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空齒條軸的制造方法以及中空齒條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空齒條軸的制造方法以及中空齒條軸。
背景技術:
以往,在轉(zhuǎn)向裝置中,利用齒輪齒條機構將伴隨著轉(zhuǎn)向操作的轉(zhuǎn)向軸的旋轉(zhuǎn)變換 成齒條軸的往復運動,由此來變更轉(zhuǎn)向輪的轉(zhuǎn)向角、即車輛的行進方向。在這種轉(zhuǎn)向裝置 中,近年來,為了輕量化等目的,使用將齒條軸形成為中空狀的所謂的中空齒條軸。作為這種中空齒條軸的制造方法,公知有作為素材使用管狀的部件,通過使該管 狀部件塑性變形而形成齒條齒的制造方法。例如,在日本特開昭59-92141號公報中公開了 如下的方法將形成有多個凸部的第一心軸和大致半圓柱狀的第二心軸插入管狀部件內(nèi), 并利用形成有與齒條齒大致對稱的形狀的齒形的模具對該管狀部件進行沖壓(按壓),由 此形成齒條齒進而制造齒條軸。但是,在上述日本特開昭59-92141號公報所記載的中空齒條軸的制造方法中,如 圖17所示,通過將形成于模具71的齒形72向處于插入有第一心軸73和第二心軸74的狀 態(tài)的管狀部件75按壓來形成齒條齒。即,通過將形成齒條齒的槽部的部分朝管狀部件75 的背面7 側(cè)壓入而使形成齒條齒的齒部的部分比槽部高,從而形成齒條齒。因此,管壁從 管狀部件75的表面7 側(cè)朝背面7 移動,如該圖所示,管壁在管狀部件75的背面7 側(cè) 突出,但在齒條齒的表面7 側(cè)并不突出,難以使齒部的齒高變大。因此,難以利用足夠的 力相對于齒形72的槽部7 按壓作為齒條齒的齒頂?shù)牟糠?,存在無法高精度地形成齒條齒 的形狀的可能性。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高精度地形成齒條齒的形狀的中空齒條軸 的制造方法以及中空齒條軸。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中空齒條軸的制造方法,作為素材,使用在管狀的主體部的 一部分形成有平面狀的平坦部的管狀部件,在上述平坦部形成齒條齒進而制造中空齒條 軸。在形成有與上述齒條齒大致呈對稱形狀的齒形的模具中,以使上述平坦部的表面與上 述齒形抵接的方式,來對上述管狀部件進行保持,形成有凸部的背模以該凸部隔著上述平 坦部與上述齒形的槽部對置的方式配置,通過將上述背模向上述平坦部按壓來形成上述齒 條齒。根據(jù)上述結構,通過將在與齒條齒的齒部對置的位置具有凸部的背模向平坦部按 壓來形成齒條齒。即,通過將平坦部中的形成齒條齒的齒部的部分向管狀部件的表面?zhèn)葦D 出而使該部分比齒條齒的槽部高,從而形成齒條齒。因此,管壁從管狀部件的背面?zhèn)瘸砻鎮(zhèn)纫苿?,管壁在管狀部件的表面?zhèn)韧怀?,因此,齒條齒的齒部的齒高容易變大。因此,能夠容 易地以足夠的力朝齒形的槽部按壓齒條齒的齒部中的形成齒頂?shù)牟糠?,能夠高精度地形?齒條齒的形狀。在上述方面的中空齒條軸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將上述背模固定于上述齒條齒的 背面,并使該背模與上述管狀部件形成為一體來制造上述中空齒條軸。根據(jù)上述結構,由于將背模一體地固定于管狀部件,因此當制造中空齒條軸時并 不反復使用同一背模。因此,可以并不像在一般的沖壓加工等中反復使用的模具那樣進行 例如用于提高耐磨性等的表面處理,能夠?qū)崿F(xiàn)背模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在上述方面的中空齒條軸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在用于按壓上述背模的按壓部件 的短邊方向兩側(cè)端部與上述主體部的內(nèi)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的狀態(tài)下,通過將上述背模向 上述平坦部按壓來形成上述齒條齒,并在上述主體部一體地來形成用于將上述背模固定于 上述齒條齒的背面的固定部,上述短邊方向是與上述齒條軸的軸向正交且與上述平坦部平 行的方向。根據(jù)上述結構,由于在按壓部件的短邊方向兩側(cè)端部與管狀部件的內(nèi)周面之間形 成有間隙的狀態(tài)下將背模向平坦部按壓,因此,當形成齒條齒時,管壁也移動至上述間隙, 由此,對背模進行斂縫固定的固定部與主體部形成為一體。因此,與例如借助粘接劑等固定 背模的情況不同,不用增加部件數(shù)量或作業(yè)工序就能夠?qū)⒈衬9潭ㄓ邶X條齒的背面。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中空齒條軸具備管狀的主體部和形成于上述主體部的平面 狀的平坦部,在上述平坦部形成有齒條齒。上述中空齒條軸具備用于成形上述齒條齒的背 模,在上述背模的與上述齒條齒的齒部對置的位置形成有多個凸部,上述背模固定于上述 齒條齒的背面。通過減薄管狀部件的平坦部的壁厚,該部件變得容易變形,齒條齒的成型性提高, 但是,齒條軸的壁厚變薄,由此,相對于扭轉(zhuǎn)、彎曲等的強度降低。對于該點,根據(jù)上述結構, 背模固定于齒條齒的背面,由此,該背模作為對齒條軸的強度進行加強的加強部件發(fā)揮功 能,因此,能夠減薄管狀部件的壁厚,從而實現(xiàn)齒條齒的成型性的提高,并且能夠提高中空 齒條軸相對于扭轉(zhuǎn)、彎曲等的強度。在上述方面中,在上述主體部形成有固定部,該固定部向上述主體部的內(nèi)周側(cè)突 出而對上述背模進行斂縫,上述背模借助上述固定部被固定于上述齒條齒的背面。根據(jù)上述結構,由于利用一體形成于主體部的固定部對背模進行斂縫固定,因此, 不用增加部件數(shù)量就能夠?qū)⒈衬9潭ㄓ邶X條齒的背面。
從以下的參照附圖對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的說明能夠清楚本發(fā)明的上述的和進一 步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其中,對相同或相似的要素標注相同或相似的標號。圖1是車輛用轉(zhuǎn)向裝置的概要結構圖。圖2是示出齒輪齒條機構的局部剖視圖。圖3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齒條軸的概要的縱剖視圖。圖4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齒條軸的概要的橫剖視圖。圖5是管狀部件的立體圖。
圖6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形成齒條齒之前的管狀部件夾在上模和下模之間的 狀態(tài)的概要的橫剖視圖。圖7A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齒條齒的形成過程的示意圖。圖7B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齒條齒的形成過程的示意圖。圖7C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齒條齒的形成過程的示意圖。圖8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中空齒條軸的制造方法中的管狀部件的管壁的動作 的示意剖視圖。圖9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形成齒條齒之后的管狀部件夾在上模和下模之間的 狀態(tài)的概要的橫剖視圖。圖IOA是示出第二實施方式的齒條齒的形成過程的示意圖。圖IOB是示出第二實施方式的齒條齒的形成過程的示意圖。圖IOC是示出第二實施方式的齒條齒的形成過程的示意圖。圖11是示出第二實施方式的形成齒條齒之前的管狀部件夾在上模和下模之間的 狀態(tài)的概要的橫剖視圖。圖12是示出第二實施方式的形成齒條齒之后的管狀部件夾在上模和下模之間的 狀態(tài)的概要的橫剖視圖。圖13是示出在形成齒條齒之后將背模取下的工序的示意圖。圖14是示出第二實施方式的齒條軸的概要的縱剖視圖。圖15是示出其他的心軸的側(cè)視圖。圖16是示出利用液壓缸將背模向管狀部件的平坦部按壓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17是示出以往的中空齒條軸的制造方法中的管狀部件的管壁的動作的示意剖 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根據(jù)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在車輛用轉(zhuǎn)向裝置中,固定有轉(zhuǎn)向盤2的轉(zhuǎn)向軸3經(jīng)由齒輪齒條機構 4與齒條軸5連結,伴隨著轉(zhuǎn)向操作的轉(zhuǎn)向軸3的旋轉(zhuǎn)利用齒輪齒條機構4變換成齒條軸5 的往復直線運動。如圖2所示,上述齒輪齒條機構4通過使形成于轉(zhuǎn)向軸3的一端的小齒 輪齒6與齒條軸5的齒條齒7嚙合而構成。借助伴隨著該轉(zhuǎn)向軸3的旋轉(zhuǎn)的齒條軸5的往 復直線運動,轉(zhuǎn)向輪8的轉(zhuǎn)向角、即車輛的行進方向變更。齒條軸5的齒條齒7形成為齒距 和壓力角等在其軸向中央部分與兩端部分之間連續(xù)地變化,構成為方向盤2旋轉(zhuǎn)一周時的 齒條軸5的移動量即比行程根據(jù)操舵角而變化的所謂的變速齒輪。下面對本實施方式的齒條軸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齒條軸5具備管狀的主體部11和形成于該主體部11的平面狀的平 坦部12,構成為在該平坦部12形成有上述齒條齒7的中空齒條軸。另外,在圖3中,為了 說明的方便,將齒條齒7的齒部7a的數(shù)量省略為4個、將槽部7b的數(shù)量省略為5個加以記 載。在齒條軸5的齒條齒7內(nèi)周側(cè)的背面7c固定有大致長方形狀的背模14。在該背模14 的與齒條齒7的齒部7a對置的位置形成有多個凸部15,該凸部15與齒條齒7的背面7c抵 接。凸部15形成為與齒條齒7的齒部7a對應的齒形狀。
如圖4所示,在齒條軸5的主體部11形成有固定部16,該固定部16朝內(nèi)周側(cè)突 出,且在背模14抵接于齒條齒7的背面7c的狀態(tài)下對背模14進行斂縫。進而,背模14在 抵接于齒條齒7的背面7c的狀態(tài)下由該固定部16固定。其次,對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模鍛的齒條軸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如圖5所示,齒條軸5使用在管狀的主體部21的一部分形成有平面狀的平坦部22 的管狀部件23作為素材加以制造。如圖6和圖7A所示,將管狀部件23夾在作為模具的上 模25和下模沈之間,并將背模14向平坦部22按壓,由此形成上述齒條齒7,進而制造齒條 軸5。管狀部件23的主體部21與齒條軸5的主體部11對應,并且,管狀部件23的平坦部 22與齒條軸5的平坦部12對應。詳細敘述,上模25和下模沈分別形成為大致長方體形狀。在該上模25的與下 模沈?qū)χ玫膶χ妹嫘纬捎芯哂信c管狀部件23的直徑大致相等的直徑的半圓形狀的保持槽 27。在下模沈的與上模25對置的對置面形成有具有與管狀部件23的直徑大致相等的直 徑的大致半圓形狀的保持槽觀,并且,在該保持槽觀的底部形成有與齒條齒7大致對稱的 形狀的齒形四。即,當使素材塑性變形時存在彈性變形回復,因此齒形四形成為對齒條齒 7附加彈性變形回復的形狀。這些上模25和下模沈以使平坦部22的表面22a與齒形四 抵接的方式夾持管狀部件23,由此,保持該管狀部件23以使該管狀部件23不能移動。如圖7A、圖7B、圖7C所示,大致圓柱狀的夾具31從管狀部件23的軸向一方側(cè)(圖 7中的左側(cè))插入到管狀部件23內(nèi)。并且,背模14在插入有夾具31的狀態(tài)下插入到該管 狀部件23內(nèi),且該背模14的長度方向一端(圖7中的左端)抵接于夾具31,由此,以凸部 15隔著平坦部22與齒形四的槽部29a對置的方式配置。在插入背模14之后,大致半圓柱 狀的夾具3 32c以與背模14的長度方向另一端抵接的方式從管狀部件23的軸向另一 端側(cè)(圖7中的右側(cè))插入到管狀部件23內(nèi)。進而,在管狀部件23由上模25和下模沈保持,并且背模14隔著平坦部22與齒 形四的槽部29a對置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從管狀部件23的軸向另一端側(cè)依次插入作為 按壓部件的心軸33a 33c,由此,將背模14向平坦部22按壓而形成齒條齒7。將背模14 固定于齒條齒7的背面7c,并使該背模14與管狀部件23形成為一體從而制造齒條軸5。具體地說,如圖6所示,心軸33a的與齒條軸5的軸向正交且與平坦部22平行的 短邊方向(圖6中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形成為比背模14的短邊方向的寬度短的寬度,在心 軸33a的短邊方向兩側(cè)端部與主體部21的內(nèi)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各心軸33b、33c的短 邊方向的寬度也形成為與心軸33a的短邊方向的寬度相同的寬度,在心軸33b、33c的短邊 方向兩側(cè)端部與主體部21的內(nèi)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并且,各心軸33a 33c的厚度(圖 7中的上下方向長度)形成為比該心軸33a 33c插入之前的狀態(tài)下的背模14的上表面 14a與管狀部件23的內(nèi)周面之間的距離稍厚。夾具3 32c形成為能夠?qū)⑿妮S33a 33c插入管狀部件23內(nèi)的厚度,且在心軸33a 33c插入之前依次插入到管狀部件23內(nèi)。 并且,當插入心軸33a 33c時,各個夾具31、3加 32c被固定成不能在軸向移動,從而伴 隨著心軸33a 33c的移動的背模14的移動被限制。上述心軸33a最薄,按照心軸33b、 33c的順序變厚。并且,在各個心軸33a 33c的前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形成有錐部 34a 34c,通過將該錐部3 3 與背模14抵接,開始將該背模14壓下。為了方便,使 用3根心軸進行說明,但是,實際上,也可以準備更多數(shù)量的心軸,使厚度一點一點地變大。
這樣,通過插入厚度比背模14的上表面14a與管狀部件23的內(nèi)周面之間的距離 稍厚的心軸33a 33c,將背模14向管狀部件23的平坦部22按壓,該平坦部22塑性變形 而形成齒條齒7進而制造齒條軸5。如圖8所示,通過將背模14向平坦部22按壓來形成齒條齒7。S卩,將平坦部22中 的形成齒條齒7的齒部7a的部分朝表面2 側(cè)擠出,由此,該部分變得比齒條齒7中的槽 部7b高從而形成齒條齒7。管壁從背面22b側(cè)朝表面2 側(cè)移動,從而管壁向管狀部件23 的表面?zhèn)韧怀?,因此,齒條齒7的齒部7a的齒高容易變大,能夠容易地以足夠的力將齒條齒 7的齒部7a中的齒頂向齒形四的槽部29a按壓。并且,在心軸33a 33c的短邊方向兩側(cè)端部與主體部21的內(nèi)周面之間形成有間 隙(參照圖6),因此,如圖9所示,當形成齒條齒7時,管壁也移動至上述間隙中,由此,對背 模14進行斂縫固定的固定部16與主體部21形成為一體。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能夠起到以下的效果。1)將管狀部件23以平坦部22的表面2 與齒形四抵接的方式夾持保持在下模 26與上模25之間,該管狀部件23在管狀的主體部21的一部分形成有平面狀的平坦部22, 該下模26形成有與齒條齒7大致對稱的形狀的齒形四。進而,將形成有多個凸部15的背 模14以該凸部15隔著平坦部22與齒形四的槽部29a對置的方式配置,將背模14向平坦 部22按壓來形成齒條齒7,進而制造齒條軸5。根據(jù)上述結構,將平坦部22中的形成齒條齒7的齒部7a的部分朝表面2 側(cè)擠 出,由此,該部分變得比齒條齒7中的槽部7b高從而形成齒條齒7,因此,管壁從背面22b側(cè) 朝表面2 側(cè)移動。因此,管壁在管狀部件23的表面2 側(cè)突出,因此,齒條齒7的齒部7a 的齒高容易變大,能夠容易地以足夠的力將齒條齒7的齒部7a中的形成齒頂?shù)牟糠窒螨X形 29的槽部29a按壓,能夠高精度地形成齒條齒7的形狀。2)將背模14固定于齒條齒7的背面7c,并使該背模14與管狀部件23形成為一體 從而制造齒條軸5。根據(jù)上述結構,由于將背模14與管狀部件23固定成一體,因此,當制造 齒條軸5時并不反復使用同一背模14。因此,可以并不像在一般的沖壓加工等中反復使用 的模具那樣進行例如用于提高耐磨性等的表面處理,能夠?qū)崿F(xiàn)背模14的制造成本的降低。3)在心軸33a 33c的短邊方向兩側(cè)端部與主體部21的內(nèi)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 的狀態(tài)下將背模14向平坦部22按壓,由此形成齒條齒7,并使用于將背模14固定于齒條齒 7的背面7c的固定部16與主體部21形成為一體。根據(jù)上述結構,由于在心軸33a 33c 的短邊方向兩側(cè)端部與管狀部件23的內(nèi)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的狀態(tài)下將背模14向平坦部 22按壓,因此,當形成齒條齒7時,管壁也移動至上述間隙中,由此,對背模14進行斂縫固 定的固定部16與主體部21形成為一體。因此,與例如借助粘接劑等固定背模14的情況不 同,不用增加部件數(shù)量或作業(yè)工序就能夠?qū)⒈衬?4固定于齒條齒7的背面7c。4)齒條軸5具備管狀的主體部11和形成于主體部11的平面狀的平坦部12,且在 平坦部12形成有齒條齒7。進而,將在與齒條齒7的齒部7a對置的位置形成有凸部15的 背模14固定于齒條齒7的背面7c。此處,通過減薄管狀部件23 (平坦部22)的壁厚,該部件變得容易變形,齒條齒7 的成型性提高,但是,齒條軸5的壁厚變薄,由此,相對于扭轉(zhuǎn)、彎曲等的強度降低。對于該 點,根據(jù)上述結構,背模14固定于齒條齒7的背面7c,由此,該背模14作為對齒條軸5的強度進行加強的加強部件發(fā)揮功能,因此,能夠減薄管狀部件23的壁厚,從而實現(xiàn)齒條齒7的 成型性的提高,并且能夠提高齒條軸5相對于扭轉(zhuǎn)、彎曲等的強度。5)對背模14進行斂縫固定的固定部16與主體部11形成為一體,因此,與例如借 助粘接劑等固定背模14的情況相比較,不用增加部件數(shù)量就能夠?qū)⒈衬?4固定于齒條齒 7的背面7c。以下,根據(jù)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本實施方式的制造方 法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之間的主要的不同點在于在形成齒條齒之后將背模取 下。因此,為了說明的方便,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標注相同的標號并省略說明。如圖10A、圖10B、圖IOC所示,在背模14形成有延出部41,該延出部41從背模14 的長度方向兩側(cè)端延伸出來,并突出至管狀部件23的外部。另外,該背模14以凸部15隔 著平坦部22與齒形四的槽部29a對置的方式相對于上模25和下模沈配置固定。并且,如圖11所示,心軸4 形成為填滿背模14的上表面14a與主體部21的內(nèi) 周面之間的間隙的形狀。各個心軸42b、42c也形成為填滿背模14的上表面1 與主體部 21的內(nèi)周面之間的間隙的形狀。上述各個心軸42a 42c的厚度形成為比該心軸42a 42c插入之前的狀態(tài)下的背模14的上表面1 與管狀部件23的內(nèi)周面之間的距離稍厚。 上述心軸4 最薄,厚度按照心軸42b、心軸42c的順序變厚。在各個心軸42a 42c的前 端,在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形成有錐部43a 43c,該錐部43a 43c與背模14抵接,由此 開始將該背模14壓下。另外,為了方便,使用3根心軸進行說明,但是,實際上,也可以準備 更多數(shù)量的心軸,使厚度一點一點地變大。進而,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在管狀部件23由上模25和下模沈保持,并且背 模14以與平坦部22的背面22b抵接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如圖10A、圖10B、圖IOC所示, 依次插入心軸4 42c,由此將背模14向平坦部22按壓而形成齒條齒7,進而制造齒條 軸5。此處,由于各個心軸42a 42c形成為填滿背模14的上表面Ha與主體部21的 內(nèi)周面之間的間隙,因此,如圖12所示,當形成齒條齒7時,管壁不會朝心軸42c的短邊方 向兩側(cè)移動,不會形成用于固定背模14的固定部16 (參照圖9)。即,形成為背模14并未固 定于齒條齒7的背面7c的狀態(tài)。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3所示,在形成齒條齒7之后,如 空白箭頭所示朝上方按壓背模14的延出部41,由此將背模14取下,從而制造如圖14所示 的齒條軸5。如以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能夠起到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1的效果同樣的 效果。另外,上述各個實施方式能夠以適當變更后的以下的實施方式實施?!ぴ谏鲜龅谝粚嵤┓绞街校靡惑w形成于主體部11的固定部16對背模14進行 斂縫而將背模14固定于齒條齒7的背面7c。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并不形成固定部16, 而是通過例如使背模14與管狀部件23的平坦部22之間夾有粘接劑而將背模14固定于齒 條齒7的背面7c。 在上述各個實施方式中,如圖15所示,也可以代替心軸33a 33c、4^i 42c使 用沿長度方向并列設置有多個能夠滾動的滾子51的心軸52。在以這種方式構成的情況下, 當將心軸52插入管狀部件23內(nèi)時,各個滾子51滾動,由此能夠減小心軸52與背模14之間的滑動阻力?!ぴ谏鲜龈鱾€實施方式中,通過將心軸33a 33c、4h 42c插入管狀部件23內(nèi) 而將背模14向平坦部22按壓,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其他的方法將背模14向平坦 部22按壓。例如,如圖16所示,也可以將液壓缸55插入管狀部件23內(nèi),利用該液壓缸55將 背模14向平坦部22按壓。具體地說,液壓缸55具備汽缸殼57和作為按壓部件的活塞59, 汽缸殼57形成有引導孔56,活塞59經(jīng)由密封部件58設置在引導孔56內(nèi),活塞59借助朝 汽缸殼57內(nèi)供給的液壓而移動,由此將背模14向平坦部22按壓?!ぴ谏鲜龈鱾€實施方式中,將背模14的凸部15形成為與齒條齒7的齒部7a對應 的齒形狀,但是,并不限于此,凸部15只要是朝管狀部件23的平坦部22側(cè)突出的形狀即 可,例如也可以是圓弧形狀?!ぴ谏鲜龈鱾€實施方式中,將本發(fā)明應用于齒距和壓力角等在齒條軸5的軸向中 央部分與兩端部分之間連續(xù)地變化的變速齒輪的齒條軸5,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將本 發(fā)明應用于齒距和壓力角等恒定的齒條軸。
權利要求
1.一種中空齒條軸的制造方法,作為素材,使用在管狀的主體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平面 狀的平坦部的管狀部件,在所述平坦部形成齒條齒進而制造中空齒條軸,所述中空齒條軸 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形成有與所述齒條齒大致呈對稱形狀的齒形的模具中,以使所述平坦部的表面與所 述齒形抵接的方式,來對所述管狀部件進行保持,形成有凸部的背模以該凸部隔著所述平 坦部與所述齒形的槽部對置的方式配置,通過將所述背模向所述平坦部按壓來形成所述齒條齒。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齒條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背模固定于所述齒條齒的背面,并使該背模與所述管狀部件形成為一體來制造 所述中空齒條軸。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齒條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于按壓所述背模的按壓部件的短邊方向兩側(cè)端部與所述主體部的內(nèi)周面之間形 成有間隙的狀態(tài)下,通過將所述背模向所述平坦部按壓來形成所述齒條齒,并在所述主體 部一體地來形成用于將所述背模固定于所述齒條齒的背面的固定部,所述短邊方向是與所 述齒條軸的軸向正交且與所述平坦部平行的方向。
4.一種中空齒條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齒條軸具有管狀的主體部;形成于所述主體部的平面狀的平坦部;形成于所述平坦部的齒條齒;以及用于成形所述齒條齒的背模,其中,在所述背模的與所述齒條齒的齒部對置的位置形成有多個凸部,所述背模固定于所述齒條齒的背面。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中空齒條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體部形成有固定部,該固定部向所述主體部的內(nèi)周側(cè)突出而對所述背模進行 斂縫,所述背模借助所述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齒條齒的背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中空齒條軸的制造方法以及中空齒條軸,將在管狀的主體部(21)的一部分形成有平面狀的平坦部(22)的管狀部件(23),以使平坦部(22)的表面(22a)與齒形(29)抵接的方式夾持保持在形成有與齒條齒(7)呈大致對稱的齒形(29)的下模(26)和上模(25)之間。形成有多個凸部(15)的背模(14)以該凸部(15)隔著平坦部(22)與齒形(29)的槽部(29a)對置的方式配置,通過將背模(14)向平坦部(22)按壓而形成齒條齒(7),從而制造齒條軸。
文檔編號B21K1/06GK102139338SQ201010584910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山川知也 申請人:株式會社捷太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