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照明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照明裝置。
背景技術:
發(fā)光二極管(LED)是一種用于將電能轉換為光的半導體元件。LED具有低功率消耗、半永久壽命、快速響應速度、安全以及環(huán)保的優(yōu)點。因此,許多研究致力于將傳統的光源替代為LED。現在,LED正在越來越多地用作用于例如在室內和室外使用的各種燈的照明裝置、液晶顯示裝置、電子標識牌以及街燈等等的光源。
發(fā)明內容
一個實施例是一種照明裝置。該照明裝置包括發(fā)光模塊,該發(fā)光模塊包括基板和被布置在基板上的發(fā)光器件;構件,該構件被布置在發(fā)光模塊上并且包括其中插入發(fā)光器件的孔和反射來自于發(fā)光器件的光的突起;外罩,該外罩圍繞發(fā)光模塊和構件;以及散熱器,該散熱器包括被布置在發(fā)光模塊下面的頂表面并且輻射來自于多個發(fā)光器件的熱。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照明裝置的實施例的透視圖。圖2是圖1中所示的照明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圖3是圖1中所示的照明裝置的截面圖。圖4是基于圖1中所示的外罩110和構件120的結構描述前光分布特性的視圖。圖5是描述圖1中所示的發(fā)光模塊130和構件120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平面圖。圖6是描述圖1中所示的發(fā)光模塊130和構件120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截面圖。圖7是基于圖1中所示的構件120、發(fā)光模塊130以及散熱器140的位置描述后光分布特性的視圖。圖8是基于圖1中所示的構件120,特別地,基于圓錐123的高度和構件120的彎曲表面的曲率半徑描述后光分布特性的視圖。圖9是描述圖2中所示的散熱器140怎樣聯接到圖2中所示的發(fā)光模塊130的另一示例的視圖。圖10是圖9的頂視圖。圖11是描述圖2中所示的散熱器140怎樣聯接到圖2中所示的發(fā)光模塊130的又一示例的透視圖。圖12是圖11的頂視圖。圖13是描述圖2中所示的散熱器140怎樣聯接到圖2中所示的發(fā)光模塊130的再一示例的透視圖。圖14是示出圖13的修改示例的透視圖。圖1 至圖15c是描述圖2中所示的散熱器140怎樣聯接到圖2中所示的發(fā)光模塊130的又一示例的透視圖。圖16是圖12中所示的內殼的分解截面圖。圖17是圖16中所示的內殼的修改示例的分解截面圖。圖18是圖16中所示的內殼的另一修改示例的分解截面圖。圖19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示例的照明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圖20至圖22是示出圖19中所示的構件320的各種修改示例的截面圖。圖23是描述圖19中所示的基板331如何聯接到圖19中所示的構件320的截面圖。圖M是圖19中所示的構件320的修改示例的透視圖。圖25是描述圖M中所示的構件、基板331以及發(fā)光器件333如何相互聯接的截面圖。圖沈是描述圖M中所示的發(fā)光器件333的光學路徑特性的截面圖。圖27是描述圖M中所示的構件的修改示例并且描述該構件如何聯接到基板331 的截面圖。圖28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照明裝置200的透視圖。圖四是圖28中所示的照明裝置200的分解透視圖。圖30是圖28中所示的照明裝置200的截面圖。圖31是描述圖28中所示的外罩210的結構和圖28中所示的外罩210的光分布特性的截面圖。圖32是基于圖28中所示的外罩210的結構和圖28中所示的外殼270描述后光分布特性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描述方便和清楚起見,每一層的厚度或尺寸被放大、省略或示意性地示出。每個部件的尺寸不必須表示其實際尺寸。將會理解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個元件“上”或“下”時,它能夠直接位于該元件上/下,并且也可以存在一個或多個中間元件。當元件被稱為在“上”或者“下”時,能夠基于元件包括“在元件下”和“在元件上”。在下文中,將會參考附圖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照明裝置的實施例的透視圖。圖2是圖1中所示的照明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圖3是圖1中所示的照明裝置的截面圖。參考圖1至圖3,照明裝置100包括外罩110、構件120、發(fā)光模塊130、散熱器 140、電源控制器150、內殼160以及外殼170。外罩110圍繞并且針對外部沖擊保護發(fā)光模塊130和構件120。外罩110將由發(fā)光模塊130產生的光分布到照明裝置100的前(頂部)或者后 (底部)。
散熱器140在照明裝置100的驅動時將由發(fā)光模塊150產生的熱輻射到外部。散熱器140通過盡可能多地接觸發(fā)光模塊130的表面來提高熱輻射效率。外殼170圍繞散熱器140、電源控制器150以及內殼160等等并且確定照明裝置 100的外觀。在下文中,將會以其組成為重點來詳細地描述根據實施例的照明裝置100?!赐庹帧低庹?10具有燈泡形狀和開口“G1”。外罩110的內表面涂覆有黃色顏料。顏料可以包括擴散劑使得經過外罩110的光能夠在外罩100的內表面上擴散。外罩110可以由玻璃形成。然而,玻璃易受到重量或者外部沖擊。因此,塑料、聚丙烯(PP)以及聚乙烯(PE)等等能夠被用作外罩110的材料。在此,具有優(yōu)異的耐光性、優(yōu)異的耐熱性以及優(yōu)異的沖擊強度性能的聚碳酸酯(PC)等等也能夠被用作外罩110的材料?!礃嫾禈嫾?20包括基部121和錐體123。基部121和錐體123被相互形成為一體或者單獨地形成并且通過粘合劑機械地連接在一起?;?21具有圓形形狀。錐體13從基部121的一側延伸。錐體123的直徑沿著基部121的中心軸“A”增加。錐體123的頂表面具有平坦的圓形形狀。這樣的錐體123用作反射從發(fā)光模塊130發(fā)射的光的反射鏡。雖然實施例示出構件120包括基部121,但是構件120能夠僅由錐體123構成而沒有基部121。構件120由具有高反射效率的金屬材料或者樹脂材料制成。例如,樹脂材料包括 PET,PC以及PVC中的任一個。金屬材料包括Ag、包括Ag的合金、Al、包括Al的合金中的至少一個。此外,構件120的表面涂覆有Ag、Al、白色光阻焊(PSR)墨水以及擴散片等等?;蛘撸ㄟ^陽極鍍工藝在構件120的表面上形成氧化物膜。然而,不限制構件120的材料和顏色。能夠根據照明裝置100的想要的照明不同地選擇構件120的材料和顏色。<發(fā)光模塊>發(fā)光模塊130包括基板131和安裝在基板131上的多個發(fā)光器件133?;?31具有圓形形狀?;?31的中心部分包括放置并且聯接構件120的基部 121的放置凹槽130a。通過在絕緣體上印刷電路圖案制成基板131并且其包括,例如,普通印刷電路板 (PCB)、金屬芯PCB、柔性PCB以及陶瓷PCB等等。在此,推薦的是,基板131包括允許未封裝的LED芯片直接結合于其上的板上芯片(COB)。COB型基板包括陶瓷材料以獲得對于由于照明裝置100的驅動而產生的熱的耐熱性和絕緣性。此外,基板131能夠由能夠有效地反射光的材料制成,或者基板131的表面可以具有能夠有效地反射光的顏色,例如,白色和銀色等等。多個發(fā)光器件133被放射狀地布置在基板131上,使得當操作照明裝置100時能夠有效地輻射從發(fā)光器件133產生的熱。多個發(fā)光器件133中的每一個包括至少一個發(fā)光二極管(LED)。LED可以是紅色、綠色、藍色或者白色發(fā)光二極管,其中的每一個分別發(fā)射紅、綠、藍或者白光。二極管的種類和數目不限于此。<散熱器>散熱器140包括用于容納電源控制器150和內殼160的容納凹槽140a。散熱器140還包括多個葉片。散熱器140包括其頂表面至少部分平坦的上部141 和其中形成有熱輻射葉片的下部143。散熱器140包括上部141和下部143。上部141具有柱形形狀。柱形上部141包括圓形頂表面,在其上布置發(fā)光模塊130。頂表面的直徑沿著頂表面的中心軸“A”向下增加。下部143具有柱形形狀。柱形下部143從柱形上部141延伸。柱形下部143的直徑沿著頂表面的中心軸“A”向下增加。柱形上部141具有延伸通過柱形上部141的一側的孔141a。在此,孔141a位于柱形上部141的一側的中心部分中。這樣的孔141a用作允許從被布置在散熱器140內的電源控制器150的布線電連接到被布置在柱形上部141上的發(fā)光模塊130的路徑。同時,可以根據發(fā)光模塊130的總面積或者電源控制器150的整個長度改變柱形上部141的圓形形狀的面積或者柱形上部141的高度。柱形下部143包括形成在其表面上縱向方向上的多個凹槽143a。多個凹槽143a 放射狀地布置在柱形下部143的表面上。這樣的凹槽143a增加柱形下部143的表面面積以提高散熱器140的熱輻射效率。盡管實施例示出多個凹槽143a形成在下部143中,但是柱形上部141也可以具有多個凹槽143a,其具有與柱形下部143的多個凹槽143a的形狀相同的形狀。而且,形成在柱形下部143的表面上的多個凹槽143a能夠延伸到柱形上部141。散熱器140由具有優(yōu)異的熱輻射效率的金屬材料或者樹脂材料制成。對散熱器 140的材料不存在限制。例如,散熱器140的材料能夠包括Al、Ni、Cu、Ag以及Sn中的至少任何一個。盡管在附圖中未示出,但是熱輻射板(未示出)可以被布置在發(fā)光模塊130和散熱器140之間。熱輻射板(未示出)能夠由諸如導熱硅焊盤或者導熱帶等等的具有高的導熱性的材料制成,并且能夠將由發(fā)光模塊130產生的熱有效地傳到散熱器140。<電源控制器>電源控制器150包括支撐板151和安裝在支撐板151上的多個部件153。多個部件153包括,例如,將由外部電源提供的AC電力轉換為DC電力的DC轉換器、控制發(fā)光模塊 130的驅動的驅動芯片、以及用于保護發(fā)光模塊130的靜電放電(ESD)保護裝置等等。在此,對部件不存在限制?!磧葰ぁ祪葰?60包括被插入到散熱器140的容納凹槽140a的插入部分161和電連接到外部電源的連接端子163。內殼160由具有優(yōu)異的絕緣性和耐久性的材料,例如,樹脂材料制成。插入部分161具有柱形形狀,其具有空的內部。插入部分161被插入到散熱器140 的容納凹槽140a中并且防止電源控制器150和散熱器140之間的電氣短路。因此,能夠提高照明裝置100的耐受電壓。
例如,連接端子163連接到插座形式的外部電源。連接端子163包括在其下頂點處的第一電極163a、在其橫向表面上的第二電極16 、以及在第一電極163a和第二電極16 之間的絕緣構件163c。電力被從外部電源提供到第一電極163a和第二電極16北。在此, 因為根據照明裝置100的設計不同地改變連接端子163的形狀,所以對連接端子163的形狀不存在限制。<電源控制器和內殼之間的機械和電氣連接結構>電源控制器150被布置在散熱器140的容納凹槽140a中。為了空氣平滑地在內殼160中流動,電源控制器150的支撐板151垂直地布置到基板131的一側。因此,在該情況下,由于對流電流使得空氣在內殼160的上和下方向上流動,從而與支撐板151被水平地布置到基板131的一側的情況相比較,提高了照明裝置100 的熱輻射效率,。同時,支撐板151能夠垂直于內殼160的縱向方向地布置在內殼160中。對如何布置支撐板151不存在限制。電源控制器150借助于第一布線150a電連接到發(fā)光模塊130,并且借助于第二布線160a電連接到內殼160的連接端子163。更加具體地,第二布線160a連接到連接端子 163的第一電極163a和第二電極16 并且被提供有來自外部電源的電力。此外,第一布線150a經過散熱器140的通孔141a并且連接電源控制器150和發(fā)光模塊130?!聪Σ窔ぁ低鈿?70聯接到內殼160并且容納散熱器140、發(fā)光模塊130以及電源控制器150寸寸。因為外殼170覆蓋散熱器140,所以能夠防止灼燒事故和電擊。而且,用戶能夠容易地操作照明裝置100。外殼170包括環(huán)形結構171、具有開口的錐形主體173、以及物理地連接環(huán)形結構 171和主體173的連接部分175。主體173具有錐形形狀。主體173具有與散熱器140的柱形下部143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連接部分175由多個肋組成。開口 “G2”形成在多個肋之間。外殼170由具有優(yōu)異的絕緣性和耐久性的材料,例如,樹脂材料制成。前述的照明裝置100的結構允許照明裝置100替代傳統的白熾燈泡。因此,能夠在不使用用于新的照明裝置的機械連接結構或者不對組裝進行改進的情況下使用用于傳統的白熾燈泡的裝置。圖4是基于圖1中所示的外罩110和構件120的結構描述前光分布特性的視圖。參考圖2至圖4,外罩110的開口 “Si”的面積小于經過外罩110的中心“0”的表面“S2”的面積并且大于構件120的錐體123的頂表面的面積“S3”。此外,構件120的錐體123的頂表面的面積“S3”小于經過外罩100的中心“0”的表面“S2”的面積。因此,構件120沒有阻擋從發(fā)光模塊130發(fā)射的光并且光分布到外罩110的前面。而且,當構件120的錐體123的頂表面低于經過外罩110的中心“0”的表面“S2” 并且當從發(fā)光模塊130發(fā)射的光照射到外罩110的前面時,構件120的錐體123阻擋光,使得在外罩110中產生暗部。因此,構件120位于外罩100的開口“G1”的中心“0”并且朝著外罩110的中心“0”布置。接下來,構件120的錐體123的頂表面平行于外罩110的開口 “G1”,并且高于經過外罩110的中心“0”的表面“S2”。結果,能夠防止在外罩110的前面可能產生的暗部“D”。圖5是描述圖1中所示的發(fā)光模塊130和構件120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平面圖。圖 6是描述圖1中所示的發(fā)光模塊130和構件120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截面圖。參考圖5和圖6,沿著基板131的周圍放射狀地布置被布置在基板131上的發(fā)光器件133。在此,當構件120阻擋從發(fā)光器件133垂直地發(fā)射到外罩的前面的光時,在外罩 110的前面,特別地,在外罩110的前面的中心部分產生暗部“D”,使得實際上劣化了光分布特性。因此,重要的是,如何相對于被布置在基板131上的多個發(fā)光器件133放置構件 120。因此,如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的圖5中所示,當從構件120的頂表面的外邊緣向下垂直看時,多個發(fā)光器件133至少以沒有被構件120的頂表面阻擋的方式放射狀地布置在基板 131 上。如圖6中所示,發(fā)光器件133被布置在基板131上,使得放射狀地布置的多個發(fā)光器件133當中相對于基板131的中心軸“A”相互面對的至少兩個發(fā)光器件133之間的距離 “D2”大于構件120的頂表面的直徑“D1”。在此,基板131的中心軸“A”與構件120的中心軸“A”對準。因此,能夠進一步防止在外罩110的前面可能產生的暗部“D”。圖7是基于圖1中所示的構件120、發(fā)光模塊130以及散熱器140的位置描述后光分布特性的視圖。參考圖7,從發(fā)光模塊130產生的一部分光由構件120反射并且被照射到外罩110的后面。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在被照射到外罩110的后面的光的路徑不存在阻礙時,在外罩110的后面能夠完全地獲得光分布特性。因此,如圖7中所示,散熱器140的柱形上部141的外周表面相對于散熱器140的中心軸“A”傾斜。結果,因為構件120反射的光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被照射到外罩110的后面,所以能夠提高后光分布特性。圖8是基于圖1中所示的構件120,特別地,構件120的彎曲表面的曲率半徑和錐體123的高度描述后光分布特性的視圖。參考圖8,在錐體123具有特定高度“H”的狀態(tài)下,根據錐體123的彎曲表面的曲率半徑“R”可以改變從發(fā)光模塊130產生的光的路徑。換言之,當錐體123的曲率半徑“R” 增加時,通過錐體123反射的光的分布在外罩110的后面增加。當錐體123的曲率半徑“R” 減少時,通過錐體123反射的光的分布在外罩110的后面相對地減少。因此,為了改進錐體 123具有特定高度“H”的狀態(tài)下的后光分布特性,推薦的是,增加構件的錐體123的曲率半徑 “R,,。同時,在構件的錐體123的彎曲表面具有特定曲率半徑“R”的狀態(tài)下,根據錐體 123的高度“H”可以改變從發(fā)光模塊130產生的光的路徑。換言之,當錐體123的高度“H” 增加時,通過錐體123反射的光的分布在外罩110的后面中增加。當錐體123的高度“H” 減少時,通過錐體123反射的光的分布在外罩110的后面相對地減少。因此,為了改進錐體 123的彎曲表面具有特定曲率半徑“R”的狀態(tài)下的后光分布特性,推薦的是,增加構件的錐體123的高度“H”。圖9是描述圖2中所示的散熱器140如何聯接到圖2中所示的發(fā)光模塊130的另一示例的視圖。
參考圖9和圖10,散熱器140包括放置部分144。放置部分144在柱形上部141的頂表面中具有預定的深度。限定放置部分144的外周具有至少一個凹槽IMa。如所示的, 放置部分144具有圓形形狀并且可以具有與基板131的形狀相對應的任何形狀。能夠從放置部分144的外周向內或者向外地布置形成在放置部分144的外周中的凹槽IMa。因為在上面已經描述了發(fā)光模塊130的結構,所以將會省略其描述。然而,具有圓形形狀的基板131的外周包括被插入到散熱器140的放置部分144的凹槽14 中的突出部分131a。突出部分131a從基板131的外周向外延伸。同時,在上面已經描述了基板131包括突出部分131a。然而,當放置部分144包括突出部分(未示出)來替代凹槽14 時,基板131包括插入有放置部分144的突出部分 (未示出)的凹槽(未示出)。散熱器140和發(fā)光模塊130之間的這樣的聯接結構防止基板131旋轉或者分離。 因此,能夠提高散熱器140和發(fā)光模塊130之間的對準特性。圖11是描述圖2中所示的散熱器140如何聯接到圖2中所示的發(fā)光模塊130的又一示例的透視圖。圖12是圖11的頂視圖。參考圖11和圖12,因為發(fā)光模塊130的結構與圖9中所示的發(fā)光模塊130的結構相同,所以將會省略其描述。而且,散熱器140的結構與圖9中所示的散熱器140的結構幾乎相同。然而,圖11的散熱器140的放置部分144進一步包括開口 14北。圖11和圖12中示出的散熱器140和發(fā)光模塊130之間的聯接結構能夠提高吸散熱器140和發(fā)光模塊130之間的對準特性。此外,當發(fā)光模塊130需要修理時,聯接結構允許發(fā)光模塊130容易地從散熱器140分離。因此,更加方便執(zhí)行工作。圖13是描述圖2中所示的散熱器140如何聯接到圖2中所示的發(fā)光模塊130的再一示例的透視圖。圖14是示出圖13的修改示例的透視圖。參考圖13和圖14,散熱器140包括放置部分144。放置部分144的周邊的一部分包括至少一個引導件。在此,引導件包括平直部分143c。而且,發(fā)光模塊130的基板131具有與放置部分144的形狀相對應的結構。即,基板131的周邊的一部分包括至少一個引導件。在此,引導件包括平直部分131b?;?31被放置在散熱器140的放置部分144中。 放置部分144和基板131的引導件允許發(fā)光模塊130在特定方向上被布置在散熱器140的頂表面上。盡管在附圖中未示出,但是散熱器140的放置部分144的外周不僅可以包括平直部分143c而且可以包括凹槽,以便于進一步提高發(fā)光模塊130和散熱器140之間的對準特性。圖15a至圖15c用于描述圖2中所示的散熱器140如何聯接到圖2中所示的發(fā)光模塊130的又一示例的截面圖。首先,在圖15a至圖15c中,將會省略與散熱器140和發(fā)光模塊130的結構相同或者相類似的結構的描述。參考圖15a,散熱器140的柱形上部141的頂表面包括至少一個凹槽(未示出)或者孔14加。發(fā)光模塊130的基板131的底表面包括突起131c。突起131c朝著基板131的底表面向外延伸。突起131c被插入在散熱器140的凹槽(未示出)或者孔14 中,使得散熱器140聯接到發(fā)光模塊130。因此,因為突起131c和凹槽(未示出)或者孔14 將散熱器140固定到發(fā)光模塊130,所以能夠提高對準特性?;?31的頂表面上的發(fā)光器件133被布置為比基板131的底表面上的突起131c 更加遠離基板131的中心軸“A”。S卩,從基板131的中心軸“A”到突起131c的直線距離 “dl”小于從基板131的中心軸“A”到多個發(fā)光器件133的直線距離“d2”。當以前述方式布置多個發(fā)光器件133和突起131c時,進一步方便聯接發(fā)光模塊130和散熱器140。參考圖1 和圖15c,散熱器140在其頂表面上包括至少一個突起142b。發(fā)光模塊 130的基板131包括其中插入散熱器140的突起142b的孔131d或者其中插入散熱器140 的突起142b的凹槽131e。因此,與圖15a中所示的結構一樣,散熱器140和發(fā)光模塊130 被相互固定同時沒有移動并且提高對準特性。因為被布置在基板131上的發(fā)光器件133和孔131d或者凹槽131e之間的位置關系與圖15a中所示的位置關系相同,所以其描述將會被省略。圖16是圖2中所示的內殼的分解截面圖。圖17是圖16中所示的內殼的修改示例的分解截面圖。圖18是圖16中所示的內殼的另一修改示例的分解截面圖。參考圖16至圖18,內殼160包括具有開口的圓形插入部分161和圍繞插入部分 161的一側的外表面的連接端子163。首先,參考圖16,插入部分161在其外表面中包括至少一個凹槽161a。凹槽161a 可以相對于插入部分161的一個側端水平地延伸。盡管實施例示出插入部分161具有圓形形狀,但是插入部分161能夠具有能夠插入到散熱器140的容納凹槽140a中的任何形狀。當插入部分161包括兩個或者更多凹槽 161a時,至少兩個凹槽161a被布置為相對于插入部分161的中心軸“A”相互面對。因此, 插入部分161能夠穩(wěn)定地固定到連接端子163。而且,插入部分161由絕緣材料制成以防止電源控制器150和散熱器140之間的
電氣短路。連接端子163可以由彈性材料制成。連接端子163包括從其內表面向外延伸的突出部分163d。突出部分163d被插入到插入部分161的凹槽161a中。即,通過推并且將插入部分161固定到連接端子163中來將連接端子163的突出部分163d插入到插入部分161 的凹槽161a中。參考圖17,插入部分161的外表面包括至少一個突出部分161b。突出部分161b 可以具有相對于插入部分161的一個側端水平地延伸的矩形形狀。盡管實施例示出插入部分161具有圓形形狀,但是插入部分161能夠具有能夠插入到散熱器149的容納凹槽140a中的任何形狀。當插入部分161包括兩個或者更多突出部分161b時,至少兩個突出部分161b被布置為相對于插入部分161的中心軸“A”相互面對。因此,插入部分161能夠穩(wěn)定地固定到連接端子163。而且,插入部分161由絕緣材料制成以防止電源控制器150和散熱器140之間的
電氣短路。連接端子163可以由彈性材料制成。連接端子163包括陷到其內表面中的凹槽 16;3 插入部分161的突出部分161b被插入到凹槽16 中。即,通過推并且將插入部分 161固定到連接端子163中,將插入部分161的突出部分161b插入到連接端子163的凹槽163e。參考圖18,插入部分161包括第一引導凹槽161c,該第一引導凹槽161c垂直于插入部分161的一個側端布置;第二引導凹槽161d,該第二引導凹槽161d被連接到第一引導凹槽161c的末端并且垂直于第一引導凹槽161c布置;以及鎖定突起161e,該鎖定突起 161e形成在第二引導凹槽161d的末端處。當插入部分161包括多個第一和第二引導凹槽161c和161d以及多個鎖定突起 161e時,至少兩個第一引導凹槽161c、至少兩個引導凹槽161d以及至少兩個鎖定突起161e 被布置為相對于插入部分的中心軸“Α”分別相互面對。因此,插入部分161能夠穩(wěn)定地固定到連接端子163。而且,插入部分161由絕緣材料制成以防止電源控制器150和散熱器140之間的
電氣短路。連接端子163可以由彈性材料制成。連接端子163在其內表面上包括突出部分 163f。突出部分163f裝配到插入部分161的第一引導凹槽161c并且沿著第一引導凹槽 161c向上移動,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沿著第二引導凹槽161d移動,并且然后被放置在鎖定突起161e中。圖19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示例的照明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參考圖19,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照明裝置300包括外罩310、構件320、發(fā)光模塊330、散熱器340、電源控制器350、內殼360以及外殼370。因為除了構件320和發(fā)光模塊330之外,照明裝置300包括與圖2中所示的照明裝置的組件相同的組件,所以將會省略其各自的描述。構件320包括基部325,該基部325具有平坦的盤形狀;環(huán)形結構327,該環(huán)形結構 327從基部325的外周延伸;以及突起324,該突起3M沿著基部325的中心軸“A”向上突起。盡管圖19示出構件320包括用作反射鏡的突起324,但是構件320可以包括基部325 和環(huán)形結構327而不具有突起324。發(fā)光模塊330包括基板331和多個發(fā)光器件333。與圖2中所示的基板131相比, 基板331具有平坦的盤形狀而不具有插入凹槽。在此,基板331不僅可以具有平坦的盤形狀而且可以具有包括四邊形和六邊形形狀等等的各種形狀。而且,從多個發(fā)光器件333到構件320的環(huán)形結構327的距離實際上彼此相同。因此,能夠獲得均勻的光學取向角或者均勻的光分布特性。圖20至圖22是示出圖19中所示的構件320的各種修改示例的截面圖。將會參考圖19描述圖20至圖22的各種修改示例中的每一個。首先,如圖20中所示,構件包括基部325、從基部325的中心部分突起的突起324、 以及從基部325的外周向外延伸的環(huán)形結構327?;?25包括多個孔32fe。圖19中所示的多個發(fā)光器件133分別被插入到多個孔32 中,使得多個發(fā)光器件133暴露在構件320的頂表面上?;?25不僅能夠具有平坦的盤形狀而且具有能夠圍繞或者覆蓋被布置在構件320的下面的基板331的任何形狀, 例如,六角形形狀和其它各種形狀等等。突起3 具有從基部325的頂表面的中心部分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朝著其頂部增加的直徑的錐形。環(huán)形結構327從基部325的外周向外延伸并且朝著圖19中所示的基板331傾斜。這樣,當從發(fā)光模塊330產生的光被外罩310反射并且被照射到外罩310的后面時, 朝著基板331傾斜的環(huán)形結構327沒有阻礙光的路徑。因此,能夠提高外罩310的后光分布特性。參考圖21,圖21中所示的構件包括圖20中所示的基部325和環(huán)形結構327 ;以及突起324’。突起324’具有從基部325的頂表面的中心部分向上延伸的半球形狀。參考圖22,圖22中所示的構件包括圖20中所示的基部325和環(huán)形結構327 ;以及突起324”。突起324”包括半球部分324”b和延伸部分324” a。延伸部分324” a從基部 325的頂表面的中心部分向上垂直地延伸并且具有特定直徑。半球部分3M、從延伸部分 324”a的末端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彎曲表面。圖23是描述圖19中所示的基部331如何聯接到圖19中所示的構件320的截面圖。如圖23中所示,被布置在基板331上的發(fā)光器件333被插入到構件320的孔32 中并且暴露到外部。構件327的環(huán)形結構327從構件320的基部325的外周延伸并且朝著基板331傾斜。在此,由基板331的橫向表面和環(huán)形結構327的底表面形成的角是直角或者銳角(α)。而且,為了將發(fā)光器件333容易地聯接到構件320,環(huán)形結構327的一側與基部325的一側形成銳角。環(huán)形結構327的末端可以位于與基板331的底表面一條線上的假想平面上。因此,環(huán)形結構327的末端接觸被布置在基板331下面的散熱器340的平坦表面并且提高構件320、發(fā)光模塊330以及散熱器340之間的對準。圖M是圖19中所示的構件320的修改示例的透視圖。圖25是描述圖M中所示的構件、基板331以及發(fā)光器件333如何相互聯接的截面圖。圖沈是描述圖M中所示的發(fā)光器件333的光學路徑特性的截面圖。參考圖M至圖沈,被布置在基板331上的多個發(fā)光器件333被插入到基部325的孔中并且暴露在構件的頂表面上。從突起324”’的中心軸“Α”放射狀地布置多個發(fā)光器件333。從中心軸“Α”到發(fā)光器件333的距離實際上彼此相同。雖然突起3Μ”’具有與圖22中所示的突起324”的結構相類似的結構,但是突起 324'"能夠具有具有從基部325向上突起的形狀的任何結構。突起3Μ”’的頂點至少高于多個發(fā)光器件333。結果,因為從發(fā)光器件333產生的光照射到突起3Μ”’并且由突起3Μ”’反射,所以能夠提高外罩310的前光分布特性。環(huán)形結構327,包括從基部325的外周延伸的第一環(huán)327,a和從第一環(huán)形327,a 延伸的第二環(huán)327,b。第一環(huán)327,a用作反射從發(fā)光器件333發(fā)射的光的反射表面。第一環(huán)327,a被涂覆有反射材料以便于反射光。第一環(huán)327’a相對于基部325的頂表面在與基板331的相反方向上傾斜,即,以第一傾斜度向上傾斜。換言之,第一環(huán)327’ a以相對于基板331的一側的鈍角傾斜。這樣的第一環(huán)327’ a能夠將由發(fā)光器件333發(fā)射的光照射到外罩310的前面,使得防止了光被照射到不必要的部分,并且能夠減少光學損耗。第二環(huán)327,b從第一環(huán)327,a延伸并且朝著基板331以第二傾斜度傾斜。即,第二環(huán)327’ b具有從第一環(huán)327’ a彎曲的傾斜表面。盡管未示出,但是第二環(huán)327’ b沒有阻礙外罩310反射的從發(fā)光器件333產生并且照射到外罩310的后面的光的路徑。因此,能夠提高外罩310的后光分布特性。將會如下描述第一環(huán)327’ a和第二環(huán)327’ b之間的角。相對于經過相互接觸的第一環(huán)327,a和第二環(huán)327,b的基準軸“A,”,第一環(huán)327,a和第二環(huán)327,b的一側以相對于軸“A’”的相同的角度“ α ”傾斜。這樣,第一環(huán)327’ a和第二環(huán)327’ b的傾斜度必須相同從而容易地注入和制造構件。同時,從與基板331的底表面同一條線上的平面到環(huán)形結構327’的末端的最大高度“H2”大于從基板331的底表面到發(fā)光器件333的假想發(fā)光表面的高度“HI”。這是因為, 要求環(huán)形結構327’應被放置在用于將通過發(fā)光器件333發(fā)射的光反射到外罩310的前面的最小位置中。然而,推薦的是,不應無限地增加環(huán)形結構327’的最大高度“H2”并且其應近似于“HI”的1.5倍。這是因為,當環(huán)形結構327,的高度“H2”大于“HI”并且小于“HI” 的大約1. 5倍時,能夠獲得合適的照明裝置的前/后光分布特性。從基部325的頂表面到突起324’”的頂點的高度“H4”大于從基部325的頂表面到環(huán)形結構327’的頂點的高度“H3”。這旨在將通過環(huán)形結構327’反射的光照射到突起 324’”并且在各個方向上將其照射到外罩310的前面。結果,能夠提高外罩310的前光分布特性。盡管圖26示出突起324’”的高度大于環(huán)形結構327’的高度,但是突起324’ ”的高度不限于此。換言之,根據從發(fā)光器件333產生的光的取向角改變突起324’,,的高度使得光被照射到外罩310的前面,或者突起324’”的高度可以實際上與環(huán)形結構327’的高度相同。從基部325的中心軸“A”到發(fā)光器件333的中心軸的直線距離“11”大于從發(fā)光器件333的中心軸到第一環(huán)327’ a的內周的直線距離“12”。這是因為,當具有預定的取向角的發(fā)光器件333被布置為盡可能地遠離基部325的中心軸“A”時,能夠獲得外罩310的前光分布特性。圖27是描述圖M中所示的構件的修改示例并且描述構件如何聯接到基板331的截面圖。構件和基板331之間的圖27中所示的聯接結構與圖25中所示的聯接結構相同。 因此,重復的描述將會被省略。然而,環(huán)形結構327,,的末端具有彎曲表面。在此,環(huán)形表面327,,的末端具有從基板331的底表面開始的最大高度。這樣,因為環(huán)形結構327”的末端具有彎曲表面,所以不同于圖15,能夠克服機械構造上的弱點。圖觀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照明裝置200的透視圖。圖四是圖洲中所示的照明裝置200的分解透視圖。圖30是圖觀中所示的照明裝置200的截面圖。參考圖28至圖30,照明裝置200包括外罩210、發(fā)光模塊230、電源控制器250、內殼260以及外殼270。外罩210圍繞并且保護發(fā)光模塊230。外罩210反射和折射從發(fā)光模塊230產生的光并且將光分布到發(fā)光器件200的前面或者后面。外殼270圍繞電源控制器250和內殼260等等并且確定照明裝置200的外觀?!赐庹帧?br>
外罩210具有燈泡形狀。外罩210包括密封的上外罩211和具有開口“G1’ ”的下外罩213。上外罩211和下外罩213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由玻璃制成。然而,玻璃易受到重量或者外部沖擊。因此,能夠使用塑料、聚丙烯(PP)以及聚乙烯(PE)等等。在此,具有優(yōu)異的耐光性、優(yōu)異的耐熱性以及優(yōu)異的沖擊強度性能的聚碳酸酯(PC)等等也能夠被用作外罩210的材料。外罩210的內表面涂覆有黃色的顏料。顏料可以包括擴散劑使得經過外罩210的光能夠在外罩210的內表面擴散?!窗l(fā)光模塊〉發(fā)光模塊230包括基板231和安裝在基板231上的多個發(fā)光器件233?;?31具有圓形形狀并且放置在下外罩213的開口 “G1’ ”中。通過在絕緣體上印刷電路圖案制成基板231并且其包括,例如,普通印刷電路板(PCB)、金屬芯PCB、柔性PCB 以及陶瓷PCB等等?;?31包括允許未封裝的LED芯片被直接地結合在其上的板上芯片 (COB)。此外,基板231能夠由能夠有效地反射光的材料制成,或者基板231的表面可以具有能夠有效地反射光的顏色,例如,白色和銀色等等。多個發(fā)光器件233被放射狀地布置在基板231上,使得當操作照明裝置200時能夠有效地輻射從發(fā)光器件233產生的熱。多個發(fā)光器件233中的每一個包括至少一個發(fā)光二極管(LED)。LED可以是紅色、綠色、藍色或者白色的發(fā)光二極管,其中的每一個分別發(fā)射紅、綠、藍或者白光。二極管的種類和數目不限于此。盡管未示出,但是熱輻射板(未示出)可以被布置在發(fā)光模塊230的后面。熱輻射板由具有高導熱性的導熱硅焊盤或者導熱帶制成?!措娫纯刂破鳌惦娫纯刂破?50包括支撐板251和安裝在支撐板251上的多個部件153。多個部件253包括,例如,將由外部電源提供的AC電力轉換為DC電力的DC轉換器、控制發(fā)光模塊 230的驅動的驅動芯片、以及用于保護發(fā)光模塊230的靜電放電(ESD)保護裝置等等。在此,對部件不存在限制?!磧葰ぁ祪葰?60包括被插入到外殼270的插入部分;和電連接到外部電源的連接端子 263。內殼沈0由具有優(yōu)秀的絕緣性和耐久性的材料,例如,樹脂材料制成。插入部分具有內部為空的柱形形狀。插入部分261被插入到外殼270的容納凹槽270a中并且保護電源控制器250。例如,連接端子263連接到插座形式的外部電源。連接端子263包括在其下頂點處的第一電極263a、在其橫向表面上的第二電極沈北、以及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沈北之間的絕緣構件沈3(。電力被從外部電源提供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沈北。在此, 因為根據照明裝置200的設計不同地改變連接端子沈3的形狀,所以對連接端子沈3的形狀不存在限制。〈外殼〉外殼270聯接到內殼沈0并且容納發(fā)光模塊230和電源控制器250等等。
外殼270包括環(huán)形結構271、具有開口的錐形主體273、以及物理地連接環(huán)形結構 271和主體273的連接部分275。主體273具有錐形。連接部分275包括多個肋。開口 “G3”形成在多個肋之間。這樣的外殼270由具有優(yōu)異的絕緣性和耐久性的材料,例如,樹脂材料制成。前述的照明裝置200的結構允許照明裝置200替代傳統的白熾燈泡。因此,能夠在不使用用于新的照明裝置的機械連接結構或者沒有對組裝進行改進的情況下使用用于傳統的熾燈泡的設備。圖31是描述圖28中所示的外罩210的結構和圖28中所示的外罩210的光分布特性的截面圖。參考圖31,外罩210包括上外罩211和下外罩213。下外罩213延伸以相對于上外罩211具有水平差。從發(fā)光模塊230產生的光在通過密封的上外罩211反射之后通過上外罩211照射到外罩210的前面并且通過下外罩213照射到外罩210的后面。這樣的光對外罩210的前光分布特性和后光分布特性具有影響。特別地,根據下外罩213的形狀或者結構改變外罩 210的后光分布特性。在外罩210中,下外罩213的任何彎曲表面的曲率半徑“R2”是恒定的。下外罩213 的任何彎曲表面的曲率半徑“R2”大于上外罩211的任何彎曲表面的曲率半徑“R1”。因此, 下外罩213中的光路徑延伸到后面,使得能夠提高后光分布特性。圖32是基于圖28中所示的外罩210和圖28中所示的外殼270的結構描述后光分布特性的截面圖。參考圖32,從發(fā)光模塊230產生的光通過下外罩213照射到外罩210的后面。在這樣的情況下,當至少對照射到外罩210的后面的光的路徑沒有阻礙時,能夠獲得足夠的光分布特性。因此,如圖32中所示,外殼270的主體273的上外周表面相對于外殼270的中心軸“A”傾斜。因此,通過外罩210反射的光在沒有任何阻礙的情況下照射到外罩210的后面,使得能夠提高后光分布特性。在實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結構以及效應等等被包括在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并且沒有必要被限于一個實施例。此外,通過實施例所屬于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在其它的實施例中組合或者修改在各個實施例中提供的特征、結構和效果等等。因此,與組合和修改有關的內容應被認為包括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前述的實施例和優(yōu)點僅是示例的并且不應被解釋為用于限制本發(fā)明。本教導能夠容易地應用于其它類型的設備。前述實施例的描述是示例性的,并且沒有限制權利要求的范圍。許多的替換、修改、以及變化將會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然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照明裝置,包括發(fā)光模塊,所述發(fā)光模塊包括基板和布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發(fā)光器件;構件,所述構件布置在所述發(fā)光模塊上,并且包括孔和突起,所述發(fā)光器件插入所述孔中,所述突起反射來自于所述發(fā)光器件的光;外罩,所述外罩圍繞所述發(fā)光模塊和所述構件;以及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包括布置在所述發(fā)光模塊下方的頂表面,并且輻射來自于多個發(fā)光器件的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包括放置部分,所述放置部分位于所述散熱器的頂表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放置部分包括至少一個凹槽,并且所述基板包括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插入到所述放置部分的凹槽中。
4.根據權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散熱器的放置部分包括部分開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放置部分的外周的一部分包括至少一個平直部分。
6.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頂表面包括凹槽、孔以及突起中的至少任意一個,所述基板包括凹槽、孔以及突起中的至少任意一個,并且所述基板所包括的凹槽、孔以及突起中的至少任意一個聯接到所述頂表面所包括的凹槽、孔以及突起中的至少任意一個。
7.根據權利要求1、2以及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散熱器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包括所述頂表面,所述下部包括容納凹槽,其中,所述外罩聯接到所述散熱器的上部,并且所述照明裝置包括電源控制器和內殼;所述電源控制器布置在所述散熱器的下部的容納凹槽中;所述內殼容納在所述散熱器的下部的容納凹槽中,并且使得所述電源控制器電絕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上部呈柱形,其直徑從所述頂表面向下增加;并且所述下部呈柱形,其直徑從所述上部向下減少。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內殼包括插入部分,所述插入部分包括至少一個凹槽或者至少一個突出部分;和連接端子,所述連接端子聯接到所述插入部分,并且包括至少一個凹槽和/或至少一個突出部分,其中,所述插入部分的凹槽和/或突出部分相對于所述插入部分的一側端水平地布置,并且其中,所述插入部分的突出部分插入到所述連接端子的凹槽中,或者其中,所述連接端子的突出部分插入到所述插入部分的凹槽中。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設置至少兩個凹槽和/或突出部分,并且所述凹槽和/或突出部分被布置為相對于所述插入部分的中心軸相互面對。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插入部分的凹槽包括第一引導凹槽、第二引導凹槽以及鎖定突起,其中,所述第一引導凹槽布置為垂直于所述內殼的一側端,所述第二引導凹槽布置為垂直于所述第一引導凹槽,所述鎖定突起布置為垂直于所述第二引導凹槽,并且所述連接端子的突出部分通過所述第一引導凹槽和所述第二引導凹槽放置在所述鎖定突起中。
12.根據權利要求1、2、6以及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包括外殼,所述外殼聯接到所述散熱器,其中所述外殼包括主體,所述主體聯接到所述散熱器;環(huán)形結構,所述環(huán)形結構與所述主體分開布置;以及連接部分,所述連接部分連接所述環(huán)形結構和所述主體。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連接部分包括多個肋,并且通過所述環(huán)形結構、所述主體以及所述多個肋來形成開口。
14.根據權利要求1、2、6、7以及12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外罩包括開口,所述開口的面積小于穿過所述外罩的中心的表面的面積,所述開口的面積大于所述突起的頂表面的面積,并且所述突起的頂表面的面積小于穿過所述外罩的中心的表面的面積。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外罩包括上外罩和連接到所述上外罩的下外罩,并且所述下外罩的曲率半徑大于所述上外罩的曲率半徑。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在所述上外罩和所述下外罩之間存在水平差。
17.根據權利要求1、2、6、7、12以及1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構件包括基部,所述基部包括孔;和布置在所述基部的外周中的預定傾斜表面。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構件的傾斜表面的末端與所述基板的底表面位于同一條線上。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傾斜表面包括第一傾斜表面和第二傾斜表面;所述第一傾斜表面連接到所述基部的外周,并且具有預定的向上傾斜度;所述第二傾斜表面連接到所述第一傾斜表面,并且具有預定的向下傾斜度。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相對于穿過所述第一傾斜表面與所述第二傾斜表面相連的部分的基準軸,所述第一傾斜表面的傾斜度與所述第二傾斜表面的傾斜度相同。
21.根據權利要求19或者20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傾斜表面的末端與所述基板的底表面位于同一條線上。
22.根據權利要求19至21中的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從所述基部的中心軸到所述照明裝置的直線距離大于從所述發(fā)光器件到所述第一傾斜表面的內周的直線距離。
23.根據權利要求1、2、6、7、12、14以及17中的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散熱器的表面上包括至少一個凹槽。
24.根據權利要求1、2、6、7、12、14、17以及23中的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裝置, 其中,所述外罩涂覆有包括擴散劑的顏料。
25.根據權利要求1、2、6、7、12、14、17、23以及對中的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設置多個發(fā)光器件,并且在所述多個發(fā)光器件中,相對于所述基板的中心軸相互面對的兩個發(fā)光器件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突起的最大直徑。
26.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當從頂部看所述突起的頂表面時,所述發(fā)光器件布置在所述突起的頂表面的外邊緣中。
27.根據權利要求1、2、6、7、12、14、23、24以及25中的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突起的頂點高于所述發(fā)光器件的發(fā)光表面。
28.根據權利要求1、2、6、7、12、14、17、23、M、25以及27中的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所述突起具有半球形部分或錐形。
29.根據權利要求1、2、6、7、12、14、17、23、M、25、27以及觀中的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設置多個發(fā)光器件,并且所述多個發(fā)光器件以放射狀布置在所述突起周圍的基板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照明裝置。該照明裝置包括發(fā)光模塊,其包括基板和被布置在基板上的發(fā)光器件;構件,該構件被布置在發(fā)光模塊上并且包括其中插入發(fā)光器件的孔和反射來自于發(fā)光器件的光的突起;外罩,該外罩圍繞發(fā)光模塊和構件;以及散熱器,該散熱器包括被布置在發(fā)光模塊下面的頂表面并且輻射來自于多個發(fā)光器件的熱。
文檔編號F21V19/00GK102269358SQ20111015924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4日
發(fā)明者姜性求, 姜日映, 崔太榮, 李尚垣, 李昇赫, 金華寧, 金天柱, 金祉厚 申請人:Lg伊諾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