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背光模組及其光學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其光學板,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液晶顯示的背光模組及 其光學板。
背景技術:
請參見
圖1,所示為一種現(xiàn)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組100,其包括框架11、設置在該框 架11內(nèi)部的多個光源12及設置在光源12上方的擴散板13。使用時,由多個光源12產(chǎn)生的光線進入擴散板13后可被擴散。然而,在經(jīng)擴散板 13擴散后,光線從擴散板13的出射角度變得較為雜亂,使得其在特定視角范圍內(nèi)的亮度不 高;并且由于光源12朝其正上方傳輸?shù)墓饩€較多,擴散板13還是常常難以直接將來自光源 12光線擴散均勻,使得從擴散板13出射的光線容易產(chǎn)生光源殘影,即出現(xiàn)光強強弱不同的 區(qū)域。為提高背光模組100在特定視角范圍內(nèi)的亮度,以及避免光源殘影的產(chǎn)生,從而 提高背光模組100出射光的均勻性,通常在擴散板13上方還設置有一光學板10與一上擴 散片14。如圖2所示,光學板10包括透明基板101及形成于透明基板101上的棱鏡層103。 棱鏡層103上具有多個長條形V形凸起105。光學板10的長條形V形凸起105可使出射光 線發(fā)生一定程度的聚集,從而提高背光模組100在特定視角范圍內(nèi)的亮度。上擴散片14可 對從光學板10出射的光線作進一步擴散。然而,光線在光學板10與上擴散片14中傳輸時,部分光線會被吸收而造成光線損 失;并且在光學板10與上擴散片14之間有空氣層,其會增加光線在傳輸過程中的界面數(shù) 量,增加光線傳輸?shù)慕缑鎿p失,降低出光亮度。
發(fā)明內(nèi)容
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出光亮度較高的背光模組及其光學板?!N背光模組,其包括框架、光源及光學板。光源位于該框架內(nèi),光學板位于該光 源上方。光學板包括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多個微 結構。微結構在第一表面上的輪廓線圍成一個橄欖形,以橄欖形的長軸與短軸分別為X軸 及Y軸建立X-Y-Z三維直角坐標系,則輪廓線上任一點的y坐標值及χ座標值滿足如下關 系
權利要求
1. 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框架、光源及光學板,該光源位于該框架內(nèi),該光學板位于該 光源上方,該光學板包括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面向光源, 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多個微結構,該多個微結構在第一表面上的輪廓線圍成 一個橄欖形,以該橄欖形的長軸與短軸分別為X軸及Y軸建立X-Y-Z三維直角坐標系,輪廓線該微結構沿ζ軸方向延伸,則該輪廓線上任一點的y坐標值及X座標值滿足如下關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微結構為從第一表面向外凸出延伸 的凸起,該微結構在第一表面的輪廓即為該凸起的底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微結構為從第一表面向光學板內(nèi)延 伸的凹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光源為多個線光源,且該多個線光源 緊密排布。
5.一種光學板,其包括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該第 一表面上形成有多個微結構,該多個微結構在第一表面上的輪廓輪廓線的輪廓線圍成一個 橄欖形,以該橄欖形的長軸與短軸分別為X軸及Y軸建立X-Y-Z三維直角坐標系,該微結構 沿ζ軸方向延伸,則該輪廓線上任一點的y坐標值及X座標值滿足如下關系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學板,其特征在于該微結構為從第一表面向外凸出延伸的 凸起,該微結構在第一表面的輪廓即為該凸起的底面。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學板,其特征在于該微結構為從第一表面向光學板內(nèi)延伸 的凹槽。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板,其特征在于該微結構被任意平行Y-Z平面的平面所 截的截面為等腰三角形。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微結構頂部被平面化。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微結構頂部被圓角化。
全文摘要
一種光學板,其包括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多個微結構。微結構在第一表面上的輪廓線圍成一個橄欖形,以橄欖形的長軸與短軸分別為X軸及Y軸建立X-Y-Z三維直角坐標系,則輪廓線上任一點的y坐標值及x座標值滿足如下關系其中,S、y0、A、xc、w1、w2、w3及θ均為常數(shù),該第二表面為平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使用該光學板的背光模組。
文檔編號F21V5/00GK102072433SQ200910310239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23日
發(fā)明者張依琳, 張獻文, 簡克偉, 許育儒 申請人:群創(chuàng)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