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臥筒可調式竹琴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樂器技術領域。
流行在緬甸、柬埔寨一帶的竹琴(原名巴德拉)是許多竹制音板共同吊在一個箱式共鳴器上,因為這個共鳴器只能和它相近似頻率的竹板發(fā)生共鳴,所以這種箱式共鳴器實際上只起到了一個回音箱的作用,特別是高音區(qū)和低音區(qū)音量小,音色單薄。流行在現(xiàn)代舞臺上的木琴是采用金屬共鳴筒吊掛的方式解決音板的共鳴問題。因為共鳴筒是吊掛在音板下面,只有共鳴筒頂端開放的一頭和音板發(fā)生感應共鳴,所以沒有全部發(fā)揮共鳴筒的作用。上述的竹琴和木琴的音板調音是通過改變音板的長短來控制,即鋸短音板,頻率就高,挖掉音板的中間部分,頻率就低。我國北方溫差變化大,調來調去音板就廢掉了。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出一種充分發(fā)揮共鳴筒作用且具有清脆、純凈音色的樂器。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設計出一種不傷害音板的情況下能調音的樂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臥筒可調式竹琴把竹制共鳴筒橫臥在音板的下面,整個共鳴筒都在音板的下面,整個共鳴筒都在音板振動的感應之下,因而充分發(fā)揮了共鳴筒的作用,它的音量超過了原來的竹琴和木琴。再加上竹子特有的清脆、純凈的音色。本實用新型具備了很好的聲音品質。本實用新型在音板的兩端設立了調音點,采用改變調音點重量的辦法調整音板頻率,即加重兩端調音點頻率就低,減輕調音點頻率就升高,這樣不傷害音板的調音方法可使音板長期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如下一種臥筒可調式竹琴,它由底托1、音板2、共鳴筒3、小支架4組成,共鳴筒3放在音板2下面,共鳴筒和音板橫臥在由小支架隔成的底托豎板上。每塊音板的背面的兩端開有一個朝下的小孔5,鑲嵌有調音塊6,每個共鳴筒上面的一端開有一個不穿透的半球形的小坑7。調音塊的材料為(1)502膠水加堿的凝固物;(2)蜂蠟加鐵粉或石粉;(3)火漆。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一)發(fā)音部件是竹子,所以音色清脆、純凈。
(二)因為采用臥式共鳴筒音量增大,音色豐滿。
(三)結構緊湊、體積小,便于攜帶。
(四)與木琴珍貴的紅木相比,竹板的價格只有紅木的百分之一。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A-A剖面圖;圖3為共鳴筒剖視圖。
權利要求1.臥筒可調式竹琴,其特征在于它由底托1、音板2、共鳴筒3、小支架4組成,共鳴筒3放在音板2下面,共鳴筒和音板橫臥在由小支架隔成的底托豎板上,每塊音板的背面的兩端開有一個朝下的小孔5,鑲嵌有調音塊6,每個共鳴筒上面的一端開有一個不穿透的半球形的小坑7。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筒可調式竹琴,其特征在于調音塊的材料為(1)502膠水加堿的凝固物;(2)蜂蠟加鐵粉或石粉;(3)火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樂器領域。它由底托1、音板2、共鳴筒3、小支架4組成,共鳴筒3放在音板2下面,共鳴筒和音板橫臥在由小支架隔成的底托豎板上,每塊音板的背面的兩端開有一個朝下的小孔5,鑲嵌有調音塊6,每個共鳴筒上面的一端開有一個不穿透的半球形的小坑7。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發(fā)音部件是竹子,音色清脆、純凈。因為采用臥式共鳴筒音量增大,音色豐滿。結構緊湊、體積小,便于攜帶。與木琴珍貴的紅木相比,竹板的價格只有紅木的百分之一。
文檔編號G10D13/08GK2266773SQ9622283
公開日1997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1996年8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8月30日
發(fā)明者王培錄 申請人:東方歌舞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