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笛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楠竹笛,屬于管樂器【技術(shù)領(lǐng)域】,解決了現(xiàn)有竹笛管徑不一致、管壁厚薄不均勻而影響音準(zhǔn)的不足。楠竹笛笛管上設(shè)置前鑲口、吹孔、膜孔、6個音孔、兩個前出音孔、后鑲口、纏絲、筒音孔以及笛塞,笛管的兩節(jié)通過金屬套接管與金屬套接頭連接為一個整體,笛管是利用特殊的工藝把兩片楠竹方料竹片加工成外徑為20-26mm、內(nèi)徑為11.5-18mm、長度為420-680mm的筒管然后經(jīng)鉆孔而成,筒音孔和所述吹孔、膜孔、6個音孔、兩個前出音孔均為橢圓形。此楠竹笛保留了原有竹笛的發(fā)音特點,但由于其內(nèi)徑經(jīng)科學(xué)化加工處理,發(fā)出的音準(zhǔn)更好,音色比一般竹笛更渾厚、圓潤、宏亮,并且此楠竹笛取材比較容易,可以量產(chǎn)。
【專利說明】楠竹笛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樂器【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楠竹笛。
【背景技術(shù)】
[0002]千百年來,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樂器——竹笛,以其發(fā)聲洪亮、音色清脆悅耳而著稱,有極強的表演力。竹笛一般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節(jié),在管身上開有一個吹孔、一個膜孔、六個音孔。但是竹子一般下粗上細(xì),制成竹笛即成大小頭,這樣兩頭的管徑就不一致,直接影響制作時竹笛音階的正確度。管壁的厚薄不均、疏密度不均、圓順度不均等都是難以克服的缺陷,若要得到一支較滿意的制笛竹坯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也限制了竹笛的量產(chǎn)。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管徑一致、管壁厚薄均勻的楠竹笛。
[0004]具體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楠竹笛,包括笛管,笛管上設(shè)置前鑲口、吹孔、膜孔、6個音孔、第二前出音孔、第一前出音孔、后鑲口、纏絲、筒音孔以及用軟木制成的笛塞,所述笛管為兩節(jié)通過金屬套接管與金屬套接頭連接為一個整體,所述笛管是利用特殊的工藝把兩片楠竹方料竹片加工成外徑為20-26mm、內(nèi)徑為11.5_18mm、長度為420_680mm的筒管然后經(jīng)鉆孔而成,筒音孔和所述吹孔、膜孔、6個音孔、第二前出音孔和第一前出音孔均為橢圓形,吹孔的長軸為9.5-11mm、短軸為8-9.5mm,膜孔的長軸為7_9mm、短軸為6_8mm,其他孔的長軸為8.5-10mm、短軸為7-8.5mm,所述的笛塞位于笛管內(nèi)靠近前鑲口距吹孔處。
[0005]所述笛管外徑為24.5_26mm、內(nèi)徑為16.5_18mm、長度為680mm,吹孔到后鑲口端面的間距為435-440mm,吹孔到第一前出音孔的間距為415_420mm,吹孔到第二前出音孔的間距為395-400mm,吹孔到筒音孔的間距為379_384mm,吹孔到第一音孔的間距為322_326mm,吹孔到第二音孔的間距為284-288mm,吹孔到第三音孔的間距為264_268mm,吹孔到第四音孔的間距為225-229mm,吹孔到第五音孔的間距為193_197mm,吹孔到第六音孔的間距為170-174mm,吹孔到膜孔的間距為86_90mm,吹孔到笛塞處的間距為此為C調(diào)楠竹笛。
[0006]所述笛管外徑為23.5_25mm、內(nèi)徑為15.5_17mm、長度為630mm,吹孔到后鑲口端面的間距為391-395mm,吹孔到第一前出音孔的間距為373_377mm,吹孔到第二前出音孔的間距為353-373mm,吹孔到筒音孔的間距為336_340mm,吹孔到第一音孔的間距為285_289mm,吹孔到第二音孔的間距為251-255mm,吹孔到第三音孔的間距為233_237mm,吹孔到第四音孔的間距為198-202mm,吹孔到第五音孔的間距為172_176mm,吹孔到第六音孔的間距為150-154mm,吹孔到膜孔的間距為76_80mm,吹孔到笛塞處的間距為此為D調(diào)楠竹笛。
[0007]所述笛管外徑為22.5_24mm、內(nèi)徑為14.5_16mm、長度為580mm,吹孔到后鑲口端面的間距為350-354mm,吹孔到第一前出音孔的間距為330_334mm,吹孔到第二前出音孔的間距為312-316mm,吹孔到筒音孔的間距為300_304mm,吹孔到第一音孔的間距為252_256mm,吹孔到第二音孔的間距為223-227mm,吹孔到第三音孔的間距為206_210mm,吹孔到第四音孔的間距為176-180mm,吹孔到第五音孔的間距為150_154mm,吹孔到第六音孔的間距為132-136mm,吹孔到膜孔的間距為67_71mm,吹孔到笛塞處的間距為5_10mm,此為E調(diào)楠竹笛。
[0008]所述笛管外徑為21.5_23mm、內(nèi)徑為13.5_15mm、長度為530mm,吹孔到后鑲口端面的間距為328-332mm,吹孔到第一前出音孔的間距為310_314mm,吹孔到第二前出音孔的間距為295-299mm,吹孔到筒音孔的間距為282_286mm,吹孔到第一音孔的間距為239_243mm,吹孔到第二音孔的間距為211-215mm,吹孔到第三音孔的間距為194_198mm,吹孔到第四音孔的間距為166-170mm,吹孔到第五音孔的間距為142_146mm,吹孔到第六音孔的間距為126-130mm,吹孔到膜孔的間距為65_69mm,吹孔到笛塞處的間距為5_10mm,此為F調(diào)楠竹笛。
[0009]所述笛管外徑為20-21.5mm、內(nèi)徑為12.5_14mm、長度為480mm,吹孔到后鑲口端面的間距為296-300mm,吹孔到第一前出音孔的間距為278_282mm,吹孔到第二前出音孔的間距為262-266mm,吹孔到筒音孔的間距為251_255mm,吹孔到第一音孔的間距為212_216mm,吹孔到第二音孔的間距為187-191mm,吹孔到第三音孔的間距為172_176mm,吹孔到第四音孔的間距為147-151mm,吹孔到第五音孔的間距為126_130mm,吹孔到第六音孔的間距為110-114mm,吹孔到膜孔的間距為57-61mm,吹孔到笛塞處的間距為5_10mm,此為G調(diào)楠竹笛。
[0010]所述笛管外徑為20-21.5mm、內(nèi)徑為11.5_13mm、長度為420mm,吹孔到后鑲口端面的間距為265-269mm,吹孔到第一前出音孔的間距為250_254mm,吹孔到第二前出音孔的間距為239-243mm,吹孔到筒音孔的間距為223_227mm,吹孔到第一音孔的間距為187_191mm,吹孔到第二音孔的間距為164-168mm,吹孔到第三音孔的間距為150_154mm,吹孔到第四音孔的間距為130-134mm,吹孔到第五音孔的間距為112_116mm,吹孔到第六音孔的間距為97-101mm,吹孔到膜孔的間距為50_54mm,吹孔到笛塞處的間距為4_9mm,此為A調(diào)楠竹笛。
[0011]作為優(yōu)化,所述纏絲的數(shù)目為15道或16道。
[0012]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楠竹經(jīng)過特殊加工,具有密度大、強度高等特性,受溫度影響小,不易開裂變形,并且保留原有竹笛的發(fā)音特點;由于內(nèi)徑經(jīng)科學(xué)化加工處理,其發(fā)出的音準(zhǔn)更好,音色比一般竹笛更渾厚、圓潤、宏亮。并且此楠竹笛取材比較容易,因此可以量產(chǎn)。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套接結(jié)構(gòu)與筒音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5]附圖標(biāo)號說明:1-前鑲口,2-吹孔,3-膜孔,4-第六音孔、5-第五音孔、6-第四音孔、7-第三音孔、8-第二音孔、9-第一音孔、10-第二前出音孔、11-第一前出音孔、12-后鑲口、13-纏絲、14-筒音孔、15-金屬套接管、16-金屬套接頭?!揪唧w實施方式】
[0016]為了使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shù)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xì)描述。
[0017]如圖1、圖2所示,一種楠竹笛,包括笛管,笛管上設(shè)置前鑲口 1、吹孔2、膜孔3、6個音孔、第二前出音孔10、第一前出音孔11、后鑲口 12、纏絲13、筒音孔14以及用軟木制成的笛塞,所述笛管為兩節(jié)通過金屬套接管15與金屬套接頭16連接為一個整體,所述笛管是利用特殊的工藝把兩片楠竹方料加工成外徑為20-26mm、內(nèi)徑為11.5_18mm、長度為420-680mm的筒管然后經(jīng)鉆孔而成,筒音孔14和所述吹孔2、膜孔3、第二前出音孔10、第一前出音孔11和6個音孔均為橢圓形,吹孔2的長軸為9.5-llmm、短軸為8-9.5mm,膜孔3的長軸為7-9mm、短軸為6_8臟,其他孔的長軸為8.5_10mm、短軸為7-8.5mm,所述的笛塞位于笛管內(nèi)靠近前鑲口 I距吹孔2中心4-llmm處。
[0018]所述吹孔2、膜孔3、6個音孔、第二前出音孔10、第一前出音孔11在笛管上分布在一條直線上,而筒音孔14在笛管上位于與前述孔相對的另一面。使用時通過吹孔2把氣灌進笛管內(nèi),使管內(nèi)空氣柱受振東而產(chǎn)生聲音。膜孔3是專用來貼笛膜,笛膜多用蘆葦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經(jīng)氣流振動,便發(fā)出清脆而圓潤的樂音。笛子會因為熱脹冷縮而影響音高,所以需要調(diào)整笛子的長短來使音變準(zhǔn),所以做成兩節(jié)方便調(diào)節(jié)音高。另外,做成兩節(jié)也比較方便攜帶與存放。
[0019]楠竹笛采用上等優(yōu)質(zhì)的楠竹,利用楠竹竹片通過木工機械車圓、深度打孔機械鉆空、笛子專用打孔機打孔而制作與竹笛類似的楠竹料笛管。
[0020]具體的,所述笛管外徑為24.5_26mm、內(nèi)徑為16.5_18mm、長度為680mm,吹孔2到后鑲口 12端面的間距為435-440mm,吹孔2到第一前出音孔11的間距為415_420mm,吹孔2到第二前出音孔10的間距為395-400mm,吹孔2到筒音孔14的間距為379_384mm,吹孔2到第一音孔9的間距為322-326mm,吹孔2到第二音孔8的間距為284_288mm,吹孔2到第三音孔7的間距為264-268mm,吹孔2到第四音孔6的間距為225_229mm,吹孔2到第五音孔5的間距為193-197mm,吹孔2到第六音孔4的間距為170_174mm,吹孔2到膜孔3的間距為86-90mm,吹孔2到笛塞處的間距為6-11mm,此為C調(diào)楠竹笛。
[0021]具體的,所述笛管外徑為23.5-25mm、內(nèi)徑為15.5_17mm、長度為630臟,吹孔2到后鑲口 12端面的間距為391-395mm,吹孔2到第一前出音孔11的間距為373_377mm,吹孔2到第二前出音孔10的間距為353-373mm,吹孔2到筒音孔14的間距為336_340mm,吹孔2到第一音孔9的間距為285-289mm,吹孔2到第二音孔8的間距為251_255mm,吹孔2到第三音孔7的間距為233-237mm,吹孔2到第四音孔6的間距為198_202mm,吹孔2到第五音孔5的間距為172-176mm,吹孔2到第六音孔4的間距為150_154mm,吹孔2到膜孔3的間距為76-80mm,吹孔2到笛塞處的間距為6_llmm,此為D調(diào)楠竹笛。
[0022]具體的,所述笛管外徑為22.5-24mm、內(nèi)徑為14.5_16mm、長度為580mm,吹孔2到后鑲口 12端面的間距為350-354mm,吹孔2到第一前出音孔11的間距為330_334mm,吹孔2到第二前出音孔10的間距為312-316mm,吹孔2到筒音孔14的間距為300_304mm,吹孔2到第一音孔9的間距為252-256mm,吹孔2到第二音孔8的間距為223_227mm,吹孔2到第三音孔7的間距為206-210mm,吹孔2到第四音孔6的間距為176_180mm,吹孔2到第五音孔5的間距為150-154mm,吹孔2到第六音孔4的間距為132_136mm,吹孔2到膜孔3的間距為67-71mm,吹孔2到笛塞處的間距為5_10mm,此為E調(diào)楠竹笛。
[0023]具體的,所述笛管外徑為21.5-23mm、內(nèi)徑為13.5_15mm、長度為530臟,吹孔2到后鑲口 12端面的間距為328-332mm,吹孔2到第一前出音孔11的間距為310_314mm,吹孔2到第二前出音孔10的間距為295-299mm,吹孔2到筒音孔14的間距為282_286mm,吹孔2到第一音孔9的間距為239-243mm,吹孔2到第二音孔8的間距為211_215mm,吹孔2到第三音孔7的間距為194-198mm,吹孔2到第四音孔6的間距為166_170mm,吹孔2到第五音孔5的間距為142-146mm,吹孔2到第六音孔4的間距為126-130mm,吹孔2到膜孔3的間距為65-69mm,吹孔2到笛塞處的間距為5_10mm,此為F調(diào)楠竹笛。
[0024]具體的,所述笛管外徑為20-21.5mm、內(nèi)徑為12.5_14mm、長度為480mm,吹孔2到后鑲口 12端面的間距為296-300mm,吹孔2到第一前出音孔11的間距為278_282mm,吹孔2到第二前出音孔10的間距為262-266mm,吹孔2到筒音孔14的間距為251_255mm,吹孔2到第一音孔9的間距為212-216mm,吹孔2到第二音孔8的間距為187_191mm,吹孔2到第三音孔7的間距為172-176mm,吹孔2到第四音孔6的間距為147_151mm,吹孔2到第五音孔5的間距為126-130mm,吹孔2到第六音孔4的間距為110_114mm,吹孔2到膜孔3的間距為57-61mm,吹孔2到笛塞處的間距為5_10mm,此為G調(diào)楠竹笛。
[0025]具體的,所述笛管外徑為20-21.5mm、內(nèi)徑為11.5_13mm、長度為420臟,吹孔2到后鑲口 12端面的間距為265-269mm,吹孔2到第一前出音孔11的間距為250_254mm,吹孔2到第二前出音孔10的間距為239-243mm,吹孔2到筒音孔14的間距為223_227mm,吹孔2到第一音孔9的間距為187-191mm,吹孔2到第二音孔8的間距為164_168mm,吹孔2到第三音孔7的間距為150-154mm,吹孔2到第四音孔6的間距為130_134mm,吹孔2到第五音孔5的間距為112-116mm,吹孔2到第六音孔4的間距為97_101mm,吹孔2到膜孔3的間距為50-54mm,吹孔2到笛塞處的間距為4_9mm,此為A調(diào)楠竹笛。
[0026]所述纏絲13的數(shù)目為15道或16道,合理分布在笛管上,纏絲13主要是為了防止笛子破裂。
[0027]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而言,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基于本實施例所做出的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楠竹笛,包括笛管,笛管上設(shè)置前鑲口(I)、吹孔(2)、膜孔(3)、6個音孔、第二前出音孔(10)、第一前出音孔(11)、后鑲口(12)、纏絲(13)、筒音孔(14)以及用軟木制成的笛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笛管為兩節(jié),通過金屬套接管(15)與金屬套接頭(16)連接為一個整體,所述笛管為由兩片楠竹方料構(gòu)成外徑為20-26mm、內(nèi)徑為11.5_18mm、長度為420_680mm的筒管,所述筒音孔(14)、吹孔(2)、膜孔(3)、6個音孔、第二前出音孔(10)和第一前出音孔(11)均為橢圓形,吹孔(2)的長軸為9.5-llmm、短軸為8-9.5mm,膜孔(3)的長軸為7_9mm、短軸為6-8mm,其他孔的長軸為8.5_10mm、短軸為7_8.5mm,所述的笛塞位于笛管內(nèi)靠近前鑲口(I)距吹孔(2) 4-llmm處。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楠竹笛,其特征在于笛管外徑為24.5-26mm、內(nèi)徑為16.5_18mm、長度為680mm,吹孔(2)到后鑲口(12)端面的間距為435_440mm,吹孔(2)到第一前出音孔(11)的間距為415-420mm,吹孔(2)到第二前出音孔(10)的間距為395_400mm,吹孔(2)到筒音孔(14)的間距為379-384mm,吹孔(2)到第一音孔(9)的間距為322_326mm,吹孔(2)到第二音孔(8)的間距為284-288mm,吹孔(2)到第三音孔(7)的間距為264_268mm,吹孔(2)到第四音孔(6)的間距為225-229mm,吹孔(2)到第五音孔(5)的間距為193_197mm,吹孔(2)到第六音孔(4)的間距為170-174mm,吹孔(2)到膜孔(3)的間距為86_90mm,吹孔(2)到笛塞處的間距為6-llmm,此為C調(diào)楠竹笛。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楠竹笛,其特征在于笛管外徑為23.5-25mm、內(nèi)徑為15.5_17mm、長度為630mm,吹孔(2)到后鑲口(12)端面的間距為391_395mm,吹孔(2)到第一前出音孔(11)的間距為373-377mm,吹孔(2)到第二前出音孔(10)的間距為353_373mm,吹孔(2)到筒音孔(14)的間距為336-340mm,吹孔(2)到第一音孔(9)的間距為285_289mm,吹孔(2)到第二音孔(8)的間距為251-255mm,吹孔(2)到第三音孔(7)的間距為233_237mm,吹孔(2)到第四音孔(6)的間距為198-202mm,吹孔(2)到第五音孔(5)的間距為172_176mm,吹孔(2)到第六音孔(4)的間距為150-154mm,吹孔(2)到膜孔(3)的間距為76_80mm,吹孔(2)到笛塞處的間距為6-llmm,此為D調(diào)楠竹笛。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楠竹笛,其特征在于笛管外徑為22.5-24mm、內(nèi)徑為14.5_16mm、長度為580mm,吹孔(2)到后鑲口( 12)端面的間距為350_354mm,吹孔(2)到第一前出音孔(11)的間距為330-334mm,吹孔(2`)到第二前出音孔(10)的間距為312_316mm,吹孔(2)到筒音孔(14)的間距為300-304mm,吹孔(2)到第一音孔(9)的間距為252_256mm,吹孔(2)到第二音孔(8)的間距為223-227mm,吹孔(2)到第三音孔(7)的間距為206_210mm,吹孔(2)到第四音孔(6)的間距為176-180mm,吹孔(2)到第五音孔(5)的間距為150_154mm,吹孔(2)到第六音孔(4)的間距為132-136mm,吹孔(2)到膜孔(3)的間距為67_71mm,吹孔(2)到笛塞處的間距為5-10mm,此為E調(diào)楠竹笛。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楠竹笛,其特征在于笛管外徑為21.5-23mm、內(nèi)徑為13.5_15mm、長度為530mm,吹孔(2)到后鑲口( 12)端面的間距為328_332mm,吹孔(2)到第一前出音孔(11)的間距為310-314mm,吹孔(2)到第二前出音孔(10)的間距為295_299mm,吹孔(2)到筒音孔(14)的間距為282-286mm,吹孔(2)到第一音孔(9)的間距為239_243mm,吹孔(2)到第二音孔(8)的間距為211-215mm,吹孔(2)到第三音孔(7)的間距為194_198mm,吹孔(2)到第四音孔(6)的間距為166-170mm,吹孔(2)到第五音孔(5)的間距為142_146mm,吹孔(2)到第六音孔(4)的間距為126-130_,吹孔(2)到膜孔(3)的間距為65-69_,吹孔(2)到笛塞處的間距為5-10mm,此為F調(diào)楠竹笛。
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楠竹笛,其特征在于笛管外徑為20-21.5mm、內(nèi)徑為12.5_14mm、長度為480mm,吹孔(2)到后鑲口(12)端面的間距為296_300mm,吹孔(2)到第一前出音孔(11)的間距為278-282mm,吹孔(2)到第二前出音孔(10)的間距為262_266mm,吹孔(2)到筒音孔(14)的間距為251-255mm,吹孔(2)到第一音孔(9)的間距為212_216mm,吹孔(2)到第二音孔(8)的間距為187-191mm,吹孔(2)到第三音孔(7)的間距為172_176mm,吹孔(2)到第四音孔(6)的間距為147-151_,吹孔(2)到第五音孔(5)的間距為126-130mm,吹孔(2)到第六音孔(4)的間距為110-114mm,吹孔(2)到膜孔(3)的間距為57_61mm,吹孔(2)到笛塞處的間距為5-10mm,此為G調(diào)楠竹笛。
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楠竹笛,其特征在于笛管外徑為20-21.5mm、內(nèi)徑為11.5_13mm、長度為420mm,吹孔(2)到后鑲口(12)端面的間距為265_269mm,吹孔(2)到第一前出音孔(11)的間距為250-254mm,吹孔(2)到第二前出音孔(10)的間距為239_243mm,吹孔(2)到筒音孔(14)的間距為223-227mm,吹孔(2)到第一音孔(9)的間距為187_191mm,吹孔(2)到第二音孔(8)的間距為164-168mm,吹孔(2)到第三音孔(7)的間距為150_154mm,吹孔(2)到第四音孔(6)的間距為130-134mm,吹孔(2)到第五音孔(5)的間距為112_116臟,吹孔(2)到第六音孔(4)的間距為97-101mm,吹孔(2)到膜孔(3)的間距為50_54mm,吹孔(2)到笛塞處的間距為4-9mm,此為A調(diào)楠竹笛。
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 楠竹笛,其特征在于所述纏絲(13)的數(shù)目為15道或16道。
【文檔編號】G10D7/02GK203480822SQ201320424764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7月17日
【發(fā)明者】鮑妙良, 鮑利鵬 申請人:鮑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