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反射式顯示裝置、角度確定方法及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實施例公開了反射式顯示裝置、角度確定方法及裝置,涉及圖像顯示技術領域,用以改善基于干涉原理的反射式顯示裝置產生的色偏問題。該彩色顯示裝置包括:第一反射層;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層上的第二反射層,所述第一反射層相對于所述第二反射層遠離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層和所述第二反射層之間的光學諧振層;位于所述光學諧振層上的光線調節(jié)層,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小于從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入射到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的光線相對于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法線的最大角度。
【專利說明】
一種反射式顯示裝置、角度確定方法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反射式顯示裝置、角度確定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基于干涉原理的反射式顯示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干涉作用決定反射光的顏 色。示例的,反射式顯示器的核心部件可以是一個主要由兩塊導電板組成的微電子機械系 統(tǒng)(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簡稱為MEMS)。其中一塊導電板是堆疊在玻璃基 板上的薄膜,另一塊導電板是垂懸在玻璃基板上的反射膜,兩者之間的空隙充滿了空氣,反 射膜可變形。當環(huán)境光射到設備上時,光在薄膜和反射膜表面被反射,由于兩者間空氣縫厚 度一定,于是對于特定波長的光線產生相長干涉,使得其強度要大于其他波長的光,在人 眼看來即該點顯示相應的顏色。而當兩塊導電板具有較小的距離或吸附在一起時,易知此 時可以顯不出黑色。
[0003] 上述基于干涉原理的反射式顯示器普遍存在色偏的問題,引起的原因主要在于, 在空氣縫厚度一定的情況下,當環(huán)境光以不同的入射角進入空氣縫時,干涉相長的波長會 發(fā)生變化,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顏色偏差(色偏)。
【發(fā)明內容】
[0004]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的反射式顯示裝置和角度的確定方法及裝置,用以改善基于 干涉原理的反射式顯示裝置產生的色偏問題。
[0005]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 第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 一種反射式顯示裝置,包括:
[0007] 第一反射層;
[0008] 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層上的第二反射層,所述第一反射層相對于所述第二反射層遠 離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
[0009] 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層和所述第二反射層之間的光學諧振層;
[0010] 位于所述光學諧振層上的光線調節(jié)層,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小于從所 述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入射到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的光線相對于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法線的 最大角度。
[0011] 可選的,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位于所述第二反射層之上。
[0012] 可選的,上述反射式裝置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反射層上的保護基板,所述光線調 節(jié)層貼附在所述保護基板的外表面上。
[0013] 可選的,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小于或等于25度;或者,入射到所述光學 諧振層的光線的最大入射角度小于或等于25度。
[0014]優(yōu)選的,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小于或等于15度;或者,入射到所述光學 諧振層的光線的最大入射角度小于或等于15度。
[0015]可選的,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為散射膜;所述散射膜包括具有第一折射率的薄膜,以及 位于所述薄膜中具有第二折射率的柱狀微結構,所述柱狀微結構沿所述散射膜的厚度方向 延伸,且所述第二折射率與所述第一折射率不同??蛇x的,所述散射膜是針對混合有折射率 為1.5~1.6的透明單體與折射率為1.35~1.45的透明單體的薄膜,對該薄膜進行紫外光照 射得到的。
[0016]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反射式顯示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一反射層、第二反射層、 光學諧振層、光線調節(jié)層。第二反射層位于第一反射層上面,且第一反射層相對于第二反射 層遠離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光學諧振層位于第一反射層和第二反射層之間;光線調 節(jié)層位于光學諧振層上。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反射式顯示裝置,增加了光 線調節(jié)層,且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小于從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入射到該光線調 節(jié)層的光線相對于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法線的最大角度;這樣使得具有較大角度范圍的從反射 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入射的入射光線經過光線調節(jié)層之后變成具有相對較小角度范圍的 出射光線,從而減小了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入射角范圍。另外,對于一定厚度的光學 諧振層而言,入射角為〇度的光線分別經第一反射層和第二反射層的反射得到兩束反射光, 這兩束反射光會發(fā)生干涉,基于光的干涉原理,某一特定波長的光線發(fā)生了干涉相長,從 而顯示出相應的顏色;并且隨著入射角的增大,發(fā)生干涉相長的波長也會隨著變化,也就是 說若入射角在一定范圍內,那么發(fā)生干涉相長的波長也會在一定△入范圍內變化,且入射角 范圍越大,發(fā)生干涉相長的波長變化的范圍也越大,反之亦然。結合上述兩方面可知,本申 請?zhí)峁┑姆桨竿ㄟ^降低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入射角范圍,從而降低了發(fā)生干涉相長的波長 變化的范圍,從而可以得到顏色偏差較小的光線,進而有效的改善了基于干涉原理的反射 式顯示裝置產生的色偏問題。
[0017] 第二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角度確定方法,包括:
[0018] 針對第一顏色光線,確定反射式顯示裝置要將入射角為0度的光線經干涉得到預 設波長的光線時所需的干涉級數以及光學諧振層厚度,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為第一方面所 述的反射式顯示裝置,所述入射角為入射到所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與所述光學諧振層的法 線的夾角,所述預設波長處于所述第一顏色光線的波長范圍內,所述第一顏色光線為所述 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光線的單一顏色光線,或者,為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的多種 原色光線中的任一原色光線;
[0019] 根據所述干涉級數以及所述光學諧振層厚度,確定光線發(fā)生干涉相長的入射角與 波長的對應關系;
[0020] 從所述入射角與波長的對應關系中,確定所述第一顏色光線的波長范圍所對應的 最大入射角,以便根據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的各顏色光線對應的最大入射角確定光 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或光學諧振層的最大入射角度。
[0021] 可選的,在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多種原色光線的情況下,所述確定反射式 顯示裝置要將入射角為〇度的光線經干涉得到預設波長的光線時所需的干涉級數以及光學 諧振層厚度包括:
[0022] 確定反射式顯示裝置要將入射角為0度的光線經干涉得到預設波長的光線時所需 的N組數據,每組數據中包括一個干涉級數、以及一個光學諧振層厚度,N大于或等于2;
[0023] 針對每組數據,得到光線的干涉因子與波長的對應關系;
[0024] 從N個所述干涉因子與波長的對應關系中,確定對所述多種原色光線中除第一顏 色光線之外的光線消光程度最強的對應關系,并將該對應關系所針對的一組數據作為所需 的干涉級數以及光學諧振層厚度。
[0025]第三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角度確定裝置,包括:
[0026]第一確定單元,用于針對第一顏色,確定反射式顯示裝置要將入射角為0度的光線 經干涉得到預設波長的光線時所需的干涉級數以及光學諧振層厚度,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 為第一方面所述的反射式顯示裝置,所述入射角為入射到所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與所述光 學諧振層的法線的夾角,所述預設波長處于所述第一顏色光線的波長范圍內,所述第一顏 色光線為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光線的單一顏色光線,或者,為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 可發(fā)出的多種原色光線中的任一原色光線;
[0027] 第二確定單元,用于根據所述干涉級數以及所述光學諧振層厚度,確定光線發(fā)生 干涉相長的入射角與波長的對應關系;第三確定單元,用于從所述入射角與波長的對應關 系中,確定所述第一顏色光線的波長范圍所對應的最大入射角,以便根據所述反射式顯示 裝置可發(fā)出的各顏色光線對應的最大入射角確定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或光學諧振 層的最大入射角度。
[0028] 可選的,所述第一確定單元具體用于,在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多種原色光 線的情況下,確定反射式顯示裝置要將入射角為〇度的光線經干涉得到預設波長的光線時 所需N組數據,每組數據中包括一個干涉級數、以及一個光學諧振層厚度,N大于或等于2;針 對每組數據,得到光線的干涉因子與波長的對應關系;從N個所述干涉因子與波長的對應關 系中,確定對所述多種原色光線中除第一顏色光線之外的光線消光程度最強的對應關系, 并將該對應關系所針對的一組數據作為所需的干涉級數以及光學諧振層厚度。
[0029]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角度確定方法和裝置,包括:首先確定反射式顯示裝置 要將入射角為〇度的光線經干涉得到預設波長的光線時所需的干涉級數以及光學諧振層厚 度;然后根據所述干涉級數以及所述光學諧振層厚度,確定光線發(fā)生干涉相長的入射角與 波長的對應關系;最后根據入射角與波長的對應關系,確定所述第一顏色光線的波長范圍 所對應的最大入射角,以便根據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的各顏色光線對應的最大入射 角確定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或光學諧振層的最大入射角度。即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模 擬計算分析出了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或光學諧振層的最大入射角度,以便能夠為反 射式顯示裝置選擇合適的光線調節(jié)層。
【附圖說明】
[0030]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 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 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 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1] 圖la-圖lc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三種反射式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2為現(xiàn)有技術提供的反射式顯示裝置的光路圖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反射式顯 示裝置上的光路圖;
[0033]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通過模擬計算得到的光線入射到空氣層的入射角度與 干涉相長時波長的對應關系圖之一;
[0034]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小角度散射膜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5a_圖5b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兩種小角度散射膜的剖面示意圖;
[0036]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光線調節(jié)層最大出射角度的確定方法的流程圖;
[0037] 圖7a為不同干涉級數下,紅光的干涉因子隨波長變化曲線圖;
[0038] 圖7b為不同干涉級數下,綠光的干涉因子隨波長變化曲線圖;
[0039] 圖7c為不同干涉級數下,藍光的干涉因子隨波長變化曲線圖;
[0040]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通過模擬計算得到的光線入射到空氣層的入射角度與 干涉相長時波長的對應關系圖之二;
[0041] 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光線調節(jié)層最大出射角度的確定裝置的框圖。 [0042]附圖標記:
[0043] 11-第一反射層,12-第二反射層,13-光線調節(jié)層,14-保護基板,15-光學諧振層; 131-具有第一折射率的薄膜,132-柱狀微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 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45]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lián)對象的關聯(lián)關系,表示可以存 在三種關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 另外,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字符7",一般表示前后關聯(lián)對象是一種"或"的關系。
[0046] 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采用了"第 一"、"第二"等字樣對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項或相似項進行區(qū)分,本領域技術人員可 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樣并不對數量和執(zhí)行次序進行限定。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除非另 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0047]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于通過給反射式顯示裝置增加光線調節(jié)層,較大角度 范圍的從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入射的入射光線經過光線調節(jié)層之后變成具有相對較 小角度范圍的出射光線,從而減小了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入射角度范圍,進而減小 了發(fā)生干涉相長的波長變化的范圍,得到純度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較高的光,以改善基于干涉 原理的反射式顯示裝置產生的色偏問題。下面,將詳細描述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反射 式顯示裝置。
[0048]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涉及的入射角度是指入射光線相對入射面法線的夾 角,該夾角不分正負;具體的,法線方向左旋30°的入射光線和法線方向右旋30°的入射光 線,本實施例中將兩者的入射角度均表示為30°。類似的,出射角度是指入射光線相對入射 面法線的夾角,該夾角不分正負。
[0049] 實施例一、
[0050] 本實施例提供的反射式顯示裝置可以是顯示不論運動(例如,視頻)還是固定(例 如,靜止圖像)的且不論文字還是圖畫的圖像的任何裝置。更明確地說,預期所述實施例可 實施在多種電子裝置中或與多種電子裝置關聯(lián),所述多種電子裝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動電 話、無線裝置、個人數據助理(PDA)、手持式或便攜式計算機、GPS接收器/導航器、相機、MP3 播放器、攝像機、游戲控制臺、手表、時鐘、計算器、電視監(jiān)視器、平板顯示器、計算機監(jiān)視器、 汽車顯示器(例如,里程表顯示器等)、導航儀、座艙控制器和/或顯示器、相機視圖的顯示器 (例如,車輛中后視相機的顯示器)、電子相片、電子廣告牌或指示牌、投影儀、建筑結構、包 裝和美學結構(例如,對于一件珠寶的圖像的顯示器)等。
[005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反射式顯示裝置,參考圖1(a)-圖1(c)所示,該反射式顯 示裝置包括:第一反射層11,以及位于第一反射層11上的第二反射層12,其中,第一反射層 11相對于第二反射層12遠離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反射式顯示裝置中供用戶觀看的表 面)。為了使得反射式顯示裝置可以顯示或關閉顯示,第一反射層11和第二反射層12中至少 有一個是可移動的,例如可以是第一反射層11可移動,也可以是第二反射層12可移動,以使 得第一反射層11和第二反射層12之間的間隙厚度可調。例如:若第一反射層11可移動,則當 第一反射層11和第二反射層12的間隙厚度處于預設值,此時可以顯示出該間隙厚度下干涉 相長的波長,當第一反射層12移動至貼近第二反射層12的位置處時,此時間隙厚度趨于0, 顯示呈黑色(即關閉顯示)。而控制反射層移動的機構可參考現(xiàn)有技術,例如參考現(xiàn)有的 MHMS結構。
[0052] -般而言,第二反射層12可以采用部分透明部分反射(即半透半反)的材料。為了 使得盡可能多的光線能夠反射出去,第一反射層11可以是具有較高反射率的材料。上述反 射層可由一個或一個以上(至少兩個)材料層形成,且每一個所述材料層均可由單一材料或 多種材料的組合形成。示例的,第一反射層11可以是金屬材料,例如鋁等;第二反射層12可 以是氧化銦錫(IT0)或金屬材料,例如:鉻等。
[0053]該反射式顯示裝置還包括位于第一反射層11和第二反射層12之間的光學諧振層 15,其中光學諧振層15可包括大體透明的電解質和/或空氣。一般而言,光學諧振層15由第 一反射層11和第二反射層12界定,此時第一反射層11和第二反射層12之間的間隙厚度可以 作為光學諧振層15的厚度e。
[0054]光學諧振層15的厚度e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反射式顯示裝置可以顯示的顏色。該 反射式顯示裝置可以是單一色顯示裝置,也可以是彩色顯示裝置。其中,單一色顯示裝置可 以顯示單一色(例如紅色)和黑色,單一色顯示裝置中各個像素的光學諧振層15的厚度e的 取值范圍為[emin,e max],emin可以為0,可以是某一使得像素顯示黑色的較小的數值;emax為要 顯示單一色所設定的預設值,所有像素的 emax大小相同。一般而言,單一色顯示裝置中光學 諧振層15的厚度e可以取emiJ^e max,通常僅取這兩個邊界值。而彩色顯示裝置可以包含顯示 多種原色的像素,進而可混色成彩色,多種原色一般是三原色,例如可以是紅、綠、藍。由于 兩者顯示原理基本相同,因此本實施例中僅以反射式的彩色顯示裝置為例詳細介紹。
[0055] 參考圖1(a)-圖1(c),光學諧振層15的厚度用e表示。結合干涉原理,可知反射式顯 示裝置的e不同時,干涉相長波長不同。即e不同時,反射式顯示裝置顯示出來的顏色不同。 例如,圖1中當一像素中光學諧振層15的厚度e* ei(-般是該像素的e可取的最大值)時,顯 示出來的是紅色;當一像素中光學諧振層15的厚度e為62時,顯示出來的是綠色;當一像素 中光學諧振層15的厚度eSe 3時,顯示出來的是藍色。
[0056] 參考圖1(a)-圖1(c),該反射式顯示裝置還包括位于光學諧振層15上的光線調節(jié) 層13。其中,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小于從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入射到光線調 節(jié)層13的光線相對于光線調節(jié)層13法線I的最大角度,其含義可以是:參考圖2(b)所示的光 路圖,從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入射到光線調節(jié)層13的光線可以是多個方向的,以其中 一條光線1^為例,光線1^經過后得到光線L 2。其中,光線U相對于光線調節(jié)層13法線的角度 用io表示,L2的出射角度用r表示。這里的,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是指可由光線調節(jié) 層13出射的各條光線1^ 2的出射角度中的最大值。類似的,從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入射 到光線調節(jié)層13的光線相對于光線調節(jié)層13法線I的最大角度是指從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 示面入射到光線調節(jié)層13的各條光線1^的入射角度中的最大值。本實施例中需要經過光線 調節(jié)層13后的光線相對于從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入射到光線調節(jié)層13的光線而言,整 體上呈會聚趨勢。
[0057]需要說明的是,這里光線調節(jié)層13位于光學諧振層15上,僅表明了兩者的上下位 置關系,即光學諧振層15相對于光線調節(jié)層13遠離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但不限定二 者是否接觸。其中,圖2(b)中為了清楚繪制光路,將光線調節(jié)層13和光學諧振層15分離,且 兩者之間沒有繪制其他層。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圖2(b)中僅僅表示出了兩者的上下位 置關系,對于兩者是否接觸、或者兩者之間是否還設置有其他結構并不限定。
[0058]可選的,參考圖1(a)所示,光學諧振層15可以與光線調節(jié)層13緊鄰,此時光線調節(jié) 層13位于第二反射層12和光學諧振層15之間,也可以說,光線調節(jié)層13設置在第二反射層 12的內側。此時,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就是光學諧振層15的最大入射角度,也就是 說,一旦得知光學諧振層15的最大入射角度就可以確定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這 樣有利于光線調節(jié)層13的選擇。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
[0059]對于這種情況而言,外界光線從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可能經過多層(例如保 護基板14)折射到達光線調節(jié)層13,一般而言,此時從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入射到光線 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入射角度會小于90度,而經過光線調節(jié)層13后,光線會進一步會聚,從光線 調節(jié)層13出射的角度要比該最大入射角度小。由于光線調節(jié)層13和光學諧振層15緊鄰,因 此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與光學諧振層15的最大入射角度相同。
[0060]可選的,參考圖1(b)所示,光線調節(jié)層13位于第二反射層12之上。這樣,相比于現(xiàn) 有技術而言不用改變第一反射層、第二反射層和兩者之間光學諧振層15的整體結構,例如 反射式顯示裝置的e(包括ei、e 2、e3)無需重新求取,從而能夠簡化本方案的實施。示例的,反 射式顯示裝置還可以包括位于第二反射層12上的保護基板14,此時,光線調節(jié)層13可以設 置在保護基板14的內側,而第二反射層12可以設置在光線調節(jié)層13的內側;也可以說,光線 調節(jié)層13也可以在保護基板14和第二反射層12之間。
[0061]對于這種情況而言,外界光線從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可能經過多層(例如保 護基板14)折射到達光線調節(jié)層13,一般而言,此時從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入射到光線 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入射角度會小于90度,而經過光線調節(jié)層13后,光線會進一步會聚到達第 二反射層12,此時一部分光線經過第二反射層12透射到光學諧振層15,一部分光線經第二 反射層12反射從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出射。
[0062]優(yōu)選的,參考圖1(c)所示,反射式顯示裝置還包括:位于第二反射層12上的保護基 板14;此時光線調節(jié)層13可以貼附在保護基板14的外表面上。這樣,可以不用改變現(xiàn)有技術 中的反射式顯示裝置的內部結構,可直接將光線調節(jié)層貼附在現(xiàn)有反射式顯示裝置的表面 即可,便于本方案的實施。
[0063] 對于這種情況而言,外界光線經光線調節(jié)層13之后,光線調節(jié)層13起到會聚作用。 那么從光線調節(jié)層13出射的光線再經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的多層(例如保護基板14) 折射到達光學諧振層15,一般而言,經過多層折射,入射到光學諧振層15的最大入射角度會 比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再小一些。
[0064] 上述提供的各個實施方案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色偏的程度。具 體的,參考圖2,圖2(a)是光線經過現(xiàn)有技術的反射式顯示裝置的光路示意圖,圖2(b)是光 線經過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反射式顯示裝置的光路示意圖,為了簡化說明本實施例的效 果,這里省略了保護基板等結構對于光線的影響。假設入射到圖2(a)所示反射式顯示裝置 一條光線和入射到圖2(b)所示反射式顯示裝置的一條光線平行,這兩條平行入射光線都用 U表示,入射角都用io表示。由圖2(a)可以看出,入射光線U入射到光學諧振層15的入射角 為io。而圖2(b)可以看出,入射光線U入射到光線調節(jié)層13的入射角為io,經光線調節(jié)層13 之后出射角度是r(其中r<i〇),出射光線是L 2,光線L2再入射到光學諧振層15,入射角為^ (^通常等于r),那么即在光學諧振層15的上方加入了光線調節(jié)層13之后入射到光 學諧振層的角度會相對減小。而且無論采用上述哪種方式,只要光線調節(jié)層13在光學諧振 層15的上方,就可以相比現(xiàn)有技術而言,減小光學諧振層15的最大入射角度(即入射到光學 諧振層15的光線的最大角度)。
[0065]根據干涉原理,干涉相長和干涉相消的公式如下:
干涉相長 干涉相消
[0067] 其中,A L是光程差,n是光學諧振層15的折射率,e是光學諧振層15的厚度,no是入 射層的折射率,A是光的波長,i是到達光學諧振層15的入射角,k為干涉級數。
[0068] 需要說明的是:光學諧振層15-般是空氣層,折射率n可以為1或接近1。入射層的 折射率可以是光學諧振層15以上的各層結構的折射率,例如:可以是與光學諧振層15緊鄰 的一層結構的折射率,還可以是光學諧振層15緊鄰的兩層以上的各層結構的等效折射率, 還可以是光學諧振層15緊鄰的兩層以上的各層結構、以及一定厚度的空氣層的等效折射 率。
[0069] 參考圖lc,入射層的折射率可以是第二反射層12的折射率,也可以是第二反射層 12和保護基板14兩者的等效折射率(即把這兩層看作一層時對應的折射率),還可以是第二 反射層12、保護基板14以及光學調節(jié)層13三者的等效折射率,還可以是第二反射層12和保 護基板14、以及保護基板13以上一定厚度的空氣層的等效折射率等。
[0070] 本實施例中為了簡化計算過程,可以將空氣層的折射率作為入射層的折射率,此 時入射層的折射率no為1或接近1。由上述公式可知,當e不變,則隨著入射角i的改變,光程 差A L也會改變;且i的取值范圍越大,A L的取值范圍也越大,進而干涉相長的波長的取值 范圍也會越大。
[0071] 由于本實施例中提供的方案能夠降低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入射角i范圍,因此降 低了發(fā)生干涉相長的波長變化的范圍,從而可以得到顏色偏差較小的光線,進而有效的改 善了基于干涉原理的反射式顯示裝置產生的色偏問題。
[0072] 更進一步的,圖3示出通過計算模擬得到的光線入射到光學諧振層15的角度與干 涉相長時對應波長的關系,可以看出當入射角范圍較大時,顏色發(fā)生了嚴重的偏差,例如在 光學諧振層15厚度e為某一數值,使得入射角為0°時,反射光為紅色的情況下,若e不變,則 當入射角增大為50°時,反射光變成藍色。從而可以得到,只要控制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光 線的最大入射角度,就可以改善色偏問題。而根據我們上述的描述可知,我們可以通過選擇 適當的光線調節(jié)層13,來控制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最大入射角度。
[0073] 可選的,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最大入射角度小于或等于35度。參考圖3,相 比于現(xiàn)有技術而言,色偏問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為了使得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光 線的最大入射角度滿足上述要求,本實施例中忽略其他層的影響,可選的光線調節(jié)層13的 最大出射角度小于或等于35度。
[0074] 為了進一步改善色偏問題,本實施例中可選的,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小 于或等于30度;或者,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最大入射角度小于或等于30度。
[0075] 為更進一步改善色偏問題,優(yōu)選的,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小于或等于25 度;或者,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最大入射角度小于或等于25度。
[0076] 更進一步優(yōu)選的,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小于或等于15度;或者,入射到光 學諧振層的光線的最大入射角度小于或等于15度。
[0077]需要說明的是,只要能減小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或者入射到光學諧振層 的光線的最大入射角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色偏問題,而且,當然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 出射角度或者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最大入射角度越小,色偏問題改善的越好。因此, 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或者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最大入射角度,不局限于本 發(fā)明實施例給出的范圍,其他范圍只要是通過在光學諧振層15上增加光線調節(jié)層來減小光 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或者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最大入射角度的方法都在本 發(fā)明實施例的保護范圍內。
[0078] 為了實現(xiàn)會聚光線的作用,光線調節(jié)層13可以是透鏡或棱鏡層等結構。本實施例 中,優(yōu)選的光線調節(jié)層13為散射膜。具體的,參考圖4所示,散射膜包括具有第一折射率的薄 膜131,以及位于薄膜131中具有第二折射率的柱狀微結構132,該柱狀微結構沿散射膜的厚 度方向延伸,且第二折射率與第一折射率不同。可選的,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折射率大于第 一折射率。
[0079] 示例的,參考圖5(a)所示,柱狀微結構132的高度可小于散射膜的厚度,參考圖5 (b)所示,柱狀微結構132的高度也可以柱狀微結構132的高度等于散射膜的厚度。其中柱狀 微結構132優(yōu)選為圓柱形,一般圓柱形的柱狀微結構相對制作簡單,對不同方向的入射光線 的折射程度相同。當然也可以是多棱柱、例如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0080] 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選擇合適的散射膜即可。具 體的,散射膜的最大出射角度的決定因素包括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以及柱狀微結構 132截面大小、以及柱狀微結構的分布密度等。本實施例中可以針對不同規(guī)格的散射膜,測 試得到各自的最大出射角度,從而選出所需要的散射膜。
[0081] 關于散射膜的制造方法可參考現(xiàn)有技術。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散射膜是針對混合 有折射率為1.5~1.6的透明單體與折射率為1.35~1.45的透明單體的薄膜,對該薄膜進行 紫外光(UV)照射得到的,照射的過程可以是紫外光對該薄膜的表面垂直照射,也可以是以 某一角度朝著薄膜的表面斜照射。其中,折射率為1.5~1.6的透明單體可以是鄰苯基苯乙 氧基丙烯酸酯、2-苯硫基乙基丙烯酸酯等材料中的一種,也可以是至少兩種的混合材料;折 射率為1.35~1.45的透明單體可以是尿烷-甲基丙烯酸酯。透明單體還可以是其他滿足折 射率要求的其他透明單體,在此不做限定。通過此方法得到的散射膜,其包含的薄膜131和 柱狀微結構132具有不同范圍的折射率,可以使得入射角度在一較大角度范圍內的入射光 線經過該散射膜后輸出出射光線,出射光線的出射角度在相對較小的角度范圍內。
[0082] 實施例二、
[0083] 由實施例一可知,若要減小色偏則需要降低入射到光學諧振層15的光線的入射角 度范圍。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角度確定方法,將詳細描述如何確定光學諧振層15的最大 入射角度或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從而降低入射到光學諧振層15的光線的入射角 度范圍。
[0084]本發(fā)明實施中提供了一種基于干涉原理的反射式顯示裝置,該類顯示器的工作原 理是利用干涉作用決定反射光的顏色,即某一顏色光干涉相長時其它顏色光出現(xiàn)干涉相 消。它主要應用了薄膜干涉的原理,如圖2所示,其干涉相長和相消的公式(以下稱為公式1) 如下:
干涉相長 干涉相消
[0086] 其中,A L是光程差,n是光學諧振層15的折射率,e是光學諧振層15的厚度,no是入 射層的折射率,A是光的波長,i是到達光學諧振層15的入射角,k為干涉級數。
[0087] 相干光波強度(I)公式(以下稱為公式2)可以表達為:
[0089] 其中Ii和12分別是兩列光波的光強,是相位差,cos_△於稱為干涉因子。
[0090] 該類顯示器普遍存在色偏嚴重的問題,引起色偏的原因主要在于光線以不同的入 射角(i)進入空氣層時,干涉相長的波長(A)發(fā)生變化,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顏色偏差,如圖 3所示是通過計算模擬得到的光線入射空氣層角度與干涉相長時對應波長的關系,可以看 出入射角范圍較大時,顏色發(fā)生了嚴重的偏差,例如入射角為0°時,反射光為紅色,但入射 角增大為50°時,反射光變成藍色。
[0091]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以反射式顯示裝置可顯示RGB圖像為例,在可見光范 圍內,紅光的波長范圍約為625~740nm,綠光的波長范圍約為500~565nm,藍光的波長范圍 約為440~485nm。對于顯示裝置而言,通常希望三原色的光具有較高的純度。優(yōu)選的,其中 紅光在700nm左右認為純度較高,其變化區(qū)間可以在30nm以內,例如變化區(qū)間可以是25nm, 進一步變化區(qū)間可以是20nm,此時紅光可以在680~720nm這一范圍內,或者在680~700nm, 或者在700~720nm;綠光在550nm左右認為純度較高,其變化區(qū)間可以30nm以內,例如可以 小于等于25nm,或小于等于20nm;藍光在450nm左右認為純度較高,其變化區(qū)間可以30nm以 內,例如可以小于等于25nm,或小于等于20nm。所謂純度,指的是顏色純凈程度和飽和程度, 純度越高,顏色越鮮明。
[0092] 對此本發(fā)明提出下面的角度確定方法,以確定出光學諧振層15的最大入射角度或 光線調節(jié)層13的最大出射角度,進而使得發(fā)出原色光線的純度滿足上述需要。
[0093] 參考圖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角度確定方法,該方法的執(zhí)行主體可以是角度確定 裝置完成的,該角度確定裝置可以一個設備,可以是多個設備配合完成。該方法包括以下步 驟:
[0094] S601、確定干涉級數k以及光學諧振層厚度e。
[0095]針對第一顏色光線,確定反射式顯示裝置要將入射角(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入射 角度,當然可以認為是入射到反射式顯示裝置的入射角度)為〇度的光線經干涉得到預設波 長的光線時所需的干涉級數以及光學諧振層厚度,該反射式顯示裝置為實施例一所述的反 射式顯示裝置,入射角為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角度,預設波長處于所述第一顏色的波長范 圍內。其中,第一顏色光線為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光線的單一顏色光線,或者,為反射式 顯示裝置可發(fā)出的多種原色光線中的任一原色光線。
[0096] 示例的,若該反射式顯示裝置可以是單一色顯示裝置,例如是可以顯示紅色的顯 示裝置,此時,這里的第一顏色紅色,紅色的波長范圍可以是公知的取值范圍,可以是上述 紅色純度較高的取值范圍,該預設波長示例的可以是700nm。
[0097] 此步驟可以是:將0度和700nm代入上述公式1中干涉相長的部分,從而可以得到多 組e和k。理論上可以從這多組數據中任取一組,優(yōu)選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例如考慮顯示 裝置的厚度,MEMS可控制反射層移動的距離等因素)選擇合適的一組即可。
[0098] 若該反射式顯示裝置可以是彩色顯示裝置,例如針對可顯示RGB三原色光線的顯 示裝置,此步驟可以是分別針對R、G、B選擇合適的一組e、k即可。優(yōu)選的,此時此步驟可以包 括:
[0099] (1)確定反射式顯示裝置要將入射角為0度的光線經干涉得到預設波長的光線時 所需N組的數據,每組數據中包括一個干涉級數k、以及一個光學諧振層厚度e,N大于或等于 2;
[0100] (2)針對每組數據,得到光線的干涉因子與波長的對應關系;
[0101] (3)從N個所述干涉因子與波長的對應關系中,確定對所述多種原色中除第一顏色 之外的光線消光程度最強的對應關系,并將該對應關系所針對的一組數據作為所需的干涉 級數以及光學諧振層厚度。
[0102] 示例的,取R、G和B的預設波長分別為700nm、546nm和450nm為例。
[0103]首先,基于上述公式1中的干涉相長部分,設定i = 〇°,得到2組有關干涉級數k以及 其對應的光學諧振層厚度e(R對應的厚度用ei表示,G對應的厚度用e2表示,B對應的厚度用 e3表示),即
[0104] 當 k = l 時,
[0105] 當 k = 2 時,
[0106]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得到最優(yōu)的組合,還可以計算了更多組e、k的數據,示例的還 可以得到k = 3、k = 4時對應的e,在此不在贅述。
[0107] 其次,結合公式1中的薄膜干涉相長部分與公式2,得到能夠表征干涉因子和波長 對應關系的公式(以下稱為公式3):
[0109]將k=l時對應的e和i = 0°帶入上述公式3中,得到一個干涉因子與波長的對應關 系,即一級干涉時兩者的對應關系;將k = 2時對應的e和i = 0°帶入上述公式3中,得到第二 個干涉因子與波長的對應關系,即二級干涉時兩者的對應關系。圖7分別為示出了 R、G和B的 一級干涉和二級干涉的干涉因子隨A變化的曲線。
[0110] 最后,通過比較可知,R、G和B三種顏色光都是二級干涉相長時其余顏色消光現(xiàn)象 明顯優(yōu)于一級干涉相長時,因此對于R、G、B而言最終確定的干涉級數k均為2,相應的也就得 到了 R、G、B分別對應的光學諧振層15的厚度ei、e#Pe3。
[0111] 以R為例,一級干涉時干涉因子為正的波長取值范圍是460nm以上,根據藍光、綠光 的取值范圍可知,這一波長取值范圍包含了藍光和綠光波長。而當二級干涉時,干涉因子為 正的波長取值范圍在600nm以上,基本不包含藍光和綠光的取值范圍。可見二級干涉時藍光 和綠光此時消光程度遠遠強于一級干涉時的消光程度,因此確定R的k取2。對于G和B而言, 可以采用類似的比較方法,在此不加贅述。
[0112] S602、確定光線發(fā)生干涉相長的入射角與波長的對應關系。
[0113] 根據步驟S601得到的所述干涉級數k以光學諧振層厚度e,確定光線發(fā)生干涉相長 的入射角與波長的對應關系。具體的,將步驟S601得到的k、e代入到公式1中的干涉相長部 分,就可以得到相長波長與入射角的關系,圖8示出了相長波長與入射角的關系曲線。
[0114] S603、確定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或光學諧振層的最大入射角度。
[0115] 從步驟S602得到的入射角與相長波長的對應關系中,確定第一顏色光線的波長范 圍所對應的最大入射角,以便根據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的各顏色光線對應的最大入 射角確定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或光學諧振層的最大入射角度。
[0116] 示例的,參考圖8,以R為例,若希望R光的變化幅度較小,例如是變化幅度是24nm, 那么意味著R光的波長范圍為676~700nm,此時根據圖8可以得到對應的最大入射角度為 15°。同樣的,對于G光,若希望G光的變化幅度較小,例如是24nm,則得到的最大入射角度大 于15°;同樣的,對于B光而言,希望G光的變化幅度較小,例如是20nm,則得到的最大入射角 度也大于15°。由此可以將三原色對應的三個最大入射角度中的最小值15°作為光學諧振層 的最大入射角度。
[0117] 此時,參考圖8,當最大入射角度為15度時,R光的變化幅度為24nm,G光的變化幅度 為19nm,B光的變化幅度為15nm均較小,由此可見,R、G和B各顏色的光相長波長變化均較小, 基本上都在20nm左右,表明了在光學諧振層具有較小入射角($15°)時,不同視角下的顏色 偏差不明顯。進而只需控制入射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入射角度在15°范圍即可,這樣得到 的光線色偏會相對較小,純度較高。
[0118] 若不考慮除光線調節(jié)層以外的層結構對入射角度的影響,則得到的光學諧振層的 最大入射角度,就可以作為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當然,若要考慮其他層結構的影 響,也可以通過公知的折射公式等計算方法,得到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本實施例 中,可以最好選用最大出射角度為15°以下的光線調節(jié)層。
[0119] 對于單一色的顯示裝置而言,此步驟就可以按照上述一種顏色的方法執(zhí)行,在此 不再贅述。
[0120]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入射光線是從不同方向入射的,因此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入射 角均是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0121]本發(fā)明實施例利用薄膜干涉相長公式與光波強度公式,通過模擬計算分析出了光 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反射式顯示裝置中的光線調節(jié)層的選擇 提供了理論依據。
[0122] 實施例三、
[0123] 本實施中提供了一種角度確定裝置,該裝置可以是軟件或硬件,其中各個功能模 塊可與上述實施例二的步驟相對應,其具有實現(xiàn)方法可參考實施例二,在此不再贅述。如圖 9所示,該角度確定裝置包括:
[0124] 第一確定單元91,用于針對第一顏色,確定反射式顯示裝置要將入射角為0度的光 線經干涉得到預設波長的光線時所需的干涉級數以及光學諧振層厚度,所述反射式顯示裝 置為實施例一所述的反射式顯示裝置,所述入射角為入射到所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與所述 光學諧振層的法線的夾角,所述預設波長處于所述第一顏色光線的波長范圍內,所述第一 顏色光線為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光線的單一顏色光線,或者,為所述反射式顯示裝 置可發(fā)出的多種原色光線中的任一原色光線;
[0125] 第二確定單元92,用于根據所述干涉級數以及所述光學諧振層厚度,確定光線發(fā) 生干涉相長的入射角與波長的對應關系;
[0126] 第三確定單元93,用于從所述入射角與波長的對應關系中,確定所述第一顏色光 線的波長范圍所對應的最大入射角,以便根據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的各顏色光線對 應的最大入射角確定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或光學諧振層的最大入射角度。
[0127] 優(yōu)選的,第一確定單元91具體用于,在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多種原色光線 的情況下,確定反射式顯示裝置要將入射角為〇度的光線經干涉得到預設波長的光線時所 需N組數據,每組數據中包括一個干涉級數、以及一個光學諧振層厚度,N大于或等于2;針對 每組數據,得到光線的干涉因子與波長的對應關系;從N個所述干涉因子與波長的對應關系 中,確定對所述多種原色光線中除第一顏色光線之外的光線消光程度最強的對應關系,并 將該對應關系所針對的一組數據作為所需的干涉級數以及光學諧振層厚度。
[0128] 本發(fā)明實施例利用薄膜干涉相長公式與光波強度公式,通過模擬計算分析出了光 學諧振層的最大入射角度或者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反射式 顯示裝置中的散射膜的選擇提供了理論依據。
[0129]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第一確定單元91和第二確定單元92可以是一個 計算機中不同的功能模塊,也可以是多個計算機設備。各單元可以為單獨設立的處理器,也 可以集成在角度確定裝置的某一個處理器中實現(xiàn),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碼的形式存儲于 角度確定裝置的存儲器中,由角度確定裝置的某一個處理器調用并執(zhí)行以上各個單元的功 能。這里所述的處理器可以是一個中央處理器(英文全稱:Central Processing Unit,英文 簡稱:CPU),或者是特定集成電路(英文全稱: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英文簡稱: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實施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個或多個集成電路。
[0130]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tǒng),裝置和方法,可以 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xiàn)。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 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xiàn)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 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tǒng),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zhí)行。另一點,所顯示或 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 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0131]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 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 網絡單元上??梢愿鶕嶋H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xiàn)本實施例方案的目 的。
[0132] 另外,在本發(fā)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 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包括,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 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實現(xiàn),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xiàn)。
[0133] 上述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xiàn)的集成的單元,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 儲介質中。上述軟件功能單元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 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zhí)行本發(fā)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部 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盤、只讀存儲器(Read-Only Memory,簡稱 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RAM)、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 程序代碼的介質。
[0134]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 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 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 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 范圍。
【主權項】
1. 一種反射式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反射層; 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層上的第二反射層,所述第一反射層相對于所述第二反射層遠離所 述反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 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層和所述第二反射層之間的光學諧振層; 位于所述光學諧振層上的光線調節(jié)層,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小于從所述反 射式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入射到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的光線相對于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法線的最大 角度。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位于所述第二反射層之 上。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反射層上的保護基 板,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貼附在所述保護基板的外表面上。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小于或等 于25度;或者,入射到所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最大入射角度小于或等于25度。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小于或等 于15度;或者,入射到所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的最大入射角度小于或等于15度。6. 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線調節(jié)層為散射膜; 所述散射膜包括具有第一折射率的薄膜,以及位于所述薄膜中具有第二折射率的柱狀 微結構,所述柱狀微結構沿所述散射膜的厚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折射率與所述第一折 射率不同。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膜是針對混合有折射率為1.5~ 1.6的透明單體與折射率為1.35~1.45的透明單體的薄膜,對該薄膜進行紫外光照射得到 的。8. -種角度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針對第一顏色光線,確定反射式顯示裝置要將入射角為〇度的光線經干涉得到預設波 長的光線時所需的干涉級數以及光學諧振層厚度,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為權利要求1-7任 一項所述的反射式顯示裝置,所述入射角為入射到所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與所述光學諧振 層的法線的夾角,所述預設波長處于所述第一顏色光線的波長范圍內,所述第一顏色光線 為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光線的單一顏色光線,或者,為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 的多種原色光線中的任一原色光線; 根據所述干涉級數以及所述光學諧振層厚度,確定光線發(fā)生干涉相長的入射角與波長 的對應關系; 從所述入射角與波長的對應關系中,確定所述第一顏色光線的波長范圍所對應的最大 入射角,以便根據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的各顏色光線對應的最大入射角確定光線調 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或光學諧振層的最大入射角度。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多種原色光 線的情況下,所述確定反射式顯示裝置要將入射角為〇度的光線經干涉得到預設波長的光 線時所需的干涉級數以及光學諧振層厚度包括: 確定反射式顯示裝置要將入射角為〇度的光線經干涉得到預設波長的光線時所需的N 組數據,每組數據中包括一個干涉級數、以及一個光學諧振層厚度,N大于或等于2; 針對每組數據,得到光線的干涉因子與波長的對應關系; 從N個所述干涉因子與波長的對應關系中,確定對所述多種原色光線中除第一顏色光 線之外的光線消光程度最強的對應關系,并將該對應關系所針對的一組數據作為所需的干 涉級數以及光學諧振層厚度。10. -種角度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確定單元,用于針對第一顏色,確定反射式顯示裝置要將入射角為〇度的光線經干 涉得到預設波長的光線時所需的干涉級數以及光學諧振層厚度,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為權 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反射式顯示裝置,所述入射角為入射到所述光學諧振層的光線與 所述光學諧振層的法線的夾角,所述預設波長處于所述第一顏色光線的波長范圍內,所述 第一顏色光線為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發(fā)出光線的單一顏色光線,或者,為所述反射式顯 示裝置可發(fā)出的多種原色光線中的任一原色光線; 第二確定單元,用于根據所述干涉級數以及所述光學諧振層厚度,確定光線發(fā)生干涉 相長的入射角與波長的對應關系;第三確定單元,用于從所述入射角與波長的對應關系中, 確定所述第一顏色光線的波長范圍所對應的最大入射角,以便根據所述反射式顯示裝置可 發(fā)出的各顏色光線對應的最大入射角確定光線調節(jié)層的最大出射角度或光學諧振層的最 大入射角度。
【文檔編號】G02B26/00GK105892042SQ201610491062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8日
【發(fā)明人】郭康, 祝明, 劉震, 關峰, 王維, 姚繼開, 董學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