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線切割機連桿切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切割機連桿切割裝置。
背景技術:
電火花線切割機床的切割裝置(如
圖1所示)一般包括上擺桿1和下轉(zhuǎn)臂2,上擺桿1和下轉(zhuǎn)臂2的前端分別設有上導輪座3和下導輪座4,上擺桿1和下轉(zhuǎn)臂2的后端連接有后連桿5,后連桿5的下端與下轉(zhuǎn)臂2的后端鉸接,后連桿5的上部設有滑套6,滑套6與上擺桿1的后端鉸接,上擺桿1設有U、V機構(gòu)7,U、V機構(gòu)7連接在立柱的橫臂上。在實際使用中,U、V機構(gòu)7與上擺桿1的固定位置對機床切割的精度影響很大,若U、V機構(gòu)7位于后部(靠近滑套6),則滑套6與后連桿5之間很小的間隙,會造成上擺桿1前端的上導輪座3產(chǎn)生很大的擺動,嚴重影響切割精度,若U、V機構(gòu)7位于前部(靠近上導輪座3),則滑套6與上擺桿的重量會對U、V機構(gòu)7產(chǎn)生很大的扭矩,會降低U、V機構(gòu)7的精度,同樣也影響切割精度。由于目前生產(chǎn)市場上的線切割機床都向大型化方向發(fā)展,上擺桿1都比較長,上述問題更加突出,有些廠商采用加大U、V機構(gòu)7的辦法來降低影響、提高精度,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成本也較高。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線切割機連桿切割裝置,該裝置的上擺桿與后連桿之間通過連桿鉸接連接,可改善U、V機構(gòu)的受力,減小上導輪座的擺動,提高機床的切割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線切割機連桿切割裝置,包括上擺桿、下轉(zhuǎn)臂、后連桿,所述上擺桿與后連桿通過連桿鉸接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線切割機連桿切割裝置,包括上擺桿、下轉(zhuǎn)臂、后連桿,所述上擺桿與后連桿通過連桿鉸接連接;所述連桿的兩端分別與上擺桿的后端和后連桿的上端鉸接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1.本實用新型的上擺桿通過連桿與后連桿鉸接連接,使U、V機構(gòu)可以固定在上擺桿的較前部,減小上導輪座的擺動,提高機床的切割精度。
2.同時,上擺桿與連桿的重量由立柱和U、V機構(gòu)兩個受力點來承受,減小了對U、V機構(gòu)的扭矩,也能提高機床的切割精度。
3.本實用新型的連桿的運動幅度要比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擺桿的運動幅度小很多,可減小立柱的開槽長度,對機床的布局設計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為現(xiàn)有切割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其中1上擺桿;2下轉(zhuǎn)臂;3上導輪座;4下導輪座;5后連桿;6滑套;7U、V機構(gòu);8連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
圖1所示,一種線切割機連桿切割裝置,包括安裝有U、V機構(gòu)7的上擺桿1、下轉(zhuǎn)臂2、后連桿5,所述上擺桿1的后端鉸接連接有連桿8,連桿8的后端與后連桿5的上端鉸接連接,后連桿5的下端與下轉(zhuǎn)臂2的后端鉸接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上擺桿1通過連桿8與后連桿5鉸接連接,使U、V機構(gòu)7可以固定在上擺桿1的較前部,減小上導輪座3的擺動,提高機床的切割精度,同時,上擺桿1與連桿8的重量由立柱和U、V機構(gòu)7兩個受力點來承受,減小了對U、V機構(gòu)7的扭矩,也能提高機床的切割精度;本實用新型的連桿8的運動幅度要比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擺桿1的運動幅度小很多,可減小立柱的開槽長度,對機床的布局設計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線切割機連桿切割裝置,包括上擺桿(1)、下轉(zhuǎn)臂(2)、后連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擺桿(1)與后連桿(5)通過連桿(8)鉸接連接。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線切割機連桿切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8)的兩端分別與上擺桿(1)的后端和后連桿(5)的上端鉸接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線切割機連桿切割裝置,包括安裝有U、V機構(gòu)的上擺桿、下轉(zhuǎn)臂、后連桿,所述上擺桿的后端鉸接連接有連桿,連桿的后端與后連桿的上端鉸接連接,后連桿的下端與下轉(zhuǎn)臂的后端鉸接連接;本實用新型可改善U、V機構(gòu)的受力,減小上導輪座的擺動,提高機床的切割精度。
文檔編號B23H7/02GK2780394SQ20052006981
公開日2006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3月11日
發(fā)明者呂大偉 申請人:蘇州三光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