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記錄材料處理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記錄材料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在繞鉸鏈軸旋轉開閉蓋且打開和關閉蓋的圖像形成設備中,提出這樣的圖像形成設備,其中開閉蓋的重心布置成比該蓋的旋轉中心進一步向上,并且提供了至少約束開閉蓋的打開操作的阻尼器單元和支承彈簧(例如,參見JP-A-11-84982 (專利文獻I))。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改善在打開和關閉蓋構件時的操作性,其中蓋構件設置成能相對于記錄材料處理設備的設備主體打開和關閉并且覆蓋設備主體的預定部位。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記錄材料處理設備,該記錄材料處理設備包括:設備主體,該設備主體包括相對于記錄材料執(zhí)行預定處理的處理單元;蓋構件,該蓋構件設置成成相對于設備主體打開和關閉,并且設置成打開至預定部位,且覆蓋設備主體上的預定部位;阻力施加部,該阻力施加部設置在設備主體側中并用于向由使用者打開和關閉的蓋構件施加阻力;和阻力接收構件,該阻力接收構件設置在蓋構件側,當阻力施加部擠壓且蓋構件打開和關閉時接收來自阻力施加部的所述阻力,并且當在蓋構件關閉的狀態(tài)下與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分、和/或在蓋構件打開至預定部位時與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分被阻力施加部擠壓時,該阻力接收構件彈性變形。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的記錄材料處理設備中,與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分彈性變形,并且在與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分中形成傾斜面。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據第二方面的記錄材料處理設備中,與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分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與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分在被阻力施加部擠壓時彈性變形,并且在將第一末端作為自由端并將第二末端作為固定端的情況下彎曲,并且與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分在將第一末端作為自由端并將第二末端作為固定端的情況下彎曲,而且在與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分中形成傾斜面。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記錄材料處理設備中,阻力接收構件的第一末端側安裝在蓋構件上,并且阻力接收構件從蓋構件朝向設備主體側設置,并包括位于第一末端的相對側的第二末端和連接第一末端與第二末端的側部,并且阻力接收構件的側部包括凹口。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記錄材料處理設備中,阻力接收構件形成為板狀,并且阻力接收構件的第一側面被阻力施加部擠壓。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記錄材料處理設備,該記錄材料處理設備包括:設備主體,該設備主體包括相對于記錄材料執(zhí)行預定處理的處理單元;蓋構件,該蓋構件設置成能相對于設備主體打開和關閉,且覆蓋設備主體上的預定部位;阻力施加部,該阻力施加部設置在設備主體側并用于向由使用者打開和關閉的蓋構件施加阻力;和阻力接收構件,該阻力接收構件包括安裝在蓋構件上的第一末端,從蓋構件朝向設備主體側設置,包括與第一末端相對的第二末端,當阻力施加部擠壓且蓋構件打開和關閉時接收來自阻力施加部的阻力,并且包括彎曲件,在蓋構件關閉的狀態(tài)下,當在與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位中被阻力施加部擠壓時,該彎曲件彎曲,其中,在定位在第一末端側處的一端和定位在第二末端側中的另一端之中,在將一端作為自由端的情況下彎曲件彎曲。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據第六方面的記錄材料處理設備中,彎曲件彎曲,并且阻力接收構件的與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位包括傾斜面。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據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的記錄材料處理設備中,阻力接收構件設有通孔。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記錄材料處理設備,該記錄材料處理設備包括:設備主體,該設備主體包括相對于記錄材料執(zhí)行預定處理的處理單元;蓋構件,該蓋構件設置成能相對于設備主體打開和關閉,設置成打開至預定部位且覆蓋設備主體上的預定部位;阻力施加部,該阻力施加部設置在設備主體側并用于向由使用者打開和關閉的蓋構件施加阻力;和阻力接收構件,該阻力接收構件包括安裝在蓋構件上的第一末端,從蓋構件朝向設備主體側設置,包括與第一末端相對的第二末端,當阻力施加部擠壓且蓋構件打開和關閉時接收來自阻力施加部的阻力,并且包括彎曲件,當蓋構件打開至預定部位時,當在與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位中被阻力施加部擠壓時,該彎曲件彎曲,其中,在定位在第一末端側處的一端和定位在第二末端側中的另一端之中,將另一端作為自由端的情況下彎曲件彎曲。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當設置成能相對于記錄材料處理設備的設備主體打開和關閉且覆蓋設備主體上的預定部位的蓋構件打開或關閉時,能夠改善操作性。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在接觸阻力施加部時移動的阻力接收構件的移動能夠是平滑的。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傾斜面能夠形成為簡單構造。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能夠難以產生阻力接收構件從蓋構件的移除。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能夠難以產生阻力接收構件的變形。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六方面,當設置成能相對于記錄材料處理設備的設備主體打開和關閉且覆蓋設備主體上的預定部位的蓋構件打開時,能夠改善操作性。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七方面,在接觸阻力施加部時移動的阻力接收構件的移動能夠是平滑的。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八方面,能夠難以產生阻力接收構件從蓋構件的移除。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九方面,當設置成能相對于記錄材料處理設備的設備主體打開和關閉且覆蓋設備主體上的預定部位的蓋構件關閉時,能夠改善操作性。
將基于下列附圖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在附圖中:圖1是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設備的視圖;圖2是當從圖1的箭頭II的方向觀察設備主體時的視圖;圖3A和3B是用于示出第一約束構件的視圖4是放大在圖2所示的設備主體中用附圖標記4A顯示的部分的視圖;圖5是示出在蓋構件打開的狀態(tài)下第一約束構件等的狀態(tài)的視圖;圖6是示出第一約束構件的另一個構造實例的視圖;圖7是示出在蓋構件關閉的狀態(tài)下第一約束構件等的狀態(tài)的視圖;圖8是在彈性件被突出部擠壓的情況中的剖視圖;圖9是沿圖7的箭頭IX-1X剖取的剖視圖;圖10是放大安裝在蓋構件上的第一約束構件的一部分的視圖;圖11是放大安裝有第一約束構件的蓋構件的一部分的視圖;圖12是示出在第一約束構件安裝在蓋構件上之后的狀態(tài)的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圖1是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設備100的視圖。設備主體20設置在作為記錄材料處理設備的實例的圖像形成設備100中,并且該主體在內部包括圖像形成部(未示出),該圖像形成部在作為記錄材料的實例的紙上執(zhí)行圖像形成。此外,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設備100中,掃描裝置30設置在設備主體20的上部上,并且在掃描裝置30的上部上設置文檔供給裝置40,文檔供給裝置40相對于掃描裝置30供給文檔。這里,在設備主體20中,當從圖像形成設備100的前側觀察時,第一側壁201設置在右側。當從圖像形成設備100的前側觀察時,第二側壁202設置在左側。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設備主體20中,在圖像形成設備100的前側形成開口,該開口允許進入設備主體20的內部。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提供了覆蓋和關閉開口的蓋構件23。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四側壁(未示出)在設備主體20中設置在圖像形成設備100的后側。蓋構件23設置用以移動(蓋構件23設置成相對于設備主體20打開和關閉),并且通過將蓋構件23拉向圖像形成設備100的前側來暴露形成在設備主體20上的開口。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在設備主體20的內部設有支撐板24,支撐板24支撐設置在設備主體20的內部中的構件。這里,支撐板24布置在與第二側壁202相對的狀態(tài)下。例如,圖像形成部(未示出)是設置在設備主體20的內部中的處理單元的實例,并且該圖像形成部可包括:感光鼓;充電器,該充電器為感光鼓充電;激光曝光單兀,該激光曝光單元將激光照射在感光鼓上并形成靜電潛像;顯影裝置,該顯影裝置通過使用色調劑顯影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靜電潛像;和轉印單元,該轉印單元將感光鼓上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在紙上。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舉例說明了由電子照相系統(tǒng)形成圖像的情況。然而,圖像可由噴墨打印系統(tǒng)等形成。圖2是當從圖1的箭頭II的方向觀察設備主體20時的視圖。圖2示出圖1所示的支撐板24被移除的狀態(tài)。雖然在上文中省略了描述,但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提供了約束蓋構件23的移動的第一約束構件31和第二約束構件32。這里,第一約束構件31和第二約束構件32均安裝在蓋構件23上,并且從蓋構件23朝向設備主體20設置。第一約束構件31和第二約束構件32均包括安裝在蓋構件23上的一端和設備主體20側的另一端。第一約束構件31和第二約束構件32均形成為平板形狀。
這里,如上所述,蓋構件23設置成朝向圖像形成設備100的前側移動。然而,如果不存在任何限制,則蓋構件23會被過度地打開。由此,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通過設置第一約束構件31和第二約束構件32來約束蓋構件23的移動,并且使由使用者打開的蓋構件23停止在預定位置處。如圖2所示,第一約束構件31在蓋構件23的寬度方向上安裝在一端上,并且如圖2所示,第二約束構件32在蓋構件23的寬度方向上安裝在另一端上。另外,第一約束構件31設置在第二側壁202側,并且第二約束構件32設置在第一側壁201 (參見圖1)側。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提供了第一接觸構件41和第二接觸構件42,第一接觸構件41接觸第一約束構件31的一個側面并約束第一約束構件31的移動,第二接觸構件42接觸第二約束構件32的一個側面并約束第二約束構件32的移動。第一接觸構件41安裝在第二側壁202內側的表面上,并且第二接觸構件42安裝在第一側壁201內側的表面上。雖然在上文中省略了描述,但如圖2所示,在設備主體20的前側,在設有第二側壁202的一側提供第五側壁205,在第五側壁205中形成通孔205A。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安裝在蓋構件23上的第一約束構件31穿過形成于第五側壁205中的通孔205A。如圖1所示,在設備主體20的前側,在設有第一側壁201的一側提供了第六側壁206,并且安裝在蓋構件23上的第二約束構件32穿過形成于第六側壁206中的通孔206A。圖3A和3B是用于示出第一約束構件31的視圖。圖3A是第一約束構件31的立體圖,圖3B是當從前面觀察第一約束構件31時的視圖。如圖3B所示,第一約束構件31形成為在具有寬度L的情況下繪出弧線。為了進一步解釋,如圖3A和3B所示,第一約束構件31包括主體部311和彈性件312 (下面將描述細節(jié))等,主體部311形成為平板形狀,形成為具有預定厚度,并且形成為C形,彈性件312充當彎曲件。這里,如圖3B所示,主體311包括第一側邊51和第二側邊52,第一側邊51形成為繪出弧線并具有第一曲率,第二側邊52形成為平行于第一側邊51并具有大于第一曲率的第二曲率。此外,在主體部311中設有第三側邊53,第三側邊53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縱向上布置在一端55中,并且將第一側邊51和第二側邊52彼此連接。在主體部311中設有第四側邊54,第四側邊54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縱向上布置在另一端56中,并且將第一側邊51和第二側邊52彼此連接。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圖3A和3B所示,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另一端56中形成凹部57,當從前面觀察時,凹部57具有矩形形狀。此外,從凹部57朝向第四側邊54側形成突出部58,并且突出部58從設有第二側邊52的一側朝向設有第一側邊51的一側形成,并且從主體部311的表面突出。在凹部57中,在第三側邊53側形成傾斜面59,傾斜面形成為連接凹部57的底面和主體部311的表面,并且傾斜面的高度從設有第四側邊54的一側朝向設有第三側邊53的一側逐漸增加。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圖3A和3B所示,在第三側邊53中設有相對于蓋構件23 (參見圖2)安裝的安裝部60。如圖3A和3B所示,在主體部311中的一端55側(第三側邊53側)設有狹縫70,狹縫70設置成穿透主體部311并形成為U形。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由狹縫70在主體311中提供了彈性件312,彈性件312可以在主體部311的厚度方向上移動。另外,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由于提供了狹縫70,因此提供了彎曲彈性件312,該彎曲彈性件312的一端312A作為自由端定位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一端55側,另一端312B作為固定端定位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另一端56偵U。如圖3B所示,狹縫70包括:第一狹縫71,第一狹縫71具有一端和另一端,并且從設有第二側邊52的一側朝向設有第一側邊51的一側設置;第二狹縫72,第二狹縫72連接到第一狹縫71的一端并從該一端朝向第四側邊54延伸;和第三狹縫73,第三狹縫73連接到第一狹縫71的另一端并從該另一端朝向第四側邊54延伸。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圖3A和3B所示,在第一側邊51中,在位于第三側邊53和狹縫70之間的部分中朝向第二側邊52設有凹口 80。這里,凹口 80形成為三角形。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圖3B所示,在主體部311中,在與凹口 80相對的部位設有第一邊81,第一邊81從第一側邊51朝向第二側邊52設置。相似地,設有第二邊82,第二邊82從第一側邊51朝向第二側邊52設置并且形成為使得在第一邊81和第二邊82之間的角度為銳角;并且設有第三邊83,第三邊83連接第一邊81的末端和第二邊82的末端。這里,第三邊83不是線性地形成,而是形成為朝向第二側邊52側以弧形延伸。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凹口 80形成為使得在第一邊81和第二邊82之間的角度為銳角。然而,凹口 80可以形成為使得第一邊81平行于第二邊82。雖然在上文中省略了描述,但形成于第一約束構件31的一個表面?zhèn)鹊陌疾?7、突出部58和傾斜面59也形成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后表面?zhèn)?另一表面?zhèn)?。另外,凹部57、突出部58和傾斜面59也形成在圖3A和3B所示的第一約束構件31的圖中的后側的表面上。由此,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約束構件31和第二約束構件32的共用是可能的,并且第一約束構件31可以用作圖2中所描述的第二約束構件32。接下來,將詳細地描述設備主體20側的結構。圖4是放大在圖2所示的設備主體20中用附圖標記4A顯示的部分的視圖。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設備主體20中的第二側壁202側和第一側壁201側被構造成彼此相似。因此,下面的描述集中在第二側壁202側,并且省略關于第一側壁201側的描述。如圖4所示,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提供了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形成為肋狀并在第二側壁202的內壁中從該內壁突出。這里,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具有位于第五側壁205側的第一端和位于設備主體20的內部側的第二端。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從第一端朝向第二端形成為朝向設備主體20的下部傾斜的狀態(tài)。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第一突起21中從一端到另一端的長度長于在第二突起22中從一端到另一端的長度。第一突起21包括第一部分215和第二部分216,第一部分215當從前面觀察時線性地形成,相比于第一部分215,第二部分216布置在設備主體20的更內部側,并且當從前面觀察時相似地線性地形成。這里,第一部分215和第二部分216從一端朝另一端朝向設備主體20的下部傾斜。然而,傾斜角度彼此不同,并且第二部分216的傾斜角度大于第一部分215的傾斜角角。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第二側壁202的內壁中設有固定第一接觸構件41 (參見圖2)的固定部200。這里,固定部200包括第一固定部210和第二固定部220,第一固定部210在第一接觸構件41的縱向上固定一端,第二固定部220在第一接觸構件41的縱向
上固定另一端。
這里,在第一固定部210中,設有:相對部212,在該相對部中形成具有矩形形狀的通孔211,并且相對部212在該相對部和第二側壁202之間具有間隙的情況下布置,且布置成與第二側壁202相對;和支撐部213,支撐部213布置在相對部212和第二側壁202之間并支撐相對部212。此外,在第一固定部210中設有突起214,突起214形成為筒狀形狀,并且從相對部212的表面突出。在第二固定部220中設有突出部221,突出部221形成為長方體形狀,并且從第二側壁202的表面突出。提供有:第一突起222,第一突起222形成為筒狀形狀,并且從突出部221的表面突出;第二突起223,第二突起223形成為筒狀形狀,并且其中在內部形成螺孔;和螺釘224,螺釘224固定到第二突起223。雖然省略了描述,但在第一固定部210和第二固定部220之間設有以上描述的肋形的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這里,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接觸構件41的一端(參見圖2)由第一固定部201固定,并且第一接觸構件41的另一端由第二固定部220固定。這里,在進行固定時,首先,設定第一約束構件31,使得第一約束構件31布置在肋形的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上。之后,通過使用第一固定部210和第二固定部220,將第一接觸構件41相對于第二側壁202固定。從而,將第一約束構件31布置在第一接觸構件41和第二側壁202之間。圖5是示出在蓋構件23打開的狀態(tài)下第一約束構件31等的狀態(tài)的視圖。這里,首先,進一步描述第一接觸構件41,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第一接觸構件41包括主體部411和突出部413,主體部411形成為板狀和矩形形狀,突出部413在主體部411的縱向上設置在中央部并且朝向第二側壁202突出。這里,當蓋構件23被使用者打開時,第一約束構件31隨著蓋構件23的移動從設備主體20的內部被拉出。如果第一約束構件31被拉出預定量,則設置在第一約束構件31中的突出部58 (參照圖3A和3B)與設置在第一接觸構件41中的突出部413碰撞。如果產生碰撞,則第一約束構件31的移動被約束,并且操作成被使用者打開的蓋構件23的移動被停止。這里,如果由使用者打開的蓋構件23的操作完成,如圖5所示,則第一接觸構件41的突出部413被插入形成于第一約束構件31中的凹部57 (參見圖3A)中。從而,從第一接觸構件41作用在第一約束構件31上的荷載(作用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厚度方向上的荷載)減小。另外,施加到第一約束構件31的荷載減小,并且難以使第一約束構件31產生變形。雖然在上文中省略了描述,但在由使用者對蓋構件23的打開操作或關閉操作期間,第一接觸構件41和第一約束構件31彼此摩擦,并且摩擦力作用在第一約束構件31上。另外,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由使用者對蓋構件23的打開操作或關閉操作期間,從充當阻力施加部的第一接觸構件41向充當阻力接收構件的第一約束構件31施加阻力。因此,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蓋構件23的打開操作或關閉操作期間,即使使用者的手離開蓋構件23,蓋構件23也保持就位或緩慢地打開(下降)。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約束構件31形成為平板形狀。結果,即使使第一約束構件31扭轉的荷載作用在第一約束構件31上,也難以使第一約束構件31產生變形。更具體而言,即使使第一約束構件31扭轉的荷載沿由圖3A的箭頭3A所指的方向作用在第一約束構件31上,也難以使第一約束構件31產生變形。結果,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改善在蓋構件23打開和關閉時的操作性。另外,如果難以使第一約束構件31產生變形難以,則蓋構件23的在蓋構件23打開和關閉時的行為變得穩(wěn)定,并且改善在蓋構件23打開和關閉時的操作性。這里,類似于本示例性實施方式,在第一接觸構件41的突出部413被插入形成于第一約束構件31中的凹部57中的情況下,當蓋構件23的關閉操作開始時所需的操作負荷減小。從而,容易關閉蓋構件23,并且改善了蓋構件23的操作性。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相對于第一約束構件31形成傾斜面59。因此,與不形成傾斜面59的情況相比,突出部413相對于凹部57的邊緣的捕獲難以發(fā)生。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容易關閉蓋構件23,并且改善了蓋構件23的操作性。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約束構件31相對于蓋構件23固定,而不使用諸如螺釘的緊固構件(下面將描述細節(jié)),因而有利于部件數的減少。然而,當在不使用諸如螺釘的緊固構件的情況下固定第一約束構件31時,容易從蓋構件23移除第一約束構件31。因此,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第一約束構件31和蓋構件23中設置凹部或突起,突起被裝配到凹部中,因此難以發(fā)生第一約束構件31的移除(下面將描述細節(jié))。然而,如果形成凹部或突起,則產生其中容易出現應力的部分,并且在部件中容易產生損壞等。因此,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相對于第一約束構件31形成凹口 80,因此改善了應力的減輕。這里,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構造中,如果在圖5中向下拉動蓋構件23,并且相似地向下拉動第一約束構件31,則第一約束構件31彈性變形,使得設置成與凹口 80相對的第一邊81和第二邊82彼此分離。從而,在第一約束構件31和蓋構件23之間的連接部中產生的應力被減輕。此外,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圖3A和3B所示,形成為繪出弧的第三繪邊83布置在第一邊81和第二邊82之間。這里,例如,如果線性第一邊81和相似的線性第二邊82直接彼此連接,則應力集中在第一邊81和第二邊82之間的連接部中。然而,當設置上述第三邊83時,難以產生應力集中。其中設置凹口 80的位置不限于以上所述位置。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描述了凹口 80設置在狹縫70和第三側邊53之間的情況。然而,凹口 80可以設置在比狹縫70更靠近第四側邊54側。此外,凹口 80的數量不特別受限制,并且可以以復數提供。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描述了凹口 80設置在第一側邊51中(參見圖3A和3B)的情況。然而,凹口 80可以設置在第二側邊52中。凹口 80可形成在第一側邊51和第二側邊52兩者中。在上文中,描述了形成凹口 80的情況。然而,例如,如圖6 (示出第一約束構件31的另一構造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視圖)所示,可以在第一約束構件31中形成橢圓通孔86。這樣,當形成通孔86時,第一約束構件31彈性變形,使得第一長邊部861和第二長邊部862彼此分開。從而,在第一約束構件31和蓋構件23之間的連接部中產生的應力被減輕。通孔86不限于橢圓形,并且例如可以是圓形、四邊形或菱形。通孔86的數量不限于單數,并且可以是復數。當通孔86以復數提供時,每個通孔86均可布置為沿第一約束構件31的縱向錯開的狀態(tài),并且每個通孔86均可布置為沿第一約束構件31的寬度方向錯開的狀態(tài)。圖7是示出在蓋構件23關閉的狀態(tài)下第一約束構件31等的狀態(tài)的視圖。當蓋構件23被使用者關閉時,第一約束構件31被蓋構件23擠壓,并且第一約束構件31在設備主體20的內部的方向上移動。如果蓋構件23完全關閉,則達到圖7所示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如圖7所示,第一約束構件31的彈性件312定位在與設置在第一接觸構件41中的突出部413相對的位置,并且彈性件312被突出部413擠壓。從而,在使彈性件312的另一端312B作為固定端并使彈性件312的一端312A作為自由端(參見圖3A和3B)的情況下,彈性件312朝向第二側壁202彎曲(彈性變形)。這里,以這種方式,在其中彈性件312彎曲的構造的情況下,與上文類似,從第一接觸構件41作用在第一約束構件31上的荷載減小。在這種情況下,當蓋構件23的打開操作開始時所需的操作負荷減小。同樣在這種情況下,容易打開蓋構件23,并且改善了蓋構件23的操作性。此外,在不提供彈性件312的情況下,還通過在由U形狹縫70包圍的部分中形成通孔或凹部,而將第一接觸構件41的突出部413插入通孔或凹部中,并且從第一接觸構件41作用在第一約束構件31上的荷載減小。同樣在這種情況下,當關閉的蓋構件23的打開操作開始時所需的操作負荷可以減小。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當執(zhí)行蓋構件23的打開操作時,第一接觸構件41的突出部413容易卡止在通孔或凹部的邊緣上,因此容易降低蓋構件23的操作性。這里,例如,由于圖3A和3B所示的傾斜面59形成在通孔的邊緣或凹部的邊緣中,因此可能難以發(fā)生卡止。然而,即使形成傾斜面59,也難以消除卡止。另外,即使形成傾斜面59,由于機械誤差等在傾斜面59和突出部413之間也形成間隙。此外,如果在這種狀態(tài)下執(zhí)行蓋構件23的打開操作,則突出部413與傾斜面59碰撞。在這種情況下,當蓋構件23打開時,蓋構件23卡止在設備主體20側。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蓋構件23的操作性降低。另一方面,在設有上述彈性件312的情況下,如圖8 (在彈性件312被突出部413擠壓的情況下的剖視圖)所示,突出部413被擠壓到彈性件312。為了進一步解釋,通過利用彈性件312的彎曲形成傾斜面。在該構造的情況下,當執(zhí)行蓋構件23的打開操作時,第一約束構件31在保持彈性件312的外表面和突出部413之間的接觸的狀態(tài)下移動。此外,在這種情況下,不產生突出部413相對于第一約束構件31的碰撞。在這種情況下,當執(zhí)行蓋構件23的打開操作時不發(fā)生卡止,因此容易進行蓋構件23的打開操作。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約束構件31的一部分通過設置彈性件312而彈性變形。然而,還根據其它方法,第一約束構件31的一部分可以彈性變形。例如,由于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一部分(當蓋構件23關閉時面對突出部413的部位)中形成凹部并且在凹部中裝配軟橡膠材料,因此第一約束構件31的一部分可以彈性變形。圖9是沿圖7的箭頭IX-1X剖取的剖視圖。雖然在上文中省略了描述,但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圖9所示,在形成為肋狀的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之間的配置間隙大于設置在第一約束構件31中的彈性件312的寬度。彈性件312定位在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之間。因此,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果彈性件312被第一接觸構件41的突出部413擠壓并且彈性件312產生變形,則彈性件312進行形成于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之間的間隙。另外,彈性件312被插入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之間,而不撞擊在第一突起21或第二突起22上。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形成為板狀(肋狀)。因此,第一突起21和第一約束構件31彼此線性接觸,并且第二突起22和第一約束構件31也彼此線性接觸。因此,與其中第一突起21和第一約束構件31彼此平面接觸以及第二突起22和第一約束構件31彼此平面接觸的構造相比,第一約束構件31容易地移動,并且蓋構件23的操作負荷減小。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縱向上的一個部位由設備主體20支撐。從而減小了蓋構件23的操作負荷。這里,例如,在多個部位(其中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縱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由設備主體20支撐并且支撐第一約束構件31的支承部以復數個提供的情況下,從設備主體20作用在第一約束構件31上的摩擦力增加,并且存在當蓋構件23打開和關閉時操作力可能增加的顧慮。這里,根據使用者的操作方法,蓋構件23不被筆直地拉到前側,而是蓋構件23可以在橫向(圖像形成設備100的寬度方向)上被拉動。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約束構件31不被筆直地拉動,而是在傾斜狀態(tài)下被拉動。這里,在這種條件下,如果如上所述提供多個支撐部,則第一約束構件31圍繞多個支承部中的一個支撐部旋轉,并且第一約束構件31被擠壓到其它支撐部。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約束構件31和支撐部之間的摩擦力增加,因此當蓋構件23打開和關閉時的操作力增加。將參照圖9進一步描述第一接觸構件41的結構。如圖9所示并且如上所述,第一接觸構件41包括主體部411和突出部413,主體部411形成為板狀和矩形形狀,突出部413沿主體部411的縱向設置在中央部并朝第二側壁202側突出。在第一接觸構件41中,設有第一件414和第二件415,第一件414沿主體部411的縱向從一端突出并且布置成垂直于主體部411,第二件415設置成從第一件414的自由端側的一端突出并且布置成垂直于第一件414。在主體部411的縱向上的一端中在與第二側壁202相對的表面中形成長孔形凹部416A,并且在凹部416A的底部中形成長孔形通孔416B。此外,在主體部411的縱向上的在另一端中形成圓形凹部417A,并且在凹部417A的底部中形成圓形通孔417B。在主體部411的縱向上的另一端中在與凹部417A相鄰的部位中形成圓形通孔418。這里,如上所述,第一接觸構件41由設置在第二側壁202的內壁中的第一固定部210和第二固定部220固定。接下來,將描述當第一固定部210和第二固定部220固定時的組裝過程。首先,將第二件415插入形成于相對部212中的通孔211內。此時,第一接觸構件41的另一端側與第二側壁202分離,因此第一接觸構件41相對于第二側壁202傾斜。如果完成第二件415向通孔211中的插入,則第一件414進入通孔211。之后,由使用者將第一接觸構件41朝向第二側壁202進一步擠壓。由此,設置在第一固定部210中的突起214進入長孔形凹部416A,并且設置在第二固定部220中的第一突起222進入圓孔形凹部417A。形成有螺孔的第二突起223與形成在第一接觸構件41中的通孔418相對。之后,將螺釘224穿過通孔418,并且將螺釘224固定到第二突起223。從而將第一接觸構件41固定到第二側壁202的內壁。這里,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接觸構件41可由一個螺釘224固定,并且與第一接觸構件41的兩端由多個螺釘固定的情況相比,部件數減少。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接觸構件41的移動由凹部417A和插入凹部417A中的第一突起222約束。此外,第一接觸構件41的移動也由長孔形凹部416A和插入凹部416A中的突起214約束。當凹部416A形成為圓孔形而非長孔形時,突起214可以不插入到凹部416A的內部。具體地,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構造中,如上所述,當第一接觸構件41的安裝開始時,第一接觸構件41相對于第二側壁202傾斜。然而,此時,如果凹部416A形成為圓孔,則突起214的頂部撞擊凹部416A的內壁(內周面),因此突起214可能不插入到凹部416A的內部。因此,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凹部416A形成為長孔形。接下來,將描述在第一約束構件31和蓋構件23之間的連接部的結構。圖10是放大安裝在蓋構件23上的第一約束構件31的一部分的視圖。如上所述,安裝在蓋構件23 (參見圖2)上的安裝部60設置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第三側邊53中。這里,如圖10所示,在安裝部60中,設有第一突起61和第二突起62,第一突起61在第三側邊53的縱向上從一端突出,第二突起62在第三側邊53的縱向上從另一端突出。在安裝部60中,設有凹部63,凹部63在第三側邊53的縱向上設置在中央部中,并且凹向主體部311側。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設有相對件64,相對件64連接到第一突起61的基部,朝向第二突起62的基部布置,并且布置成與凹部63的底面631相對。這里,在相對件64中,一端連接到第一突起61的基部,另一端不連接到第二突起62的基部。因此,相對件64形成為懸臂梁。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相對件64的為與面向底面631的表面相對一側的表面上形成突出部641,當從前面觀察時,突出部641形成為十字形。這里,第一突起61和第二突起62被構造為彼此相似,并且作為一個實例描述第一突起61。當從側表面觀察時,第一突起61形成為T形。更詳細地描述第一突起61,在第一突起61中,設有裝配部611,裝配部611形成為長方體形狀,沿著第三側邊53布置,并且裝配到形成于蓋構件23中的凹部(下文描述)內。在第一突起61中,設有連接部612,連接部612連接在裝配部611的縱向上的中部和第三側邊53。這里,連接部分612形成為四棱柱形狀。在第一突起61中,設有第一突起613和第二突起614,第一突起613在裝配部611的縱向上從一端朝向第三側邊53突出,第二突起614在裝配部611的縱向上從另一端朝向第三側邊53突出。此外,第一突起613和第二突起614不到達第三側邊53,因此在第一突起613和第三側邊53之間以及第二突起614和第三側邊53之間形成間隙。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為了防止由于注射成型產生的凹痕,相對于第一突起61和第二突起62進行所謂的厚度減薄。接下來,將描述蓋構件23側的結構。圖11是放大安裝有第一約束構件31的蓋構件23的一部分的視圖。如圖11和圖2所示,在蓋構件23中,設有覆蓋部231,覆蓋部231形成為板狀,并且覆蓋形成于設備主體20中的開口。在蓋構件23中,設有側壁232,側壁232連接到在覆蓋部231的寬度方向上的兩端,并且當蓋構件23被使用者關閉時,與設備主體20的第一側壁201和第二側壁202相對。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如圖11所示,設有第一突出件301,第一突出件301設置成從側壁232突出,布置成垂直于側壁232,并且形成為板狀和矩形形狀。此外,相似地,設有第二突出件302和第三突出件303,第二突出件302和第三突出件303設置成從側壁232突出,布置成垂直于側壁232,并且形成為板狀和矩形形狀。圓形通孔302A在第二突出件302的縱向上形成在中央部中。這里,在圖11中從左上朝右下的方向上,第一突出件301、第二突出件302和第三突出件303以上順序布置。第一突出件301至第三突出件303布置成位于同一直線上,并且沿著側壁232的邊緣232A延伸的方向布置。此外,在第一突出件301和第二突出件302之間以及在第二突出件302和第三突出件303之間形成間隙236。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設有第一壁部241,第一壁部241形成為板狀(肋狀),并且連接到第一突出件301、覆蓋部231和側壁232。相似地,設有第二壁部242和第三壁部243,第二壁部242和第三壁部243形成為板狀,并且連接到第二突出件302、覆蓋部231和側壁232。設有第四壁部244,第四壁部244形成為板狀,并且連接到第三突出件303、覆蓋部231和側壁232。第一壁部241至第四壁部244布置成垂直于覆蓋部231和側壁232。這里,第一壁部241設置成連接到第一突出件301的末端中的與定位在設有第二突出件302的一側的末端相對一側的末端。第二壁部242設置成連接到第二突出件302的定位在第一突出件301側的部分。此外,第三壁部243設置成連接到第二突出件302的定位在第三突出件303側的部分。第四壁部244設置成連接到第三突出件303的末端中的與定位在設有第二突出件302的一側的末端相對的一側的末端。在第一突出件301的末端(靠近第二突出件302的一側的末端)中形成第一突起251,第一突起251突出到設有覆蓋部231的一側。在第二突出件302的兩端(第一突出件301側的末端和第三突出件303側的末端)中形成第二突起252和第三突起253,第二突起252和第三突起253突出到設有覆蓋部231的一側。此外,在第三突出件303的末端(靠近第二突出件302的一側的末端)中形成第四突起254,第四突起254突出到設有覆蓋部231的一側。圖12是示出在第一約束構件31安裝在蓋構件23上之后的狀態(tài)的視圖。這里,第一約束構件31在蓋構件23上的安裝基于以下事實進行:第一突起61的裝配部611裝配到由第一壁部241、第二壁部242、第一突出件301、第二突出件302、覆蓋部231和側壁232包圍的空間(圖11中還參照附圖標記11A)。第一約束構件31在蓋構件23上的安裝基于以下事實進行:第二突起62的裝配部611裝配到由第三壁部243、第四壁部244、第二突出件302、第三突出件303、覆蓋部231和側壁232包圍的空間(圖11中還參照附圖標記11B)。這里,如果裝配部611裝配到所述空間,則第一突起61的連接部分612定位在形成于第一突出件301和第二突出件302之間的空間236 (參見圖11)中。第二突起62的連接部分612定位在形成于第二突出件302和第三突出件303之間的空間236 (參見圖11)中。此外,如果裝配部611裝配到所述空間,則第一突起61的第一突起613定位在第一壁部241和從第一突出件301突出的第一突起251之間。第一突起61的第二突起614定位在第二壁部242和從第二突出件302突出的第二突起252之間。第二突起62的第一突起613定位在第三壁部243和從第二突出件302突出的第三突起253之間。第二突起62的第二突起614定位在第四壁部244和從第三突出件303突出的第四突起254之間。在圖12所示狀態(tài)下,形成于相對件64中的突出部641被插入到形成于第二突出件302中的通孔302A的內部。當裝配部611裝配到所述空間時,相對件64彎曲到凹部63偵U。因此,相對件64可以布置成與第二突出件302重疊,并且形成于相對件64中的突出部641可以裝配到第二突出件302的通孔302A。這里,當蓋構件23被使用者打開時,蓋構件23被拉向與第一約束構件31分開的方向。此時,形成于蓋構件23中的第一突出件301被擠壓到第一突起61的第一突起613,并且第二突出件302被擠壓到第一突起61的第二突起614。此外,相似地,形成于蓋構件23中的第二突出件302被擠壓到第二突起62的第一突起613,并且第三突出件303被擠壓到第二突起62的第二突起614。由此,蓋構件23相對于第一約束構件31的移動被約束,并且抑制了第一約束構件31從蓋構件23的移除。根據使用者的操作方法,蓋構件23可以被操作成使得蓋構件23在圖像形成設備100的寬度方向上移動。在這種情況下,蓋構件23的第二突出件302(通孔302A的內周面)被擠壓到形成于相對件64中的突出部641。由此,同樣在這種情況下,蓋構件23相對于第一約束構件31的移動被約束,并且抑制了第一約束構件31從蓋構件23的移除。例如,外力作用在第一約束構件31等上,并且第一約束構件31可以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第三側邊53延伸的方向(由圖12中的箭頭12A所指的方向)上移動。在這種情況下,設置在第一突出件301至第三突出件303中的第一突起251至第四突起254以及設置在第一突起61和第二突起62中的第一突起613和第二突起614彼此推動。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突起61與第一壁部241和第二壁部242碰撞,并且第二突起62與第三壁部243和第四壁部244碰撞。由此,同樣在這種情況下,抑制了第一約束構件31從蓋構件23的移除。在上文中,描述了蓋構件23、第一約束構件31、第二約束構件32等設置在圖像形成設備100中的情況。然而,以上所述構造可以應用于除圖像形成設備100之外的設備。例如,該構造可以應用于制作裝訂多頁紙的小冊子的設備、通過使用訂書釘等裝訂多頁紙的設備、將紙鉆孔的設備,等等。在上文中,描述了彈性件312設置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一端55側的情況。然而,彈性件312可以設置在第一約束構件31中的另一端56側。另外,代替圖3A所示的凹部57、突出部58和傾斜面59,可以設置狹縫70和彈性件312。在這種情況下,當蓋構件23被使用者打開時,彈性件312被第一接觸構件41的突出部413擠壓并彎曲。此外,在彈性件312設置在第一約束構件31中的另一端56側的情況下,彈性件312的定位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一端55側的末端變?yōu)楣潭ǘ?,并且彈性?12的定位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另一端56側的末端變?yōu)樽杂啥恕A硗?,在彈性?12設置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另一端56側的情況下,彈性件312的定位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一端55側的末端連接到第一約束構件31的主體部311,并且彈性件312的定位在第一約束構件31的另一端56側的末端變?yōu)樽杂啥恕榱死竞兔枋鲋康囊烟峁┝吮景l(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非旨在窮舉或將本發(fā)明限于所公開的精確形式。顯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可以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選擇并描述所述實施方式是為了最佳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由此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方式以及適合于所想到的具體使用的各種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旨在由如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來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記錄材料處理設備,該記錄材料處理設備包括: 設備主體,所述設備主體包括相對于記錄材料執(zhí)行預定處理的處理單元; 蓋構件,所述蓋構件設置成能相對于所述設備主體打開和關閉,并且設置成打開至預定部位,且覆蓋所述設備主體上的預定部位; 阻力施加部,所述阻力施加部設置在所述設備主體側,并且用于向由使用者打開和關閉的所述蓋構件施加阻力;和 阻力接收構件,所述阻力接收構件設置在所述蓋構件側,當所述阻力施加部擠壓并且所述蓋構件打開和關閉時接收來自所述阻力施加部的所述阻力,并且當在所述蓋構件關閉的狀態(tài)下與所述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分、和/或在所述蓋構件打開至所述預定部位時與所述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分被所述阻力施加部擠壓時,所述阻力接收構件彈性變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材料處理設備, 其中,與所述阻力施加部對置的所述部分彈性變形,并且在與所述阻力施加部對置的所述部分中形成傾斜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記錄材料處理設備, 其中,與所述阻力施加部對置的所述部分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與所述阻力施加部對置的所述部分在被所述阻力施加部擠壓時彈性變形,并且在將所述第一末端作為自由端并將所述第二末端作為固定端的情況下彎曲,并且 與所述阻力施加部對置的所述部分在將所述第一末端作為自由端并將所述第二末端作為固定端的情況下彎曲,并且在與所述阻力施加部對置的所述部分中形成所述傾斜面。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記錄材料處理設備, 其中,所述阻力接收構件的第一末端側安裝在所述蓋構件上,并且所述阻力接收構件從所述蓋構件朝向所述設備主體側設置,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末端的相對側的第二末端和連接所述第一末端與所述第二末端的側部,并且所述阻力接收構件的所述側部包括凹口。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記錄材料處理設備, 其中,所述阻力接收構件形成為板狀,并且所述阻力接收構件的第一側面被所述阻力施加部擠壓。
6.一種記錄材料處理設備,該記錄材料處理設備包括: 設備主體,所述設備主體包括相對于記錄材料執(zhí)行預定處理的處理單元; 蓋構件,所述蓋構件設置成能相對于所述設備主體打開和關閉,并且覆蓋所述設備主體上的預定部位; 阻力施加部,所述阻力施加部設置在所述設備主體側并用于向由使用者打開和關閉的所述蓋構件施加阻力;和 阻力接收構件,所述阻力接收構件包括安裝在所述蓋構件上的第一末端,從所述蓋構件朝向所述設備主體側設置,包括與所述第一末端相對的第二末端,當所述阻力施加部擠壓且所述蓋構件打開和關閉時接收來自所述阻力施加部的阻力,并且包括彎曲件,在所述蓋構件關閉的狀態(tài)下,當在與所述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位中被所述阻力施加部擠壓時,所述彎曲件彎曲,其中,在定位在所述第一末端側處的一端和定位在所述第二末端側中的另一端之中,將所述一端作為自由端的情況下所述彎曲件彎曲。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記錄材料處理設備, 其中,所述彎曲件彎曲,并且所述阻力接收構件的與所述阻力施加部對置的所述部位包括傾斜面。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記錄材料處理設備, 其中,所述阻力接收構件設有通孔。
9.一種記錄材料處理設備,該記錄材料處理設備包括: 設備主體,所述設備主體包括相對于記錄材料執(zhí)行預定處理的處理單元; 蓋構件,所述蓋構件設置成能相對于所述設備主體打開和關閉,并且設置成打開至預定部位,且覆蓋所述設備主體上的預定部位; 阻力施加部,所述阻力施加部設置在所述設備主體側并用于向由使用者打開和關閉的所述蓋構件施加阻力;和 阻力接收構件,所述阻力接收構件包括安裝在所述蓋構件上的第一末端,從所述蓋構件朝向所述設備主體側設置,包括與所述第一末端相對的第二末端,當所述阻力施加部擠壓且所述蓋構件打開和關閉時接收來自所述阻力施加部的阻力,并且包括彎曲件,當所述蓋構件打開至所述預定部位時,當在與所述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位中被所述阻力施加部擠壓時,所述彎曲件彎曲,其中,在定位在所述第一末端側處的一端和定位在所述第二末端側中的另一端之中,將所 述另一端作為自由端的情況下所述彎曲件彎曲。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記錄材料處理設備,該記錄材料處理設備包括設備主體,該設備主體包括處理單元;蓋構件,該蓋構件設置成能打開和關閉,設置成打開至預定部位,并且覆蓋設備主體上的預定部位;阻力施加部,該阻力施加部設置在設備主體側并且用于向由使用者打開和關閉的蓋構件施加阻力;和阻力接收構件,該阻力接收構件設置在蓋構件側,當阻力施加部擠壓且蓋構件打開和關閉時接收來自阻力施加部的阻力,并且當在蓋構件關閉的狀態(tài)下與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分和/或在蓋構件打開至預定部位時與阻力施加部對置的部分被阻力施加部擠壓時,該阻力接收構件彈性變形。
文檔編號G03G21/16GK103176392SQ201210186650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小巖井秀夫, 原慎也 申請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