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變焦鏡頭、成像設備和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

      文檔序號:2687883閱讀:13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變焦鏡頭、成像設備和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變焦鏡頭、成像設備和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
      背景技術
      近些年來,對于包括攝像機和數(shù)字靜態(tài)照相機的成像光學系統(tǒng)要求更高的變焦比、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大小。被提出以滿足這樣的要求的變焦鏡頭是如下的變焦鏡頭,·其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refractive power) ,第二透鏡組,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其中,通過移動每ー個透鏡組來執(zhí)行變焦(例如,參見日本特開專利公開No.2008-152288(A))。

      發(fā)明內容
      然而,需要更緊湊和具有更高的性能的變焦鏡頭。考慮到上述情況,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即使變焦比高也具有緊湊性和良好的光學性能的變焦鏡頭、使用該變焦鏡頭的成像設備和用于制造該變焦鏡頭的方法。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變焦鏡頭是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下述部分的變焦鏡頭第一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其中,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和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和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第三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第四透鏡組包括兩個透鏡構件,并且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2. 0<f3/fw<3. 00. 6<(-f3b)/f3<l. 0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并且f3b表示第三透鏡組的負透鏡的焦距。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0. 3<f3/f4<0. 6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并且
      f4表示第四透鏡組的焦距。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 0<(-f2)/fw<l. 5其中,f2表示第二透鏡組的焦距,并且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 0<TLt/ft<l. 2 其中,TLt表示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的全長,并且ft表示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 0<Dl/fw<l. 6其中,D1表示第一透鏡組在光軸上的厚度,并且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 5<f3c/f3a<2. 5其中,f3c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第二正透鏡的焦距,并且f3a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第一正透鏡的焦距。第一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的是,第四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通過由正透鏡構成的第一透鏡構件和由負透鏡構成的第二透鏡構件形成,并且,該正透鏡和該負透鏡中的至少ー個具有非球面。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0. l<(-f2)/fl<0. 2其中,f2表示第二透鏡組的焦距,并且fl表示第一透鏡組的焦距。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的是,第四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在情況下,也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1. 5<(R42a+R41b)/(R42a_R41b)<-3. 5其中,R41b表示在第四透鏡組的第一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像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并且R42a表示在第四透鏡組的第二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物體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的是,孔徑光闌設置在第三透鏡組的第一正透鏡的物體側附近,并且第三透鏡組和孔徑光闌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沿著光軸一起移動。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的是,第三透鏡組的至少一部分能夠移動使得在相對于光軸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分量。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的是,第四透鏡組在從無限遠的物體向有限距離處的物體聚焦時沿著光軸移動。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成像設備是包括在預定表面上形成物體的像的變焦鏡頭的成像設備,并且該變焦鏡頭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變焦鏡頭。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變焦鏡頭是如下的變焦鏡頭,其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 第一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其中,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 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和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和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第三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并且,第四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在第ニ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1. 5<(R42a+R41b)/(R42a_R41b)<-3. 5其中,R41b表示在第四透鏡組的第一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像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并且R42a表示在第四透鏡組的第二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物體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在第二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2. 0<f3/fw<3. 0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并且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在第ニ變焦鏡頭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0. 6<(-f3b)/f3<l. 0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并且f3b表示第三透鏡組的負透鏡的焦距。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成像設備是包括在預定表面上形成物體的像的變焦鏡頭的成像設備,并且該變焦鏡頭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變焦鏡頭。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第一方法是ー種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該變焦鏡頭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具有第一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其中,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和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和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第三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第四透鏡組包括兩個透鏡構件,并且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2. 0<f3/fw<3. 00. 6<(-f3b)/f3<l. 0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并且f3b表示第三透鏡組的負透鏡的焦距。在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第一方法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0. 3<f3/f4<0. 6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并且f4表示第四透鏡組的焦距。在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第一方法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 0<(-f2)/fw<l. 5其中,f2表示第二透鏡組的焦距,并且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在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第一方法中,優(yōu)選的是,第四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第二方法是ー種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該變焦鏡頭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具有第一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其中,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和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和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第三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并且,第四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 在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第二方法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1. 5<(R42a+R41b)/(R42a_R41b)<-3. 5其中,R41b表示在第四透鏡組的第一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像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并且,R42a表示在第四透鏡組的第二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物體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根據(jù)本發(fā)明,即使變焦比高,也可以實現(xiàn)良好的光學性能。從以下給出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適用性的進ー步范圍將變得清楚。然而,應當明白,僅以例示方式來給出指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和具體示例,因為根據(jù)該詳細描述,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的各種改變和修改對于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將變得清
      7L·. ο


      通過下面給出的詳細說明和僅以例示方式并且因此不限制本發(fā)明而給出的附圖,本發(fā)明將變得被更充分地理解。圖I示出根據(jù)示例I的變焦鏡頭的橫截面和變焦軌跡(zoom locus);圖2A是示出根據(jù)示例I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聚焦在無限遠時的各種像差的曲線圖,圖2B是示出變焦鏡頭在中間焦距狀態(tài)中聚焦在無限遠時的各種像差的曲線圖,并且圖2C是示出變焦鏡頭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聚焦在無限遠時的各種像差的曲線圖;圖3示出根據(jù)示例2的變焦鏡頭的橫截面和變焦軌跡;圖4A是示出根據(jù)示例2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聚焦在無限遠時的各種像差的曲線圖,圖4B是示出變焦鏡頭在中間焦距狀態(tài)中聚焦在無限遠時的各種像差的曲線圖,并且圖4C是示出變焦鏡頭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聚焦在無限遠時的各種像差的曲線圖; 圖5示出根據(jù)示例3的變焦鏡頭的橫截面和變焦軌跡;圖6A是示出根據(jù)示例3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聚焦在無限遠時的各種像差的曲線圖,圖6B是示出變焦鏡頭在中間焦距狀態(tài)中聚焦在無限遠時的各種像差的曲線圖,并且圖6C是示出變焦鏡頭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聚焦在無限遠時的各種像差的曲線圖;圖7示出根據(jù)示例4的變焦鏡頭的橫截面和變焦軌跡;圖8A是示出根據(jù)示例4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聚焦在無限遠時的各種像差的曲線圖,圖8B是示出變焦鏡頭在中間焦距狀態(tài)中聚焦在無限遠時的各種像差的曲線圖,并且圖SC是示出變焦鏡頭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聚焦在無限遠時的各種像差的曲線圖;圖9A是數(shù)字靜態(tài)照相機的前視圖,并且圖9B是數(shù)字靜態(tài)照相機的后視圖;圖10是沿著由在圖9A中的箭頭A和A’指示的線的橫截面圖;并且圖11是描述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xiàn)在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圖9和圖10示出具有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變焦鏡頭的數(shù)字靜態(tài)照相機CAM。圖9A示出數(shù)字靜態(tài)照相機CAM的前視圖,并且圖9B示出數(shù)字靜態(tài)照相機CAM的后視圖。圖10是沿著由在圖9A中的箭頭A和A’指示的線的橫截面圖。如果按下在圖9和圖10中所示的數(shù)字靜態(tài)照相機CAM上的電源按鈕(未示出),則釋放像捕獲鏡頭(ZL)的快門(未示出),并且,來自物體的光被像捕獲鏡頭(ZL)收集,并且在設置在像平面I上的圖片元件C (未示出)(例如,CXD和CMOS)上形成像。在圖片元件C上形成的物體像顯示在設置在數(shù)字靜態(tài)照相機CAM的背部上的液晶監(jiān)視器M上。用戶在觀看液晶監(jiān)視器M的同時確定物體像的構圖,然后按下釋放按鈕BI以通過圖片元件C捕獲物體像,并且將其存儲在存儲器(未示出)中。像捕獲鏡頭由下述的根據(jù)該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構成。數(shù)字靜態(tài)照相機CAM具有輔助發(fā)光單元D,其當物體暗時發(fā)射輔助光;廣角(W)遠攝(T)按鈕B2,用于將像捕獲鏡頭(變焦鏡頭ZL)從廣角端狀態(tài)(W)向遠攝端狀態(tài)(T)變焦;以及,功能按鈕B3,其用于設定用于數(shù)字靜態(tài)照相機CAM的各種條件。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例如是如下的變焦鏡頭,其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透鏡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G2,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G3,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G4,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其中,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G1和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G2和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G4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第三透鏡組G3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第四透鏡組G4包括兩個透鏡構件。在具有該配置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的是,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和條件表達式(2)。2. 0<f3/fw<3. 0(1)0. 6<(-f3b)/f3<l. 0(2)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G3的焦距,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ZL的焦 距,并且f3b表示第三透鏡組G3的負透鏡的焦距。條件表達式(1)指定在第三透鏡組G3的焦距和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ZL的焦距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滿足這些條件表達式來控制因為變焦導致的球面像差和像差的波動。如果超過條件表達式(1)的上限,則第三透鏡組G3的光焦度變得太弱,這使得難以校正彗差。而且,因為在變焦時透鏡的移動距離増大,變焦鏡頭的全長增大,這使得不可能實現(xiàn)緊湊性。如果未達到條件表達式(1)的下限值,則第三透鏡組G3的光焦度變得太強,并且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球面像差被第三透鏡組G3過大的校正,這使得難以校正彗差和場曲。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1)的上限值是2. 7。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1)的上限值是2. 5。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1)的下限值是2. 05。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1)的下限值是2. 1。條件表達式(2)指定在第三透鏡組G3中的負透鏡的焦距。如果超過條件表達式
      (2)的上限值,則在第三透鏡組G3中的負透鏡的光焦度變弱,這使得難以校正球面像差、彗差和像散。如果未達到條件表達式(2)的下限值,則整個第三透鏡組G3的光焦度變弱,這使得難以校正球面像差。而且,第三透鏡組G3的負透鏡的光焦度變強,這使得難以校正彗差。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2)的上限值是0.9。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2)的上限值是0.8。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2)的下限值是0.605。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2)的下限值是0.61。在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3)。0. 3<f3/f4<0. 6 …(3)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G3的焦距,并且f4表示第四透鏡組G4的焦距。條件表達式(3)指定在第三透鏡組G3的焦距和第四透鏡組G4的焦距之間的關系。如果超過條件表達式(3)的上限值,則在第四透鏡組G4的光焦度變得太強,這使得難以校正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球面像差和縱色像差(longitudinal chromatic aberration)。而且,因為在變焦時第三透鏡組G3的移動距離増大,變焦鏡頭的全長增大,這使得不可能實現(xiàn)緊湊性。如果未達到條件表達式(3)的下限值,則第四透鏡組G4的光焦度變得太弱,這使得難以校正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場曲和彗差和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彗差。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3)的上限值是0.5。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3)的上限值是0.45。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3)的下限值是0.31。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3)的下限值是0.33。
      在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4)。1. 0<(-f2)/fw<l. 5 ...(4)其中,f2表示第二透鏡組G2的焦距,并且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ZL的焦距。條件表達式(4)指定在第二透鏡組G2的焦距和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ZL的焦距之間的關系。如果超過條件表達式(4)的上限值,則第二透鏡組G2的光焦度變得太弱,因此,必須増大其他透鏡組的光焦度,這使得難以校正球面像差和場曲。而且,因為在變焦時透鏡的移動距離増大,變焦鏡頭的全長増大,并且前透鏡直徑也増大,這使得不可能實現(xiàn)緊湊性。如果未達到條件表達式(4)的下限值,則第二透鏡組G2的光焦度變強,這減小了移動距離,但是使得難以校正像散和場曲。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4)的上限值是1.4。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4)的上限值是1.35。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4)的下限值是1.05。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4)的下限值是1. 1。在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5)。1. 0<TLt/ft<l. 2 ...(5)其中,TLt表示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ZL的全長,并且ft表示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ZL的焦距。條件表達式(5)指定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ZL的全長。如果超過條件表達式(5)的上限值,則全長變得太長,這使得不可能實現(xiàn)緊湊性。如果增大第三透鏡組G3的光焦度以減輕這個問題,則變得難以校正球面像差和色像差。如果未達到條件表達式(5)的下限值,則第一透鏡組G1的光焦度變得太強,這使得難以校正場曲。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5)的上限值是1. 18。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5)的上限值是1. 17。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5)的下限值是1.02。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5)的下限值是1.05。在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6)。1. 0<Dl/fw<l. 6 ...(6)其中,D1表示在第一透鏡組G1在光軸上的厚度,并且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ZL的焦距。條件表達式(6)指定第一透鏡組G1在光軸上的厚度。如果超過條件表達式(6)的上限值,則第一透鏡組G1的厚度變得太厚,并且在收縮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不能緊湊,并且像散和場曲的校正變難。如果未達到條件表達式(6)的下限值,則在收縮狀態(tài)中的變焦鏡頭的厚度變薄,但是縱色像差的校正因為折射率的改變而變難,并且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像散和場曲的校正變難。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6)的上限值是1.4。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6)的上限值是1.3。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6)的下限值是1.02。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6)的下限值是1.05。在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7)。1. 5<f3c/f3a<2. 5 …(7)其中,f3c表示第三透鏡組G3的第二正透鏡的焦距,并且f3a表示第三透鏡組G3的第一正透鏡的焦距。條件表達式(7)指定在第三透鏡組G3的前側正透鏡(第一正透鏡)的焦距和后側正透鏡(第二正透鏡)的焦距之間的關系。如果超過條件表達式(7)的上限值,則前側正透鏡的光焦度變強,這使得更容易校正球面像差,但是后側正透鏡的光焦度變弱,這使得難以校正彗差。如果未達到條件表達式(7)的下限值,則前側正透鏡的光焦度變弱,這使得難以校正球面像差。為了良好地 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7)的上限值是2.495。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7)的上限值是2. 492。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7)的下限值是1.6。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7)的下限值是1.8。在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的是,第四透鏡組G4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由正透鏡構成的第一透鏡構件和由負透鏡構成的第二透鏡構件,并且該正透鏡和負透鏡的至少一個具有非球面。由此,可以良好地校正離軸像散(abaxial astigmatism)、彗差和場曲。在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8)。0. l<(-f2)/fl<0. 2 …(8)其中,f2表示第二透鏡組G2的焦距,并且H表示第一透鏡組Gl的焦距。條件表達式(8)指定在第一透鏡組Gl的焦距和第二透鏡組G2的焦距之間的關系。如果超過條件表達式(8)的上限值,則第一透鏡組Gl的光焦度變強,這使得難以校正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球面像差。第二透鏡組G2的光焦度變弱,并且因為在變焦時透鏡的移動距離増大,全長増大。如果未達到條件表達式(8)的下限值,則第二透鏡組G2的光焦度變得太強,這使得難以校正像散和場曲。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8)的上限值是0. 18。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8)的上限值是0. 16。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8)的下限值是0. 12。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8)的下限值是0. 14。 在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的是,第四透鏡組G4包括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因為在第四透鏡組G4的第一透鏡構件和第二透鏡構件之間存在空氣間隔,則可以在中間區(qū)域至遠攝端狀態(tài)中有效地校正彗差。在膠合第一透鏡構件和第二透鏡構件的情況下,存在再多ー個自由的表面,這對于校正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外圍圖像高度的像差是有利的。在該情況下,優(yōu)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9 )。-11. 5<(R42a+R41b)/(R42a_R41b)<-3. 5 ... (9)其中,R41b表示在第四透鏡組G4的第一透鏡構件中最接近像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并且R42a表示在第四透鏡組G4的第二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物體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條件表達式(9)指定在第四透鏡組G4的兩個透鏡之間的空氣透鏡的形狀因子。如果超過條件表達式(9)的上限值,則第四透鏡組G4的第一透鏡構件的光焦度變弱,這使得難以校正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彗差和像散。如果未達到條件表達式(9)的下限值,則第四透鏡組G4的第一透鏡構件的光焦度變得太強,這使得難以校正在中間區(qū)域至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彗差。在遠攝側中的橫色像差(Lateral chromatic aberration)的校正也變難。
      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9)的上限值是-3. 6。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9)的上限值是-3.7。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9)的下限值是-11. 4。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9)的下限值是-11.3。根據(jù)第一實施例,可以實現(xiàn)即使變焦比高也具有緊湊性和良好的光學性能的變焦鏡頭ZL和具有該變焦鏡頭ZL的成像設備(數(shù)字靜態(tài)照相機CAM)。優(yōu)選的是,孔徑光闌S設置在第三透鏡組G3的第一正透鏡的物體側附近,并且第三透鏡組G3和孔徑光闌S可以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沿著光軸一起移動。優(yōu)選的是,第三透鏡組G3的至少一部分能夠移動以便在與光軸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分量。優(yōu)選的是,第四透鏡組G4在從無限遠的物體向有限距離處的物體聚焦時沿著光軸移動?,F(xiàn)在將參考圖11來描述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用于制造變焦鏡頭ZL的方法。首先,在圓柱透鏡鏡筒中以從物體起的順序組裝第一透鏡組G1、第ニ透鏡組G2、第三透鏡組G3和第四透鏡組G4(步驟ST10)。每ー個透鏡被可驅動地構成,使得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G1和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G2和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G4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步驟ST20)。在組裝透鏡的步驟ST10中,設置每一個透鏡使得第一透鏡組G1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G2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G3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第四透鏡組G4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對于第三透鏡組G3,以從物體起的順序來設置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對于第四透鏡組G4,設置兩個透鏡構件。設置每一個透鏡使得除了別的之外滿足上述的條件表達式(1)和條件表達式(2)。根據(jù)該制造方法,可以簡化機械機構,并且可以實現(xiàn)即使變焦比高也具有緊湊性和良好的光學性能的變焦鏡頭ZL?,F(xiàn)在描述本公開的第二實施例。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具有與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類似的配置,并且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透鏡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G2,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G3,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G4,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如圖1所示。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G1和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G2和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G4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第三透鏡組G3以從物體起的順序進一歩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第四透鏡組G4具有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在具有該配置的變焦鏡頭ZL中,在第四透鏡組G4的第一透鏡構件和第二透鏡構件之間存在空氣間隔,因此,可以在中間區(qū)域至遠攝端狀態(tài)中有效地校正彗差。在膠合第一透鏡構件和第二透鏡構件的情況下,存在再多ー個自由的表面,這對于校正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外圍圖像高度的像差是有利的。在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上述的條件表達式(9)。由此,可以實現(xiàn)與第一實施例類似的效果。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9)的上限值是-3. 6。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9)的上限值是-3. 7。為了良好地顯示第ニ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9)的下限值是-11. 4。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9)的下限值是-11. 3。
      在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上述的條件表達式(I)。由此,可以實現(xiàn)與第一實施例類似的效果。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I)的上限值是2. 7。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I)的上限值是2. 5。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I)的下限值是2. 05。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I)的下限值是2.1。在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上述的條件表達式(2)。由此,可以實現(xiàn)與第一實施例類似的效果。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2)的上限值是0.9。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2)的上限值是0.8。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2)的下限值是0.605。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2)的下限值是0.61。在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上述的條件表達式(3)。由此,可以實現(xiàn)與第一實施例類似的效果。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3)的上限值是0.5。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3)的上限值是0.45。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 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3)的下限值是0.31。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3)的下限值是0. 33。在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上述的條件表達式(4)。由此,可以實現(xiàn)與第一實施例類似的效果。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4)的上限值是I. 4。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4)的上限值是I. 35。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4)的下限值是1.05。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4)的下限值是I. I。在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上述的條件表達式(5)。由此,可以實現(xiàn)與第一實施例類似的效果。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5)的上限值是I. 18。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5)的上限值是I. 17。為了良好地顯示第ニ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5)的下限值是I. 02。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5)的下限值是I. 05。在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上述的條件表達式(6)。由此,可以實現(xiàn)與第一實施例類似的效果。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6)的上限值是I. 4。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6)的上限值是I. 3。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6)的下限值是1.02。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6)的下限值是1.05。在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上述的條件表達式(7)。由此,可以實現(xiàn)與第一實施例類似的效果。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7)的上限值是2. 495。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7)的上限值是2. 492。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7)的下限值是1.6。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7)的下限值是I. 8。在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的是,第四透鏡組G4的第一透鏡構件由正透鏡構成,第四透鏡組G4的第二透鏡構件由負透鏡構成,并且該正透鏡和負透鏡的至少ー個具有非球面。這使得可能理想地校正離軸像散、彗差和場曲。在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變焦鏡頭ZL中,優(yōu)選地滿足上述的條件表達式(8)。由此,可以實現(xiàn)與第一實施例類似的效果。為了良好地顯示第二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8)的上限值是0.18。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8)的上限值是0.16。為了良好地顯示第ニ實施例的效果,優(yōu)選的是,條件表達式(8)的下限值是0. 12。更好的是,條件表達式(8)的下限值是0. 14。根據(jù)第二實施例,可以實現(xiàn)即使變焦比高也具有緊湊性和良好的光學性能的變焦鏡頭ZL和具有該變焦鏡頭ZL的成像設備(數(shù)字靜態(tài)照相機CAM)。優(yōu)選的是,孔徑光闌S設置在第三透鏡組G3的第一正透鏡的物體側附近,并且第三透鏡組G3和孔徑光闌S可以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沿著光軸一起移動。優(yōu)選的是,第三透鏡組G3的至少一部分能夠移動以便在與光軸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分量。 優(yōu)選的是,第四透鏡組G4在從無限遠的物體向有限距離處的物體聚焦時沿著光軸移動?,F(xiàn)在如第一實施例,將參考圖11來描述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用于制造變焦鏡頭ZL的方法。首先,在圓柱透鏡鏡筒中以從物體起的順序組裝第一透鏡組G1、第ニ透鏡組G2、第三透鏡組G3和第四透鏡組G4 (步驟ST10)。每ー個透鏡被可驅動地構成,使得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G1和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G2和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G4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步驟ST20)。在組裝透鏡的步驟ST10中,設置每一個透鏡使得第一透鏡組G1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G2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G3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第四透鏡組G4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對于第三透鏡組G3,以從物體起的順序來設置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對于第四透鏡組G4,設置第一透鏡構件和第二透鏡構件,并且第二透鏡構件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設置每一個透鏡使得除了別的之外滿足上述的條件表達式(9)。根據(jù)該制造方法,可以簡化機械機構,并且可以實現(xiàn)即使變焦比高也具有緊湊性和良好的光學性能的變焦鏡頭ZL。示例(示例1)現(xiàn)在將參考附圖來描述本發(fā)明的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的每ー個示例。首先將參考圖
      1、圖2和表1來描述示例1。圖1示出根據(jù)示例1的變焦鏡頭ZL (ZL1)的橫截面和變焦軌跡。根據(jù)示例1的變焦鏡頭ZL1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透鏡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G2,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孔徑光闌S ;第三透鏡組G3,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G4,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一透鏡組G1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具有面向物體的凸表面的彎月形的負透鏡L11、雙凸形的第一正透鏡L12以及具有面向物體的凸表面的彎月形的第二正透鏡L13,并且負透鏡L11和第一正透鏡L12膠合。第二透鏡組G2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雙凹形的第一負透鏡L21、雙凹形的第二負透鏡L22和具有面向物體的凸表面的彎月形的正透鏡L23。第三透鏡組G3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具有面向物體的凸表面的彎月形的第一正透鏡L31、具有面向物體的凸表面的彎月形的負透鏡L32以及雙凸形的第二正透鏡L33。第三透鏡組G3的第一正透鏡L31的物體側透鏡表面是非球面的。
      第四透鏡組G4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雙凸形的正透鏡L41和具有面向像平面I的凸表面的彎月形的負透鏡L42。第四透鏡組G4的負透鏡L42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正透鏡L41的像平面I側上。第四透鏡組G4的正透鏡L41的物體側透鏡表面是非球面的。通過沿著光軸移動第四透鏡組G4來執(zhí)行在從在無限遠的物體向在有限距離處的物體的聚焦??讖焦怅@S設置于在第三透鏡組G3中的最接近物體的第一正透鏡L31的物體側附近,并且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與第三透鏡組G3—起移動。在第四透鏡組G4和像平面I之間設置了由低通濾波器或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等構成的濾波器組FL。在具有該配置的變焦鏡頭ZLl中,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W)向遠攝端狀態(tài)(T)變焦時,第一透鏡組Gl至第四透鏡組G4分別沿著光軸移動,使得在第一透鏡組Gl和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增加,在第二透鏡組G2和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減小,并且在第三透鏡組G3和第四透鏡組G4之間的距離改變。第四透鏡組G4此時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平面I 移動。下面示出的表I至表4列出了關于根據(jù)示例I至示例4的變焦鏡頭的每ー個數(shù)據(jù)。在每ー個表格中的[一般數(shù)據(jù)]中,分別示出關于焦距f、F數(shù)FN0、半視角《(最大入射角單位是“?!?、最大像高度Y、后焦點BF (轉換為空氣)和鏡頭全長(total lens length)TL(轉換為空氣)。在[透鏡數(shù)據(jù)]中,第一列N是從物體側計數(shù)的透鏡表面的編號,第二列R是透鏡表面的曲率半徑,并且第三列D是到下一個透鏡表面的距離,第四列nd是在d線(波長入=587. 6nm)的折射率,并且第五列vd是在d線(波長入=587. 6nm)的阿貝數(shù)。附到第一列右面的“*”指示這個透鏡表面是非球面的。曲率半徑“指示平面,并且省略空氣的折射率 nd=l. 000000。在[非球面數(shù)據(jù)]中,通過下面的表達式(E)給出非球面系數(shù),其中,X(y)表示在高度I處沿著光軸從在每ー個非球面的頂點處的切平面到的每ー個非球面的距離,R表示參考球體表面的曲率半徑(近軸曲率半徑),K表示錐形系數(shù),并且An表示n階的非球面系數(shù)(n=4、6、8、10)。在每ー個示例中,在表格中省略ニ階非球面系數(shù),即A2 = O。在[非球面數(shù)據(jù)]中,“E-n”指示“ X10-n”。X(y) = (y2/R)/{1+(1-K Xy2/R2)1/2} +A4 X y4+A6 X y6+A8 X y8+A10 Xy10 …(E)在[可變距離數(shù)據(jù)]中,示出從廣角端狀態(tài)到遠攝端狀態(tài)的變焦鏡頭的焦距f的每ー個值和可變距離。在[變焦透鏡組數(shù)據(jù)]中,分別示出每ー個透鏡組的焦距的值。在[條件表達式對應值]中,示出每ー個條件表達式的對應值。在[條件表達式對應值]中,f3a表示第三透鏡組G3的第一正透鏡L31的焦距,f3b表示第三透鏡組G3的負透鏡L32的焦距,并且f3c表示第三透鏡組G3的第二正透鏡L33的焦距。在所有的數(shù)據(jù)值中,“mm”通常被用作焦距f、曲率半徑R、表面距離D和其他長度的単位。然而,単元不限于“mm”,因為即使成比例的擴大或成比例地縮小光學系統(tǒng)也獲得等同的光學性能。對于下述的示例2至示例4的數(shù)據(jù)值,使用與這個示例相同的符號。表I示出示例I的每ー個數(shù)據(jù)。在表I中的表面I至26的每ー個曲率半徑R對應于向在圖I中的表面I至26分配的符號Rl至R26。在不例I中,表面13和表面19的透鏡表面分別形成為非球面的。(表I)
      [一般數(shù)據(jù)]變焦比=13.28
      廣ft端狀態(tài)中ii |J焦Η1狀態(tài)遠攝端狀態(tài)
      f=4.6325.00 61.50
      FNO=3.475.24 6.10
      (0=42.309.20 3.69·Y=3.504.05 4.05BF=0.4000.4000.400
      TL=43,22556.76065,199[透鏡數(shù)據(jù)]
      權利要求
      1.一種變焦鏡頭,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透鏡組,所述第一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所述第二透鏡組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所述第三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所述第四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在所述第一透鏡組和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在所述第二透鏡組和所述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所述第四透鏡組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 所述第三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 所述第四透鏡組包括兩個透鏡構件,并且 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
      . 2.0<f3/fw<3. O.0. 6<(-f3b)/f3<l. 0其中, f3表示所述第三透鏡組的焦距, 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所述變焦鏡頭的焦距,并且 f3b表示所述第三透鏡組的所述負透鏡的焦距。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0.3<f3/f4<0. 6其中, f3表示所述第三透鏡組的焦距,并且 f4表示所述第四透鏡組的焦距。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0<(-f2)/fw<l. 5其中, f2表示所述第二透鏡組的焦距,并且 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所述變焦鏡頭的焦距。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 0<TLt/ft<l. 2 其中, TLt表示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所述變焦鏡頭的全長,并且 ft表示在遠攝端狀態(tài)中的所述變焦鏡頭的焦距。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0<Dl/fw<l. 6 其中, Dl表示所述第一透鏡組在光軸上的厚度,并且 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所述變焦鏡頭的焦距。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 .1.5<f3c/f3a<2. 5 其中, f3c表示所述第三透鏡組的所述第二正透鏡的焦距,并且f3a表示所述第三透鏡組的所述第一正透鏡的焦距。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 所述第四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通過由正透鏡構成的第一透鏡構件和由負透鏡構成的第二透鏡構件形成,并且, 所述正透鏡和所述負透鏡的至少ー個具有非球面。
      8.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 . 0.l<(-f2)/fl<0. 2 其中, f2表示所述第二透鏡組的焦距,并且 fl表示所述第一透鏡組的焦距。
      9.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四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所述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1. 5<(R42a+R41b)/(R42a_R41b)<-3. 5 其中, R41b表示在所述第四透鏡組的所述第一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像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并且 R42a表示在所述第四透鏡組的所述第二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物體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11.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 孔徑光闌設置在所述第三透鏡組的所述第一正透鏡的物體側附近,并且所述第三透鏡組和所述孔徑光闌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沿著光軸一起移動。
      1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三透鏡組的至少一部分能夠移動使得在相對于光軸的垂直方向上具有分量。
      1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四透鏡組在從無限遠的物體向有限距離處的物體聚焦時沿著光軸移動。
      14.ー種成像設備,包括在預定表面上形成物體的像的變焦鏡頭, 所述變焦鏡頭是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變焦鏡頭。
      15.一種變焦鏡頭,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透鏡組,所述第一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所述第二透鏡組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所述第三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所述第四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在所述第一透鏡組和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在所述第二透鏡組和所述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所述第四透鏡組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 所述第三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并且, 所述第四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所述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1. 5<(R42a+R41b)/(R42a_R41b)<-3. 5其中, R41b表示在所述第四透鏡組的所述第一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像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并且 R42a表示在所述第四透鏡組的所述第二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物體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2.0<f3/fw<3. O 其中, f3表示所述第三透鏡組的焦距,并且 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所述變焦鏡頭的焦距。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0. 6<(-f3b)/f3<l. 0 其中, f3表示所述第三透鏡組的焦距,并且 f3b表示所述第三透鏡組的所述負透鏡的焦距。
      19.ー種成像設備,包括在預定表面上形成物體的像的變焦鏡頭, 所述變焦鏡頭是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變焦鏡頭。
      20.一種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所述變焦鏡頭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具有第一透鏡組,所述第一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所述第二透鏡組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所述第三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所述第四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在所述第一透鏡組和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在所述第二透鏡組和所述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所述第四透鏡組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 所述第三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 所述第四透鏡組包括兩個透鏡構件,并且 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2.0<f3/fw<3. 0.0. 6<(-f3b)/f3<l. 0其中, f3表示所述第三透鏡組的焦距, 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所述變焦鏡頭的焦距,并且 f3b表示所述第三透鏡組的所述負透鏡的焦距。
      21.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0.3<f3/f4<0.6 其中, f3表示所述第三透鏡組的焦距,并且 f4表示所述第四透鏡組的焦距。
      22.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 .1.0<(-f2)/fw<l. 5 其中, f2表示所述第二透鏡組的焦距,并且 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tài)中的所述變焦鏡頭的焦距。
      23.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所述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
      24.一種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所述變焦鏡頭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具有第一透鏡組,所述第一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所述第二透鏡組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所述第三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所述第四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在所述第一透鏡組和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在所述第二透鏡組和所述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所述第四透鏡組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 所述第三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并且, 所述第四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所述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
      25.根據(jù)權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1. 5<(R42a+R41b)/(R42a_R41b)<-3. 5 其中, R41b表示在所述第四透鏡組的所述第一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像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并且 R42a表示在所述第四透鏡組的所述第二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物體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變焦鏡頭、成像設備和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公開了一種變焦鏡頭,其具有第一透鏡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G2),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G3),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G4),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在從廣角端狀態(tài)向遠攝端狀態(tài)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G1)和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G2)和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G4)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第三透鏡組(G3)具有第一正透鏡(L31)、負透鏡(L32)和第二正透鏡(L33),并且第四透鏡組(G4)具有兩個透鏡(L41,L42)。
      文檔編號G02B15/173GK102955230SQ201210300919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22日
      發(fā)明者中村圭一 申請人:株式會社尼康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