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光板、背光源及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液晶顯示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導光板、背光源及液晶顯示器。
技術背景隨著顯示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許多需要顯示的電器如個人計算機(PC)、 個人數(shù)字助理(PDA)以及便攜式PC等都采用了液晶顯示器,以達到降低輻 射、便于攜帶并且美觀的目的。液晶顯示器中,由于液晶本身并不發(fā)光,光線由背光源來提供,因此, 背光源尤其顯得重要。背光源包括光源、導光板以及光學膜組如偏振片等?,F(xiàn)有技術中,導光板底部設置有微結構,即導光板底部均勻布設單一形 狀的導光網(wǎng)點,如圓點狀的導光網(wǎng)點,條狀的導光網(wǎng)點,或橢球狀的導光網(wǎng) 點,當光源如發(fā)光二極管(LED)光線進入導光板,經(jīng)過該導光網(wǎng)點時,產(chǎn)生 光亮點。背光源按光源的位置分為直下式背光源和側光式背光源,其中,側光式 背光源中,光源位于導光板的側邊;光源發(fā)光時,進入導光板的光線經(jīng)微結 構反射,射出導光板,經(jīng)過光學膜組的擴散、聚光后,在液晶層作用下,成 為液晶顯示器屏幕上顯示的圖像。但是,由于導光板底部的微結構中,導光網(wǎng)點及其密度單一,導致整個 導光板出光面的亮度及光線均勻度不理想;從而影響背光源的出光質量,進 而對液晶顯示器的顯示質量造成不良影響。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導光板,以提高導光板出光面的亮度及光線 均勻度。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出 一種背光源,以提高背光源的亮度和出光均勻度。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出一種液晶顯示器,以提高液晶顯示器的顯示質量。為實現(xiàn)上述第一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導光板,所述導光板底部表面 設置有多條導光通道,所述導光通道之間設置有導光網(wǎng)點。所述多條導光通道均可與攝入所述導光板的光線平行,或呈發(fā)射狀排列。所述多條導光通道均可為v形、u形凹槽或凸棱。所述凹槽可依光線的入射方向由淺變深;所述凸棱可依光線的入射方向由高變低。所述導光網(wǎng)點可為圓形、橢球形、三棱錐形、金字塔形和/或短線形 凹陷部或凸起部。所述凹陷部可依光線的入射方向由淺變深,或由小變大; 所述凸起部可依光線的入射方向由高變低,或由小變大。上述技術方案中,導光板通過底部的導光通道,彌補了單一導光網(wǎng)點 在進一步提高導光均勻性方面受限的缺陷,在同一光源提供光線的情況 下,增加了導光板整體亮度以及光線的均勻度,有效利用了能源。為實現(xiàn)上述第二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種設置有上述技術方案中導光板的 背光源,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設置于所述導光板的側邊。本技術方案通過設置能提高出光面的亮度及出光均勻度的導光板,從 而增加了背光源的亮度及其出光均勻度。為實現(xiàn)上述第三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器,包括上述技術方 案提供的背光源。由于背光源的亮度及出光均勻度的增加,使得液晶顯示 器的圖像更加清晰,進一步提高了液晶顯示器的顯示質量。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導光板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導光板實施例一中導光板1的底部表面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導光板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導光板實施例二中導光板1的底部表面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背光源實施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發(fā)明導光板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導光板1底 部表面設置有多條導光通道2,導光板1的底部表面如圖2所示,所述導 光通道2之間設置有導光網(wǎng)點3。其中,導光通道2可為V形、U形凹槽 或V形、U形凸棱,且多條導光通道2可隨意排列分布,本實施例中,導 光通道2設置為V形凹槽,且假設導光板1的側面4為光線入射面,導光 通道2與入射光線平行。導光網(wǎng)點3可為圓形、橢球形、三棱錐形、金字 塔形和/或短線形凹陷部、凸起部,本實施例中,導光網(wǎng)點3設置為圓形 凹陷部。導光通道2的深度可隨著與側面4之間的距離增加而增加;導光網(wǎng)點 3的尺寸可隨著與側面4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逐漸變大,或其深度逐漸增加, 本實施例中,導光網(wǎng)點3的深度隨著與側面4之間的距離增加而增加。本實施例中,導光板通過底部的導光通道2,彌補了單一導光網(wǎng)點在 進一步提高導光均勻性方面受限的缺陷,在同一光源提供光線的情況下,增加了導光板整體亮度以及光線的均勻度,有效利用了能源。上述實施例中,導光通道2的深度以及導光網(wǎng)點3的深度隨著與光入 射面之間的距離增加而增加,進一步增加了對入射光線的反射效果,從而 進一步增加了導光板的整體亮度及光線的均勻度,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光 能利用率。圖3為本發(fā)明導光板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導光通道2 為U形凸棱,導光網(wǎng)點3為短線形凸起部,導光板1底部表面如圖4所示。 導光通道2的高度可隨著與光入射面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降低,導光網(wǎng)點3的 長度可隨著與光入射面之間的距離增加而增加,導光網(wǎng)點3的高度可隨著與 光入射面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降低,以達到進一步增加光反射效果的目的。本 實施例中,導光網(wǎng)點3的長度隨著與光入射面之間的距離增加而增加。上述實施例中,導光通道2也可隨著與光入射面之間的距離增加呈發(fā) 射狀排列,以同樣達到進一步增加光反射效果的目的。圓形、橢球形、三棱錐形、金字塔形、短線形凹陷部、凸起部等形狀 的導光網(wǎng)點,也可任意組合,設置在導光通道之間,以更進一步增加光的 反射效果,提高導光板光出射面的亮度及光線均勻度。圖5為本發(fā)明背光源實施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背光源包括光源6和 導光板5,光源6位于導光板5的側邊,導光板5為上述導光板實施例中 給出的任意一種導光板。光源6發(fā)出的光進入導光板5后,經(jīng)導光板5底 部的導光通道及導光網(wǎng)點的反射,大大增加了導光板出光面的亮度及出光 均勻度,從而增加了背光源的亮度及出光均勻度。背光源還包括光學膜組、 背板等部件。液晶顯示器可設置上述背光源實施例中給出的背光源,由于背光源的 亮度及出光均勻度的增加,使得液晶顯示器的圖像更加清晰,進一步提高 了液晶顯示器的顯示質量。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 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 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務改,或 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底部表面設置有多條導光通道,所述導光通道之間設置有導光網(wǎng)點。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條導光通道均與攝入所述導光板的光線平行。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條導光通道 呈發(fā)射狀排列。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 條導光通道均為凹槽。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為V形凹 槽或U形凹槽。
6、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依光線的 入射方向由淺變深。
7、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網(wǎng)點為圓 形、橢球形、三棱錐形、金字塔形和/或短線形凹陷部。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依光線 的入射方向由淺變深,或由小變大。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 條導光通道均為凸棱。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的斷面形 狀為V形或U形。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依光線的 入射方向由高變低。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網(wǎng)點為圓 形、橢球形、三棱錐形、金字塔形和/或短線形凸起部。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依光線的入射方向由高變低,或由小變大。
14、 一種設置有上述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導光板的背光源, 包括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設置于所述導光板的側邊。
15、 一種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權利要求14所述的背 光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導光板、背光源及液晶顯示器,導光板底部表面設置有多條導光通道,所述導光通道之間設置有導光網(wǎng)點。彌補了單一導光網(wǎng)點在進一步提高導光均勻性方面受限的缺陷,在同一光源提供光線的情況下,增加了導光板整體亮度以及光線的均勻度,有效利用了能源。從而增加了背光源的亮度及其出光均勻度。背光源設置有上述技術方案中的導光板,從而增加了背光源的亮度及其出光均勻度。液晶顯示器包括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背光源,提高了液晶顯示器的顯示質量。
文檔編號G02F1/13GK101281272SQ20081010627
公開日2008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5月9日
發(fā)明者萬麗芳, 張麗蕾, 剛 王, 王慶江, 陽 趙, 趙星星, 邵喜斌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