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機箱結構及其預成形方法

      文檔序號:3169902閱讀:23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機箱結構及其預成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箱結構,特別是一種可防止機箱下沉的機箱結構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電子裝置的機箱板材的加工過程中,時常需在構成機箱的板材上壓制加強肋、補強筋等加工結構以增進機箱的結構強度。然而當裝設一對象于此壓制成品的機箱時, 因為受到裝設對象所產生的下壓力的影響,會使原本平整的表面朝向某一特定方向產生一凹陷、下沉或曲折的不平整結構(sag),此不平整結構的產生使機箱在裝設于機架(rack) 時,容易造成上、下二機箱于機架上相互干涉、碰撞的情形發(fā)生,進而造成機箱受損以及組裝人員在安裝上的困擾。如以服務器的機箱為例,當機箱內設置有如散熱風扇架、散熱風扇、磁盤及其它相關電子組件后,將使機箱因為長時間承受電子組件的重量以及地心引力的影響,導致位于機箱的殼體產生不平整結構。并且,由于服務器機架所具有的多個存放空間之間的距離相當接近。因此,當服務器置入于存放空間時,位于下方的服務器將受到上方服務器的不平整結構的影響而無法順利地容置于存放空間內。同時,在長時間的置放后,將使二服務器之間因為不平整結構干涉而相互接觸,因此容易影響服務器在運作時的散熱作用,進而產生服務器的效能降低及過熱毀損的情形。目前針對機箱產生不平整結構的解決方法,通常為加強機箱的結構強度、改變模具設計與成形能力或是通過嚴格質量的控管等方式來實現(xiàn)。一般常見的做法是在構成機箱的板材底板上針對容易產生不平整結構的區(qū)域打上多條壓線,但此壓線僅能改善其于板材上同一延伸方向的不平整問題。因此若要同時解決整個機箱底板不平整的結構面問題,則需于底板上打出相當數(shù)量的壓線或將壓線的深度打更深。然而這種壓線的設置方式涉及對底板本身結構的破壞,愈多的壓線設置將愈會影響板材的結構強度,并且無法對整個底板上容易產生不平整結構的區(qū)域提供一有效的解決辦法。因此,現(xiàn)有技術在解決機箱在裝設對象后容易產生不平整結構的做法上,針對底板上單一軸向區(qū)域以壓線進行補強,除了需要重復設置壓線于板材上而造成做工程序的繁雜外,同時也容易造成底板結構強度的破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機箱結構及其預成形方法,以改良現(xiàn)有機箱在裝配對象后,機箱承載對象的一側面在荷重后容易產生不平整結構,造成多個機箱置放于機架時,位于機架上、下方的二機箱產生相互干涉、碰撞的問題。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機箱結構,其中,包括有一第一殼體,具有一承載板及相對的二側壁,該二側壁設置于該承載板的二側邊; 以及
      一第二殼體,具有一底板及相對的二側板,該二側板分別設置于該底板的二側邊, 且各該側板與該底板之間具有一初始夾角,該初始夾角的角度小于90度;其中,該第二殼體設置于該第一殼體內,該二側板分別靠攏于該二側壁,且該底板構成一曲面。上述的機箱結構,其中,該初始夾角的角度介于85度至89度之間。上述的機箱結構,其中,該初始夾角的角度為88度。上述的機箱結構,其中,該二側壁垂直設置于該承載板。上述的機箱結構,其中,各該側壁與該承載板之間具有一預定夾角,且該預定夾角的角度小于90度。上述的機箱結構,其中,該預定夾角的角度大于該初始夾角的角度。上述的機箱結構,其中,該預定夾角的角度介于85度至89度之間。上述的機箱結構,其中,該預定夾角的角度為88度。上述的機箱結構,其中,還包括多個固定件,穿設過該二側板并且固定于該二側壁上。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第一殼體,具有一承載板及相對的二側壁,該二側壁設置于該承載板的二側邊,且該二側壁垂直于該承載板;提供一第二殼體,具有一底板及相對的二側板,該二側板設置于該底板的二側邊;彎折該第二殼體的該二側板,令該二側板分別與該底板之間具有一初始夾角,該初始夾角的角度小于90度;裝設該第二殼體于該第一殼體內部;以及扳動該二側板分別靠攏于該二側壁,以令該底板朝向相反于該承載板的方向彎折并構成一曲面。上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中,將該二側板分別靠攏于該二側壁的步驟后, 還包括提供多個固定件穿設過該二側板并且固定于該二側壁的步驟。上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中,該初始夾角的角度介于85度至89度之間。上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中,該夾角的角度為88度。上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中,裝設該第二殼體于該第一殼體內部的步驟前,還包括彎折該第一殼體的該二側壁,令該二側壁分別與該底板之間形成一預定夾角。上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中,該預定夾角的角度大于該初始夾角的角度。上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中,該預定夾角的角度小于90度。上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中,該預定夾角的角度介于85度至89度之間。上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中,該預定夾角的角度為88度。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機箱結構,包括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殼體。第一殼體具有一承載板及相對的二側壁,二側壁設置于承載板的二側邊。第二殼體具有一底板及相對的二側板,二側板設置于底板的二側邊,且二側板與底板之間分別具有一角度小于90度的初始夾角。 其中,第二殼體設置于第一殼體內,第二殼體的二側板分別靠攏于第一殼體的二側壁,且第二殼體的底板于第一殼體內構成一曲面。本發(fā)明并公開一種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第一殼體,具有一承載板及相對的二側壁,二側壁設置于承載板的二側邊;提供一第二殼體,具有一底板及相對的二側板,二側板設置于底板的二側邊;彎折第二殼體的二側板,令二側板分別與底板之間具有一初始夾角,且初始夾角的角度小于90度;裝設第二殼體于第一殼體內;以及扳動第二殼體的二側板,使二側板分別靠攏于二側壁,以令底板朝向相反于承載板的方向彎折并于第一殼體內構成一曲面。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在于本發(fā)明所公開的機箱結構及其預成形方法,在機箱結構的第二殼體上將二側板相對底板彎折,使底板在第二殼體固定于第一殼體后,于第一殼體內構成一曲面。機箱結構可通過此曲面所具有的表面張力,克服對象在機箱結構內所產生的下壓力,并于第二殼體的底板與第一殼體的承載板之間形成一緩沖區(qū)間,可避免第二殼體的底板朝向承載板的方向下沉,并能讓第一殼體的承載板維持于平坦形態(tài)。因此,當多個機箱結構設置于機架時,分別置放于上、下位置的二機箱將不會產生相互干涉、碰撞的情形發(fā)生。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預成形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3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剖面示意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結合剖面示意圖5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6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7和圖8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9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預成形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11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分解剖面示意圖12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結合剖面示意圖13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14和圖15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
      10第一殼體
      110承載板
      120側壁
      130容置空間
      20第二殼體
      210底板
      6
      211 曲面220 側板230容置空間30 固定件40 物件50 曲面θ工初始夾角θ 2預成形夾角SlOl S106、S201 S206 步驟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體的描述本發(fā)明所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所指稱的機箱結構由具有延展性的金屬板件所組成,且機箱結構為應用于電子裝置的機殼、或是鐵柜、鐵箱等需經加工處理壓制成形的機箱結構,本發(fā)明以構成服務器外殼的機箱結構為例,但并不以此為限。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3,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所公開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首先提供一第一殼體10 (SlOl),第一殼體10具有一承載板110及相對的二側壁120,二側壁120 分別設置于承載板110的二側邊,且二側壁120垂直于承載板110,使承載板110及二側壁 120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130。接著,提供一第二殼體20 610 ,第二殼體具有一底板210 及相對的二側板220,二側板220分別設置于底板210的二側邊,使底板210及二側板220 之間形成另一容置空間230。之后,彎折第二殼體20的二側板220,使二側板220分別與底板210之間形成一小于90度的初始夾角θ工(S103),例如為角度大小介于85度至89度的初始夾角θ”在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中以初始夾角Q1Sss度作為舉例說明,但并不以此為限。其中,提供第二殼體20以及彎折第二殼體20的二側板220的步驟,可于提供第一殼體10的步驟前進行,此僅為操作上先后順序的不同,但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請配合參見圖4,于第二殼體20的二側板220分別與底板210之間形成初始夾角 θ !后,將第二殼體20置入于第一殼體10的容置空間130內(S104)。接著,扳動第二殼體 20的二側板220,使二側板220分別于第二殼體20的二相對側靠攏于第一殼體10的二側壁120。此時第二殼體20的底板210的相對二側邊受到二側板220的推抵而產生一反作用力,進而使底板210朝向相反于第一殼體10的承載板110的方向彎折,并于第一殼體10內構成一曲面211(S105)。如圖5和圖6所示,之后,提供多個固定件30,如鉚釘、螺絲等,分別穿設于過第二殼體20的二側板220相對于底板210的另一端,并固定于第一殼體10的二側壁120相對承載板110的另一端,使第二殼體20以底板210構成一曲面211的形式固定于第一殼體10 內(S106)。此外,另可選擇性的以多個固定件30穿設過第二殼體20的底板210并固定于第一殼體10的承載板110(圖中未示),以進一步地增加第二殼體20結合于第一殼體10的穩(wěn)固性。其中,提供多個固定件30的步驟,也可以焊接或其它種固定方式取代固定件30的使用,以使第二殼體20固定于第一殼體10內,并使第二殼體20的底板210常態(tài)的維持曲面211的形式。請參閱圖7和圖8,在預成形步驟結束后,第二殼體20的底板210即于機箱結構內構成一曲面211,并且于第二殼體20的底板210及第一殼體10的承載板110之間具有一間隙。因此,當置入一對象40 (如散熱風扇架、電路板或內存插槽等)于第二殼體20的容置空間230時,對象40于第二殼體20的底板210上所形成的下壓力,將受到底板210的曲面 211所具有的表面張力推抵,并同時通過底板210與承載板110之間的間隙,提供一緩沖區(qū)間,使底板210可常態(tài)地維持于彎曲形態(tài),以避免對象40所形成的下壓力直接地施加于第一殼體10的承載板110,可避免第一殼體10的承載板110朝相反于底板210的方向彎曲、 下沉。因此,當多個機箱結構設置于機架時(圖中未示),位于機架上、下方二相鄰位置的機箱結構將不會產生相互干涉、碰撞的情形,進而讓機箱結構可順利地安裝于機架上,并可避免機箱結構因碰撞而造成損壞。請同時參閱圖9至圖11,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所公開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首先提供一第一殼體10(S201),第一殼體10具有一承載板110及相對的二側壁120,二側壁120分別設置于承載板110的二側邊,使承載板110及二側壁120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 130。接著,彎折第一殼體10的二側壁120,使二側壁120及承載板110之間形成一角度小于90度的預成形夾角e2(S202),例如角度為89度的預成形夾角θ2。并且,提供一第二殼體20 (S203),第二殼體具有一底板210及相對的二側板220,二側板220分別設置于底板210的二側邊,使底板210及二側板220之間形成另一容置空間230。然后,彎折第二殼體20的二側板220,使二側板220分別與底板210的間形成一角度小于90度的初始夾角 θ JS204),例如角度為88度的初始夾角θ 10請配合圖12,于第一殼體10的二側壁120分別與承載板110之間形成一預成形夾角θ 2,以及第二殼體20的二側板220分別與底板210之間形成一初始夾角9工后,將第二殼體20置入于第一殼體10的容置空間130內(S205),使第二殼體20于容置空間130 內貼合于第一殼體10。之后,可選擇性地提供多個固定件30 (如鉚釘、螺絲等),并以多個固定件30分別穿設于過第二殼體20的二側板220,并固定于第一殼體10的二側壁120上 (S206),使第二殼體20穩(wěn)固地結合于第一殼體10上(如圖13所示)。請參閱圖14和圖15,在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步驟結束后,由于第一殼體10的二側壁120分別與承載板110之間具有一預成形夾角θ 2,且第二殼體20的二側板220分別與底板210之間具有一初始夾角θ1()因此,當置入一對象40于第二殼體20的容置空間230 時,第二殼體20的二側板220受到物件40的推擠而朝向第一殼體10的方向位移,一并帶動第一殼體10的二側壁120移動。此時,二側板220及二側壁120分別于二側板220連接于底板210的一端以及二側壁120連接于承載板110的一端,產生朝向底板210及承載板 110的中心方向的擠壓力道,使底板210及承載板110同時朝對象40的方向產生彎折,進而在機箱結構上構成一曲面50。同樣地,機箱結構可通過該曲面50所具有的表面張力,克服對象于第二殼體20及第一殼體10上所產生的下壓力。因此,可避免機箱結構產生殼體下沉,所導致二機箱結構之間容易因相互干涉、碰撞而損毀。本發(fā)明所公開的機箱結構,于第二殼體的二側板及底板之間設置初始夾角,使第二二殼體固定于第一殼體后,于第一殼體內構成一曲面;或是同時于第一殼體的二側壁及承載板之間設置預成形夾角,使機箱結構在配置對象后,形成另一曲面。機箱結構可通過曲面所具有的表面張力,克服對象于機箱結構內所產生的下壓力。因此,可防止機箱結構的殼體產生下沉而凸出于機箱結構表面,進而避免機箱結構設置于機架時,于機架上與其它機箱結構產生相互干涉、碰撞的情形發(fā)生。 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jù)本發(fā)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殼體,具有一承載板及相對的二側壁,該二側壁設置于該承載板的二側邊;以及一第二殼體,具有一底板及相對的二側板,該二側板分別設置于該底板的二側邊,且各該側板與該底板之間具有一初始夾角,該初始夾角的角度小于90度;其中,該第二殼體設置于該第一殼體內,該二側板分別靠攏于該二側壁,且該底板構成一曲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初始夾角的角度介于85度至89度之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初始夾角的角度為88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二側壁垂直設置于該承載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各該側壁與該承載板之間具有一預定夾角,且該預定夾角的角度小于90度。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預定夾角的角度大于該初始夾角的角度。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預定夾角的角度介于85度至89度之間。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預定夾角的角度為88度。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多個固定件,穿設過該二側板并且固定于該二側壁上。
      10.一種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第一殼體,具有一承載板及相對的二側壁,該二側壁設置于該承載板的二側邊, 且該二側壁垂直于該承載板;提供一第二殼體,具有一底板及相對的二側板,該二側板設置于該底板的二側邊; 彎折該第二殼體的該二側板,令該二側板分別與該底板之間具有一初始夾角,該初始夾角的角度小于90度;裝設該第二殼體于該第一殼體內部;以及扳動該二側板分別靠攏于該二側壁,以令該底板朝向相反于該承載板的方向彎折并構成一曲面。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該二側板分別靠攏于該二側壁的步驟后,還包括提供多個固定件穿設過該二側板并且固定于該二側壁的步驟。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初始夾角的角度介于85度至89度之間。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夾角的角度為88度。
      14.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裝設該第二殼體于該第一殼體內部的步驟前,還包括彎折該第一殼體的該二側壁,令該二側壁分別與該底板之間形成一預定夾角。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預定夾角的角度大于該初始夾角的角度。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預定夾角的角度小于90度。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預定夾角的角度介于85度至89度之間。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機箱結構的預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預定夾角的角度為 88度。
      全文摘要
      一種機箱結構及其預成形方法,此預成形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殼體;彎折第二殼體的二側板,使二側板與底板之間形成一初始角度;將第二殼體置入于第一殼體內;以及扳動二側板靠攏于第一殼體的二側壁,使底板于第一殼體內構成一曲面,當機箱結構設置有對象時,可通過此曲面克服對象產生的下壓力,而可避免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朝機箱結構外部下沉的情形發(fā)生。
      文檔編號B21D51/16GK102215649SQ20101015123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7日
      發(fā)明者林明廷, 諶貴花, 陳榮隆 申請人:英業(yè)達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