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燭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燭臺,尤其涉及一種以水作蠟燭的直接支承物的燭臺。
人們用蠟燭作照明用時,通常是點燃蠟燭后并將其固定在燭臺或其它物體上,固定在燭臺上的方式,蠟燭比較穩(wěn)定一般不會倒伏,但蠟燭燃燒時會留下許多燭淚,落在支撐物上,這樣既不美觀又不經(jīng)濟,因為流下的燭淚往往就被扔掉了,使蠟燭不能被充分利用。蠟燭固定在其它物體上的方式,蠟燭往往僅是通過燭淚粘結(jié)在支撐物上,周圍稍有震動,蠟燭就易倒伏,再碰到易燃物品便極易引起火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以水作蠟燭的直接支撐物的燭臺,它可以使蠟燭的燭淚充分燃盡,從而提高蠟燭的使用效率,還可以防止蠟燭在燃燒時倒伏而引起火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該燭臺包括一盛水器、一供水器和若干導向管和相應數(shù)目的連通器,盛水器上端開口,環(huán)繞盛水器一周設置若干個導向管,導向管上端開口,下端分別以連通器與盛水器連通,供水器一端粗大且封閉,另一端細小且有開口,供水器與盛水器之間不固定連接,供水器以開口端向下封閉端向上的方式設置在盛水器內(nèi)部,其粗大端可卡在盛水器端口且開口端與盛水器底部之間有一縫隙,供水器接近開口端的側(cè)壁上開設一進氣孔。進氣孔的水本高度略低于導向管口的水平高度。
由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燭臺,結(jié)構簡單、造型美觀,因此它具有制造方便,適于工業(yè)化批量生產(chǎn)的優(yōu)點,又由于它以水做蠟燭的直接支承物,所以不會引起火災且能使蠟燭充分燃燒使用,從而它又具有使用起來既經(jīng)濟又安全的優(yōu)點。
下面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具體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分體圖。
參照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由一盛水器2、一供水器1和四根導向管4以及相應的連通器3構成。盛水器2呈上端開口的圓柱狀,環(huán)繞盛水器2一周設置的四根導向管4也呈圓柱形,其底端通過連通器3與盛水器2水平連通。供水器一端粗大且呈封閉狀態(tài),另一端細長且設置有開口,在其接近開口端的側(cè)壁上開設一進氣孔5。使用時,先將供水器內(nèi)注滿水,再將每個導向管中置放一根蠟燭然后將供水器開口向下置放于盛水器2內(nèi),此時供水器1粗大端卡在盛水器上端口且使供水器1開口端與盛水器2底部間保留一縫隙,然后再將盛水器內(nèi)注入水,水面要略低于導向管口水平高度約3mm,使供水器1開口端與盛水器2底部間保留一縫隙,然后再點燃蠟燭。蠟燭隨著燃燒逐漸變短,盛水器2內(nèi)的水便通過連通器3流入導向管4,當蠟燭燃到一定程度,盛水器2內(nèi)的水面位置便下降到供水器的進氣孔5以下,由于進氣孔5露出水面,外界空氣便通過該孔進入供水器1中而導致供水器1中儲存的水通過其開口端注入盛水器2中,直至盛水器中的水位又沒過進氣孔5,這樣水面便可總保持在進氣孔5的水平高度。從而也保證了導向管內(nèi)的水位高度不會下降,從而保證蠟燭即使燃得很短了其上端火焰也不會沉入導向管內(nèi)部。當蠟燭即將燃盡時,其殘余火焰便會被水浸滅,從而避免了火焰燒灼支撐物及引起火災的可能性,而且當蠟燭即將燃盡時,遺落在水面上的燭淚也將被充分燃盡,因此使用該燭臺真是既安全可靠又經(jīng)濟節(jié)省,且其造型美觀結(jié)構簡單適于工業(yè)化批量生產(chǎn)。
權利要求1.一種燭臺,其特征在于該燭臺由一盛水器、一供水器和若干導向管和相應數(shù)目的連通器組成,盛水器上端開口,環(huán)繞盛水器一周設置若干個導向管,導向管上端開口,下端分別以連通器與盛水器連通,供水器一端粗大且封閉,另一端細小且有開口,供水器與盛水器之間不固定連接,供水器以開口端向下封閉端向上的方式設置在盛水器內(nèi)部,其粗大一端可卡在盛水器端口,且開口端與盛水器底部之間有一縫隙,供水器的側(cè)壁上開設一進氣孔,進氣孔的水平高度略低于導向管口的水平高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燭臺,尤其涉及一種以水作蠟燭的直接支承物的燭臺。該燭臺包括一盛水器、一供水器和若干導向管和相應數(shù)目的連通器,盛水器上端開口,環(huán)繞其周圍設置若干個導向管,導向管上端開口,下端分別以連通器與盛水器連接,供水器一端粗大且封閉,另一端細小且有開口,供水器設置在盛水器內(nèi)部。粗大一端可卡在盛水器端口,且開口端與盛水器底部之間有一縫隙,供水器接近開口端的側(cè)壁上開設一進氣孔,導向管內(nèi)可放置蠟燭。使用該燭臺即經(jīng)濟又安全,且結(jié)構簡單造型美觀。
文檔編號F21V35/00GK2222850SQ9424462
公開日1996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1994年1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1994年11月11日
發(fā)明者吳煒洵 申請人:吳煒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