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軸承部件、端部部件、感光鼓單元、處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05216閱讀:181來源:國知局
      軸承部件、端部部件、感光鼓單元、處理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軸承部件,能夠進行與以往同等的旋轉(zhuǎn)力傳遞并能夠相對于裝置主體拆裝,而且能夠高精度、簡單地生產(chǎn)且抑制損壞等不良情況的發(fā)生。軸承部件(45)被配置在感光鼓(35)的端部且安裝有軸部件(70),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狀體(46);保持部(50),其被配置在筒狀體的內(nèi)側(cè),并能夠保持及拆裝地設置軸部件所具有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保持部具有:擺動槽(51b、55b),是沿筒狀體的軸向延伸且相對地設置的至少兩個槽,該槽的底具有相對于沿軸向的方向彎曲的曲面;導入槽(51a、55a),是一端與擺動槽連通且另一端與保持部的外側(cè)連通的槽,被配置在比擺動槽更靠筒狀體的旋轉(zhuǎn)方向上游側(cè);基座部(60),被設置在兩個擺動槽的一端側(cè)之間。
      【專利說明】軸承部件、端部部件、感光鼓單元、處理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能夠拆裝地設置在激光打印機、復印機等圖像形成裝置上的處理盒、設置在該處理盒中的感光鼓單元、安裝在感光鼓單元的感光鼓上的端部部件、和構成端部部件的軸承部件。
      【背景技術】
      [0002]在激光打印機、復印機等圖像形成裝置中,相對于該圖像形成裝置的主體(以下記作“裝置主體”)能夠拆裝地具有處理盒。
      [0003]處理盒是用于形成文字或圖形等要顯示的內(nèi)容并將其轉(zhuǎn)印到紙等記錄介質(zhì)上的部件。更具體來說,在處理盒中具有感光鼓,在此形成要轉(zhuǎn)印的內(nèi)容。另外,在處理盒中,為形成要向感光鼓轉(zhuǎn)印的內(nèi)容同時配置其他各種構件。作為這些構件可以列舉例如進行顯影、帶電、清潔的構件。
      [0004]處理盒構成為,為了進行維護將同一處理盒相對于裝置主體進行拆裝,或者為了更換新的處理盒將舊的處理盒從裝置主體脫離,而將新的處理盒安裝在裝置主體上。這樣的處理盒的拆裝是圖像形成裝置的使用者能夠自己進行的,從所述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盡可能容易地進行拆裝。
      [0005]然而,裝置主體的驅(qū)動軸直接或借助其他部件卡合在處理盒所具有的感光鼓上,由此,感光鼓從該驅(qū)動軸受到旋轉(zhuǎn)力而旋轉(zhuǎn)。因此,為使處理盒相對于裝置主體拆裝,需要相應地進行裝置主體的驅(qū)動軸和感光鼓之間的卡合的解除(脫離)及再卡合(安裝)。
      [0006]這里,只要能夠使感光鼓(處理盒)沿裝置主體的驅(qū)動軸的軸線方向移動并拆裝,為此構成裝置是較容易的。但是,從圖像形成裝置的小型化、確保處理盒的拆裝空間等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將處理盒從與驅(qū)動軸的軸線方向不同的方向拉出而自裝置主體脫離,并以沿該方向壓入的方式安裝到裝置主體上。
      [0007]專利文獻I公開了用于沿與裝置主體的驅(qū)動軸軸線方向不同的方向拆裝處理盒的結構。具體來說,專利文獻I記載的耦合部件通過設置球形部而能夠擺動地安裝在鼓法蘭(軸承部件)上。因此,耦合部件所具有的、與裝置主體的驅(qū)動軸卡合的部分(旋轉(zhuǎn)力接受部件)能夠以球形部為中心擺動并相對于感光鼓的軸線改變角度,使裝置主體的驅(qū)動軸和感光鼓的安裝及脫離變得容易。
      [0008]另外,在非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構造,用于將軸部件所具有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向軸承部件導入的槽沿軸承部件的內(nèi)周的旋轉(zhuǎn)方向設置,通過該槽使該旋轉(zhuǎn)力傳遞銷向軸承部件的安裝變得容易。另外,這里還記載了一體地成形這樣的軸承部件的技術。
      [0009]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6473號公報
      [0010]非專利文獻1:發(fā)明協(xié)會公開技報公技番號2010-502200號
      [0011]但是,在專利文獻I記載的耦合部件及保持其的鼓法蘭(軸承部件)的構造中,由于采用能夠擺動耦合部件并將球形部保持在鼓法蘭上的構造,所以在將球形部安裝到鼓法蘭(軸承部件)上時,需要強行插入、強行拔出。[0012]通過強行插入、強行拔出進行的組裝會導致組裝精度的降低、組裝時有可能損壞零件。
      [0013]另外,專利文獻I還記載了一種組裝方法,分解耦合部件并將一部分零件配置到鼓法蘭(軸承部件)上之后,按順序組裝耦合部件的其他零件。
      [0014]由此,沒有強行插入、強行拔出這樣的不良情況,但工時變多,生產(chǎn)率降低。另外,精度良好地將像這樣安裝有能夠擺動的耦合部件的鼓法蘭(軸承部件)安裝在感光鼓的端部上也是困難的。
      [0015]另一方面,僅通過非專利文獻I公開的方法實現(xiàn)軸部件的順暢安裝、軸部件的順暢擺動及軸部件相對于裝置主體的順暢拆裝是困難的。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16]因此,本實用新型是鑒于上述問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軸承部件、端部部件、感光鼓單元及處理盒,能夠?qū)崿F(xiàn)與以往同樣的旋轉(zhuǎn)力的傳遞及相對于裝置主體的拆裝,并且更順暢地工作,高精度且抑制了損壞等不良情況,能夠簡單地生產(chǎn)。
      [0017]以下,關于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這里為容易理解,對附圖標記加上了括號,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
      [0018]技術方案I記載的實用新型是被配置在感光鼓(35)的端部并安裝軸部件(70)的軸承部件(45),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狀體(46);保持部(50),其被配置在筒狀體的內(nèi)側(cè),并設置為能夠保持及拆裝軸部件所具有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保持部具有:擺動槽(51b、55b),是沿筒狀體的軸向延伸且相對地設置的至少兩個槽,該槽的底具有相對于沿軸向的方向彎曲的曲面;導入槽(51a、55a),是一端與擺動槽連通且另一端與保持部的外側(cè)連通的槽,并配置在比擺動槽靠近筒狀體的旋轉(zhuǎn)方向上游側(cè);基座部(60),被設置在兩個擺動槽的一端側(cè)之間。
      [0019]技術方案2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I記載的軸承部件(45)中,所述基座部具有彎曲的曲面。
      [0020]技術方案3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2記載的軸承部件(45)中,擺動槽(51b,55b)的曲面的中心和基座部(60)的曲面的中心大致一致。
      [0021]技術方案4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I至3中任一項記載的軸承部件(45)中,擺動槽(51b、55b)的曲面是以軸部件(70)的轉(zhuǎn)動中心為中心,并以與要配置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長度大致一致的直徑形成的曲面構造。
      [0022]技術方案5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I至4中任一項記載的軸承部件(45)中,相對的擺動槽(5lb、55b)的底面間的距離具有從筒狀體的軸向端部朝向軸向內(nèi)側(cè)變寬的部位。
      [0023]技術方案6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I至5中任一項記載的軸承部件(45)中,導入槽配置為在使軸部件(70)的軸向與筒狀體的軸向一致的姿態(tài)以及使軸部件擺動并最大程度傾斜的姿態(tài)以外的、任意的使軸部件傾斜的姿態(tài)下,以旋轉(zhuǎn)力傳遞銷的端部能夠與導入槽的位置一致。
      [0024]技術方案7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I至6中任一項記載的軸承部件(45)中,導入槽(51a、55a)具有與要配置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過渡配合的尺寸。[0025]技術方案8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I至7中任一項記載的軸承部件(145)中,具有由兩個擺動槽(151b、155b)及基座部(160)圍成的凹部(160b),從軸承部件的軸向中基座部相反側(cè)的被開放一側(cè)觀察該凹部時,該凹部沒有根切部,導入槽(151a、155a)的側(cè)壁的一方由基座部的面形成。
      [0026]技術方案9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8記載的軸承部件(145)中,從凹部的開放側(cè)的相反側(cè)觀察軸承部件時,在擺動槽(151b、155b)中沒有根切部。
      [0027]技術方案10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8或9記載的軸承部件(145)中,基座部(160)中的形成導入槽(151a、155a)的面相對于軸承部件的徑向傾斜。
      [0028]技術方案11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8至10任一項記載的軸承部件(145)中,軸承部件全部一體成型。
      [0029]技術方案12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I至11中任一項記載的軸承部件(45)中,導入槽(51a、55a)的靠保持部(50)的外側(cè)的部分比靠擺動槽(51b、55b)側(cè)的部分寬。
      [0030]技術方案13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I至12中任意一項記載的軸承部件(45)中,軸承部件涂布有潤滑劑。
      [0031]技術方案14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I至13中任一項記載的軸承部件(45)中,軸承部件由含有氟、聚乙烯及硅橡膠的至少一種的樹脂形成。
      [0032]技術方案15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I至14中任意一項記載的軸承部件
      (45)中,軸承部件涂布有氟。
      [0033]技術方案16記載的實用新型是一種端部部件(40),其具有軸部件(70)及技術方案I至15中任一項記載的軸承部件(45),軸部件具有:旋轉(zhuǎn)軸(85);旋轉(zhuǎn)力接受部(71),其被設置在該旋轉(zhuǎn)軸的一端側(cè)并能夠與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旋轉(zhuǎn)力提供部卡合,在該卡合的姿態(tài)下,接受來自驅(qū)動軸的旋轉(zhuǎn)力;基端部(90),被配置在旋轉(zhuǎn)軸的另一端側(cè);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具有從基端部突出的端部,通過將該軸部件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配置在軸承部件的擺動槽內(nèi),軸部件被組合到軸承部件上。
      [0034]技術方案17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16記載的端部部件(40)中,從軸承部件(45)中的與感光鼓嵌合的部位的相反側(cè)插入軸部件(70),將軸部件組合到軸承部件時,能夠不使軸承部件撓曲地組合。
      [0035]技術方案18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16或17記載的端部部件(40)中,軸部件(70)被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限制了該軸部件的軸向移動。
      [0036]技術方案19記載的實用新型是在技術方案16至18中任一項記載的端部部件(40)中,基端部(90)沒有被軸承部件(45)限制軸向上的軸部件的拔出方向的移動。
      [0037]技術方案20記載的實用新型是一種感光鼓單兀(30),具有感光鼓(35)和技術方案16至19中任一項記載的端部部件(40)。
      [0038]技術方案21記載的實用新型是一種處理盒(20),具有技術方案20記載的感光鼓單元(30),軸部件(70)相對于圖像形成裝置主體(10)的驅(qū)動軸能夠拆裝。
      [0039]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在端部部件中容易將軸部件安裝到軸承部件上,并且在安裝后,軸部件的擺動順暢,并且與以往同樣地能夠?qū)碜匝b置主體的旋轉(zhuǎn)驅(qū)動力傳遞到感光鼓,處理盒相對于裝置主體的拆裝是容易的。
      [0040]另外,由于軸部件相對于軸承部件容易安裝及拆下,所以將擺動的軸部件安裝在軸承部件上之前,與以往相比,能夠更適當?shù)貙⑤S承部件安裝在感光鼓上。
      [0041]而且,將軸部件安裝在軸承部件上時,由于不需要強行安裝,所以不會導致軸部件和軸承部件的組裝精度降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2]圖1是圖像形成裝置主體及處理盒的概念圖。
      [0043]圖2 Ca)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感光鼓單元的外觀立體圖,圖2 (b)是端部部件的外觀立體圖。
      [0044]圖3 (a)是軸承部件的外觀立體圖,圖3 (b)是保持部的外觀立體圖。
      [0045]圖4 Ca)是從箭頭IVa方向觀察沿圖3 Ca)的IV-1V線的截面的圖,圖4 (b)是從箭頭IVb的方向觀察沿圖3 (a)的IV-1V線的截面的圖。
      [0046]圖5 (a)是從箭頭Va的方向觀察沿圖3 (a)的V-V線的截面的圖,圖5 (b)是從箭頭Vb的方向觀察沿圖3 (a)的V-V線的截面的圖。
      [0047]圖6 (a)是圖2 (b)所示的軸部件的沿VIa-VIa線的剖視圖,圖6 (b)是圖2 (b)所示的軸部件的沿VIb-VIb線的剖視圖。
      [0048]圖7是放大表示耦合部件的圖。
      [0049]圖8是沿圖2 (b)的VIb-VIb線的端部部件的軸線方向剖視圖。
      [0050]圖9 (a)是以與圖8相同的視角表示軸部件向一側(cè)最大程度地傾斜的姿態(tài),圖9(b)是以與圖8相同的視角表示軸部件向另一側(cè)最大程度地傾斜的姿態(tài)的圖。
      [0051]圖10是表示軸部件沿軸向被拉伸的情況下的軸部件及軸承部件的狀態(tài)的圖。
      [0052]圖11 (a)是在保持部的立體圖中用箭頭XIa表示旋轉(zhuǎn)力傳遞銷的移動的圖,圖11(b)是以第一槽形成部為正面表示的軸承部件的剖視圖,是用有陰影線的圓形標記表示旋轉(zhuǎn)力傳遞銷的圖。
      [0053]圖12是從軸成為紙面進深側(cè)/近前側(cè)的方向觀察端部部件的示意圖,是用箭頭XII表示旋轉(zhuǎn)力傳遞銷的移動的圖。
      [0054]圖13是端部部件的剖視圖,是表示將軸部件安裝在軸承部件上時的姿態(tài)的圖。
      [0055]圖14 Ca)是表示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驅(qū)動軸和銷的立體圖,圖14 (b)是用于說明銷與耦合部件連結的姿態(tài)的圖。
      [0056]圖15 Ca)是用于說明將處理盒安裝在裝置主體上的一個情況的例子的圖,圖15(b)是用于說明將處理盒安裝在裝置主體上的另一個情況的例子的圖。
      [0057]圖16 Ca)是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圖,是軸承部件的立體圖,圖16 (b)是從圖16
      (a)的紙面上側(cè)觀察的軸承部件的俯視圖。
      [0058]圖17是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圖,是軸承部件的外觀立體圖。
      [0059]圖18是從軸承部件的軸向觀察的圖。
      [0060]圖19 (a)是從箭頭XIXa的方向觀察沿圖18的XIX-XIX線的截面的圖,圖19 (b)是從箭頭XIXb的方向觀察沿圖18的XIX-XIX線的截面的圖。
      [0061]圖20 (a)是從箭頭XXa的方向觀察沿圖18的XX-XX線的截面的圖,圖20 (b)是從箭頭XXb的方向觀察沿圖18的XX-XX線的截面的圖。
      [0062]圖21是在圖20 (a)的截面中表示軸承部件上安裝有軸部件的姿態(tài)的圖。[0063]圖22是在圖19 (a)的截面中表示軸承部件上安裝有軸部件的姿態(tài)的圖。
      [0064]圖23 Ca)是以與圖21相同的視角表示軸部件向一側(cè)最大程度地傾斜的姿態(tài),圖23 (b)是以與圖22相同的視角表示軸部件向另一側(cè)最大程度地傾斜的姿態(tài)的圖。
      [0065]圖24是表示軸部件沿軸向被拉伸的情況下的軸部件及軸承部件的狀態(tài)的圖。
      [0066]圖25是用于說明軸部件最大程度地傾斜時的姿態(tài)的圖。
      [0067]圖26 (a)是表示制作軸承部件的模具的立體圖,圖26 (b)是從與圖26 (a)不同的方向觀察的立體圖。
      [0068]圖27 (a)?(C)是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的剖視圖。
      [0069]圖28 Ca)?(C)是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的其他剖視圖。
      [0070]圖29 Ca)是組合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情況的剖視圖,圖29 (b)是與圖29 (a)不同的截面的圖。
      [0071 ]圖30是變形例的軸承部件的剖視圖。
      [0072]圖31是其他變形例的軸承部件的立體圖。
      [0073]圖32是從其他變形例的軸承部件的軸向觀察的圖。
      [0074]圖33是其他變形例的軸部部件的剖視圖。
      [0075]圖34是基座部為平坦的例子的端部部件的剖視圖。
      [0076]圖35是用于說明軸部件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
      [0077]附圖標記說明
      [0078]10圖像形成裝置主體
      [0079]20處理盒
      [0080]30感光鼓單元
      [0081]35感光鼓
      [0082]40、140、240 端部部件
      [0083]45、145、2佔軸承部件
      [0084]5OU5O 保持部
      [0085]51、151第一槽形成部
      [0086]51a、151a 導入槽
      [0087]5IbU5Ib 擺動槽
      [0088]55、155第二槽形成部
      [0089]55a、l55a 導入槽
      [0090]MbUMb 擺動槽
      [0091]60、160、260 基座部
      [0092]70軸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93]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作用及效果通過以下說明的用于實施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加以明確。以下,基于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些實施方式。另外,在各圖中,為進行說明,根據(jù)需要省略了部件,或者透視、或者夸張地顯示了形狀。[0094]圖1是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圖,是示意地表示具有端部部件40 (參照圖2)的處理盒20、及安裝該處理盒20而進行使用的圖像形成裝置主體10 (以下記作“裝置主體10”)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通過使處理盒20沿圖1中的A所示的方向移動而能夠?qū)⑵浒惭b在裝置主體10上或使其從裝置主體10脫離。該方向是與裝置主體10的驅(qū)動軸的軸線方向不同的方向。而且,由裝置主體10及處理盒20構成了圖像形成裝置。以下詳細說明。
      [0095]處理盒20具有形成其外輪廓的殼體21,在其內(nèi)側(cè)內(nèi)置有各種零件。在本實施方式中,具體來說,具有感光鼓單元30 (參照圖2 (a))、帶電輥、顯影輥、顯影刮板、轉(zhuǎn)印輥及清潔刮板。
      [0096]在感光鼓單元30中形成應向紙等記錄介質(zhì)轉(zhuǎn)印的文字、圖形等。圖2 (a)是表示感光鼓單元30的外觀立體圖。從圖2 Ca)可知,感光鼓單元30具有感光鼓35、蓋部件36及端部部件40。圖2 (b)是表示端部部件40的立體圖。以下,參照圖2 (a)、圖2 (b)及適當?shù)厥境龅膱D說明感光鼓單元30。
      [0097]感光鼓35是在圓筒狀的鼓滾筒的外周面覆蓋感光層的部件。即,感光鼓35是在鋁等導電性的滾筒上涂布感光層而構成的。在感光鼓35的一端如下所述地安裝有端部部件40,在另一端配置有蓋部件36。在本實施方式中,鼓滾筒是圓筒狀的,但也可以是實心的圓柱狀。但是,至少蓋部件36及端部部件40適當?shù)匕惭b在其端部。
      [0098]蓋部件36是由樹脂形成的部件,嵌合在感光鼓35的圓筒內(nèi)側(cè)的嵌合部和覆蓋感光鼓35的一端面而配置的軸承部同軸地形成。軸承部是覆蓋感光鼓35的端面的圓板狀,并且具有支承軸的部位。另外,在蓋部件36上配置有由導電性材料形成的接地板,由此,使感光鼓35和裝置主體10電連接。
      [0099]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蓋部件的一例,但不限于此,還可以采用通常能夠取得的其他形態(tài)的蓋部件。例如也可以在蓋部件上配置用于傳遞旋轉(zhuǎn)力的齒輪。
      [0100]另外,上述導電性材料也可以設置在后述的端部部件40側(cè)。
      [0101]端部部件40是被安裝在感光鼓35的端部中與上述蓋部件36相反一側(cè)的端部上的部件,具有軸承部件45及軸部件70。
      [0102]軸承部件45是被固定在感光鼓35的端部上的部件。圖3是表示軸承部件45的立體圖。圖3 Ca)是軸承部件45的整體立體圖,圖3 (b)是僅表示軸承部件45中的保持部50的立體圖。這里,在圖3 (a)中,端部部件40被固定在感光鼓35上,將其配置在圖像形成裝置中并工作時,軸承部件45旋轉(zhuǎn)的方向如箭頭B所示。圖4 (a)是從箭頭IVa的方向觀察沿圖3 (a)的IV-1V線的截面的圖,圖4 (b)是從箭頭IVb的方向觀察沿圖3 (a)的IV-1V線的截面的圖。另外,圖5 (a)是從箭頭Va的方向觀察沿圖3 (a)的V-V線的截面的圖,圖5 (b)是從箭頭Vb的方向觀察沿圖3 (a)的V-V線的截面的圖。
      [0103]在本實施方式中,從圖2至圖5可知,軸承部件45具有圓筒狀的筒狀體46。另外,在筒狀體4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該外周面立設的環(huán)狀的接觸壁47及齒輪48。筒狀體46的外徑與上述感光鼓35的內(nèi)徑大致相同,通過將該筒狀體46的一端側(cè)插入并嵌合在感光鼓35上,將軸承部件45固定在感光鼓35上。此時,感光鼓35的端面被插入到與接觸壁47接觸的深度。此時,為進行更牢固的固定,也可以使用粘接劑。另外,也可以在配置有粘接劑的部分的筒狀體46上設置槽或凹凸。由此,粘接劑被保持在該槽或凹部中,感光鼓35和軸承部件45的粘接變得更牢固。[0104]齒輪48是將旋轉(zhuǎn)力向顯影輥傳遞的齒輪,在本實施方式中是斜齒輪。齒輪的種類沒有特別限定,也可以是平齒輪等。但是,齒輪不一定必須設置。
      [0105]在筒狀體46的筒狀的內(nèi)側(cè),以堵塞該筒狀體46內(nèi)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設置有板狀的底部49。而且,在被底部49分隔的筒狀體46的內(nèi)側(cè)、被固定在感光鼓35 —側(cè)的相反側(cè)的內(nèi)側(cè),設置有保持部50。
      [0106]保持部50是用于在筒狀體46的內(nèi)側(cè)形成導入槽5la、55a和擺動槽5lb、55b的部位,具有第一槽形成部51及第二槽形成部55。而且,保持部50在第一槽形成部51的一端側(cè)和第二槽形成部55的一端側(cè)之間具有基座部60。
      [0107]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保持部50上具有相對地設置的兩個(一對)槽形成部51,55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設置四個(兩對)槽形成部、六個(三對)槽形成部,也可以更多。
      [0108]第一槽形成部51是用于形成導入槽51a及擺動槽51b的部位。從圖3(b)、圖4
      (a)、圖5 (a)、圖5 (b)可知,第一槽形成部51以從筒狀體46的內(nèi)周面突出的方式具有兩個塊狀的第一凸部52及第二凸部53。第一凸部52及第二凸部53都是將沿著筒狀體46的軸向的方向作為長度方向,并沿筒狀體46的周向具有規(guī)定間隙地排列。該間隙成為擺動槽51b。因此,擺動槽51b是沿著筒狀體46的軸向延伸的槽。而且,從圖5 (a)、圖5 (b)可知,擺動槽51b的底面51c具有相對于沿著筒狀體46的軸向方向彎曲的曲面。該曲面優(yōu)選如本實施方式這樣在圖5 (a)、圖5 (b)的截面中以成為圓弧狀的方式構成。而且,該圓弧的中心Cl如圖5 Ca)所示更優(yōu)選位于筒狀體的軸線上。
      [0109]另外,在第一凸部52上,設置有沿筒狀體46的周向切開該第一凸部52而使其一方和另一方連通的導入槽51a。因此,通過導入槽51a形成了從擺動槽51b向隔著第一凸部52的相反側(cè)(保持部50的外側(cè))連通的槽。這里,從圖4 (a)可知,本實施方式的導入槽51a形成為與靠擺動槽51b的一側(cè)相比,其相反側(cè)(保持部50的外側(cè))更寬。另外,從圖5 (a)可知,導入槽51a向隨著趨向筒狀體46的徑向外側(cè)而接近底板49的方向傾斜。
      [0110]關于導入槽51a的該傾斜的程度和配置等、導入槽51a的其他結構,由于可以根據(jù)與軸部件70之間的關系進行說明,所以在后面說明。
      [0111]第二槽形成部55相對于第一槽形成部51被設置在筒狀體46的徑向相反側(cè)、與第一槽形成部51相對的位置。
      [0112]第二槽形成部55是形成導入槽55a及擺動槽55b的部位。從圖3(b)、圖4(b)、圖5 (a)、圖5 (b)可知,第二槽形成部55以從筒狀體46的內(nèi)周面突出的方式具有兩個塊狀的第一凸部56及第二凸部57。第一凸部56及第二凸部57都將沿著筒狀體46的軸向方向作為長度方向,并沿著筒狀體46的周向具有規(guī)定間隙地排列。該間隙成為擺動槽55b。因此,擺動槽55b是沿筒狀體46的軸向延伸的槽。而且,從圖5 (a)、圖5 (b)可知,擺動槽55b的底面55c具有向筒狀體46的軸向彎曲的曲面。該曲面優(yōu)選在圖5 (a)、圖5 (b)的截面中以成為圓弧狀的方式構成。而且,此時,更優(yōu)選的是,底面55c的圓弧與包含上述擺動槽51b的底面51c的圓弧在內(nèi)的圓屬于同一圓,其中心為Cl。
      [0113]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 (a)、圖5 (b)所不,在包含底面51c、55c的軸向截面中,形成為底面51c和底面55c之間的間隔在插入有軸部件70 (參照圖8)的端部側(cè)(隔著保持部50與底板49相反的一側(cè))窄,并朝向底板49在規(guī)定的區(qū)間內(nèi)變寬。[0114]另外,在第一凸部56上,設置有沿筒狀體46的周向切開該第一凸部56而使其一方和另一方連通的導入槽55a。因此,通過導入槽55a形成了從擺動槽55b向隔著第一凸部56的相反側(cè)(保持部50的外側(cè))連通的槽。這里,從圖4 (b)可知,在本實施方式中,導入槽55a形成為與靠擺動槽55b的一側(cè)相比,其相反側(cè)(保持部50的外側(cè))更寬。另外,從圖5 (b)可知,導入槽55a與上述導入槽51a相比配置在更靠筒狀體46的端部側(cè)(從底板49分離的一側(cè)),以隨著趨向筒狀體46的徑向外側(cè)而遠離底板49的方式傾斜。
      [0115]關于導入槽55a的該傾斜的程度和配置等、導入槽55a的其他結構,由于可以根據(jù)與軸部件70的關系進行說明,所以在后面說明。
      [0116]基座部60沿著底板49設置,被配置在第一槽形成部51的端部和第二槽形成部55的端部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從第一槽形成部51形成到第二槽形成部55。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槽形成部51的第一凸部52與第二槽形成部55的第一凸部56相連,第一槽形成部51的第二凸部53與第二槽形成部55的第二凸部57相連。
      [0117]另外,從圖5 (a)、圖5 (b)可知,本實施方式的基座部60具有以筒狀體46的徑向中央變深的方式而凹陷彎曲的曲面。該曲面優(yōu)選在圖5 (a)、圖5 (b)的截面中構成為圓弧狀。由此,能夠通過基座部60對于將后述的軸部件70的球體90沿軸向拔出的方向以外的方向進行限制。而且,該圓弧更優(yōu)選其中心C2位于圖5 (b)所示的筒狀體46的軸線上。
      [0118]另外,如圖5 (a)、圖5 (b)所示,保持部50形成有被第一槽形成部51、第二槽形成部55及基座部60包圍的凹部50a。而且,凹部50a中與基座部60相反的一側(cè)開放。如下所述,在該凹部50a內(nèi)配置有軸部件70的球體90。與軸部件70的關系在后面詳細說明。
      [0119]構成軸承部件45的材料沒有特別限定,但可以使用聚甲醛、聚碳酸酯、PPS等樹月旨。這里,為提高部件的剛性,也可以根據(jù)負載扭矩向樹脂中配合玻璃纖維、碳纖維等。另夕卜,為使軸部件向軸承部件的安裝、擺動動作變得順暢,也可以使樹脂含有氟、聚乙烯及硅橡膠中的至少一種來提高滑動性。另外,也可以對樹脂涂布氟,或者涂布潤滑劑。
      [0120]返回圖2,關于端部部件40中的軸部件70進行說明。圖6 (a)是沿圖2 (b)所示的軸部件70的VIa-VIa線的剖視圖,圖6 (b)是沿圖2 (b)所示的軸部件70的VIb-VIb線的剖視圖。從圖2 (b)、圖6 (a)、圖6 (b)可知,軸部件70具有耦合部件71、旋轉(zhuǎn)軸85、球體90及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
      [0121]耦合部件71是作為接受來自裝置主體10 (參照圖1)的旋轉(zhuǎn)驅(qū)動力的旋轉(zhuǎn)力接受部發(fā)揮功能的部位。圖7是放大地表示耦合部件71的圖。從圖2 (b)、圖6 (a)、圖6 (b)及圖7可知,耦合部件71是圓形皿狀的部件,并具有底部73,該底部73的內(nèi)側(cè)以供軸線穿過的部位變得最深的方式設置有圓錐狀的凹部73a。
      [0122]另外,沿著底部73的面中一面?zhèn)?設置有旋轉(zhuǎn)軸85 —側(cè)的相反側(cè))的面邊緣,立設有筒狀的卡合壁74。在卡合壁74中設置有兩對夾著軸部件70的軸線相對地設置的槽74a、74b。一對槽74a和另一對槽74b以軸中心錯開90度。
      [0123]如圖7所示,在各槽74a、74b中,在槽的一個側(cè)壁上設置有凸部75,并且在該底部73側(cè)沿圓周方向具有凹部75a。由此,如下所述,裝置主體10的驅(qū)動軸11的銷12、12與凹部75a卡合而防脫,并且適當?shù)貍鬟f旋轉(zhuǎn)力(參照圖14 (b))。
      [0124]另外,在各槽74a、74b的另一側(cè)的側(cè)壁上形成有斜面74c,使上述銷12向槽內(nèi)的導入變得容易。[0125]因此,圖7中的D所示的槽74a的寬度比銷12的直徑稍大(參照圖14 (b)),并且以驅(qū)動軸11不能通過的方式比該驅(qū)動軸11的直徑窄。另外,圖7中的E所示的卡合壁74的內(nèi)側(cè)的直徑比驅(qū)動軸11的直徑稍大地形成,但也可以大致相同。無論如何都能夠從驅(qū)動軸11接受旋轉(zhuǎn)力,對此在后面進行說明。
      [0126]在本實施方式中,卡合壁的槽設置了四個(兩對),但其數(shù)量沒有特別限定,也可以設置兩個(一對),也可以設置六個(三對),或者比其多。
      [0127]旋轉(zhuǎn)軸85是傳遞耦合部件71所承受的旋轉(zhuǎn)力的作為旋轉(zhuǎn)力傳遞部發(fā)揮功能的圓柱狀的軸狀部件。因此,在旋轉(zhuǎn)軸85的一端設置有上述耦合部件71。
      [0128]球體90作為基端部發(fā)揮功能,在本實施方式中,從圖6 (a)、圖6 (b)可知,作為球狀部件被設置在旋轉(zhuǎn)軸85的端部中的配置有耦合部件71的一側(cè)的相反側(cè)的端部。此時,旋轉(zhuǎn)軸85的軸線和球體90的中心優(yōu)選盡可能地一致。由此,能夠得到感光鼓35的更穩(wěn)定的旋轉(zhuǎn)。另外,球體90的直徑與被上述軸承部件45的保持部50夾持的部分大致相同。如后面說明的那樣,軸部件70被安裝在軸承部件45上時,球體90沒有被軸承部件45的保持部50限制其在從軸部件70脫離的方向上的移動。
      [0129]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作為基端部采用通常的球狀的情況,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一部分為球狀的部件,或者如蛋形那樣地組合曲面而形成的部件。
      [0130]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是穿過球體90的中心的同時貫穿該球體90、且兩端從球體90突出地配置的圓柱狀的軸狀部件。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軸線與上述旋轉(zhuǎn)軸85的軸線正交地設置。
      [0131]軸部件70的材質(zhì)沒有特別限定,但可以使用聚甲醛、聚碳酸酯、PPS等樹脂。但是,為提高部件的剛性,也可以根據(jù)負載扭矩向樹脂中配合玻璃纖維、碳纖維等。另外,也可以向樹脂中嵌入金屬來進一步提高剛性,也可以利用金屬制作整體。
      [0132]通過如下地將軸部件70安裝在上述軸承部件45上,作成端部部件40。圖8是沿圖2中的VIb-VIb線的端部部件40的軸線方向剖視圖,圖9 (a)是以與圖8相同的視角表示軸部件70向一側(cè)最大程度傾斜的姿態(tài),圖9 (b)是以與圖8相同的視角表示軸部件70向另一側(cè)最大程度傾斜的姿態(tài)。
      [0133]從圖8可知,軸部件70的球體90被配置在由保持部50的第一槽形成部51、第二槽形成部55及基座部60圍成的凹部50a所形成的空間的內(nèi)側(cè)。而且,從球體90突出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兩端部分別被插入第一槽形成部51的擺動槽51b、第二槽形成部55的擺動槽55b的內(nèi)側(cè)。由此,軸部件70被保持在軸承部件45上。
      [0134]擺動槽是容許旋轉(zhuǎn)力傳遞銷的兩端移動的槽,其具體形態(tài)在后詳述。
      [0135]通過像這樣將軸部件70配置在軸承部件45的內(nèi)側(cè),如圖8中的VIIIa所示,軸部件70能夠以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軸線為中心轉(zhuǎn)動(擺動)。即,能夠以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為中心向圖8的紙面近前側(cè)/進深側(cè)方向轉(zhuǎn)動(擺動)。
      [0136]而且,如圖9 (a)、圖9 (b)所示,軸部件70還能夠沿與上述VIIIa所示的轉(zhuǎn)動(擺動)正交的方向,即,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軸線自身擺動的方向轉(zhuǎn)動(擺動)。這是因為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兩端部分別能夠在各自的擺動槽51b、55b內(nèi)移動。這里,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擺動槽51b、55b的底面51c、55c如上所述地是圓弧狀,所以即使軸部件70如圖9 (a)、圖9 (b)所示地擺動,也能夠抑制軸部件70沿軸線方向及與其正交的方向(圖9 (a)、圖9(b)的紙面左右方向)大幅度擺動地移動。
      [0137]更詳細來說,擺動槽51b、55b的底面51c、55c如上所述是曲面狀,但兩個擺動槽51b,55b的底面51c、55c的圓弧以軸部件70的轉(zhuǎn)動中心為中心。而且,該圓弧的直徑優(yōu)選與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長度大致一致。由此,能夠抑制軸部件70的擺動。
      [0138]另外,承受來自裝置主體10的驅(qū)動力時,軸部件70如圖8中的VIIIb所示地承受以其軸線為中心的旋轉(zhuǎn)力。此時,軸部件70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兩端部卡在第一槽形成部51的擺動槽51b及第二槽形成部55的擺動槽55b的槽側(cè)面(槽側(cè)壁),能夠?qū)⑿D(zhuǎn)力傳遞到軸承部件45進而傳遞到感光鼓35。
      [0139]圖10是表示軸部件70沿軸向被拉伸的情況下軸部件70及軸承部件45的狀態(tài)的圖。這里,由于擺動槽51b、55b以圓弧狀彎曲,所以擺動槽51b和擺動槽55b的間隔朝向軸承部件45的端部(凹部50a的開放側(cè))變窄,變窄的部位的槽間的間隔比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長度窄。因此,即使軸部件70沿軸向被拉伸,如圖10所示,由于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與擺動槽51b的底面51c及擺動槽55b的底面55c卡合,所以軸部件70也不會從軸承部件45脫離。從以上可知,軸部件70被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限制了其軸向的移動。
      [0140]而且,在軸向移動的限制中,優(yōu)選除了軸部件70如上所述地不會從軸承部件45沿軸向脫離以外,軸部件70被限制為不沿該軸向移動。由此,將軸部件70安裝在軸承部件45上時,晃動被防止,軸部件70的擺動及處理盒20向裝置主體10的拆裝也變得更順暢。
      [0141]由此,例如能夠如下地構成。即,如圖8所示,球體90與基座部60接觸配置,在能夠擺動的狀態(tài)下,球體90的中心位置與圖10所示的軸部件70沿軸向被拉伸的狀態(tài)下的銷95的軸線的中心位置一致即可。由此,由于軸部件70實質(zhì)上不能沿軸向移動,所以能夠如上所述地防止晃動。
      [0142]而且,擺動槽51b、55b的底面51c、55c的曲面的中心Cl (參照圖5 (a))及基座部60的曲面的中心C2從這樣的觀點出發(fā)而被定位,優(yōu)選兩者的位置大致相同。這里“大致相同”是指即使有無意的不可避免的中心位置的偏差也是相同。因此,即使有制造上的尺寸誤差或尺寸公差內(nèi)的中心位置的偏差也被認為相同。
      [0143]擺動槽51b、55b的底面51c、55c的曲面及基座部60的曲面如上所述地在圖5(a)、圖5 (b)所示的截面中為圓弧狀的情況下,圓弧的中心位置Cl及中心位置C2優(yōu)選大致相同。
      [0144]另外,在圖8所示的軸部件70與軸承部件45的軸一致的、圖9 (a)、圖9 (b)所示的軸部件70最大程度傾斜的姿態(tài)、及圖10所示的軸部件70沿軸向被拉伸的姿態(tài)下,從各圖可知,以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前端不與導入槽51a、55a的位置一致的方式配置有導入槽51a、55a。因此,在該姿態(tài)下,能夠如下地發(fā)揮功能,軸部件70不會從軸承部件45脫離,軸部件70不會意外地從軸承部件46脫離。
      [0145]以下,關于將軸部件70安裝在軸承部件45上的方法進行說明。圖11至圖13示出了用于說明的圖。圖11 (a)是保持部50的立體圖,是用箭頭XIa表示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移動的圖,圖11 (b)是表示第一槽形成部51為正面時的軸承部件45的剖視圖,是用打陰影線的圓形標記表示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前端的位置的圖。另外,在圖11 (a)、圖11 (b)中,在圖像形成裝置工作時,軸承部件45旋轉(zhuǎn)的方向如B所示(與圖3 (a)相同)。圖12是從軸成為紙面進深側(cè)/近前側(cè)的方向觀察端部部件40的示意圖,用箭頭XII表示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移動。圖13是端部部件40的剖視圖,示出了將軸部件70安裝在軸承部件45上時的姿態(tài)。
      [0146]為如上所述地將軸部件70安裝在軸承部件45上,能夠如圖11 (a)、圖11 (b)、圖12所示地進行。即,軸部件70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如圖12所示地以成為第一槽形成部51及第二槽形成部55的外側(cè)的方式,將球體90配置在第一槽形成部51及第二槽形成部55之間。然后,沿圖12的箭頭XI1、圖11 (a)的箭頭XIa、圖11 (b)的箭頭XIb的方向使軸部件70旋轉(zhuǎn)時,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兩端部分別在第一槽形成部51的導入槽51a及第二槽形成部55的導入槽55a內(nèi)移動,能夠使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端部在擺動槽51b、擺動槽55b內(nèi)移動。由此,能夠?qū)⑤S部件70安裝在軸承部件45上。
      [0147]這里,導入槽51a、55a如上所述地形成為與靠擺動槽51b、55b的一側(cè)相比,其相反偵儀保持部50的外側(cè))的槽寬更寬。由此,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向?qū)氩?1a、55a內(nèi)的插入變得容易。另外,只要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能夠在槽內(nèi)通過,對該較寬地形成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槽寬沒有特別限定,但優(yōu)選是所謂的過渡配合尺寸。在此,過渡配合尺寸是根據(jù)日本工業(yè)標準JIS B0401 (1998)而定義的。由此,能夠防止軸部件70意外地從軸承部件45脫離。
      [0148]但是,像這樣為使軸部件70旋轉(zhuǎn)而使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端部向?qū)氩?1a及導入槽55a的內(nèi)側(cè)移動,需要如圖13所示地使軸部件70傾斜而使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端部與導入槽5la、55a的位置對齊。
      [0149]該位置成為圖8所示的軸部件70沿軸承部件45的軸向一致的姿態(tài)、和圖9 (a)、圖9 (b)所示的軸部件70最大程度傾斜的姿態(tài)之間的傾斜即圖13所示的姿態(tài)。因此,配置有導入槽51a及導入槽55a的位置也與其對應。
      [0150]這里,軸部件70轉(zhuǎn)動或擺動時,軸部件70會從軸承部件45拔出并脫離。但是,一旦軸部件70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被配置在擺動槽51b、55b內(nèi),軸部件70在通常的姿態(tài)即圖8、圖9 (a)、圖9 (b)所示的姿態(tài)下,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端部如上所述地不與導入槽51a、55a 一致、且軸部件70如上所述地不會從軸承部件45脫離地適當?shù)毓ぷ鳌?br> [0151]另外,優(yōu)選將導入槽51a、55a配置在第一槽形成部51、第二槽形成部55的各自的第一凸部52、56、第二凸部53、57中的成為感光鼓35的旋轉(zhuǎn)方向上游側(cè)的凸部(在本實施方式中,從圖3 (a)、圖11 (a)、圖11 (b)中的B所示的旋轉(zhuǎn)方向可知是第一凸部52、56)。由此,在感光鼓35的旋轉(zhuǎn)過程中,能夠進一步防止軸部件70從軸承部件45脫離。
      [0152]根據(jù)以上構造,軸部件70轉(zhuǎn)動(擺動)且傳遞旋轉(zhuǎn)力的同時被保持在軸承部件45上。而且,端部部件40能夠例如如下地安裝在感光鼓35上。
      [0153]S卩,先將端部部件40中的軸承部件45嵌入感光鼓35。該嵌入是通過將軸承部件45中的、與保持部50的凹部50a的開放側(cè)相反的一側(cè)插入感光鼓35而進行的。此時,由于轉(zhuǎn)動(擺動)的軸部件70未被安裝在軸承部件45上,所以能夠容易地穩(wěn)定地將軸承部件45嵌入感光鼓35。然后,將軸部件70安裝到安裝在感光鼓35端部上的軸承部件45。該軸部件70的安裝也能夠如上所述地容易地進行,能夠不用大的力進行壓入等即可安裝。因此,將軸部件組合到軸承部件時,也不需要使軸承部件撓曲。
      [0154]在以往的端部部件中,需要將軸部件安裝在軸承部件上之后再嵌入感光鼓,由于是擺動的軸部件,所以嵌入感光鼓時變得困難。另外,在以往的端部部件中,雖然能夠預先將軸承部件安裝在感光鼓上之后再安裝軸部件,但此時,由于需要強制的安裝,所以因安裝導致精度惡化。而本實施方式的端部部件40如上所述地容易安裝,并且不會導致精度惡化。另外,由于能夠容易地將軸部件安裝在軸承部件上,所以也能夠容易地進行重復使用。
      [0155]通過這樣的端部部件40,在安裝處理盒20時,對感光鼓35適當?shù)厥┘有D(zhuǎn)力,并且能夠?qū)崿F(xiàn)該處理盒20的容易的拆裝。
      [0156]返回圖1,繼續(xù)對處理盒20進行說明。處理盒20的框體21的內(nèi)側(cè)所具有的其他結構即帶電輥、顯影輥、顯影刮板、轉(zhuǎn)印輥及清潔刮板如下所述。
      [0157]帶電輥通過自裝置主體10施加電壓使感光鼓35帶電。這是通過該帶電輥跟隨感光鼓35旋轉(zhuǎn)、且與感光鼓35的外周面接觸而進行的。
      [0158]顯影棍是向感光鼓35供給顯影劑的棍。而且,通過該顯影棍,使形成在感光鼓35上的靜電潛像顯影。此外,在顯影輥上內(nèi)置有固定磁鐵。
      [0159]顯影刮板是調(diào)整附著在上述顯影輥的外周面上的顯影劑的量、且對顯影劑自身施加摩擦帶電電荷的刮板。
      [0160]轉(zhuǎn)印輥是用于將形成在感光鼓35上的像轉(zhuǎn)印到紙等記錄介質(zhì)上的輥。
      [0161]清潔刮板是與感光鼓35的外周面接觸并利用其前端除去轉(zhuǎn)印后殘留的顯影劑的刮板。
      [0162]上述各輥能夠旋轉(zhuǎn)地被收容在框體21的內(nèi)側(cè)。即,各輥根據(jù)需要在框體21的內(nèi)側(cè)旋轉(zhuǎn)并發(fā)揮其功能。
      [0163]這里,上述感光鼓單元20的軸部件70中的至少耦合部件71配置為從框體21露出。由此,如下所述地能夠從裝置主體10得到旋轉(zhuǎn)驅(qū)動力,并且裝置主體10和處理盒20的拆裝變得容易。
      [0164]這里,關于處理盒20所具有的各輥及刮板進行了說明,其具有的部件不限于此,優(yōu)選設置有其他處理盒通常具有的部件、部位及顯影劑等。
      [0165]以下,關于裝置主體10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裝置主體10是激光打印機。在激光打印機中,以安裝有上述處理盒20的姿態(tài)工作,形成圖像時,使感光鼓35旋轉(zhuǎn)而通過帶電輥帶電。在該狀態(tài)下,使用其具有的各種光學部件將與圖像信息對應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35,得到基于該圖像信息的靜電潛像。該潛像通過顯影輥顯影。
      [0166]另一方面,紙等記錄介質(zhì)被設定于裝置主體10,通過設置在該裝置主體10上的送出輥、輸送輥等被輸送到轉(zhuǎn)印位置。在轉(zhuǎn)印位置配置有轉(zhuǎn)印輥,伴隨記錄介質(zhì)的通過,向轉(zhuǎn)印輥施加電壓,并將像從感光鼓35轉(zhuǎn)印到記錄介質(zhì)。然后,通過向記錄介質(zhì)施加熱量及壓力,該像被定影在記錄介質(zhì)上。而且,通過排出輥等從裝置主體10將形成有像的記錄介質(zhì)排出。
      [0167]像這樣,在安裝有處理盒20的姿態(tài)下,裝置主體10向感光鼓單元30提供旋轉(zhuǎn)驅(qū)動力。在此,關于在安裝有處理盒20的姿態(tài)下如何從裝置主體10向感光鼓單元30提供旋轉(zhuǎn)驅(qū)動力進行說明。
      [0168]向處理盒20傳送的旋轉(zhuǎn)驅(qū)動力通過作為裝置主體10的旋轉(zhuǎn)力提供部的驅(qū)動軸11提供。圖14 (a)示出了驅(qū)動軸11的前端部的形狀。從圖14 (a)可知,驅(qū)動軸11是前端為半球面的圓柱狀軸部件,并且設置有向垂直于點劃線所示的旋轉(zhuǎn)軸線的方向突出的、作為旋轉(zhuǎn)力提供部的圓柱狀的銷12。在該驅(qū)動軸11中,圖14 (a)所示的前端側(cè)的相反側(cè),形成有能夠使驅(qū)動軸11圍繞軸線中心旋轉(zhuǎn)的齒輪列,并經(jīng)由該齒輪列與驅(qū)動源即電機連接。
      [0169]另外,相對于圖1所示的使處理盒20相對于裝置主體10拆裝的移動方向,驅(qū)動軸11以大致直角突出地配置在該拆裝的移動軌道上。而且,驅(qū)動軸11不沿其軸線方向移動,僅進行旋轉(zhuǎn)。因此,在處理盒20的拆裝過程中,需要使軸部件70相對于這樣的驅(qū)動軸11安裝及脫離。而且,根據(jù)上述端部部件40,軸部件70和驅(qū)動軸11的拆裝變得容易。關于具體的拆裝方式在后面詳細說明。
      [0170]在處理盒20被安裝在裝置主體10上的姿態(tài)下,驅(qū)動軸11與端部部件40的軸部件70的耦合部件71卡合來傳遞旋轉(zhuǎn)力。圖14 (b)示出了端部部件40的耦合部件71與驅(qū)動軸11卡合的情況。從圖14 (b)可知,在驅(qū)動軸11與耦合部件71卡合的姿態(tài)下,以驅(qū)動軸11的軸線和耦合部件71的軸線一致的方式對接地配置。此時,驅(qū)動軸11的銷12被配置在耦合部件71的相對的槽74a或槽74b的內(nèi)側(cè)(在圖14 (b)中是被配置在槽74a的內(nèi)側(cè)的情況)。由此,耦合部件71跟隨驅(qū)動軸11的旋轉(zhuǎn)而旋轉(zhuǎn),從而感光鼓單元30旋轉(zhuǎn)。
      [0171]如上所述,傳遞旋轉(zhuǎn)力的姿態(tài)是驅(qū)動軸11和耦合部件71的軸線同軸地配置,并且銷12處于耦合部件71的槽74a或槽74b的內(nèi)側(cè)的姿態(tài)。
      [0172]以下,關于將處理盒20安裝在裝置主體10上時的驅(qū)動軸11和感光鼓單元30的動作的例子進行說明。圖15是說明圖。圖15 (a)是表示端部部件40與驅(qū)動軸11卡合的一個情況的圖,圖15 (b)是表示端部部件40與驅(qū)動軸11卡合的另一個情況的圖。在圖15中,用圖15 (a)、圖15 (b)表示其動作的順序,紙面左右是成為軸線方向的朝向。另外,這里是使處理盒20向紙面下方移動并安裝的情況。
      [0173]首先,如圖15 (a)所示,采用使軸部件70的耦合部件71向驅(qū)動軸11側(cè)傾斜的姿態(tài)。該姿態(tài)優(yōu)選為軸部件70最大程度傾斜的姿態(tài)。從該姿態(tài)使處理盒20向紙面下方移動時,驅(qū)動軸11的前端與耦合部件71的底部73的內(nèi)側(cè)或卡合壁74卡掛地接觸。將處理盒20進一步壓入裝置主體10時,與耦合部件71卡掛地接觸的驅(qū)動軸11使相對于軸線方向傾斜的軸部件70接近軸線方向地轉(zhuǎn)動。而且,銷12被插入槽74a的內(nèi)側(cè)。
      [0174]而且,通過進一步將處理盒20沿安裝方向壓入,由此,如圖15 (b)所示,傾斜的軸部件70的軸線與驅(qū)動軸11的軸線一致,驅(qū)動軸11、軸部件70、軸承部件45及感光鼓35的軸線一致,成為圖14(b)所示的姿態(tài)。由此,適當?shù)貜尿?qū)動軸11向軸部件70、軸承部件45、感光鼓35施加旋轉(zhuǎn)力,最終地旋轉(zhuǎn)力被傳遞到處理盒20。
      [0175]另一方面,關于使處理盒20從裝置主體10脫離時的驅(qū)動軸11和感光鼓單元30的動作,相反地實施上述順序即可。
      [0176]以上,能夠沿與裝置主體10的驅(qū)動軸11的軸線方向不同的方向拉拔處理盒20,使其從該裝置主體10脫離,再壓入,而將其安裝到裝置主體10上。
      [0177]以下,關于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這里,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處理盒20不同的部位進行說明,關于與處理盒20相同的部分,省略說明。
      [0178]圖16是用于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圖,示出了軸承部件45’。圖16 (a)是立體圖,圖16 (b)是從軸向觀察圖16 Ca)的軸承部件45’的俯視圖。在軸承部件45’中,如圖16
      (a)、圖16 (b)的有陰影線的XVI所示,保持部50’的基座部60’的一部分貫穿底部49’而穿插到另一側(cè)。
      [0179]由此,該貫穿的XVI的部分成為用于注塑成型的排出孔,能夠通過注塑成型高效地生產(chǎn)軸承部件45’。
      [0180]圖17是用于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圖,是該實施方式中的軸承部件145的立體圖。圖18是從軸向的插入軸部件70的一側(cè)觀察圖17的圖。圖19 (a)是從箭頭XIXa的方向觀察沿圖18的XIX-XIX線的截面的圖,圖19 (b)是從箭頭XIXb的方向觀察沿圖18的XIX-XIX線的截面的圖。另外,圖20 (a)是從箭頭XXa的方向觀察沿圖18的XX-XX線的截面的圖,圖20 (b)是從箭頭XXb的方向觀察沿圖18 (a)的XX-XX線的截面的圖。此外,在圖19 (a)、圖19 (b)、圖20 (a)、圖20 (b)中,剖視圖中的端面(剖切面)用陰影線表示。
      [0181]軸承部件145與上述軸承部件45同樣地具有筒狀體46、接觸壁47及齒輪48。此夕卜,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7清楚地表示的那樣,在被插入感光鼓35的部位中的配置有粘接劑的部分的筒狀體46上設置有多個凹部46a。由此,粘接劑被保持在該凹部46a中,感光鼓35和軸承部件145的粘接變得更牢固。
      [0182]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筒狀體46的筒狀的內(nèi)側(cè)形成有保持部150。保持部150是能夠擺動地保持軸部件70的部位,在筒狀體46的內(nèi)側(cè)具有用于形成導入槽151a、155a、擺動槽151b、155b的部位即第一槽形成部151及第二槽形成部155。而且,保持部150被配置在第一槽形成部151的一個端部和第二槽形成部155的一個端部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以覆蓋它們的方式設置作為基座部的球體座部160。
      [0183]第一槽形成部151是用于形成導入槽151a及擺動槽151b的部位。從圖17、圖18、圖19 (a)可知,第一槽形成部151以從筒狀體46的內(nèi)周面突出的方式具有兩個塊狀的第一凸部152及第二凸部153。第一凸部152及第二凸部153都是將沿著筒狀體46的軸向的方向作為長度方向,并沿著筒狀體46的內(nèi)周向具有規(guī)定間隙地排列。該間隙成為擺動槽151b。因此,擺動槽151b是沿著筒狀體46的軸向延伸的槽。
      [0184]另外,從圖20 (a)、圖20 (b)可知,在擺動槽151b中的靠軸部件70的插入側(cè)(圖20 (a)、圖20 (b)的紙面上方側(cè))的開放端部,以相對的擺動槽151b、155b的底面151c、155c之間狹窄地彎曲的方式具有曲面。該曲面優(yōu)選如本實施方式那樣地在圖20(a)、圖20
      (b)的截面中成為圓弧狀地構成。而且,該圓弧的中心C3更優(yōu)選如圖20 (a)所示地位于筒狀體46的軸線上。
      [0185]這里,在本實施方式的擺動槽151b中,從與上述開放端部相反的一側(cè)如圖20 (a)的箭頭XXd所示地從軸向觀察以沒有根切部>夕'一力'y卜部)的方式形成。此時的“沒有根切部”是指在由與擺動槽151b的軸向正交的任意相鄰的截面而顯現(xiàn)的截面線中,從箭頭XXd方向觀察時,遠離箭頭XXd的一側(cè)的截面線成為比接近箭頭XXd的一側(cè)的截面線更靠軸側(cè)的位置或者成為相同的位置。在本實用新型中,不一定必須在這里沒有根切部,但通過這樣構成,如下所述地能夠容易實施一體成型。
      [0186]另外,在第一凸部152上,從圖19 (a)可知,設置有沿筒狀體46的周向切開該第一凸部152而使其一方和另一方連通的導入槽151a。因此,通過導入槽151a形成了從擺動槽151b向隔著第一凸部152的相反側(cè)(保持部150的外側(cè))連通的槽。這里,在導入槽151a中,從圖20 (a)可知,構成該導入槽151a的壁面的一方由球體座部160的端面形成。
      [0187]第二槽形成部155是用于形成導入槽155a及擺動槽155b的部位。第二槽形成部155從圖18、圖19 (b)可知以從筒狀體46的內(nèi)周面突出的方式具有兩個塊狀的第一凸部156及第二凸部157。第一凸部156及第二凸部157都是將沿著筒狀體46的軸向的方向作為長度方向,并沿著筒狀體46的內(nèi)周向具有規(guī)定間隙地排列。該間隙成為擺動槽155b。因此,擺動槽155b是沿著筒狀體46的軸向延伸的槽。
      [0188]另外,從圖20 (a)、圖20 (b)可知,在擺動槽155b中的靠軸部件70的插入側(cè)(圖20 U)、圖20(b)的紙面上方側(cè))的開放端部,具有以相對的擺動槽151b、155b的底面151c、155c之間縮窄的方式彎曲的曲面。該曲面優(yōu)選在圖20 (a)、圖20 (b)的截面中成為圓弧狀地構成。而且,此時,進一步優(yōu)選底面155c的圓弧與包含上述擺動槽151b的底面151c的圓弧在內(nèi)的圓屬于同一圓,其中心為C3。
      [0189]這里,在本實施方式的擺動槽155b中,從與上述開放端部相反的一側(cè)如圖20 (a)的箭頭XXd所示地從軸向正面觀察以沒有根切部的方式形成。在本實用新型中,不一定必須在這里設置為沒有根切部,但這樣設置,如下所述地能夠容易地實施一體成型。
      [0190]另外,在第一凸部156上,從圖19 (b)可知,設置有沿筒狀體46的周向切開該第一凸部156而使其一方和另一方連通的導入槽155a。因此,通過導入槽155a形成了從擺動槽155b向隔著第一凸部156的相反側(cè)(保持部150的外側(cè))連通的槽。這里,在導入槽155a中,從圖20 (b)可知,構成該導入槽155a的壁面的一方由球體座部160的端面形成。
      [0191]球體座部160作為基座部發(fā)揮功能,是被配置在第一槽形成部151的一端和第二槽形成部155的一端之間、且形成在筒狀體46的內(nèi)側(cè)的容器狀的部位。因此,從圖19(a)、圖19 (b)可知球體座部160具有底部160a。
      [0192]底部160a是形成容器狀的球體座部160的底的部位。而且,該底部160a在本實施方式中具有以構成球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彎曲的曲面。該曲面從圖17、圖19 (a)、圖19(b)、圖20 (a)、圖20 (b)可知優(yōu)選為球面的一部分。由此,能夠通過球體座部160對于沿軸向拔出上述軸部件70的球體90的方向以外的方向進行限制。而且,該球面更優(yōu)選為其中心C4如圖20 (b)所示位于筒狀體46的軸線上。
      [0193]另外,球面狀優(yōu)選為其半徑與軸部件70的球體90的半徑大致相同。
      [0194]通過以上結構,形成由第一槽形成部151、第二槽形成部155及球體座部160圍成的凹部150a,凹部150a是其底(即底部160a)以球面狀彎曲而成的凹狀。另一方面,凹部150a中的、與底部160a相反的一側(cè)被開放。該凹部150a成為接受軸部件70的球體90的空間。
      [0195]這里,球體座部160的開放側(cè)端面如上所述地形成了導入槽151a、155a的一個側(cè)壁面。
      [0196]另外,球體座部160形成為從凹部160b的開放側(cè)如圖20 Ca)的箭頭XXc所示地從軸向觀察沒有根切部。此時的“沒有根切部”是指在由與球體座部160的軸向正交的任意相鄰的截面而顯現(xiàn)的截面線中,從箭頭XXc觀察時,凹部160b的底部160a側(cè)的一方的截面線位于比凹部160b的開放側(cè)的截面線更靠軸側(cè)的位置或成為相同的位置。
      [0197]此外,從圖20 (a)、圖20 (b)可知,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球體座部160的外周面和筒狀體46的內(nèi)周面之間設置有間隙。
      [0198]通過將軸部件70如下所述地安裝在上述軸承部件145上,而形成端部部件140。圖21是與圖8相當?shù)钠室晥D,圖22是表示從圖21的視角圍繞軸旋轉(zhuǎn)90°而成的視角的剖視圖。另外,圖23示出了軸部件70傾斜的姿態(tài)。圖23 (a)示出了圖21所示的截面中軸部件70的擺動,圖23 (b)示出了圖22所示的截面中軸部件70的擺動。[0199]從圖21、圖22可知,軸部件70的球體90被配置在保持部150的上述凹部160b內(nèi)。此時,從球體90突出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兩端部被配置在兩個擺動槽151b、155b的槽內(nèi)。由此,軸部件70被安裝并保持在軸承部件145上。即,形成了凹部160b的底部160a的球面狀的半徑與球體90的半徑大致相同。由此,能夠?qū)崿F(xiàn)晃動少的順暢的擺動。而且,擺動槽151b、155b的槽寬形成得比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直徑稍寬,并且相對的兩個擺動槽151b、155b的底部151c、155c之間具有比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長度大的部位。
      [0200]通過像這樣將軸部件70配置并安裝在軸承部件145的內(nèi)側(cè),軸部件70能夠如圖23 (a)的XXIIIa所示地向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軸線自身擺動的方向轉(zhuǎn)動(擺動)。這能夠通過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兩端部分別在擺動槽151b、155b內(nèi)沿槽的長度方向移動而實現(xiàn)。
      [0201]另外,軸部件70能夠如圖23 (b)的XXIIIb所示地以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軸線為中心轉(zhuǎn)動(擺動)。即,還能夠以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軸線為中心沿與圖23 (a)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轉(zhuǎn)動(擺動)。
      [0202]受到來自裝置主體10的驅(qū)動力時,軸部件70如圖21的XX1、圖22的XXII所示地受到以其軸線為中心的旋轉(zhuǎn)力。此時,耦合部件71從裝置主體10受到旋轉(zhuǎn)驅(qū)動力,球體90及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跟隨其連動地旋轉(zhuǎn)。而且,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兩端部與擺動槽151b、155b的槽側(cè)面(槽側(cè)壁)卡合,旋轉(zhuǎn)力傳遞到軸承部件145以至于感光鼓35。此時的旋轉(zhuǎn)方向以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成為導入槽151a、155a的相反側(cè)(旋轉(zhuǎn)方向上游側(cè))的方式構成。由此,能夠防止由于旋轉(zhuǎn)使軸部件70從軸承部件145脫離。
      [0203]圖24是表示軸部件70沿軸向被拉伸的情況下軸部件70及軸承部件145的姿態(tài)的圖。這里,在擺動槽151b、155b的端部如上所述地以圓弧狀彎曲,相對的擺動槽151b、155b的底部151c、155c之間變窄。這里,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長度比該狹窄的擺動槽151b、155b的底部151c、155c之間的距離長,由此,即使軸部件70沿軸向被拉伸,由于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如圖24所示地卡掛在擺動槽151b、155b中,所以軸部件70也不會從軸承部件145脫離。從以上可知,通過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和擺動槽151b、155b限制了軸部件70的軸向移動。
      [0204]而且,在這樣的軸向移動的限制中,優(yōu)選除了軸部件70如上所述地不會從軸承部件145沿軸向脫離以外,軸部件70被限制為不沿該軸向移動。由此,將軸部件70安裝在軸承部件145上時,晃動被防止,軸部件70的擺動及處理盒20向裝置主體10的拆裝也變得更順暢。
      [0205]由此,例如能夠如下地構成。即,如圖21所示,球體90配置為與基座部160的曲面接觸,在能夠擺動的狀態(tài)下,球體90的中心位置與圖24所示的軸部件70沿軸向被拉伸的狀態(tài)下的銷95的軸線的中心位置一致即可。由此,由于軸部件70實質(zhì)上不能沿軸向移動,所以能夠如上所述地防止晃動。
      [0206]而且,擺動槽151b、155b的底面151c、155c的曲面的中心C3 (參照圖20 (a))及球體座部160的曲面的中心C4從這樣的觀點出發(fā)而被定位,優(yōu)選兩者的位置大致相同。
      [0207]擺動槽151b、155b的底面151c、155c的曲面在圖20 (a)、圖20 (b)所示的截面中為圓弧狀,在是球體座部160的球面的一部分的情況下,圓弧的中心位置C3及球面的中心位置C4優(yōu)選大致相同。
      [0208]另外,圖25示出了在圖21所示的截面中軸部件70最大程度傾斜的姿態(tài)。即,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以其長度方向的中心為中心使軸部件70最大程度傾斜的姿態(tài)。因此,以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一端到達擺動槽151b的狹窄地形成的部位、且另一端從該部位分離的方式傾斜。
      [0209]此時,圖25的XXVa所示的距離表示擺動槽151b、155b的底部之間最狹窄的部位處的距離。另外,圖25的XXVb所示的距離是在圖25所示的軸部件70的姿態(tài)中,表示筒狀體46的徑向上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端部間距離。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XXVb的距離形成得比XXVa的距離長。由此,即使軸部件70最大程度傾斜,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也可靠地卡掛在擺動槽151b、155b,至少不會因自重或輕微的外力使軸部件70從軸承部件145脫離。因此,能夠可靠地將軸部件70保持在軸承部件145,不會在不注意的情況下,使軸部件70從軸承部件145脫離,能夠作為端部部件140發(fā)揮功能。
      [0210]軸部件70向軸承部件145的安裝能夠使用導入槽151a、155a進行,其方法與上述端部部件40相同。
      [0211]構成上述端部部件140的軸承部件145及軸部件70也可以組合多個零件而構成,也可以如下所述地一體地成形。在采用組合多個零件的結構的情況下,這些零件可以是相同的材質(zhì),也可以是不同的材質(zhì)。另外,其接合能夠采用粘接劑、超聲波、熱熔融粘結、螺紋及螺栓接合等公知的方式來進行。
      [0212]以下,關于軸承部件145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這里,作為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對一體地制成軸承部件145的例子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軸承部件145如上述例子那樣通過在凹部及擺動槽不設置根切部而通過注塑成形成型。即,組合多個模具,將具有流動性的材料注射并填充到該組合而成的模具的空隙部,使其固化,然后脫模,由此成型。因此,在軸承部件145的成型過程中,需要用于形成筒狀部46的外周側(cè)及內(nèi)側(cè)的形狀的模具。這里,關于該內(nèi)側(cè)的成型進行說明。此外,關于筒狀部46的外周側(cè)的形狀(例如齒輪48),能夠通過公知的方法成型。
      [0213]圖26是成型軸承部件145的內(nèi)側(cè)形狀的第一模具200及第二模具210的立體圖。在圖26 (a)中,右上方為第一模具200,左下方為第二模具210,在圖26 (b)中,右上方為第二模具210,左下方為第一模具200。另外,圖26 (a)、圖26 (b)還一并用虛線表示了成型的軸承部件145。圖27(a)?(c)是第一模具200、第二模具210及軸承部件145的某一軸線方向的剖視圖,圖28(a)?(C)是相對于圖27(a)?(C)所示的截面沿軸向偏移了 90°的軸線方向剖視圖。
      [0214]從圖26至圖28(a)?(C)可知,軸承部件145的內(nèi)側(cè)形狀通過兩個模具即第一模具200及第二模具210成型。
      [0215]第一模具200具有圓筒部201及凹部形成部202。圓筒部201的圓筒部分成為形成軸承部件145的筒狀體內(nèi)表面與球體座部160的外周部之間的間隙的形狀。另一方面,從圖28(a)?(c)可知,凹部形成部202在圓筒部201的內(nèi)側(cè)設置成拱形。凹部形成部202具有能夠形成球體座部160的形狀。
      [0216]另外,在第一模具200中,在其外周部形成有供第二模具210的擺動槽成型部212插入的槽200a。該槽200a具有達到形成有擺動槽151b、155b的位置的深度。
      [0217]另一方面,第二模具210是形成擺動槽151b、155b的模具,從圓板狀的基部211相對地立設有兩個擺動槽成型部212。因此,第二模具210的擺動槽成型部212具有與擺動槽151b、155b的槽寬大致相同的厚度,從圖27(a)?(c)可知,在其外側(cè)面上形成有用于形成擺動槽151b、155b的彎曲部的彎曲部212a。
      [0218]通過組合這樣的第一模具200、第二模具210及未圖示的其他模具來進行注塑成型,能夠一體地成型包含保持部150在內(nèi)的軸承部件145。而且,在成型后,能夠使第一模具200及第二模具210向相反方向移動并脫模。圖29表不組合了第一模具200和第二模具210的圖。圖29 (a)是與圖27(a)?(c)相同視角的剖視圖,圖29 (b)是與圖28(a)?
      (c)相同視角的剖視圖。
      [0219]第二模具210的擺動槽成型部212被插入第一模具200的槽200a中而被組合。對于這樣的第一模具200及第二模具210的組合體進行注塑成型,由此能夠形成上述軸承部件145的內(nèi)部形狀。另外,在成型后,通過將第一模具200及第二模具210向軸線方向相反側(cè)拉開而使其移動,從而脫模。在本實施方式中,軸承部件145的球體座部160及擺動槽151b、155b如上所述地具有沒有根切部的形狀,從而第一模具200及第二模具210的脫模沒有卡掛等地順暢地進行。即,上述實施方式的軸承部件145具有能夠通過一體成型順暢地有效率地進行制造的形狀,能夠?qū)崿F(xiàn)生產(chǎn)率的提高。
      [0220]圖30是軸承部件145的變形例即軸承部件145’的剖視圖,是與圖20 (a)相當?shù)膱D。在軸承部件145’中,球體座部160’的開放側(cè)端面相對于徑向傾斜,與其相匹配地,導入槽151a’也相對于徑向傾斜。由此,軸部件70被安裝在軸承部件145’上時,角度與沿徑向延伸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不同,能夠進一步防止軸部件70從軸承部件145’不經(jīng)意地脫離。
      [0221]圖31至圖33是用于說明軸承部件145的其他變形例即軸承部件145”的圖。圖31是軸承部件145”的立體圖,是與圖17相當?shù)膱D,圖32是從軸向中的插入軸部件70的一側(cè)觀察圖31的圖,是與圖18相當?shù)膱D。圖33是沿圖32的XXXII1-XXXIII線的剖視圖,是與圖20 (a)相當?shù)膱D。
      [0222]在軸承部件145”中,具有上述軸承部件145所具有的各結構,并且在其球體座部160”中,在不具有第一槽形成部151及第二槽形成部155的部位,設置有沿軸向延伸的多個槽1601。因此,槽1601沿筒狀體46的軸向延伸,并沿筒狀體46的內(nèi)周向以規(guī)定間隔并列地配置。
      [0223]在本例中,也能夠與軸承部件145同樣地通過注塑成型一體地制造。此時,在本實施方式中,該槽1601成為所謂的減輕重量部,能夠抑制下沉。而且,作為軸承部件145”成型之后,與上述軸承部件45、145同樣地發(fā)揮功能,而且,槽1601之間的凸部作為加強筋發(fā)揮功能而提高軸承部件145”的強度。
      [0224]圖34是基座部260沒有曲面、且具有由沿筒狀體的徑向平坦的面構成的軸承部件245的端部部件240的例子。該情況下,也能夠發(fā)揮與上述說明同樣的效果。
      [0225]由于軸承部件245也與上述同樣地,擺動槽151b、155b具有以圓弧狀彎曲的部位,所以擺動槽151b和擺動槽155b之間的間隔朝向軸承部件245的端部變窄,變窄的部位的槽間的間隔比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長度窄。因此,即使軸部件70沿軸向被拉伸,由于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卡掛在擺動槽151b的底面51c及擺動槽155b的底面,所以軸部件70也不會從軸承部件245脫離。從以上可知,軸部件70被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限制了其軸向移動。另外,在本例中,通過基座部260及筒狀體46的內(nèi)表面限制了軸部件的除拔出方向以外的移動。
      [0226]即使在基座部260為平坦的情況下,優(yōu)選在軸向移動的限制中,除了軸部件70如上所述地不會從軸承部件245沿軸向脫離以外,軸部件70也不沿該軸向移動地被限制。由此,將軸部件70安裝在軸承部件245時,晃動被防止,軸部件70的擺動及處理盒20向裝置主體10的拆裝也變得更順暢。
      [0227]由此,例如能夠如下地構成。S卩,如圖34所示,球體90配置為與基座部260的面接觸,在能夠擺動的狀態(tài)下,球體90的中心位置與在軸部件70拔出的方向即軸向上被拉伸狀態(tài)下的銷95的軸線的中心位置一致即可。由此,由于軸部件70實質(zhì)上不能沿軸向移動,所以能夠防止晃動。
      [0228]此外,至此關于基座部為凹狀的曲面的例子及為平坦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該面的形態(tài)沒有特別限定。因此,基座部也可以形成為以凸狀彎曲,或者也可以具有臺階。
      [0229]圖35是軸部件的其他例即軸部件70’的立體圖。軸部件70’具有耦合部件71、旋轉(zhuǎn)軸85、圓板90’、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及支承軸96’。
      [0230]圓板90’是作為基端部發(fā)揮功能的圓板狀的部件,在其一個面上設置有旋轉(zhuǎn)軸85的端部中與配置有耦合部件71的一側(cè)相反側(cè)的端部。此時,旋轉(zhuǎn)軸85的軸線和圓板90’的軸線優(yōu)選盡可能地一致。由此,能夠得到感光鼓35的穩(wěn)定的旋轉(zhuǎn)。另外,圓板90’的側(cè)面成為球面狀,直徑與上述軸承部件45的保持部50的第一槽形成部51和第二槽形成部55之間的間隔大致相同。
      [0231]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是與圓板90’的板面方向平行、且穿過該圓板90’的軸線而貫穿該圓板90’、且兩端從圓板90’的外周面突出地配置的圓柱狀的軸狀部件。旋轉(zhuǎn)力傳遞銷95’的軸線與旋轉(zhuǎn)軸85的軸線正交地設置。
      [0232]支承軸96’是從圓板90’的板面中沒有配置旋轉(zhuǎn)軸85的一側(cè)的板面立設的、作為基端部發(fā)揮功能的圓柱狀的部件,其前端形成為半球狀。由此,支承軸96’的前端與軸承部件45的基座部60接觸,能夠得到穩(wěn)定的轉(zhuǎn)動(擺動)。
      [0233]這樣的軸部件70’也與軸部件70同樣地能夠安裝在軸承部件45上,并能夠?qū)崿F(xiàn)與上述同樣的轉(zhuǎn)動(擺動)。
      【權利要求】
      1.一種軸承部件,被配置在感光鼓的端部,并安裝軸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筒狀體; 保持部,其被配置在所述筒狀體的內(nèi)側(cè),設置為能夠保持及拆裝所述軸部件所具有的旋轉(zhuǎn)力傳遞銷; 所述保持部具有: 擺動槽,是沿所述筒狀體的軸向延伸并相對地設置的至少兩個槽,該槽的底具有相對于沿所述軸向的方向彎曲的曲面; 導入槽,是一端與所述擺動槽連通且另一端與所述保持部的外側(cè)連通的槽,并配置在比所述擺動槽靠近所述筒狀體的旋轉(zhuǎn)方向上游側(cè); 基座部,被設置在兩個所述擺動槽的一端側(cè)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具有彎曲的曲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槽的曲面的中心和所述基座部的曲面的中心大致一致。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槽的曲面是以所述軸部件的轉(zhuǎn)動中心為中心并以與要配置的所述旋轉(zhuǎn)力傳遞銷的長度大致一致的直徑形成的曲面構造。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相對的所述擺動槽的底面間的距離具有從所述筒狀體的軸向端 部朝向軸向內(nèi)側(cè)變寬的部位。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入槽配置為,在使所述軸部件的軸向與所述筒狀體的軸向一致的姿態(tài)以及使所述軸部件擺動并最大程度傾斜的姿態(tài)以外的、任意使所述軸部件傾斜的姿態(tài)下,所述旋轉(zhuǎn)力傳遞銷的端部能夠與所述導入槽的位置一致。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入槽具有與要配置的所述旋轉(zhuǎn)力傳遞銷過渡配合的尺寸。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由兩個所述擺動槽及所述基座部圍成的凹部, 從所述軸承部件的軸向中所述基座部相反側(cè)的被開放一側(cè)觀察該凹部時,所述凹部沒有根切部, 所述導入槽的側(cè)壁的一方由所述基座部的面形成。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從所述凹部的開放側(cè)的相反側(cè)觀察所述軸承部件時,在所述擺動槽中沒有根切部。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中的形成所述導入槽的面相對于所述軸承部件的徑向傾斜。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軸承部件全部一體地成型。
      12.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入槽的靠所述保持部的外側(cè)的部分比靠所述擺動槽側(cè)的部分寬。
      1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軸承部件涂布有潤滑劑。
      1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軸承部件由含有氟、聚乙烯及硅橡膠的至少一種的樹脂形成。
      1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軸承部件涂布有氟。
      16.一種端部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軸部件及權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軸承部件, 所述軸部件具有:旋轉(zhuǎn)軸;旋轉(zhuǎn)力接受部,被設置在該旋轉(zhuǎn)軸的一端側(cè)并能夠與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旋轉(zhuǎn)力提供部卡合,在該卡合的姿態(tài)下,接受來自驅(qū)動軸的旋轉(zhuǎn)力;基端部,被配置在所述旋轉(zhuǎn)軸的另一端側(cè);旋轉(zhuǎn)力傳遞銷,具有從所述基端部突出的端部, 通過將該軸部件的所述旋轉(zhuǎn)力傳遞銷配置在所述軸承部件的所述擺動槽內(nèi),所述軸部件被組合到所述軸承部件上。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端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軸部件從所述軸承部件中的與感光鼓嵌合的部位的相反側(cè)插入,使得將所述軸部件組合到所述軸承部件時,能夠不使所述軸承部件撓曲地組合。
      18.如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端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軸部件被所述旋轉(zhuǎn)力傳遞銷限制了該軸部件的軸向移動。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端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端部沒有被所述軸承部件限制軸向上的所述軸部件的拔出方向的移動。
      20.—種感光鼓單兀,其特征在于,具有感光鼓和權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項所述的端部部件。
      21.一種處理盒,其特征在于,具有權利要求20所述的感光鼓單元,所述軸部件相對于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驅(qū)動軸能夠拆裝。
      【文檔編號】G03G15/00GK203455585SQ201320306305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30日
      【發(fā)明者】池田修一 申請人:三菱化學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