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控制模塊和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出光側的輔助面板,所述輔助面板包括第一液晶層、對盒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液晶層封裝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間,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襯底和設置在所述第一襯底上的第一透明電極層,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襯底和設置在所述第二襯底上的第二透明電極層,所述控制模塊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提供使得所述第一液晶層不同區(qū)域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的控制信號,以使得所述顯示面板透出的光線在曲面上形成圖像,且所述曲面的開口朝向所述顯示裝置的出光方向。利用所述顯示裝置,在不增加顯示裝置的安裝尺寸的前提下實現曲面顯示。
【專利說明】
顯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現有的顯示裝置包括平板顯示裝置和曲面顯示裝置。平板顯示裝置可以節(jié)省物理 空間,但是由于光分布屬性,一般,平板顯示裝置正對人眼的位置往兩邊,觀看距離依次增 加、光強度依次變弱,給人眼的視角體驗不好,特別是對于大尺寸的平板顯示裝置,這種效 應更加明顯。曲面顯示裝置的顯示面為曲面,因此可以減少上述效應。但是,曲面顯示裝置 具有尺寸較大、難以安裝等缺陷。
[0003] 因此,如何能在不增加顯示裝置的安裝尺寸的前提下實現曲面顯示成為本領域亟 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占用的安裝空間較小,并且 可以實現曲面顯示。
[0005]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其 中,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控制模塊和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出光側的輔助面板,所述輔助 面板包括第一液晶層、對盒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液晶層封裝在所述第一 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間,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襯底和設置在所述第一襯底上的第一透 明電極層,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襯底和設置在所述第二襯底上的第二透明電極層,所述 控制模塊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提供使得所述第一液晶層不 同區(qū)域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的控制信號,以使得所述顯示面板透出的光線在曲面上形成圖 像,且所述曲面的開口朝向所述顯示裝置的出光方向。
[0006] 優(yōu)選地,所述控制模塊不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提供控制 信號時,所述第一液晶層的折射率處處相等。
[0007] 優(yōu)選地,所述顯示面板包括排列為多行多列的多個像素單元,所述第一透明電極 層為覆蓋所述第一襯底的面狀電極,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二透明電極列,每列 所述像素單元對應至少一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 明電極層和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提供控制信號,以使得所述第一液晶層上與任意一個 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部分的折射率均為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 二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增大,以形成等效正透鏡,并且,在所述輔助面板的寬度方向上, 從所述輔助面板的兩側至中間,所述第一液晶層的各部分形成的等效透鏡的焦距逐漸減 小。
[0008] 優(yōu)選地,所述控制單元提供的控制信號能夠使得所述輔助面板上與各個所述第二 透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形成的等效正透鏡的焦距大于所述輔助面板與所述 顯示面板之間的距離。
[0009] 優(yōu)選地,每列所述像素單元對應一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所述顯示面板的開口 率從所述顯示面板的中部向所述輔助面板的兩邊逐漸增大。
[0010] 優(yōu)選地,所述控制單元提供的控制信號能夠使得所述輔助面板上與各個所述第二 透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形成的等效透鏡的焦距小于所述輔助面板與所述顯 示面板之間的距離。
[0011] 優(yōu)選地,每列所述像素單元對應一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所述顯示面板的開口 率從所述顯示面板的中部向所述輔助面板的兩邊逐漸減小。
[0012] 優(yōu)選地,所述像素單元包括多個亞像素,每列所述亞像素對應至少一個所述第二 透明電極列,且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同一列像素單元對應的多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 列提供相同的控制信號。
[0013] 優(yōu)選地,所述像素單元包括多個亞像素,每列所述亞像素對應一個所述第二透明 電極列,且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提 供控制信號,以使得所述輔助面板一側的各列亞像素單元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形成的 等效透鏡的焦距各不相同,并且,所述輔助面板的各列亞像素單元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 分形成的等效透鏡的焦距關于所述輔助面板的寬度方向上的中線對稱分布。
[0014] 優(yōu)選地,所述輔助面板沿寬度方向被劃分為三部分,所述控制單元提供的控制信 號能夠使得所述第一液晶層中與所述輔助面板兩側的部分對應的部分的焦距小于所述輔 助面板與所述顯示面板之間的距離,并使得所述第一液晶層位于所述輔助面板的寬度方向 的中間的部分形成的等效透鏡的焦距大于所述輔助面板與所述顯示面板之間的距離。
[0015] 優(yōu)選地,對于所述顯示面板中與所述輔助面板的兩側的部分相對應的部分,從所 述顯示面板的寬度方向的中間至所述顯示面板的寬度方向的兩側,所述顯示面板的開口率 逐漸減小;對于所述顯示面板中與所述輔助面板的中間的部分相對應的部分,從所述顯示 面板的寬度方向的中間至所述顯示面板的寬度方向的兩側,所述顯示面板的開口率逐漸增 大。
[0016] 優(yōu)選地,每個像素單元包括多個亞像素,每列亞像素對應一列第二透明電極列,同 一個所述像素單元中不同亞像素對應的第二透明電極列形成的等效正透鏡的焦距相同。
[0017] 優(yōu)選地,所述顯示面板包括排列為多行多列的多個像素單元,所述第一透明電極 層為覆蓋所述第一襯底的面狀電極,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二透明電極列,每列 所述像素單元對應至少一列第二透明電極列,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 極層和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提供控制信號,以使得每個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 晶層的部分的折射率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第二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 漸減小,以形成等效負透鏡,并且在所述輔助面板的寬度方向上,從所述輔助面板的兩側至 中間,所述第一液晶層的各部分形成的等效負透鏡的焦距逐漸增大。
[0018] 優(yōu)選地,所述輔助面板沿寬度方向被劃分為三部分,所述顯示面板包括排列為多 行多列的多個像素單元,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為覆蓋所述第一襯底的面狀電極,所述第二 透明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二透明電極列,每列所述像素單元對應至少一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 列,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提供控制 信號,以使得所述輔助面板兩側的部分的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的折射 率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減小,以形成等 效正透鏡,所述輔助面板中間的部分的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的折射率 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增大,以形成等效 負透鏡。
[0019] 優(yōu)選地,所述輔助面板沿寬度方向被劃分為三部分,所述顯示面板包括排列為多 行多列的多個像素單元,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為覆蓋所述第一襯底的面狀電極,所述第二 透明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二透明電極列,每列所述像素單元對應至少一個所述第二像素電極 列,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提供控制 信號,以使得所述輔助面板兩側的部分的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的折射 率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增大,以形成等 效正透鏡,所述第一液晶層中與所述輔助面板中間的部分的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部分折 射率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減小,以形成 等效負透鏡。
[0020] 優(yōu)選地,每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包括一個或多個條狀的透明電極條。
[0021] 優(yōu)選地,每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包括多個第二透明電極,每個第二透明電極對 應一個像素單元,每個第二透明電極包括多個同心的第二透明電極環(huán)。
[0022] 優(yōu)選地,所述顯示面板為液晶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 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入光側,所述第二偏光片設置在所述顯示面 板的出光側,所述輔助面板的第一液晶層的初始排列方向與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偏光方向平 行。
[0023]優(yōu)選地,所述顯示面板為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面板,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調節(jié)面 板,所述調節(jié)面板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出光側,且與所述輔助面板層疊設置,所述調節(jié)面 板包括對盒設置的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以及封裝在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間的 第二液晶層,所述第二液晶層的初始排列方向與所述第一液晶層的初始排列方向垂直,所 述第三基板包括第三襯底和第三透明電極層,所述第四基板包括第四襯底和第四透明電極 層,所述第三透明電極層在所述第三襯底上的設置方式與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在所述第一 襯底上的設置方式相同,所述第四透明電極層在所述第四襯底上的設置方式與所述第二透 明電極層在所述第二襯底上的設置方式相同,所述控制模塊能夠向所述調節(jié)面板提供與所 述輔助面板相同的信號。
[0024]在本發(fā)明中,通過控制第一液晶層不同區(qū)域的折射率,可以改變從顯示裝置出射 的光的方向,并在曲面上形成圖像,即,所述顯示裝置可以實現曲面顯示,觀看者站在顯示 裝置的前方即可觀看到曲面顯示的畫面。
[0025]在本發(fā)明中,并沒有將所述顯示裝置的顯示面設置成曲面,因此,所述顯示裝置的 安裝空間并沒有增加。也就是說,可以在較小的空間內安裝所述顯示裝置。
【附圖說明】
[0026]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 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0027]圖1是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所述顯示面板為液晶顯示面 板;
[0028]圖2是正透鏡成放大虛像的顯示原理圖;
[0029]圖3是正透鏡成實像的顯示原理圖;
[0030]圖4負透鏡成縮小虛像的顯示原理圖;
[0031]圖5是輔助面板中形成的等效透鏡的等效光程圖;
[0032] 圖6是輔助面板不加電液晶分子排布狀態(tài)的狀態(tài)圖;
[0033] 圖7a是輔助面板加電后液晶分子排布狀態(tài)圖,其中,加電后等效為正透鏡;
[0034]圖7b是圖7a的俯視圖;
[0035] 圖8a是輔助面板加電后液晶分子排布狀態(tài)圖,其中,加電后等效為負透鏡;
[0036] 圖8b是圖8a的俯視圖;
[0037]圖9是正透鏡成后置圖像的示意圖;
[0038]圖10是正透鏡成后置圖像的示意圖,其中,顯示裝置的開口率從中間到兩邊逐漸 減??;
[0039]圖11是正透鏡成后置圖像的示意圖,其中,每列亞像素對應一個第二透明電極列, 同一個像素單元的焦距相同;
[0040]圖12是正透鏡成后置圖像的示意圖,其中,每列亞像素對應一個第二透明電極列, 同一個像素單元的焦距不同;
[0041 ]圖13是正透鏡成前置圖像的示意圖;
[0042]圖14是正透鏡成前置圖像的示意圖,其中,顯示裝置的開口率從中間到兩邊逐漸 減小;
[0043]圖15是正透鏡成前置圖像的示意圖,其中,每列亞像素對應一個第二透明電極列, 同一個像素單元的焦距相同;
[0044]圖16是正透鏡成前置圖像的示意圖,其中,每列亞像素對應一個第二透明電極列, 同一個像素單元的焦距不同;
[0045]圖17是利用負透鏡成縮小虛像的原理圖,虛擬曲面位于液晶透鏡和像素之間; [0046]圖18是利用正透鏡成像、位于顯示面板兩側的示意圖;
[0047]圖19是利用正透鏡成像、位于顯示面板兩側的示意圖,其中,顯示裝置的開口率從 中間到兩邊逐漸減??;
[0048]圖20是利用正透鏡成像、位于顯示面板兩側的示意圖,其中,每列亞像素對應一個 第二透明電極列,同一個像素單元的焦距相同;
[0049]圖21是利用正透鏡成像、位于顯示面板兩側的示意圖,其中,每列亞像素對應一個 第二透明電極列,同一個像素單元的焦距不同;
[0050] 圖22是利用正透鏡和負透鏡的組合成像的示意圖,其中,負透鏡位于顯示面板的 兩側;
[0051] 圖23是利用正透鏡和負透鏡的組合成像的示意圖,其中,負透鏡位于顯示面板的 中間;
[0052]圖24a是所述顯示面板為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面板時,所述顯示裝置的一種實施 方式示意圖;
[0053]圖24b是所述顯示面板為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面板時,所述顯示裝置的另一種實 施方式示意圖。
[0054] 附圖標記說明
[0055] 100:輔助面板 110:第一基板
[0056] 111:第一襯底 112:第一透明電極層
[0057] 120:第二基板 121:第二襯底
[0058] 122:第二透明電極層 130:第一液晶層
[0059] 200:顯示面板 300:背光源
[0060] 400:調節(jié)面板 410:第三基板
[00611 420:第四基板 430:第二液晶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62]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 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
[0063] 需要指出的是,下文用到的術語"寬度"是指所述顯示裝置處于使用狀態(tài)時的橫向 方向。也是圖9至圖23中的左右方向。
[006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如圖1所示,所述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200,其中,所 述顯示裝置還包括控制模塊(未示出)和設置在顯示面板200的出光側的輔助面板100,該輔 助面板100包括第一液晶層130、對盒設置的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第一液晶層130封 裝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之間。
[0065] 如圖1和圖6所示所示,第一基板110包括第一襯底111和設置在該第一襯底111上 的第一透明電極層112,第二基板120包括第二襯底121和設置在該第二襯底121上的第二透 明電極層122,所述控制模塊能夠向第一透明電極層112和第二透明電極層122提供使得所 述第一液晶層不同區(qū)域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的控制信號,以使得顯示面板200透出的光線在 曲面上形成圖像,且所述曲面的開口朝向所述顯示裝置的出光方向。
[0066] 通過控制模塊向第一透明電極層112和第二透明電極層122施加控制信號,可以使 得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區(qū)域形成等效透鏡。
[0067]圖2和圖3中所示的是光線通過正透鏡的成像原理。
[0068]圖2中所示的是正透鏡在透鏡的后方成像的原理。如圖所示,將物AB放置在透鏡后 (圖2中的左側),使物距1小于透鏡的焦距f,可以使物AB在透鏡的后方(圖2中的左側)形成 一個虛像A'B',被人眼接收。
[0069]圖3所示的是正透鏡在透鏡的前方成像的原理,如圖所示,將物AB放置在透鏡后 (圖3中的左側),使物距1大于透鏡的焦距f,可以使物在透鏡的前方(圖中的右側)形層倒置 的像B'A'。
[0070] 圖4所示的是利用負透鏡在物和透鏡之間成像的原理圖。將物AB放置在透鏡后(圖 4中的左側),可以在透鏡和物AB之間形成像A'B'。
[0071] 在圖2至圖4中,F表示透鏡物方焦點,F '表示透鏡的像方焦點。
[0072] 公式(1)是表示透鏡中物像關系的公式。通過公式(1)可知,如果確定了透鏡的焦 距f'、物與透鏡之間的距離1,即可獲得物象與透鏡之間的距離Γ。
[0074]其中,1是物與透鏡之間的距離;
[0075] Γ是物象與透鏡之間的距離;
[0076] f'是透鏡的焦距。
[0077]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顯示裝置中,顯示面板200所顯示的圖像即為上文中所述的 "物",利用輔助面板100可以形成多個等效透鏡,具體地,每個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一列等 效透鏡(可以是一個等效透鏡,也可以是多個等效透鏡)。顯示面板200與輔助面板100之間 的距離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公式(1)中的1是固定的。在設計所述顯示裝置時,可以由設計 人員確定各個第二透明電極列所形成的等效透鏡所形成圖像與出光面之間的距離,只要保 證所有第二透明電極列所形成的等效透鏡所形成的圖像在同一個曲面上即可。因此,可以 認為物像與等效透鏡之間的距離Γ是已知的,從而可以利用公式(1)求解獲得等效透鏡的 焦距f'。
[0078]圖5中所示的是輔助面板中形成的等效凸透鏡的等效光程圖。根據等光程原理公 式(2)可以求得等效透鏡各個部分的折射率。因此,只需要利用所述控制模塊向第一透明電 極層以及第二透明電極列施加信號、使得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液晶材料具有相應的折射 率。
[0080] 其中,f'為等效透鏡的焦距;
[0081] nl為等效透鏡中部的折射率;
[0082] n2為等效透鏡邊緣的折射率;
[0083] d為顯示面板與輔助面板之間的距離;
[0084] p為第二電極列的寬度。
[0085]由于[(m-n2)*d]2?0,因此,可以將上述公式(2)簡化為以下公式(3):
[0087]其中,n。< n2 < m < ne(3n。為液晶材料雙折射中的〇光折射率,ne為液晶材料雙折射 中的e光折射率。
[0088]利用等效光程原理計算凹透鏡的焦距的原理與凸透鏡相似,這里不再贅述。
[0089] 在本發(fā)明中,通過控制第一液晶層不同區(qū)域的折射率,可以改變從顯示裝置出射 的光的方向,并在曲面上形成圖像,即,所述顯示裝置可以實現曲面顯示,觀看者站在顯示 裝置的前方即可觀看到曲面顯示的畫面。
[0090] 在本發(fā)明中,并沒有將所述顯示裝置的顯示面設置成曲面,因此,所述顯示裝置的 安裝空間并沒有增加。也就是說,可以在較小的空間內安裝所述顯示裝置。
[0091]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控制模塊不向第一透明電極層112和第二 透明電極層122提供控制信號時,第一液晶層130的折射率處處相等,以使得所述顯示裝置 可以實現平面顯示。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要去來設定是否使得所述顯示裝置進行曲面顯 不。如圖6所不,在不向第一透明電極層112和第二透明電極層122施加信號時,第一液晶層 中液晶分子的偏轉方向是一致的,因此,第一液晶層的折射率處處相同,從而可以使得光線 直接透過,光路不會發(fā)生偏折,以實現平面顯示。
[0092]并且,在本發(fā)明中,第一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排列方向(即,不加電時,液晶 分子的長軸方向)是由顯示面板所決定的。
[0093]在本發(fā)明中,對顯示面板200的具體結構并沒有特殊的限制,例如,如圖1中所示, 顯示面板200為液晶顯示面板,當所述顯示面板為液晶顯示面板時,所述顯示裝置還可以包 括背光源300。
[0094]當顯示面板200為液晶顯示面板時,該顯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 片,所述第一偏光片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入光側,所述第二偏光片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 的出光側,所述輔助面板的第一液晶層的初始排列方向與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偏光方向平 行。
[0095]當然,顯示面板200還可以是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當顯示面板200為有機發(fā) 光二極管顯示面板時,如圖24a和圖24b所示,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調節(jié)面板400,該調節(jié)面 板400設置在顯示面板200的出光側,且與所述輔助面板層疊設置,調節(jié)面板400包括對盒設 置的第三基板410和第四基板420,以及封裝在第三基板410和第四基板420之間的第二液晶 層430,第二液晶層430的初始排列方向與第一液晶層130的初始排列方向垂直。所述第三基 板包括第三襯底和第三透明電極層,所述第四基板包括第四襯底和第四透明電極層,所述 第三透明電極層在所述第三襯底上的設置方式與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在所述第一襯底上 的設置方式相同,所述第四透明電極層在所述第四襯底上的設置方式與所述第二透明電極 層在所述第二襯底上的設置方式相同,所述控制模塊能夠向所述調節(jié)面板提供與所述輔助 面板相同的信號。
[0096]所述調節(jié)面板400的設置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設置在顯示面板200和輔助面板 100之間(如圖24a所示),另一種是設置在輔助面板100的出光側(如圖24b所示)。
[0097]下面詳細介紹圖24a中所示的顯示裝置的顯示原理。
[0098] 顯示面板200發(fā)出的光的偏振態(tài)可以分解為平行于紙面和垂直于紙面。在進行顯 示時,對調節(jié)面板400施加控制信號,調節(jié)面板400可以對偏振方向平行于紙面的偏振光進 行處理,此時,偏振方向平行于紙面的偏振光進行折射處理,改變其出射方向,但是偏振方 向垂直于紙面的偏振光的折射率沒有發(fā)生改變,直接通過調節(jié)面板400。同時,對輔助面板 100施加控制信號,輔助面板100對直接通過調節(jié)面板400的偏振方向垂直于紙面的偏振光 進行折射處理,改變其出射方向,而已經經過調節(jié)面板400的折射處理的偏振方向平行于紙 面的光直接透過輔助面板100。
[0099] 經過輔助面板100和調節(jié)面板400的處理之后,偏振方向平行于紙面的偏振光和偏 振方向垂直于紙面的偏振光的出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得到在曲面上顯示的圖像。換 言之,輔助面板100可以將偏振方向垂直于紙面的光線引導至所述曲面上,而調節(jié)面板400 可以將偏振方向平行于紙面的光線引導至所述曲面上。
[0100] 需要指出的是,上文僅僅是為了便于描述,而非用于限制。也可以將輔助面板100 設置為能夠將偏振方向平行于紙面的光引導至所述曲面上,將調節(jié)面板400設置為能夠將 偏振方向垂直于紙面的光引導至所述曲面上。
[0101] 控制模塊可以同時控制輔助面板100和調節(jié)面板400,以使得第一液晶層形成多個 等效透鏡,并使得第二液晶層形成多個等效透鏡,并且,第一液晶層形成的多個等效透鏡分 別與第二液晶層形成的多個等效透鏡一一對鏡,并且,第一液晶層中形成的等效透鏡的參 數(包括焦距、折射率等)與第二液晶層中形成的相對應的等效透鏡的參數相同。
[0102] 圖24b中所示的顯示裝置的工作原理與圖24a中所示的顯示裝置的工作原理相似, 這里不再贅述。
[0103] 顯示面板200包括排列為多行多列的多個像素單元,每個像素單元包括多個亞像 素。
[0104]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第一透明電極層112為覆蓋第一襯底111的面狀 電極,第二透明電極層122包括多個第二透明電極列,每個列所述像素單元對應至少一個所 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各個所述第二透明 電極列提供控制信號,以使得所述第一液晶層上與任意一個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部分的 折射率均為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增大, 以形成等效正透鏡,并且,在所述輔助面板的寬度方向上,從所述輔助面板的兩側至中間, 所述第一液晶層的各部分形成的等效透鏡的焦距逐漸減小。
[0105] 為了便于描述,可以將第一液晶層劃分為多個部分,每個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第 一液晶層的一部分,第一液晶層各個部分的厚度是始終不變的,通過改變第一液晶層的各 個部分的折射率可以改變透過所述第一液晶層各部分的折射率。
[0106]圖7a和圖7b中所不的是一個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中液晶分 子的偏轉示意圖。在圖7a中,左右方向即為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位于第二透明電極 列的寬度方向的兩側的液晶分子長軸方向是豎直的,位于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中 間的液晶分子的長軸方向是水平的。
[0107] 通設置施加給各個第二透明電極列的電壓大小,可以控制不同第二透明電極列對 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所形成的等效正透鏡的焦距,從而可以實現在不同位置處顯示相應 的圖像,最終形成曲面顯示。
[0108] 在圖9至圖12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可以在顯示面板的后方形成放大的圖像。在圖13 至圖16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可以在顯示面板的前方形成放大的圖像。在圖18至圖21所示的 實施方式中,形成的圖像一部分位于顯示面板的前方,一部分位于顯示面板的后方。需要指 出的是,此處所述的"前、后"是指各個圖中的"上、下"方向。
[0109] 下文中將詳細介紹上述各圖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在圖9至圖23中,等效透鏡上對 應的fi、f2、f 3為該等效透鏡的焦距。需要指出的是,fl<f2<f3。
[0110] 如圖9所示,在所述顯示面板中,每個像素單元對應三個亞像素,這三個亞像素分 別為紅色亞像素R、綠色亞像素G和藍色亞像素B,每列像素單元對應一個第二透明電極列。
[0111] 通過控制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輔助面板之間的距離與所述等效正透鏡的焦距之 間的關系可以控制多個所述等效正透鏡成的像的位置。
[0112] 為了使得輔助面板上形成的等效透鏡的陣列形成位于顯示面板的后方(圖9至圖 12中的下方),所述控制單元提供的控制信號能夠使得所述輔助面板上與各個所述第二透 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形成的等效正透鏡的焦距大于所述顯示面板和所述輔助面板 之間的距離(即,物距),且,在所述輔助面板的寬度方向上,從所述輔助面板的兩側至中間, 所述第一液晶層對應的形成的等效正透鏡的焦距逐漸減小。
[0113] 在圖9中,將各個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等效成了正透鏡。圖9 中僅示出了其中的5個等效透鏡,在人眼處可以看到通過等效透鏡形成的圖像,在圖9中,虛 線框所示的即為各個像素單元形成的物象,所有像素單元形成的多個物象位于同一個曲面 上,并且,該曲面的開口朝向觀看者(即,圖9中的朝上)。
[0114] 容易理解的是,利用第一透明電極層、第二透明電極層和控制模塊使得第一液晶 層形成多個等效正透鏡時,通過設置物距和焦距之間的關系,可以控制等效透鏡成像的大 小。
[0115] 為了防止各個像素顯示的圖像之間產生重疊,優(yōu)選地,如圖10所示,每列像素單元 對應一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所述顯示面板的開口率從所述顯示面板的中部向所述輔助 面板的兩邊逐漸增大。像素單元的開口率是有環(huán)繞該像素單元的黑矩陣的寬度所決定的, 因此,環(huán)繞中間的像素單元的黑矩陣寬度最大,環(huán)繞最邊上的像素單元的黑矩陣的寬度最 小。黑矩陣可以將相鄰兩個像素單元形成的虛像之間的重疊的部分擋住,從而可以獲得更 好的顯示效果。
[0116]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可以將所述顯示裝置設置為每列亞像素對應 至少一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且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同一列像素單元對應的多個 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提供相同的信號。
[0117] 與上文中相同,在圖11中,示出的是與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等效 正透鏡。在圖11中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在進行顯示時,每個亞像素對應一個等效正透鏡,或 者一個亞像素對應多個等效正透鏡,并且,同一個亞像素對應的等效正透鏡的焦距相同,不 同像素單元對應的等效正透鏡焦距不同。雖然沒有示出,但是,需要解釋的是,進行顯示時, 每個像素單元中的亞像素可能會產生重疊。亞像素圖像之間的重疊不會對顯示造成影響, 而且還有利于畫質色彩的調制,間接提高了像素單元的開口率。而相鄰的像素單元之間,圖 像不會有重疊,或者有少部分的重疊。容易理解的是,由于相鄰像素單元之間設置有黑矩 陣,因此,相鄰像素單元形成的圖像之間即便也重疊也會被黑矩陣遮擋。因此,利用圖11中 所示的顯示裝置顯示圖像時,可以獲得更好的色彩效果。
[0118]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可以將所述顯示裝置設置為每列亞像素對應 一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且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各個所述 第二透明電極列提供控制信號,以使得所述輔助面板一側的各列亞像素單元對應的第一液 晶層的部分形成的等效正透鏡的焦距各不相同,并且,所述輔助面板的各列亞像素單元對 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形成的等效正透鏡的焦距關于所述輔助面板的寬度方向上的中線 對稱分布。
[0119] 與上文中相同,在圖12中,示出的是與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形成的 等效透鏡。在圖12中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在進行顯示時,每個亞像素對應一個等效透鏡。這 樣,每個像素單元中的亞像素都可能會發(fā)生重疊,從而更有利于色彩的調制。相鄰兩個像素 單元形成的虛像之間不會重疊,或者重疊較少。當相鄰兩個像素單元形成的虛像重疊時,會 被黑矩陣遮擋,從而不會對顯示的圖像造成影響。
[0120] 如上文中所述,所述輔助面板形成的虛像位于顯示面板后方的情況。
[0121]當將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所述控制單元提供的控制信號能夠使得所述第一液晶 層中與所述輔助面板上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部分的焦距小于所述顯示面板與所 述輔助面板之間的距離(即,物距)。在這種情況中,通過向第一透明電極層和第二透明電極 層中的各個第二透明電極列施加信號,使得第一液晶層形成等效于正透鏡的陣列。
[0122] 如圖13至圖16所示,由于等效正透鏡的焦距小于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輔助面板之 間的距離,因此,可以在顯示裝置的前方(即,圖13至圖16中的上方)成像。
[0123] 在圖13和圖14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每列像素單元對應同一列第二透明電極列,如 圖所示,所述輔助面板上形成的等效正透鏡可以在顯示面板的前方形成倒置的圖像,即,同 一個像素單元中,亞像素的位置發(fā)生變化。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同一個像 素單元中的多個亞像素發(fā)出的光互相混合,可以使得所述像素單元顯示預定的顏色,同一 個像素單元中亞像素的位置變化并不會影響所述像素單元最終呈現出來的顏色。
[0124] 如上文中所述,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實施方式來解決所述顯示裝置進行曲面顯示時 可能出現的像素單元顯示的圖像重疊的問題。
[0125]如圖14中所示,每列像素單元對應一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所述顯示面板的開 口率從所述顯示面板的中部向所述輔助面板的兩邊逐漸減小。像素單元的開口率是有環(huán)繞 該像素單元的黑矩陣的寬度所決定的,因此,環(huán)繞中間的像素單元的黑矩陣寬度最小,環(huán)繞 最邊上的像素單元的黑矩陣的寬度最大。黑矩陣可以將相鄰兩個像素單元形成的虛像之間 的重疊的部分擋住,從而可以獲得更好的顯示效果。
[0126] 如圖15中所示,在進行顯示時,每個亞像素對應一個等效正透鏡,或者一個亞像素 對應多個等效正透鏡,并且,同一個亞像素對應的等效正透鏡的焦距相同,不同像素單元對 應的等效正透鏡焦距不同。雖然沒有示出,但是,需要解釋的是,進行顯示時,每個像素單元 中的亞像素可能會產生重疊。亞像素圖像之間的重疊不會對顯示造成影響,而且還有利于 畫質色彩的調制,間接提高了像素單元的開口率。而相鄰的像素單元之間,圖像不會有重 疊,或者有少部分的重疊。容易理解的是,由于相鄰像素單元之間設置有黑矩陣,因此,相鄰 像素單元形成的圖像之間即便也重疊也會被黑矩陣遮擋。因此,利用圖15中所示的顯示裝 置顯示圖像時,可以獲得更好的色彩效果。
[0127] 如圖16中所示,在進行顯示時,每列亞像素對應一個等效正透鏡。這樣,每個像素 單元中的亞像素都可能會產生重疊,從而更有利于色彩的調制。相鄰兩個像素單元形成的 虛像之間不會重疊,或者重疊較少。當相鄰兩個像素單元形成的虛像重疊時,會被黑矩陣遮 擋,從而不會對顯示的圖像造成影響。
[0128] 當然,還可以通過控制信號使得所述顯示裝置形成的圖像位于所述顯示裝置的前 后兩側,即,部分圖像位于顯示裝置的前方(即,圖18中的上方),部分位于顯示裝置的后方 (即,圖18中的下方)。具體地,可以沿所述輔助面板的寬度方向將所述輔助面板劃分為三部 分,所述控制單元提供的控制信號能夠使得所述輔助面板兩側的部分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 對應的等效正透鏡的焦距小于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輔助面板之間的距離,并使得所述輔助 面板中間的部分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對應的等效正透鏡的焦距大于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 輔助面板之間的距離。通過圖18可以看出,位于顯示面板的寬度方向的兩側的等效正透鏡 可以在顯示面板的前方形成倒置的像,位于顯示面板的寬度方向的中間的等效正透鏡可以 在顯示面板的后方形成正立的像。
[0129] 在本發(fā)明中,為了獲得較好的顯示效果,所述輔助面板的三個部分是關于所述輔 助面板的寬度方向的中線對稱的。
[0130] 優(yōu)選地,所述輔助面板的兩側的部分的尺寸大于所述顯示裝置的中間的部分的尺 寸。所述第一液晶層中對應于所述輔助面板的兩側的部分形成的等效正透鏡可以使得所述 顯示面板顯示的圖像形成位于顯示裝置前方的像,所述第一液晶層中對應于所述輔助面板 的中間的部分形成的等效正透鏡可以使得所述顯示面板顯示的圖像形成位于所述顯示裝 置后方的像。
[0131] 為了減少像素單元所成之像的重疊現象,優(yōu)選地,如圖19所示,對于所述顯示面板 中與所述輔助面板的兩側的部分相對應的部分,從所述顯示面板的寬度方向的中間至所述 顯示面板的寬度方向的兩側,所述顯示面板的開口率逐漸減小。對于所述顯示面板中與所 述輔助面板的中間的部分相對應的部分,從所述顯示面板的寬度方向的中間至所述顯示面 板的寬度方向的兩側,所述顯示面板的開口率逐漸增大。
[0132] 同樣地,還可以按照圖20中的實施方式設置等效透鏡,以減小像素單元所成之像 之間的重疊。具體地,每列亞像素對應一列第二透明電極列,同一個像素單元中不同亞像素 對應的第二透明電極列形成的等效正透鏡的焦距相同。
[0133] 上文中介紹了通過控制信號使得所述輔助面板的第一液晶層中形成等效正透鏡 的情況,下面介紹通過控制信號使得所述輔助面板的第一液晶層中形成等效負透鏡情況。
[0134] 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提 供控制信號,以使得所述第一液晶層中與每個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部分的折射率從該第 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第二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減小,以形成等效負透鏡, 并且在所述輔助面板的寬度方向上,從所述輔助面板的兩側至中間,所述第一液晶層的各 部分形成的等效負透鏡的焦距逐漸增大。
[0135]圖8a和圖8b中所不的是一個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液晶分子的偏轉不意圖。在圖 8a中,左右方向即為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位于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側 的液晶分子長軸方向是水平的,位于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中間的液晶分子的長軸 方向是豎直的。
[0136] 通設置施加給各個第二透明電極列的電壓大小,可以控制不同第二透明電極列對 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所形成的等效負透鏡的焦距,從而可以實現在不同位置處顯示相應 的圖像,最終形成曲面顯示。
[0137] 如圖17中所示,當光線通過等效負透鏡時,可以在等效負透鏡和顯示面板之間形 成縮小的像。
[0138] 作為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輔助面板沿寬度方向被劃分為三部分,所述顯示面 板包括排列為多行多列的多個像素單元,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為覆蓋所述第一襯底的面狀 電極,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二透明電極列,每列所述像素單元對應至少一個所 述第二像素電極列,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各個所述第二透明 電極列提供控制信號,以使得所述第一液晶層中與所述輔助面板兩側的部分的第二透明電 極列對應部分的折射率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中 間逐漸減小,以形成等效正透鏡,所述第一液晶層中與所述輔助面板中間的部分的第二透 明電極列對應的部分的折射率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二透明電極 列的中間逐漸增大,以形成等效負透鏡。
[0139] 也就是說,如圖22所示,輔助面板兩側的第一液晶層形成等效負透鏡,輔助面板中 間的第一液晶層形成等效正透鏡。等效正透鏡可以在顯示裝置的后方(即,圖22中的下方) 成像,等效負透鏡可以在顯示面板和輔助面板之間形成縮小的虛像。
[0140]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輔助面板沿寬度方向被劃分為三部分,所 述顯示面板包括排列為多行多列的多個像素單元,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為覆蓋所述第一襯 底的面狀電極,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二透明電極列,每列所述像素單元對應至 少一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各個所述 第二透明電極列提供控制信號,以使得所述第一液晶層中與所述輔助面板兩側的部分的第 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部分的折射率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二透明 電極列的中間逐漸增大,以形成等效正都經,所述第一液晶層中與所述輔助面板中間的部 分的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部分的折射率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二 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減小,以形成等效負透鏡。
[0141]如圖23所示,輔助面板兩側的第一液晶層形成等效正透鏡,輔助面板中間的第一 液晶層形成等效負透鏡。等效正透鏡可以在顯示裝置的后方(即,圖23中的上方)形成倒置 的像,等效負透鏡可以在顯示面板和輔助面板之間成像。
[0142] 需要指出的是,在所述顯示面板中,同一列像素單元對應的一列等效透鏡的各個 參數均是相同的。
[0143] 在本發(fā)明中,對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具體結構并沒有特殊的限制,例如,每個所述第 二透明電極列包括一個或多個條狀的透明電極條。也就是說,同一列中的一個或多個透明 電極條即形成一個第二透明電極列。這種結構制造簡單,并且容易控制。在這種情況中,第 一液晶層中與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部分可以形成一個或的多個等效柱狀透鏡。容易理解 的是,當形成一個等效柱狀透鏡時,該等效柱狀透鏡的長度是與相應的一列像素單元的長 度相同的。當形成多個等效柱狀透鏡時,該多個等效柱狀透鏡的焦距是相同的,并且,多個 等效柱狀透鏡位于同一列中。
[0144] 當然,第二透明電極列的結構并不限于此。例如,每個第二透明電極列包括多個第 二透明電極,每個第二透明電極對應一個像素單元,每個第二透明電極包括多個同心的第 二透明電極環(huán)。在圖7a、圖7b、圖8a和圖8b示出的實施方式中,一個第二透明電極包括5個第 二透明電極環(huán)。當向這種結構的第二透明電極提供信號時,利用這種結構的第二透明電極 和第一透明電極層之間形成的電場可以使得相應的液晶分子偏轉,形成等效的球面透鏡。 球面透鏡成像時具有更好的顯示效果,可以減輕像散現象。容易理解的是,一列像素單元對 應多個排列層一列的等效球透鏡,并且,同一列中的不同像素單元對應的不同等效球透鏡 的參數是相同的。
[0145]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實施 方式,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對于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 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型和改進,這些變型和改進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 一種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控制 模塊和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出光側的輔助面板,所述輔助面板包括第一液晶層、對盒設 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液晶層封裝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間,所 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襯底和設置在所述第一襯底上的第一透明電極層,所述第二基板包括 第二襯底和設置在所述第二襯底上的第二透明電極層,所述控制模塊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 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提供使得所述第一液晶層不同區(qū)域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的控 制信號,以使得所述顯示面板透出的光線在曲面上形成圖像,且所述曲面的開口朝向所述 顯示裝置的出光方向。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不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 層和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提供控制信號時,所述第一液晶層的折射率處處相等。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板包括排列為多行多列的 多個像素單元,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為覆蓋所述第一襯底的面狀電極,所述第二透明電極 層包括多個第二透明電極列,每列所述像素單元對應至少一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所述 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提供控制信號,以 使得所述第一液晶層上與任意一個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部分的折射率均為從該第二透 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增大,以形成等效正透鏡,并 且,在所述輔助面板的寬度方向上,從所述輔助面板的兩側至中間,所述第一液晶層的各部 分形成的等效透鏡的焦距逐漸減小。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單元提供的控制信號能夠使 得所述輔助面板上與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形成的等效正透 鏡的焦距大于所述輔助面板與所述顯示面板之間的距離。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像素單元對應一個所述第二 透明電極列,所述顯示面板的開口率從所述顯示面板的中部向所述輔助面板的兩邊逐漸增 大。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單元提供的控制信號能夠使 得所述輔助面板上與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形成的等效透鏡 的焦距小于所述輔助面板與所述顯示面板之間的距離。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像素單元對應一個所述第二 透明電極列,所述顯示面板的開口率從所述顯示面板的中部向所述輔助面板的兩邊逐漸減 小。8. 根據權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單元包括多 個亞像素,每列所述亞像素對應至少一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且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 夠向同一列像素單元對應的多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提供相同的控制信號。9. 根據權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單元包括多 個亞像素,每列所述亞像素對應一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且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 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提供控制信號,以使得所述輔助面板一側 的各列亞像素單元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形成的等效透鏡的焦距各不相同,并且,所述 輔助面板的各列亞像素單元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形成的等效透鏡的焦距關于所述輔 助面板的寬度方向上的中線對稱分布。10.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面板沿寬度方向被劃分為 三部分,所述控制單元提供的控制信號能夠使得所述第一液晶層中與所述輔助面板兩側的 部分對應的部分的焦距小于所述輔助面板與所述顯示面板之間的距離,并使得所述第一液 晶層位于所述輔助面板的寬度方向的中間的部分形成的等效透鏡的焦距大于所述輔助面 板與所述顯示面板之間的距離。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對于所述顯示面板中與所述輔助面 板的兩側的部分相對應的部分,從所述顯示面板的寬度方向的中間至所述顯示面板的寬度 方向的兩側,所述顯示面板的開口率逐漸減小;對于所述顯示面板中與所述輔助面板的中 間的部分相對應的部分,從所述顯示面板的寬度方向的中間至所述顯示面板的寬度方向的 兩側,所述顯示面板的開口率逐漸增大。12.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像素單元包括多個亞像素,每 列亞像素對應一列第二透明電極列,同一個所述像素單元中不同亞像素對應的第二透明電 極列形成的等效正透鏡的焦距相同。1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板包括排列為多行多列 的多個像素單元,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為覆蓋所述第一襯底的面狀電極,所述第二透明電 極層包括多個第二透明電極列,每列所述像素單元對應至少一列第二透明電極列,所述控 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和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提供控制信號,以使 得每個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的折射率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 向的兩邊至第二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減小,以形成等效負透鏡,并且在所述輔助面板的 寬度方向上,從所述輔助面板的兩側至中間,所述第一液晶層的各部分形成的等效負透鏡 的焦距逐漸增大。1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面板沿寬度方向被劃分為 三部分,所述顯示面板包括排列為多行多列的多個像素單元,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為覆蓋 所述第一襯底的面狀電極,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二透明電極列,每列所述像素 單元對應至少一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 和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提供控制信號,以使得所述輔助面板兩側的部分的第二透明電 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的折射率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二 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減小,以形成等效正透鏡,所述輔助面板中間的部分的第二透明電 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的折射率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二 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增大,以形成等效負透鏡。1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面板沿寬度方向被劃分為 三部分,所述顯示面板包括排列為多行多列的多個像素單元,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為覆蓋 所述第一襯底的面狀電極,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二透明電極列,每列所述像素 單元對應至少一個所述第二像素電極列,所述控制單元設置為能夠向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 和各個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列提供控制信號,以使得所述輔助面板兩側的部分的第二透明電 極列對應的第一液晶層的部分的折射率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第二 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增大,以形成等效正透鏡,所述第一液晶層中與所述輔助面板中間 的部分的第二透明電極列對應的部分折射率從該第二透明電極列的寬度方向的兩邊至該 第二透明電極列的中間逐漸減小,以形成等效負透鏡。16. 根據權利要求3至7、10至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第 二透明電極列包括一個或多個條狀的透明電極條。17. 根據權利要求3至7、10至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第 二透明電極列包括多個第二透明電極,每個第二透明電極對應一個像素單元,每個第二透 明電極包括多個同心的第二透明電極環(huán)。18. 根據權利要求1至7、10至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 板為液晶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設置在 所述顯示面板的入光側,所述第二偏光片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出光側,所述輔助面板的 第一液晶層的初始排列方向與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偏光方向平行。19. 根據權利要求1至7、10至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 板為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面板,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調節(jié)面板,所述調節(jié)面板設置在所述 顯示面板的出光側,且與所述輔助面板層疊設置,所述調節(jié)面板包括對盒設置的第三基板 和第四基板,以及封裝在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間的第二液晶層,所述第二液晶 層的初始排列方向與所述第一液晶層的初始排列方向垂直,所述第三基板包括第三襯底和 第三透明電極層,所述第四基板包括第四襯底和第四透明電極層,所述第三透明電極層在 所述第三襯底上的設置方式與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在所述第一襯底上的設置方式相同,所 述第四透明電極層在所述第四襯底上的設置方式與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在所述第二襯底 上的設置方式相同,所述控制模塊能夠向所述調節(jié)面板提供與所述輔助面板相同的信號。
【文檔編號】G02F1/1333GK105866998SQ201610388944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日
【發(fā)明人】高健, 陳小川, 楊亞鋒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