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以夾持導光板的背光模塊及應用此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背光模塊及其顯示裝置,且尤其涉及一種以單一夾持件固 定導光板和光源模塊的背光模塊及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背光模塊(Backlight module)為液晶顯示器面板(LCD panel)的關鍵零組 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發(fā)光,因此背光模塊的功能在于供應充足的亮度,以 及均勻分布的光源,使液晶顯示器面板能正常顯示影像。液晶顯示器面板現(xiàn)已 廣泛地應用于監(jiān)視器、筆記型計算機、數(shù)字相機及投影機等各種消費性電子產 品上,基此也帶動了背光模塊及其相關零組件的需求。
隨著發(fā)光二極管(LED)技術不斷突破,以及發(fā)光二極管具有低耗電、環(huán)保 (無水銀)、壽命長、體積小及高色彩再現(xiàn)性等特點,能夠提供液晶顯示器更高 的色彩表現(xiàn),因此發(fā)光二極管(LED)已逐漸應用于顯示面板的背光源中。
如圖1所示,其為現(xiàn)有技術背光模塊50分解示意圖。背光模塊50由殼體 10、導光板16、反射片18、 一組發(fā)光二極管模塊20及一組L型板30組成。 導光板16及反射片18分別迭設于殼體10的底板上,發(fā)光二極管模塊20則由 多數(shù)發(fā)光二極管24布設于印刷電路板22所組成。現(xiàn)有技術的發(fā)光二極管模塊 20組裝于殼體10的側壁12時,需另以L型板30為支撐件,以組裝于殼體10 的裂縫14中,再以多數(shù)螺絲鎖固定位(圖未示)。換言之,發(fā)光二極管模塊20 貼附于L型板30的長邊內壁上,再以短邊插入殼體10的裂縫14中。此即為 側入式背光技術,用以提供側入式光源。
然而,在其它現(xiàn)有技術的的背光模塊50組裝技術中,也可以發(fā)光二極管 模塊20貼附于L型板30的長邊內壁后,直接設于殼體10的側壁12上,以完 成背光模塊50的組裝。然而,現(xiàn)有技術的不論以何種方式組裝發(fā)光二極管模 塊,均無法在組裝發(fā)光二極管模塊的同時并定位導光板16,以致影響背光模 塊的之光學表現(xiàn),因此,為了改善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并達到其它目的,本發(fā)明人遂提出如下設計。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單一零組件固定光源模塊及導光板的背 光模塊及應用此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
本發(fā)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裝簡便,以節(jié)省組裝時間的背光模塊及應 用此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
本發(fā)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上發(fā)光發(fā)光二極管(top view emitting LED)的背光模塊及應用此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
本發(fā)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量減輕且價格低廉的背光模塊結構及應 用此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包含導光板、支撐件及光源 模塊。導光板具有入光側。支撐件具有底板、側壁及對應底板的頂板。底板自 側壁的第一端緣朝導光板延伸,頂板則沿側壁的第二端緣朝導光板延伸。側壁 的長度長于頂板的長度,使頂板上相對于側壁形成有至少一缺口部分曝露側壁 的第二端緣。底板、頂板及側壁形成容置空間,且導光板的入光側設于頂板及 底板之間。光源模塊設于容置空間中且部分曝露于至少一缺口。光源模塊具有 至少一發(fā)光單元及電路基板。發(fā)光單元設于電路基板上,使發(fā)光單元的發(fā)光面 對應導光板的入光側。
在較佳實施例中,至少一缺口包含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分別形成于頂板 兩側,并曝露側壁的第二端緣之兩端。在另一實施例中,缺口包含形成于側壁 的第二端緣及頂板相對于第二端緣的邊緣之間,使缺口形成一封閉式開孔。在 其它不同的實施例中,缺口橫切頂板以形成一開放式開孔。此外,背光模塊較 佳更包含粘貼材,設于側壁與電路基板之間,供粘貼并定位光源模塊。
而且,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一框架;一 液晶顯示面板,設于該框架上;以及一背光模塊,與該液晶顯示面板平行設置 于該框架內,該背光模塊包含 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 一支撐件,具有一 底板、 一側壁及對應該底板的一頂板,該底板自該側壁的一第一端緣朝該導光 板延伸,該頂板則沿該側壁的一第二端緣朝該導光板延伸,其中該側壁的長度 為長于該頂板的長度,使該頂板上相對于該側壁形成有至少一缺口部分曝露該側壁的該第二端緣,該底板、該頂板及該側壁形成一容置空間,且該導光板的 該入光側被夾持于該頂板及該底板之間;以及一光源模塊,設于該容置空間中 且部分曝露于該至少一缺口,該光源模塊具有至少一發(fā)光單元及一電路基板, 該發(fā)光單元設于該電路基板上,使該發(fā)光單元的一發(fā)光面對應該導光板的該入 光側。
本發(fā)明的背光模塊及應用此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以單一零組件固定光源 模塊及導光板,組裝簡便,節(jié)省了組裝時間,減輕了重量且價格低廉。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 限定。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的背光模塊分解圖2為本發(fā)明支撐件的分解圖3a為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固定導光板的部分立體圖3b為本發(fā)明貼附光源模塊的實施例圖; 圖3c為本發(fā)明背光模塊另一實施例圖; 圖4a為圖3a的A-A剖面圖4b為本發(fā)明發(fā)光單元另一實施例圖5a為圖3a的上視圖5b為本發(fā)明背光模塊支撐件的另一實施例圖; 圖5c為本發(fā)明背光模塊支撐件的另一實施例圖; 圖5d為本發(fā)明背光模塊支撐件的又一實施例圖; 圖6為本發(fā)明顯示裝置的分解圖;以及
圖7為本發(fā)明顯示裝置的側視圖。
其中,附圖標記
100:支撐件110:底板
120:側壁122:第一端緣
124:第二端緣126:凸點
130:頂板150:容置空間
160:缺口200:導光板162:第一缺口164:第二缺口
210:入光側220:反射板
300:光源模塊310:電路基板
320:發(fā)光單元322:發(fā)光面
330:粘貼材340:孔洞
400:單面膠500:背光模塊
700:顯示裝置710:框架
720:液晶顯示器730:光學膜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為一種結構精簡且組裝便利的背光模塊及應用此背光模塊的顯示
裝置。在較佳實施例中,背光模塊所使用的光源模塊為發(fā)光二極管模塊(LED Module),光源則為發(fā)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發(fā)光二極管模 塊可為多數(shù)個單一獨立的發(fā)光二極管組成或以模塊化的方式構成,例如發(fā)光二 極管燈條(LED light bar)等。此外,本發(fā)明的背光模塊較佳為應用于液晶顯 示面板(LCD)等顯示裝置中。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實施例中,也可在廣告廣告 牌或其它顯示裝置中使用。
圖2為本發(fā)明背光模塊的分解圖。本發(fā)明的背光模塊500包含導光板200、 支撐件100及光源模塊300。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200具有入光側210,且 較佳為位于導光板200的短邊側面。支撐件100較佳具有一體成形制成的底板 110、側壁120及對應底板120的頂板130,而共構形成一具C型剖面的板件。 在此所述的一體成形制成方式,包含彎折、沖壓或其它適合的制成方式。然而 在其它不同的實施例中,支撐件IOO也可分別為單一組件組立而成。
請同時參考圖2及圖3a,底板110較佳為自側壁120的第一端緣122朝 導光板200延伸,頂板130較佳則沿側壁120的第二端緣124朝導光板200 延伸。換言之,底板110與頂板130較佳為平行設置,且分別與側壁120的第 一端緣122及第二端緣124相互連接。第一端緣122及第二端緣124分別形成 于側壁120的兩長端緣上。側壁120的長度較佳為長于頂板130的長度,使頂 板130上相對于側壁120形成有至少一缺口 160,且缺口 160為部分曝露側壁 120的第二端緣124。在此所述側壁120或頂板130的長度較佳為指相對導光板200的入光側210的長度。此外,缺口 160實質上為形成在頂板130的適當 位置,并曝露第二端緣124。
在如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支撐件100上較佳形成有第一缺口 162及第二 缺口 164,且分別形成于頂板130兩側,以曝露側壁120的第二端緣124的兩 端。底板110、頂板130及側壁120進一步形成容置空間150,并使導光板200 的入光側210設于頂板130及底板110之間,如圖3a所示。換言之,導光板 200的入光側210為略微伸入容置空間150中,以利底板110及頂板130夾持、 定位。由于底板110及頂板130可夾持導光板200,導光板200與光源模塊300 間的相對位置即可固定,因此,可避免導光板200晃動所造成的光學行為改變 及效率下降,另外,在其它實施例中,支撐件100上也可僅有一個缺口 160、 162或164,或至少有一個缺口 160、 162或164,本實施例及圖2僅列舉其中 一種狀況,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
光源模塊300也設于容置空間150中且部分被至少一缺口 160所曝露。在 如圖2及圖3a所示的實施例中,曝露部分光源模塊300于第一缺口 162及第 二缺口 164中,目的是為了便于定位光源模塊300或其它目的所設計;換言之, 當組裝光源模塊300于支撐件100內時,即可經(jīng)由第一缺口 162及第二缺口 164先扶持定位光源模塊300,再將光源模塊300固定于支撐件100上。光源 模塊300具有至少一發(fā)光單元320及電路基板310。在此所述的光源模塊300 較佳為發(fā)光二極管燈條(LED lightbar),而發(fā)光單元320則由多數(shù)發(fā)光二極管 所布設于電路基板310—側面構成。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實施例中,光源模塊 300也可為冷陰極熒光管模塊(CCFL Module)或其它適合的發(fā)光模塊。此外, 電路基板310視設計需要,可為硬式或軟式印刷電路板。
此外,光源模塊300較佳為以粘貼材330貼附于支撐件100的側壁120 上,使發(fā)光單元320的發(fā)光面322對應導光板200的入光側210。換言之,粘 貼材330為介于電路基板310及側壁120之間,供定位光源模塊300。在此所 述的粘貼材330包含熱固膠、雙面膠、單面膠或其它適合的粘貼材料。在使用 雙面膠作為粘貼材330時,可先行將雙面膠其中一面附著于電路基板310相對 發(fā)光單元320的另一側面上;接著將電路基板310伸入支撐件100的容置空間 150內。在固定電路基板310于支撐件100的側壁120前,可先于第一缺口 162 及第二缺口164扶持定位光源模塊300,再將雙面膠的另一面固定于支撐件100上。另夕卜,在使用雙面膠作為粘貼材330時,也可先將雙面膠的其中一面附著
于支撐件100的容置空間150內的側壁120上,再從第一缺口 162及/或第二 缺口 164撕開雙面膠另一面的離形膜(圖未示),露出離形模下的雙面膠,接著 將電路基板310伸入支撐件100的容置空間150內,利用此面雙面膠固定電路 基板310于支撐件100內且位于容置空間150中,因為有第一缺口 162及第二 缺口 164,所以可方便撕開雙面膠的離形膜,增加工藝方便性及速度;另外, 為了工藝方便性考慮,雙面膠貼粘的位置,也可以依設計不同,而有不同粘貼 形式、粘貼順序及不同雙面膠長度的選擇,本發(fā)明不依此為限,舉例而言雙 面膠貼粘的位置也可以僅粘貼在對應于第一缺口 162或/及第二缺口 164處的 支撐件100的側壁120上。
在圖3b所示的實施例中,若以單面膠粘貼方式而言,擷取適當長度的單 面膠400膠帶分別粘貼支撐板100的兩端上。單面膠400的一端400,粘貼于電 路基板310與發(fā)光單元320同側的表面,另一端400"再回繞粘貼于支撐件100 的側壁120的外側面上,也即與電路基板310相反的一側。然而在如圖3c所 示的實施例中,也可在支撐板100的側壁120上設置凸點126,光源模塊300 的電路基板310上則形成相應的孔洞340,供凸點126卡合。甚至,在其它不 同的實施例中,光源模塊300也可以螺合、鉚合或選擇上述其中之一或組合方 式定位于支撐件300上。
圖4a為本發(fā)明背光模塊的剖面圖。在本實施例中,發(fā)光單元320較佳為 上發(fā)光發(fā)光單元(top view emitting unit),且發(fā)光單元320的發(fā)光面322 為對應導光板200的入光側210。然而在如圖4b所示的實施例中,發(fā)光單元 320也可為側入式發(fā)光單元(side view emitting unit),也即發(fā)光單元320 側面的發(fā)光面322較佳為對應導光板200的入光側210,且電路基板310較佳 為定位于支撐件100的底板110上。在本實施例中,粘貼材330較佳設于底板 110及電路基板310之間,以定位光源模塊300。粘貼材330的材質及粘貼方 式可如同前述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圖5a為本發(fā)明背光模塊部分的上視圖。支撐件100的頂板130兩側形成 有第一缺口 162及第二缺口164,供調整或定位光源模塊300。為了更便利地 定位或組裝光源模塊300,本創(chuàng)作設計了不同結構的支撐件100以供配合應用。 在圖5b所示的實施例中,形成于頂板130的至少一缺口 160,較佳為等距地
10分布于側壁120的第二端緣124上,詳細來說,形成于頂板130的至少一缺口 160和頂板130為等距地交錯配置于側壁120的第二端緣124上,形成于頂板 130的至少一缺口 160并分別部分曝露多數(shù)個第二端緣124。然而在如圖5c 所示的實施例中,缺口 160更形成于側壁120的第二端緣124上,以曝露出其 下所對應的第二端緣124,且缺口 160形成于頂板130中,使頂板130中的缺 口 160形成一封閉式開孔160,。所謂封閉式開孔160,,為表示在頂板130中, 此一開孔為由連續(xù)且合圍的端緣所圍成,開孔160'所定義的空間其周圍都和頂 板130相接,以形成封閉狀態(tài)。又如圖5d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缺口160較 佳為在頂板130朝導光板200方向上形成至少一開放式開孔160"。在此所謂 開放式開口 160"為表示在頂板130上,有三個周圍與頂板130連接并圍成具 有一開口方向的開口,此開口方向為朝向導光板200的方向。
如圖6及圖7所示,本發(fā)明更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與前述實施例的背光模 塊配合使用。本發(fā)明的顯示裝置包含框架710、液晶顯示面板720及背光模塊 500。液晶顯示面板720設于框架710及背光模塊500之間,供接收影像信號, 以形成像素。在如圖6及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顯示裝置更包含多數(shù)光學膜片 730,分別設于液晶顯示面板720及導光板200之間。在此所述的光學膜片730 包含擴散板、增亮膜、棱鏡片等,以提供集光或勻光等光學特性。背光模塊 500、液晶顯示面板720與光學膜片730較佳為平行設置于框架710中。
在本實施例中,光源模塊300與支撐件100較佳為單一地夾固導光板200 其中的一短邊,光源模塊300的發(fā)光單元較佳為采頂部發(fā)光發(fā)光二極管(top view LED)的背光技術。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實施例中,光源模塊300與支撐件 100也可成對的分別夾固導光板200的兩短邊上。背光模塊500其它結構如前 述實施方式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 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jù)本發(fā)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 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一支撐件,具有一底板、一側壁及對應該底板的一頂板,該底板自該側壁的一第一端緣朝該導光板延伸,該頂板則沿該側壁的一第二端緣朝該導光板延伸,其中該側壁的長度為長于該頂板的長度,使該頂板上相對于該側壁形成有至少一缺口部分曝露該側壁的該第二端緣,該底板、該頂板及該側壁形成一容置空間,且該導光板的該入光側設于該頂板及該底板之間;以及一光源模塊,設于該容置空間中且部分曝露于該至少一缺口,該光源模塊具有至少一發(fā)光單元及一電路基板,該發(fā)光單元設于該電路基板上,使該發(fā)光單元的一發(fā)光面對應該導光板的該入光側。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缺口包含一第 一缺口及一第二缺口,分別形成于該頂板兩側,并曝露出部分該第二端緣。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缺口和該頂板 為等距地交錯分布于該側壁的該第二端緣上,并曝露出部分該第二端緣。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缺口包含形成于該側 壁的該第二端緣及該頂板相對于該第二端緣的一邊緣之間,使該缺口形成一封 閉式開孔。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封閉式開孔為在該頂 板中,該封閉式開孔的周圍都與該頂板相接,以形成封閉狀態(tài)的開孔。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缺口為在該頂板朝該 導光板方向上形成一開放式開孔。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開放式開口為在該頂 板上,至少有三個周圍與該頂板連接并圍成具有一開口方向,該開口方向為朝 向該導光板方向。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支撐件的該底板及該 頂板夾持該導光板的部分該入光側。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粘貼材,該粘 貼材設于該側壁與該電路基板之間,供定位該光源模塊。
10. —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框架;一液晶顯示面板,設于該框架上;以及一背光模塊,與該液晶顯示面板平行設置于該框架內,該背光模塊包含 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一支撐件,具有一底板、 一側壁及對應該底板的一頂板,該底板自該側壁 的一第一端緣朝該導光板延伸,該頂板則沿該側壁的一第二端緣朝該導光板延 伸,其中該側壁的長度為長于該頂板的長度,使該頂板上相對于該側壁形成有 至少一缺口部分曝露該側壁的該第二端緣,該底板、該頂板及該側壁形成一容 置空間,且該導光板的該入光側被夾持于該頂板及該底板之間;以及一光源模塊,設于該容置空間中且部分曝露于該至少一缺口,該光源模塊 具有至少一發(fā)光單元及一電路基板,該發(fā)光單元設于該電路基板上,使該發(fā)光 單元的一發(fā)光面對應該導光板的該入光側。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缺口包含一 第一缺口及一第二缺口,分別形成于該頂板兩側,并曝露出部分該第二端緣。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缺口和該頂 板為等距地交錯分布于該側壁的該第二端緣上,并曝露出部分該第二端緣。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缺口包含形成于該側壁的該第二端緣及該頂板相對于該第二端緣的一邊緣之間,使該缺口形成一 封閉式開孔。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封閉式開孔為在頂板中,該封閉式開孔的周圍都與該頂板相接,以形成封閉狀態(tài)的開孔。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缺口為在該頂板朝 該導光板方向上形成一開放式開孔。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開放式開口為在該 頂板上,至少有三個周圍與該頂板連接并圍成具有一開口方向,該開口方向為 朝向該導光板方向。
17.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粘貼材,該 粘貼材設于該側壁與該電路基板之間,供定位該光源模塊。
18.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粘貼材,該粘貼材設于該底板與該電路基板之間,供定位該光源模塊。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粘貼材其位置為相 對該至少一缺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以夾持導光板的背光模塊及應用此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該背光模塊包含導光板、支撐件及光源模塊。導光板具有入光側。支撐件具有底板、側壁及對應底板的頂板。底板自側壁的第一端緣朝導光板延伸,頂板則沿側壁的第二端緣朝導光板延伸。側壁的長度長于頂板的長度,使頂板上相對于側壁形成有至少一缺口部分曝露側壁的第二端緣。底板、頂板及側壁形成容置空間,且導光板的入光側設于頂板及底板之間。光源模塊設于容置空間中且部分曝露于至少一缺口。光源模塊具有至少一發(fā)光單元及電路基板。發(fā)光單元設于電路基板上,使發(fā)光單元的發(fā)光面對應導光板的入光側。
文檔編號F21V17/00GK101424376SQ20081018089
公開日2009年5月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1月26日
發(fā)明者張新安, 莫堯安, 鄭嘉弘, 鄭康威, 鄭杰仁, 黃達人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