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電子裝置的光纖接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公開案大體上涉及光纖接口裝置,本公開案尤其涉及用于電子裝置的多光纖光纖接口裝置。
背景技術:
光纖越來越多地用于各種應用,包括(但不限于)寬帶語音、視頻和數(shù)據(jù)傳輸。由于 消費類裝置逐步使用更多的帶寬,用于所述裝置的接口裝置將可能為了增加的帶寬摒棄電連接而使用光學連接。通常來說,用于電信網(wǎng)絡等的傳統(tǒng)光纖接口裝置并不適用于消費類電子裝置。舉例來說,與消費類電子裝置及消費類電子裝置的接口相比,傳統(tǒng)光纖接口裝置相對較大。另外,傳統(tǒng)光纖接口裝置需謹慎地部署到相對干凈的環(huán)境中和/或在連接到裝置接口前由技術人員清洗。進一步地,盡管光纖接口裝置可重配置(即,適用于插/拔),但光纖接口裝置并不意在相對較大的插配次數(shù)。相反,傳統(tǒng)的光纖接口裝置是高精密度的接口裝置,設計用來減少光學網(wǎng)絡中的插配接口裝置之間的插入損耗。另一方面,預期消費類電子裝置在常規(guī)操作中具有相對較大的插/拔次數(shù)。消費類電子裝置將在常遭遇污垢、灰塵和其他廢棄物的眾多環(huán)境中作業(yè)。進一步地,消費類電子裝置通常對進行連接有大小和空間限制。因此,有待解決對適用于消費類電子裝置的光纖接口裝置的需求。
發(fā)明內容
本公開案的一方面是用于連接光纜的至少一根光纖的光纖接口裝置。光纖接口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具有中心軸、前端及內部,所述內部具有套管導引部件,所述套管導引部件放置在所述內部中并附接到殼體。光纖接口裝置還包括具有中心軸、前端和后端的套管。套管配置以大體上在套管前端處支撐具有光纖端的至少一根光纖。套管由套管導引部件可移動地支撐,其中套管軸與殼體中心軸對準(例如,同軸)。彈性部件放置在殼體內部并且彈性部件有效地安裝在所述殼體內部中以在光纖接口裝置未與另一光纖接口裝置插配(即,未接合)時將套管朝向殼體前端前偏。本公開案的另一方面是光纖接口總成,所述光纖接口總成包括如上文直接描述的光纖接口裝置,及與光纖接口裝置以插配方式嚙合的插座。插座用以將光纖接口裝置安置在后偏位置,其中套管相對于殼體的凹陷前端軸向移動。本公開案的另一方面是用于連接具有各自末端的傳輸光纖和接收光纖的光纖接口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具有中心軸、前端、外表面和內部,所述內部具有套管導引部件,所述套管導引部件放置在所述內部中并附接到殼體(例如,固定到殼體)。所述裝置還包括具有中心軸、前端和后端的套管。套管配置以支撐傳輸光纖和接收光纖,以及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各自的傳輸梯度折射率(GRIN)透鏡元件和接收梯度折射率(GRIN)透鏡元件。傳輸光纖端和接收光纖端安裝為鄰近各自的傳輸GRIN透鏡后表面和接收GRIN透鏡后表面,同時傳輸GRIN透鏡前表面和接收GRIN透鏡前表面安裝為處于套管前端或鄰近套管前端。套管由套管導引部件可移動地支撐,以便套管可軸向移動,其中套管軸與殼體中心軸對準(例如,同軸)。所述裝置還包括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放置在殼體內部且所述彈性部件配置以在光纖接口裝置未插配時將套管朝向殼體前端前偏。本公開案的另一方面是光纖接口總成,所述光纖接口總成包括如上文直接描述的光纖接口裝置,及與光纖接口裝置以插配方式嚙合的插座。插座用以將光纖接口裝置安置在后偏位置,其中套管相對于殼體的凹陷前端軸向移動。應了解,前述總體描述及以下詳細描述呈現(xiàn)本公開案的實施方式,且意在提供用 于了解本公開案所主張的本質及特性的綜述或框架。包括附圖以提供對本公開案的進一步了解,且附圖被并入且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圖式圖示本公開案的各種示范性實施方式,并且圖式與描述一起用以解釋本公開案的原理和操作。
圖I和圖2為示例性光纜總成的前高視圖,所述示例性光纜總成采用插頭形式的示例性光纖接口裝置;圖3和圖4為圖不圖I和圖2的插頭的內部構造細節(jié)的如聞首lJ不圖和后聞首lJ不圖,其中圖4圖示使用激光束激光處理光纖;圖5類似于圖4,但圖5圖示由于在軸向上和朝向插頭殼體的后端對插頭套管的推力而處于后偏位置的插頭套管;圖6為示例性電子裝置和緊挨著電子裝置的光纜總成的俯視圖;圖7A為插頭的近視、俯視、剖示圖,所述插頭僅在嚙合插頭和插座前鄰近電子裝置的插座;圖7B類似于圖7A,但圖7B圖示與電子裝置的插座以插配方式嚙合的插頭;圖8A為類似于圖2的前高視圖,且圖SB為圖示光纜總成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部分剖示圖,所述光纜總成具有包括梯度折射率(GRIN)透鏡的插頭;圖9類似于圖7B并圖示光纖接口總成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在所述光纖接口總成中,插頭和插座包括GRIN透鏡;以及圖10為插頭和插座之間的接口的近視圖,圖10圖示插頭和插座的接合的GRIN透鏡。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xiàn)詳細參閱本公開案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實例在附圖中加以說明。只要可能,相同或類似元件符號在全部圖式中用以指代相同或類似部分。可在本公開案的范圍內對以下實例作出各種修改和變更,且不同實例的方面可以不同方式結合以完成更進一步的實例。相應地,鑒于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應從本公開案的整體來理解本公開案的真實范圍。在一些圖式中,圖示了笛卡爾坐標以作為參考。同樣,為了辨別光纖接口裝置總成的不同部分,使用術語“插頭”和“插座”,所述光纖接口裝置總成包括具有互補幾何結構的兩個光纖接口裝置。進一步地,在下文所論述的一些實例中,插座是電子裝置的部分,且插頭用以插入電子裝置的插座中。在下文的論述中,術語“電子裝置”意謂具有電子組件或光學及電子組件和功能性的裝置,包括插座和相關聯(lián)硬件,所述相關聯(lián)硬件配置以接收、傳輸或接收并傳輸光學信號且還傳遞電力。圖I和圖2為示例性光纜總成10的前高視圖,所述示例性光纜總成10包括可操作地連接到光纜50的光纖接口裝置20。在實例中,光纜50承載至少一根光纖52,例如兩根光纖,其中一根光纖為傳輸光纖且一根光纖為接收光纖,用于分別傳送傳輸光學信號和接收光學信號。同樣,在不例性實施方式中,光纜50承載至少一根電線54,例如,可傳送電力的兩根電線(“黑電線和紅電線”)。在實例中,在光纜50承載至少一根光纖52和至少一 根電線54的情況下,光纖接口裝置20可被認為是電子光學(O-E)混合接口裝置。圖3和圖4為圖示光纖接口裝置20的內部構造細節(jié)的前高剖示圖和后高剖示圖。由于光纖接口裝置20配置為插入互補光纖接口裝置中,所以光纖接口裝置20在下文中被稱為插頭20,且在下文中介紹和論述的互補光纖接口裝置被稱為插座320。參閱圖I到圖4,插頭20包括殼體21,所述殼體21具有中心軸A0、如端22、后端24和構成殼體外表面27的側26。后端24包括開口 25。應變消除部件30在開口 25處安裝于殼體21的后端24處并且應變消除部件30用以在光纜連接到殼體時減少光纜50上的應變量。插頭20包括與殼體中心軸AO同軸的中心軸Al。插頭殼體21的前端22包括界定殼體側延伸部分或接腳38的凹座36,所述殼體側延伸部分或接腳38用以提供與互補插座320(結合圖6和圖7Α及圖7Β在下文中介紹和論述)的對準,插頭20配置以以插配方式嚙合到所述互補插座320。凹座36因此界定凹座36內的殼體21的凹陷前端22R。殼體21界定包括前段42和后段44 (參見圖3和圖4)的內部40,所述前段42在殼體前端22處打開。前內段42和后內段44通常由具有前表面62和后表面64及中心孔隙68的內壁60界定,所述中心孔隙68對前內段和后內段打開。后內段44包括內側壁45和底板47。后內段44還包括放置在內壁60和殼體后端24之間的保持構件70。保持構件70連接到后內段44的底板47并且保持構件70包括調整大小以穿過光纖52的中心孔隙72,所述光纖52經(jīng)過殼體后端開口 25穿入殼體21的后內段44中。插頭20還包括安裝在殼體內部40中的套管100。在實例中,套管100具有MT配置。套管100包括具有前端102的前段101和具有后端104的后段103。套管100還包括頂部105。套管100安裝在殼體內部40中且套管100安裝在內壁60的中心孔隙68內,以便套管前段101處于前內段42內且套管后段103處于后內段44內。套管100具有中心軸AF,當插頭套管安裝在殼體內部40中時,所述中心軸AF與插頭軸Al對準;例如,對準基本上可以是同軸對準,或對準可以是輕微偏移對準。套管前段101和套管后段103由梯階110界定,其中后段比前段寬。套管100寬松地保持在壁孔隙68內,以便套管100可在插頭殼體21內軸向移動。套管梯階110嚙合內壁60的后表面64以限制套管100向前移動。在此種意義上,內壁60充當套管導引部件的實例,所述套管導引部件配置以允許套管100在殼體21內軸向移動。除了實例內壁60和孔隙68外,還可采用套管導引部件的其他配置;例如,可通過整體式地形成到插頭20而將壁附接到插頭20,或可通過將壁滑動進入凹槽、插槽、閂鎖、凹座、扣合結構或其他合適的附接屬性來附接壁60。因此,在實例中,套管導引部件放置在殼體內部40內并且套管導引部件附接(例如,固定地附接)到殼體。插頭20進一步包括具有前端152和后端154的彈性部件150。在實例中,彈性部件150有效地安裝在殼體內部后段44內,其中彈性部件前端152在套管后端104處且彈性部件后端154在保持構件70處。彈性部件150具有彈簧力,所述彈簧力用以當插頭20未與插座嚙合或插頭20未以其他方式有意地被向后推時,將套管100推進到前偏位置。前偏位置由接觸內壁后表面64的上述套管梯階110界定且前偏位置將套管前端102大體上放置在插頭殼體21的凹陷前端22R處。彈性部件150還配置以壓縮以在插頭嚙合插座或插頭在殼體內以其他方式向后 推時允許套管100在插頭殼體21內向后軸向移動。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彈性部件150為具有內部156的彈簧,且光纖52穿過彈簧內部行進到套管100。在替代實例中,未使用保持構件70且彈性部件150的一端在后內段44內處于抵靠殼體后端24。套管100進一步包括波導孔160,所述波導孔160在孔終止在孔端162的情況下從套管后端104延伸到套管前端102。在一個實例中,孔160調整大小以支撐光波導,例如光纖52。在實例中,套管100包括配置以分別容納兩根光纖52的兩個波導孔160,所述兩根光纖52可為傳輸光纖和接收光纖。光纖52具有光纖端52E,在一個實例中,所述光纖端52E大體上終止在波導孔端162處,即直接處于波導孔端處,或略微從波導孔端延伸,或略微凹入波導孔端中。光纖52在殼體內部40的后內段44內具有一些裕度以容納套管100的軸向移動。套管100還包括鄰近套管前端102和套管頂表面105的傾斜部分170。傾斜部分170使用激光束LB促進光纖52的激光處理以在孔端162處或在孔端162附近形成光纖端52E,如在圖4中示意性圖示。在實例中,套管100另外包括在波導孔160的各自側上的兩個導引銷孔180,且所述兩個導引銷孔180位于與套管中心軸AF共同的平面上。導引銷孔180容納具有各自前端192和后端194的各自的導引銷190。在實例中,導引銷保持部件196安裝在套管后段103上方且導引銷保持部件196在導引銷后端194處或接近導引銷后端194處固定到導引銷190。導引銷保持部件196用以將導引銷190緊固到套管100。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導引銷190是金屬的并且導引銷190通過在導引銷后端194處電連接到電線端54E而充當導電部件。在替代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導引銷190與套管100 —體形成。插頭20還包括放置在插頭殼體21的各自側26上的兩個插頭電觸頭200。插頭電觸頭200具有各自的后部,所述各自的后部延伸到殼體內部40的后段44的側壁45上。由光纜50支撐并具有端部54E的兩根電線54在插頭電觸頭200的各自后部204處電連接到電觸頭200,所述端部54E處于殼體后段44。圖5類似于圖4,但圖5圖示了當受到箭頭220所示的推進力時處于后偏位置的套管100。注意,套管前端102已從所述套管前端102的原始前偏位置向所述套管前端102的后偏位置移動了距離D。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距離D在O. 5mm到IOmm的范圍內,更優(yōu)選地在2mm到8mm的范圍內,且甚至更優(yōu)選地在5mm到7mm的范圍內。前偏位置是有利的,是因為所述前偏位置呈現(xiàn)大體上處于殼體21的凹陷前端22R的套管前端102,且此位置允許容易進入套管前表面以清洗套管。此舉動在插頭20用來連接到商業(yè)電子裝置(比如下文所介紹和論述的電子裝置300)的應用中很重要,是因為預料由廢棄物、液體等導致的污染將成為建立正常電連接和光學連接的重要問題。圖6為示例性電子裝置300和緊挨著電子裝置的光纜總成10的俯視圖。電子裝置300具有帶有側312的殼體310。電子裝置殼體310支撐在殼體側312處的上述插座320。插座320為具有與插頭20互補的幾何結構的光纖接口裝置且因此插座320經(jīng)配置以以插配方式與插頭20哨合。圖7A為圖示為在將光纜總成10連接到電子裝置300前鄰近插座320的插頭20 的近視圖。注意,插頭20的套管100在插頭殼體21中處于前偏位置,其中套管前端102大體上處于插頭殼體21的凹入前端22R。插座320具有中心軸A2且插座320通常具有與插頭20互補的幾何結構。在實例中,插頭320包括與插腳38互補的凹座構件338以便插腳和凹座構件可嚙合并在將插頭20插配到插座320時充當對準引導。插座320具有部分界定凹座構件338的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340。插座320進一步包括分別放置在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340上的第一插座電觸頭和第二插座電觸頭350。當插頭20以插配方式與插座320哨合時,所述第一插座電觸頭和第二插座電觸頭350與插頭20的插頭電觸頭200接觸。插座320還包括具有前端402和后端404的插座套管400。插座套管400包括導引銷孔420,所述導引銷孔420形成在插座套管前端402中且調整大小以收納導引銷前端192。插座套管400還包括可操作地支撐插座光波導462 (如插座光纖)的光纖波導孔460。插座套管400支撐在由凹座構件338界定的基座470上,其中插座前端402處于電子裝置殼體側312附近。插座套管400固定在原位,即插座套管400未配置為移動。在實例中,插座320包括可操作地支撐集成光學引擎500的電路板490,所述集成光學引擎500配置以傳輸和接收光學信號ST和SR,且所述集成光學引擎500還配置以通過插座電線554提供電力。插座320通過插座光波導462光連接到集成光學引擎500。插座320也通過插座電線554電連接到電路板490,所述插座電線554電連接到插座電觸頭350。圖7B類似于圖7A,但圖7B圖示了由插頭20構成的示例性光纖接口總成570,所述插頭20以插配方式與插座320嚙合。當插頭20嚙合插座320時,插頭套管100的前端102接觸插座套管400的前端402。然而,由于插座套管400固定在原位(即不可移動),所以當插頭20插入插座320中時,插座套管400將插頭套管100軸向地推向插頭殼體21的后端24。同樣,當插頭20嚙合插座320時,插頭殼體21的插腳38由互補插座凹座構件338收納,所述互補插座凹座構件338用于對準插頭20和插座320,例如,將插頭20和插座320各自的軸Al和軸A2維持為大體上同軸。另外,插頭套管100的導引銷前端192進入插座套管400的導引銷孔420。
當插頭20和插座320完全嚙合時,插腳38完全嚙合在插座凹座構件338內,導引銷前端192與導引銷孔完全嚙合,且插頭和套管前端102和402接觸,其中波導孔160和460大體上彼此對準。另外,插頭套管100處于所述插頭套管100的后偏位置(即縮回位置),其中彈性部件150處于壓縮狀態(tài)。前偏位置(如由表示插頭殼體21的凹入端22R的虛線22R所指出)和后偏位置(如由對應于套管前端102的虛線102L所指出)之間的距離D圖示于圖7B中。在實例中,由插頭20和插座320的插配嚙合造成的摩擦足以克服推擠插頭套管100的彈性部件150的彈簧力,所述力可能另外用以在沒有摩擦夾持力的情況下將插頭推出插座外。圖8A為類似于圖2的前高視圖,且圖8B為圖示光纜總成10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部分剖示圖,所述光纜總成10具有包括梯度折射率(GRIN)透鏡600的插頭20。GRIN透鏡600各具有前表面602和后表面604。GRIN透鏡600安裝在波導孔160中,其中GRIN透鏡前表面602處于各自的孔前端162或略微從各自的孔前端162凹入(例如,凹入多達約100 微米)。光纖52安裝在各自的波導孔160中以使得每一光纖端52E鄰近(例如,接觸)GRIN透鏡600的相應后表面604。圖9類似于圖7B并圖示光纖接口總成570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在所述光纖接口總成570中,插頭20和插座320包括GRIN透鏡600和600’。圖10為插頭20和插座320的接口的近視圖,圖示接合的GRIN透鏡600和600’。每一 GRIN透鏡600’具有前表面602’和后表面604’。GRIN透鏡600’由插座套管400支撐在插座套管波導孔460中,以使得GRIN透鏡前表面602’與插座套管前端402 —致,或者使得GRIN透鏡前表面602’從插座套管前端402略微往回拔(例如,拔出多達約100微米)。插座光波導462安裝在插座套管波導孔460中以使得插座光波導端462E安裝為鄰近(例如,接觸)GRIN透鏡后表面604’。在實例中,兩個GRIN透鏡600包括在插頭20中作為與傳輸及接收插頭光纖52相關聯(lián)的傳輸GRIN透鏡和接收GRIN透鏡,且兩個GRIN透鏡600’包括在插座320中作為與傳輸及接收插座光纖462相關聯(lián)的傳輸GRIN透鏡和接收GRIN透鏡。因此,由集成光學引擎500通過所述集成光學引擎500中的光透射器(未圖示)產(chǎn)生的傳輸光650T在插座傳輸光波導462中作為經(jīng)引導的傳輸光650TG在從插座320到插頭20的方向上行進。此經(jīng)引導的傳輸光退出光波導端462E且此經(jīng)引導的傳輸光在進入GRIN透鏡600’時在后表面604’處分散。GRIN透鏡600’用以逐步彎曲發(fā)散傳輸光650T直到所述發(fā)散傳輸光650T在前表面602’處變得大體上是準直的。此大體上準直的傳輸光650T進入插頭20的GRIN透鏡600的前表面602。GRIN透鏡600用以逐步彎曲大體上準直的傳輸光660T直到所述傳輸光660T在近后表面604處變得聚焦并聚焦到插頭傳輸光纖52的末端52E上。此聚焦的傳輸光650T稱合到插頭傳輸光纖52并且此聚焦的傳輸光650T成為經(jīng)引導的傳輸光650TG,所述經(jīng)引導的傳輸光650TG穿過插頭20行進并向上穿過光纜50。同樣地,在插頭接收光纖52和產(chǎn)生的光纜50的上游中行進的經(jīng)引導的接收光650RG穿過光纜52行進并最終到達光纖端52E,在所述光纖端52E處,經(jīng)引導的接收光650RG在后表面604處分散到相應的GRIN透鏡600中作為發(fā)散接收光650R。GRIN透鏡600用以逐步彎曲發(fā)散接收光650R直到所述發(fā)散接收光650R在GRIN透鏡前表面602處變得大體上準直。此大體上準直的接收光650R退出GRIN透鏡前表面602且所述接收光650R進入插座320的GRIN透鏡600’的前表面602’。GRIN透鏡600’用以逐步彎曲大體上準直的接收光650R直到所述接收光650R在GRIN透鏡后表面604’處或GRIN透鏡后表面604’附近變得焦距并因此聚焦到插座接收光纖462的末端462E上。此聚焦接收光650R耦合到插座接收光纖462中并成為經(jīng)引導的接收光650RG,所述經(jīng)引導的接收光650RG穿過插座320行進并到達集成光學引擎500 (參見圖9)中的光學接收器(未圖示)。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顯而易見,在不偏離本公開案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對本公開案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因此,如果所述修改和變化在所附權利要求書和所附權利要求書的等效物的范圍內,那么期望本公開案涵蓋本公開案的修改和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連接光纜的至少一根光纖的光纖接口裝置,所述裝置包含 殼體,所述殼體具有中心軸、前端及具有套管導引部件的內部,所述套管導引部件附接到所述殼體并放置在所述內部中; 套管,所述套管具有中心軸、前端和后端,且所述套管配置以大體上在所述套管前端處支撐具有光纖端的所述至少一根光纖,所述套管由所述套管導引部件可移動地支撐,其中所述套管軸與所述殼體中心軸對準;以及 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放置在所述殼體內部并且所述彈性部件有效地安裝在所述殼體內部中以將所述套管朝向所述殼體前端前偏。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纖接口裝置,所述裝置進一步包含所述套管導引部件,所述套管導引部件包含具有所述殼體內部的內壁和所述內壁中的孔隙,所述孔隙配置以寬松地容納所述套管沿所述套管中心軸移動。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纖接口裝置,所述裝置進一步包含第一導引銷和第二導引銷,所述第一導引銷和所述第二導引銷從所述套管中心軸的各自側上的所述套管前端延伸且所述第一導引銷和所述第二導引銷處于與所述套管中心軸共同的平面上。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纖接口裝置,所述裝置進一步包含放置在所述插頭殼體的相對側上的第一電觸頭和第二電觸頭,其中所述第一電觸頭和第二電觸頭具有延伸進入所述殼體內部的各自的第一后部和第二后部。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纖接口裝置,所述裝置進一步包含所述殼體,所述殼體包括處于所述殼體前端的凹座,所述凹座經(jīng)配置以允許進行清洗所述套管前端。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纖接口裝置,所述裝置進一步包含界定所述凹座的相對側上的第一接腳和第二接腳的所述殼體凹座,所述第一接腳和第二接腳充當用于將所述光纖接口裝置連接到插座的對準構件。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纖接口裝置,所述裝置進一步包含所述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包含彈簧。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纖接口裝置,其中所述彈簧具有內部,且其中所述至少一根光纖從所述光纖電纜穿過所述殼體后端且穿過所述彈簧內部行進到所述套管。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纖接口裝置,所述裝置進一步包含具有光纖端的所述至少一根光纖,其中所述套管包括鄰近所述套管前表面的傾斜部分,所述傾斜部分配置以促進支撐在所述套管孔中的所述至少一根光纖的激光處理從而形成所述光纖端。
10.一種光纜總成,所述光纖電纜總成包含 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纖;以及 可操作地連接到所述接口裝置殼體后端的所述光纜,其中所述至少一根光纖穿過所述殼體后端且支撐在所述套管中。
11.一種光纜總成,所述光纜總成包含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纖;以及 可操作地連接到所述接口裝置殼體后端的所述光纜,所述光纜另外承載第一電線和第二電線,其中所述至少一根光纖穿過所述殼體后端且支撐在所述套管中,且所述第一電線和所述第二電線穿過所述殼體后端并且所述第一電線和所述第二電線電連接到所述電觸頭的所述各自的第一后部和第二后部。
12.—種光纖接口總成,所述光纖接口總成包含 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纖接口裝置;以及 插座,所述插座以插配方式與所述光纖接口裝置嚙合,所述插座用以將所述光纖接口裝置安置在后偏位置,其中所述套管軸向地移動范圍在7_到9_內的距離D。
13.一種用于連接具有各自末端的傳輸光纖和接收光纖的光纖接口裝置,所述裝置包含 殼體,所述殼體具有中心軸、前端、外表面和內部,所述內部具有放置于所述內部中的套管導引部件; 套管,所述套管具有中心軸、前端及后端,且所述套管配置以支撐傳輸光纖和接收光纖以及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各自的傳輸梯度折射率(GRIN)透鏡元件和接收梯度折射率(GRIN)透鏡兀件,其中所述傳輸光纖端和所述接收光纖端鄰近各自的傳輸GRIN透鏡后表面和接收GRIN透鏡后表面,其中所述傳輸GRIN透鏡前表面和所述接收GRIN透鏡前表面處于所述套管前端或鄰近所述套管前端,所述套管由所述套管導引部件可移動地支撐,所述套管導引部件具有所述套管軸,所述套管軸與所述殼體中心軸對準;以及 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放置在所述殼體內部且所述彈性部件配置以在所述光纖接口裝置未插配時將所述套管朝向所述殼體前端前偏。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連接光纜的第一電線和第二電線的光纖接口裝置,所述裝置進一步包含 放置在所述殼體外表面的第一電觸頭和第二電觸頭,所述第一電觸頭和第二電觸頭具有處于所述殼體內部的各自的后部,所述后部分別電接觸所述第一電線和所述第二電線。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纖接口裝置,所述裝置進一步包含具有凹座的所述殼體前端,所述凹座界定凹陷前端以及所述凹座的相對側上的第一接腳和第二接腳。
16.—種光纖接口總成,所述光纖接口總成包含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纖接口裝置; 插座,所述插座以插配方式與所述光纖接口裝置嚙合以使得所述套管軸向地從所述正偏位置移動到后偏位置。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纖接口總成,所述光纖接口總成進一步包含所述正偏位置和所述后偏位置之間的距離D,其中所述距離D在0. 5mm到IOmm的范圍內。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纖接口總成,所述光纖接口總成進一步包含具有凹座構件的所述插座,所述凹座構件配置以在所述插座以插配方式嚙合所述插頭時嚙合所述第一接腳和所述第二接腳。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纖接口總成,所述光纖接口總成進一步包含在所述套管的所述前端上的導引銷及相應的導引銷孔,調整所述相應的導引銷孔的大小以在所述插座以插配方式嚙合所述插頭時收納所述導弓I銷。
20.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纖接口總成,其中所述插座包括傳輸GRIN透鏡和接收GRIN透鏡,所述傳輸GRIN透鏡和所述接收GRIN透鏡可操作地與所述光纖接口裝置的所述傳輸GRIN透鏡和所述接收GRIN透鏡對準。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用于電子裝置(300)的光纖接口裝置(20,320)。插式光纖接口(20)具有可軸向移動的多光纖套管(100),所述可軸向移動的多光纖套管(100)支撐光纖(52)或光纖和梯度折射率透鏡(600)的組合。彈性部件(150)用以向所述套管提供相對于殼體(21)的凹陷前端(22)的前偏位置和后偏位置。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包括插配的插頭和插座光纖接口裝置(20,320)的光纖接口總成(570)。
文檔編號G02B6/36GK102782545SQ201180012407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19日
發(fā)明者丹尼斯·M·克內克特, 詹姆斯·P·盧瑟, 邁卡·C·艾森豪爾 申請人:康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