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led單元。
背景技術:
目前,led單元的表面散熱問題一直是研究的重點,其中,由于灰塵聚集對散熱片產(chǎn)生不利影響已經(jīng)越來越得到研究人員重視;這其中就是比較常見的問題一個是灰塵覆蓋后對散熱的影響嚴重,另一個就是灰塵覆蓋后,加上水汽的原因,產(chǎn)生粘性物質(zhì),更加加劇了散熱難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點,提供一種led單元。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具體方案如下:一種led單元,包括有金屬的散熱盤,散熱盤一面設有l(wèi)ed芯片以及包裹led芯片的封裝部;所述散熱盤另一面設有多組并排設置的散熱翅片。
其中,所述兩個相鄰的散熱翅片之間設有除塵結構;所述除塵結構設于散熱盤另一面上;所處除塵結構包括有長條矩形的框體,框體兩側面設有安裝窗口,兩側面的安裝窗口上安裝有震動結構,震動結構包括有彈性片,貼覆在彈性片上的壓電材料層;所述框體頂面設有多個排氣單向閥結構;所述框體的兩端面均設有進氣單向閥結構。
其中,所述排氣單向閥結構包括有設于框體頂面的第一錐形槽孔,第一錐形槽孔的大直徑口朝外,小直徑口朝內(nèi);第一錐形槽孔內(nèi)設有第一錐形栓,第一錐形栓小直徑端連接有截面為t形的卡把;進氣單向閥結構包括有設于框體兩個端面的第二錐形槽孔,第二錐形槽孔的大直徑口朝內(nèi),小直徑口朝外;所述第二錐形槽孔內(nèi)設有第二錐形栓,第二錐形栓的小直徑端也連接有截面為t形的卡把。
其中,彈性片粘在安裝窗口上。
其中,所述散熱翅片截面為s形曲線。
其中,所述第一錐形槽孔和第二錐形槽孔內(nèi)表面均噴涂有緩存層;框體為金屬框體。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即便在led不開啟的情況下,不斷的排氣,使得散熱翅片上的灰塵不斷被吹走,防止堆積,帶動氣流吹走灰塵的同時又會吹干表面,防止灰塵聚集粘性化。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個視角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fā)明除塵結構的爆炸圖;
圖4是除塵結構的橫向截面圖;
圖5是除塵結構的縱向截面圖;
圖1至圖5中的附圖標記說明:
11-散熱盤;12-散熱翅片;13-封裝部;21-框體;22-第二錐形槽孔;23-第一錐形槽孔;31-彈性片;32-壓電材料層;41-第一錐形栓;42-第二錐形栓;5-卡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并不是把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局限于此。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led單元,包括有金屬的散熱盤11,散熱盤11一面設有l(wèi)ed芯片以及包裹led芯片的封裝部13;所述散熱盤11另一面設有多組并排設置的散熱翅片12。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led單元,所述兩個相鄰的散熱翅片12之間設有除塵結構;所述除塵結構設于散熱盤11另一面上;所處除塵結構包括有長條矩形的框體21,框體21兩側面設有安裝窗口,兩側面的安裝窗口上安裝有震動結構,震動結構包括有彈性片31,貼覆在彈性片31上的壓電材料層32;所述框體21頂面設有多個排氣單向閥結構;所述框體21的兩端面均設有進氣單向閥結構。其中,壓電材料層32在彈性片31外側面設置,其與電源電性連接后工作;框體21為金屬框體21。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led單元,所述排氣單向閥結構包括有設于框體21頂面的第一錐形槽孔23,第一錐形槽孔23的大直徑口朝外,小直徑口朝內(nèi);第一錐形槽孔23內(nèi)設有第一錐形栓41,第一錐形栓41小直徑端連接有截面為t形的卡把5;進氣單向閥結構包括有設于框體21兩個端面的第二錐形槽孔22,第二錐形槽孔22的大直徑口朝內(nèi),小直徑口朝外;所述第二錐形槽孔22內(nèi)設有第二錐形栓42,第二錐形栓42的小直徑端也連接有截面為t形的卡把5。
本發(fā)明,在通電后壓電材料層32的變形下,帶動彈性片31變形,框體21內(nèi)不斷形成負壓和正壓,帶動進氣單向閥結構吸氣,然后通過頂面的排氣單向閥結構排氣,排氣過程中產(chǎn)生氣流,將散熱翅片12上的灰塵吹走,以及吹干散熱翅片12。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led單元,彈性片31粘在安裝窗口上。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led單元,所述散熱翅片12截面為s形曲線。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led單元,所述第一錐形槽孔23和第二錐形槽孔22內(nèi)表面均噴涂有緩存層。會更加緊密的貼合性能,防止漏氣。
即便在led不開啟的情況下,不斷的排氣,使得散熱翅片12上的灰塵不斷被吹走,防止堆積,帶動氣流吹走灰塵的同時又會吹干表面,防止灰塵聚集粘性化。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故凡依本發(fā)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包含在本發(fā)明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