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釣魚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
背景技術:
我國地域遼闊,江河湖泊及水庫占有較大的面積。這就給釣魚愛好者創(chuàng)造了方便 的條件。但是,根據(jù)魚的屬性,其白天喜歡在深水中游玩,夜晚潛出水面及淺水中捕食,所 以,釣魚的最佳時間是在夜晚,然而夜晚需要燈光照射魚漂,來判斷魚是否咬鉤,這就給釣 魚者帶來了不便。目前,國內(nèi)市場上常見的是靠熒光體發(fā)光的魚漂,此種魚漂也需要靠燈光 照射,方能維持半小時左右。此種魚漂使用時需要燈光的配合,極其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其結構簡單,非使用 時自動斷電,節(jié)省電能,發(fā)光管有多種顏色,同時使用多種顏色時,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主要由下漂、上漂、漂尾、電池夾、電池、電路板和發(fā) 光二極管組成,下漂與上漂螺紋連接,上漂上設有第一感應點,該第一感應點通過導線與電 路板連接,漂尾粘接在上漂的上端,漂尾上或上漂的上端部設有第二感應點,該第二感應點 通過導線與發(fā)光二極管連接,電池位于電池夾內(nèi),電池夾與電路板焊接,電路板位于上漂 內(nèi),發(fā)光二極管與電路板焊接。 上述釣魚漂還包括一個密封圈,其套在上漂的下端,位于下漂與上漂的連接處;沿
漂尾向上漂的方向看,所述第二感應點的位置高于第一感應點的位置;所述上漂的結構為
流線型或柱形,所述下漂的結構為流線型或球型;所述上漂的任一種結構與下漂的任一種
結構隨意組合連接;所述上漂與下漂也可以一體成形制造;所述電路板和發(fā)光二極管可以
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結構簡單,配有多種規(guī)格的漂尾,可與同一種下漂隨意組合,晝夜兩用,使用方 便; 2)電池用完后,垂釣者可自行更換電池; 3)本魚漂靠水導電,電源接通而發(fā)光,出水時自行斷電無須開關控制,節(jié)約電能; 4)魚漂發(fā)光管可選多種顏色,垂釣者可根據(jù)需要自行選配,當使用多支魚漂時,水 域內(nèi)可呈現(xiàn)多種顏色,既便于使用時準確判斷魚兒是否咬鉤,又給人們一種色彩絢麗、美的 藝術享受。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柱形上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流線型上漂的結構示意圖。[0014]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流線型組合式電子發(fā)光釣魚漂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流線型組合式電子發(fā)光釣魚漂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球型組合式電子發(fā)光釣魚漂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的電路原理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球型組合式電子發(fā)光釣魚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下漂,2、上漂,3、漂尾,4、電池夾,5、電池,6、電路板,7、發(fā)光二極管,8、密 封圈,a、第一感應點,b、第二感應點。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地描述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主要由下漂1、上 漂2、漂尾3、電池夾4、電池5、電路板6、發(fā)光二極管7和密封圈8組成,下漂1與上漂2螺 紋連接,上漂2上設有第一感應點a,該第一感應點a通過導線與電路板6連接,漂尾3粘接 在上漂2的上端,其可以是導光纖維或透明塑料制成,漂尾3上或上漂2的上端部設有第二 感應點b,該第二感應點b通過導線與發(fā)光二極管7連接,電池5位于電池夾4內(nèi),電池夾4 與電路板6焊接,電路板6位于上漂2內(nèi),發(fā)光二極管7與電路板6焊接,密封圈8套在上 漂2的下端,位于下漂1與上漂2的連接處,用于下漂1與上漂2之間的密封連接,保護電 路板6及電池5,延長電子器件的使用壽命。 上述電路板6插入上漂2的下端內(nèi)部,并與其粘接;電池夾4露于上漂2下端的外 部,便于更換電池夾4內(nèi)部的電池5。上漂與下漂也可以一體成形制造。 如圖3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其沿漂尾3向上漂 2的方向看,第二感應點b的位置高于第一感應點a的位置。結合圖6所示的電路圖,該電 路由第一三極管Tl、第二三極管T2、電源S和發(fā)光二極管D組成,電源S即為釣魚漂結構中 的電池5,發(fā)光二極管D即為釣魚漂結構中的發(fā)光二極管7,釣魚漂結構中的第一感應點a 與第二三極管T2電連接,第二感應點b與發(fā)光二極管D電連接。 在釣魚漂不使用時,或者在釣魚漂沒有進入水面時,第一感應點a與第二感應點b 之間是開路的,第一三極管Tl與第二三極管T2均處于截止狀態(tài),發(fā)光二極管D不發(fā)光。當 釣魚漂投入水面后,根據(jù)風浪大小的影響,通過調(diào)節(jié)釣魚竿鉛墜的重量,可以使第一感應點 a單獨進入水面以下,也可以使第一感應點a與第二感應點b同時進入水面以下。前者在 魚兒咬鉤時,第二感應點b進入水面以下,兩個感應點通過水導電后,使第一三極管Tl與第 二三極管T2均導通,點亮發(fā)光二極管D ;后者因兩個感應點同時入水導通,使發(fā)光二極管D 處于長明狀態(tài),當魚兒咬鉤時清晰可見。由于前者的使用方法只有在魚兒咬鉤時,發(fā)光二極 管D才點亮發(fā)光,所以,前者比后者耗電低,且對魚兒是否咬鉤判斷準確快捷。 本實用新型的上漂2有多種結構形式,如流線型、柱型等,流線型漂尾的規(guī)格有粗 細之分,例如,圖2中漂尾的規(guī)格為直徑1. 5mm,圖3中漂尾的規(guī)格為直徑2. 5mm ;下漂1也 有多種結構形式,如圖3中的流線型,圖5中的球型等。其中,任一種結構形式的上漂2可 與流線型的下漂1進行隨意組合,柱型的上漂2還可與球型的下漂1進行組合,如圖5的結 構。 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可以滿足使用者隨意組合使用的要求,使用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形狀的上漂,比如,在風浪比較小的情況下,可以 選擇圖2所示的外形美觀小巧的流線型上漂;進行海釣時,由于風浪比較大,可以選擇圖4 所示的體積大、重量大的魚漂,其可以抵擋海浪導致的魚漂搖擺。通常情況下,圖1至圖3 所示的魚漂適于水庫或小型養(yǎng)魚池中使用,圖4至圖6所示的魚漂適于江河湖海中使用。 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其為一體成形制造,在下 漂1的內(nèi)部設有多組電路板,在上漂2的內(nèi)部設有多個發(fā)光二極管7,二極管可以是不同顏 色或相同顏色的,使用時,可以使亮度增大,色彩鮮明,易于判斷魚兒是否咬鉤。 總之,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是一種亮度大、色彩鮮明、配有多 種規(guī)格漂尾且可以隨意組合的晝夜兩用的電子發(fā)光釣魚漂,其在使用時,可以是魚兒咬鉤 就發(fā)光,也可以是下水后就一直發(fā)光,其結構形式不限于上述實施例中所列舉的結構。
權利要求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其特征在于,該釣魚漂主要由下漂(1)、上漂(2)、漂尾(3)、電池夾(4)、電池(5)、電路板(6)和發(fā)光二極管(7)組成,下漂(1)與上漂(2)螺紋連接,上漂(2)上設有第一感應點(a),該第一感應點(a)通過導線與電路板(6)連接,漂尾(3)粘接在上漂(2)的上端,漂尾(3)上或上漂(2)的上端部設有第二感應點(b),該第二感應點(b)通過導線與發(fā)光二極管(7)連接,電池(5)位于電池夾(4)內(nèi),電池夾(4)與電路板(6)焊接,電路板(6)位于上漂(2)內(nèi),發(fā)光二極管(7)與電路板(6)焊接。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釣魚漂還包括 一個密封圈(8),其套在上漂(2)的下端,位于下漂(1)與上漂(2)的連接處。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其特征在于,沿漂尾(3)向上漂 (2)的方向看,所述第二感應點(b)的位置高于第一感應點(a)的位置。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漂(2)的結構 為流線型或柱形,所述下漂(1)的結構為流線型或球型。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漂(2)與下漂 (1)為一體成形。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板(6)和發(fā) 光二極管(7)的數(shù)量為一個或一個以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組合式電子發(fā)光系列釣魚漂,其主要由下漂、上漂、漂尾、電池夾、電池、電路板和發(fā)光二極管組成,下漂與上漂螺紋連接,上漂上設有第一感應點,該第一感應點通過導線與電路板連接,漂尾粘接在上漂的上端,漂尾上或上漂的上端部設有第二感應點,該第二感應點通過導線與發(fā)光二極管連接,電池位于電池夾內(nèi),電池夾與電路板焊接,電路板位于上漂內(nèi),發(fā)光二極管與電路板焊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非使用時自動斷電,節(jié)省電能,發(fā)光管有多種顏色,同時使用多種顏色時,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
文檔編號F21V23/00GK201451089SQ20092009370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5月27日
發(fā)明者賈庭玉 申請人:賈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