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本發(fā)明尤其適于通過照射光對取向膜實施了取向處理的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在液晶顯示裝置的制造中,作為液晶取向控制層的通常處理,進行在由聚酰亞胺等構(gòu)成的有機膜上用布摩擦基板、即所謂摩擦的處理。該摩擦處理存在這樣的問題出現(xiàn)由摩擦時產(chǎn)生的塵垢導致的污染、由對安裝有TFT型元件的透明基板的摩擦導致的靜電損傷,基于這些而制造成品率降低。為此,希望有非接觸的液晶取向技術(shù),作為其方法之一有光取向處理(專利文獻1)。
在專利文獻1(USP.5604615)公開的技術(shù)是這樣的技術(shù)對形成于透明基板上的有機取向膜照射偏振紫外線,使構(gòu)成有機取向膜的分子產(chǎn)生與紫外線的偏振方向相對應(yīng)的化學變化,由此對有機取向膜施加液晶取向的方向性和預傾角。因此,根據(jù)該技術(shù),能夠防止產(chǎn)生由摩擦時產(chǎn)生的塵垢導致的污染和對TFT型元件安裝基板的靜電損傷,能夠防止制造成品率的降低。
另外,在如今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為了擴大液晶顯示裝置的視場角,或為了補償以在液晶顯示裝置中所使用的兩對基板夾持著液晶層的液晶單元的殘留相位差,在以兩對基板夾持著液晶層的液晶單元與該液晶單元的偏振片之間夾入稱為相位差片的具有方位角延遲的層,例如從光入射側(cè)起依次層疊偏振片、相位差片、液晶單元、相位差片、偏振片。
例如,在液晶分子以大致90°扭曲取向的TN型液晶單元中,如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6-167707)所示,改變視角也能夠抑制色調(diào)反轉(zhuǎn)。另外,在液晶分子平行取向的常白(normally white)型的均勻取向的液晶單元中,如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3-255347)所示,為了補償液晶單元內(nèi)的殘留相位差而使用相位差片。在是液晶分子相對于液晶單元的板垂直取向的、所謂VA型液晶單元中,如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平11-2842)所記載的那樣,重視視角特性而僅實施少量摩擦,由此在接通時液晶分子歪斜,并僅有些許扭曲。在該情況下,液晶分子相對于液晶單元未完全垂直,因此在液晶單元內(nèi)產(chǎn)生殘留相位差。但是,考慮到該相位差并不很大,其影響不如均勻取向的情況,又難以取得相位差小的相位板,因而不進行相位差的補償。
發(fā)明內(nèi)容
盡管光取向處理具有上述那樣的特點,但至今仍沒有被實用化的例子。其原因在于,光取向處理所得到的液晶顯示裝置與用摩擦處理所得到的液晶顯示裝置相比,在使液晶顯示裝置的畫面長時間顯示相同的圖像,停止其畫面顯示后例如進行全灰色顯示時,極其容易產(chǎn)生前一圖像發(fā)生殘留而顯示出的所謂余像,因而被判斷為作為顯示裝置實用方面性能不足。
該余像具有在常閉的顯示模式中也能看到黑顯示(無施加電壓的初始取向狀態(tài))的特征,這是由于取向限制層的取向限制力較弱這樣的原因而產(chǎn)生的。眾所周知,通過光取向處理得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錨定強度僅能得到經(jīng)摩擦處理的液晶顯示裝置的1/10~1/100以下的值,要實現(xiàn)光取向處理的實用化,在光取向處理中得到與摩擦同等程度的錨定強度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用于擴大液晶顯示裝置的視場角、或用于補償用液晶顯示裝置所使用的兩對基板夾持著液晶層的液晶單元的殘留相位差的相位差片,要取得具有相位差為80nm以下的小相位差的相位板通常較為困難,會成為高成本的液晶顯示裝置。除此之外,如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平10-48627)等所記載的那樣,也有使用紫外光可聚合(UV-curable)液晶在液晶單元內(nèi)部形成相位差片的技術(shù),但為了形成該相位板而增加了暫時制作紫外光可聚合液晶單元,液晶層固化后剝下對置基板這樣復雜的工序,因此制作完成的液晶顯示裝置仍然成本較高。
因此,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通過光取向處理使取向膜取向的液晶顯示裝置中抑制余像的產(chǎn)生、可靠性高的液晶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另外,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以低成本制作相位差為80nm以下的小相位差層的液晶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在本發(fā)明中,為了提高通過光取向處理使取向膜取向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錨定強度而著眼于取向膜的雙折射各向異性,通過提高取向膜的方位角延遲來改進余像特性。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裝置,在第一發(fā)明中,為具有由光照射而進行取向的取向膜的液晶顯示裝置,上述取向膜具有1.0nm以上的方位角延遲,錨定強度為1.0×10-3Jm-2以上。
在第二發(fā)明中,為具有取向膜的液晶顯示裝置,該取向膜具有1.0nm以上的方位角延遲值,錨定強度為1.0×10-3Jm-2以上。在這樣構(gòu)成的液晶顯示裝置中,能夠做成余像水平低的液晶顯示裝置。
此外,該液晶顯示裝置在一對基板間具有液晶層地構(gòu)成,該取向膜用夾著液晶層的上下兩個取向膜構(gòu)成,進而,該取向膜以通過光照射而進行了取向的取向膜構(gòu)成。該取向膜通過照射9.0J/cm2以上的光的累計光量而構(gòu)成。這樣的取向膜適于IPS型液晶顯示裝置。
在第三發(fā)明中,在液晶顯示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在取向膜或基板上的膜具有1~80nm的方位角延遲值。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shù)不同,能夠做成即使利用光取向處理也不容易產(chǎn)生余像的液晶顯示裝置。
具體而言,以作為通常的取向膜公知的聚酰亞胺為例,對膜厚100nm左右的取向膜實施摩擦處理,進行方位角延遲的測量時(不包括基板的殘留相位差),為0.3~0.7nm左右。使用進行了該取向處理的基板做成液晶顯示裝置,進行了余像評價。
具體而言,當顯示圖8所示那樣的黑白檢驗圖案2小時,停止該顯示圖案而立刻進行全黑顯示時,黑白檢驗圖案立刻消失了。在此,圖8的檢驗圖案是排列了(8-1)那樣的單面黑顯示和(8-2)那樣的單面白顯示的圖案。
而在進行了非接觸取向(光取向處理)的情況下,使用方位角延遲為與摩擦同等程度的0.3~0.7nm的基板,同樣做成液晶顯示裝置,進行了余像評價,結(jié)果容易產(chǎn)生余像。在同等程度的膜厚下,方位角延遲的值為1.0nm以上時才達到1.0×10-3Jm-2以上的錨定強度,進行余像試驗時,與摩擦處理同樣,余像圖案消失了。
這種因取向處理不同而所需的方位角延遲的大小不同的原因,認為是取向膜被賦予的方位角延遲的深度方向的分布隨取向處理不同而不同的緣故。即,在摩擦處理中,由于摩擦取向膜表面,因此在取向膜表面產(chǎn)生方位角延遲。而在光取向處理中,雖然賦予取向性的光被取向膜吸收,但仍在取向膜的深度方向達到足夠深度。
為此,認為在取向膜的整個截面區(qū)域產(chǎn)生方位角延遲,取向膜表面的方位角延遲只不過是該整個方位角延遲的一部分而已。特別是在IPS方式可看到的那樣的因取向性的大小引起的余像,可以認為其受到取向膜表面的取向性的影響,在進行光取向處理的情況下,為了不產(chǎn)生余像所需的方位角延遲的值,比進行摩擦處理的情況下的方位角延遲的值大。發(fā)明人對方位角延遲的值和余像的關(guān)系進行認真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第一發(fā)明所示的條件下才不產(chǎn)生余像。
在本發(fā)明的第二發(fā)明中,與現(xiàn)有技術(shù)不同,能夠以低成本做出相位差為80nm以下的小相位差層。具體而言,在相同膜厚時,使用通過光照射而方位角延遲增大的取向膜,調(diào)節(jié)膜厚/照射光量或照射時的加熱溫度,由此,能以高精度做出相位差為80nm以下的任意的相位差層。
圖1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IPS方式的液晶板的截面結(jié)構(gòu)及其軸結(jié)構(gòu)的說明圖。
圖2是說明圖1所示的構(gòu)成TN方式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顯示板的軸結(jié)構(gòu)的圖。
圖3是表示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8的、均勻型液晶板的截面結(jié)構(gòu)的圖。
圖4表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8的圖3所示的均勻取向型的液晶板的軸結(jié)構(gòu)的圖。
圖5是垂直取向方式的液晶板的截面結(jié)構(gòu)圖。
圖6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說明構(gòu)成TN方式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板的截面結(jié)構(gòu)的示意圖。
圖7是用于測量本發(fā)明的各實施例中的延遲的取向膜微小雙折射測量系統(tǒng)的說明圖。
圖8是表示黑白檢驗圖案的圖。
圖9是表示取向膜形成時的照射光的累計光量與方位角延遲的關(guān)系的圖。
圖10是表示取向膜形成時的照射光的累計光量與錨定強度的關(guān)系的圖。
圖11是表示錨定強度與余像消失水平的關(guān)系的圖。
圖12是表示方位角延遲與余像消失水平的關(guān)系的圖。
圖13是總結(jié)了圖9~圖12的測量結(jié)果的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用于實施發(fā)明的最佳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其中,本發(fā)明能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實施,能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及其范圍地對其實施方式及詳細內(nèi)容進行各種變更,這對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而言是容易理解的。因此,本發(fā)明并不解釋為限定于本實施方式的記載內(nèi)容。
(實施例1)圖1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IPS方式的液晶板的截面結(jié)構(gòu)及其軸結(jié)構(gòu)的說明圖。圖1的(a)是構(gòu)成IPS型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板的截面結(jié)構(gòu)圖,在基板SUB1和SUB2之間夾持液晶層LC,在一基板SUB2的主面上配置有濾色片CF等有機膜,在其濾色片CF上配置有取向膜ORI2。另外,在基板SUB1的主面上配置有像素電極PX和對置電極CT,并在其上方配置有取向膜ORI1。
圖1的(b)是圖1的(a)所示的IPS方式的液晶板的軸結(jié)構(gòu)的說明圖。此外,圖1的(b)中的α為0~360°的任意角度。并且,軸的朝向是表示從顯示側(cè)正面看到顯示板時的方位角的方向。層疊于液晶板外表面的一對偏振片、即上側(cè)偏振片POL2及下側(cè)偏振片POL1這樣配置,即未向液晶層施加電場時的透射率低于向液晶層LC施加電壓時的透射率。例如,上側(cè)偏振片POL2及下側(cè)偏振片POL1隔著液晶板其各自的偏振軸相互正交地配置(所謂的正交偏振配置)。
設(shè)于液晶板的上側(cè)和下側(cè)的取向膜ORI2和ORI1的軸方向被設(shè)定成分別與相同基板側(cè)的偏振片的偏振軸平行(即夾角為0°)。液晶分子沿取向膜的軸方向排列。此時的液晶層的液晶板的間隙d與折射率各向異性Δn的積Δnd(方位角延遲)的值被設(shè)定在300~400nm(測量波長589nm)的范圍。
通過以上的結(jié)構(gòu),在無施加電壓狀態(tài)下從基板法線方向觀察時的液晶層的方位角延遲為最小,由配置成正交偏振狀態(tài)的上側(cè)偏振片和下側(cè)偏振片顯示黑色。
當對液晶層施加足夠高的電壓時,具有正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液晶分子向在電極間形成的電場方向傾斜,與偏振片的夾角不是0°,因此在從基板法線方向觀察時,根據(jù)液晶層的方位角延遲值配置成正交偏振狀態(tài)的下側(cè)偏振片POL1的光透過上側(cè)偏振片POL2,顯示白色。
基板SUB2上的濾色片CF等有機膜的制造方法、及基板SUB1上的像素電極PX和對置電極CT的制造方法,可用例如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平10-55000)等方法制作。在這些基板上印刷聚酰亞胺酸、聚酰亞胺的6%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在230℃進行2小時的熱處理,形成100nm左右膜厚的取向膜層OR12或OR11。對此照射偏振光,通過光取向賦予方位角延遲。
作為所使用的材料最好是光分解型的光取向性聚酰亞胺(例如分子量4000~100000),也可以使用二胺部位為BAPP;2,2-二{4-(對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酸酐為CBDA;1,2,3,4-環(huán)丁烷四羧酸二酐等。
用于進行光取向的偏振光照射裝置,能夠使用例如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平8-136935)的圖2所示結(jié)構(gòu)的光學系統(tǒng)。
在本實施例中,偏振光源使用高壓水銀燈(HgHP),通過偏振光分離器將其射出光轉(zhuǎn)換成具有預定偏振方向的線偏振光,通過快門使該偏振光照射基板上的取向膜。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偏振光照射系統(tǒng)的照射能量是波長254nm、換算為大約15nW/cm2,在0~18J/cm2的累計光量的范圍照射該線偏振后的光。此外,在照射時,將基板配置在可加熱到150℃的加熱板上,一邊加熱一邊進行照射。
在基板SUB1和SUB2之間夾持液晶層LC的方法等的取向處理工序以后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用例如專利文獻6等所記載的通常方法制作。
對于用該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分解液晶顯示裝置,測量基板SUB1和基板SUB2的方位角延遲和錨定強度。在此測量的方位角延遲多是充其量為0.1nm~幾nm等級,因此需要高精度的光學測量裝置。
在此,首先說明方位角延遲的測量方法。圖2是用于測量本發(fā)明的方位角延遲的取向膜微小雙折射測量系統(tǒng)的說明圖。形成這樣的結(jié)構(gòu),即從光源射出的單一波長的光通過與光軸大致正交配置的入射側(cè)偏振片、相位差片、測量樣本、透過側(cè)偏振片而輸入到光檢測器。
光源和光檢測器可使用市場上銷售的分光光度計,在本實施例中使用日立制造雙光束型分光光度計U-3310(波長狹縫寬度2nm)。測量樣本從與基板SUB1、基板SUB2相鄰的部位各采用2張。在分光光度計的靠近樣本側(cè)配置上述微小雙折射光學系統(tǒng),在基準側(cè)僅配置另1張同樣規(guī)格的測量樣本。
偏振片需要較高的偏振度,相位差片最好波長分散較小。在本實施例中,偏振片使用日東電工公司制造的SEG1425DU,相位差片使用將JSR公司制造的光學用耐熱透明樹脂(Arton Film)(1/2波長板)粘合在Corning公司制造的玻璃Corning7059上而成的板。入射側(cè)偏振片的偏振軸與透過側(cè)偏振片的變更軸以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在圖2中為45°和135°),相位差片以分別相對于入射側(cè)偏振軸和透過側(cè)偏振軸成大約45°角度的方式配置(在圖2中為0°)。
測量樣本被安裝于在光路上與光軸垂直的面可自由旋轉(zhuǎn)的臺(例如西格瑪(Σ)光機制造旋轉(zhuǎn)臺)上,以取向軸相對于相位差片成大約0°夾角的方式配置,從波長范圍400nm起到700nm之間每1nm測量光譜透射率,進而以取向軸相對于相位差片成大約90°夾角的方式配置,同樣從波長范圍400nm起到700nm之間每1nm測量光譜透射率,在各情況下求出當光譜透射率為最小時的波長。
以下說明使用以上述微小雙折射測量系統(tǒng)測量出的、配置在相對于相位差片成0°的方向時的光譜透射率為最小時的波長、及配置在相對于相位差片成90°的方向時的光譜透射率為最小時的波長來求出測量基板的方位角延遲的方法。
在用兩張偏振片夾著光軸與y軸平行的單軸性薄膜的情況下,透過光強度用算式(1)表示。
I=I0[cos2ψ-sin2sin2(-ψ)sin2δ/2](1)其中,I0是入射光強度,δ=2πΔn·d/λ。
如圖2所示,當使上下的偏振軸正交、且分別與光軸成45°夾角地配置上下的偏振軸時,ψ=90°、=45°,算式(1)簡化成算式(2)。
I=I0sin2(πΔn·d/λ)(2)透過光強度成為極小時是算式(3)的條件成立的情況。
πΔn·d/λ=m(m=0、1、2、...)(3)當使用算式(3)的關(guān)系時,根據(jù)透射率極小波長(λmin)的測量求出Δn·d。在本發(fā)明中使用的相位差片是使用在波長550nm附近成為三次極小(m=3)的相位差片,所以算式(3)成為算式(4)。
πΔn·d/λ=3(4)在使光軸平行地層疊的情況下,兩個使用單軸性膜的相位差片的合成相位差是兩個相位差片的和,在使光軸正交地層疊的情況下,兩個使用單軸性膜的相位差片的合成相位差是兩個相位差片的差。在此,設(shè)相位差片的Δn·d為R,設(shè)測量基板的方位角延遲為r。設(shè)在使相位差片的光軸和取向方向平行時的測量基板的透射率極小波長為λp,設(shè)在使相位差片的光軸與取向方向正交時的透射率極小波長為λT時,從上述算式(4)得到下面的算式(5)、算式(6)。
R+r=3λP(5)R-r=3λT(6)通過將算式(5)導入算式(6)而得到算式(7)。
r=3(λp-λT)/2(7)即,若使用分光光度計測量λp和λT時,可根據(jù)算式(7)求得測量基板的方位角延遲。此外,由于R和r與波長有依賴性,所以算式(7)嚴格說來并不正確。但是,在測量微小相位差時,λp和λT的值接近(即使大也是50nm左右),由于在相位差片使用波長分散小的光學用耐熱透明樹脂,所以幾乎不需要考慮在50nm左右的波長差下的方位角延遲對波長的依賴性,能夠應(yīng)用算式(7)。
下面,說明錨定強度的測量方法。
為了測量錨定強度,對基板SUB1、基板SUB2分別制作均勻取向的液晶板。在本實施例中制作出基板的大小為25×50mm、在基板的長邊側(cè)的兩邊將含有直徑為10μm的玻璃纖維的熱固型密封材料形成為線狀的單元。
對該單元,按以下的順序測量出錨定強度。
(1)將制作出的單元的短邊側(cè)一邊浸漬在浸有液晶(Δn=0.26)的容器2mm左右,封入液晶。將封入完成后的單元在烤爐(設(shè)定溫度90℃)中老化15分鐘,從烤爐中取出后放置于室溫,放置一夜。
(2)使用偏振顯微鏡測量上述單元的光學扭曲角(1)。在所使用的偏振顯微鏡成為這樣的光學系統(tǒng)光源的光通過偏振鏡、測量樣本、檢偏鏡而輸出到目視觀察及光檢測器(浜松フオトニクス公司制造的光電器倍增管)。用光檢測器檢測出的信號用A/D轉(zhuǎn)換器(ヒユ一レツトパツカ一ド公司制造)而被數(shù)字輸出,可取入PC。偏振鏡、檢偏鏡可由步進電動機(最小驅(qū)動單位0.005°)驅(qū)動,使偏振鏡每次旋轉(zhuǎn)0.01 °,通過4次擬合求出光強度最小時的角度,然后,使檢偏鏡每次旋轉(zhuǎn)0.01°,通過4次擬合求出光強度最小時的角度,反復進行這樣的作業(yè),從而求出透射率最小時的偏振鏡角度(θ1)和檢偏鏡角度(θ2),由算式(8)計算光學扭曲角(1)。
=θ1+90-θ2(8)(3)沿與離心分離機的中心軸正交的方向固定單元,進行3分鐘離心分離(500rpm),再將高壓氣體吹入到單元內(nèi),從而除去單元內(nèi)的液晶。
(4)在(1)所使用的Δn=0.26的液晶,將調(diào)整メルク公司制造的手性(chiral)材料S-811的濃度以使間距為46μm而得到液晶混合物浸入容器,將制作出的單元的短邊側(cè)浸漬2mm左右,封入液晶。將封入完成后的單元在烤爐(設(shè)定溫度90℃)中老化15分鐘,從烤爐中取出后放置于室溫,放置兩夜。
(5)使用與(2)相同的方法計算光學扭曲角(2)。
使用上述測量的不含有手性時的光學扭曲角(1)與含有手性時的光學扭曲角(2)的數(shù)據(jù),由算式(9)計算錨定強度(A)。
A=2K2(2πd/P-2)/dsin(2-1)(9)在本實施例中做成的基板SUB1、SUB2的方位角延遲和錨定強度的測量結(jié)果示于圖9和圖10。另外,在這些圖中,累計光量顯示在0~15J/cm2的范圍。
圖9是表示取向膜形成時的照射光的累計光量和方位角延遲的關(guān)系。圖10是表示取向膜形成時的照射光的累計光量和錨定強度的關(guān)系。
接著,對用實施例1的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進行這樣的余像消失水平確認顯示2小時圖8所示的黑白檢驗圖案,停止該顯示圖案后立即進行全黑顯示。將該結(jié)果示于圖11和圖12。
圖11是表示錨定強度和余像消失水平的關(guān)系的圖。圖12是表示方位角延遲和余像消失水平的關(guān)系的圖?!坝嘞裣健钡母鲾?shù)值表示在各方位角延遲的余像消失的水平,分別是4殘留圖像不消失,3在24小時以內(nèi)消失,2在2小時以內(nèi)消失,1在20分鐘以內(nèi)消失,0立刻消失。
在圖13示出總結(jié)了圖9~圖12的測量結(jié)果的表。
在圖13中,ILQ為累計光量,LV為官能試驗的余像消失水平。從這些圖表可知由光照射形成的取向膜的方位角延遲和錨定強度對余像消失有顯著影響。根據(jù)這次的測量結(jié)果可以確認,若在方位角延遲為1.0以上、錨定強度為0.99Jm-2以上形成取向膜,黑白檢驗圖案立刻消失。
在該液晶顯示裝置的全黑顯示中,不產(chǎn)生條狀的亮度不均。此外,用顯微鏡觀察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SUB1和基板SUB2的取向膜表面時,在表面未發(fā)現(xiàn)有傷痕。
基于以上結(jié)果,在本實施例中,以方位角延遲為1.0以上、錨定強度為0.99Jm-2以上的方式形成取向膜。即,從該實施例可知,只要是方位角延遲為1.0以上、錨定強度為1.0Jm-2以上的取向膜,就能夠得到不產(chǎn)生余像的液晶顯示裝置。
(比較例1)在取向膜的取向處理中,所使用的偏振光照射系統(tǒng)的照射能量為波長254nm、換算后為大約15mW/cm2,調(diào)整照射時間使得照射量為5J/cm2地照射該被線偏振后的光。在照射時,將基板配置在可加熱到150℃的加熱板上,一邊進行加熱一邊進行照射。其他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用比較例1的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SUB1、SUB2的方位角延遲相同,都為0.7。
用比較例1的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SUB1、SUB2的錨定強度相同,都為6.2×10-4Jm-2。
對用比較例1的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顯示2小時黑白檢驗圖案,停止該消失圖案后立刻進行全黑顯示時,確認到在全黑顯示中黑白檢驗圖案存在一些余像。
(比較例2)在取向膜的取向處理中,使用人造絲布(吉川加工制造YA-19R),用輥的轉(zhuǎn)速為500rpm、輥的行進速度為20mm/秒、推進量為0.6mm的條件進行摩擦處理。用比較例1的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SUB1、SUB2的方位角延遲相同,都為0.7。
用比較例2的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SUB1、SUB2的方位角延遲相同,都為0.7。
用比較例2的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SUB1、SUB2的錨定強度相同,都為1.1×10-4Jm-2。
對用比較例2的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顯示2小時黑白檢驗圖案,停止該消失圖案后立刻進行全黑顯示時,黑白檢驗圖案立刻消失了。但在該液晶顯示裝置的全黑顯示中,產(chǎn)生了條狀的亮度不均。用顯微鏡觀察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SUB1、基板SUB2的取向膜表面,發(fā)現(xiàn)表面上有隨摩擦產(chǎn)生的條狀的傷痕。此外,在幾個部位發(fā)現(xiàn)無法顯示像素的一部分的缺陷。
將以上的實施例、比較例的實驗結(jié)果總結(jié)于表1。
(表1)
(實施例2)在實施例1中,對于形成有濾色片CF等有機膜的基板SUB2、及形成有像素電極PX和對置電極CT的基板SUB1,在這些基板上用旋轉(zhuǎn)涂敷法涂敷聚酰亞胺酸、聚酰亞胺的6%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在230℃進行2小時的熱處理,形成100nm左右膜厚的取向膜層OR12或OR11。在取向膜的取向處理中,使用波長254nm、換算后為大約15mW/cm2的光強度的偏振光照射系統(tǒng),調(diào)整照射時間使得照射量為20J/cm2地照射該被線偏振后的光。另外,在照射時,將基板配置在可加熱到150℃的加熱板上,一邊進行加熱一邊進行照射。其他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用實施例2的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SUB1、SUB2的方位角延遲相同,都為2.1。
(實施例3)在實施例1中,對形成有濾色片CF等有機膜的基板SUB2、及形成有像素電極PX和對置電極CT的基板SUB1,在這些基板上用旋轉(zhuǎn)涂敷法涂敷聚酰亞胺酸、聚酰亞胺的8%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在230℃進行2小時的熱處理,形成200nm左右膜厚的取向膜層OR12或OR11。在取向膜的取向處理中,使用波長254nm、換算后為大約15mW/cm2的光強度的偏振光照射系統(tǒng),調(diào)整照射時間使得照射量為15J/cm2地照射該被線偏振后的光。另外,在照射時,將基板配置在可加熱到200℃的加熱板上,一邊進行加熱一邊進行照射。其他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用實施例3的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SUB1、SUB2的方位角延遲相同,都為5.4。
(實施例4)在實施例1中,對于形成有濾色片CF等有機膜的基板SUB2、及形成有像素電極PX和對置電極CT的基板SUB1,在這些基板上用旋轉(zhuǎn)涂敷法涂敷聚酰亞胺酸、聚酰亞胺的8%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在230℃進行2小時的熱處理,形成0.5μm左右膜厚的取向膜層OR12或OR11。在取向膜的取向處理中,使用波長254nm、換算為大約15mW/cm2的光強度的偏振光照射系統(tǒng),調(diào)整照射時間使得照射量為30J/cm2地照射該被線偏振后的光。另外,在照射時,將基板配置在可加熱到200℃的加熱板上,一邊進行加熱一邊進行照射。其他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用實施例4的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SUB1、SUB2的方位角延遲相同,都為11.9。
(實施例5)在實施例1中,對形成有濾色片CF等有機膜的基板SUB2、及形成有像素電極PX和對置電極CT的基板SUB1,在這些基板上用旋轉(zhuǎn)涂敷法涂敷聚酰亞胺酸、聚酰亞胺的10%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在230℃進行2小時的熱處理,形成1.0μm左右膜厚的取向膜層OR12或OR11。在取向膜的取向處理中,使用波長254nm、換算后為大約15mW/cm2的光強度的偏振光照射系統(tǒng),調(diào)整照射時間使得照射量為60J/cm2地照射該被線偏振后的光。另外,在照射時,將基板配置在可加熱到200℃的加熱板上,一邊進行加熱一邊進行照射。其他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用實施例5的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SUB1、SUB2的方位角延遲相同,都為20.3。
(實施例6)在實施例1中,對于形成有濾色片CF等有機膜的基板SUB2、及形成有像素電極PX和對置電極CT的基板SUB1,在這些基板上用旋轉(zhuǎn)涂敷法涂敷聚酰亞胺酸、聚酰亞胺的10%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在230℃進行2小時的熱處理,形成1.0μm左右膜厚的取向膜層OR12或OR11。在取向膜的取向處理中,使用波長254nm、換算后為大約15mW/cm2的光強度的偏振光照射系統(tǒng),調(diào)整照射時間使得照射量為60J/cm2地照射該被線偏振后的光。另外,在照射時,將基板配置在可加熱到200℃的加熱板上,一邊進行加熱一邊進行照射。
進而在這些基板上用旋轉(zhuǎn)涂敷法以低速旋轉(zhuǎn)條件涂敷聚酰亞胺酸、聚酰亞胺的10%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在230℃進行2小時的熱處理,形成2.0μm左右膜厚的取向膜層OR12或OR11。在取向膜的取向處理中,使用波長254nm、換算后為大約15mW/cm2的光強度的偏振光照射系統(tǒng),調(diào)整照射時間使得照射量為60J/cm2地照射該被線偏振后的光。另外,在照射時,將基板配置在可加熱到200℃的加熱板上,一邊進行加熱一邊進行照射。其他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用實施例6的方法制作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SUB1、SUB2的方位角延遲相同,都為41.3。
將以上的實施例、比較例的試驗結(jié)果總結(jié)于表2。
(表2)
通過調(diào)整上述取向膜那樣的、具有由偏振光照射生成方位角延遲的性質(zhì)的有機膜的膜厚、照射光量、照射時的加熱溫度,能以高精度制作相位差為100nm以下的任意的相位差層。另外,在實施例2~6中,底層基板使用IPS用的基板,但方位角延遲的生成與底層基板無關(guān),僅與具有由偏振光照射生成方位角延遲的性質(zhì)的有機膜層相關(guān),所以不限于IPS用的基板,也可以在TN用、VA用、均勻取向用等其他所有方式中應(yīng)用,這是不言而喻的。用實施例2~6的偏振光照射得到的方位角延遲能夠用各種方法靈活運用。示出以下的實施例7~12的例子的一部分。
(實施例7)圖3是表示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7的、構(gòu)成TN方式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板的截面結(jié)構(gòu)的示意圖。在圖3中,該TN方式的液晶板(也稱為TN液晶單元、或簡稱TN單元),是在玻璃等絕緣支承體(以下為基板)SUB1、SUB2的主表面之間夾持液晶層LC的結(jié)構(gòu),在一基板SUB1的主表面上配置有取向膜ORI1。此外,在另一基板SUB2的主表面上配置有濾色片CF等有機膜,在該濾色片CF上配置有對置電極CT所代表的電極膜、取向膜ORI2。此外,在一基板SUB1的主表面上配置有像素電極PX,在外表面層疊有偏振片POL1,根據(jù)需要配置相位差片PS1。此外,在另一基板SUB2的外表面也層疊有偏振片POL2,根據(jù)需要配置相位差片PS2。
在實施例7中,在圖3的結(jié)構(gòu)中,配置于一基板SUB1的取向膜ORI1和濾色片CF等有機膜對配置于另一基板SUB2的取向膜ORI2賦予延遲,由此構(gòu)成賦予了所希望的值的延遲的液晶顯示裝置。
圖4是說明構(gòu)成圖3所示的TN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板的軸結(jié)構(gòu)。圖4的(a)與圖3同樣是TN方式的液晶板,圖4的(b)是說明圖4的(a)的各結(jié)構(gòu)層的光學軸的關(guān)系的圖。
通過圖4說明各結(jié)構(gòu)和軸的關(guān)系。設(shè)于液晶單元外側(cè)的一對偏振片、即上側(cè)偏振片POL2和下側(cè)偏振片POL1被配置成未向液晶層LC施加電壓時的透射率低于向液晶層LC施加電壓時的透射率。例如,上側(cè)偏振片POL2和下側(cè)偏振片POL1隔著液晶板其各自的偏振軸相互正交(所謂的正交偏振配置)地配置。即,圖2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在所謂的常白模式(以下也稱為“NW模式”)下進行顯示。
對液晶層LC施加足夠高的電壓時,具有正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液晶分子相對于基板表面幾乎垂直取向,從基板法線方向觀察時的液晶層的延遲非常小,幾乎沒有透過配置成正交偏振狀態(tài)的上側(cè)偏振片POL2及下側(cè)偏振片POL1的光,顯示黑色。
設(shè)于液晶單元的上側(cè)和下側(cè)的取向膜ORI2和ORI1的軸方向被設(shè)定成分別與相同基板側(cè)的偏振片的偏振軸平行。此外,至少單側(cè)的基板(在此,為另一基板SUB2)上形成有濾色片CF等有機膜。此時,使上下基板合上的2層取向膜層和有機膜層被賦予2~200nm的延遲(測量波長589nm)。
通過這樣的取向處理,液晶層LC的液晶分子幾乎被扭曲90°地排列。該液晶單元的間隙d與折射率各向異性Δn的積Δnd(延遲)的值也被設(shè)定在350~400nm(測量波長589nm)的范圍。如此,在圖4的結(jié)構(gòu)中,如(b-1)所示,相位差軸相對于上偏振片的偏振軸平行或正交地配置。此外,如(b-2)所示,相位差軸相對于下偏振片的偏振軸平行或正交地配置。另外,上偏振片的偏振軸和下偏振片的偏振軸相互正交地配置。
下面說明對這樣的TN方式的液晶板賦予延遲的方法。
在取向膜上用旋轉(zhuǎn)涂敷等印刷由聚酰亞胺構(gòu)成的取向膜材料,通過230℃2小時的燒結(jié),形成30~3000nm左右膜厚的層。對此照射偏振光,通過光取向賦予延遲。另外,作為所使用的材料,最好是光分解型的光取向性聚酰亞胺(例如分子量4000~100000),能夠使用二胺部位為BAPP;2,2-二{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酸酐為CBDA;1,2,3,4-環(huán)丁烷四羧酸二酐等。
此外,在形成于取向膜底層的有機膜上形成有由丙稀、環(huán)氧構(gòu)成的濾色片、保護膜、或光分解性的聚酰亞胺膜。
用于進行光取向的曝光裝置,能夠使用專利文獻7的圖2所示結(jié)構(gòu)的光學系統(tǒng)。偏振光源使用高壓水銀燈(HgHP),通過偏振光分離器等將其出射光轉(zhuǎn)換成具有預定偏振方向的線偏振光。使該偏振光通過快門到達膜片,用透鏡照射基板上的下層取向膜。在波長254nm下曝光該線偏振后的光大約30分鐘。曝光時的照射能量約為15mW/cm2。另外,能夠通過調(diào)整底層有機膜的膜厚和其有無、光照射量來得到所希望的延遲。在實施例7得到的基板的延遲表示于表2。
如此,能夠用賦予了所希望的值的延遲的液晶板構(gòu)成TN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能夠確認延遲越大則改善效果越好。
(實施例8)圖5表示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8的、均勻型的液晶板的截面結(jié)構(gòu)圖。與圖3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功能部分。在NW型的均勻取向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當對其液晶層LC施加足夠高的電壓時,具有正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液晶分子相對于基板表面幾乎垂直取向,從基板法線方向觀察時的液晶層的延遲非常小,幾乎沒有透過配置成正交偏振狀態(tài)的上側(cè)偏振片POL2和下側(cè)偏振片POL1的光,顯示黑色。
然而,在存在于取向膜ORI1、ORI2表面附近的液晶層LC的液晶分子,有來自取向膜的較強的取向限制力(固接效果)發(fā)揮作用,所以在通常的有源矩陣型液晶顯示裝置所使用的5V左右的電壓下,這些液晶分子的取向不變化。即,在被施加了用于進行黑顯示的電壓的狀態(tài)下,還存在仍保持與基板表面平行取向狀態(tài)的液晶分子。該液晶分子相對于垂直入射液晶層LC的光表現(xiàn)出有限(非零)的延遲。該延遲可以說是殘留延遲,其大小根據(jù)液晶材料而定,但多是20nm左右。殘留延遲是黑顯示狀態(tài)下的光泄漏(以下也稱為“黑浮起”)的主要原因,將使對比度降低。
圖5示出基板SUB1、SUB2的主表面之間夾持液晶的結(jié)構(gòu),在一支承體的主表面上配置有濾色片CF等有機膜,在該濾色片CF上配置有對置電極CT等電極膜、上側(cè)取向膜ORI2。此外,在另一下側(cè)基板SUB1的主表面上配置有下側(cè)取向膜ORI1。
在實施例8中,在上述圖5所示的板結(jié)構(gòu)中,通過對配置于一基板上的取向膜及濾色片等有機膜、以及配置于另一基板上的取向膜賦予延遲,構(gòu)成賦予了所希望值的延遲的液晶顯示裝置。
圖6是表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8的圖5所示的均勻取向型的液晶板的軸結(jié)構(gòu)。圖6的(a)與圖5同樣為液晶板的截面結(jié)構(gòu),圖6的(b)是圖6的(a)的軸結(jié)構(gòu)的說明圖。在圖6的(b)中“軸1-a-1(i)”表示取向軸與相位差的方向大致水平的情況,“軸1-a-1(ii)”表示取向軸與相位差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情況。另外,要使取向軸和相位差的方向大致正交,能夠通過如實施例6所示那樣,多次對形成有相位差的層進行成膜,在最外層和除此以外的層,使照射光的方向大致正交來得到實現(xiàn)。
設(shè)于液晶板外表面的一對偏振片、即上側(cè)偏振片POL2和下側(cè)偏振片POL1被配置成未向液晶層LC施加電壓時的透射率低于向液晶層LC施加電壓時的透射率。例如,上側(cè)偏振片POL2和下側(cè)偏振片POL1隔著液晶板其各自的偏振軸相互正交(所謂的正交偏振)地配置成。
設(shè)于液晶板的上側(cè)和下側(cè)的取向膜ORI2和ORI1的軸方向被設(shè)定成分別與相同基板側(cè)的偏振片的偏振軸的夾角為45°。液晶層LC的液晶分子與偏振片的偏振軸成45°角地排列。此時的液晶層的液晶板LC的間隙d與折射率各向異性Δn的積Δnd(延遲)的值被設(shè)定在350~400nm(測量波長589nm)的范圍。
如圖6的(b-3)所示,配置于液晶層的上偏振片POL2一側(cè)的取向膜ORI2的取向軸被配置成相對于相位差軸正交。此外,如(b-4)所示,配置于液晶層的下偏振片POL1一側(cè)的取向膜ORI1的取向軸被配置成相對于相位差軸正交。另外,取向膜ORI2的取向軸的方向和有機膜相位軸的方向被相同地配置(b-5)。
通過以上的結(jié)構(gòu),在不施加電壓狀態(tài)下從基板法線方向觀察時的液晶層的延遲最大,利用透過配置成正交偏振狀態(tài)的上側(cè)偏振板和下側(cè)偏振板的光,顯示出白色。
當對液晶層施加足夠高的電壓時,具有正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液晶分子相對于基板表面幾乎垂直取向,從基板法線方向觀察時的液晶層的延遲非常小,幾乎沒有透過配置成正交偏振狀態(tài)的上側(cè)偏振片POL2和下側(cè)偏振片POL1的光,顯示黑色。
此外,在至少單側(cè)基板上形成有濾色片等有機膜。該有機膜的一部分由具有通過偏振光照射而生成方位角延遲的性質(zhì)的有機膜層構(gòu)成。如圖6(b)中的“軸1-a-1(i)”所示,取向軸與相位差的方向大致平行地進行軸配置。該有機膜通過基于實施例6的方法制作,方位角延遲是41.3nm。此外,在該層上按照實施例5的條件形成取向膜。其結(jié)果,該基板SUB2的方位角延遲為61.6nm。在基板SUB1上具有通過偏振光照射而生成方位角延遲的性質(zhì)的有機膜層僅是取向膜,方位角延遲為20.3nm。
賦予了延遲的基板的效果如下當對液晶層施加足夠高的電壓時,具有正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液晶分子相對于基板表面幾乎垂直取向,從基板法線方向觀察時的液晶層的延遲非常小,幾乎沒有透過配置成正交偏振狀態(tài)的上側(cè)偏振片POL2和下側(cè)偏振片POL1的光,顯示黑色。
然而,在存在于取向膜表面附近的液晶層LC的液晶分子,有來自取向膜的較強的取向限制力(固接效果)發(fā)揮作用,所以在通常的有源矩陣型液晶顯示裝置所使用的5V左右的電壓下,這些液晶分子的取向不變化。即,即使在被施加了用于進行黑顯示的電壓的狀態(tài)下,還存在仍保持與基板表面平行取向不變的液晶分子。該液晶分子相對于垂直入射液晶層LC的光表現(xiàn)出有限(非零)的延遲。該延遲可以說是殘留延遲,其大小根據(jù)液晶材料而定,但多是20nm左右。殘留延遲是黑顯示狀態(tài)的光泄漏(以下也稱為“黑浮起”)的主要原因,將使對比度降低。
為了補償該相位差,可以在外部粘貼與殘留方位角延遲的方向正交的相位差片。但是,需要的方位角延遲的值較小,為20nm左右,在一面外部粘貼的相位差片上制作方位角延遲值為20nm這樣小的比較困難。但是,在本實施例中,在基板SUB2具有61.6nm的方位角延遲,在基板SUB1具有20.3nm的方位角延遲。液晶的殘留方位角延遲與取向膜的取向方向相同,所以整個液晶單元的方位角延遲為102nm,該值的方位角延遲能夠通過與液晶單元的相位差軸方向大致正交地配置可容易得到的102nm的相位差片來抵消,能夠抑制漏光。
(實施例9)相對于實施例8,基板SUB2的有機膜的一部分由具有通過偏振光照射而生成方位角延遲的性質(zhì)的有機膜層構(gòu)成,如圖6(b)中的“軸1-a-1(ii)”所示,取向軸與相位差的方向大致正交地進行軸配置。該有機膜通過基于實施例6的方法制作,方位角延遲是20.3nm。此外,在該層上按照實施例1的條件形成取向膜,形成為相位軸相對于下層有機膜大致正交。
液晶的殘留方位角延遲與取向膜的取向方向相同,合并取向膜的方位角延遲為22.3nm。但是,由于以與此正交的方式在有機膜層上形成有20.3nm的方位角延遲,所以整個液晶單元的方位角延遲減少到2.3nm,可抑制漏光。
(實施例10)圖7表示垂直取向方式的液晶板的截面結(jié)構(gòu)圖。在圖7中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附圖標記對應(yīng)相同的功能部分。垂直取向(VA)方式的液晶板不需要取向膜,但在沒有取向膜、液晶完全垂直地取向的情況下,有時與施加了電壓時的液晶的驅(qū)動方向不同而產(chǎn)生疇。為此,配置取向膜進行取向處理為好。但是,進行該取向處理是指在初始取向狀態(tài)使液晶層預先存在傾斜,延遲不為0,所以也有發(fā)生漏光,而對比度降低的問題。
在圖7中示出一對基板之間夾持液晶的結(jié)構(gòu),在一基板SUB2的主表面上配置有濾色片CF等有機膜,在該濾色片CF上配置有對置電極等電極膜、取向膜ORI2。此外,在另一下側(cè)基板SUB1的主表面上配置有像素電極PX、取向膜ORI1。
在實施例10中,在上述圖7所示的結(jié)構(gòu)中,通過對配置于一基板上的取向膜和濾色片等有機膜、以及配置于另一基板上的取向膜賦予延遲,構(gòu)成賦予了所希望值的延遲的液晶顯示裝置。
這樣的VA型液晶顯示裝置的賦予方位角延遲的方法能夠用與上述的實施例1~6相同的方法得到。在此,配置成取向軸與相位差的方向成大致水平。在基板SUB1和基板SUB2具有41.3nm的方位角延遲。取向膜層進行極弱的取向處理,因此幾乎不發(fā)生方位角延遲。液晶層的殘留方位角延遲是2~3nm左右,形成在取向軸方向的方位角延遲合計為85nm。該值的方位角延遲可通過與液晶單元的相位差軸方向大致正交地配置可容易得到的85nm的相位差片來抵消,可以抑制漏光。
(實施例11)相對于實施例10,基板SUB2的有機膜的一部分由具有通過偏振光照射而生成方位角延遲的性質(zhì)的有機膜層構(gòu)成,軸配置成取向軸與相位差的方向大致正交。該有機膜通過基于實施例1的方法制作,方位角延遲是2nm。此外,在該層上相位軸相對于下層有機膜大致正交地形成取向膜。取向膜層進行極弱的取向處理,因此幾乎不發(fā)生方位角延遲。
液晶的殘留方位角延遲與取向膜的取向方向相同,合并取向膜的方位角延遲,則成為2~3nm。但是,與此正交地在有機膜層上形成2nm的方位角延遲,所以整個液晶單元的方位角延遲減少到1nm,可以抑制漏光。
(實施例12)參照圖1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2。在IPS方式的液晶板中,取向膜的取向軸與偏振片的偏振軸對齊地配置,所以即使取向膜具有相位差,也能夠忽略其影響。但是,實際上要使取向軸和偏振軸的角度完全一致是困難的,具有相位差的取向軸由于具有與偏振軸的軸偏移角度對應(yīng)的相位差而成為漏光的原因,成為對比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該取向膜具有的殘留相位差較小,通常是1nm以下,在層疊于基板外表面的相位差片上進行修正是極其困難的。
在圖1的(a)所示的構(gòu)成IPS型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板的截面結(jié)構(gòu)中,在基板SUB1、SUB2之間夾持液晶層LC,在一基板SUB2的主表面上配置有濾色片CF等有機膜,在該濾色片CF上配置有取向膜ORI2。此外,在基板SUB1的主表面上配置有像素電極PX和對置電極CT,還在其上方配置有取向膜ORI1。
在實施例12中,在這樣的截面結(jié)構(gòu)中,通過對配置于一基板上的取向膜和濾色片等有機膜、以及配置于另一基板上的取向膜賦予延遲,構(gòu)成賦予了所希望值的延遲的液晶顯示裝置。
在圖1的(b)所示的IPS方式的液晶板的軸結(jié)構(gòu)中,層疊于液晶板外表面的一對偏振片、即上側(cè)偏振片POL2及下側(cè)偏振片POL1被配置成未向液晶層施加電壓時的透射率高于向液晶層LC施加電壓時的透射率。例如,上側(cè)偏振片POL2和下側(cè)偏振片POL1隔著液晶板其各自的偏振軸相互正交(所謂的正交偏振配置)地配置。
設(shè)于液晶板的上側(cè)和下側(cè)的取向膜ORI2和ORI1的軸方向被設(shè)定成分別與相同基板側(cè)的偏振片的偏振軸平行(即夾角為0°)。液晶分子沿取向膜的軸方向排列。此時的液晶層的液晶板的間隙d與折射率各向異性Δn的積Δnd(延遲)的值被設(shè)定在350~400nm(測量波長589nm)的范圍。
通過以上的結(jié)構(gòu),在無施加電壓狀態(tài)下從基板法線方向觀察時的液晶層的延遲為最小,由透過配置成正交偏振狀態(tài)的上側(cè)偏振片和下側(cè)偏振片的光顯示黑色。
當對液晶層施加足夠高的電壓時,具有正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的液晶分子向在電極間形成的電場方向傾斜,與偏振片的夾角不是0°,由此在從基板法線方向觀察時,由于液晶層的延遲值,配置成正交偏振狀態(tài)的下側(cè)偏振片POL1的光透過上側(cè)偏振片POL2,顯示白色。
這樣的IPS型液晶顯示裝置的施加方位角延遲的方法可用與上述的實施例1~6相同的方法得到。在此,取向軸與相位差的方向成大致水平地進行軸配置。在基板SUB1和基板SUB2上按照實施例2的方法進行光照射而具有2nm的方位角延遲。
由于光照射裝置的裝置上的問題,該有機膜的相位差軸相對于原來的設(shè)計值向左偏移了0.5°。取向膜層通過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進行光照射,而具有1nm的方位角延遲。在進行光照射時,通過使投入的基板的送入方向與有機膜的送入方向相反,來使取向膜的取向軸相對于原來的設(shè)計值向右偏移0.5°。液晶層的殘留方位角延遲為2~3nm左右,形成在取向軸方向的方位角延遲合計為5nm,但利用有機膜層方向的方位角延遲抵消了相對于取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方位角延遲,可以抑制漏光。
如上所述,能夠做成即使進行光取向處理也不容易產(chǎn)生余像的液晶顯示裝置。此外,能夠使用于形成各種方位角延遲值的相位差的方法,能夠有效應(yīng)用于各種液晶單元的光泄漏的降低等。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具有通過光照射而被取向的取向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取向膜具有1.0nm以上的方位角延遲值,錨定強度為1.0×10-3Jm-2以上。
2.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具有取向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取向膜具有1.0nm以上的方位角延遲值,錨定強度為1.0×10-3Jm-2以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液晶顯示裝置在一對基板之間具有液晶層;上述取向膜,由夾著上述液晶層的上下兩個取向膜構(gòu)成;該取向膜是通過光照射而被取向的取向膜。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取向膜是照射9.0J/cm2以上的光的累計光量而構(gòu)成的。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液晶顯示裝置是IPS型液晶顯示裝置。
6.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取向膜或基板上的膜具有1~80nm的方位角延遲值。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取向膜是通過光照射而被取向的取向膜。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液晶顯示裝置是IPS型液晶顯示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被賦予了所希望的值的延遲的液晶顯示裝置。在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裝置中,通過光照射而被取向的取向膜(ORI1、ORI2)具有1.0nm以上的方位角延遲值,使錨定強度為1.0×10
文檔編號G02F1/133GK1971381SQ20061014956
公開日2007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2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11月21日
發(fā)明者酒井亞紀, 國松登, 園田英博, 小林節(jié)郎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顯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