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920773閱讀:251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包括,鏡片;第一端表面承載部,用于與第一表面上靠近第一端面的第一區(qū)域貼靠;第一端表面彈壓件,用于與第二表面上靠近第一端面的第二區(qū)域進行彈性抵壓;第二端表面承載部,用于與第一表面上靠近第二端面的第三區(qū)域貼靠;第二端表面彈壓件,用于與第二表面上靠近第二端面的第四區(qū)域進行彈性抵壓;端面承載部,用于與第一端面貼靠;端面彈壓件,用于與第二端面進行彈性抵壓;本體件;第一端連接部,固定于本體件上,端面承載部與第一端連接部連接,第一端表面彈壓件與端面承載部連接;第二端連接部,固定于本體件上,端面彈壓件與第二端連接部連接,第二端表面彈壓件與第二端連接部連接。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鏡片固定領域,特別涉及對有高精度要求的光學鏡片的固定安裝。
      【背景技術】
      [0002]傳統(tǒng)的鏡片固定,一般采用將單個鏡片固定在單獨的支架上,然后再將每個支架采用定位柱和定位孔配合的方式安裝在本體上,這樣就必然造成每片鏡片都要對應一個支架,并且支架精度要求高,本體件也都要加工出定位柱和定位孔;如果鏡片面積大,必然就造成本體件加工精度要求高,成本也很高,而且多片鏡片反射合光角度無法保證,造成合光效率低下。
      [0003]同時,傳統(tǒng)的鏡片的固定一般采用硬接觸,這種方式的問題在于,鏡片在受到震動時容易受到損壞。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下解決方案:
      [0005]—種用于固定鏡片的裝置,所述鏡片包括第一端面、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一端面相對的第二端面以及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端面、第一表面、第二端面和第二表面圍合成筒狀;
      [0006]所述用于固定鏡片的裝置包括:
      [0007]第一端表面承載部,用于與所述第一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區(qū)域貼靠;
      [0008]第一端表面彈壓件,用于與所述第二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區(qū)域進行彈性抵壓,以向所述鏡片施加從所述第二表面往所述第一表面的彈力,使得所述第一區(qū)域與所述第一端表面承載部靠緊,所述第一端表面承載部不因所述第一區(qū)域的靠緊對其形成的壓力而變形或移動;
      [0009]第二端表面承載部,用于與所述第一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三區(qū)域貼靠;
      [0010]第二端表面彈壓件,用于與所述第二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第四區(qū)域進行彈性抵壓,以向所述鏡片施加從第二表面往第一表面的彈力,使得所述第三區(qū)域與所述第二端表面承載部靠緊,所述第二端表面承載部不因所述第三區(qū)域的靠緊對其形成的壓力而變形或移動;
      [0011 ]端面承載部,用于與所述第一端面貼靠;
      [0012]端面彈壓件,用于與所述第二端面進行彈性抵壓,以向所述鏡片施加從第二端面往第一端面的彈力,使得所述第一端面與所述端面承載部靠緊,所述端面承載部不因所述第一端面靠緊對其形成的壓力而變形或移動;
      [0013]本體件,所述第一端表面承載部、第一端表面彈壓件、第二端表面承載部、第二端表面彈壓件、端面承載部和端面彈壓件基于所述本體件進行位置固定。
      [0014]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端表面承載部和第二端表面承載部固定于所述本體件上;
      [0015]第一端連接部,固定于所述本體件上,所述端面承載部與所述第一端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一端表面彈壓件與所述端面承載部連接;
      [0016]第二端連接部,固定于所述本體件上,所述端面彈壓件與所述第二端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二端表面彈壓件與所述第二端連接部連接。
      [0017]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端表面承載部的第一接觸面用于與所述第一區(qū)域貼靠;
      [0018]所述端面承載部呈片狀結構,所述端面承載部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接觸面;所述端面承載部自所述第一端連接部往遠離所述第一接觸面的方向延伸;
      [0019]所述第一端表面彈壓件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彈性構件,所述第一彈性構件包括第一彈臂部和第一抵接部;
      [0020]所述第一彈臂部自所述端面承載部的遠離所述第一接觸面的末端起、基于所述端面承載部的延伸方向往所述第一接觸面的一側(cè)轉(zhuǎn)折一定角度延伸;
      [0021]所述第一抵接部與所述第一彈臂部連接,所述第一抵接部具有向所述第一接觸面凸起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用于與所述第二區(qū)域彈性抵接。
      [0022]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彈臂部的主體部分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接觸面,所述第一抵接部往靠近所述第一接觸面方向彎曲延伸,所述第一彈臂部與所述第一抵接部構成鉤狀結構。
      [0023]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彈臂部彎曲延伸成相對于所述第一接觸面外凸的弧型結構,所述第一抵接部彎曲延伸成相對于所述第一接觸面內(nèi)凹的弧型結構,所述第一彈臂部與所述第一抵接部構成S型結構。
      [0024]優(yōu)選地,所述鏡片還包括第一側(cè)面以及與第一側(cè)面相對的第二側(cè)面,所述第一側(cè)面、第二側(cè)面與所述第一端面、第一表面、第二端面和第二表面圍合成長方體型的所述鏡片;
      [0025]所述第一端表面彈壓件包括兩個所述第一彈性構件,該兩個所述第一彈性構件分別用于與兩個所述第二區(qū)域抵接,該兩個第二區(qū)域分別靠近所述第一側(cè)面和第二側(cè)面。
      [0026]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端表面承載部的第二接觸面用于與所述第三區(qū)域貼靠;
      [0027]所述端面彈壓件包括片狀連接件和彈片;
      [0028]所述片狀連接件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二接觸面;所述片狀連接件自所述第二端連接部往遠離所述第二接觸面且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二接觸面的方向延伸;
      [0029]所述彈片的底部與所述片狀連接件連接,所述彈片自其底部彎曲延伸成相對于所述片狀連接件外凸的弧型結構,所述彎曲延伸的軌跡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接觸面;所述彈片的弧形頂部用于所述第二端面抵接。
      [0030]優(yōu)選地,所述彈片的弧形頂部的寬度大于所述鏡片的厚度;
      [0031]所述弧形頂部的寬度為所述弧形頂部靠近所述第二接觸面的弧形側(cè)邊與所述弧形頂部的遠離所述第二接觸面的弧形側(cè)邊之間的寬度;
      [0032]所述鏡片的厚度為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的距離。
      [0033]優(yōu)選地,所述鏡片還包括第一側(cè)面以及與第一側(cè)面相對的第二側(cè)面,所述第一側(cè)面、第二側(cè)面與所述第一端面、第一表面、第二端面和第二表面圍合成長方體型的所述鏡片;
      [0034]所述端面彈壓件包括兩片所述彈片;
      [0035]該兩片所述彈片分別用于與所述第二端面的兩端區(qū)域彈性抵接,該兩端區(qū)域中的一端區(qū)域靠近所述第一側(cè)面,該兩端區(qū)域中的另一端區(qū)域靠近所述第二側(cè)面。
      [0036]優(yōu)選地,所述兩片彈片的所述弧形頂部相對于所述片狀連接件的高度相同。
      [0037]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端表面彈壓件與所述片狀連接件的遠離所述第二接觸面的末端連接。
      [0038]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端表面彈壓件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彈性構件,所述第二彈性構件包括第二彈臂部和第二抵接部;
      [0039]所述第二彈臂部自所述片狀連接件的遠離所述第二接觸面的末端起、基于所述片狀連接件的延伸方向往所述第二接觸面的一側(cè)轉(zhuǎn)折一定角度延伸;
      [0040]所述第二抵接部與所述第二彈臂部連接,所述第二抵接部具有向所述第二接觸面凸起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用于與所述第四區(qū)域彈性抵接。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彈臂部的主體部分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接觸面,所述第二抵接部往靠近所述第二接觸面方向彎曲延伸,所述第二彈臂部與所述第二抵接部構成鉤狀結構。
      [0041]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彈臂部彎曲延伸成相對于所述第二接觸面外凸的弧型結構,所述第二抵接部彎曲延伸成相對于所述第二接觸面內(nèi)凹的弧型結構,所述第二彈臂部與所述第二抵接部構成S型結構。
      [0042]優(yōu)選地,第二端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本體件上,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端連接部;
      [0043]所述第二端固定部往所述第一端面至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突出于所述本體件,所述第二端表面承載部往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突出于所述本體件,所述第二端固定部,所述第二端固定部與所述第二端表面承載部圍成角結構,該角結構在所述第一側(cè)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呈L型,所述彈片由所述第二接觸面所在的平面切割成第一弧型結構和第二弧型結構,所述第一弧形結構置于所述第二端表面承載部、所述第二接觸面所在平面、所述片狀連接件之間以及所述第二端固定部圍成的空間內(nèi),所述第二弧形結構的弧形頂部的寬度大于所述鏡片的厚度。
      [0044]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端連接部、所述端面承載部及所述第一端表面彈壓件一體成型,共同組成第一獨立整體;
      [0045]所述第二端連接部、所述端面彈壓件及所述第二端表面彈壓件一體成型,共同組成第二獨立整體。
      [0046]本實用新型相對于傳統(tǒng)的鏡片的固定方式,有如下的特點:
      [0047]由于所述第一端表面承載部與第一端表面彈壓件配合,用于與所述第二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區(qū)域進行彈性抵壓,以向所述鏡片施加從所述第二表面往所述第一表面的彈力,使得所述第一區(qū)域與所述第一端表面承載部靠緊,同時,所述第一端表面承載部不因所述第一區(qū)域的靠緊對其形成的壓力而變形或移動,因此,該端被彈性固定于基于第一端表面承載部的位置上,既保證了所述鏡片定位的需要,同時也是彈性固定,保證不會由于震動而損壞鏡片;
      [0048]同理,所述第二端表面承載部與第二端表面彈壓件配合,使得該端被彈性固定;同時,與另一端配合將鏡片在第一端表面彈壓件和第二端表面彈壓件共同的施力方向上實現(xiàn)彈性固定;
      [0049]同時,所述端面承載部和所述端面彈壓件配合,所述端面彈壓件用于與所述第二端面進行彈性抵壓,以向所述鏡片施加從第二端面往第一端面的彈力,使得所述第一端面與所述端面承載部靠緊,所述端面承載部不因所述第一端面靠緊對其形成的壓力而變形或移動,同理,由于所述端面承載部是被固定于所述本體件上,不會由于壓力而變形或移動,因此鏡片被定位于所述端面承載部上,所述端面彈壓件提供了相應的彈力,在該彈力方向上鏡片被彈性固定,不會由于震動而損壞鏡片;
      [0050]因此,所述鏡片被完全的彈性固定在所需要的位置上,相比于傳統(tǒng)的固定方式,不需要將每個支架采用定位柱和定位孔配合的方式安裝在本體結構件上,所以,不必要求對應的每一個支架有極高精度,本體結構件也不需要精密加工出定位孔和定位柱與傳統(tǒng)的支架配合裝配,減少了工藝步驟;不需要同時精確加工多個定位結構,因此工藝難度也降低,成品率提高,也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并且,彈壓件的加工制造簡單、制造成本低;本體件只需要加工出第一端面承載部、第二端面承載部及一些固定連接結構,因此,本體件加工簡單,易于保證加工精度,特別是在多片鏡片反射合光場合中,具有很高的安裝精度,能保證精確的合光分光角度,保證合光、分光的高效率,同時,安裝方便;彈壓件只是施力機構,從而實現(xiàn)施力與定位兩個結構分開,互不影響,加工、安裝簡易;
      [0051]因此,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成本低,鏡片安裝固定精度高,很好的解決了鏡片固定安裝精度和成本的難題。
      【附圖說明】
      [005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剖面結構示意圖;
      [005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剖面爆炸圖;
      [0054]圖3為圖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55]圖4為圖2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56]圖5為圖1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57]圖6為圖2中D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58]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一獨立整體結構示意圖;
      [0059]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二獨立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本文所述的非易變形件是指在受到本文所述彈力的作用下不產(chǎn)生形變的結構件。本文表述中的第一表面、第一端面、第二表面、第二端面等描述均是為了表述清晰方便,并不構成具體的限定,所有的方式均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具體組合調(diào)整。
      [0061]如圖1-圖8所示,固定鏡片的裝置,包括:
      [0062]鏡片101包括第一端面102、第一表面103、與第一端面102相對的第二端面104以及與第一表面103相對的第二表面105,第一端面102、第一表面103、第二端面104和第二表面105圍合成筒狀。
      [0063]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用于與第一表面103上靠近第一端面102的第一區(qū)域貼靠。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為非易變形件,不會由于鏡片的貼靠而產(chǎn)生形變,保證其本身位置的相對固定,以用于對鏡片的精確定位。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可以直接被加工在本體件112上,同時應該基于鏡片101的安裝精度來加工設置其位置??梢岳斫?,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也可以被安裝固定于本體件112上。
      [0064]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用于與第二表面105上靠近第一端面102的第二區(qū)域進行彈性抵壓,以向鏡片101施加從第二表面105往第一表面103的彈力,使得第一區(qū)域(圖未標)與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靠緊。使得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與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共同夾持鏡片101的第一端面102所在的一端,以防止鏡片101的該端朝第一表面103的一側(cè)或朝第二表面105的一側(cè)移動。
      [0065]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不因第一區(qū)域(圖未標)的靠緊對其形成的壓力而變形或移動。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只對鏡片101的第二區(qū)域進行彈性抵壓,為非剛性接觸,能保證在此方向上固定鏡片101的同時也能保證在受到震動的情況下鏡片不會損壞。
      [0066]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用于與第一表面103上靠近第二端面104的第三區(qū)域(圖未標)貼靠。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6也為非易變形件,不會由于鏡片的貼靠而產(chǎn)生形變,保證其本身位置的相對固定。以保證對鏡片101的第二端實現(xiàn)精確的定位。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可以直接被加工在本體件112上,同時也應該基于鏡片101的安裝精度來加工設置其位置??梢岳斫猓谄渌麑嵤┓绞街?,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也可以被安裝固定于本體件112上。
      [0067]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用于與第二表面105上靠近所述第二端面104的第四區(qū)域(圖未標)進行彈性抵壓,以向鏡片101施加從第二表面105往第一表面103的彈力,使得第三區(qū)域與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靠緊,使得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與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共同夾持鏡片101的第二端面104所在的一端,以防止鏡片101的該端朝第一表面103的一側(cè)或朝第二表面105的一側(cè)移動。
      [0068]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不因第三區(qū)域的靠緊對其形成的壓力而變形或移動。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只對鏡片101的第三區(qū)域進行彈性抵壓,為非剛性接觸,能保證在此方向上固定鏡片101的同時也能保證在受到震動的情況下鏡片不會損壞。
      [0069]可以理解,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和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同時與第一表面103貝占靠,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和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組成了精確定位結構,共同對鏡片101實施了有效的精確定位。由于本方案中用于定位的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和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獨立于施力機構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和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進行加工或固定;同時,用于定位的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和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不用考慮與施力機構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和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高精度配合,因此精確定位結構的加工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需要精確定位加工的部件和部位更少,因此相對于傳統(tǒng)技術的高精度定位的固定方式而言,本實施方式的加工工藝簡單,成品率高,因此成本更低。
      [0070]端面承載部110,用于與第一端面102貼靠。
      [0071]端面彈壓件111,用于與第二端面104進行彈性抵壓,以向鏡片101施加從第二端面104往第一端面102的彈力,使得第一端面102與端面承載部110靠緊,端面承載部110不因第一端面102靠緊對其形成的壓力而變形或移動。
      [0072]與作為定位結構的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和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與作為施力機構的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和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的作用和有益效果類似,端面承載部110用于第一端面102的定位,端面彈壓件111提供彈力鏡片101其實施彈性固定,同時,也能保證在受到震動的情況下鏡片不會損壞。
      [0073]本體件112,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端面承載部110和端面彈壓件111基于本體件112進行位置固定。
      [0074]進一步,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和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固定于本體件112上;或,本體件112上加工有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和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
      [0075]第一端連接部113,固定于本體件112上,端面承載部110與第一端連接部連接113,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與端面承載部110連接。
      [0076]第二端連接部114,固定于本體件112上,端面彈壓件111與第二端連接部連接114,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與第二端連接部114連接。
      [0077]進一步,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的第一接觸面123用于與第一區(qū)域貼靠。
      [0078]可以理解,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的第二接觸面124用于與第三區(qū)域貼靠。第一接觸面123與第二接觸面124處于同一平面。
      [0079]端面承載部110呈片狀結構,端面承載部110至少部分突出于第一接觸面123;端面承載部110自第一端連接部113往遠離第一接觸面123的方向延伸;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彈性構件,第一彈性構件包括第一彈臂部115和第一抵接部116??梢岳斫?,端面承載部突出于第一接觸面123的長度大于或等于鏡片的厚度,該厚度即為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的距離,從而使得端面承載部足夠承載第一端面。
      [0080]第一彈臂部115自端面承載部110的遠離第一接觸面123的末端起、基于端面承載部110的延伸方向往第一接觸面123的一側(cè)轉(zhuǎn)折一定角度延伸。
      [0081]第一抵接部116與第一彈臂部115連接,第一抵接部116具有向第一接觸面123凸起的弧形部,弧形部用于與第二區(qū)域彈性抵接。上述特征共同組成了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的彈力施力機構。
      [0082]進一步,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彈臂部115的主體部分大致平行于第一接觸面123,第一抵接部116往靠近第一接觸面123方向彎曲延伸,第一彈臂部115與第一抵接部116構成鉤狀結構。
      [0083]在其它實施方式中,第一彈臂部115可彎曲延伸成相對于第一接觸面123外凸的弧型結構,第一抵接部116可彎曲延伸成相對于第一接觸面123內(nèi)凹的弧型結構,第一彈臂部115與第一抵接部116構成S型結構。
      [0084]進一步,本實施方式中,鏡片101還包括第一側(cè)面(圖未標)以及與第一側(cè)面相對的第二側(cè)面(圖未標);第一側(cè)面、第二側(cè)面與第一端面102、第一表面103、第二端面104和第二表面105圍合成長方體型的鏡片101;
      [0085]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包括兩個第一彈性構件,該兩個第一彈性構件分別用于與兩個第二區(qū)域抵接,該兩個第二區(qū)域分別靠近第一側(cè)面和第二側(cè)面;同時,包括兩個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分別與兩個第一區(qū)域貼靠,同一側(cè)的第一端承載部和第一彈性構件位置對應,共同夾持鏡片101該側(cè)的同一位置;另一側(cè)的第一端承載部和第一彈性構件位置對應,共同夾持鏡片101另一側(cè)的同一位置。分列于兩側(cè)的第一彈性構件與第一端表面承載部同時對稱施力能保證鏡片受力對稱,同時第一端表面承載部對鏡片的作用力與第一表面彈壓件的彈力在同一直線上,保證鏡片更小的受力形變,保證鏡片光學面的精度,進一步提高分光、合光效率。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可以由能提供相對均勻?qū)ΨQ彈力的第一彈性構件構成,如:四個第一彈性構件分列于鏡片101第一端的兩側(cè)進行抵接,與之對應,四個第一端表面承載部分布與相應的四個第一彈性構件配合。
      [0086]進一步,本實施方式中,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的第二接觸面124用于與第三區(qū)域貼靠;端面彈壓件111包括片狀連接件118和彈片117;片狀連接件118至少部分突出于第二接觸面124;片狀連接件118自第二端連接部114往遠離第二接觸面124且大致垂直于第二接觸面124的方向延伸。應該理解,片狀連接件118至少部分突出第二接觸面124,目的在于保證與端面彈壓件111的及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的施力配合。
      [0087]進一步,本實施方式中,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與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共同夾持鏡片同一位置;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對鏡片101的作用力與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的彈力在同一直線上。保證鏡片更小的受力形變,保證鏡片光學面的精度;另一種理解是:第三區(qū)域和第四區(qū)域分別位于鏡片101同一位置在第一表面位置和第二表面位置。彈片117的底部與片狀連接件118連接,彈片117自其底部彎曲延伸成相對于所述片狀連接件外凸的弧型結構,彎曲延伸的軌跡大致平行于第二接觸面124;彈片117的弧形頂部用于第二端面104抵接。另一種解釋為,彈片117在第二接觸面124所在平面的投影呈相對于片狀連接件118外凸的弧形。
      [0088]進一步,本實施方式中,彈片117的弧形頂部的寬度大于鏡片101的厚度;保證彈片117能完全承載鏡片101,同時也保證能均勻施力。弧形頂部的寬度為弧形頂部靠近第二接觸面124的弧形側(cè)邊與弧形頂部的遠離第二接觸面124的弧形側(cè)邊之間的寬度;鏡片101的厚度為第一表面103與第二表面105的距離;端面彈壓件111包括至少兩片彈片117;該兩片彈片117分別用于與第二端面104的兩端區(qū)域彈性抵接,該兩端區(qū)域中的一端區(qū)域靠近第一側(cè)面,該兩端區(qū)域中的另一端區(qū)域靠近第二側(cè)面。
      [0089]進一步,本實施方式中,兩片彈片117的弧形頂部相對于片狀連接件118的高度相同。有益效果在于,保證對于第二端面104的兩側(cè)的施力大小均勻,保證鏡片101在端面彈壓件上兩片彈片117彈力的作用下,鏡片101的形變均勻可控,盡量保證較小的形變量,近而保證鏡片101光學面的精度,提高分光、合光效率。
      [0090]進一步,本實施方式中,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與片狀連接件118的遠離第二接觸面124的末端連接。
      [0091]進一步,本實施方式中,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包括一個第二彈性構件,第二彈性構件包括第二彈臂部119和第二抵接部120。本實施方式中,有益效果在于在保證對鏡片101的施力均衡的前提下,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包括一個第二彈性構件,此方式結構簡單,加工簡便,其綜合成本也低??梢岳斫?,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在保證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施力均衡時,第二彈性構件可以為至少兩個以上。
      [0092]第二彈臂部119自片狀連接件118的遠離第二接觸面124的末端起、基于片狀連接件118的延伸方向往第二接觸面124的一側(cè)轉(zhuǎn)折一定角度延伸;
      [0093]第二抵接部120與第二彈臂部連接119,第二抵接部120具有向第二接觸面124凸起的弧形部,弧形部用于與第四區(qū)域彈性抵接。
      [0094]進一步,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彈臂部119的主體部分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接觸面124,第二抵接部120往靠近第二接觸面124方向彎曲延伸,第二彈臂部119與第二抵接部120構成鉤狀結構。保證第二端彈壓件109施力方向大致與第二表面105垂直,確保彈力施力的準確性。
      [0095]在其它實施方式中,第二彈臂部119可彎曲延伸成相對于第二接觸面124外凸的弧型結構,第二抵接部120可彎曲延伸成相對于第二接觸面124內(nèi)凹的弧型結構,第二彈臂部119與所述第二抵接部120構成S型結構。
      [0096]可以理解,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端連接部113、端面承載部110及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體成型、共同組成第一獨立整體121;第一端連接部113、端面承載部110及第一端表面彈壓件107共同組成的第一獨立整體相對于本體件112進行獨立的加工制造,通過第一端連接部113與本體件112連接固定。第二端連接部114、端面彈壓件111及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一體成型、共同組成第二獨立整體122;第二端連接部114、端面彈壓件111及第二端表面彈壓件109共同組成的第二獨立整體相對于本體件112進行獨立的加工制造,通過第二端連接部114與本體件112連接固定。由于第一獨立整體和第二獨立整體均為獨立于本體件112加工制造,所以,其加工工藝簡單、加工成品率高,降低了整體的成本。同時與定位結構第一端表面承載部106和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相互獨立加工制造,它們之間互不影響,提高了整體的精度和分光、合光效率。
      [0097]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端連接部113和第二端連接部114采用螺釘與本體件112進行固定。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采用焊接等其他固定方式進行連接固定。
      [0098]進一步,本實施方式中,固定鏡片的裝置還包括:第二端固定部,固定于本體件112上,用于固定第二端連接部114;
      [0099]第二端固定部往第一端面102至第二端面104的方向突出于本體件112,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往第一表面103至第二表面105的方向突出于本體件112。第二端固定部與第二端表面承載部108圍成角結構,該角結構在第一側(cè)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呈L型,彈片117由第二接觸面124所在的平面切割成第一弧型結構和第二弧型結構,第一弧形結構置于第二端表面承載部、第二接觸面124所在平面、片狀連接件之間以及第二端固定部圍成的空間內(nèi),第二弧形結構的弧形頂部的寬度大于鏡片的厚度。本實施方式中,能夠?qū)⒍嗣鎻棄杭?11上彈片117未能與鏡片101第二端面104接觸的部分容納起來,不與其他部分結構沖突。
      [010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鏡片包括第一端面、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一端面相對的第二端面以及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端面、第一表面、第二端面和第二表面圍合成筒狀; 所述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包括: 第一端表面承載部,用于與所述第一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區(qū)域貼靠; 第一端表面彈壓件,用于與所述第二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區(qū)域進行彈性抵壓,以向所述鏡片施加從所述第二表面往所述第一表面的彈力,使得所述第一區(qū)域與所述第一端表面承載部靠緊,所述第一端表面承載部不因所述第一區(qū)域的靠緊對其形成的壓力而變形或移動; 第二端表面承載部,用于與所述第一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三區(qū)域貼靠; 第二端表面彈壓件,用于與所述第二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第四區(qū)域進行彈性抵壓,以向所述鏡片施加從第二表面往第一表面的彈力,使得所述第三區(qū)域與所述第二端表面承載部靠緊,所述第二端表面承載部不因所述第三區(qū)域的靠緊對其形成的壓力而變形或移動; 端面承載部,用于與所述第一端面貼靠; 端面彈壓件,用于與所述第二端面進行彈性抵壓,以向所述鏡片施加從第二端面往第一端面的彈力,使得所述第一端面與所述端面承載部靠緊,所述端面承載部不因所述第一端面靠緊對其形成的壓力而變形或移動; 本體件,所述第一端表面承載部、第一端表面彈壓件、第二端表面承載部、第二端表面彈壓件、端面承載部和端面彈壓件基于所述本體件進行自身的位置固定。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表面承載部和第二端表面承載部固定于所述本體件上; 所述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還包括: 所述第一端連接部,固定于所述本體件上,所述端面承載部與所述第一端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一端表面彈壓件與所述端面承載部連接; 所述第二端連接部,固定于所述本體件上,所述端面彈壓件與所述第二端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二端表面彈壓件與所述第二端連接部連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表面承載部的第一接觸面用于與所述第一區(qū)域貼靠; 所述端面承載部呈片狀結構,所述端面承載部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接觸面;所述端面承載部自所述第一端連接部往遠離所述第一接觸面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端表面彈壓件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彈性構件,所述第一彈性構件包括第一彈臂部和第一抵接部; 所述第一彈臂部自所述端面承載部的遠離所述第一接觸面的末端起、基于所述端面承載部的延伸方向往所述第一接觸面的一側(cè)轉(zhuǎn)折一定角度延伸; 所述第一抵接部與所述第一彈臂部連接,所述第一抵接部具有向所述第一接觸面凸起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用于與所述第二區(qū)域彈性抵接。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臂部的主體部分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接觸面,所述第一抵接部往靠近所述第一接觸面方向彎曲延伸,所述第一彈臂部與所述第一抵接部構成鉤狀結構。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臂部彎曲延伸成相對于所述第一接觸面外凸的弧型結構,所述第一抵接部彎曲延伸成相對于所述第一接觸面內(nèi)凹的弧型結構,所述第一彈臂部與所述第一抵接部構成S型結構。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鏡片還包括第一側(cè)面以及與第一側(cè)面相對的第二側(cè)面,所述第一側(cè)面、第二側(cè)面與所述第一端面、第一表面、第二端面和第二表面圍合成長方體型的所述鏡片; 所述第一端表面彈壓件包括兩個所述第一彈性構件,該兩個所述第一彈性構件分別用于與兩個所述第二區(qū)域抵接,該兩個第二區(qū)域分別靠近所述第一側(cè)面和第二側(cè)面。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表面承載部的第二接觸面用于與所述第三區(qū)域貼靠; 所述端面彈壓件包括片狀連接件和彈片; 所述片狀連接件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二接觸面;所述片狀連接件自所述第二端連接部往遠離所述第二接觸面且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二接觸面的方向延伸; 所述彈片的底部與所述片狀連接件連接,所述彈片自其底部彎曲延伸成相對于所述片狀連接件外凸的弧型結構,所述彎曲延伸的軌跡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接觸面;所述彈片的弧形頂部用于所述第二端面抵接。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的弧形頂部的寬度大于所述鏡片的厚度; 所述弧形頂部的寬度為所述弧形頂部靠近所述第二接觸面的弧形側(cè)邊與所述弧形頂部的遠離所述第二接觸面的弧形側(cè)邊之間的寬度; 所述鏡片的厚度為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的距離。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鏡片還包括第一側(cè)面以及與第一側(cè)面相對的第二側(cè)面,所述第一側(cè)面、第二側(cè)面與所述第一端面、第一表面、第二端面和第二表面圍合成長方體型的所述鏡片; 所述端面彈壓件包括兩片所述彈片; 該兩片所述彈片分別用于與所述第二端面的兩端區(qū)域彈性抵接,該兩端區(qū)域中的一端區(qū)域靠近所述第一側(cè)面,該兩端區(qū)域中的另一端區(qū)域靠近所述第二側(cè)面。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片彈片的所述弧形頂部相對于所述片狀連接件的高度相同。11.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表面彈壓件與所述片狀連接件的遠離所述第二接觸面的末端連接。12.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表面彈壓件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彈性構件,所述第二彈性構件包括第二彈臂部和第二抵接部; 所述第二彈臂部自所述片狀連接件的遠離所述第二接觸面的末端起、基于所述片狀連接件的延伸方向往所述第二接觸面的一側(cè)轉(zhuǎn)折一定角度延伸; 所述第二抵接部與所述第二彈臂部連接,所述第二抵接部具有向所述第二接觸面凸起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用于與所述第四區(qū)域彈性抵接。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臂部的主體部分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接觸面,所述第二抵接部往靠近所述第二接觸面方向彎曲延伸,所述第二彈臂部與所述第二抵接部構成鉤狀結構。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臂部彎曲延伸成相對于所述第二接觸面外凸的弧型結構,所述第二抵接部彎曲延伸成相對于所述第二接觸面內(nèi)凹的弧型結構,所述第二彈臂部與所述第二抵接部構成S型結構。15.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第二端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本體件上,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端連接部; 所述第二端固定部往所述第一端面至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突出于所述本體件,所述第二端表面承載部往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突出于所述本體件,所述第二端固定部,所述第二端固定部與所述第二端表面承載部圍成角結構,該角結構在所述第一側(cè)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呈L型,所述彈片由所述第二接觸面所在的平面切割成第一弧型結構和第二弧型結構,所述第一弧形結構置于所述第二端表面承載部、所述第二接觸面所在平面、所述片狀連接件以及所述第二端固定部圍成的空間內(nèi),所述第二弧形結構的弧形頂部的寬度大于所述鏡片的厚度。1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鏡片固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所述第一端連接部、所述端面承載部及所述第一端表面彈壓件一體成型,共同組成第一獨立整體; 所述第二端連接部、所述端面彈壓件及所述第二端表面彈壓件一體成型,共同組成第二獨立整體。
      【文檔編號】G02B7/00GK205608266SQ201620102511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1月30日
      【發(fā)明人】文新柏, 李屹
      【申請人】深圳市光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