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應用具有極性延伸部的像素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808174閱讀:26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應用具有極性延伸部的像素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且特別涉及一 種具有大像素的多域垂直配向(multi-domain vertically alignment)液晶顯示器,
      且此液晶顯示器是制作在平滑的基板上。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最早是用于如計算機與電子表的單色顯示器,而如今已成為 顯示科技中的主流,且在電腦顯示器或電視顯示器產(chǎn)業(yè)中,液晶顯示器均已 取代了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 CRT)。此外,許多液晶顯示器的缺點也 已被克服而改善液晶顯示器的品質。舉例來說,相較于無源式陣列顯示器而 言,有源式陣列顯示器可降低殘影現(xiàn)象(ghosting),并可提升解析度、色階、 視角、對比度以及反應時間,且已經(jīng)廣泛取代了無源式陣列顯示器。
      然而,傳統(tǒng)扭轉向列型(twisted nematic)液晶顯示器的主要缺點在于窄視 角與低對比度,甚至有源式陣列顯示器的視角仍遠小于陰極射線管的視角。 具體而言,當位于液晶顯示器正前方的觀眾收看到高品質的影像時,位于液 晶顯示器兩側的其他觀眾便無法收看到高品質的影像。因此,多域垂直配向 液晶顯示器便應運而生來提升液晶顯示器的視角和對比度。圖1(a) 圖1(c) 顯示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100的像素的基本機能,而為求圖示清楚,圖1的 液晶顯示器僅顯示單一領域(domain)。再者,圖1(a) 圖l(c)(以及圖2)的液 晶顯示器是在描述灰階操作的動作方式。
      液晶顯示器100包括第一偏振片105、第一基板110、第一電極120、第 一配向層125、多個液晶130、第二配向層140、第二電極145、第二基板150 以及第二偏振片155。 一般而言,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50是由透明玻 璃所構成,且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45是由如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的透明導電材質所構成。第一配向層125與第二配向層140通常是由 聚酰亞胺(polyimide,PI)所構成,并在靜態(tài)下可使液晶130垂直排列。當操作時,光源(未顯示)會從第一偏振片105下方發(fā)出光束,其中第一偏振片105 是貼附在第一基板110上。第一偏振片105通常會以第一方向將光束偏振化, 而第一偏振片105與第二偏振片155的偏振方向會相互垂直,且第二偏振片 155是貼附在第二基板150上。所以,光源發(fā)出的光束無法同時穿越第一偏 振片105與第二偏振片155,除非光束的偏振方向被旋轉90。而至第一偏振 片105與第二偏振片155的偏振方向之間。為求清楚表示,圖中僅顯示少量 的液晶,而在實際上,液晶是有如柱狀的分子結構,其中液晶直徑約為5A, 且液晶長度約為20A 25A。所以,在一個長300]im、寬120pm、高3|am的 像素區(qū)域,約有超過一千兩百萬個液晶分子于其中。
      在圖l(a)中,液晶130是垂直排列,且在垂直排列下的液晶130并不會 旋轉光源的偏振方向,所以光源發(fā)出的光束無法通過液晶顯示器100。所以 對于所有顏色與液晶層間距(cdl gap)而言,液晶顯示器100可提供完全的光 學黑暗狀態(tài)(optical black state)以及非常高的對比度。因此相較于傳統(tǒng)低對比 度的扭轉向列型液晶顯示器而言,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在對比度上提供 相當大的改善。然而,如圖l(b)所示,當施加電場于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 極145之間時,液晶130會重新定向至傾斜姿態(tài)。在傾斜姿態(tài)下的液晶會將 通過第一偏振片105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旋轉卯。,而使光束得以穿越第二 偏振片155。液晶傾斜的程度是正比于電場強度,并用來控制通過液晶顯示 器的光量(即像素的亮度)。 一般而言,單一個薄膜晶體管(thin-film-transistor, TFT)是對應配置于單一像素中。但是在彩色顯示器中,單一個的薄膜晶體管 是對應配置于如紅藍綠的單一顏色分量(color component)中。
      然而,對在不同視角觀看液晶顯示器100的觀眾而言,其觀看到的光束 并非均勻。如圖l(c)所示,因為液晶130寬邊(將光偏振方向旋轉)是正對偏 左的觀眾172,所以觀眾172會看到全亮的像素。此外,因為液晶130寬邊 是部分正對中間的觀眾174,所以觀眾174可看到灰階的像素。相對地,因 為液晶130寬邊幾乎沒有正對偏右的觀眾176,所以觀眾176會看到全暗的 像素。
      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的發(fā)展便是用來提升單域(single-domain)垂直 配向液晶顯示器的視角過小的問題。圖2顯示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MVA LCD)200中的單一像素。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200包括第一偏振片205、第一基板210、第一電極220、第一配向層225、多個液晶235、 237、多個 突起物(protrusion)260、第二配向層240、第二電極245、第二基板250以及 第二偏振片255,其中液晶235構成像素的第一領域,而液晶237構成像素 的第二領域。當施加電場于第一電極220與第二電極245之間時,突起物260 會使液晶235與液晶237往不同的方向傾倒。如此一來,偏左的觀眾272所 看到的左邊領域(液晶235)會如暗點,而右邊領域(液晶237)會如亮點。此夕卜, 中間的觀眾274會看到的兩個灰階的領域。相對地,偏右的觀眾276所看到 的左邊領域(液晶235)會如亮點,而右邊領域(液晶237)會如暗點。無論如何, 由于個別像素的區(qū)域均非常微小,所以對此三個觀眾而言,其感受到像素的 狀態(tài)均為灰階的效果。如前所述,液晶傾斜的程度是取決于第一電極220與 第二電極245之間的電場強度,而觀眾所感受到灰階程度便直接與液晶傾斜 的程度有關。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也可推廣到使用四個領域,以將單一 像素的液晶轉向分割為四個主要領域,而使在垂直與水平方向均可提供對稱 的廣視角效果。
      盡管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可以提供對稱的廣視角效果,然而,多域 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成本卻是非常昂貴。這主要原因便是要在上、下 基板制作突起物是很困難的,且上、下基板的突起物要精確對位也是非常困 難,特別是下基板的一個突起物必須要能精確對準于上基板的兩個突起物中 間,而在上、下基板之間的對位誤差將會降低產(chǎn)品的優(yōu)良率。此外,銦錫氧 化物溝槽(ITO slit)是另外一種用于基板上產(chǎn)生實體形貌(physical feature)的技 術手段,而其可取代突起物或是與突起物結合。然而,銦錫氧化物溝槽的制 作成本也非常昂貴。再者,無論是突起物或是銦錫氧化物溝槽,其均會阻擋 光束通過而降低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的亮度。所以, 一種適用于多域垂 直配向液晶顯示器的方法或系統(tǒng)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此方法或系統(tǒng)必須要 能夠不用制作如突起物或是銦錫氧化物溝槽的實體形貌,且也不需要超精準 的將上、下基板對位組裝。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需設置突起物或是銦錫氧化物溝 槽的強化內在邊緣電場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Amplified Intrinsic Fringe
      21Field MVA LCD, AIFF MVA LCD)。相較于公知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 而言,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強化內在邊緣電場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具有較低的 制作成本。具體而言,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采用新穎的像素圖樣以提供增強 的內在邊緣電場,而在強化內在邊緣電場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內產(chǎn)生多 個領域。舉例而言,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像素是分割為多個顏色分量(color component),而顏色分量又包括顏色質點(color dot)與極性延伸部(polarity extension region)。再者,在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中,元件裝置區(qū)域(device component area)與關聯(lián)質點(associated dot)可附加電性偏壓的電極而形成,其 中開關元件與存儲電容可位于元件裝置區(qū)域或關聯(lián)質點內。此外,額外的關 聯(lián)質點更可包括于像素中。在本發(fā)明大多的實施例中,顏色質點、極性延伸 部以及關聯(lián)質點(設定為電性偏壓)是依特定規(guī)則排列,其中顏色質點是由帶 有相反極性的相鄰元件(即其他顏色質點、極性延伸部及/或關聯(lián)質點)所圍 繞。每個顏色質點的邊緣電場會因為相鄰元件間不同的極性而增強,而每個 顏色質點的增強邊緣電場會造成顏色質點內部的液晶分子重新轉向并往不 同方向傾倒,以形成多個液晶領域。在本發(fā)明的許多實施例中,極性延伸部 與關聯(lián)質點是透明的以提升顯示器的對比度。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像素包括第一顏色分量,而第一顏色分量包括 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以及第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其 中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是在第一維向(dimension)(如垂直)上鄰接第一分量一 顏色質點,而第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耦接至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第二分 量一顏色質點。第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在第二維向(如水平)上自第一分量 一顏色質點與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向外延伸(extend beyond)。像素也可包括 第二顏色分量,而第二顏色分量包括第一分量二顏色質點、第二分量二顏色 質點以及第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其中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是在第一維向(如 垂直)上鄰接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而第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自第一分量二顏 色質點與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向外延伸。再者,第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延伸 至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
      像素還包括耦接至第一顏色分量的第一開關元件以及耦接至第二顏色 分量的第二開關元件。這些開關元件是設定為當?shù)谝婚_關元件在第一極性(如 正極性)時,則第二開關元件會在第二極性(如負極性)。如此一來,相較于第
      22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而言,第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具有 相反的極性。因此,這樣的極性配置會在每個顏色分量中增強邊緣電場,而 每個顏色質點的增強邊緣電場會造成顏色質點內部的液晶分子重新轉向并 往不同方向傾倒,以形成多個液晶領域。
      在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中,顯示器包括第一像素與第二像素。第一像素 包括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而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包括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顏 色質點、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以及第一像素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其 中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是在第一維向(如垂直)上鄰接第一像素一分量 一顏色質點,而第一像素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耦接至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顏 色質點與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第一像素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在第 二維向(如水平)上自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 點向外延伸。第二像素包括第一像素二顏色分量,而第一像素二顏色分量包 括第一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第二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以及第一像素二 分量一極性延伸部,其中第二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是在第一維向(如垂直) 上鄰接第一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而第一像素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耦接 至第一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與第二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第一像素二分 量一極性延伸部是在第二維向(如水平)上自第一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與第 二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向外延伸。再者,第一像素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延 伸至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第一像 素包括耦接至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的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而第一像素包括 耦接至第一像素二顏色分量的第一像素二開關元件。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第 一像素二開關元件與是設定為相反的極性。如此一來,相較于第一像素一分 量一顏色質點與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而言,第一像素二分量一極性延 伸部具有相反的極性。這樣的極性配置會在每個顏色分量中增強邊緣電場, 并達成較佳的多領域效果。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 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 圖l(c)為公知的單一領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的像素的三個示意圖。
      圖2為公知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的像素的示意圖。
      圖3(a)-圖3(b)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的示意圖。
      圖4(a)-圖4(b)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4(c)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分量的放大示意圖。
      圖4(d)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示意圖。
      圖4(e)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源極線與柵極線的示意圖。
      圖4(f)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示意圖。
      圖5(a)-圖5(b)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5(c)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示意圖。
      圖6(a)-圖6(b)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6(c)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示意圖。
      圖7(a)-圖7(b)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7(c)-圖7(d)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7(e)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示意圖。
      圖7(f)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源極線與柵極線的示意圖。
      圖8(a)-圖8(b)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8(c)-圖8(d)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8(e)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示意圖。
      圖9(a)-圖9(b)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9(c)-圖9(d)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9(e)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示意圖。
      圖9(f)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源極線與柵極線的示意圖。
      圖9(g)-圖9(h)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9(i)-圖9(j)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9(k)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示意圖。圖10(a)-圖10(b)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10(c)-圖10(d)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10(e)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示意圖。 圖10(g)-圖10(h)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10(i)-圖10(j)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10(k)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ll(a)-圖ll(g)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不同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12(a)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12(b)-圖12(c)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13(a)-圖13(b)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圖樣的示意圖。 圖13(c)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以及相關的源極線與柵極 線的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00、200:液晶顯示器
      105、205:第一偏振片
      110、210:第一基板
      120、220:第一電極
      125、225:第一配向層
      130、235、237:液晶
      140、240:第二配向層
      145、245:第二電極
      150、250:第二基板
      155、255:第二偏振片
      172、174、176、 272、 274、 276:觀眾
      260:突起物300:液晶顯示器
      302:第一偏振片
      305:第一基板
      307:第一配向層
      310、320、330:像素
      25311、 321、 331:第一電極
      312、 313、 322、 323、 332、 333:液晶 315、 325、 335:第二電極
      352:第二配向層 355:第二基板 357:第二偏振片
      420、 430、 520、 620、 750、 850、 950、 980、 1050、 1080:顯示器 410(410+、 410-)、 510(510+、 510-)、 610(610+、 610-)、 710(710+、 710-)、 720(720+、 720-) 、 810(810+、 810畫)、820(820+ 、 820-) 、 910(910+、 910誦)、920(920+、 920-)、 960(960+、 960-)、 970(970+、 970-)、 1010(1010+、 1010-)、 1020(1020+、 1020-)、 1060(1060+、 1060-)、 1070(1070+、 1070-)、 1310(1310+、 1310-): 像素圖樣
      512、 612、 812、 814、 816、 818、 822、 1011、 1012、 1013、 1021、 1022、 1023、 1024、 1061、 1062、 1071、 1072、 1073、 1074:銦錫氧化物連接件
      751:晶體管
      1110、 1120、 1130、 1140、 1150、 1160、 1170、 1210:顏色分量
      1215:虛線
      AD1、 AD一2、 AD一3、 AD一ll、 AD丄2、 AD一2一1、 AD_2_2、 AD_3—1、 AD—3—2:關聯(lián)質點
      CC—1、 CC—2、 CC—3:顏色分量
      CD—1—1、 CD—1—2、 CD—1—3、 CD—1—4、 CD—l一5、 CD丄6、 CD—1—7、 CD丄8、 CD—2—1、 CD—2—2、 CD—2—3、 CD—2—4、 CD—2—5、 CD—2—6、 CD—2—7、 CD—2—8、 CD—3—1、 CD—3—2、 CD—3—3、 CD 3—4、 CD—3—5、 CD—3—6、 CD—3—7、 CD—3—8:顏色質點
      DCA_1、 DCA—2、 DCA—3:元件裝置區(qū)域
      HDOl:水平質點偏移量
      HDS1、 HDS2:水平質點間距
      HPR—1—1—1、 HPR—1—1—2、 HPR—1—1—3:水平極性部 G_0、 G—1、 G_2:柵極線
      P(O,O)、 P(O,l)、 P(0,2)、 P(l,O)、 P(l,l)、 P(l,2):像素PER一1一1 、 PER—1—2、 PER1一3 、 PER丄4、 PER—2—1 、 PER—2—2、 PER—3—1 、 PER_3_2:極性延伸部
      S—0—1、 S—0—2、 S—0—3、 S—1—1、 S—1—2、 S—1—3:源極線
      S—0—2—D、 S—1—1—D、 S—1—3—D:延遲源極信號
      SE—1、 SE—2、 SE—3:開關元件
      VD02:垂直質點偏移量
      VDS1、 VDS2:垂直質點間距
      VPR—1_1_1:垂直極性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前所述,由于公知技術必須要制作如突起物或是銦錫氧化物溝槽的實 體形貌,以于每個像素中達成多域的效果,所以傳統(tǒng)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 器的制作成本非常昂貴。然而,依據(jù)本發(fā)明概念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 是利用邊緣電場以產(chǎn)生多域的效果,并且不需要于基板上設置如突起物或是 銦錫氧化物溝槽的實體形貌。再者,當不需要這些實體形貌后,公知技術中 需要精準地將上、下基板上的實體形貌對位組裝的困難也可一并消除。所以, 相較于傳統(tǒng)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而言,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 顯示器具有較高的優(yōu)良率與較低的制作成本。
      圖3(a)與圖3(b)顯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300的基本 概念,其中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300并不需要借助基板上的實體形貌便 可達成多域的效果。具體而言,在圖3(a)與圖3(b)中,像素310、 320、 330 是位于第一基板305與第二基板355之間。第一偏振片302是貼附在第一基 板305上,而第二偏振片357是貼附在第二基板355上。像素310包括第一 電極311、液晶312、 313以及第二電極315,而像素320包括第一電極321、 液晶322、 323以及第二電極325,且像素330包括第一電極331、液晶332、 333以及第二電極335,其中這些電極主要是由如銦錫氧化物的透明導電材 料所構成。再者,第一配向層307覆蓋于第一基板305上的電極。類似地, 第二配向層352覆蓋于第二基板355上的電極。第一配向層307與第二配向 層352均可使液晶垂直配向。更詳細而言,第二電極315、 325、 335是維持 在公用電壓(common voltage)V—Com,所以為求制作方便,第二電極315、325、335可被設計為單一結構(如圖3(a)與3(b)所示)。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 300是利用交替的極性而操作像素310、 320、 330。舉例來說,當像素310、 330的極性為正時,則像素320的極性即為負。相反地,當像素310、 330的 極性為負時,則像素320的極性即為正。 一般而言,每個像素的極性會在幀 (frame)之間切換,但是這些交替極性所構成的圖案在單一個幀時間內是會維 持不變。在圖3(a)中,像素310、 320、 330是處于"關閉"狀態(tài),即這些第一 與第二電極之間的電場是被關閉。不過在"關閉"狀態(tài)下,仍有部分殘留電 場會分布于第一與第二電極之間。然而,這些殘留電場的強度一般均不足以 使液晶傾倒。
      在圖3(b)中,像素310、 320、 330是處于"開啟"狀態(tài),且"+"與"-" 是用來標示電極的電極性(voltage polarity),即第一電極311、 331具有正電 極性,而第一電極321具有負電極性。第二基板355與第二電極315、 325、 335是維持在公用電壓V一Com,而電極性是定義為相對于公用電壓V_Com, 即正極性是表示第一電極的電位大于公用電壓V—Com,而負極性是表示第一 電極的電位小于公用電壓V—Com。第一電極321與第二電極325之間的電 場327(圖中以電力線表示)會使得液晶322、 323傾倒。 一般而言,當沒有突 起物或是其他實體形貌時,僅依靠第一配向層307或第二配向層352而垂直 配向的液晶并不會有固定的傾倒方向。然而,在像素邊緣處的邊緣電場可用 來控制液晶的傾倒方向。舉例來說,第一電極321與第二電極325之間的電 場327在像素320中間處是呈垂直狀態(tài),而在像素320偏左處是呈偏左傾斜 的狀態(tài),且在像素320偏右處是呈偏右傾斜的狀態(tài)。如此一來,第一電極321 與第二電極325之間的邊緣電場會使液晶323向右傾倒而形成一個領域,并 使液晶322向左傾倒而形成另一個領域。所以,像素320即為多域的像素, 并具有對稱的廣視角效果。
      類似地,第一電極311與第二電極315之間的電場(未顯示)也會產(chǎn)生邊 緣電場的效果,使像素310右方的液晶313重新定向而向右傾倒,并使像素 310左方的液晶312向左傾倒。類似地,第一電極331與第二電極335之間 的電場(未顯示)也會產(chǎn)生邊緣電場的效果,使像素330右方的液晶333向右 傾倒,并使像素330左方的液晶332向左傾倒。
      相鄰像素間交替的極性可增強每個像素的邊緣電場效應。因此,借由在列方向的像素(或行方向的像素)之間重復交替極性的圖案,即可不需設置實 體形貌便達成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的效果。更進一步而言,交替極性的 西洋棋盤圖案可用于在每個像素中形成四個領域。
      然而,邊緣電場效應一般是相對較小且較弱,因此當像素變的較大時, 位于像素邊緣處的邊緣電場便不足以傳到像素中的所有液晶。如此一來,在 大像素中,沒有靠近像素邊緣處的液晶便會呈現(xiàn)隨機傾倒的狀態(tài),以致于無
      法產(chǎn)生多域像素的效果。 一般而言,當像素大于40-60pm時,像素的邊緣電 場便無法有效控制液晶的傾倒方向。所以對于大像素的液晶顯示器而言,一 種新的像素分割方式便可用于使像素達成多域效果。具體而言,彩色顯示器 的像素會分割成多個顏色分量,而每個顏色分量是由如薄膜晶體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的獨立開關元件(separate switching device)所控帶U,且這些顏色 分量一般為紅、綠及藍。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概念,像素的顏色分量可更進一步分 割成多個顏色質點。
      每個像素的極性會在影像的連續(xù)幀之間切換,以避免降低影像品質,而 影像品質下降的原因便是在每個幀下均將液晶往相同的方向扭轉。然而,當 所有的開關元件均為相同的極性時,切換質點極性可能會造成其他如畫面閃 爍(flicker)的影像品質問題。為了要減少畫面閃爍,開關元件(即晶體管)是以 驅動機制(drivingscheme)而排列成具有正負極性。再者,為了降低串音(cross talk)現(xiàn)象,正極性以及負極性的開關元件需排列成均勻的型態(tài),而此也使得 電性分布更加均勻。許多開關元件驅動機制均可應用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 而三個主要的開關元件驅動機制分別是開關元件點反轉(point inversion)驅動 機制、開關元件行反轉(row inversion)驅動機制以及開關元件列反轉(column iiwersion)驅動機制。在開關元件點反轉驅動機制中,交替極性的開關元件構 成西洋棋盤圖案。在開關元件行反轉驅動機制中,同一行向(row)上的開關元 件具有相同的極性,不過任一行向上開關元件的極性會與相鄰行向上開關元 件的極性相反。在開關元件列反轉驅動機制中,同一列向(column)上的開關 元件具有相同的極性,不過任一列向上開關元件的極性會與相鄰列向上開關 元件的極性相反。盡管開關元件點反轉驅動機制提供最均勻的電性分布,然 而相較于開關元件行反轉驅動機制或是開關元件列反轉驅動機制,開關元件 點反轉驅動機制的復雜度與額外的花費會使得其不具備成本優(yōu)勢。如此一來,以低成本與低電壓為應用考慮的液晶顯示器在制作上大多會采用開關元 件行反轉驅動機制,而開關元件點反轉驅動機制便是作為高品質的應用考 慮。
      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像素包括不同的關鍵元件,而這些關鍵元件是以 新穎的排列方式排列成高品質、低成本的顯示單元。舉例而言,像素包括顏 色分量、顏色質點、極性延伸部、開關元件、元件裝置區(qū)域以及關聯(lián)質點。
      元件裝置區(qū)域是包圍由開關元件及/或存儲電容所占用(occupy)的區(qū)域,如同
      這些區(qū)域是用于制作開關元件及/或存儲電容。為求清楚起見,不同的元件裝 置區(qū)域是由每個開關元件所定義出來。
      關聯(lián)質點是一種極性區(qū)域(polarizedarea),且不隸屬于顏色分量。在本發(fā) 明的許多實施例中,關聯(lián)質點是涵蓋元件裝置區(qū)域。在這些實施例中,關聯(lián) 質點的制作方式是先沉積絕緣層于開關元件及/或存儲電容上,接著再沉積導 電層以形成關聯(lián)質點。關聯(lián)質點是電性連接至特定的開關元件及/或其他的極 性區(qū)域(例如顏色質點)。存儲電容是電性連接至特定的開關元件與顏色質點, 以補償與抵銷液晶晶胞(liquid crystal cell)在開啟與關閉過程中的電容量變 化。因此,存儲電容也是用于在液晶晶胞的開啟與關閉過程中降低串音效應。 當有需要形成關聯(lián)質點的圖案化電極,可使用圖案化掩模(patteming mask) 以完成制作關聯(lián)質點。此外,本發(fā)明可替關聯(lián)質點增設著色層(colorlayer)以 作為遮光(lightshidd)的用。 一般而言,此著色層為黑色,然而某些實施例會 使用不同的顏色以達成特定的色彩圖案或是屏蔽。在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 中,著色層是配置在開關元件的上方(top)或下方(undemeath),而其他實施例 可將著色層配置于顯示器的玻璃基板上方(top)。
      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中,關聯(lián)質點可為與開關元件獨立的區(qū)域。更進 一步而言,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所增設的關聯(lián)質點并不直接與開關元件相關 聯(lián)。 一般而言,關聯(lián)質點包括如銦錫氧化物或是其他導電層的有源電極層 (active electrode layer),并連接至鄰近的顏色質點或是借由其他方式得到電 力。以不透光的關聯(lián)質點而言,黑矩陣(black matrix)層可設置于導電層底部 以形成不透光區(qū)域。在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中,為簡化制作流程,黑矩陣也 可制作于銦錫氧化物玻璃基板(ITO glass substrate)側面上。這些額外增設的 關聯(lián)質點可改善顯示器的有效使用區(qū)域以提升開口率(aperture ratio),并與顏
      30色質點共同形成多個液晶領域。此外,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更利用關聯(lián)質點 以提升色彩品質。舉例來說,相較于公知的色彩圖案而言,借由適當配置關 聯(lián)質點的位置,可進一步改善鄰接的顏色質點的色彩品質。
      再者,依據(jù)本發(fā)明多個實施例的像素還包括極性延伸部,而極性延伸部 是在像素的極性元件(如顏色分量、顏色質點及/或關聯(lián)質點)內,其中具有第 一極性的極性延伸部延伸至具有第二極性的顏色質點之間,以增強顏色質點 的邊緣電場。
      一般而言,顏色質點、關聯(lián)質點以及元件裝置區(qū)域是排列成網(wǎng)格圖案, 并與鄰接的元件(顏色質點、關聯(lián)質點或元件裝置區(qū)域)水平間隔一個水平質
      點間距(horizontal dot spacing, HDS),并垂直間隔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ertical dot spacing, VDS)。然而,在本發(fā)明的許多實施例中,可應用多種不同尺寸 的水平質點間距與垂直質點間距。每個顏色質點、關聯(lián)質點以及元件裝置區(qū) 域在第一維向(如垂直)上具有兩個鄰接的元件(如顏色質點、關聯(lián)質點或元件 裝置區(qū)域),并在第二維向(如水平)上具有兩個鄰接的元件。再者,兩個鄰接 的元件可對齊或是偏移(如圖ll(g)所示)。每個顏色質點具有顏色質點高度 (color dot height, CDH)與顏色質點寬度(color dot weight, CDW)。類似地,每 個關聯(lián)質點具有關聯(lián)質點高度(associated dot height, ADH)與關聯(lián)質點寬度 (associated dot weight, ADW)。再者,每個元件裝置區(qū)域具有元件裝置區(qū)域寬 度(device component area height, DCAH)與元件裝置區(qū)域高度(device component area weight, DCAW)。在本發(fā)明某些實施例中,關聯(lián)質點與元件裝 置區(qū)域為相同的尺寸。然而,在本發(fā)明許多實施例中,顏色質點、關聯(lián)質點 以及元件裝置區(qū)域可為不同的尺寸與形狀。舉例而言,在本發(fā)明許多實施例 中,關聯(lián)質點的高度是小于顏色質點的高度。
      圖4(a)、圖4(b)顯示像素圖樣410的不同質點極性圖案(標示為410+與 410-),且擴展像素圖樣410是采用開關元件點反轉驅動機制或開關元件列反 轉驅動機制而應用于顯示器中。在實際操作中,像素會在每個影像幀之間反 復切換成為第一質點極性圖案與第二質點極性圖案。為求清楚表示,當?shù)谝?個顏色分量的第一個顏色質點具有正極性時,則此質點極性圖案標示成正質 點極性圖案。相反地,當?shù)谝粋€顏色分量的第一個顏色質點具有負極性時, 則此質點極性圖案標示成負質點極性圖案。在圖4(a)中,像素圖樣410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標示為410+),而在圖4(b)中,像素圖樣410具有負質點極 性圖案(標示為410-)。再者,不同像素圖樣中的每個極性元件的極性是用"+" 標示為正極性,并用"-"標示為負極性。
      像素圖樣410具有三個顏色分量CC—1、 CC—2、 CC—3,而每個顏色分量 還包括三個顏色質點與兩個極性延伸部。為求清楚表示,這些顏色質點是標 示成CD—X—Y,其中X為顏色分量的序數(shù)(從1至3),而Y為質點序數(shù)(從1 至3)。類似地,這些極性延伸部是標示成PER_J_K,其中J為顏色分量的序 數(shù)(從1至3),而Y為區(qū)域序數(shù)(從1至2)。
      像素圖樣410也包括開關元件(標示為SE—1、 SE—2、 SE—3),而每個開 關元件是對應一個顏色分量。開關元件SE—1、 SE一2、 SE一3是依序排成一行, 而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DCA—2、DCA一3是分別指向對應的開關元件SE—1、 SE_2、 SE—3。具體而言,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1、 DCA一2、 DCA一3也構成一 行,并水平間隔水平質點間距HDS1。像素圖樣410的第一個顏色分量CC—1 具有三個顏色質點CD_1—1、 CD—l一2、 CD—1—3與兩個極性延伸部PER一1—1、 PER_1—2(顏色質點CD一1—1、 CD—1—2、 CD—l一3并非依序對應權利要求中的 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第三分量一顏色質點,此處僅 是以實施例舉例,并非用以限制。也即權利要求中的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可 對應此實施例的顏色質點CD—1—1、顏色質點CD—1_2或是顏色質點CD_1—3, 同理也適用于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與第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且同理也適用于 附加序數(shù)的極性延伸部的表示方式)。圖4(c)顯示顏色分量CC—1的放大示意 圖。在圖4(c)中,為求圖示清楚,虛線是用來標示顏色質點與極性延伸部之 間的"邊界"。然而,在本發(fā)明大部分的實施例中,顏色質點與極性延伸部 是共享一個連續(xù)電極以降低制作成本。不過,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可對顏色 質點與極性延伸部以分離的電極制作。如圖4(c)所示,顏色分量CCJ的顏 色質點是在第一維向上相互對齊,而極性延伸部是在第二維向上自顏色質點 向外延伸。具體而言,這些顏色質點是依序排成一列,而每個垂直鄰接的顏 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1。顏色質點CD—1—1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 色質點CD—1—2上方,且顏色質點CD—1_1是水平對齊于顏色質點CD—1—2。 顏色質點CD_1_2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1_3上方,且顏色質點 CD_1—2是水平對齊于顏色質點CD—1—3。極性延伸部PER—1—1、 PER—1—2
      32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1—1、CD—1—2、CD—1—3的左方。極性延伸部PER—1—1、 PER—1—2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VDS1,且其寬度約略 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CDW。 一般而言,極性延伸部的高度是4-6pm,且 其寬度大約在4-6pm之間并小于顏色質點寬度CDW。舉例而言,在本發(fā)明 的一實施例中,顏色質點的寬度為43pm、高度為47pm,而極性延伸部的寬 度為37pm、高度為6pm。極性延伸部PERJ一l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1—1、 CD—1_2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_1_2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1—2、CD—1—3 中間。請再參考圖4(a),顏色分量CC一1的排列方式是將顏色質點CD_1_3 水平對齊于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并使顏色質點CD—1—3垂直偏移(offset) 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 —個垂直質點偏移量VD02(vertical dot offset, VDO), 即顏色質點CD—1—3是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垂直間隔(sepamted)—個垂直 質點間距VDS2。此處所稱的垂直質點偏移量VD02是表示為造成這些『偏 移』質點垂直間隔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DS2的特定距離,即此距離會與關聯(lián) 質點高度、顏色質點高度及/或元件裝置區(qū)域高度相關。舉例來說,如果關聯(lián) 質點高度等于顏色質點高度,則垂直質點偏移量即等于顏色質點高度加上垂 直質點間距,而一般為提升光穿透率,垂直質點間距VDS2會遠小于顏色質 點高度。此外,水平質點偏移量HD01(horizontal dot offset, HDO)是類似應用 于水平偏移上,即這些偏移質點是水平間隔一個水平質點間距HDS1。 一般 為對稱增強邊緣電場效應,顏色質點間的垂直質點間距會等于水平質點間 距。另外,"向上(above)"以及"向下(bdow)"僅是表示頁面中上下的相對 位置。顏色分量CC一1中的電極是耦接至開關元件SE—1, 一般而言,這些電 極與導體是由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的透明導電材料所構成。
      像素圖樣410的第二個顏色分量CC—2具有三個顏色質點CD—2—1、 CD—2—2、 CD—2—3與兩個極性延伸部PER—2—1、 PER—2—2(顏色質點CD_2_1、 CD—2—2、 CD—2—3并非依序對應權利要求中的第一分量二顏色質點、第二分 量二顏色質點、第三分量二顏色質點,此處僅是以實施例舉例,并非用以限 制。也即權利要求中的第一分量二顏色質點可對應此實施例的顏色質點 CD—2_1、顏色質點CD—2一2或是顏色質點CD一2—3,同理也適用于第二分量 二顏色質點與第三分量二顏色質點,且同理也適用于附加序數(shù)的極性延伸部 的表示方式)。顏色分量CC—2的顏色質點也是依序排成一列,而每個垂直鄰200810109312.0
      接的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1。具體而言,顏色質點CD—2_1是 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2—2上方,且顏色質點CD_2—1是水平對齊于 顏色質點CD—2—2。顏色質點CD_2—2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2_3 上方,且顏色質點CD_2_2是水平對齊于顏色質點CD_2_3。極性延伸部 PER2—1、 PER2—2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2—1、 CD—2_2、 CD—2—3的左方。 極性延伸部PER2—1、 PER2—2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 VDSl,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CDW。極性延伸部PER2J是 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2一1、 00_2_2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2—2是垂直位 于顏色質點CD—2_2、 CD—2—3中間。顏色分量CC_2的排列方式是將顏色質 點CD—2—3水平對齊于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2,并使顏色質點CD_2_3向上垂 直偏移元件裝置區(qū)域DCA—2 —個垂直質點偏移量VD02,即顏色質點 CD_2_3是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_2垂直間隔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DS2。再者, 顏色分量CC—2是垂直對齊于顏色分量CC—1,并水平偏移顏色分量CC—1 一 個水平質點偏移量HDOl,即顏色質點CD_2—1是與顏色質點CD—1_1水平 間隔一個水平質點間距HDS1。第二個顏色分量CC一2的配置方式是將極性 延伸部PER2—1置放(place)于顏色質點CD—l一l、 CDJ一2之間,而將極性延 伸部PER2—2置放于顏色質點CDJ—2、 CD一1一3之間。顏色分量CC—2的電 極是耦接至開關元件SE—2。
      像素圖樣410的第三個顏色分量CC一3具有三個顏色質點CD—3一1、 CD—3—2、 CD_3—3與兩個極性延伸部PER_3—1、 PER—3_2(顏色質點CD—3—1、 CD—3—2、 CD_3—3并非依序對應權利要求中的第一分量三顏色質點、第二分 量三顏色質點、第三分量三顏色質點,此處僅是以實施例舉例,并非用以限 制。即權利要求中的第一分量三顏色質點可對應此實施例的顏色質點 CD_3_1、顏色質點CD—3—2或是顏色質點CD一3一3,同理也適用于第二分量 三顏色質點與第三分量三顏色質點,且同理也適用于附加序數(shù)的極性延伸部 的表示方式)。顏色分量CC—3的顏色質點也是依序排成一列,而每個垂直鄰 接的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1。具體而言,顏色質點CD—3—l是 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3_2上方,且顏色質點CD一3一1是水平對齊于 顏色質點CD_3_2。顏色質點CD_3_2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_3_3 上方,且顏色質點CD_3_2是水平對齊于顏色質點CD_3_3。極性延伸部PER3—1、 PER3—2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3—1、 CD—3—2、 CD—3—3的左方。 極性延伸部PER3—1、 PER3一2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 VDS1,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CDW。極性延伸部PER3—l是 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3—1、 CD—3—2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3_2是垂直位 于顏色質點CD—3—2、 CD—3一3中間。顏色分量CC_3的排列方式是將顏色質 點CD_3_3水平對齊于元件裝置區(qū)域DCA—3,并使顏色質點CD_3_3向上垂 直偏移元件裝置區(qū)域DCA—3 —個垂直質點偏移量VD02,即顏色質點 CD—3_3是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3垂直間隔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DS2。再者, 顏色分量CC_3是垂直對齊于顏色分量CC一2,并水平偏移顏色分量CC_3 — 個水平質點偏移量HDOl,即顏色質點CD_3_1是與顏色質點CD—2一1水平 間隔一個水平質點間距HDS1。顏色分量CC—3的配置方式是將極性延伸部 PER3—1置放于顏色質點CD_2_1、 CD_2—2之間,而將極性延伸部PER3一2 置放于顏色質點CD—2—2、 00_2_3之間。顏色分量CC—3的電極是耦接至開 關元件SE—3 。
      這些顏色質點、關聯(lián)質點、極性延伸部以及開關元件的極性是標示成"+" 與"-"。如此一來,在圖4(a)的像素圖樣4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中,開關元 件SE—1、 SE—3、顏色質點CD—1—1、 CD—1—2、 CD—1—3、 CD—3—1、 CD—3—2、 CD—3—3以及極性延伸部PER—1—1、 PER—1—2、 PER—3—1、 PER—3—2均具有 正極性,并標示為"+",而開關元件SE一2、顏色質點CD—2—1、 CD—2—2、 CD_2_3以及極性延伸部PER一2—1、 PER—2一2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 此外,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 DCA—2、 DCA一3不具極性。
      圖4(b)顯示像素圖樣410-的負質點極性圖案。在負質點極性圖案中,開 關元件SE—2、顏色質點CD—2—1 、CD—2—2、CD—2—3以及極性延伸部PER—2—1 、 £11_2_2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為"+",而開關元件SEJ、 SE_3、顏色質 點CD—1—1、 CD—1—2、 CD—1—3、 CD—3—1、 CD—3—2、 CD—3—3以及極性延伸 部PER—1—1、 PER—1—2、 PER_3—1、 PER_3_2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
      如前所述,如果鄰接的元件具有相反的極性,便可增強每個顏色分量中 的邊緣電場。本發(fā)明利用(make use of)極性延伸部(以及如下所述其他實施例 的關聯(lián)質點)搭配顏色質點以形成多個液晶領域。 一般而言,極性元件的極性 的分配方式是將與第一極性的顏色質點的鄰接的極性元件的極性設為第二
      35極性。以像素圖樣4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圖4(a))為例,顏色質點CD_2_2 具有負極性,而其鄰接的極性元件(顏色質點CD—1—2、 CD_3_2、極性延伸部 PER—3—1、 PER—3—2)便具有正極性。如此一來,便可增強顏色質點CD—2—2 的邊緣電場。某些顏色質點(如顏色質點CD—2—3)的鄰接元件(如元件裝置區(qū) 域DCA—2)不具極性,然而,顏色質點CD_2_3仍可借由三個不同極性的鄰 接極性元件而增強邊緣電場。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如圖5(a))更增加聯(lián)合質 點至元件裝置區(qū)域,以使鄰接元件裝置區(qū)域的顏色質點也有鄰接的極性元 件。再者,如下所述,會以極性反轉機制來完成顯示的配置,也即下一個像 素的顏色質點會與鄰接像素的顏色質點具有相反的極性(如圖4(d)所示)。
      應用如圖4(a)、圖4(b)的像素圖樣410的像素可用于采用開關元件列反 轉驅動機制或是開關元件點反轉驅動機制的顯示器。圖4(d)顯示顯示器420 的局部,而顯示器420是如像素圖樣410的像素P(O,O)、 P(l,O)、 P(O,l)、 P(l,l) 所組成,并采用開關元件列反轉驅動機制。為求圖示清楚,圖4(d)并未顯示 供給開關元件電源的柵極線與源極線,而柵極線與源極線將于圖4(e)中再詳 加顯示與描述。再者,為使更加清楚說明每個像素,每個像素的背景區(qū)域是 用陰影表示,而此陰影僅用于解釋圖4(d),且并無任何功能上的意義。在圖 示中的顯示器,像素P(x,y)是位于第x行(從最左方起算)與第y列(從最下方 起算),也即像素P(0,0)是位于左下角。在顯示器420中,像素的排列方式是 位于同一像素列向中的像素均具有相同的質點極性圖案(正或負),而不同像 素列向中的像素是依序交替采用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如此一 來,在第一像素列向的像素P(O,O)、 P(0,1)便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而在第二 像素列向的像素P(l,O)、 P(l,l)便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然而,當換到下一個 幀后,所有的像素均會切換其質點極性圖案。 一般而言,當序數(shù)x為奇數(shù)時, 像素P(x,y)具有第一質點極性圖案,而當序數(shù)x為偶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 第二質點極性圖案。再者,在每一像素行向中,第一個顏色分量的極性延伸 部是置放于鄰接像素的第三個顏色分量的顏色質點之間。如此一來,詳細檢 視顯示器420便可發(fā)現(xiàn)若一個顏色質點具有第一極性,則相鄰的極性元件便 會具有第二極性。舉例而言,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3一2具有正極性, 所以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一2一2、像素P(l,l)的極性延伸部PER—l一l、 PER—1—2以及像素P(1,1)的顏色質點CD一1一2便具有負極性。此外,元件裝
      36置區(qū)域是在這些像素行向之間作為不具極性的緩沖。舉例而言,像素P(O,l)
      的顏色質點CD—l一3與像素P(0,0)的顏色質點CD—1—1均具有正極性,然而,像素P(0,1)中不具極性的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的存在可避免顏色質點的邊緣電場下降。在本發(fā)明的一特定實施例中,每個顏色質點的寬度為43pm、高度為47pm,而每個極性延伸部的寬度為37|am、高度為6pm,且水平質點間距與垂直質點間距均為4pm。
      圖4(e)顯示顯示器420的相同局部,而如圖4(d)所示(即像素P(O,O)、P(l,O)、 P(O,l)、 P(l,l))。然而,圖4(e)特別強調柵極線與源極線,所以為求清楚表示,部分像素細節(jié)(如在圖4(d)中所示顏色質點的標號與極性符號)將在圖4(e)中省略。為使更加清楚說明每個像素,每個像素的背景區(qū)域是用陰影表示,而此陰影僅用于解釋圖4(e),且并無任何功能上的意義。圖4(e)顯示出源極線S—0—1、 S—0—2、 S—0—3、 S—1—1、 S—1—2、 S—1—3與柵極線G—0、G一l、 G—2。
      1般而言,源極線S_X—Z與柵極線G—Y是對應像素P(X,Y)的顏色分量CC—Z。晶體管的源極端是耦接至源極線,而晶體管的柵極端是耦接至柵極線,且晶體管的漏極端是耦接至不同顏色分量的電極。為求簡明,顯示器420中的晶體管將標示為晶體管T(S_X—Z,G_Y),其中S—X_Z表為連接至晶體管的源極線,而0_¥表為連接至晶體管的柵極線。g口,圖4(e)中的晶體管451于此便以晶體管T(SJ—3,G—l)表示,而這是因為晶體管451的源極端是耦接至源極線S—l一3,且晶體管451的柵極端是耦接至柵極線GJ。每個晶體管是位在某個元件裝置區(qū)域內。具體而言,晶體管T(S—X—Z,G一Y)便是位在像素P(X,Y)的元件裝置區(qū)域DCA—Z內。此外,電極的連接是以粗黑線顯示。以像素P(0,1)為例,像素P(0,1)是由柵極線G一l以及源極線S—0—1、S_0—2、 SJ)一3所控制,而晶體管T(S—0—1,G—l)的漏極端是耦接至顏色分量CC一1的電極。類似地,晶體管T(SJ)—2,GJ)的漏極端是耦接至顏色分量CC—2的電極,而晶體管T(S—0一3,G—1)的漏極端是耦接至顏色分量CCL3的電極。再者,晶體管T(S_0—l,G一l)、 T(S—0—2,G—1)、 T(S—0—3,G—l)的柵極端是耦接至柵極線G—1,而晶體管T(S—0—1,G_1)、 T(S—0—2,G—1)、 T(S—0—3,G—l)的源極端是分別耦接至源極線S—0_1、 S_0_2、 S—0_3。類似地,像素P(1,1)的構件是耦接至柵極線G—1與源極線S—l一l、 S—1—2、 S—1—3,而像素P(O,O)的構件是耦接至柵極線G—0與源極線S—0一1、 S—0—2、 S_0—3,且像素P(1,0)的構件是耦接至柵極線G—0與源極線S一1J、 S—1—2、 S一l一3。
      每一條柵極線是從顯示器420的左邊延伸至右邊,并控制顯示器450中同一像素行向上的所有像素,且對于任一像素行向上的像素而言,顯示器420會具有對應的柵極線。此外,每一條源極線是從顯示器420的頂邊延伸至底邊,而源極線的數(shù)量是在任一像素行向上像素數(shù)量的三倍(即一條源極線對應一個像素的一個顏色分量)。當顯示器進行操作時,每次僅有一條柵極線會啟動(active),且在此作用的柵極線上的所有晶體管會借由正向柵極脈沖(positive gate impulse)而呈現(xiàn)導通的狀態(tài),至于在其他柵極線上的晶體管則會因為接地(grounding)的非啟動(non-active)柵極線而呈現(xiàn)斷路的狀態(tài)。此外,所有的源極線均會同時啟動,而每條源極線會提供影像數(shù)據(jù)至啟動行向(active row)上的晶體管,其中啟動行向是由啟動柵極線所控制。所以根據(jù)柵極線與源極線的操作方式,柵極線又被稱為總線(bus line),而源極線也可稱為數(shù)據(jù)線(data line)。電壓會對顏色分量的電極進行充電至一個特定的灰階(gray scale levd),并借由濾光片而產(chǎn)生色彩。當晶體管在非啟動下,顏色質點的電極便是處于電性隔離(isolated)的狀態(tài),而能夠維持電場的強度以控制液晶。然而,寄生漏電(pamsiticleakage)是無法避免的,而最終電荷將會全部流失。對于像素行向數(shù)目不多的小尺寸熒幕而言,因為各像素行向的電壓是經(jīng)常在更新,所以漏電不算是個問題。不過對于像素行向數(shù)目較多的大尺寸顯示器而言,各像素行向在兩次更新的時刻之間必須等待較長的時間。如此一來,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中更可為了顏色質點而配置一個或多個的存儲電容。這些存儲電容是與顏色質點的電極一起充電,并于非啟動列狀態(tài)下提供所謂的維持(maintenance)電荷。此外,總線與數(shù)據(jù)線的材質可由如鋁(Al)或鉻(Cr)的非透光導體(opaque conductor)所組成。
      圖4(f)顯示顯示器430的局部,而顯示器430是如像素圖樣410的像素P(O,O)、 P(l,O)、 P(O,l)、 P(l,l)所組成,并采用開關元件點反轉驅動機制。由于顯示器430的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方式等同圖4(e)所顯示顯示器420的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方式,因此供給開關元件電源的柵極線與源極線將在圖4(f)中省略。為使更加清楚說明每個像素,每個像素的背景區(qū)域是用陰影表示,而此陰影僅用于解釋圖4(f),且并無任何功能上的意義。在像素430中,像素是排列成如西洋棋盤圖案的質點極性圖案,所以像素P(O,O)、 P(l,l)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P(O,l)、 P(1,0)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也即在圖
      4(f)中,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相反地,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偶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然而,當換到下一個幀后,所有的像素均會切換其質點極性圖案。因此更一般而言,應用圖4(a)、 4(b)的像素圖樣并采用開關元件點反轉驅動機制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具有第一組像素與第二組像素,其中第一組像素具有第一質點極性圖案,而第二組像素具有第二質點極性圖案,且第一組像素與第二組像素是排列成西洋棋盤圖案。再者,在每一像素行向中,第一個顏色分量的極性延伸部是置放于鄰接像素的第三個顏色分量的顏色質點之間。如此一來,詳細檢視顯示器430便可發(fā)現(xiàn)若一個顏色質點具有第一極性,則相鄰的極性元件便會具有第二極性。舉例而言,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3—2具有負極性,所以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_2_2、像素P(l,l)的極性延伸部PER—1_1、 PER—1—2以及像素P(l,l)的顏色質點CD—1—2便具有正極性。在本發(fā)明的一特定實施例中,每個顏色質點的寬度為43pm、高度為47pm,而每個極性延伸部的寬度為37pm、高度為6pm,且水平質點間距與垂直質點間距均為4pm。
      圖5(a)、圖5(b)顯示像素圖樣5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像素圖樣510的布局與像素圖樣410近乎相同,而為求簡潔僅敘述其差異部分。在像素圖樣510中,元件裝置區(qū)域是被(如前述的)關聯(lián)質點所取代,即像素圖樣410的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 DCA—2、 DCA一3分別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_1、 AD_2、 AD—3。如前所述,當與鄰接的顏色質點比較時,極性元件應具有相反的極性。如此一來,相較于顏色質點CD—1—3、 CD—2—3、CD—3一3而言,關聯(lián)質點AD一1、 AD—2、 AD—3應分別具有相反的極性。
      圖5(a)顯示像素圖樣5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其中開關元件SE—1、SE—3、顏色質點CD—1—1、 CD—1—2、 CD—1—3、 CD—3—1、 CD—3—2、 CD—3—3、極性延伸部PER一1J、 PER—1—2、 PER—3_1、 PER一3一2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_2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為"+",而開關元件SE—2、顏色質點CD一2一1、 CD—2—2、CD_2_3、極性延伸部PER—2_1、 PER—2—2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_1、 AD一3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為接收成為負極性,關聯(lián)質點AD—1的電極是借由顏色分量CC—2的電極而耦接至開關元件SE—2。類似地,關聯(lián)質點AD—2
      39的電極是借由顏色分量CC一3的電極而耦接至開關元件SE—3以接收正極性。關聯(lián)質點AD—3可耦接至特定源頭(source),而此源頭具有與顏色質點CD_3_3相反的極性。在本發(fā)明的許多實施例中,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可用來提供必要的極性。舉例而言,在應用像素圖樣510的顯示器中,相較于顏色質點CD—3—3而言,鄰接顏色質點CD—3_3的顏色質點會具有相反的極性,如此關聯(lián)質點AD—3的電極便可耦接至與顏色質點CD—3—3鄰接的顏色質點的電極。為求圖示清楚,此連接構件是以銦錫氧化物連接件512顯示。
      圖5(b)顯示像素圖樣510-的負質點極性圖案,其中開關元件SE—1、SE—3、顏色質點CD_1—1、 CD—1—2、 CD—1—3、 CD—3—1、 CD—3—2、 CD—3—3、極性延伸部PER—l一l、 PER_1_2、 PER—3—1、 PER—3_2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2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而開關元件SE—2、顏色質點。0_2—1、 CD—2—2、CD_2—3、極性延伸部PER一2—1、 PER—2—2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1、 AD—3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為"+"。
      圖5(c)顯示顯示器520的局部,而顯示器520是如像素圖樣510的像素P(O,O)、 P(l,O)、 P(O,l)、 P(l,l)所組成,并采用開關元件列反轉驅動機制。由于顯示器520的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方式等同圖4(e)所顯示顯示器420的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方式,因此供給開關元件電源的柵極線與源極線將在圖5(c)中省略。為使更加清楚說明每個像素,每個像素的背景區(qū)域是用陰影表示,而此陰影僅用于解釋圖5(c),且并無任何功能上的意義。在像素520中,像素的排列方式是位于同一像素列向中的像素均具有相同的質點極性圖案(正或負),而不同像素列向中的像素是依序交替采用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如此一來,在第一像素列向的像素P(O,O)、 P(0,1)便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而在第二像素列向的像素P(1,0)、P(1,1)便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然而,當換到下一個幀后,所有的像素均會切換其質點極性圖案。 一般而言,當序數(shù)x為偶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第一質點極性圖案,而當序數(shù)x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第二質點極性圖案。再者,在每一像素行向中,第一個顏色分量的極性延伸部是置放于鄰接像素的第三個顏色分量的顏色質點之間。如此一來,詳細檢視顯示器520便可發(fā)現(xiàn)若一個顏色質點具有第一極性,則相鄰的極性元件便會具有第二極性。舉例而言,像素P(0,1)的顏色質點00_3_2具有正極性,所以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2_2、像素P(1,1)的極性延伸部PER—1—1、 PER—1—2以及像素P(l,l)的顏色質點CD—1—2便具有負極性。相較于圖4(d)的顯示器420而言,將不具極性的元件裝置區(qū)域取代成具有極性的關聯(lián)質點可進一步提升鄰接關聯(lián)質點的顏色質點的邊緣電場。舉例而言,像素P(O,l)的顏色質點CD_1_3與像素P(O,O)的顏色質點CD—1—1的邊緣電場同時借由像素P(O,l)的具有極性的關聯(lián)質點AD_1而增強。在本發(fā)明的一特定實施例中,每個顏色質點的寬度為43jim、高度為47pm,而每個關聯(lián)質點的寬度為43pm、高度為39pm,且水平質點間距與垂直質點間距均為4,。
      圖6(a)、圖6(b)顯示像素圖樣6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像素圖樣610的布局與像素圖樣410近乎相同,而為求簡潔僅敘述其差異部分。在像素圖樣610中,每個元件裝置區(qū)域是被兩個關聯(lián)質點所取代,即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一1—1、 AD—1—2,而元件裝置區(qū)域DCA—2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2—1、 AD_2_2,且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3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3—1、 AD—3一2。具體而言,關聯(lián)質點AD_1_1、AD一2—1、 AD一3J是排成一行,并分別包圍開關元件SE—1、 SE—2、 SE一3,而關聯(lián)質點AD—1—2、AD—2—2、AD—3—2是分別水平對齊于關聯(lián)質點AD—1—1、AD—2_1、 AD—3—1,并分別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1—1、 AD_2_1、 AD_3—1上方。
      如前所述,當與鄰接的顏色質點比較時,極性元件應具有相反的極性。如此一來,相較于顏色質點CD—1—3、 CD—2_3、 CD一3一3而言,關聯(lián)質點AD—1—2、 AD—2—2、 AD_3_2應分別具有相反的極性。為更加解釋清楚圖6(c),關聯(lián)質點AD_1_1、 AD—2—1、 AD—3—1的極性也應分別與關聯(lián)質點AD_1_2、AD—2_2、 AD—3—2的極性相反。
      圖6(a)顯示像素圖樣6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其中開關元件SE一l、SE一3、顏色質點CD—1—1、 CD—1—2、 CD—1—3、 CD—3—1、 CD—3—2、 CD—3—3、極性延伸部PER—1—1、 PER—1—2、 PER—3—1、 PER—3—2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1—1、AD_2_2、 AD—3—1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為"+",而開關元件SE—2、顏色質點CD—2—1、 CD—2—2、 CD—2—3、極性延伸部PER_2—1 、 PER—2—2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一1一2、 AD—2—1、八0_3_2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
      圖6(b)顯示像素圖樣610-的負質點極性圖案,其中開關元件SE— 1 、 SE一3 、顏色質點CD—1—1、 CD—1—2、 CD—1—3、 CD 3 1、 CD 3 2、 CD 3 3、極性
      41延伸部PER—1—1、 PER—1—2、 PER—3—1、 PER—3—2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1—1、AD_2—2、 AD_3_1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而開關元件SE_2、顏色質點CD—2—1、 CD—2_2、 CD—2—3、極性延伸部PER_2—1、 PER—2—2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1—2、 AD_2_1、 AD—3—2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為"+"。
      為接收適當?shù)臉O性,關聯(lián)質點AD—1—2的電極是借由銦錫氧化物連接件612而耦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關聯(lián)質點AD—1—1、 AD_2—1、 AD_3—1的電極是分別直接耦接至開關元件SE—1、 SE—2、 SE一3。關聯(lián)質點AD—2—2的電極是借由關聯(lián)質點AD—1—1的電極而耦接至開關元件SE—1。類似地,關聯(lián)質點AD一3一2的電極是借由關聯(lián)質點AD—2—1的電極而耦接至開關元件SE—2。
      圖6(c)顯示顯示器620的局部,而顯示器620是如像素圖樣610的像素P(O,O)、 P(l,O)、 P(O,l)、 P(l,l)所組成,并采用開關元件點反轉驅動機制。由于顯示器 620的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方式等同圖4(e)所顯示顯示器420的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方式,因此供給開關元件電源的柵極線與源極線將在圖6(c)中省略。為使更加清楚說明每個像素,每個像素的背景區(qū)域是用陰影表示,而此陰影僅用于解釋圖6(c),且并無任何功能上的意義。在像素620中,像素是排列成如西洋棋盤圖案的質點極性圖案,所以像素P(O,O)、 P(l,l)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P(O,l)、 P(1,0)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即在圖6(c)中,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相反地,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偶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然而,當換到下一個幀后,所有的像素均會切換其質點極性圖案。再者,在每一像素行向中,第一個顏色分量的極性延伸部是置放于鄰接像素的第三個顏色分量的顏色質點之間。如此一來,詳細檢視顯示器620便可發(fā)現(xiàn)若一個顏色質點具有第一極性,則相鄰的極性元件便會具有第二極性。舉例而言,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3—2具有負極性,所以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2—2、像素P(U)的極性延伸部PER—1—1、 PER—1—2以及像素P(1,1)的顏色質點CD—1_2便具有正極性。相較于圖4(f)的顯示器430而言,將不具極性的元件裝置區(qū)域取代成具有極性的關聯(lián)質點可進一步提升鄰接關聯(lián)質點的顏色質點的邊緣電場。舉例而言,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_1_3的邊緣電場便借由像素P(0,1)的具有極性的關聯(lián)質點AD一1—2而增強,類似地,像素P(O,O)的顏色質點CD—1_1的邊緣電場便借由像素P(0,1)的具有極性的關聯(lián)質點AD—1—1而增強。在本發(fā)明的一特定實施例中,每個顏色質點的寬度為43pm、高度為47|im,而每個關聯(lián)質點的寬度為43|am、高度為39pm(此高度39pm是特別指關聯(lián)質點AD_1_1、 AD—2一1、 AD_3_1,這是因為關聯(lián)質點AD—1—1、AD—2—1 、 AD_3_1是包圍開關元件SE_1 、 SE—2、 SE—3 。至于關聯(lián)質點AD—1 —2、AD—2—2、 AD—3_2可為4pm,且圖示僅為示意,并非依實際尺寸顯示),且水平質點間距與垂直質點間距均為4pm。
      圖7(a) 圖7(d)顯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搭配組合的新穎的像素圖樣。圖7(a) 圖7(d)中的像素的顏色分量會垂直偏移,以使得這些像素的顏色分量可以彼此交錯(interleave)。具體而言,圖7(a)、圖7(b)顯示像素圖樣710的不同的質點極性圖案(標示為710+與710-),而此像素圖樣710適用在采用開關元件行反轉驅動機制的顯示器。在圖7(a)中,像素圖樣710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標示為710+),而在在圖7(b)中,像素圖樣710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標示為710-)。
      像素圖樣710具有三個顏色分量CC—1、 CC—2、 CC—3,而每個顏色分量可分割成三個顏色質點與兩個極性擴展部。此外,像素圖樣710包括依序排成一行的三個開關元件SE—1、 SE—2、 SE_3,而開關元件SEJ、 SE—2、 SE—3是分別被元件裝置區(qū)域DCAJ、 DCA—2、 00八_3所包圍。
      在像素圖樣710中,開關元件的排列方式是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間隔元件裝置區(qū)域DCA—2 —個水平質點間距HDS1。類似地,元件裝置區(qū)域DCA—2也是間隔元件裝置區(qū)域DCA—3 —個水平質點間距HDS1 。
      像素圖樣710的顏色分量CC—1具有三個顏色質點CD—1—1、 CD_1—2、CD—1—3與兩個極性延伸部PER—1—1、 PER—1—2。顏色分量CC—1的顏色質點是依序排成一列,而每個垂直鄰接的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l。具體而言,顏色質點CD一1一1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_1—2上方,而顏色質點CD一1一2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1—3上方,且顏色質點CD—1—1、 CD—1—2、 CD—1—3是水平對齊。極性延伸部PER—1—1、 PER—1—2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_1_1、 CD—1—2、 CD—1—3的左方。具體而言,極性延伸部PER_1_1、 PER_1_2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VDS1,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CDW。極性延伸部PERJ—1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1—1、 CD_1—2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1—2是垂直位于顏 色質點CD—1—2、 CD_1—3中間。此外,顏色分量CC—1的排列方式是將顏色 質點CD一1一3水平對齊于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并使顏色質點CD—1—3向上 垂直偏移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 —個垂直質點偏移量VD02,即顏色質點 CD_1—3是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J垂直間隔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DS2。顏色 分量CC一1中的電極是耦接至開關元件SE—1 。
      像素圖樣710的顏色分量CC—2具有三個顏色質點CD—2—1、 CD_2_2、 CD_2_3與兩個極性延伸部PER_2—1、 PER—2—2。顏色分量CC—2的顏色質 點是依序排成一列,而每個垂直鄰接的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l。 具體而言,顏色質點CD—2_1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_2—2上方,而 顏色質點CD—2_2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2—3上方,且顏色質點 CD—2—1、 CD—2—2、 CD—2_3是水平對齊。極性延伸部PER—2_1、 PER—2_2 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_2_1、 CD—2—2、 CD—2一3的左方。具體而言,極性延 伸部PER—2—1、 PER_2_2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VDSl, 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CDW。極性延伸部PER一2一1是垂直位 于顏色質點CD—2—1、 CD—2一2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2—2是垂直位于顏 色質點CD—2—2、 CD—2_3中間。此外,顏色分量CC—2的排列方式是將顏色 質點CD—2—1水平對齊于元件裝置區(qū)域00八_2,并使顏色質點CD—1—3向下 垂直偏移元件裝置區(qū)域DCA—2 —個垂直質點偏移量VD02,即顏色質點 CD—2—1是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2垂直間隔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DS2。顏色 分量CC—2中的電極是耦接至開關元件SE_2。
      像素圖樣710的顏色分量CC—3具有三個顏色質點CD—3—1、 CD—3—2、 CD—3—3與兩個極性延伸部PER—3—1、 PER_3_2。顏色分量CC_3的顏色質 點是依序排成一列,而每個垂直鄰接的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l。 具體而言,顏色質點CD一3—1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00_3一2上方,而 顏色質點CD_3_2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_3_3上方,且顏色質點 CD—3_1、 CD—3—2、 CD—3_3是水平對齊。極性延伸部PER_3_1、 PER_3—2 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_3_1、 CD_3—2、 CD_3_3的左方。具體而言,極性延 伸部PER—3—1 、 PER_3_2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VDSl , 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CDW。極性延伸部PER3 l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3—1、 00_3_2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3_2是垂直位于顏 色質點CD—3—2、 00_3_3中間。此外,顏色分量CC—3的排列方式是將顏色 質點CD—3—3水平對齊于元件裝置區(qū)域DCA—3,并使顏色質點CD—3—3向上 垂直偏移元件裝置區(qū)域DCA—3 —個垂直質點偏移量VD02,即顏色質點 CD_3—3是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3垂直間隔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DS2。顏色 分量CC一3中的電極是耦接至開關元件SE_3 。
      在像素圖樣710中,對于每個質點極性圖案而言,所有的像素質點均具 有相同的極性。圖7(a)顯示正質點極性圖案,也即開關元件SE_1、 SE—2、 SE一3所有的顏色質點以及所有的極性延伸部均具有正極性。相反地,圖7(b) 顯示負質點極性圖案,即開關元件SEJ、 SE—2、 SE一3、所有的顏色質點以 及所有的極性延伸部均具有正極性。此外,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1、 DCA—2、 DCA_3不具有極性。
      圖7(c)、圖7(d)顯示像素圖樣720的不同的質點極性圖案(標示為720+ 與720-),而此像素圖樣720適用在采用開關元件行反轉驅動機制的顯示器。 在圖7(c)中,像素圖樣720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標示為720+),而在在圖7(d) 中,像素圖樣720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標示為720-)。
      像素圖樣720具有三個顏色分量CC一1、 CC—2、 CC—3,而每個顏色分量 可分割成三個顏色質點與兩個極性擴展部。此外,像素圖樣720包括對應顏 色分量的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1、 DCA一2、 DCA一3,而開關元件SE—1、 SE_2、 SE一3(分別對應顏色分量)是分別位于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1、 DCA—2、 DCA_3 內。
      在像素圖樣720中,元件裝置區(qū)域DCAJ、 DCA—2、 DCA_3是依序排 成一行,而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間隔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2—個水平質點間 距HDS1 。類似地,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2也是間隔元件裝置區(qū)域DCA—3 — 個水平質點間距HDS1。
      像素圖樣720的顏色分量CC—1具有三個顏色質點CD—1—1、 CD—1—2、 CD—1_3與兩個極性延伸部PER_1_1、 PER—1—2。顏色分量CC_1的顏色質 點是依序排成一列,而每個垂直鄰接的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l。 具體而言,顏色質點CD—1_1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_1—2上方,而 顏色質點CD 1 2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 1 3上方,且顏色質點
      45CD_1_1、 CD一1一2、 CD—1_3是水平對齊。極性延伸部PER_1_1、 PER—1—2 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_1_1、 CD—1—2、 CD—1—3的左方。具體而言,極性延 伸部PER—l—1、 PER—1_2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VDSl, 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CDW。極性延伸部PER—1—1是垂直位 于顏色質點CD—1—1、 CD_1—2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l—2是垂直位于顏 色質點CD—1—2、 CD一1一3中間。此外,顏色分量CC—1的排列方式是將顏色 質點CD—1—1水平對齊于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并使顏色質點CD_1_1向下 垂直偏移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 —個垂直質點偏移量VD02,也即顏色質點 CD_1_1是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J垂直間隔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DS2。顏色 分量CC—1中的電極是耦接至開關元件SE—1 。
      像素圖樣720的顏色分量CC—2具有三個顏色質點CD—2—1、 CD—2—2、 CD—2—3與兩個極性延伸部PER—2—1、 PER_2_2。顏色分量CC—2的顏色質 點是依序排成一列,而每個垂直鄰接的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l。 具體而言,顏色質點CD—2—1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2—2上方,而 顏色質點CD_2_2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一2一3上方,且顏色質點 CD—2—1、 CD—2—2、 CD—2—3是水平對齊。極性延伸部PER—2—1、 PER—2—2 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_2—1、 CD—2—2、 CD_2_3的左方。具體而言,極性延 伸部PER—2—1、 PER一2一2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VDSl, 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CDW。極性延伸部PER一2一1是垂直位 于顏色質點CD一2—1、 CD—2—2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2一2是垂直位于顏 色質點00_2_2、 CD—2—3中間。此外,顏色分量CC—2的排列方式是將顏色 質點CD一2一3水平對齊于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2,并使顏色質點CD—2—3向上 垂直偏移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2 —個垂直質點偏移量VD02,即顏色質點 CD_2_3是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_2垂直間隔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DS2。顏色 分量CC—2中的電極是耦接至開關元件SE—2。
      像素圖樣720的顏色分量CC—3具有三個顏色質點CD—3—1、 CD_3—2、 CD—3_3與兩個極性延伸部PER_3—1、 PER_3_2。顏色分量CC_3的顏色質 點是依序排成一列,而每個垂直鄰接的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l 。 具體而言,顏色質點CD_3_1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_3—2上方,而 顏色質點CD 3 2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 3 3上方,且顏色質點
      46CD—3—1、 CD—3—2、 CD—3—3是水平對齊。極性延伸部PER—3—1、 PER—3—2 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3_1、 CD—3—2、 CD—3一3的左方。具體而言,極性延 伸部PER—3_1、 PER_3_2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VDSl, 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CDW。極性延伸部PER—3—1是垂直位 于顏色質點CD—3_1、 CD一3一2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_3_2是垂直位于顏 色質點CD—3—2、 CD_3_3中間。此外,顏色分量CC—3的排列方式是將顏色 質點CD一3一1水平對齊于元件裝置區(qū)域DCA—3,并使顏色質點CD_3_1向下 垂直偏移元件裝置區(qū)域DCA_3 —個垂直質點偏移量VD02,即顏色質點 CD—3—1是與元件裝置區(qū)域00八_3垂直間隔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DS2。顏色 分量CC—3中的電極是耦接至開關元件SE_3 。
      在像素圖樣720中,對于每個質點極性圖案而言,所有的像素質點均具 有相同的極性。圖7(c)顯示正質點極性圖案,即開關元件SE—1、 SE—2、 SE—3 所有的顏色質點以及所有的極性延伸部均具有正極性。相反地,圖7(d顯示 負質點極性圖案,也即開關元件SE一l、 SE—2、 SE—3、所有的顏色質點以及 所有的極性延伸部均具有正極性。此外,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 DCA—2、 DCA—3不具有極性。
      圖7(e)顯示結合應用像素圖樣710、 720的顯示器750的局部。為求清楚 表示,供給開關元件電源的柵極線與源極線將在圖7(e)中省略,而顯示器750 的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關系將在圖7(f)中顯示。為使更加清楚說明每個像 素,每個像素的背景區(qū)域是用陰影表示,而此陰影僅用于解釋圖7(e),且并 無任何功能上的意義。顯示器750每個像素行向上的像素是由交替的像素圖 樣710與像素圖樣720所構成。舉例來說,在第零像素行向中,像素P(O,O) 是采用像素圖樣710,而像素P(1,0)是采用像素圖樣720,且像素P(2,0)(未顯 示)又是采用像素圖樣710。類似地,在第一像素行向中,像素P(0,1)是采用 像素圖樣710,而像素P(l,l)是采用像素圖樣720,且像素P(2,l)(未顯示)又 是采用像素圖樣710。在同一像素行向中,相鄰像素中鄰接的元件裝置區(qū)域 是垂直對齊,并水平間隔一個水平質點間距HDSl(未于圖7(e)中標示)。顯示 器750的這些像素行向是水平對齊,并于垂直方向彼此交錯,以使得任一像 素的極性延伸部是位于另一像素的顏色質點之間。具體而言,像素P(0,1)的 極性延伸部PER—2—1是位于像素P(O,O)的顏色質點CD—1—1 、 CD—1—2之間。
      47類似地,像素P(O,O)的極性延伸部PER_3—1是位于像素P(0,1)的顏色質點 CD_2_1、 CD—2—2之間。
      所有在同一像素行向上的像素具有相同的極性,然而,相鄰兩像素行向 上的像素具有相反的極性。舉例而言,當?shù)诹阆袼匦邢蛏系南袼貫檎|點極 性圖案時,第一像素行向上的像素便為負質點極性圖案時。當換到下一個幀 后,第零像素行向上的像素便為負質點極性圖案時,且第一像素行向上的像 素則為正質點極性圖案時。 一般而言,序數(shù)為偶數(shù)的像素行向上的像素具有 第一質點極性圖案,而序數(shù)為奇數(shù)的像素行向上的像素具有第二質點極性圖 案。此種列極性的排列方式便是開關元件行反轉驅動機制的一個范例,且其 經(jīng)常被簡稱為"行反轉"。在顯示器750中,當序數(shù)X為偶數(shù)時,像素P(X,Y) 是采用像素圖樣710,而當序數(shù)X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是采用像素圖樣720。 再者,當序數(shù)Y為偶數(shù)時,像素P(X,Y)為第一質點極性圖案,而當序數(shù)Y 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為第二質點極性圖案。在本發(fā)明的一特定實施例中, 每個顏色質點的寬度為43pm、高度為47pm,而每個元件裝置區(qū)域的寬度為 43pm、高度為39iim,且水平質點間距與垂直質點間距均為4pm。
      如圖7(e)應用前述的像素圖樣所示,相較于鄰接的極性元件而言,顯示 器750的顏色質點具有相反的極性。如此一來,便可增強每個顏色分量中的 邊緣電場以形成多個液晶領域。由于相同行向上的開關元件具有相同的極 性,且交替行向上的開關元件具有相反的極性,所以顯示器750是采用開關 元件行反轉驅動機制。
      圖7(f)顯示顯示器750的相同局部,而如圖7(e)所示(即像素P(O,O)、 P(l,O)、 P(O,l)、 P(l,l))。此外,圖7(f)還包括像素P(0,2)、 P(l,2)的局部。圖 7(f)特別強調顯示器750的柵極線與源極線,所以為求清楚表示,部分像素 細節(jié)(如在圖7(e)中所示顏色質點的標號與極性符號)將在圖7(f)中省略。再 者,每個像素的背景區(qū)域是用陰影表示,而此陰影僅用于解釋圖7(f),且并 無任何功能上的意義。圖7(f)顯示出源極線S一0_1、 S—0_2、 S—0_3、 S一l一l、 S—1一2、 S—1—3與柵極線G_0、 G一l、 G_2。 1般而言,源極線S_X—Z與柵極 線G—Y是對應像素P(X,Y)的顏色分量CC一Z。晶體管的源極端是耦接至源極 線,而晶體管的柵極端是耦接至柵極線,且晶體管的漏極端是耦接至不同顏 色分量的電極。為求簡明,顯示器750中的晶體管將標示為晶體管
      48T(S—X_Z,G—Y),其中S一X一Z表為連接至晶體管的源極線,而0_¥表為連接 至晶體管的柵極線。也即,圖7(f)中的晶體管751于此便以晶體管 T(SJ一3,G一1)表示,而這是因為晶體管751的源極端是耦接至源極線S—1—3, 且晶體管751的柵極端是耦接至柵極線G—1。每個晶體管是位在某個元件裝 置區(qū)域內。具體而言,晶體管T(S—X—Z,G一Y)便是位在像素P(X,Y)的元件裝 置區(qū)域00八_2內。此外,電極的連接是以粗黑線顯示。以像素P(0,1)為例, 像素P(0,1)是由柵極線G—1以及源極線SJ)一1、 S—0—2、 S一0一3所控制,而晶 體管T(S—0—1,G一1)的漏極端是耦接至顏色分量CC—1的電極。類似地,晶體 管T(S—0—2,G一l)的漏極端是耦接至顏色分量CC—2的電極,而晶體管 T(SJ)一3,G一1)的漏極端是耦接至顏色分量CC一3的電極。再者,晶體管 T(S—0—1,G_1)、 T(S一0一2,G一1)、 T(S—0—3,GJ)的柵極端是耦接至柵極線G—1 , 而晶體管T(S一0一1,GJ)、 T(S_0_2,G—1)、 T(S—0—3,G一l)的源極端是分別耦接 至源極線S一0一1、 S—0_2、 S一0—3。類似地,像素P(l,l)的構件是耦接至柵極 線G—1與源極線S一1J、 S—1—2、 S—1—3,而像素P(O,O)的構件是耦接至柵極 線G—0與源極線S一0一1、 S_0—2、 S—0—3,且像素P(1,0)的構件是耦接至柵極 線G—0與源極線S—1—1、 S—1—2、 S—1—3。
      當顯示器進行操作時,每次僅有一條柵極線會啟動,且在此作用的柵極 線上的所有晶體管會借由正向柵極脈沖而呈現(xiàn)導通的狀態(tài),至于在其他柵極 線上的晶體管則會因為接地的非啟動柵極線而呈現(xiàn)斷路的狀態(tài)。此外,所有 的源極線均會同時啟動,而每條源極線會提供影像數(shù)據(jù)至啟動行向上的晶體 管,其中啟動行向是由啟動柵極線所控制。
      圖8(a)、圖8(b)顯示像素圖樣8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 像素圖樣810的布局與像素圖樣710近乎相同,而為求簡潔僅敘述其差異部 分。在像素圖樣810中,每個元件裝置區(qū)域是被兩個關聯(lián)質點所取代,也即 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_1—1、 AD—1—2,而元件裝置區(qū) 域DCA一2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2—1、 AD—2一2,且元件裝置區(qū)域DCA—3 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_3—1、AD_3—2。具體而言,關聯(lián)質點AD—1_1、AD_2_1、 AD一3J是排成一行,并分別包圍開關元件SE_1、 SE_2、 SE_3。此外,關 聯(lián)質點AD_1—2、 AD—2—2、 AD—3_2是分別水平對齊于關聯(lián)質點AD—1—1、 AD—2_1、 AD—3—1,并分別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_1—1、 AD—2—1、 AD—3—1上方。如前所述,相較于鄰接的顏色質點而言,極性元件應具有相反的極性。
      如此一來,相較于顏色質點CD—1—3、 CD_2_1、 CD—3一3而言,關聯(lián)質點 AD—1—2、 AD_2—1 、 AD—3_2應分別具有相反的極性。為更加解釋清楚圖8(e), 關聯(lián)質點AD_1_1、 AD一2一2、 AD_3—1的極性也應分別與關聯(lián)質點AD—1—2、 AD—2—1、 AD_3—2的極性相反。
      圖8(a)顯示像素圖樣8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其中所有的開關元件、顏 色質點以及極性延伸部均具有正極性。再者,關聯(lián)質點AD一1J、 AD—2—2、 AD—3—1也具有正極性,然而,關聯(lián)質點AD_1_2、 AD—2—1、 AD_3_2是具 有負極性。圖8(b)顯示像素圖樣8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其中所有的開關元 件、顏色質點以及極性延伸部均具有負極性。再者,關聯(lián)質點AD—1—1、 AD—2_2、 AD—3—1也具有負極性,然而,關聯(lián)質點AD—1—2、 AD_2_1、 AD—3—2 是具有正極性。由于所有的開關元件具有相同的極性,所以關聯(lián)質點 AD—1_2、 AD—2—1、 AD_3_2是耦接至另一像素以接收極性,而此耦接方式 是借由銦錫氧化物連接件812、 814表示。具體而言,銦錫氧化物連接件812 是將關聯(lián)質點AD—1_2的電極耦接至另一像素的顏色質點的電極,其中此顏 色質點是位于顏色質點00_1_3、 CD—3—3之間。類似地,銦錫氧化物連接件 814是將關聯(lián)質點AD—3_2的電極耦接至另一像素的顏色質點的電極,其中 此顏色質點是位于顏色質點CD—3—3右邊。此外,關聯(lián)質點AD_2—1是借由 耦接至關聯(lián)質點AD_3_2的電極以接收極性。相反地,關聯(lián)質點AD—1—1、 AD—2一2、 AD一3一1具有與開關元件SE一l、 SE—2、 SE—3相同的極性。因此, 在像素圖樣810中,關聯(lián)質點AD—l—1、 AD—3_1的電極是分別耦接至開關元 件SE_1、 SE—3,而關聯(lián)質點AD—2—2、 AD_3_1的電極是耦接至關聯(lián)質點 AD丄l 。
      圖8(c)、圖8(d)顯示像素圖樣82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 像素圖樣820的布局與像素圖樣720(如圖7(c)、 7(d)所示)近乎相同,而為求 簡潔僅敘述其差異部分。在像素圖樣820中,每個元件裝置區(qū)域是被兩個關 聯(lián)質點所取代,即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_1—1、AD—l一2, 而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2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2—1、 AD—2_2,且元件裝置 區(qū)域DCA—3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_3_1、 AD—3—2。具體而言,關聯(lián)質點 AD—1_1、 AD—2—1、 AD_3_1是排成一行,并分別包圍開關元件SE_1、 SE—2、SE一3。此外,關聯(lián)質點ADJ一2、 AD_2_2、 AD—3—2是分別水平對齊于關聯(lián) 質點ADJJ、 AD一2一1、 AD—3—1,并分別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1—1、 AD_2—1、 AD—3—1上方。
      如前所述,相較于鄰接的顏色質點而言,極性元件應具有相反的極性。 如此一來,相較于顏色質點CD_1_1、 CD—2—3、 CD_3—1而言,關聯(lián)質點 AD—1—1、 AD—2—2、 AD—3_1應分別具有相反的極性。為更加解釋清楚圖8(e), 關聯(lián)質點AD—1—2、 AD—2—1、 AD_3_2的極性也應分別與關聯(lián)質點AD—1—1、 AD—2—2、 AD—3一1的極性相反。
      圖8(c)顯示像素圖樣82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其中所有的開關元件、顏 色質點以及極性延伸部均具有正極性。再者,關聯(lián)質點AD一1—2、 AD_2_1、 AD—3_2也具有正極性,然而,關聯(lián)質點AD_1—1、 AD—2_2、 AD—3—1是具 有負極性。圖8(d)顯示像素圖樣8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其中所有的開關元 件、顏色質點以及極性延伸部均具有負極性。再者,關聯(lián)質點AD_1_2、 AD_2_1 、 AD—3_2也具有負極性,然而,關聯(lián)質點AD_1—1 、 AD—2_2、 AD—3—1 是具有正極性。由于所有的開關元件具有相同的極性,所以關聯(lián)質點 AD_1—2、 AD—2_1、 AD—3—2是耦接至另一像素以接收極性,而此耦接方式 是借由銦錫氧化物連接件818、 822表示。具體而言,銦錫氧化物連接件818 是將關聯(lián)質點AD_2_2的電極耦接至另一像素的顏色質點的電極,其中此顏 色質點是位于顏色質點CD—2_3右邊。此外,關聯(lián)質點AD—1—l是借由耦接 至關聯(lián)質點AD_2—2的電極以接收極性。銦錫氧化物連接件822是將關聯(lián)質 點AD_3—1的電極耦接至另一像素的關聯(lián)質點的電極,其中此關聯(lián)質點是位 于關聯(lián)質點AD—3—2右邊。相反地,關聯(lián)質點AD—1—2、 AD—2_1、 AD—3_2 具有與開關元件SE—1、 SE_2、 SE—3相同的極性。因此,在像素圖樣820中, 關聯(lián)質點AD—2—1的電極是分別耦接至開關元件SE一2,而關聯(lián)質點八0_3_2 的電極是耦接至關聯(lián)質點AD一2一1以接收極性,且關聯(lián)質點AD_1—2可耦接 至像素圖樣820中任一個開關元件以接收極性。然而,在圖8(c)、 8(d)的實 施例中,銦錫氧化物連接件816是將關聯(lián)質點AD—1_2的電極耦接至另一像 素的關聯(lián)質點的電極,其中此關聯(lián)質點是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_1—1左邊。
      圖8(e)顯示結合應用像素圖樣810、 820的顯示器850的局部。由于顯示 器850的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方式等同圖7(f)所顯示顯示器750的柵極線
      51與源極線的連接方式,因此供給開關元件電源的柵極線與源極線將在圖8(e) 中省略。為使更加清楚說明每個像素,每個像素的背景區(qū)域是用陰影表示, 而此陰影僅用于解釋圖8(e),且并無任何功能上的意義。顯示器850每個像 素行向上的像素是由交替的像素圖樣810與像素圖樣820所構成。舉例來說, 在第零像素行向中,像素P(0,0)是采用像素圖樣810,而像素P(1,0)是采用像 素圖樣820,且像素P(2,0)(未顯示)又是采用像素圖樣810。類似地,在第一 像素行向中,像素P(0,1)是采用像素圖樣810,而像素P(1,1)是采用像素圖樣 820,且像素P(2,l)(未顯示)又是采用像素圖樣810。在同一像素行向中,相 鄰像素中鄰接的元件裝置區(qū)域是垂直對齊,并水平間隔一個水平直點間距 HDSl(未于圖8(e)中標示)。顯示器850的這些像素行向是水平對齊,并于垂 直方向彼此交錯,以使得任一像素的極性延伸部是位于另一像素的顏色質點 之間。舉例而言,像素P(0,1)的極性延伸部PER—2—1是位于像素P(O,O)的顏 色質點CD—1—1、 CD—1—2之間。類似地,像素P(0,0)的極性延伸部PER—3—1 是位于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2—1 、 CD_2—2之間。
      所有在同一像素行向上的像素具有相同的極性,然而,相鄰兩像素行向 上的像素具有相反的極性。舉例而言,當?shù)诹阆袼匦邢蛏系南袼貫檎|點極 性圖案時,第一像素行向上的像素便為負質點極性圖案時。當換到下一個幀 后,第零像素行向上的像素便為負質點極性圖案時,且第一像素行向上的像 素則為正質點極性圖案時。 一般而言,序數(shù)為偶數(shù)的像素行向上的像素具有 第一質點極性圖案,而序數(shù)為奇數(shù)的像素行向上的像素具有第二質點極性圖 案。此種列極性的排列方式便是開關元件行反轉驅動機制的一個范例,且其 經(jīng)常被簡稱為"行反轉"。在顯示器850中,當序數(shù)X為偶數(shù)時,像素P(X,Y) 是采用像素圖樣810,而當序數(shù)X為奇數(shù)時,像素P(X, Y)是采用像素圖樣820 。 再者,當序數(shù)Y為偶數(shù)時,像素P(X,Y)為第一質點極性圖案,而當序數(shù)Y 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為第二質點極性圖案。在本發(fā)明的一特定實施例中, 每個顏色質點的寬度為43pm、高度為47pm,而每個關聯(lián)質點的寬度為43pm、 高度為39pm(此高度39iim是特別指關聯(lián)質點ADJ—1、 AD—2—1、 AD—3—1, 這是因為關聯(lián)質點AD_1_1、 AD_2—1、 AD—3一1是包圍開關元件SE_1、 SE一2、 SE—3。至于關聯(lián)質點AD—1—2、 AD—2_2、 AD一3一2可為4|im,且圖示僅為示 意,并非依實際尺寸顯示),且水平質點間距與垂直質點間距均為4(im。
      52如圖8(e)應用前述的像素圖樣所示,相較于鄰接的極性元件而言,顯示 器850的顏色質點具有相反的極性。如此一來,便可增強每個顏色分量中的 邊緣電場以形成多個液晶領域。由于相同行向上的開關元件具有相同的極 性,且交替行向上的開關元件具有相反的極性,所以顯示器850是采用開關 元件行反轉驅動機制。
      圖9(a)、圖9(b)顯示像素圖樣9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 像素圖樣910的布局與像素圖樣410(如圖4(a)、 4(b)所示)非常類似,而為求 簡潔僅敘述其差異部分。具體而言,像素圖樣910中顏色分量(即顏色質點與 極性延伸部)均如同像素圖樣410而位于相同的位置,此外,開關元件SEJ、 SE—3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1、 DCA一3也如同像素圖樣410而位于相同的位 置。然而,在像素圖樣910中,開關元件SE—2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2是位 于顏色分量CC_2上方。如此一來,不同于的前的像素圖樣410,像素圖樣 910的開關元件是位于多個行向上。如前所述,每個行向上的開關元件會耦 接至某個柵極線。再者,每次僅有一條柵極線會啟動。所以對于像素圖樣910 而言,開關元件SE—2的啟動時間會不同于開關元件SE—1、 SE—3的啟動時 間。 一種適用于像素圖樣910的驅動機制已于美國專利第11/751469號申請 案中詳加揭示,而此由HiapL. Ong.所發(fā)明的申請案標題為『應用于液晶顯 示器的低成本開關元件點反轉驅動機制Low Cost Switching Element Point Inversion Driving Schem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并于lt匕歹U式為參考案 件。再者,此驅動機制是顯示于圖9(f)。在圖9(a)顯示的像素圖樣910的正 質點極性圖案中,顏色分量CC一l(即顏色質點CD—1—1、 CD_1_2、 CD—1—3 與極性延伸部PER—1—1、 PER—1—2)、顏色分量CC—3(即顏色質點CD—3—1、 CD_3—2、 CD_3_3與極性延伸部PER^3—1、 PER_3—2)以及開關元件SE_1、 SE_3具有正極性,而顏色分量CC—2(即顏色質點CD—2_1、 CD—2—2、 CD_2—3 與極性延伸部PER—2—1、PER_2—2)以及開關元件SE—2具有負極性。在圖9(b) 顯示的像素圖樣910的負質點極性圖案中,顏色分量CC—l(即顏色質點 CD—1—1、 CD—1—2、 CD—1—3與極性延伸部PER—1—1、 PER—1—2)、顏色分量 CC—3(即顏色質點CD—3—1、 CD一3一2、 CD_3_3與極性延伸部PER_3—1、 PER—3一2)以及開關元件SEJ、 SE—3具有負極性,而顏色分量03_2(即顏色 質點CD-2J、 CD—2_2、 CD—2_3與極性延伸部PER—2_1、 PER—2_2)以及開
      53關元件SE—2具有正極性。
      圖9(c)、圖9(d)顯示像素圖樣92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 像素圖樣920的布局與像素圖樣410(如圖4(a)、 4(b)所示)非常類似,而為求 簡潔僅敘述其差異部分。具體而言,像素圖樣920中顏色分量(即顏色質點與 極性延伸部)均如同像素圖樣410而位于相同的位置,此外,開關元件SE一2 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2也如同像素圖樣410而位于相同的位置。然而,在 像素圖樣920中,開關元件SE—1、 SE—3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_1、 DCA一3 是分別位于顏色分量CC—1、 CC^3上方。如此一來,如同于的前的像素圖樣 910,像素圖樣920的開關元件是位于多個行向上。在圖9(c)顯示的像素圖樣 92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中,顏色分量CC—l(即顏色質點CD—1—1、 CD_1—2、 CD—1—3與極性延伸部PER—1—1、 PER—l—2)、顏色分量CC—3(即顏色質點 CD—3_1、 CD_3—2、 CD_3_3與極性延伸部PER—3_1、 PER^3—2)以及開關元 件SE—1、SE_3具有正極性,而顏色分量CC^2(即顏色質點CD_2_1、CD—2—2、 CD—2—3與極性延伸部PER—2—1、 ?£11_2_2)以及開關元件SE_2具有負極性。 在圖9(d)顯示的像素圖樣920的負質點極性圖案中,顏色分量CC一l(即顏色 質點CD—1—1、 CD—1—2、 CD—1—3與極性延伸部PER—1—1、 PER—1—2)、顏色 分量CC—3(即顏色質點CD一3—1、 CD_3_2、 CD—3—3與極性延伸部PER—3—1、 PER—3—2)以及開關元件SEJ、 SE—3具有負極性,而顏色分量CC一2(即顏色 質點。0_2_1、 CD—2—2、 CD_2—3與極性延伸部PER—2—1、 PER_2—2)以及開 關元件8£_2具有正極性。
      圖9(e)顯示結合應用像素圖樣910、 920的顯示器950的局部。為求清楚 表示,供給開關元件電源的柵極線與源極線將在圖9(e)中省略,而顯示器950 的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關系將在圖9(f)中顯示。為使更加清楚說明每個像 素,每個像素的背景區(qū)域是用陰影表示,而此陰影僅用于解釋圖9(e),且并 無任何功能上的意義。顯示器950每個像素行向上的像素是由交替的像素圖 樣910與像素圖樣920所構成。舉例來說,在第零像素行向中,像素P(O,O) 是采用像素圖樣910,而像素P(1,0)是采用像素圖樣920,且像素P(2,0)(未顯 示)又是采用像素圖樣910。類似地,在第一像素行向中,像素P(0,1)是采用 像素圖樣910,而像素P(1,1)是采用像素圖樣920,且像素P(2,l)(未顯示)又 是采用像素圖樣910。位于顯示器950的同一像素行向上的相鄰像素是垂直對齊,并水平間隔一個水平質點間距HDSl(未于圖9(e)中標示)。然而,第一 個像素的第一個顏色分量的極性延伸部是置放于第二個像素的第三個顏色 分量的顏色質點之間,其中第二個像素是位于第一個像素左邊。舉例而言, 像素P(l,l)的極性延伸部PER—1—1是位于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3_1、 CD_3—2之間。類似地,像素P(l,l)的極性延伸部PER—1_2是位于像素P(O,l) 的顏色質點CD—3—2、 CD—3一3之間。
      在同一像素列向中,這些像素的顏色分量是水平對齊。然而,這些像素 的元件裝置區(qū)域是在水平方向彼此交錯。具體而言,位于第一像素行向上的 像素頂部的元件區(qū)域裝置(與開關元件)是垂直對齊于位于第二像素行向上的 像素底部的元件區(qū)域裝置(與開關元件),其中第二像素行向是位于第一像素 行向上方。舉例而言,像素P(0,0)的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2是垂直對齊于像素 P(0,1)的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1、 DCA一3。更進一步而言,像素P(O,O)的元件 裝置區(qū)域DCA_2是位于像素P(0,1)的元件裝置區(qū)域DCA_1 、 DCA一3之間。
      每個像素列向上的像素是交替采用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 舉例而言,在第零像素列向中,像素P(O,O)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P(O,l) 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類似地,在第一像素列向中,像素P(1,0)具有負質點 極性圖案,而像素P(l,l)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再者,每個像素行向上的像 素也是交替采用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舉例而言,在第零像素 行向中,像素P(O,O)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P(1,0)具有負質點極性圖 案。類似地,在第一像素行向中,像素P(0,1)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 P(l,l)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 一般而言,在顯示器950中,當序數(shù)X為偶數(shù) 時,像素P(X,Y)是采用像素圖樣910,而當序數(shù)X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 是采用像素圖樣920。再者,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偶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 第一質點極性圖案,而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第二 質點極性圖案。由于此像素圖樣的本質,顯示器950的每個行向上的開關元 件具有相同的極性,也即顯示器950是采用開關元件行反轉驅動機制。在本 發(fā)明的一特定實施例中,每個顏色質點的寬度為43jim、高度為47pm,而每 個元件裝置區(qū)域的寬度為43jim、高度為39pm,且水平質點間距與垂直質點 間距均為4pm。
      如圖9(e)應用前述的像素圖樣所示,相較于鄰接的極性元件而言,顯示器950的顏色質點具有相反的極性。如此一來,便可增強每個顏色分量中的 邊緣電場以形成多個液晶領域。
      圖9(f)顯示顯示器950的相同局部,而如圖9(e)所示(即像素P(O,O)、 P(l,O)、 P(O,l)、 P(l,l》。然而,圖9(f)特別強調顯示器950的柵極線與源極 線,所以為求清楚表示,部分像素細節(jié)(如在圖9(e)中所示顏色質點的標號與 極性符號)將在圖9(f)中省略。再者,每個像素的背景區(qū)域是用陰影表示,而 此陰影僅用于解釋圖9(f),且并無任何功能上的意義。圖9(f)顯示出源極線 S—0—1、 S—0—2、 S—0—3、 S—1—1、 S—1—2、 S—1—3與柵極線G—0、 G—1、 G—2。 I般而言,源極線S—X—Z與柵極線G一Y是對應像素P(X,Y)的顏色分量 CC—Z。晶體管的源極端是耦接至源極線,而晶體管的柵極端是耦接至柵極 線,且晶體管的漏極端是耦接至不同顏色分量的電極。為求簡明,顯示器950 中的晶體管將標示為晶體管1^_乂—Z,G—Y),其中S—X一Z表為連接至晶體管 的源極線,而G—Y表為連接至晶體管的柵極線。也即,圖9(f)中的晶體管 951于此便以晶體管T(S一L3,G一1)表示,而這是因為晶體管951的源極端是 耦接至源極線S—1_3,且晶體管951的柵極端是耦接至柵極線G—1。每個晶 體管是位在某個元件裝置區(qū)域內。具體而言,晶體管T(S—X一Z,G一Y)便是位 在像素P(X,Y)的元件裝置區(qū)域DCA—Z內。此外,電極的連接是以粗黑線顯 示。以像素P(0,1)為例,像素P(0,1)是由柵極線G—1以及源極線S一0一1、S—0—2、 8_0_3所控制,而晶體管T(S一0一1,G一1)的漏極端是耦接至顏色分量CC—1的 電極。類似地,晶體管T(S一0—2,G—2)的漏極端是耦接至顏色分量CC^2的電 極,而晶體管T(SJ)一3,G一1)的漏極端是耦接至顏色分量CC—3的電極。再者, 晶體管T(S—0—l,G一l)、 T(S—0—3,G—1)的柵極端是耦接至柵極線GJ,而,晶 體管T(S_0—2,0_2)的柵極端是耦接至柵極線G_2。晶體管T(S—0—1,G_1)、 T(S_0_2,G—1)、 T(S一0一3,G—1)的源極端是分別耦接至源極線SJ)J、 S—0—2、 S—0_3。類似地,像素P(l,l)的構件是耦接至柵極線G—1、G—2與源極線S_l—1、 S_l_2、 S—l一3,而像素P(O,O)的構件是耦接至柵極線G_0、 G_l與源極線 S一O一l、 S—0—2、 S_0_3,且像素P(1,0)的構件是耦接至柵極線G—0、 G_l與源 極線S—1—1、 S—1—2、 S—1—3。
      如前所述,每次僅有一條柵極線會啟動,且在此作用的柵極線上的所有 晶體管會借由正向柵極脈沖而呈現(xiàn)導通的狀態(tài),至于在其他柵極線上的晶體管則會因為接地的非啟動柵極線而呈現(xiàn)斷路的狀態(tài)。此外,所有的源極線均 會同時啟動,而每條源極線會提供影像數(shù)據(jù)至啟動行向上的晶體管,其中啟 動行向是由啟動柵極線所控制。然而,顯示器950中的每個像素是由兩個柵
      極線所控制,因此在顯示器950的像素結構中, 一種特定的驅動機制是用來 同步源極數(shù)據(jù)。具體而言,延遲源極信號S—0—2—D、 S—1—1一D、 S—l_3—D(delayed source signal)是分別輸入至源極線S—0—2、 S—1—1、 S—1—3, 而借由延遲線或是其他公知電路可將一般輸入至源極線S—0—2、 S一l一l 、 S—l_3 (如圖4(e)所示)的源極信號轉換為延遲源極信號S_0—2—D、 S_1_1_D、 S_1_3_D,且延遲的時間等于一個行向的更新時間(refreshperiod)。在本應用 的一實施例中,延遲源極信號是由正常的源極信號所轉變生成,所以在本發(fā) 明的此新穎的驅動機制中,即無需更改驅動電路以及控制器的設計。在本應 用的另一實施例中,延遲源極信號是由時間控制器所產(chǎn)生,所以在本發(fā)明的 此新穎的驅動機制中,也無需更改驅動電路以及控制器的設計。如前所述, 此新穎的驅動機制已于美國專利第11/751469號申請案中詳加揭示,而此申 請案標題為『應用于液晶顯示器的低成本開關元件點反轉驅動機制』。
      圖9(g)、圖9(h)顯示像素圖樣96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 而其為像素圖樣910的變形,其中像素圖樣960的每個顏色分量具有兩個顏 色質點。像素圖樣960的布局與像素圖樣910(如圖9(a)、圖9(b)所示)非常類 似,而為求簡潔僅敘述其差異部分。具體而言,在像素圖樣960中,每個顏 色分量包括兩個顏色質點與一個極性延伸部。像素圖樣960的每個顏色分量 的兩個顏色質點是排成一列,并垂直間隔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DS1。像素圖 樣960的每個顏色分量包括一個極性延伸部(如PER一1一1),且極性延伸部是 延伸至顏色質點的左邊。顏色分量的極性延伸部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中間, 并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VDS1,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 個顏色質點寬度CDW。具體而言,在像素圖樣960的第一個像素分量中, 顏色質點CD—1—1是垂直鄰接顏色質點CD—1—2,并位于顏色質點CD_l—2 上方,且顏色質點CD_1—1 、 CD_1_2是水平對齊。此外,極性延伸部PER—l一l 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_1_1、 CD—1_2的左邊,并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2一1、 CD—2—2中間。一般而言,極性延伸部的高度是4-6pm,且其寬度大約在4-6pm 之間并小于顏色質點寬度CDW。相對于顏色分量而言,像素圖樣960中的開關元件與元件裝置區(qū)域是排 列成如同像素圖樣910中的相同布局。具體而言,開關元件SE一1、 SE—3與 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 DCA—3是分別位于顏色分量CC—1、 CC—3下方,而 開關元件SE—2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2是位于顏色分量CC_2上方。如前所 述,每個行向中的開關元件是耦接至單個柵極線,再者,每次僅有一條柵極 線會啟動。所以對于像素圖樣960而言,開關元件SE—2的啟動時間會不同 于開關元件SE一1、 SE一3的啟動時間。如此一來,應用像素圖樣960的顯示 器便可采用前述應用像素圖樣910的顯示器所采用的驅動機制。在圖9(g)顯 示的像素圖樣96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中,顏色分量CC一1(即顏色質點 CD—1—1、 CD_1_2與極性延伸部PER_1_1)、顏色分量CC—3(即顏色質點 CD—3—1、 CD—3—2與極性延伸部PER—3—l)以及開關元件SE—1、 SE—3具有正 極性,而顏色分量CC—2(即顏色質點CD—2—1 、CD—2—2與極性延伸部PER—2—1) 以及開關元件SE_2具有負極性。在圖9(h)顯示的像素圖樣960的負質點極 性圖案中,顏色分量CC—l(即顏色質點CD—1—1、 CD—1_2與極性延伸部 PER—1—1)、顏色分量CC—3(即顏色質點CD—3—1、 CD—3—2與極性延伸部 PER—3—1)以及開關元件SE—1、 SE—3具有負極性,而顏色分量CC—2(即顏色 質點CD—2—1、CD—2—2與極性延伸部PER—2—l)以及開關元件SE—2具有正極 性。
      圖9(i)、圖9(j)顯示像素圖樣97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 像素圖樣970的布局與像素圖樣920(如圖9(c)、 9(d)所示)非常類似,而為求 簡潔僅敘述其差異部分。具體而言,在像素圖樣970中,每個顏色分量具有 兩個顏色質點與一個極性延伸部,而有別于像素圖樣920的三個顏色質點與 兩個極性延伸部。像素圖樣970的每個顏色分量的兩個顏色質點是排成一列, 并垂直間隔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DS1。像素圖樣970的每個顏色分量包括一 個極性延伸部(如PER_1_1),且極性延伸部是延伸至顏色質點的左邊。顏色 分量的極性延伸部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中間,并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 于垂直質點間距VDS1,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CDW。此外, 相對于顏色分量而言,像素圖樣970中的開關元件與元件裝置區(qū)域是排列成 如同像素圖樣920中的相同布局。具體而言,開關元件SE一1、 SE—3與元件 裝置區(qū)域DCA一1、 DCA一3是分別位于顏色分量CC—1、 CC一3上方,而開關元件SE—2與元件裝置區(qū)域DCA_2是位于顏色分量CC_2下方。如前所述, 每個行向中的開關元件是耦接至單個柵極線,所以如同像素圖樣960,像素 圖樣970的開關元件也是位于多個行向上。在圖9(i)顯示的像素圖樣970的 正質點極性圖案中,顏色分量CC一1(即顏色質點CD一1J、 CD一L2與極性延 伸部PER—1—1)、顏色分量CC^3(即顏色質點CD—3—1、 CD一3一2與極性延伸 部PER—3—l)以及開關元件SEJ、 SE一3具有正極性,而顏色分量CC—2(即顏 色質點CD—2—1、CD_2_2與極性延伸部PER一2一1)以及開關元件SE_2具有負 極性。在圖9(j)顯示的像素圖樣970的負質點極性圖案中,顏色分量CC一1(即 顏色質點CD—1—1、 CD—1—2與極性延伸部PER—1—1)、顏色分量CC—3(即顏 色質點CD—3一1、 CD—3—2與極性延伸部PER一3—l)以及開關元件SE—1、 SE一3 具有負極性,而顏色分量CC一2(即顏色質點CD—2—1、 CD—2—2與極性延伸部 PER—2—l)以及開關元件SE—2具有正極性。
      圖9(k)顯示結合應用像素圖樣960、 970的顯示器980的局部。為求清 楚表示,供給開關元件電源的柵極線與源極線將在圖9(k)中省略,而顯示器 970的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關系實際上等同如圖9(f)顯示的顯示器950的 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關系。為使更加清楚說明每個像素,每個像素的背景 區(qū)域是用陰影表示,而此陰影僅用于解釋圖9(k),且并無任何功能上的意義。 顯示器980每個像素行向上的像素是由交替的像素圖樣960與像素圖樣970 所構成。舉例來說,在第零像素行向中,像素P(0,0)是采用像素圖樣960, 而像素P(1,0)是采用像素圖樣970,且像素P(2,0)沐顯示)又是采用像素圖樣 960。類似地,在第一像素行向中,像素P(0,1)是采用像素圖樣960,而像素 P(l,l)是釆用像素圖樣970,且像素P(2,1)(未顯示)又是采用像素圖樣960。在 同一像素行向中,相鄰像素中鄰接的元件裝置區(qū)域是垂直對齊,并水平間隔 一個水平質點間距HDSl(未于圖9(k)中標示)。然而,第一個像素的第一個顏 色分量的極性延伸部是置放于第二個像素的第三個顏色分量的顏色質點之 間,其中第二個像素是位于第一個像素左邊。舉例而言,像素P(l,l)的極性 延伸部PER一1—1是位于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_3_1、 CD_3_2之間。
      在同一像素列向中,這些像素的顏色分量是水平對齊。然而,這些像素 的元件裝置區(qū)域是在水平方向彼此交錯。具體而言,位于第一像素行向上的 像素頂部的元件區(qū)域裝置(與開關元件)是垂直對齊于位于第二像素行向上的
      59像素底部的元件區(qū)域裝置(與開關元件),其中第二像素行向是位于第一像素
      行向上方。舉例而言,像素P(0,0)的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2是垂直對齊于像素 P(0,1)的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1、 DCA一3。更進一步而言,像素P(0,0)的元件 裝置區(qū)域DCA_2是位于像素P(0,1)的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 DCA_3之間。 每個像素列向上的像素是交替采用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 舉例而言,在第零像素列向中,像素P(0,0)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P(O,l) 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類似地,在第一像素列向中,像素P(1,0)具有負質點 極性圖案,而像素P(l,l)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再者,每個像素行向上的像 素也是交替采用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舉例而言,在第零像素 行向中,像素P(0,0)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P(1,0)具有負質點極性圖 案。類似地,在第一像素行向中,像素P(0,1)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 P(l,l)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 一般而言,在顯示器980中,當序數(shù)X為偶數(shù) 時,像素P(X,Y)是采用像素圖樣960,而當序數(shù)X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 是采用像素圖樣970。再者,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偶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 第一質點極性圖案,而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第二 質點極性圖案。由于此像素圖樣的本質,顯示器980的每個行向上的開關元 件具有相同的極性,也即顯示器980是采用開關元件行反轉驅動機制。在本 發(fā)明的一特定實施例中,每個顏色質點的寬度為43pm、高度為49(im,而每 個元件裝置區(qū)域的寬度為43pm、高度為39pm,且水平質點間距與垂直質點 間距均為4(im。
      如圖9(k)應用前述的像素圖樣所示,相較于鄰接的極性元件而言,顯示 器980的顏色質點具有相反的極性。如此一來,便可增強每個顏色分量中的 邊緣電場以形成多個液晶領域。
      圖10(a)、圖10(b)顯示像素圖樣10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 案。像素圖樣1010的布局與像素圖樣910近乎相同,而為求簡潔僅敘述其 差異部分。在像素圖樣1010中,每個元件裝置區(qū)域是被兩個關聯(lián)質點所取 代,即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1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l一l、 AD_1_2,而元 件裝置區(qū)域DCA—2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_2_1、 AD—2—2,且元件裝置區(qū) 域DCA一3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3—1、 AD—3—2。具體而言,關聯(lián)質點 AD一1一2是水平對齊顏色質點CD—1—3,并位于顏色質點CD_1_3下方,而關
      60聯(lián)質點AD—1—1是水平對齊關聯(lián)質點AD_1_2,并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_1—2下 方。關聯(lián)質點AD—2—1是水平對齊顏色質點CD_2—1 ,并位于顏色質點CD_2—1 上方,而關聯(lián)質點AD—2—2是水平對齊關聯(lián)質點AD—2—1,并位于關聯(lián)質點 AD_2—1上方。關聯(lián)質點AD—3—2是水平對齊顏色質點CD—3—3,并位于顏色 質點CD—3—3下方,而關聯(lián)質點AD_3—1是水平對齊關聯(lián)質點AD—3—2,并 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一3一2下方。開關元件SEJ、 SE_2、 SE—3是分別位于關聯(lián) 質點AD—1—1、 AD—2—1、 AD—3_1內。
      如前所述,當與鄰接的顏色質點比較時,極性元件應具有相反的極性。 如此一來,相較于顏色質點CD—1—3、 CD—2—1、 CD_3_3而言,關聯(lián)質點 AD_1—2、AD—2—1、AD_3_2應分別具有相反的極性。為更加解釋清楚圖lO(e), 關聯(lián)質點AD—1—1、 AD—2_1、 AD_3—1的極性也應分別與關聯(lián)質點AD—1—2、 AD_2—2、 AD_3—2的極性相反。
      圖10(a)顯示像素圖樣10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其中開關元件SE_1、 SE—3、顏色質點CD—1—1、 CD—1—2、 CD—1—3、 CD—3—1、 CD—3_2、 CD—3—3、 極性延伸部PER—1—1 、 PER—1—2、 PER—3—1 、 PER—3—2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1—1 、 AD—2_1、 AD—3—1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為"+",而開關元件SE—2、顏色 質點CD—2—1、 CD—2_2、 CD—2—3、極性延伸部PER一2一1、 PER—2_2以及關 聯(lián)質點AD一1—2、 AD—2_2、 AD_3_2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
      圖lO(b)顯示像素圖樣1010-的負質點極性圖案,其中開關元件SE_1、 SE—3、顏色質點CD—1—1、 CD—1—2、 CD—1—3、 CD—3—1、 CD—3—2、 CD—3—3、 極性延伸部PER—1—1 、 PER—1—2、 PER—3—1 、 PER—3—2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1—1 、 AD—2—1、 AD—3一1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而開關元件8£_2、顏色質 點CD—2—1、 CD—2—2、 CD—2—3、極性延伸部PER_2_1、 PER—2_2以及關聯(lián) 質點AD一1—2、 AD—2_2、 AD—3_2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為"+"。
      為接收適當?shù)臉O性,關聯(lián)質點AD_1—1的電極是耦接至開關元件SE—1, 而關聯(lián)質點AD—l一2的電極是耦接至顏色質點CD—2_3的電極(即為顏色分量 CC_2的電極)。關聯(lián)質點AD—2_1的電極是借由銦錫氧化物連接件1012而耦 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而關聯(lián)質點AD_2_2的電極是借由銦錫氧化物連 接件1011而耦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關聯(lián)質點AD—3—1的電極是耦接 至開關元件SE—3,而關聯(lián)質點AD_3—2的電極是借由銦錫氧化物連接件1013而耦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
      圖10(c)、圖10(d)顯示像素圖樣102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 案。像素圖樣1020的布局與像素圖樣920近乎相同,而為求簡潔僅敘述其 差異部分。在像素圖樣1020中,每個元件裝置區(qū)域是被兩個關聯(lián)質點所取 代,也即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1—1、 AD—1—2,而 元件裝置區(qū)域DCA_2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_2—1、 AD—2—2,且元件裝置 區(qū)域DCA—3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_3_1、 AD_3—2。具體而言,關聯(lián)質點 AD—1—1是水平對齊顏色質點CD—1_1,并位于顏色質點CD—1—1上方,而關 聯(lián)質點AD—1_2是水平對齊關聯(lián)質點AD_1_1,并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1—1上 方。關聯(lián)質點AD_2_2是水平對齊顏色質點CD_2_3,并位于顏色質點CD—2—3 下方,而關聯(lián)質點AD—2—1是水平對齊關聯(lián)質點AD—2—2,并位于關聯(lián)質點 AD—2—2下方。關聯(lián)質點AD_3_1是水平對齊顏色質點CD_3_1,并位于顏色 質點CD一3一1上方,而關聯(lián)質點AD_3_2是水平對齊關聯(lián)質點AD_3_1,并 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3—l上方。開關元件SE一1、 SE—2、 SE—3是分別位于關聯(lián) 質點AD—1—1、 AD—2—1、 AD—3—1內。
      如前所述,當與鄰接的顏色質點比較時,極性元件應具有相反的極性。 如此一來,相較于顏色質點CD—1—1、 CD—2—3、 CD—3—1而言,關聯(lián)質點 AD—1—1、AD_2_2、AD—3—1應分別具有相反的極性。為更加解釋清楚圖10(e), 關聯(lián)質點AD—l—1、 AD—2—1、 AD—3_1的極性也應分別與關聯(lián)質點AD—1—2、 AD_2_2、 AD—3—2的極性相反。
      圖10(c)顯示像素圖樣102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其中開關元件SE—1、 SE—3、顏色質點CD—1—1、 CD—1—2、 CD—1—3、 CD—3—1、 CD—3—2、 CD—3—3、 極性延伸部PER—1—1 、 PER—1—2、 PER—3—1 、 PER—3—2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1—2、 AD—2—2、 AD_3_2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為"+",而開關元件SE—2、顏色 質點CD—2—1、 CD—2—2、 CD—2—3、極性延伸部PER—2—1、 PER—2—2以及關 聯(lián)質點AD—1—1、 AD一2一1、 AD_3—1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
      圖10(d)顯示像素圖樣1020-的負質點極性圖案,其中開關元件SE—1、 SE—3、顏色質點CD—1—1、 CD—1—2、 CD—1—3、 CD—3—1、 CD—3—2、 CD—3—3、 極性延伸部PER—1—1 、 PER—1—2、 PER—3—1 、 PER—3—2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1—2、 AD—2_2、 AD—3一2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而開關元件SE—2、顏色質
      62點CD—2—1、 CD—2—2、 CD—2—3、極性延伸部PER—2—1、 PER—2—2以及關聯(lián) 質點AD—1—1、 AD—2_1、 AD—3—1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為"+"。
      為接收適當?shù)臉O性,關聯(lián)質點AD—1—1的電極是借由銦錫氧化物連接件 1022而耦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而關聯(lián)質點AD—1_2的電極是借由銦錫 氧化物連接件1021而耦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關聯(lián)質點AD—2—2的電 極是耦接至顏色質點CD—3—3的電極(即為顏色分量CC_3的電極),而關聯(lián)質 點AD_2_1的電極是耦接至開關元件SE_2。關聯(lián)質點AD—3_1的電極是借由 銦錫氧化物連接件1024而耦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而關聯(lián)質點AD—3—2 的電極是借由銦錫氧化物連接件1023而耦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
      圖lO(e)顯示結合應用像素圖樣1010、 1020的顯示器1050的局部。由于 顯示器1050的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方式等同圖9(f)所顯示顯示器950的柵 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方式,因此供給開關元件電源的柵極線與源極線將在圖 10(e)中省略。為使更加清楚說明每個像素,每個像素的背景區(qū)域是用陰影表 示,而此陰影僅用于解釋圖10(e),且并無任何功能上的意義。顯示器1050 每個像素行向上的像素是由交替的像素圖樣IOIO與像素圖樣1020所構成。 舉例來說,在第零像素行向中,像素P(O,O)是采用像素圖樣lOlO,而像素P(l,O) 是采用像素圖樣1020,且像素P(2,0)(未顯示)又是采用像素圖樣1010。類似 地,在第一像素行向中,像素P(0,1)是采用像素圖樣1010,而像素P(1,1)是 采用像素圖樣1020,且像素P(2,1)(未顯示)又是采用像素圖樣1010。在同一 像素行向中,顯示器1050的像素是垂直對齊,并水平間隔一個水平質點間 距HDS1(未于圖10(e)中標示)。然而,第一個像素的第一個顏色分量的極性 延伸部是置放于第二個像素的第三個顏色分量的顏色質點之間,其中第二個 像素是位于第一個像素左邊。舉例而言,像素P(l,l)的極性延伸部PER—1—1 是位于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_3_1、 CD—3—2之間,而像素P(1,1)的極性 延伸部PER_1—1是位于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3—2、 CD一3一3之間。
      在同一像素列向中,這些像素的顏色分量是水平對齊。然而,這些像素 的關聯(lián)質點是在水平方向彼此交錯。具體而言,位于第一像素行向上的像素 頂部的關聯(lián)質點(與開關元件)是垂直對齊于位于第二像素行向上的像素底部 的關聯(lián)質點(與開關元件),其中第二像素行向是位于第一像素行向上方。也 即,這些關聯(lián)質點形成兩行。舉例而言,像素P(0,0)的關聯(lián)質點AD—2—1是
      63垂直對齊于像素P(0,1)的關聯(lián)質點AD—1—1、 AD—3—1。更進一步而言,像素 P(0,0)的關聯(lián)質點AD—2_2是垂直對齊于像素P(0,1)的關聯(lián)質點AD—1—2、 AD_3_2。此外,像素P(O,O)的關聯(lián)質點AD—2—1是位于像素P(O,l)的關聯(lián)質 點AD—1_1 、 AD—3—1之間,而像素P(O,O)的關聯(lián)質點AD—2一2是位于像素P(O,l) 的關聯(lián)質點AD—1—2、 AD_3—2之間。
      每個像素列向上的像素是交替采用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 舉例而言,在第零像素列向中,像素P(0,0)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P(O,l) 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類似地,在第一像素列向中,像素P(1,0)具有負質點 極性圖案,而像素P(l,l)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再者,每個像素行向上的像 素也是交替采用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舉例而言,在第零像素 行向中,像素P(0,0)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P(1,0)具有負質點極性圖 案。類似地,在第一像素行向中,像素P(0,1)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 P(l,l)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 一般而言,在顯示器1050中,當序數(shù)X為偶數(shù) 時,像素P(X,Y)是采用像素圖樣1010,而當序數(shù)X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 是采用像素圖樣1020。再者,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偶數(shù)時,像素P(X,Y)具 有第一質點極性圖案,而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第 二質點極性圖案。由于此像素圖樣的本質,顯示器1050的每個行向上的開 關元件具有相同的極性,而每個相鄰行向上的開關元件便具有相反的極性, 也即顯示器1050是采用開關元件行反轉驅動機制。在本發(fā)明的一特定實施 例中,每個顏色質點的寬度為43pm、高度為49pm,而每個關聯(lián)質點的寬度 為43iim、高度為39iam(此高度39iam是特別指關聯(lián)質點AD—1—1、 AD—2—1、 AD—3_1,這是因為關聯(lián)質點AD一1—1、 AD_2_1、 AD—3一1是包圍開關元件 SE—1、 SE—2、 SE—3。至于關聯(lián)質點AD—1—2、 AD—2_2、 AD—3—2可為4|xm, 且圖示僅為示意,并非依實際尺寸顯示),且水平質點間距與垂直質點間距均 為4fim。
      如圖10(e)應用前述的像素圖樣所示,相較于鄰接的極性元件而言,顯示 器1050的顏色質點具有相反的極性。如此一來,便可增強每個顏色分量中 的邊緣電場以形成多個液晶領域。
      圖10(g)、圖10(h)顯示像素圖樣106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 案。為保持圖9(g)-圖9(k)與圖10(g)-圖10(k)之間的一致性,請注意說明書沒有顯示圖10(f)。像素圖樣1060的布局與像素圖樣960(如圖9(g)、圖9(h)所 示)近乎相同,而為求簡潔僅敘述其差異部分。在像素圖樣1060中,每個元 件裝置區(qū)域是被兩個關聯(lián)質點所取代,也即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1是被取代 成關聯(lián)質點AD—1_1、 AD_1_2,而元件裝置區(qū)域DCA—2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 點AD一2一1 、 AD_2—2,且元件裝置區(qū)域DCA_3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3一1 、 AD—3—2。具體而言,關聯(lián)質點AD—1—2是水平對齊顏色質點CD一L2,并位 于顏色質點CD—1—2下方,而關聯(lián)質點AD—1—1是水平對齊關聯(lián)質點 AD—1—2,并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1—2下方。關聯(lián)質點AD—2—1是水平對齊顏色 質點CD—2—1,并位于顏色質點CD_2—1上方,而關聯(lián)質點AD—2—2是水平 對齊關聯(lián)質點AD—2—1,并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2—1上方。關聯(lián)質點AD—3—2 是水平對齊顏色質點CD—3—2,并位于顏色質點CD_3—2下方,而關聯(lián)質點 AD一3一1是水平對齊關聯(lián)質點AD_3_2,并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3—2下方。開關 元件SE—1、 SE_2、 SE_3是分別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1—1、 AD—2—1、 AD—3—1 內。
      如前所述,當與鄰接的顏色質點比較時,極性元件應具有相反的極性。 如此一來,相較于顏色質點CD_1_2、 CD—2—1、 CD—3—2而言,關聯(lián)質點 AD—1—2、AD—2_1、AD_3_2應分別具有相反的極性。為更加解釋清楚圖lO(k), 關聯(lián)質點AD—l—1、 AD_2_1、 AD_3—1的極性也應分別與關聯(lián)質點AD—1—2、 AD一2一2、八0_3_2的極性相反。
      圖10(g)顯示像素圖樣106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其中開關元件SE_1、 SE—3、顏色質點CD—1—1、 CD—1—2、 CD—3—1、 CD—3—2、極性延伸部PER—1—1、 PER—3—1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1—1、 AD—2—1、 AD—3—1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 為"+",而開關元件SE—2、顏色質點CD_2_1、 CD一2一2、極性延伸部PER—2—1 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l—2、 AD_2_2、 AD_3—2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
      圖10(h)顯示像素圖樣1060-的負質點極性圖案,其中開關元件SE—1、 SE—3、顏色質點CD—1—1、 CD—1—2、 CD—3—1、 CD—3—2、極性延伸部PER—1—1、 PER一3一1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_1_1、 AD—2—1、 AD—3—1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 為"-",而開關元件SE_2、顏色質點CD—2—1 、 CD_2_2、極性延伸部PER—2—1 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_1_2、 AD—2—2、 AD_3—2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為"+"。
      為接收適當?shù)臉O性,關聯(lián)質點AD—1_1的電極是耦接至開關元件SE—1,而關聯(lián)質點AD_1_2的電極是耦接至顏色質點CD—2—2的電極(即為顏色分量 CC—2的電極)。關聯(lián)質點AD一2一1的電極是借由銦錫氧化物連接件1061而耦 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而關聯(lián)質點AD—2—2的電極是借由銦錫氧化物連 接件1062而耦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關聯(lián)質點AD—3一1的電極是耦接 至開關元件8£_3,而關聯(lián)質點AD—3—2的電極是借由銦錫氧化物連接件1063 而耦接至另 一像素的極性源頭。
      圖lO(i)、圖10(j)顯示像素圖樣107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 案。像素圖樣1070的布局與像素圖樣970(如圖9(i)、 9(j)所示)近乎相同,而 為求簡潔僅敘述其差異部分。在像素圖樣1070中,每個元件裝置區(qū)域是被 兩個關聯(lián)質點所取代,也即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1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 AD_1—1、 AD—1—2,而元件裝置區(qū)域00入_2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_2_1、 AD_2—2,且元件裝置區(qū)域DCA—3是被取代成關聯(lián)質點AD_3_1、 AD_3_2。 具體而言,關聯(lián)質點AD—1—1是水平對齊顏色質點CD—1—1,并位于顏色質 點CD—1—1上方,而關聯(lián)質點AD—1—2是水平對齊關聯(lián)質點AD_1_1,并位 于關聯(lián)質點AD—l一l上方。關聯(lián)質點AD_2_2是水平對齊顏色質點CD_2_2, 并位于顏色質點CD—2—2下方,而關聯(lián)質點AD—2—1是水平對齊關聯(lián)質點 AD_2_2,并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2—2下方。關聯(lián)質點AD—3一1是水平對齊顏色 質點CD_3_1,并位于顏色質點CD_3_1上方,而關聯(lián)質點AD—3—2是水平 對齊關聯(lián)質點AD_3_1,并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_3_1上方。開關元件SE—1 、SE—2、 SE—3是分別位于關聯(lián)質點ADJ—1、 AD_2_1、 AD_3—1內。
      如前所述,當與鄰接的顏色質點比較時,極性元件應具有相反的極性。 如此一來,相較于顏色質點CD一l一l、 CD—2—2、 CD—3—1而言,關聯(lián)質點 AD_1_1、AD_2_2、AD_3—1應分別具有相反的極性。為更加解釋清楚圖lO(k), 關聯(lián)質點AD—1—2、 AD—2—1、 AD—3—2的極性也應分別與關聯(lián)質點ADJJ、 AD_2_2、 AD一3一1的極性相反。
      圖10(i)顯示像素圖樣107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其中開關元件SE一1、 SE—3、顏色質點CD—1—1、 CD—1—2、 CD—3—1、 CD—3—2、極性延伸部PER—1—1、 PER—3—1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1—2、 AD—2—2、 AD—3—2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 為"+",而開關元件SE一2、顏色質點CD—2_1、 CD—2—2、極性延伸部PER—2_1 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 1 1、 AD 2 1、 AD 3 1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
      66圖IO(D顯示像素圖樣1070-的負質點極性圖案,其中開關元件SE—1、 SE—3、顏色質點CD—1—1、 CD—1—2、 CD—3—1、 CD—3—2、極性延伸部PER—1—1、 PER—3—1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1—2、 AD—2—2、 AD_3_2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 為"-",而開關元件SE—2、顏色質點CD—2—1、 CD—2—2、極性延伸部PER—2—1 以及關聯(lián)質點AD—1—1、 AD—2—1、 AD—3—1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為"+"。
      為接收適當?shù)臉O性,關聯(lián)質點AD—l—1的電極是借由銦錫氧化物連接件 1071而耦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而關聯(lián)質點AD—1—2的電極是借由銦錫 氧化物連接件1072而耦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關聯(lián)質點AD—2—2的電 極是耦接至顏色質點CD—3—3的電極(即為顏色分量CC_3的電極),而關聯(lián)質 點AD—2—1的電極是耦接至開關元件SE一2。關聯(lián)質點AD—3_1的電極是借由 銦錫氧化物連接件1073而耦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而關聯(lián)質點AD_3_2 的電極是借由銦錫氧化物連接件1074而耦接至另一像素的極性源頭。
      圖lO(k)顯示結合應用像素圖樣1060、 1070的顯示器1080的局部。由 于顯示器1080的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方式等同圖9(f)所顯示顯示器950的 柵極線與源極線的連接方式,因此供給開關元件電源的柵極線與源極線將在 圖10(k)中省略。為使更加清楚說明每個像素,每個像素的背景區(qū)域是用陰 影表示,而此陰影僅用于解釋圖lO(k),且并無任何功能上的意義。顯示器 1080每個像素行向上的像素是由交替的像素圖樣1060與像素圖樣1070所構 成。舉例來說,在第零像素行向中,像素P(0,0)是采用像素圖樣1060,而像 素P(1,0)是采用像素圖樣1070,且像素P(2,0)(未顯示)又是采用像素圖樣 1060。類似地,在第一像素行向中,像素P(0,1)是采用像素圖樣1060,而像 素P(l,l)是采用像素圖樣1070,且像素P(2,l)(未顯示)又是采用像素圖樣 1060。在同一像素行向中,顯示器1080的像素是垂直對齊,并水平間隔一 個水平質點間距HDS1(未于圖10(k)中標示)。然而,第一個像素的第一個顏 色分量的極性延伸部是置放于第二個像素的第三個顏色分量的顏色質點之 間,其中第二個像素是位于第一個像素左邊。舉例而言,像素P(l,l)的極性 延伸部PER—1—1是位于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D—3—1、 CD—3—2之間。
      在同一像素列向中,這些像素的顏色分量是水平對齊。然而,這些像素 的關聯(lián)質點是在水平方向彼此交錯。具體而言,位于第一像素行向上的像素 頂部的關聯(lián)質點(與開關元件)是垂直對齊于位于第二像素行向上的像素底部的關聯(lián)質點(與開關元件),其中第二像素行向是位于第一像素行向上方。也
      即,這些關聯(lián)質點形成兩行。舉例而言,像素P(O,O)的關聯(lián)質點AD—2—1是 垂直對齊于像素P(0,1)的關聯(lián)質點AD—1—1、 AD—3—1。更進一步而言,像素 P(0,0)的關聯(lián)質點AD—2—2是垂直對齊于像素P(0,1)的關聯(lián)質點AD—1—2、 AD—3—2。此外,像素P(0,0)的關聯(lián)質點AD一2一1是位于像素P(O,l)的關聯(lián)質 點AD—1—1 、 AD—3—1之間,而像素P(O,O)的關聯(lián)質點AD—2—2是位于像素P(O,l) 的關聯(lián)質點AD一1—2、八0_3_2之間。
      每個像素列向上的像素是交替采用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 舉例而言,在第零像素列向中,像素P(0,0)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P(O,l) 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類似地,在第一像素列向中,像素P(1,0)具有負質點 極性圖案,而像素P(l,l)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再者,每個像素行向上的像 素也是交替采用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舉例而言,在第零像素 行向中,像素P(0,0)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P(1,0)具有負質點極性圖 案。類似地,在第一像素行向中,像素P(0,1)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而像素 P(l,l)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 一般而言,在顯示器1080中,當序數(shù)X為偶數(shù) 時,像素P(X,Y)是采用像素圖樣1060,而當序數(shù)X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 是采用像素圖樣1070。再者,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偶數(shù)時,像素P(X,Y)具 有第一質點極性圖案,而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第 二質點極性圖案。由于此像素圖樣的本質,顯示器1080的每個行向上的開 關元件具有相同的極性,而每個相鄰行向上的開關元件便具有相反的極性, 也即顯示器1080是采用開關元件行反轉驅動機制。在本發(fā)明的一特定實施 例中,每個顏色質點的寬度為43pm、高度為49]am,而每個關聯(lián)質點的寬度 為43pm、高度為39pm,且水平質點間距與垂直質點間距均為4pm。
      如圖10(k)應用前述的像素圖樣所示,相較于鄰接的極性元件而言,顯 示器1080的顏色質點具有相反的極性。如此一來,便可增強每個顏色分量 中的邊緣電場以形成多個液晶領域。
      圖11(a) 圖ll(g)顯示應用于本發(fā)明不同實施例的額外的顏色分量。圖 11(a) 圖ll(g)的顏色分量可搭配前述的元件裝置區(qū)域、關聯(lián)質點以及開關 元件布局共同應用。
      圖ll(a)顯示顏色分量1110。在圖ll(a)中,為求圖示清楚,虛線是用來標示顏色質點與極性延伸部之間的"邊界"。然而,在本發(fā)明大部分的實施
      例中,顏色質點與極性延伸部是共享一個連續(xù)電極以降低制作成本。如圖1 l(a) 所示,顏色分量1110的三個顏色質點是依序排成一列,而每個垂直鄰接的 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1。具體而言,顏色質點CDJJ是垂直 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1—2上方,而顏色質點CD—1_2是垂直鄰接并位于 顏色質點CD—1—3上方,且顏色質點CD—1—1、 CD—1—2、 CD_1_3是水平對 齊。極性延伸部PER—1—1、 PER—1一2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1_1、 CD—1—2、 CD—1_3的右方。極性延伸部PER—1—1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_1—1、CD_1—2 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1—2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_1_2、 CDJ一3中間。 極性延伸部PER—1_1、 PERI—2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 VDS1,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CDW。 一般而言,極性延伸部 的高度是4-6pm,且其寬度大約在4-6pm之間并小于顏色質點寬度CDW。 舉例而言,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顏色質點的寬度為43pm、高度為47pm, 而極性延伸部的寬度為37pm、高度為6pm。
      圖ll(b)顯示顏色分量1120。如圖ll(b)所示,顏色分量1120的三個顏 色質點是依序排成一列,而每個垂直鄰接的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 VDS1。具體而言,顏色質點CD_1—1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_1_2上 方,而顏色質點CD—1_2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1—3上方,且顏色 質點CD—1—1、 CD_1_2、 CD_l—3是水平對齊。由于極性延伸部同時向顏色 質點的第一側(side)與第二側延伸,所以顏色分量1120不同于前述的顏色分 量。具體而言,極性延伸部PER—1—1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1—1、 CD—1—2、 CD—1—3的右方,而極性延伸部PER_1_2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1_1、 CD—1—2、 CD_1_3的左方。極性延伸部PER_1_1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 CD_1_1、 CD—1—2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1—2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 CD—1—2、 CD一1一3中間。極性延伸部PER一l一l、 PER—1—2具有矩形形狀,而 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VDSl,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 CDW。 一般而言,極性延伸部的高度是4-6pm,且其寬度大約在4-6pm之間 并小于顏色質點寬度CDW。
      圖ll(c)顯示顏色分量1130,而顏色分量1130包括三個極性延伸部。如 圖ll(c)所示,顏色分量1130的三個顏色質點是依序排成一列,而每個垂直鄰接的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1。具體而言,顏色質點CD—1_1 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1_2上方,而顏色質點CD—1—2是垂直鄰接 并位于顏色質點CD—1—3上方,且顏色質點CD_1—1、 CD—1—2、 CD—1—3是 水平對齊。極性延伸部PER一1—1、 PER—1—2、 PER—1—3是延伸至顏色質點(即 顏色質點CD一1—1、 CD—1—2、 CD—1—3)列向的左方。極性延伸部PER1—l是 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1—1、 CD—1—2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I—2是垂直位 于顏色質點CD—1—2、 CD_1—3中間。極性延伸部PER1一3是垂直位于顏色質 點CD_1_3下方, 一般而言,極性延伸部PER—1—3的延伸部位于顏色質點 CD_1_3下方的距離便等同于極性延伸部PER—1—2的延伸部位于顏色質點 。0_1_2下方的距離。極性延伸部PERl一l、 PERI—2、 PER—l—3具有矩形形 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VDS1,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 度CDW。 一般而言,極性延伸部的高度是4-6pm,且其寬度大約在4-6pm 之間并小于顏色質點寬度CDW。
      圖ll(d)顯示顏色分量1140,而顏色分量1140包括四個極性延伸部。如 圖ll(d)所示,顏色分量1140的三個顏色質點是依序排成一列,而每個垂直 鄰接的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1。具體而言,顏色質點CD—1—1 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1_2上方,而顏色質點CD一1一2是垂直鄰接 并位于顏色質點CD—1—3上方,且顏色質點CD—1—1、 CD—1—2、 CD—1—3是 水平對齊。極性延伸部PERJ一1、 PER—1—2、 PER—1—3、 PER—1—4是延伸至 顏色質點(即顏色質點CDJJ、 CD_1_2、 CD一L3)列向的左方。極性延伸部 PERI—1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_1_1、 CD_1_2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1一2 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_1_2、 CD_1_3中間。極性延伸部PER1一3是垂直位 于顏色質點CD—l—3下方, 一般而言,極性延伸部PERJ一3的延伸部位于顏 色質點CD_1_3下方的距離便等同于極性延伸部PER—1—2的延伸部位于顏色 質點CD_1_2下方的距離。極性延伸部PERI—4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_1_1 上方, 一般而言,極性延伸部PER_1—4的延伸部位于顏色質點CD_1—1上方 的距離便等同于極性延伸部PERJJ的延伸部位于顏色質點CD—1—2上方的 距離。極性延伸部PER1一1、 PER1_2、 PER_1_3、 PER_1_4具有矩形形狀, 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VDS1,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 CDW。 一般而言,極性延伸部的高度是4-6pm,且其寬度大約在4-6pm之間
      70并小于顏色質點寬度CDW。
      圖ll(e)顯示顏色分量1150,而顏色分量1150包括兩個顏色質點,而非 三個顏色質點。如圖ll(e)所示,顏色分量1150的兩個顏色質點是依序排成 一列,而垂直鄰接的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1。具體而言,顏色 質點CD—1_1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1—2上方,且顏色質點CD—1_1 、 CD—1—2是水平對齊。顏色分量1150包括單個極性延伸部PER一1—1,而極性 延伸部PER—1—1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1—1、 CD_1_2的左方。極性延伸部 PER—1—1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1—1、 CD—1—2中間。極性延伸部PER—1—1 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VDSl,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 顏色質點寬度CDW。 一般而言,極性延伸部的高度是4-6pm,且其寬度大 約在4-6pm之間并小于顏色質點寬度CDW。
      圖ll(f)顯示顏色分量1160,而顏色分量1160包括兩個顏色質點與兩個 極性延伸部。如圖ll(f)所示,顏色分量1160的兩個顏色質點是依序排成一 列,而垂直鄰接的顏色質點會間隔垂直質點間距VDS1。具體而言,顏色質 點CD—1—1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_1—2上方,且顏色質點CD—1—1、 CD—1—2是水平對齊。顏色分量1160包括第一個極性延伸部PER—1—1與第 二個極性延伸部PER_1_2,其中極性延伸部PER—1—1是延伸至顏色質點 CD_1_1、 CD—1—2的右方,而極性延伸部PER_1_2是延伸至顏色質點 CD_1_1、CD_1_2的左方。極性延伸部PER1J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1—1、 CD_1—2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I—1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_1—2下方,一 般而言,極性延伸部PER_1_2的延伸部位于顏色質點CD—1_2下方的距離便 等同于極性延伸部PER—1—1的延伸部位于顏色質點CD—1—1下方的距離。極 性延伸部PER—1_1、 PER_1_2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 VDS1,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CDW。 一般而言,極性延伸部 的高度是4-6pm,且其寬度大約在4-6pm之間并小于顏色質點寬度CDW。
      圖ll(g)顯示顏色分量1170。顏色分量1170與顏色分量1110相似,其 差別僅在于顏色質點CD—1—1、 CD—1_3是水平偏移顏色質點CD—1—2。具體 而言,如圖ll(g)所示,顏色質點CD一1一1是垂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_1_2 上方,而顏色質點CD_1—1是向右水平偏移顏色質點CD—1—2 —個水平質點 位移量HDSh(horizontal dot shift, HDSh),且顏色質點CD—1—1是垂直間隔顏
      71色質點CDJ—2—個垂直質點間距VDS1。類似地,顏色質點CD—l一2是垂 直鄰接并位于顏色質點CD—1_3上方,然而顏色質點CD—1—3是向右水平偏 移顏色質點CD—1_2 —個水平質點位移量HDSh,且顏色質點CD—1—2是垂 直間隔顏色質點CD—1—3—個垂直質點間距VDS1。也即在顏色分量1170中, 垂直鄰接的顏色質點是彼此偏移一個水平質點位移量HDSh,而顏色分量 1110中垂直鄰接的顏色質點是彼此水平對齊。
      極性延伸部PER—1_1、 PER—1—2是延伸至顏色質點CDJ—1、 CD—1—2、 CD_1_3的右方。極性延伸部PERjJ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1—1、CD_1_2 中間,而極性延伸部PER一1一2是垂直位于顏色質點CD—1—2、 CD—1—3中間。 極性延伸部PERJ一1、 PER1一2具有矩形形狀,而其高度小于垂直質點間距 VDS1,且其寬度約略等于一個顏色質點寬度CDW。 一般而言,極性延伸部 的高度是4-6pm,且其寬度大約在4-6pm之間并小于顏色質點寬度CDW。 舉例而言,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顏色質點的寬度為43pm、高度為47pm, 而極性延伸部的寬度為37|im、高度為6pm。在顏色分量1170中,兩個顏色 質點00_1_1、00_1_3是以相同方向水平偏移顏色質點00_1_2相同位移量。 然而,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中,顏色質點可往不同方向偏移,并可偏移不 同的距離。再者,前述(或后述)的極性延伸部的多種不同排列可與這些偏移 的顏色質點搭配組合。
      本發(fā)明的概念可包含多種不同變形的顏色分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當 可利用此處所述概念以定義出由顏色分量組成的像素,其中顏色分量可具有 不同形狀與數(shù)量的顏色質點,并具有不同數(shù)量的極性延伸部。舉例而言,其 中一種變形的顏色分量便具有兩個顏色質點以及一個極性延伸部,其中極性 延伸部是延伸至顏色質點的右方。在其他范例中,顏色分量可具有四個顏色 質點以及三個極性延伸部。
      再者,本發(fā)明許多的實施例可應用更復雜的極性延伸部。舉例而言,圖 12(a)顯示顏色分量1210,而顏色分量1210具有復雜的極性延伸部PER—1—1。 為求圖示清楚,虛線1215是用來標示顏色質點與極性延伸部之間的"邊界"。 然而,在本發(fā)明大部分的實施例中,顏色質點與極性延伸部是共享一個連續(xù) 電極以降低制作成本。如圖12(a)所示,顏色分量1210具有陣列排列的八個 顏色分量,而此陣列共有兩個列向,且每個列向具有四個顏色分量。此兩個
      72列向是垂直對齊,也即這八個顏色分量也構成四個行向。這兩個列向是間隔
      一個水平質點間距HDS1,而在同一列向上每個垂直相鄰的顏色質點是間隔 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DS1。具體而言,在第一個列向中,顏色質點CD一1一1 是位于顏色質點CD—1—2上方,而顏色質點CD—l一2是位于顏色質點CD_1_3 上方,且顏色質點CD—1—3是位于顏色質點CD—1—4上方。在第二個列向中, 顏色質點CD_1_5是位于顏色質點CD_1_6上方,而顏色質點CD_1_6是位 于顏色質點CD—l一7上方,且顏色質點CD—1—7是位于顏色質點CD—1—8上 方。(如前所述的標記符號"顏色質點CD—X_Y",其中X是敘明像素中的 顏色分量CC一X,而Y是敘明顏色分量CC_X的顏色質點。)除了顏色質點 CD—1—6、 CD一l一7之間的空間夕卜,這些顏色質點CD—1—1 CD_1—8是借由顏 色質點陣列外圍邊緣而電性耦接在一起。具體而言,顏色質點CDJ—7的右 下角是耦接至顏色質點CD_1_8的右上角;顏色質點CD_1_8的左下角是耦 接至顏色質點CD_1_4的右下角;顏色質點CD一1一4的左上角是耦接至顏色 質點CD_1_3的左下角;顏色質點CD—1_3的左上角是耦接至顏色質點 CD—1_2的左下角;顏色質點CD_1_2的左上角是耦接至顏色質點CD—1—1 的左下角;顏色質點CD—1—1的右上角是耦接至顏色質點CD—1—5的左上角; 顏色質點CD—1—5的右下角是耦接至顏色質點CD一1一6的右上角。為降低制 作成本,這些顏色質點以及顏色質點之間的連接件可在單次金屬制程中形 成。然而,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也可采用多個不同制造過程步驟以形成這些 顏色質點,并將這些顏色質點耦接起來。
      在顏色分量1210中,極性延伸部PER—l一l是延伸至顏色質點的左方。(如 前所述的標記符號『極性延伸部?611_乂_¥』,其中X是敘明像素中的顏色 分量CC_X,而Y是敘明顏色分量CC_X的極性延伸部。)不同于前述的極性 延伸部,極性延伸部包括三個水平極性部(horizontal polarized region)(HPR—1—1—1 、 HPR_1—1_2、 HPRJJ—3)與一個垂直極性部(vertical polarized region)(VPR一 1—1—1)。在標記符號『水平極性部HPR—X—Y一Z』與『垂 直極性部VPR—X—Y一Z』中,X是敘明顏色分量CC^X,而Y是敘明極性延 伸部(如PER—X_Y),且Z敘明極性延伸部的極性延伸部的水平極性部或是垂 直極性部。為求圖示清楚,在圖12(b)的顏色分量1210中,水平極性部 HPR—1—1—1、 HPR—1—1—2、 HPR—1—1—3是用陰影表示。類似地,在圖12(c)的顏色分量1210中,垂直極性部VPR—l—1—1是用陰影表示。極性延伸部 PER_1_1是設計成搭配相鄰像素分量的顏色質點之間的空間(如圖13(a)、圖 13(b)、圖13(c)所示)。如此一來,水平極性部HPR—1—1—2是耦接至顏色質點 CD—1—2的左下角以及顏色質點CD—1—3的左上角,并延伸至這些顏色質點 的左方。水平極性部HPR—1—1—2的長度約略小于兩個顏色質點寬度加上兩 倍的水平質點間距HDS1。水平極性部HPR—1—1—1是垂直對齊于顏色質點 CD—1—1、 CD一1一2之間的位置,而水平極性部HPR—1—1—2是垂直對齊于顏 色質點CD—1—2、 CD—1—3之間的位置。水平極性部HPR—1—1—1、 HPR—1—1—3 間隔由顏色質點組成的第一列向約略大于水平質點間距HDS1,而水平極性 部HPR—1—1—1、 HPR_1_1_3的長度約略小于兩個顏色質點寬度加上水平質 點間距HDS1。垂直極性部VPR—l—1_1是水平位于水平極性部HPR—1—1—1、 HPR_1_1_3中間,并自水平極性部HPR—1—1—1上方延伸至水平極性部 HPR—1—1—3下方,且垂直極性部VPR_1_1_1的長度約略小于四個顏色質點 高度加上三倍的垂直質點間距VDS1。在本發(fā)明的特定實施例中,顯示器像 素的一個顏色分量的高度與寬度分別為300pm與100pm,而顏色質點的高度 與寬度分別為58.5pm與37.0pm,且水平質點間距HDS1與垂直質點間距 VDSl均為12pm。此外,水平極性部HPR—1—1—2的長度為92pm,而水平極 性部HPR—1_1_1、 HPR_1_1_3的長度為78^im,且水平極性部HPR_1_1_1、 HPR—1—1_2、 HPR_1_1_3的高度為4|im。垂直極性部VPR_1—1—1的長度為 254pm,而垂直極性部VPR一1—l一l的寬度為4imi。
      顏色分量1210可搭配如前述圖7(a) 圖7(f)、圖8(a) 圖8(e)、圖9(a) 圖9(f)、圖10(a) 圖10(e)的元件裝置區(qū)域、關聯(lián)質點以及開關元件驅動機 制共同應用。舉例而言,圖13(a)、圖13(b)顯示像素圖樣1310不同的質點極 性圖案(標示為1310+與1310-),而應用像素圖樣1310的顯示器可采用開關 元件點反轉驅動機制或是開關元件列反轉驅動機制。
      像素圖樣1310具有三個顏色分量CC—1、 CC—2、 CC—3,且為求圖示清 楚,每個顏色分量是用不同的陰影表示。這三個顏色分量均具有與前述顏色 分量1210相同的排列布局,而此排列布局是由顏色質點(八個顏色質點)以及 極性延伸部(三個水平極性部與一個垂直極性部)所組成。對于每個顏色分量, 像素圖樣1310也包括對應的開關元件(標示成SEJ、 SE—2、 SE—3)。具體而
      74言,開關元件SE_1、 SE_2、 SE_3是分別耦接至顏色分量CC—1、 CC—2、 CC—3, 且開關元件SE_1、 SE一2、 SE一3是排成一行。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 DCA—2、 DCA—3是分別圍繞開關元件SE一1、 SE—2、 SE—3。具體而言,元件裝置區(qū)域 DCA—1、 DCA—2、 DCA—3也是排成一行,并水平間隔一個水平質點間距 HDS2,其中水平質點間距HDS2是不同于圖12(a)的水平質點間距HDS1。 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 DCA_2、 DCA_3的寬度約略等于兩倍顏色質點寬度 加上水平質點間距HDS1。顏色分量CCJ、 CC_2、 CC一3是垂直對齊,并水 平排成一行,其中顏色分量CC—1、 CC—2、 CC—3的顏色質點是分別水平對 齊于元件裝置區(qū)域DCA—1、 DCA—2、 DCA—3。顏色分量的行向是垂直間隔 元件裝置區(qū)域的行向一個垂直質點間距VDS2,其中垂直質點間距VDS2是 不同于圖12(a)的垂直質點間距VDSl。
      顏色分量CC_2的極性延伸部是置放于顏色分量CC_1的顏色質點之間 的空間。具體而言,垂直極性部VPR—2_1—1是位于顏色分量CCJ的顏色質 點的第一個列向(即顏色質點CD_1_1、 CD—1_2、 CD_1_3、 CD一L4)與顏色 分量CCJ的顏色質點的第二個列向(即顏色質點CD—1—5、CD一1一6、CD—1—7、 00_1_8)之間。水平極性部HPR_2_1—1是位顏色分量CC—1的顏色質點的第 一個行向(即顏色質點CD—1_1、 00_1_5)與顏色分量CC_1的顏色質點的第 二個行向(即顏色質點CDJ一2、 CD—1_6)之間。水平極性部HPR_2_1_2是位 顏色分量CC_1的顏色質點的第二個行向(即顏色質點CD_1_2、 CD一L6)與 顏色分量CC_1的顏色質點的第三個行向(即顏色質點CD—1_3、 CD一L7)之 間。水平極性部HPR—2—1—3是位顏色分量CC—1的顏色質點的第三個行向(即 顏色質點CD—1—3、 CD—1—7)與顏色分量CC—1的顏色質點的第四個行向(即 顏色質點CD一1—4、 CD—l一8)之間。
      類似±也,顏色分量CC_3的極性延伸部是置放于顏色分量CC_2的顏色 質點之間的空間。具體而言,垂直極性部VPR—3—1—1是位于顏色分量CC—2 的顏色質點的第一個列向(即顏色質點CD—2—1、 CD—2—2、 CD—2—3、 CD—2—4) 與顏色分量CC—2的顏色質點的第二個列向(即顏色質點CD_2_5、 CD_2_6、 CD—2—7、 CD—2—8)之間。水平極性部HPR_3_1_1是位顏色分量CC_2的顏 色質點的第一個行向(即顏色質點CD_2—1、 00_2_5)與顏色分量CC一2的顏 色質點的第二個行向(即顏色質點CD一2一2、 00_2_6)之間。水平極性部HPR—3—1—2是位顏色分量CC一2的顏色質點的第二個行向(即顏色質點 CD—2—2、 CD—2—6)與顏色分量CC—2的顏色質點的第三個行向(即顏色質點 CD_2_3、 CD_2—7)之間。水平極性部HPR_3_1_3是位顏色分量CC—2的顏 色質點的第三個行向(即顏色質點CD—2—3、 CD—2—7)與顏色分量CC—2的顏 色質點的第四個行向(即顏色質點CD—2—4、 CD—2—8)之間。
      顏色質點、關聯(lián)質點、極性延伸部以及開關元件的極性是用"+"與"-" 的符號標示。如此一來,在圖13(a)的像素圖樣1310+的正質點極性圖案中, 開關元件SE—1、 SE—3、顏色質點CD_1—1、 CD_1—2、 CD_1_3、 CD_1_4、 CD丄5、 CD丄6、 CD—1—7、 CD—1—8、 CD—3—1、 CD_3_2、 CD—3—3、 CD_3—4、 CD—3—5、 CD—3—6、 CD—3—7、 CD_3_8以及極性延伸部PER一1—l(包括垂直極 性部VPR—1—1—1與水平極性部HPR—1—1—1、 HPR—1—1—2、 HPR—1—1—3)、 PER一3一1(包括垂直極性部VPR_3_1_1與水平極性部HPR_3—1—1、 HPR_3_1_2、 HPR—3—1—3)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為"+",而開關元件SE—2、 顏色質點CD—2_1、 CD—2—2、 CD—2—3、 CD—2—4、 CD—2_5、 CD—2—6、 CD—2—7、 CD—2_8以及極性延伸部PER—2一1(包括垂直極性部VPR_2_1_1與水平極性 部HPR—2—1—1、 HPR—2_1_2、 HPR—2—1—3)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此 外,元件裝置區(qū)域DCA一l、 DCA—2、 DCA—3不具極性。
      圖13(b)顯示像素圖樣1310-的負質點極性圖案。在負質點極性圖案中, 開關元件SE—1、 SE—3、顏色質點CD—1—1、 CD—1—2、 CD—1—3、 CD—1_4、 CD—1—5、 CD—1—6、 CD_1_7、 CD—1—8、 CD—3—1、 CD—3—2、 CD_3_3、 CD—3_4、 CD—3—5、 CD_3_6、 CD—3—7、 CD—3—8以及極性延伸部PER—l—l(包括垂直極 性部VPR—1—1—1與水平極性部HPR—1—1—1、 HPR—1—1—2、 HPR—1—1—3)、 PER_3_1(包括垂直極性部VPR_3_1_1與水平極性部HPR_3—1_1 、 HPR—3—1—2、 HPR一3一1一3)均具有負極性,并標示為"-",而開關元件SE—2、 顏色質點CD—2—1、 CD—2—2、 CD—2—3、 CD—2—4、 CD—2—5、 CD—2—6、 CD—2—7、 CD—2_8以及極性延伸部PER一2J(包括垂直極性部VPR—2—1—1與水平極性 部HPR—2—1—1、 HPR—2_1_2、 HPR—2—1—3)均具有正極性,并標示為"+"。 此外,元件裝置區(qū)域DCAJ、 DCA—2、 00八_3不具極性。
      應用如圖13(a)、圖13(b)的像素圖樣1310的像素可用于采用開關元件列 反轉驅動機制或是開關元件點反轉驅動機制的顯示器。圖13(c)顯示顯示器1320的局部,而顯示器1320是如像素圖樣1310的像素P(0,0)、P(1,0)、P(2,0)、 P(O,l)、 P(l,l)、 P(l,2)所組成,并采用開關元件點反轉驅動機制。圖13(c)也 顯示柵極線G—0、 G—1以及源極線S—0—1、 S—0—2、 S—0—3、 S—1—1、 S—1—2、 S—l一3、 S—2_1、 S_2_2、 S_2—3。受制于空間有限,圖13(c)中的顏色質點是 標示為"乂_¥"而非"CD—X—Y"。在顯示器1320中,像素的排列方式是位于 同一像素列向中的像素是依序交替采用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圖案, 且不同像素列向中的像素也是依序交替采用正質點極性圖案與負質點極性 圖案。如此一來,在第一像素列向的像素P(l,O)以及在第二像素列向P(O,l)、 P(2,l)便具有負質點極性圖案。為求圖示清楚,像素P(O,l)、 P(l,O)、 P(2,1) 是用陰影表示。在第一像素列向的像素P(O,O)、 P(2,0)以及在第二像素列向 P(l,l)便具有正質點極性圖案。然而,當換到下一個幀后,所有的像素均會 切換其質點極性圖案。 一般而言,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奇數(shù)時,像素P(X,Y) 具有第一質點極性圖案,而當序數(shù)X加序數(shù)Y為偶數(shù)時,像素P(X,Y)具有 第二質點極性圖案。
      再者,在每一像素行向中,第一個顏色分量的極性延伸部是置放于鄰接 像素的第三個顏色分量的顏色質點之間。如此一來,詳細檢視顯示器1320 便可發(fā)現(xiàn)若一個顏色質點具有第一極性,則相鄰的極性元件便會具有第二極 性。舉例而言,像素P(0,1)的顏色質點C^3—6具有負極性,所以像素P(l,l) 的顏色質點CD_1_2、像素P(l,l)的垂直極性部VPR—1—1—1以及像素P(l,l) 的水平極性部HPR_1_1—1、 HPR—1—1—2便具有正極性。
      圖13(c)也顯示源極線S—0—1、 S—0—2、 S—0—3、 S—1—1、 S—1—2、 S—1—3、 S—2一1、 S_2_2、 S_2—3以及柵極線G—0、 G_l。 I般而言,源極線S—X—Z與 柵極線G—Y是對應像素P(X,Y)的顏色分量CC一Z。具體而言,對于像素P(X,Y) 中的開關元件SE_Z而言,開關元件SE_Z的第一個電極端是耦接至源極線 S—X—Z,而開關元件SE—Z的第二個電極端是耦接至顏色分量CC一Z,且開關 元件SE—Z的控制端是耦接至柵極線G_Y。舉例而言,像素P(O,l)是由柵極 線G一Y與源極線S—0—1、 S_0_2、 S_0—3所控制,其中開關元件SE一1的第一 個電極端是耦接至源極線S_0_1,而電開關元件SE_1的第二個電極端是耦 接至顏色分量CC_1 ,且開關元件SE_1的控制端是耦接至柵極線G_l 。本發(fā) 明的實施例是以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晶體管(MOS transistor)作為開關元件,也即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晶體管的源極端等同開關元件的第一個電極端,而金屬 氧化物半導體晶體管的漏極端等同開關元件的第二個電極端,且金屬氧化物 半導體晶體管的柵極端等同開關元件的控制端。
      在本發(fā)明的特定實施例中,顯示器像素的一個顏色分量的高度與寬度分
      別為300pm與100pm,而顏色質點的高度與寬度分別為58.5pm與37.0jim。 水平質點間距HDS1(如圖12(a)所示)為12pm,而水平質點間距HDS2為 14ptm。垂直質點間距VDS1(如圖12(a)所示)為12pm,而垂直質點間距VDS2 為4pm。此外,水平極性部HPR_1_1—2的長度為92pm,而水平極性部 HPR—1—1—1、 HPR_1_1_3的長度為78jxm,且水平極性部HPR_1_1_1 、 HPR—1_1_2、 HPR_1_1_3的高度為4pm。垂直極性部VPR—1—1—1的長度為 254)im,而垂直極性部VPR_1—1—1的寬度為4(im。
      盡管依據(jù)本發(fā)明概念的強化內在邊緣電場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 (Amplified Intrinsic Fringe Field MVA LCD, AIFF MVA LCD)可于較低制作成 本下而具有廣視角,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仍會以光學補償?shù)姆绞竭M一步提升 視角。舉例來說,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是采用具有光軸是垂直指向(vertical oriented)的負雙折射(negative birefringence)光學補償膜以提升視角,其中此光 學補償膜可貼附于上基板、下基板或兩者。其他的實施例可采用具有單軸以 及雙軸的光學補償膜,其中此補償膜可具有負雙折射性質。在某些實施例中, 具有平行光軸的正補償膜可搭配具有垂直光軸指向的負補償膜一起使用。再 者,包含前述組合的多層膜也可被使用于顯示器上。其他實施例也有使用圓 偏振片以同時提升光穿透率與視角。再者,其他實施例也有使用圓偏振片搭 配光學補償膜以再進一步同時提升光穿透率與視角。此外,本發(fā)明的某些實 施例采用黑矩陣(black matrix, BM)覆蓋關聯(lián)質點(AD)及/或極性延伸部(PER) 以使關聯(lián)質點及/或極性延伸部不透光(opaque)。利用黑矩陣可提升顯示器的 對比度,并可提升色彩品質。在其他實施例中,某些黑矩陣或所有的黑矩陣 可被移除(或省略)以使關聯(lián)質點及/或極性延伸部透明,借此提升顯示器的光 穿透率,而改善光穿透率可降低顯示器的能量需求。
      在本發(fā)明不同的實施例中,揭示出許多新穎的結構與方式以使得無需利 用基板上的實體形貌,即可制作出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雖然本發(fā)明已 以較佳實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特別是如其他形 式的像素定義、質點極性圖案、像素圖樣、顏色分量、極性延伸部、極性、 邊緣電場、電極、基板等等。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的權利要求所 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器的像素,包括一第一顏色分量,包括一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于一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沿一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向外延伸;一第二顏色分量,包括一第一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以及一第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而第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向外延伸。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是在該第一維向上位于該第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中間。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是延伸至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二分量還包括一第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而該第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且該第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向外延伸。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是往該第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的第一側延伸,而該第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是往該第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的第二側延伸。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一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而該第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向外延伸;一第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并耦接至該第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以及該第二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三分量二顏色質點,該第三分量二顏色質點是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并耦接至該第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是延伸至該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
      8.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還包括一第一開關元件,耦接至該第一顏色分量,并設定成提供一第一極性至該第一顏色分量;以及一第二開關元件,耦接至該第二顏色分量,并設定成提供一第二極性至該第二顏色分量。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還包括一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包圍該第一開關元件,并設定成具有該第二極性;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包圍該第二開關元件,并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
      10.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還包括一第一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包圍該第一開關元件,并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一第二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位于該第一顏色分量與該第一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之間,并設定成具有該第二極性。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還包括一第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包圍該第二開關元件,并設定成具有該第二極性;一第二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位于該第二顏色分量與該第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之間,并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
      12.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還包括.-一第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包圍該第二開關元件,并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一第二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位于該第二顏色分量與該第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之間,并設定成具有該第二極性。
      13.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一開關元件具有耦接至一第一控制線的控制端,而該第二開關元件具有耦接至一第二控制線的控制端。
      14.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還包括一第三顏色分量,包括一第一分量三顏色質點;一第二分量三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分量三顏色質點;一第一分量三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分量三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三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分量三極性延伸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分量三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三顏色質點向外延伸;以及一第三開關元件,耦接至該第三顏色分量,并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
      15.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還包括一第一分量二垂直極性部;以及一第一分量二水平極性部,而該第一分量二水平極性部是延伸至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一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二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以及一第四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二維向上鄰接該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并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三分量一顏色質點;其中該第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的該第一分量二垂直極性部是延伸至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并延伸至該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四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且該第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的該第一分量二水平極性部是延伸至該第三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四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
      17. 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二顏色分量還包括 一第三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二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分量二顏色質點;以及一第四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二維向上鄰接該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 并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三分量二顏色質點;其中該第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包括一第一分量一垂直極性部與一第一分量 一水平極性部。
      18. 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一顏色分量還包括 一第五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 一第六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二維向上鄰接該第五分量一顏色質點,并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七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以及一第八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二維向上鄰接該第七分量一顏色質點, 并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四分量一顏色質點;其中該第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還包括一第二分量二水平極性部,延伸至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五 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并延伸至該第三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六分量一顏色 質點之間;以及一第三分量二水平極性部,延伸至該第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七 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并延伸至該第四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八分量一顏色 質點之間;其中該第一分量二水平極性部是延伸至該第五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六分 量一顏色質點之間,并延伸至該第七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八分量一顏色質 點之間。
      19. 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二顏色分量還包括 一第五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分量二顏色質點; 一第六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二維向上鄰接該第五分量二顏色質點,并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三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七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以及一第八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二維向上鄰接該第七分量二顏色質點, 并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四分量二顏色質點。
      2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一顏色分量是垂直偏 移該第二顏色分量。
      21. 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還包括 一第一開關元件,耦接至該第一顏色分量;以及一第二開關元件,耦接至該第二顏色分量,而該第一開關元件與該第二 開關元件形成一開關元件行向;其中該第一顏色分量是位于該開關元件行向的第一側,而該第二顏色分量是 位于該開關元件行向的第二側。
      22. 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該第一開關元件與該第二 開關元件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
      23. 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還包括 一第一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包圍該第一開關元件;一第二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顏色分量與該第一 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一第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包圍該第二開關元件;以及一第二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而該第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是鄰接該第二分量二 關聯(lián)質點與該第二顏色分量;其中該第一顏色分量、該第二顏色分量、第一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以及第二分量 二關聯(lián)質點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而該第二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與該第一分 量二關聯(lián)質點是設定成具有一第二極性。
      24. 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其中 該第一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而該第 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 量一顏色質點向外延伸;一第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分量一顏色質點,并耦接至該第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 而該第二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二分量二顏色質點,而該第 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 量二顏色質點向外延伸;以及一第三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二分量二顏色質 點,并耦接至該第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
      25. 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顯示器的像素,還包括一第三開關元件,于該第一維向上與該開關元件行向上鄰接該第二開關元件;一第三顏色分量,耦接至該第三開關元件,而該第三顏色分量包括 一第一分量三顏色質點;一第二分量三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分量三顏色質點;以及一第一分量三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分量三顏色質點與該第二 分量三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分量三極性延伸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分量 三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分量三顏色質點向外延伸;其中 該第三顏色分量是位于該開關元件行向的第一側。
      26. —種顯示器,包括 一第一像素,包括一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包括一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于一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 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一像素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一 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一極性延伸 部是沿一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一 顏色質點向外延伸;一第二像素,包括-一第一像素二顏色分量,包括一第一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 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一像素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一 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一極性延伸 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一 顏色質點向外延伸;其中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延伸至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 點與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
      27. 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顯示器,還包括一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而該第一像素 一開關元件與該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一第一極性;以及一第一像素二開關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二顏色分量,而該第一像素 二開關元件與該第一像素二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一第二極性。
      28.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顯示器,其中 該第一像素還包括一第二像素一顏色分量,包括-一第一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 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一像素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二 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二極性延伸 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二 顏色質點向外延伸,且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延伸至該第一像素 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之間;一第二像素一開關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像素一顏色分量; 而該第二像素還包括一第二像素二顏色分量,包括一第一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一像素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二 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二極性延伸 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二 顏色質點向外延伸,且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延伸至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以及一第二像素二開關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像素二顏色分量。
      29. 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顯示器,其中該第二像素二開關元件與該第二 像素二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而該第二像素一開關元件與該第 二像素一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二極性。
      30.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顯示器,還包括 一第三像素,包括-一第一像素三顏色分量,包括一第一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 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一像素三分量一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一 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一極性延伸 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一 顏色質點向外延伸,且該第一像素三顏色分量是于該第二維向上對齊該第一 像素一顏色分量,又該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是位于該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的 第一側,且該第一像素三顏色分量是位于該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的第二側; 一第一像素三開關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三顏色分量; 一第四像素,包括一第一像素四顏色分量,包括一第一像素四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四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 素四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一像素四分量一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四分量一 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四分量一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四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四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四分量一 顏色質點向外延伸,且該第一像素四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延伸至該第一像素 三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一第一像素四開關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像素四顏色分量。
      31. 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像素三開關元件與該第一 像素三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而該第一像素四開關元件與該第 一像素四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二極性。
      32. 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像素還包括一第一像素一關聯(lián)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是 位于該第一像素一關聯(lián)質點內,且該第一像素一關聯(lián)質點是設定成具有該第 二極性;該第二像素還包括一第一像素二關聯(lián)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二開關元件是 位于該第一像素二關聯(lián)質點內,且該第一像素二關聯(lián)質點是設定成具有該第 一極性。
      33. 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像素三開關元件與該第一 像素三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二極性,而該第一像素四開關元件與該第 一像素四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
      34. 如權利要求33所述的顯示器,其中 該第一像素還包括一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包圍該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并設 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一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位于該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與該第 一像素一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之間,并設定成具有該第二極性; 而該第二像素還包括-一第一像素二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包圍該第一像素二開關元件,并設 定成具有該第二極性;以及一第二像素二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位于該第一像素二顏色分量與該第 一像素二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之間,并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
      35.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是位于該 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與該第一像素二顏色分量的第一側,且該第一像素二開關元件是位于該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與該第一像素二顏色分量的第二側。
      36. 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顯示器,還包括 一第一控制線;以及一第二控制線,而該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具有耦接至該第一控制線的控 制端,而該第一像素二開關元件具有耦接至一第二控制線的控制端。
      37. 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顯示器,其中 該第一像素還包括一第二像素一開關元件,而該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與該第二像素一 開關元件形成一第一開關元件行向;一第二像素一顏色分量,耦接至該第二像素一開關元件,而該二像 素一顏色分量包括一第一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 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一像素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二 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二極性延伸 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二 顏色質點向外延伸;而該第二像素還包括一第二像素二開關元件,而該第一像素二開關元件與該第二像素二 開關元件形成一第二開關元件行向;一第二像素二顏色分量,耦接至該第二像素二開關元件,而該二像 素二顏色分量包括一第一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 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以及一第一像素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二 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二極性延伸 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二 顏色質點向外延伸。
      38. 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是位于該 第一開關元件行向的第一側,而該第二像素一顏色分量是位于該第一開關元 件行向的第二側,且該第一像素二顏色分量是位于該第二開關元件行向的第 一側,又該第二像素二顏色分量是位于該第二開關元件行向的第二側。
      39. 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顯示器,其中該第二像素一開關元件與該第二 像素一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而該第二像素二開關元件與該第 二像素二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二極性。
      40. 如權利要求39所述的顯示器,還包括一第三像素,而該第三像素包括一第一像素三開關元件,位于該第二開關元件行向上; 一第一像素三顏色分量,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三開關元件,而該第一像素 三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一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素三 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一像素三分量一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一顏色 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 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一顏色 質點向外延伸,且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延伸至該第一像素三分 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一第二像素三開關元件,位于該第二開關元件行向上; 一第二像素三顏色分量,耦接至該第二像素三開關元件,而該第二像素 三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一像素三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三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素三 分量二顏色質點;以及一第一像素三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二顏色 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二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二極性延伸部是 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二顏色 質點向外延伸。
      41. 如權利要求40所述的顯示器,其中該第三像素還包括一第一像素三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而該第二像素三開關元件是位于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內;一第二像素三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是 位于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與該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之間; 而該第一像素還包括一第一像素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而該第二像素一開關元件是位于該 第一像素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內;以及一第二像素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是 位于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與該第一像素三顏色分量之間;其中該第一像素三開關元件、該第一像素三顏色分量、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二 關聯(lián)質點、該第二像素三開關元件、該第二像素三顏色分量以及該第一像素 三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二極性,而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 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
      42. 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顯示器,其中 該第一像素還包括一第二像素一開關元件,而該第一像素二開關元件與該第二像素一 開關元件形成一第一開關元件行向;一第二像素一顏色分量,耦接至該第二像素一開關元件,而該第二像素一顏色分量包括一第一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 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一像素一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二 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二極性延伸 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二 顏色質點向外延伸,且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延伸至該第一像素 一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二顏色質點之間; 而該第二像素還包括一第二像素二開關元件,而該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與該第二像素二開關元件形成一第二開關元件行向;一第二像素二顏色分量,耦接至該第二像素二開關元件,而該二像 素二顏色分量包括一第一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 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以及一第一像素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二分量 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二極性延 伸部是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二分量 二顏色質點向外延伸,且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是延伸至該第一像 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
      43. 如權利要求42所述的顯示器,其中該第二像素一開關元件與該第二 像素一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二極性,而該第二像素二開關元件與該第 二像素二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
      44. 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顯示器,還包括一第三像素,而該第三像素包括一第一像素三開關元件,位于一第三開關元件行向上; 一第一像素三顏色分量,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三開關元件,并于該第二維 向上對齊該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而該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是位于該第二開 關元件行向的第一側,且該第一像素三顏色分量是位于該第二開關元件行向 的第二側;又該第一像素三顏色分量還包括 一第一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素三 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一像素三分量一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一顏色 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 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一顏色 質點向外延伸;一第二像素三開關元件,位于該第二開關元件行向上;一第二像素三顏色分量,耦接至該第二像素三開關元件,而該第二像素 三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一像素三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三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素三 分量二顏色質點;以及一第一像素三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二顏色 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二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二極性延伸部是 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二顏色 質點向外延伸,且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延伸至該第一像素三分 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二顏色質點之間。
      45. 如權利要求44所述的顯示器,其中該第三像素還包括一第一像素三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而該第二像素三開關元件是位于該 第一像素三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內;一第二像素三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而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是 位于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一顏色分量之間; 而該第一像素還包括一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是位于該 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內;以及一第二像素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是 位于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與該第一像素三顏色分量之間;其中該第一像素三開關元件、該第一像素三顏色分量、該第一像素三分量二 關聯(lián)質點以及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關聯(lián)質點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二極性,而該 第二像素三開關元件、該第二像素三顏色分量、該第二像素三分量二關聯(lián)質 點與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二關聯(lián)質點是設定成具有該第一極性。
      46. 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顯示器,其中 該第 一像素一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三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二像素一 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三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而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 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三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向外延伸;而該第一像素二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三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二像素二 分量一顏色質點;以及一第二像素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一顏色 質點與該第三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而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是 沿該第二維向自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三像素一分量一顏色 質點向外延伸。
      47. 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顯示器,其中 該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三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素一 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四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二維向上鄰接該第二像素一 分量一顏色質點,并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三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 而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包括一第一水平極性部,延伸至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 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并延伸至該第三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 四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以及一垂直極性部,延伸至該第一分量一像素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三像素 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并延伸至該第二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四像 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
      48. 如權利要求47所述的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像素還包括耦接至該第一 像素一顏色分量的一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而該第二像素還包括耦接至該第 一像素二顏色分量的一第一像素二開關元件,且該第一像素一開關元件與該 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一第一極性,又該第一像素二開關元件與 該第一像素二顏色分量是設定成具有一第二極性。
      49. 如權利要求47所述的顯示器,其中 該第一像素一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五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六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三像素一 分量一顏色質點,并于該第二維向上鄰接該第五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七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二像素一 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八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四像素一 分量一顏色質點,并于該第二維向上鄰接該第七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 而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一極性延伸部還包括一第二水平極性部,延伸至該第一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五 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并延伸至該第三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 六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以及一第三水平極性部,延伸至在該第二分量一像素一顏色質點與該第 七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并延伸至該第四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 第八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其中該垂直極性部延伸至該第七分量一像素一顏色質點與該第八像素 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并延伸至該第五像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六像 素一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
      50.如權利要求47所述的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像素二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三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二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 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四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于該第二維向上鄰接該第二像 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并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三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 點;而該第二像素還包括一第二像素二顏色分量還包括一第一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一第二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于該第一維向上鄰接該第一像 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一第一像素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耦接至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二顏色質點,而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二極性延伸部包括一第一水平極性部,延伸至該第一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并延伸至該第三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四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以及一垂直極性部,延伸至該第一分量二像素一顏色質點與該第三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并延伸至該第二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與該第四像素二分量一顏色質點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揭示一種無需于基板上制作實體形貌(如突起物與銦錫氧化物溝槽)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此顯示器的每個像素是分割成多個顏色分量,而每個顏色分量又分割成多個顏色質點。這些顏色分量包括極性延伸部,而極性延伸部是延伸至相鄰顏色分量(或是相鄰像素)的顏色分量之間。這些顏色質點與極性延伸部的電壓極性的排列方式可使顏色質點的邊緣電場會于顏色質點中產(chǎn)生多個液晶領域。具體而言,顯示器的顏色質點與極性延伸部的排列方式會使得鄰接的極性元件具有相反的極性。
      文檔編號G02F1/13GK101493591SQ20081010931
      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月23日
      發(fā)明者王協(xié)友 申請人:協(xié)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王協(xié)友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