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曲不敏感的寬帶色散平坦單模光纖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的彎曲不敏感的寬帶色散平坦單模光纖,包括纖芯中央圓形分層、包覆在所述纖芯中央圓形分層上的第一環(huán)形分層、包覆在所述第一環(huán)形分層上的第二環(huán)形分層以及包覆在所述第二環(huán)形分層上的均勻外包層,所述第一環(huán)形分層的折射率低于均勻外包層的折射率。所述光纖以改進的全內(nèi)反射方式傳播;高次模截止波長小于1400nm;在波長1400nm下色散最小值大于0.5ps/(nm·km);在波長1460nm下色散最小值大于2.0ps/(nm·km);在波長1550nm下有效面積不小于70.0μm2;在模場直徑不小于9.30μm和彎曲半徑為5mm時,彎曲損耗從小于0.2dB/100圈到小于0.004dB/100圈;在波長1700nm下,色散最大值從小于10.7ps/(nm·km)到小于10.1ps/(nm·km)。
【專利說明】彎曲不敏感的寬帶色散平坦單模光纖 發(fā)明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單模光纖,尤其涉及,寬帶色散平坦單模光纖和彎曲不敏感單模光纖。
【背景技術(shù)】
[0002] 下面先對本發(fā)明涉及到的術(shù)語給出定義,其中普通術(shù)語符合本領(lǐng)域慣例;本說明 書的專用術(shù)語通過慣用術(shù)語說明。
[0003] 光纖各分層的半徑以單位i! m計,按折射率定義,每一特定分層具有第一折射率 點和最后折射率點。從光纖軸線到第一折射率點所在位置的半徑是該分層的內(nèi)半徑;從光 纖軸線到最后折射率點所在位置的半徑是該分層的外半徑。參見折射率剖面圖,纖芯中央 圓形分層的半徑從光纖軸線量到該分層的外半徑;第一環(huán)形分層的寬度從第一環(huán)形分層的 內(nèi)半徑量到第一環(huán)形分層的外半徑;第二環(huán)形分層的寬度從第二環(huán)形分層的內(nèi)半徑量到第 二環(huán)形分層的外半徑。
[0004] 纖芯中央圓形分層、第一環(huán)形分層和第二環(huán)形分層的相對折射率差A(yù)pA1和A2 以單位%計,分別定義為
[0005] A0 =n〇2-ncl2) /2n〇2 ;
[0006]A! = (?) /2n02 ;
[0007]A2 = (n22-ncl2) /2n〇2;
[0008] 其中,Iitl和n2分別表示纖芯中央圓形分層和第二環(huán)形分層的最大折射率;ni表示 第一環(huán)形分層的最小折射率;Iica表示外包層的均勻折射率。
[0009]Ii1小于nel的光纖稱為凹陷包層光纖,其中相對凹陷深度定義為AdPAci之比。
[0010] 折射率剖面定義為相對折射率差或折射率與半徑之間的關(guān)系。
[0011] 纖芯中央圓形分層a折射率剖面定義為
[0012] Ac0(r) = A0[l-(r/a) a],0 < r < a,
[0013] 其中,1是所處位置半徑;a是所述纖芯中央圓形分層的半徑;a取任意值;a大 于10可以看作階躍型折射率剖面。a折射率剖面包括與其光傳輸性能相似的其他折射率 剖面。
[0014] 色度色散系數(shù)以單位ps/(nm?km)計,本說明書簡稱為色散。
[0015] 色度色散斜率系數(shù)以單位ps/(nm2 ?km)計,本說明書簡稱為色散斜率。
[0016] 有效面積以單位Um2計,定義為
[0017]Aeff = 231( /E2 (r)rdr)V( /E4 (r)rdr),
[0018] 其中,積分限為0至…;E(r)是光傳播所伴隨的電場,r是所處位置半徑。
[0019] 宏彎損耗本說明書又稱為彎曲損耗,利用下述公式計算:
[0020]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彎曲不敏感的寬帶色散平坦單模光纖,包括纖芯中央圓形分層、包覆在所述纖 芯中央圓形分層上的第一環(huán)形分層、包覆在所述第一環(huán)形分層上的第二環(huán)形分層W及包 覆在所述第二環(huán)形分層上的均勻外包層。所述纖芯中央圓形分層的相對折射率差為A。, 半徑為a ;所述第一環(huán)形分層的相對折射率差為A 1,寬度為Hi ;所述第二環(huán)形分層的相對 折射率差為A2,寬度為所述纖芯中央圓形分層是階躍型折射率剖面或等效的a折射 率剖面,所述第一環(huán)形分層和所述第二環(huán)形分層基本上是均勻折射率,所述第一環(huán)形分層 的折射率低于所述均勻外包層的折射率,所述第二環(huán)形分層的折射率高于所述均勻外包 層的折射率。其特征在于:W改進的全內(nèi)反射方式傳播,同時滿足條件AiHi+A2H2<0和 A 〇a+ A 1&+ A 2?〉0。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其特征在于;a > 10; A。= 0.25到0.46% ;Ai =-0. 367 到-0. 876 A 0 ; A 2 = 0. 40 到 1. 0 A。;a = 3. 02 到 4. 35 y m 化=0. 75 到 1. 77a ; & = 0. 21到0. 90a ;高次模截止波長小于1400皿;在波長1400皿下色散最小值大于0. 5ps/ (nm ? km);在波長1460nm下色散最小值大于2.化s/(nm ? km);在波長1550nm下有效面積 大于 55. 0 y m2。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其特征在于;a = 3. 02到4. 14ym訊= 0.75到1.77a; & = 0. 22到0. 90a ;在波長1550皿下,有效面積不小于60. 0 y m2 ;在波長1800皿下,色散 最大值從小于 8. 5ps/"(nm ? km)到小于 7. 9ps/"(nm ? km)。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其特征在于;a = 3. 20到4. 35 y m訊=0. 77到1. 74a ; & = 0. 21到0. 88a ;在波長1550皿下,有效面積不小于70. 0 y m2 ;在波長1700皿下,色散 最大值從小于9. 8ps/(nm ? km)到小于7. 7ps/(nm ? km)。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其特征在于;A。= 0.30到0.46 % ;Ai = -0.367 至Ij -0. 486 A。;a = 3. 〇2 到 3. S4 y m 化=1. 16 到 1. ?7a 化=0. 22 到 0. 7扯;在波長 ISSOnm 下,有效面積不小于60. 0 y m2 ;在波長1550皿下模場直徑不小于8. 60 y m和彎曲半徑5mm 時,彎曲損耗從小于2. 0地/100圈到小于0. 3地/100圈。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其特征在于;An = 0.26到0.40 % ;Ai = -0.367 到-0. 486 A。巧=3. 20 到 4. 16 y m ;H1 = 1. 16 到 1. 74a 訊=0. 21 到 0. 71a ;在波長 1550nm 下,有效面積不小于70. 0 y m2 ;在波長1550皿下模場直徑不小于9. 30 y m和彎曲半徑5mm 時,彎曲損耗從小于7. 0地/100圈到小于1. 4地/100圈。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其特征在于:么。=0.30到0.46 % ;Ai = -0.486 至Ij -0. 621 A。;a = 3. 14 到 3. 96 y m 化=0. 94 到 1. 43a 化=0. 22 到 0. 74a ;在波長 ISSOnm 下,有效面積不小于60. 0 y m2 ;在波長1550皿下模場直徑不小于8. 60 y m和彎曲半徑5mm 時,彎曲損耗從小于0. 3地/100圈到小于0. 03地/100圈。
8.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其特征在于:么。=0.26到0.40 % ;Ai = -0.486 至Ij -0. 621 A。;a = 3. 40 到 4. 16 y m 化=0. 96 到 1. 41a 化=0. 23 到 0. 75a ;在波長 1550nm 下,有效面積不小于70. 0 y m2 ;在波長1550皿下模場直徑不小于9. 30 y m和彎曲半徑5mm 時,彎曲損耗從小于1. 4地/100圈到小于0. 2地/100圈。
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其特征在于;An = 0.30到0.46% ;Ai = -0.621 至Ij -0. 8了6 A。;a = 3. 24 到 4. 13 y m 化=0. 75 到 1. 1貼化=0. 22 到 0. 90a ;在波長 ISSOnm 下,有效面積不小于60. 0 y m2 ;在波長1550皿下模場直徑不小于8. 60 y m和彎曲半徑5mm 時,彎曲損耗從小于0.03地/100圈到小于3 Xl〇-4地/100圈。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其特征在于:A。= 0.25到0.40% ;Ai = -0.621 至Ij -0. 8了6 A。;a = 3. 40 到 4. 35 y m 化=0. 77 到 1. ISa 化=0. 25 到 0. 8Sa ;在波長 ISSOnm 下,有效面積不小于70. 0 y m2 ;在波長1550皿下模場直徑不小于9. 30 y m和彎曲半徑5mm 時,彎曲損耗從小于0.2地/100圈到小于5 Xl〇-3地/100圈。
【文檔編號】G02B6/036GK104345384SQ201310334555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8月2日
【發(fā)明者】汪業(yè)衡 申請人:汪業(yè)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