,則應使圖案A、B之間的線間隔都相等。
      因此,在第3實施方式中,檢測在中間轉印帶1203上形成的圖案A、B的平均濃度,并設定與圖像數據106(=255×(2+3+3+2)/24)及64(=255×(1+2+2+1)/24)對應的激光曝光量,以使兩者平均濃度相同。
      如上所述,按照第3實施方式,對于在電攝影裝置中使用了消除鋸齒技術時,輸出圖像中的線等的輸出位置產生偏移的問題,通過輸出測試圖案并設定適當的激光曝光量比,可以防止輸出圖像的重心平衡產生不均勻的偏移,并能進行穩(wěn)定且高畫質地輸出。
      另外,與上述的第1及第2實施方式一樣,在第3實施方式中,也是假定在分辨率變換中使用的矩陣的系數保持一定而生成激光曝光量校正表的,但本發(fā)明并不只限于此,根據輸出結果變更在分辨率變換中使用的矩陣的系數(例如增減)等也可以取得同樣的效果。
      另外,在第3實施方式中,是以圖案A、B的平均濃度測定來代替圖案A、B之間的線間隔的測量的,但并不只限于此,通過直接測量線、點等的輸出位置,當然也能取得同樣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采用過采樣實現消除鋸齒處理的電攝影裝置中,在非圖像形成中以“盡管本來在高分辨率擴展時是相同的圖像圖案,但在分辨率變換后成為不同的圖像形成狀態(tài)的圖案”作為測試圖案來形成,對該測試圖案進行測定,確定對采用了分辨率變換的區(qū)域使用的“激光曝光量校正表”或分辨率變換中所使用的參數,以使得“盡管本來在高分辨率擴展時是相同的圖像圖案,但在分辨率變換后成為不同的圖像形成狀態(tài)的圖案”成為相同,由此,當進行了采用過采樣的消除鋸齒處理時,可以通過適當的曝光控制而防止本來相同的圖像圖案在分辨率變換后被變換成不同的圖像形成狀態(tài),并因此而以不同的圖像濃度進行輸出的情況。
      另外,本發(fā)明既適用于由多個設備(例如,主計算機、接口設備、讀取器、打印機等)構成的系統,也可以適用于由1個設備構成的裝置(例如復印機、傳真裝置等)。
      另外,顯然,通過將記錄了實現上述實施方式的功能的軟件程序代碼的記錄介質提供給系統或裝置,并由該系統或裝置的計算機(CPU或MPU)讀出并執(zhí)行存儲在記錄介質內的程序代碼,也可以達到本發(fā)明的目的。
      在這種情況下,從記錄介質讀出的程序代碼本身就實現上述實施方式的功能,存儲了該程序代碼的記錄介質就構成本發(fā)明。
      作為用于提供該程序代碼的記錄介質,可以采用例如軟盤(Floppydisc,注冊商標)、硬盤、光盤、磁光盤、CD-ROM、CD-R、磁帶、非易失性存儲卡、ROM等。
      另外,不僅通過由計算機執(zhí)行所讀出的程序代碼,可以實現上述實施方式的功能,顯然也包括由在計算機上運行的OS(操作系統)等根據該程序代碼的指示執(zhí)行實際處理的一部分或全部,通過該處理實現上述實施方式的功能的情況。
      進而,顯然,將從記錄介質讀出的程序代碼寫入插在計算機內的功能擴展卡或與計算機連接的功能擴展單元所備有的存儲器后,由該功能擴展卡或功能擴展單元所具有CPU等根據該程序代碼的指示,執(zhí)行實際處理的一部分或全部,通過該處理實現上述實施方式的功能的情況也包括在內。
      如上所述,按照實施例,通過適當地設定電攝影過程的激光曝光量,可以防止圖像的濃度、形狀的不均勻,并能穩(wěn)定且高畫質地輸出圖像。
      以上,通過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權利要求所述的范圍內,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曝光量確定方法,用于確定利用電攝影過程進行圖像形成時的激光曝光量,包括擴展步驟,以比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高的分辨率擴展圖像數據;分辨率變換步驟,對在上述擴展步驟中擴展了的高分辨率數據進行分辨率變換,使其成為上述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曝光量確定步驟,確定進行圖像形成時的激光曝光量,以使得預定的圖像數據的濃度在圖像形成前后為相同濃度;以及圖像形成步驟,根據在上述曝光量確定步驟中確定的激光曝光量,對在上述分辨率變換步驟中進行了分辨率變換的圖像數據進行圖像形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曝光量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分辨率變換步驟中,用預定大小的矩陣對上述高分辨率數據進行平均,并進行分辨率變換,使其成為上述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曝光量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分辨率變換步驟中,用與預定大小的矩陣的網格偏移了半個像素的矩陣對上述高分辨率數據進行平均,并進行分辨率變換,使其成為上述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曝光量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曝光量確定步驟中,形成雖然本來是相同的圖像圖案但卻成為不同的圖像形成狀態(tài)的預定圖案,測定所形成的預定圖案的濃度,并根據其測定結果確定上述激光曝光量,以使得上述預定圖案的濃度在圖像形成前后為相同濃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曝光量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曝光量確定步驟中,形成以一定間隔重復的預定圖案,測定所形成的預定圖案的濃度,并根據其測定結果確定上述激光曝光量,以使得在上述預定圖案之間不產生平均濃度差。
      6.一種圖像形成裝置,設定在利用電攝影過程進行圖像形成時的激光曝光量,包括擴展機構,以比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高的分辨率擴展圖像數據;分辨率變換機構,對用上述擴展機構擴展了的高分辨率數據進行分辨率變換,使其成為上述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曝光量確定機構,確定進行圖像形成時的激光曝光量,以使得預定的圖像數據的濃度在圖像形成前后為相同濃度;以及圖像形成機構,根據用上述曝光量確定機構確定的激光曝光量,對用上述分辨率變換機構進行了分辨率變換的圖像數據進行圖像形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曝光量確定方法。在圖像擴展部中,以比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高的分辨率擴展圖像數據;在分辨率變換部中,對擴展了的高分辨率數據進行分辨率變換,使其成為輸出裝置的實際分辨率;在曝光量設定部中,輸出基準圖案,由濃度傳感器測定其濃度,并根據該測定結果生成電攝影過程的激光曝光量校正表并設定LUT,以使得分辨率變換后的預定圖像數據的濃度在圖像形成前后為相同濃度,由此防止圖像的濃度、形狀的不均勻,并能穩(wěn)定且高畫質地進行圖像輸出。
      文檔編號G03G15/043GK1540449SQ20041003270
      公開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4月22日
      發(fā)明者平林純, 蕪木浩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