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纖連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纖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減小信息損耗的光纖連接器及其制造 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光纖在通訊等行業(yè)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光纖進行相 互連接時,通常采用光纖連接器。請參見文獻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fiber end facescratches on return loss performance of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Zuyuan He ;Mahmood, W. ;Sahinci, Ε. ;Ahmad, N. ;Pradieu, Y. ;Lightwave Technology, Journalof Volume 22, Issue 12,Dec.2004Page(s) :2749_2754。請參閱圖7,光纖連接器通常包括外殼40和光纖50。光纖50通常由保護套筒51 部分包覆以防被折斷。所述外殼40包括一體成型的透鏡41和光纖收容座42。所述光纖收 容座42具有用于收容光纖50和保護套筒51的收容空間43。所述透鏡41與收容空間43 內(nèi)的光纖50相互耦合,從而可將光線會聚后再傳遞至光纖50以減少信息的損耗。所述外 殼40通常使用模具60經(jīng)注塑成型制成,由于該外殼40結構復雜,注塑成型所得成品良率 低。此外,為形成收容空間43,所述模具60具有形狀與光纖形狀相對應的中心銷61,如圖8 所示,由于光纖尖端的直徑僅為0. 1-0. 2mm,中心銷61前端的直徑也僅為0. 1-0. 2mm,注塑 成型時,熔融狀態(tài)的注塑材料進入模穴會產(chǎn)生的巨大的沖擊力并導致中心銷61發(fā)生偏移, 該情況下所得外殼40的收容空間43也發(fā)生偏移,從而收容于該收容空間內(nèi)的光纖50與透 鏡41之間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心,進而造成一定的信息損耗。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減小信息損耗的光纖連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發(fā)明內(nèi)容
一種光纖連接器包括透鏡、光纖、外殼和光纖收容座。所述透鏡與光纖光學耦合。 所述外殼包括底壁、側壁和導入結構。所述透鏡形成于所述底壁的一側。所述側壁連接于 所述底壁遠離透鏡的一側。所述導入結構具有一個連接于底壁和側壁之間的導入面。所述 底壁、側壁以及導入面圍合形成第一收容腔。所述光纖埋設于所述光纖收容座。所述光纖 收容座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其具有頂面、側面、連接于頂面與側面之間的插入面。所述 頂面與所述底壁相接觸。所述側面與所述側壁相接觸。所述插入面與所述導入面相接觸。一種如上所述的光纖連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驟提供與所述光纖收容座相對 應的成型裝置,并注塑成型所述光纖收容座;將所述光纖埋設于所述光纖收容座;提供所 述外殼;將所述光纖收容座通過所述導入面與插入面的配合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并使 所述光纖與所述透鏡相對,從而得到所述光纖連接器。本技術方案提供的光纖連接器為包括外殼和光纖收容座的分體式結構,透鏡與收 容于所述光纖收容座的光纖對準率高,可有效地減小信息損耗。所述光纖連接器的制造方 法中,所述外殼與光纖收容座均易于成型,所述外殼的導入面與所述光纖收容座的插入面相配合也便于組裝。
圖1是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光纖連接器的組裝狀態(tài)剖面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光纖連接器的分解狀態(tài)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光纖連接器的外殼右視圖。圖4是本技術方案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光纖連接器的外殼的右視圖。圖5是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光纖收容座的成型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光纖收容座的成型裝置的合模狀態(tài)的剖面 示意圖。圖7是現(xiàn)有的光纖連接器的剖面示意圖。圖8是現(xiàn)有的光纖連接器成型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多個實施例,對本技術方案的光纖連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作進一 步的詳細說明。請一并參閱圖1和圖2,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光纖連接器10包括光纖 11、透鏡12、外殼13和光纖收容座14。所述光纖11包括主體110和保護套筒111。所述主體110具有相對的第一端部 112和第二端部113。所述保護套筒111套設于所述主體110靠近第二端部113處。所述 保護套筒111可為塑料材質,用于保護所述主體110以避免其斷裂。所述透鏡12與所述光纖11光學耦合,用于將光線會聚后再傳遞至光纖11。所述 透鏡12可為凸透鏡。所述外殼13可與所述透鏡12 —體成型。所述外殼13包括底壁130、側壁131和 導入結構132。所述透鏡12形成于底壁130的一側。所述側壁131連接于底壁130遠離 透鏡12的一側。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入結構132為環(huán)形結構,其包括導入面133、第一接觸 面135和第二接觸面136。所述第一接觸面135與側壁131相接觸。所述第二接觸面136 與所述底壁130相接觸。所述導入面133連接于所述第一接觸面135和第二接觸面136之 間,也就是說,連接于底壁130和側壁131之間。優(yōu)選的,所述導入面133與所述130、側壁 131均成鈍角相接。所述底壁130、側壁131以及導入面133圍合形成第一收容腔134。所述光纖收容座14收容于所述外殼13的第一收容腔134。所述光纖收容座14大 致為圓柱形,其包括頂面140、側面141、插入面142和底面143。所述頂面140與所述底壁 130相接觸。所述側面141與所述側壁131相接觸。所述插入面142連接于頂面140與側 面141之間,與所述導入面133相接觸。所述底面143連接于所述側面141,并與所述頂面 140平行相對。所述光纖收容座14還具有用于收容光纖11的第二收容腔144,所述第二收容腔 144與透鏡12相對。所述第二收容腔140為貫穿頂面140和底面143的通孔,其包括相連 接的第一收容孔145和第二收容孔146。所述第一收容孔145位于遠離透鏡12的一側,其 具有相連接的第一側面147和第一底面148。所述第一側面147用于與所述光纖11的保護套筒111相接觸。所述第二收容孔146的孔徑小于第一收容孔145的孔徑,其自第一底面 148向靠近透鏡12方向開設。所述第二收容孔146具有用于與所述光纖11的主體110相 接觸的第二側面148。所述光纖11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44時,其主體110暴露于頂面 140,與所述外殼13的底壁130相接觸,并與透鏡12相對。所述光纖收容座14上還相對開設有與所述第二收容腔144相連通的兩個第一開 Π 149。請參閱圖4,本技術方案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光纖連接器與第一實施例的光纖連接 器10大致相同,其區(qū)別在于,所述外殼23的導入結構232包括位于第一收容腔234內(nèi)的多 個凸起237,每一凸起237均具有與側壁231相接觸的第一接觸面235、與所述底壁230相 接觸的第二接觸面(圖未示)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一接觸面235和第二接觸面之間的導入面 233。也就是說,每一導入面233均連接于所述側壁230和底壁231之間。所述導入面233 也與所述側壁231、底壁230均成鈍角。本實施例中,所述多個凸起237的數(shù)量為四個,且環(huán) 繞所述外殼23的中心軸線等角度分布。本技術方案提供的光纖連接器為包括外殼和光纖收容座的分體式結構,透鏡與收 容于所述光纖收容座的光纖對準率高,可有效地減小信息損耗。請一并參閱圖2、圖5和圖6,本技術方案還提供一種如上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的 制造方法,可采用以下步驟第一步,提供與所述光纖收容座14相對應的成型裝置30,并注塑成型所述光纖收 容座14。所述光纖收容座14具有所述頂面140、所述側面141以及所述連接于頂面140與 側面141之間的插入面142。具體的,所述光纖收容座14的成型裝置30包括母模31、公模32、中心銷33和夾 具34。所述母模31具有與公模32相對的第一分模面310。所述母模31還具有對位槽 311,用于供所述中心銷33插入以避免中心銷33在成型時發(fā)生偏移。所述公模32與母模 31相對設置,其具有與第一分模面310相對的第二分模面320。所述公模32還具有相對設 置的兩個第二開口 321。所述公模32與母模31共同構成與所述光纖收容座14形狀相應的成型腔35。所 述成型腔35具有第一成型面350、第二成型面351、第三成型面352和第四成型面353。所 述第一成型面350位于所述母模31,且與所述頂面140相對應。所述第二成型面351由所 述公模32與母模31共同構成,且與所述側面141相對應。所述第三成型面352位于所述 母模31,且連接于第一成型面350和第二成型面351之間。所述第三成型面352與所述插 入面142相對應。第四成型面353位于所述公模32,且與所述底面143相對應。所述中心銷33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收容腔144,其固設于所述公模32。本實施例 中,所述中心銷33可拆卸地設置于第四成型面353。所述中心銷33包括相連接的第一柱體 330和第二柱體331。所述第一柱體330位于靠近所述第四成型面353的一側,用于形成第 一收容孔145。所述第二柱體331位于靠近母模31的一側,用于形成第二收容孔146。所 述第二柱體331具有前端332,其形狀與所述母模31的對位槽311相對應。注塑成型時,所 述前端332恰容置于對位槽311從而可避免所述第二柱體331發(fā)生偏移。所述夾具34設置于所述公模32,用于固持所述中心銷33。所述夾具34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塊體340。所述兩個塊體340可滑動地設置于所述中心銷33相對的兩側,且 每一塊體340均可穿過所述公模32的一個第二開口 321滑進或滑出成型腔35。所述塊體 340大致為與第二開口 321形狀相對應的長方體,其靠近所述中心銷33的一端具有與中心 銷33的形狀對應的夾持凹面341。本實施例中,所述兩個塊體340相對設置于所述中心銷 33的第一柱體330的兩側,所述夾持凹面341的形狀與第一柱體330相對應。使用本技術方案的光纖收容座14的成型裝置30注塑成型光纖收容座14時,可包 括以下步驟首先,將所述中心銷33設置于所述公模32,并使其對準所述母模31的對位槽 311 ;其次,使所述公模32與母模31合模。移動公模32直至其第二分模面320與第一分 模面310相接觸,同時,所述中心銷33的前端332恰容置于所述對位槽311 ;再次,使用夾 具34固持所述中心銷33。具體地,使兩個塊體340均穿過第二開口 321向靠近所述中心 銷33方向滑動直至與所述中心銷33的第一柱體330相接觸從而將中心銷33穩(wěn)固地夾持 于其間。可以理解所述光纖收容座14上的兩個第一開口 149即因夾具34而形成;最后,往 所述成型腔35內(nèi)注入熔融的注塑材料以形成光纖收容座14。注塑材料可以采用樹脂。例 如,可以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樹脂,聚雙烯丙基碳酸二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等丙 基系樹脂。優(yōu)選地,注塑材料沿所述中心銷33的中心軸線方向進入成型腔35以避免沖擊 到中心銷33導致其發(fā)生偏移。第二步,將所述光纖11埋設于所述光纖收容座14。具體地,使所述光纖11的主體 110暴露于所述光纖收容座14的頂面140。第三步,提供所述外殼13。所述外殼13具有所述底壁130、所述側壁131以及所 述導入結構132,所述側壁131連接于所述底壁130 —側,所述導入結構132具有一個連接 于底壁130和側壁131之間的所述導入面132,所述底壁130、側壁131以及導入面132圍 合形成所述第一收容腔134,并將所述透鏡12形成于所述底壁130遠離側壁131的一側。具體地,可采用與外殼13形狀相對應的模具,通過與制造光纖收容座14相似的方 法或步驟制造外殼13。本實施例中,采用與外殼13和透鏡12形狀對應的模具將所述外殼 13和透鏡12—體成型。第四步,將所述光纖收容座14通過所述插入面142與導入面133的配合收容于所 述第一收容腔134,并使所述光纖11與所述透鏡12相對,從而得到所述光纖連接器10??梢岳斫?,上述制造方法的步驟是可以根據(jù)實際生產(chǎn)情況而調(diào)整的,而并不局限 于本實施方式提供的先后順序。所述光纖連接器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外殼與光纖收容座均易于成型,所述外殼的 導入面與所述光纖收容座的插入面相配合也便于組裝。另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在本發(fā)明精神內(nèi)做其它變化,當然,這些依據(jù)本發(fā)明精 神所做的變化,都應包含在本發(fā)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一種光纖連接器,包括光學耦合的透鏡和光纖,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連接器還包括外殼和光纖收容座,所述外殼包括底壁、側壁和導入結構,所述透鏡形成于所述底壁的一側,所述側壁連接于所述底壁遠離透鏡的一側,所述導入結構具有一個連接于底壁和側壁之間的導入面,所述底壁、側壁以及導入面圍合形成第一收容腔,所述光纖埋設于所述光纖收容座,所述光纖收容座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其具有頂面、側面、連接于頂面與側面之間的插入面,所述頂面與所述底壁相接觸,所述側面與所述側壁相接觸,所述插入面與所述導入面相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鏡與所述底壁一體成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側壁和導入結構一體成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與所述側壁垂直,所述導入 面與所述側壁之間的夾角為鈍角。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暴露于所述光纖收容座的 頂面并與所述外殼的底壁相接觸。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入結構為環(huán)形,其還具有與側 壁相接觸的第一接觸面和與所述底壁相接觸的第二接觸面,所述導入面連接于所述第一接 觸面和第二接觸面之間。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入結構包括多個凸起,每一凸 起均具有一個與側壁相接觸的第一接觸面、一個與所述底壁相接觸的第二接觸面以及一個 所述導入面,所述導入面連接于所述第一接觸面和第二接觸面之間。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凸起環(huán)繞所述第一收容腔 的中心軸線等角度分布。
9.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驟提供與所述光纖收容座相對應的成型裝置,并注塑成型所述光纖收容座;將所述光纖埋設于所述光纖收容座;提供所述外殼;將所述光纖收容座通過所述導入面與插入面的配合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并使所述 光纖與所述透鏡相對,從而得到所述光纖連接器。
10.一種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纖連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裝置包括 母模、公模及中心梢,所述母模與公模相對設置,用于構成與所述光纖收容座相對應的成型 腔,所述成型腔具有第一成型面、第二成型面以及連接在第一成型面與第二成型面之間的 第三成型面,所述第一成型面與所述頂面相對應,所述第二成型面與所述側面相對應,所述 第三成型面與所述插入面相對應,所述中心銷固設于所述公模,其形狀與所述光纖相對應, 所述母模還具有與所述中心梢相對應的對位槽,用于供所述中心銷插入。全文摘要
一種光纖連接器包括透鏡、光纖、外殼和光纖收容座。所述透鏡與光纖光學耦合。所述外殼包括底壁、側壁和導入結構。所述透鏡形成于所述底壁的一側。所述側壁連接于所述底壁遠離透鏡的一側。所述導入結構具有一個連接于底壁和側壁之間的導入面。所述底壁、側壁以及導入面圍合形成第一收容腔。所述光纖埋設于所述光纖收容座。所述光纖收容座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其具有頂面、側面、連接于頂面與側面之間的插入面。所述頂面與所述底壁相接觸。所述側面與所述側壁相接觸。所述插入面與所述導入面相接觸。本技術方案還提供一種如上所述的光纖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編號G02B6/36GK101907746SQ20091030285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2日
發(fā)明者駱世平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