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反射式偏光片、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反射式偏光片、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因為液晶顯示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有發(fā)光特性,為了達到顯示效果,需要給液晶顯示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裝置,比如背光模組,其功能在于向液晶顯示面板供應亮度充分并且分布均勻的平面光源。
請參閱圖1,是一種現有技術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該背光模組1包括依序層疊設置的一反射式偏光片(dual brightnessenhancement film,DBEF)10、一增亮片(brightness enhancementfilm,BEF)12、一導光板14及一反射片(reflective film)16。該背光模組1還包括一光源18。
該導光板14包括一入光面142、一相鄰該入光面142的出光面144及一相對該出光面144的底面146。該光源18相鄰該導光板14的入光面142設置。該反射片16相鄰該導光板14的底面146設置,該增亮片12相鄰該導光板14的出光面144設置,該反射式偏光片10相鄰該增亮片12設置。
請參閱圖2,是圖1所示反射式偏光片10的結構示意圖。該反射式偏光片10是多層材料交錯堆疊形成的片狀薄膜,包括一光入射面102及一相對該光入射面102的光出射面104,該光出射面104是平面。該反射式偏光片10包括傳統(tǒng)偏光片的偏光效果,也可以配合反射片16有效反射非穿透方向的偏振光,并將非穿透方向偏振光部分轉化是穿透方向偏振光,從而有效提高背光模組1的光利用率。該反射式偏光片10使用于背光模組1時,并不能增加背光模組1的出光亮度,需要配合該增亮片12使用。該增亮片12可以收斂出射光的出光角度,增加背光模組1的出光亮度。但是,該增亮片12的成本較高,使用該增亮片12使得背光模組1的成本相應升高,而且多層光學膜片也使得該背光模組1的厚度增加。
發(fā)明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反射式偏光片不能增加出光亮度的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可以增加出光亮度的反射式偏光片。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背光模組成本高、厚度大的問題,亦有必要提供一種成本低、厚度小的背光模組。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液晶顯示裝置成本高的問題,還有必要提供一種成本低的液晶顯示裝置。
一種反射式偏光片,其包括一光入射面及一相對該光入射面的光出射面,該光出射面包括多個聚光結構。
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一導光板與一反射式偏光片。該導光板包括一出光面,該反射式偏光片相鄰該導光板的出光面設置。該反射式偏光片包括一光入射面及一相對該光入射面的光出射面,該光出射面包括多個聚光結構。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一液晶顯示面板及相鄰該液晶顯示面板的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與一反射式偏光片。該導光板包括一出光面,該反射式偏光片相鄰該導光板的出光面設置。該反射式偏光片包括一光入射面及一相對該光入射面的光出射面,該光出射面包括多個聚光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反射式偏光片的光出射面包括多個聚光結構,收斂背光模組的出光角度,從而增加背光模組的出光亮度,也使得使用該反射式偏光片的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裝置成本降低。
圖1是一種現有技術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反射式偏光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反射式偏光片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反射式偏光片第二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反射式偏光片第三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反射式偏光片第四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背光模組一較佳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液晶顯示裝置一較佳實施方式的側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3,是本發(fā)明反射式偏光片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該反射式偏光片20是由多個材料層交錯堆疊而形成的片狀薄膜,其包括一光入射面202與一相對該光入射面202的光出射面204,該光出射面204包括多個聚光結構206。
該聚光結構206相互平行排列,其截面是Λ形,該聚光結構206截面的頂角α是90度,且兩相鄰聚光結構206頂點的間距D是50μm。
該光入射面202與該光出射面204之間的間距約是132μm。該光入射面202是光滑透明面。
該反射式偏光片20的材料是具有雙折射特性的材料,通常是聚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與聚乙烯基萘酯(copolyester of naphthalene dicarboxylic acid andterephthalic or isophthalic acid,coPEN)。該反射式偏光片20可以收斂出射光的出光角度,增加出光亮度。
請參閱圖4,是本發(fā)明反射式偏光片第二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示意圖。該反射式偏光片3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反射式偏光片20大致相同,其主要區(qū)別在于該反射式偏光片30的聚光結構306截面的頂角β是120度。
請參閱圖5,是本發(fā)明反射式偏光片第三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示意圖。該反射式偏光片4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反射式偏光片20大致相同,其主要區(qū)別在于該反射式偏光片40的聚光結構406截面是圓弧形,可以在提高出光亮度的同時,增加出光視角,使出光角度范圍內光的亮度變化平緩。
請參閱圖6,是本發(fā)明反射式偏光片第四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該反射式偏光片5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反射式偏光片20大致相同,其主要區(qū)別在于該反射式偏光片50的光入射面502是粗糙面,該粗糙面可以通過霧化處理或者摻入散射粒子形成。
請參閱圖7,是本發(fā)明背光模組一較佳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該背光模組6包括依序層疊設置的一反射式偏光片20、一導光板64及一反射片66。該背光模組6還包括一光源68。
該導光板64包括一入光面642、一相鄰該入光面642的出光面644及一相對該出光面644的底面646。該光源68相鄰該導光板64的入光面642設置。該反射片66相鄰該導光板64的底面646設置,該反射式偏光片20相鄰該導光板64的出光面644設置。
從光源68發(fā)出的光,經過導光板64的入光面642進入導光板64并在其中被散亂反射,部分光從出光面644射出導光板64到反射式偏光片20;部分光由導光板64的底面646射出到反射片66,經反射片66反射回導光板64,并由出光面644射出到反射式偏光片20。因為該反射式偏光片20表面包括聚光結構206,可以將出射光收斂于某一區(qū)域,從而增加該區(qū)域內光的亮度。該背光模組6可以省略成本較高的增亮片,并減小該背光模組6的厚度。
請參閱圖8,是本發(fā)明液晶顯示裝置一較佳實施方式的側面示意圖。該液晶顯示裝置7包括一液晶顯示面板70及一相鄰該液晶顯示面板70的背光模組6。該液晶顯示裝置7可以省略增亮片,厚度也相應減小。
本發(fā)明的反射式偏光片、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并不限于前述實施方式所述,比如該導光板64的出光面644可以是粗糙面,以進一步增加背光模組6的出光均勻度。
權利要求
1.一種反射式偏光片,其包括一光入射面及一相對該光入射面的光出射面,其特征在于該光出射面包括多個聚光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偏光片,其特征在于該聚光結構相互平行。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偏光片,其特征在于該聚光結構截面是Λ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式偏光片,其特征在于該聚光結構截面的頂角是90度。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式偏光片,其特征在于該聚光結構截面的頂角是120度。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偏光片,其特征在于該聚光結構截面是圓弧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偏光片,其特征在于該光入射面是光滑面。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偏光片,其特征在于該光入射面是粗糙面。
9.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一導光板與一反射式偏光片,該導光板包括一出光面,該反射式偏光片相鄰該出光面設置,該反射式偏光片包括一光入射面及一相對該光入射面的光出射面,其特征在于該光出射面包括多個聚光結構。
10.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一液晶顯示面板及一相鄰該液晶顯示面板的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與一反射式偏光片,該導光板包括一出光面,該反射式偏光片相鄰該出光面設置,該反射式偏光片包括一光入射面及一相對該光入射面的光出射面,其特征在于該光出射面包括多個聚光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反射式偏光片、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該反射式偏光片包括一光入射面及一光出射面,該光入射面相對該光出射面設置,該光出射面包括多個聚光結構。本發(fā)明的反射式偏光片的出光亮度較高。
文檔編號G02B5/30GK1982971SQ200510102369
公開日2007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許育儒, 鄭永強 申請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創(chuàng)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