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鏡頭模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取像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鏡頭模組。
背景技術(shù):
鏡頭模組一般包括一個鏡頭、一個音圈馬達及一影像感測模組。所述音圈馬達固定在影像感測模組上方,所述鏡頭可活動的容置在音圈馬達中。所述音圈馬達帶動所述鏡頭相對于影像感測模組移動,從而實現(xiàn)對焦。然而,由于音圈馬達直接承載在影像感測模組上,如果音圈馬達相對于影像感測模組傾斜,在組裝過程中很難調(diào)整音圈馬達相對于影像感測模組的傾斜度,導致音圈馬達與影像感測模組之間的光軸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從而影響該影像感測模組的成像質(zhì)量。
發(fā)明內(nèi)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 供一種提高音圈馬達與影像感測模組之間的對準精度的鏡頭模組。一種鏡頭模組,其包括一影像感測模組及一固定在所述影像感測模組上的音圈馬達。所述影像感測模組包括一座體及一彈性元件。所述座體包括一上表面及一與該上表面相對的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上開設(shè)有一凹槽,所述彈性元件設(shè)置在凹槽內(nèi)。所述音圈馬達包括一下蓋。所述下蓋承載在所述上表面上并與所述彈性元件相抵持,通過抵壓所述彈性元件使所述音圈馬達與影像感測模組固定在同一光軸上。本發(fā)明提供的鏡頭模組通過在座體內(nèi)設(shè)置了一彈性元件,在對鏡頭模組組裝的過程中,可先將音圈馬達承載在座體上,然后再使用特定的治具對音圈馬達與影像感測模組進行對準,保證所述音圈馬達與影像感測模組的光軸在同一條直線上。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提供的鏡頭模組的分解示意圖。圖2是圖1中鏡頭模組沿另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圖1中鏡頭模組中的音圈馬達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圖1中鏡頭模組中的影像感測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圖1中鏡頭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圖6是圖5中的鏡頭模組沿V1-VI線的剖視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鏡頭模組,其包括一影像感測模組及一固定在所述影像感測模組上的音圈馬達;所述影像感測模組包括一座體及一彈性元件,所述座體包括一上表面及一與所述上表面相對的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上開設(shè)有一凹槽,所述彈性元件固定在所述凹槽內(nèi);所述音圈馬達包括一下蓋,所述下蓋承載在所述上表面上并與所述彈性元件相抵持,通過抵壓所述彈性元件使所述影像感測模組與音圈馬達在同一光軸上。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被分割為一第一平面及一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與所述下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不小于所述第二平面與所述下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所述凹槽開設(shè)在所述第二平面上。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呈條形狀,其中間位置處向上凸出形成一凸起,所述凸起從所述第二平面伸出且與所述下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大于所述第一平面與所述下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4.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上開設(shè)有一導向孔,所述座體的第二平面向上延伸出一導向塊,所述導向塊容置在所述導向孔中。
5.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分別靠近所述座體上兩個相對的邊緣,且所述上表面與所述下表面形成一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平面的邊緣的夾角。
6.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靠近中心的位置處開設(shè)有一第三容置槽,所述影像感測模組還包括一容置在所述第三容置槽中的影像感測器。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與所述第三容置槽之間相連通。
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與所述座體之間通過膠體進行固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鏡頭模組,其包括一影像感測模組及一固定在所述影像感測模組上的音圈馬達;所述影像感測模組包括一座體及一彈性元件,所述座體包括一上表面及一與所述上表面相對的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上開設(shè)有一凹槽,所述彈性元件固定在所述凹槽內(nèi);所述音圈馬達包括一下蓋,所述下蓋承載在所述上表面上并與所述彈性元件相抵持,通過抵壓所述彈性元件使所述影像感測模組與音圈馬達在同一光軸上。通過在座體內(nèi)設(shè)置了一彈性元件,使得音圈馬達與影像感測模組之間的對準精度可得到恰當?shù)恼{(diào)整。
文檔編號G02B7/04GK103185943SQ20111045066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2月29日
發(fā)明者游祥杰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