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器,且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廣視角的液晶顯示器。
背景技術:
目前商用的大尺寸液晶顯示器,最常見的是扭轉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顯示器、橫向電場切換(In-Plane Switching, IPS)顯示器、多區(qū)域垂直配向(Multi-DomainVertical Alignment,MVA)顯示器。TN顯示器的最大問題在于視角太窄,尤其是在下視角,大約30度左右就會有灰階反轉(grey level inversion)現象。然而,與TN顯示器相較,IPS顯示器或MVA顯示器雖然可提供較廣的視角,但制造成本高于TN顯示器,且IPS顯示器或MVA顯示器的透光率只有TN顯示器的61成,因而必須增加背光模塊的亮度,造成背光模塊的成本上升及功耗增加,并產生散熱不佳的問題。另外,解決TN顯示器的視角問題的另一方案為使用廣視角光學補償膜(Wide Viewing Compensation Film),其雖可將左右視角增加到140度以及上下視角增加到120度,但是沒有解決灰階反轉的問題。在大型戶外廣告看板的應用上,觀看者主要是位于顯示器下方,因此顯示器只需要朝下側顯示廣告內容的功能,而不需要廣視角的功能,尤其大型戶外廣告看板需要更高的亮度,因此背光模塊中燈管的散熱問題便顯得更加重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器,其具有偏折入射光至特定方位的影像光線偏折裝置,例如是具有微結構的光學膜,用于提供特定視角的顯示功能,并可配合不同視角的顯示而具有廣視角的顯示功能,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為達上述目的,根據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種液晶顯示器,包括一顯示面板、一光學膜以及一背光模塊。光學膜配置于顯不面板上,光學膜具有多個微結構,面對顯不面板排列在光學膜上,且此些微結構的排列周期介于90 y m 3 y m之間。背光模塊與光學膜分別配置于顯示面板的相對兩側,其中背光模塊用以發(fā)射一光線,此光線穿透顯示面板而入射至光學膜,并通過光學膜的此些微結構偏折光線,以使光線相對于其出光平面的法線偏折20 70度后出光。根據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種液晶顯不器,包括一顯不面板、一光學膜以及一背光模塊。光學膜配置于顯示面板上,光學膜具有多個微結構,且此些微結構的排列周期介于90 ii m 3 ii m之間。背光模塊與光學膜分別配置于顯不面板的相對兩側,背光模塊用以發(fā)
射一光線。為了對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I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及其光學膜的分解示意圖2為光學膜配置于顯示面板上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圖2中光學膜的微結構的放大示意圖;圖4為偏轉角對于不同折射率的微結構的入射角的模擬圖。;圖5為圖2中光學膜的微結構的放大示意圖;圖6為0 30度的光線進入光學膜前的光形圖;圖7為0 30度的光線進入光學膜后的光形圖;圖8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光學膜的示意圖;圖9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光學膜的示意圖; 圖IOA及圖IOB分別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光學膜的示意圖;圖IlA及圖IlB分別為光學膜以膠材配置于顯示面板上的示意圖;圖12為0 30度的光線進入光學膜后的光形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液晶顯示器102 :人眼110、410:顯示面板120、120’、220、320、320’、420a、420b :光學膜122、122,、222、322a、322b、422、422b :微結構130、430 :背光模塊412a、412b :膠材Al :柱軸方向A2 :視軸L :光線SI :入光平面S2:出光平面N1、N2:法線0 :入射角^ :偏轉角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實施例所揭露的液晶顯示器,利用配置于顯示面板上的光學膜,將出射角約在0 20度(正視角定義為0度)間的正常影像資訊,經光學膜偏折部分光到其他視角(大于20度以上),使得在更大視角上也可看到原本在0 20度間出射的正常影像資訊。此外,本實施例的光學膜可以有不同的設計,使得不同比例的正射光被轉向到更大的視角上。例如(一)光學膜可以布滿微結構,使得大部分的光都被折射到大視角;或(二)為了維持正視角影像的光強度,可以降低微結構在光學膜上的面積比例來調整正視角的出光比例;或(三)調整微結構頂角部分的形狀或底面分布的形狀,來提高正視角的出光比例。以下提出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僅用以作為范例說明,并非用以限縮本發(fā)明欲保護的范圍。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1,其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及其光學膜的分解示意圖。液晶顯不器100包括一顯不面板110、一背光模塊130以及一光學膜120。背光模塊130與光學膜120分別配置于顯示面板110的相對兩側。以穿透式液晶顯示面板為例,背光模塊130配置于顯示面板110的入光面,而光學膜120配置于顯示面板110的出光面。背光模塊130發(fā)出的光線(以正視角入射的光線L為例)可穿過顯示面板110而到達光學膜120,再經光學膜120偏折到其他視角。也就是說,光線L經由光學膜120偏折之后會射往至特定方位(例如下視方位),如此人眼102在更大視角上也可看到原本入射角在0 20度間才看得到的影像資訊,以解決現有技術遇到的窄視角問題。由于傳統的TN顯示器的可視角較窄,因此用于戶外廣告看板的顯示器多采用廣視角技術的IPS顯示器或MVA顯示器。但是,本實施例的光學膜120應用在TN顯示器上可解決窄視角問題,尤其是克服下視角大于30左右度時產生的灰階反轉現象,使得位于顯示器下方的觀看者,仍能清楚看到朝下側顯示的廣告內容。采用TN顯示器的好處在于TN顯示器的制造成本低,且其透光率大于IPS顯示器或MVA顯示器的透光率,因而不需為了增加背光模塊130的亮度,造成背光模塊130的成本上升及功耗增加,故可克服背光模塊130散 熱不佳的問題。但本實施例的光學膜120除了用在TN顯示器之外,也可應用在IPS顯示器或MVA顯示器上。圖2繪示光學膜120配置于顯示面板110上的立體示意圖。在圖2中,光學膜120的微結構122例如呈條狀排列的三角柱,其柱軸方向Al大致上與顯示面板110的上/下視軸A2垂直,以偏折入射光至下視方位或上視方位。然而,本實施例的光學膜120不限定偏折入射光至下視方位或上視方位,也可朝左視方位、右視方位或往其他方位偏折,本發(fā)明對此不加以限制。但需說明的是,光學膜120上各個微結構122的排列方向與光線L的偏折方向直接相關,若欲偏折光線L至上視/下視方位,光學膜120上各個微結構122的排列方向垂直于顯示面板110的上/下視軸A2 (如圖2所示);若欲偏折光線L至左視/右視方位,光學膜120上各個微結構122的排列方向垂直于顯示面板110的左/右視軸。在圖2中,微結構122也可直接形成在透光基板上,不限定與光學膜120合為一體,因此上述的光學膜120可替換為透光基板。圖3繪示圖2中微結構122的放大示意圖。在圖3中,微結構122位于基板(或光學膜120)下方,亦即面對顯示面板110。微結構122的截面形狀例如為頂角60度的非等腰三角形。假設微結構122的斜邊與S2的夾角為0,當光線L入射至微結構122的入光平面SI時,入光平面SI的法線NI與入射光之間的夾角為入射角(也是0),之后,光線L經由光學膜120的出光平面S2出光,出光平面S2的法線N2與出射光之間的夾角為偏轉角3,經由公式(I)可知,入射角e與偏轉角0之間的關系為^ = Sin"1 (nsin(^- sin-1 如 ^))
n(I)其中,n為微結構122的折射率。針對不同材料的折射率n,將偏轉角P對不同折射率的微結構122的入射角0進行模擬可得圖4的圖表,折射率n例如介于I. 4 I. 8之間。從圖4的圖表可知,當入射角0約60度時,通過折射率為1.4的微結構122,光線相對于出光平面的偏轉角P約為30度,而入射光的臨界角在88度左右。當入射角0約35度時,通過折射率為I. 8的微結構122,光線相對于出光平面的偏轉角P約為30度,而入射光的臨界角在70度左右。也就是說,無論折射率高或低,當入射角超過30度時,離入射光的臨界角還有一定的角度范圍。因此,其他更大角度的入射光仍可以從微結構122出射,故可避免光線L在微結構122中發(fā)生全反射而無法出射。故,在本實施例中,偏轉角P范圍介于2(T70度,微結構折射率介于
I.4^1. 8之間,微結構122的頂角范圍例如介于135 40度之間,可達到改善窄視角的缺點。接著,圖5繪示圖2中光學膜120的微結構122的放大示意圖。在圖5中,微結構122位于光學膜120下方,亦即面對顯示面板110。微結構122的截面形狀例如為頂角60度、底角60度的正三角形。為了避免被人眼感覺出微結構122存在,造成影像的扭曲,微結構122的大小通常小于100 ym,但是若小到接近入射光的波長,則容易發(fā)生光的繞射而容易看到環(huán)境光的反射彩色分光。所以,本實施例將微結構122的排列周期設計在90 3 y m之間。如圖5所示,若以10 y m的周期P為例,透過光學模擬軟體比較入射光進入光學膜120前的光形(參見圖6)與入射光進入光學膜120后的光形(參見圖7),可得到0 30 度的光線經過光學膜120偏折之后的結果。此時,原本0度出射的光線(正視角)大致上會被偏折到上、下視角為38度左右的方位,進而改善大視角時發(fā)生灰階反轉的問題。接著,圖8繪示依照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光學膜的示意圖。在圖8中,光學膜120’通過降低微結構122’在光學膜120’上的面積比例來調整光線于正視角的出光比例。舉例來說,以底角60度的三角形微結構122’的分布面積約占整個光學膜120’面積的比例為20%為例,單一周期T中配置微結構122的面積只有單一周期T的面積0. 2倍,如此正視角影像的亮度可以維持為放置光學膜120前的80%以上,以維持正視角影像的光強度。上述的實施例可依照實際情況調整微結構122’所占的比例,使其介于20% 100%之間。接著,圖9繪示依照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光學膜的示意圖。在圖9中,微結構222為條狀排列的柱狀體,而光學膜220通過調整微結構222的形狀為梯形來調整光線于正視角的出光比例。舉例來說,以高度為原來三角形結構(亦即,具有與梯形微結構222相同底面與相同底角的三角形)高度h的0. 16^0. 2h倍的梯形微結構222為例,正視角影像的亮度可以維持為放置光學膜220前的80%以上,以維持正視角影像的光強度;以高度為原來三角形結構高度h的0. ItTO. 08h倍的梯形微結構222為例,正視角影像的亮度可以維持為放置光學膜220前的90%以上。是以,當正視角影像的亮度需為放置光學膜220前的50% 90%之間,則梯型高度需維持在原高度的0. 5h、. 08h之間。接著,圖IOA及圖IOB分別繪示依照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光學膜的示意圖。在圖IOA中,光學膜320通過調整微結構322的頂角形狀為弧形323來調整光線于正視角的出光比例。在圖10B,光學膜320’除了改變微結構322a及322b的頂角形狀為弧形323,還改變微結構322b的底角,使得部分微結構322b的底角小于相鄰的其他微結構322a的底角,其中微結構322a的底角與微結構322b的底角差值約為5飛0度之間。如此,部分微結構322b的底面分布面積占整個光學膜320面積的比例增加,進而改變正視角影像的光強度。請參照圖11A,其繪示光學膜420a以膠材412a配置于顯示面板410上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由于膠材412a涂布在光學膜420a上時,會填補原有的微結構422之間的空隙,因而改變設計好的光行進方向。針對此點,本實施例重新調整微結構422的角度,以及選取適當的微結構折射率與膠材412a的折射率。舉例來說,將微結構422的形狀調整為例如頂角40度的等腰三角形,微結構422折射率=1. 8,膠材折射率=1. 49,模擬后的結果如圖12所示。從圖12可看出來,調整過后的光形可以達到跟原設計的光形(圖7)接近的結果。請參照圖11B,其繪示光學膜420b以膠材412b配置于顯示面板410上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微結構422b例如為圖9的梯型結構,將膠材412b涂布在梯型微結構422b面對且接近顯示面板410的平面423上,通過膠材412b將微結構422b與顯示面板410結合。其中梯型微結構422b與梯形微結構422b之間的空隙413可以空氣填滿,但并不涂布膠材。本實施例是使光線傳輸在微結構422b與空隙413的空氣之間,并不經由膠材的情況下,故還可達到光線折射到大角度的效果。本實施例雖以微結構面對顯示面板配置為例,但當微結構背對顯示面板配置時也可達到改善窄視角、增加視角的效果。當微結構背對顯示面板配置時,微結構也可具有如上實施例的不同周期、不同形狀等配置。綜上所述,雖然結合以上較佳實施例揭露了本發(fā)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中熟悉此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附上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液晶顯示器,包括 顯示面板; 光學膜,配置于該顯示面板上,該光學膜具有多個微結構,面對該顯示面板排列在該光學膜上, 且該些微結構的排列周期介于90 y m 3 y m之間;以及 背光模塊,其與該光學膜分別配置于該顯不面板的相對兩側,該背光模塊用以發(fā)射一光線; 其中,該光線穿透該顯示面板而入射至該光學膜,并通過該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偏折該光線后出光,以使該光線相對于出光平面的法線偏折20 70度。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該些微結構為條狀排列的三角柱。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該些微結構的形狀為等腰三角形、非等腰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該些微結構的頂角介于135度 40度之間。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該些微結構的排列方向與該光線的偏折方位所在的軸線垂直。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該些微結構的頂角形狀為弧形。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部分該些微結構的底角小于相鄰的其他該些微結構的底角。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該些微結構的分布面積占整個光學膜面積的比例為20%以上。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各該周期中配置該些微結構的面積占各該周期的面積0.2倍以上。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該些微結構的折射率介于I.4 I. 8之間。
11.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顯示器,還包括一膠材,該膠材粘著于該些微結構與該顯示面板之間。
1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該些微結構為條狀排列的柱狀體。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該些微結構的形狀為梯形。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顯示器,還包括一膠材,配置在該些梯形微結構接近該顯示面板的一平面上。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顯示器,當具有與該梯形微結構相同底面與相同底角的三角形高度為h時,則該梯形微結構的高度約在0. 08h與0. 5h之間。
16.—種液晶顯不器,包括 顯示面板; 光學膜,配置于該顯示面板上,該光學膜具有多個微結構,且該些微結構的排列周期介于90 ii m 3 ii m之間;以及 背光模塊,其與該光學膜分別配置于該顯不面板的相對兩側,該背光模塊用以發(fā)射一光線。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該些微結構面對該顯示面板。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該些微結構背對該顯示面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液晶顯示器,其包括一顯示面板、一光學膜以及一背光模塊。光學膜配置于顯示面板上,光學膜具有多個微結構,面對顯示面板排列在光學膜上,且此些微結構的排列周期介于90μm~3μm之間。背光模塊與光學膜分別配置于顯示面板的相對兩側,背光模塊發(fā)射一光線,以穿透顯示面板而入射至光學膜,并通過光學膜的此些微結構偏折光線,以使光線相對于出光平面的法線偏折20~70度后出光。
文檔編號G02F1/1335GK102866536SQ20121023173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5日
發(fā)明者王蒼祺, 李汪洋 申請人:奇美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