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摔手電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抗摔手電筒,包括筒體,筒體內(nèi)設(shè)有電池,筒體后端連接有后蓋,筒體前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彈簧,連接彈簧前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座,連接座前端連接有聚光罩,連接座上安裝有開關(guān),開關(guān)通過導(dǎo)線與電池電連接;該手電筒還包括外殼,外殼帶有向前的開口,筒體位于外殼內(nèi),外殼后壁開有穿孔,后蓋從穿孔穿出至外殼外部,筒體外壁與外殼內(nèi)壁之間固定連接有多根縱向減震彈簧,縱向減震彈簧以筒體軸線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連接座后端面與外殼后壁內(nèi)側(cè)面之間固定連接有多根橫向減震彈簧,橫向減震彈簧與筒體的軸線互相平行。本實用新型將筒體和聚光罩通過彈簧連接在外殼內(nèi),一旦手電筒掉落,彈簧會產(chǎn)生緩沖,對筒體和聚光罩具有保護作用,因此使用安全。
【專利說明】抗摔手電筒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電筒,尤其涉及一種抗摔手電筒。
【背景技術(shù)】
[0002]手電筒是人們工作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發(fā)生手電筒掉落的情形,常會將手電筒摔壞,因此使用不安全。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不足,提供一種使用安全的抗摔手電筒。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
[0005]一種抗摔手電筒,包括筒體6,筒體6內(nèi)設(shè)有電池,筒體6后端連接有后蓋8,其特征在于,筒體6前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彈簧9,連接彈簧9前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座2,連接座2前端連接有聚光罩I,連接座2上安裝有開關(guān)10,開關(guān)10通過導(dǎo)線與電池電連接;該抗摔手電筒還包括外殼3,外殼3帶有向前的開口,筒體6位于外殼3內(nèi),外殼3后壁開有穿孔7,后蓋8從穿孔7穿出至外殼3外部,筒體6外壁與外殼3內(nèi)壁之間固定連接有多根縱向減震彈簧5,縱向減震彈簧5以筒體6軸線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
[0006]根據(jù)所述的抗摔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座2后端面與所述外殼3后壁內(nèi)側(cè)面之間固定連接有多根橫向減震彈簧4,橫向減震彈簧4與筒體6的軸線互相平行。
[0007]本實用新型將筒體和聚光罩通過彈簧連接在外殼內(nèi),一旦手電筒掉落,彈簧會產(chǎn)生緩沖,對筒體和聚光罩具有保護作用,因此使用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09]附圖中:
[0010]1、聚光罩;2、連接座;3、外殼;4、橫向減震彈黃;5、縱向減震彈黃;6、筒體;7、芽孔;8、后蓋;9、連接彈黃;10、開關(guān)。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2]如圖1所示,一種抗摔手電筒,包括筒體6,筒體6內(nèi)設(shè)有電池,筒體6后端連接有后蓋8,筒體6前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彈簧9,連接彈簧9前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座2,連接座2前端連接有聚光罩I,連接座2上安裝有開關(guān)10,開關(guān)10通過導(dǎo)線與電池電連接;該抗摔手電筒還包括外殼3,外殼3帶有向前的開口,筒體6位于外殼3內(nèi),外殼3后壁開有穿孔7,后蓋8從穿孔7穿出至外殼3外部,筒體6外壁與外殼3內(nèi)壁之間固定連接有多根縱向減震彈簧5,縱向減震彈簧5以筒體6軸線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座2后端面與所述外殼3后壁內(nèi)側(cè)面之間固定連接有多根橫向減震彈簧4,橫向減震彈簧4與筒體6的軸線互相平行。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抗摔手電筒,包括筒體(6),筒體(6)內(nèi)設(shè)有電池,筒體(6)后端連接有后蓋(8),其特征在于,筒體(6)前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彈簧(9),連接彈簧(9)前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座(2),連接座(2)前端連接有聚光罩(I),連接座(2)上安裝有開關(guān)(10),開關(guān)(10)通過導(dǎo)線與電池電連接;該抗摔手電筒還包括外殼(3),外殼(3)帶有向前的開口,筒體(6)位于外殼(3)內(nèi),外殼(3)后壁開有穿孔(7),后蓋(8)從穿孔(7)穿出至外殼(3)外部,筒體(6)外壁與外殼(3)內(nèi)壁之間固定連接有多根縱向減震彈簧(5),縱向減震彈簧(5)以筒體(6)軸線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抗摔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座(2)后端面與所述外殼(3)后壁內(nèi)側(cè)面之間固定連接有多根橫向減震彈簧(4),橫向減震彈簧(4)與筒體(6)的軸線互相平行。
【文檔編號】F21L4/00GK203395615SQ201320458919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7月30日
【發(fā)明者】黃鳳嬌 申請人:黃鳳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