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引導裝置和帶有這種引導裝置的機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走心式車床(Langdrehmaschine)的引導裝置,該引導裝置用于容納在工作主軸中的工件,其中,該引導裝置和工件可以在工作主軸的主軸軸線的方向上相對彼此運動,其中,該引導裝置具有以能圍繞主軸軸線轉動的方式支承在外殼體內的主軸套筒以及容納在該主軸套筒內的、借助引導面來引導工件的引導單元,其中,引導面在主軸軸線的徑向上可以相對于工件借助與引導單元共同作用的調節(jié)裝置進行調節(jié)。
背景技術:
這種的引導裝置例如由DE 102007042189A1所公知,其中,在該引導裝置中以如下方式構造調節(jié)裝置,即,使引導單元的徑向運動同時造成相對于主軸套筒的軸向運動。這在高精確度的加工過程中損害了工件引導的精確度。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以如下方式改進這種類型的引導裝置,S卩,使得該引導裝置在引導工件時實現更高的精確度。該任務在開頭所述類型的引導裝置中依據本發(fā)明由以下方式來解決,S卩,在加工模式中引導單元以在軸向上不能相對于主軸套筒移動的方式來定位,并且通過至少一個布置在主軸套筒與引導單元之間并可以相對于主軸套筒和引導單元運動的調整元件運動,該調整元件具有作為楔形體起作用的調整區(qū)域,并且該調整元件可以通過調整力生成單元來運動,并且引導面通過調整力生成單元在僅徑向于主軸軸線的遞送方向上以力能控制的方式遞送(zustellen)到工件上。依據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以下,S卩,利用這種解決方案存在以下可能性, 即,在該加工模式中工件利用引導面在遞送方向上加載以可控制的力,其中,引導面作用于工件的力的變化不損害引導的精確度,并且尤其是在主軸軸線的方向上不產生精確度的不準確。在此,調整力生成單元能以極其不同的方式方法來構造。例如可以設置有帶有絲杠的調整馬達。然而同樣可以考慮的是,設置有按照線性馬達的原理工作的調整力生成單元。一種特別有利的解決方案作如下設置,S卩,調整力生成單元構造為可以通過處于壓力下的介質來加載的調整力生成單元。為能以簡單的方式方法操作調整力生成單元,優(yōu)選作如下設置,S卩,調整力生成單元布置為相對于容納部不可轉動。在此特別有利的是,旋轉軸承(Drehlager)在調整力生成單元與調整元件之間起作用,以便將調整運動傳遞到與主軸套筒和引導單元共同轉動的調整元件上。到目前為止,在調整元件的可運動性方面尚未做進一步說明。例如可以考慮的是,調整元件構造為相對于主軸軸線可轉動。
4
但一種特別有利的解決方案作如下設置,S卩,調整元件可以平行于主軸軸線運動。在此特別有利的是,調整元件可僅平行于主軸軸線運動。到目前為止,在調整元件對引導單元的作用方面尚未做詳細說明。則一種有利的解決方案作如下設置,S卩,調整區(qū)域與主軸套筒和引導單元的引導元件共同形成楔形傳動。為使這種楔形傳動構造為盡可能容易運行,優(yōu)選作如下設置,S卩,在主軸套筒與調整區(qū)域之間布置有移動引導件,該移動引導件在橫向于主軸軸線的方向上支撐調整區(qū)域。此外優(yōu)選作如下設置,S卩,在調整區(qū)域與引導單元的引導元件之間布置有移動引導件,該移動引導件在橫向于主軸軸線的方向上支撐引導元件。由此,總體上移動引導件在主軸套筒與調整區(qū)域以及調整區(qū)域與引導元件之間形成容易運行的引導,以便一方面獲得作用于引導面的力的足夠的支撐,且另一方面能以較小的力移動調整區(qū)域,以便將該引導遞送到工件上。在此特別有利的是,移動引導件具有移動方向,特別是直線分布的、彼此間成銳角地分布的移動方向,以便由此產生楔形傳動的作用。特別有利的是,移動引導件構造為滾動體支承的引導件,以便在調整元件相對于主軸套筒和引導元件運動時獲得盡可能小的摩擦阻力。到目前為止,在引導單元相對于主軸套筒在平行于主軸軸線方向上的相對位置方面尚未做詳細說明。原則上,該相對位置可以通過適當的連接元件預先確定。然而一種有利的解決方案作如下設置,即,引導單元相對于主軸套筒的相對位置在調節(jié)模式下可以通過調節(jié)裝置來調節(jié),以便可與不同的工件直徑進行匹配。由此,在這種調節(jié)模式下存在預調節(jié)調整單元,特別是預調節(jié)調整單元的引導元件的可能性,進而預調節(jié)引導面相對于工件的位置,特別是引導面與主軸軸線的徑向距離。在此優(yōu)選的是,調節(jié)裝置構造為機械調整單元,并且這種機械調整單元尤其可以手動調節(jié)??梢酝ㄟ^處于壓力下的介質加載的調整力生成單元沒有與到目前為止的實施方式相聯(lián)系作詳細說明。則調整力生成單元例如可以構造為帶有缸室和可在該缸室內運動的活塞的傳統(tǒng)系統(tǒng)。然而另一種有利的解決方案作如下設置,S卩,取代活塞使用例如是金屬膜片的膜片,其具有如下優(yōu)點,即,在運動開始時,不需要克服活塞密封區(qū)域內的靜摩擦,進而可以非常精確地預先確定力。此外,與到目前所闡釋的單個實施方式相聯(lián)系地沒有對調整力生成單元的驅控進行詳細說明。在此,一種特別有效的解決方案作如下設置,S卩,輸送到調整力生成單元的介質可以通過機床控制裝置進行控制,從而使得利用走心式車床的控制裝置存在以下可能性,即, 同樣調節(jié)引導面在徑向上在遞送方向上作用于工件的力。這例如提供的可能性是,依賴于走心式車床的數個單個功能狀態(tài)改變該力。在此特別有利的是,在加工模式中的壓力在不同的加工過程中可以不同地調節(jié)。
5
也就是說,例如在加工模式中應進行工件的松開前移,那么可以將壓力降到零,進而將特別是材料棒的工件以微小的間隙移動通過引導單元和引導元件。例如,如果工件在工件平行于主軸軸線也就是在Z方向上同時運動的情況下進行加工,那么將介質的壓力上升到第一壓力水平,該壓力水平一方面仍保證在徑向上的足夠的引導,進而保證在徑向上的引導的足夠精確度,但另一方面仍允許工件相對于引導元件的引導面的在Z方向上的進給運動,其中,由此在這種情況下,在工件在Z方向上的可移動性與在徑向上也就是在X方向上相對主軸軸線定位的精準度之間產生妥協(xié)。在另一種情況下存在如下可能性,即,特別是在為加工而設置為在Z方向上沒有工件的進給的情況下,將介質的壓力上升到高于第一壓力水平的第二壓力水平上,并在這種情況下,獲得工件相對于主軸軸線盡可能精準的引導,從而使得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相對于主軸軸線以更高的精確度加工工件。此外,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走心式車床,包括床身、保持在床身上的工作主軸、用于容納在工作主軸中的工件的保持在床身上的引導裝置,其中,引導裝置和工件可以在工作主軸的主軸軸線方向上相對彼此運動,其中,引導裝置具有以可以圍繞主軸軸線旋轉的方式支承在外殼體內的主軸套筒以及容納在主軸套筒內的、借助引導面引導工件的引導單元, 以及其中,引導面在主軸軸線的徑向上可以相對于工件借助與引導單元共同作用的調節(jié)裝置來調節(jié)。依據本發(fā)明,在這種走心式車床中作如下設置,即,在加工模式中引導單元以在軸向上不能相對于主軸套筒移動的方式來定位,并且通過至少一個布置在主軸套筒與引導單元之間并可以相對于主軸套筒和引導單元運動的調整元件來運動,該調整元件具有作為楔形體起作用的調整區(qū)域,并且該調整元件可以通過調整力生成單元運動,并且引導面通過調整力生成單元在僅徑向于主軸軸線的遞送方向上以力能控制的方式遞送到工件上。這種的走心式車床具有與上面結合依據本發(fā)明的引導單元所介紹的相同的優(yōu)點。這種走心式車床的其它有利的設計方案由依據本發(fā)明的引導裝置的前述的有利實施方式得出。
依據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是后面的說明以及幾個實施例的繪制的圖示的主題。在附圖中圖1示出帶有依據本發(fā)明的引導裝置的依據本發(fā)明的走心式車床的示意性局部視圖;圖2示出沿圖4中的線2-2剖開的依據本發(fā)明的引導裝置的放大的剖面圖;圖3示出沿圖2中的線3-3的剖面;圖4示出沿圖2中的線4-4的剖面;圖5示出沿圖2中的線5-5的剖面;以及圖6示出依據本發(fā)明的引導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類似于圖2的剖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依據本發(fā)明的走心式車床的在圖1中所示的實施例包括床身10,該床身承載主軸殼體12,工作主軸14以可圍繞主軸軸線16轉動的方式支承在該主軸殼體內。在工作主軸14中容納有作為整體以20標記的工件,例如材料棒,并且可以通過工作主軸14的卡爪22夾緊,以便一方面可以圍繞主軸軸線16旋轉驅動材料棒20,且另一方面可以在主軸軸線16的方向上例如由以下方式移動材料棒,S卩,使主軸殼體12相對于床身 10在Z方向上可移動地引導。此外,在床身10上在支架M上保持有引導裝置30,該引導裝置同樣由材料棒貫穿,并且該引導裝置用于在主軸軸線16的方向上與工作主軸14相間隔地附加引導材料棒 20,以便可以在從引導裝置30的與工作主軸14相反置的側上伸出的區(qū)域32內借助刀具34 來加工材料棒20,其中,刀具34保持在可以相對于床身10運動的刀架36上。在走心式車床的所示實施例中,材料棒20的加工例如按照縱向車削的原理利用相對于床身10靜止地布置的引導裝置30進行,其中,刀具34靠近引導裝置30在材料棒20 的區(qū)域32內加工,而刀具34與材料棒20相對于彼此在Z方向上的運動則由以下方式進行, 即,材料棒20通過工作主軸14連同主軸殼體12在Z方向上的移動可以相對于床身10運動,進而材料棒20為產生刀具34與材料棒20之間的相對運動而穿過引導裝置30在主軸軸線16的方向上移動。但作為選擇同樣可以考慮的是,工作主軸14靜止地布置在床身10上,并且刀具34 連同引導裝置30在Z方向上相對于工作主軸14進而也相對于床身10運動。為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別是為取得在區(qū)域32內加工材料棒20時直徑的高精度,在縱向車削時所需的是,將材料棒20在引導裝置30的區(qū)域內相對于主軸軸線16徑向盡可能精確地引導,然而盡管如此仍存在以下可能性,即,允許材料棒20相對于引導裝置30在Z 方向上的限定的相對移動,以便實現在刀具34與材料棒20之間在Z方向上的相對運動。依據本發(fā)明的引導裝置如圖2所示包括弓丨導單元40,該引導單元在第一區(qū)段42內包括在徑向上可以向主軸軸線16運動的引導元件44,這些引導元件如圖3所示通過分界縫 46彼此分開,并且這些引導元件形成朝向材料棒20的引導面48,引導元件44能夠利用這些引導面在向主軸軸線16的徑向上對材料棒20施加以力。此外,引導單元40在第二區(qū)段52內包括圍繞主軸軸線16環(huán)繞地構造的套筒54, 引導元件44優(yōu)選為一體式地成型在該套筒上。定位套筒56在套筒M的背離材料棒的一側上包圍套筒54,該定位套筒坐落在套筒M上,并利用內螺紋57嵌入到套筒M的外螺紋55中。定位套筒56利用其外罩側58 可轉動地坐落在作為整體以70標記的主軸套筒的驅動區(qū)段64的容納部62中,其中,容納部62還具有法蘭面66,該法蘭面在引導單元40的第一區(qū)段42的方向上界定容納部62,進而固定定位套筒,防止定位套筒在平行于主軸軸線16的方向上運動。此外,主軸套筒70具有軸承區(qū)段72,該軸承區(qū)段通過向心軸承74以圍繞主軸軸線16可旋轉的方式支承在外殼體80內,其中,外殼體80具有可以利用其將該外殼體固位在床身10的支架M上的法蘭82和從法蘭82出發(fā)延伸的殼體套筒84,該殼體套筒一直延伸到與法蘭82相反置的工作區(qū)側的端部86。優(yōu)選的是,在殼體套筒84的內部可旋轉地支承在該殼體套筒中的主軸套筒70也同樣一直延伸到工作區(qū)側的端部76,該端部在主軸軸線16的方向上伸出超過殼體套筒84 的工作區(qū)側的端部86,其中,在殼體套筒84與主軸套筒70之間在工作區(qū)側的端部86的區(qū)域內布置有密封件88,該密封件允許主軸套筒70與工作主軸14 一起相對于殼體套筒84旋轉,但在二者之間加以密封,防止液體和固體污物的侵入。主軸套筒70與工作主軸14同步的旋轉驅動通過與工作主軸14抗相對扭轉地連接的驅動管90進行,該驅動管由于類似于伸縮式望遠鏡的結構而在主軸軸線16的方向上長度可變并具有朝向引導裝置30的端部92,該端部包括可與主軸套筒70的驅動區(qū)段64的驅動法蘭96連接的連接圈94,其中,連接圈94具有向著主軸軸線16呈錐形分布的支撐面 98,連接圈利用該支撐面可以支撐在驅動法蘭96的同樣呈錐形分布的支撐面102上,以便將驅動管90的端部92通過主軸套筒70與主軸軸線16同軸地引導。此外,驅動法蘭90具有從支撐面102延伸到驅動法蘭96內并圍繞主軸軸線16環(huán)繞的槽104,鎖定螺栓106可以穿過連接圈94旋擰入到該槽中,也就是說可以在環(huán)繞方向在任意部位上旋擰入,從而使主軸套筒70相對于工作主軸14的精確轉動定向可行,以便使主軸套筒70關于主軸軸線16的轉動姿態(tài)與工作主軸14關于主軸軸線16的轉動姿態(tài)精確地相互協(xié)調。為獲得盡可能小的旋轉質量,驅動管90優(yōu)選由碳纖維加強的材料制造,該材料一
方面具有小的質量,另一方面具有高剛度。為引導單元40相對于主軸套筒70的軸向定位,設置有作為整體以110標記的包括容納部62和定位套筒56的調整單元,該調整單元此外還具有可旋轉地支承在驅動法蘭 96的孔112內的調整小齒輪114,該調整小齒輪設有與定位套筒56的端側外嚙合部118對準的外嚙合部116。由此,定位套筒56可以利用調整小齒輪114在容納部62內扭轉,并由此由于定位套筒56與套筒M的交錯嵌接的螺紋55和57而可在平行于主軸軸線16的方向上進行調節(jié)。引導單元40的軸向定位通過定位套筒56進而定位套筒56的內螺紋57的扭轉來進行,該內螺紋嵌入到套筒M的外螺紋陽中,并由此在主軸軸線16的方向上移動套筒M, 因為套筒M相對于主軸套筒70抗相對扭轉地布置。因此,定位套筒56的扭轉引起套筒M 連同引導單元40進而還有引導元件44相對于主軸套筒70的軸向移動。為能附加地固定定位套筒56相對于主軸套筒70的轉動姿態(tài),設有作為整體以130 標記的鎖定單元,該鎖定單元包括布置在驅動法蘭96的孔132內的小齒輪134,該小齒輪同樣與端側的外嚙合部118嚙合,并且該小齒輪可以通過作為整體以136標記的、同樣可以旋擰入孔132內的鎖定螺栓而相對于驅動法蘭96力鎖合地固定。調整單元110和鎖定單元130可通過驅動管中的通口 122來觸及,該通口借助可移動地保持在驅動管上的覆蓋套筒1 封閉,以便降低噪聲發(fā)出。在主軸套筒70與引導單元40之間布置有可以相對于主軸套筒70和引導單元40 運動的、優(yōu)選呈調整套筒形式的調整元件140,該調整套筒在工作區(qū)側的調整區(qū)域142內借助例如構造為滾珠引導件的移動引導件144支撐在主軸套筒70上,并且該調整套筒同樣利用調整區(qū)域142通過內部的移動引導件146在徑向上支撐引導元件44,其中,移動引導件 144和146分布在移動方向152或巧4上,這些移動方向一方面處于穿過主軸軸線16分布的徑向平面150中,且另一方面在各個徑向平面150中與主軸軸線16成不同角度來分布, 從而使得調整元件140特別是以調整區(qū)域142在與主軸軸線16平行的調整方向156上的移動引起引導元件44在徑向于主軸軸線16分布的遞送方向158上的運動,也就是說向著主軸軸線16或與遞送方向158相反地遠離主軸軸線16地引導。通過引導單元40借助調整單元110相對于主軸套筒70在主軸軸線16的方向上的上述固定,鑒于主軸套筒70在主軸軸線16方向上的固定位置,調整元件140以調整區(qū)域 142在調整方向156上的運動引起引導元件44在遞送方向158上的僅分布在徑向上的運動。為使調整元件140在調整方向156上運動,調整元件140與調整圈162連接,該調整圈布置為例如部分地包圍驅動區(qū)段64的扇形段159并利用處于驅動區(qū)段64的扇形段 159之間的扇形段160例如固位在調整元件140的端部164上。正如調整元件140那樣相對于主軸套筒70抗相對扭轉地布置的調整圈162通過旋轉軸承166與調整力生成單元170聯(lián)接,該調整力生成單元相對于外殼體80抗相對扭轉地布置,并且包括布置在外殼體80的法蘭體172內的壓力室174,該壓力室例如圍繞主軸軸線16環(huán)繞地構造,并且同樣例如圍繞主軸軸線16環(huán)繞地構造的壓力活塞176固位在該壓力室內,該壓力活塞通過旋轉軸承166與調整圈162連接,特別是作用于調整圈162。優(yōu)選的是,調整圈162還通過支撐在主軸套筒70上的彈性元件168以如下方式加載,即,使調整圈162通過旋轉軸承166表明以下傾向,S卩,將壓力活塞176推入到壓力室 174內,進而將由壓力室174和壓力活塞176界定的壓力室容積178保持在最小。但如果壓力室174由處于壓力下的介質,例如空氣介質或液壓介質加載,那么壓力室容積178增大,并且壓力活塞176通過旋轉軸承176與彈性元件168的力相反地作用于調整圈162,從而使得通過調整圈162使整個調整元件140在調整方向156上,也就是說在向著主軸套筒70的工作區(qū)側端部76的方向上進行移動,其中,移動引導件144和146的移動方向152和154以如下方式取向,即,使調整元件140的這種運動利用調整區(qū)域142引起引導元件44在向著主軸軸線16的方向上的運動。與之相反地,如果壓力室容積178內的壓力反之下降,那么引起彈性元件168使調整圈162在壓力室容積178縮小方向上的運動,并且此外,使調整元件140遠離主軸套筒70 的工作區(qū)側端部76移動,從而使得基于引導元件的在徑向上從主軸軸線16遠離指向的特有的彈性預張力,引導元件44可以與遞送方向158相反地在徑向上從主軸軸線16遠離地運動,進而降低對材料棒20的加載。由此,利用依據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存在的可能性是,一方面通過引導單元40相對于主軸套筒70和調整元件140的移動,利用調整單元110基于調整元件140的引導元件44 與引導套筒70作為楔形傳動的共同作用,預先確定引導元件44的引導面48在遞送方向 158上的位置的基本調節(jié),也就是說,預先確定引導元件44的引導面48的徑向間距,其中, 引導面48的位置通過手動調節(jié)調整單元110來實現。為在加工模式下,也就是在工件20的加工期間,可以在引導面48的區(qū)域內在徑向于主軸軸線16的方向上調節(jié)對通過引導元件44引導的材料棒20的加載,附加地還設置有調整力生成單元170,該調整力生成單元通過旋轉軸承166作用于調整圈162,以便將調整元件140在調整方向156上可調節(jié)地定位,其中,可以通過例如是空氣或液壓介質的介質對調整力生成單元170加載以可變的力,以便由此同樣可以調節(jié)引導元件44的引導面48作用于材料棒20的力。
為此優(yōu)選的是,設置有控制在走心式車床中的常規(guī)加工過程的機床控制裝置180, 也就是說,控制工作主軸14在Z方向上的移動、刀具34基于刀架36至少在X方向上的運動的遞送運動以及工作主軸14的轉速。此外,依賴于各個加工過程,機床控制裝置180控制輸送到壓力室174的介質的壓力。如果例如在加工材料棒時在Z方向上進行進給,那么降低介質的壓力,以便減小引導面48在遞送方向158上作用于材料棒20的力,進而可以使材料棒20以在引導單元40 內盡可能小的摩擦在Z方向上進給,而在借助刀具34通過刀具在X方向上的進給而不帶有材料棒20在Z方向上進給地精加工材料棒20的情況下,可以提高介質的壓力,以便提高引導元件44的引導面48在遞送方向58上作用于材料棒20的力,由此,在引導裝置30內更精確地引導材料棒20,進而在X方向上提高借助刀具34加工材料棒20時的精確度。作為對這種車削加工的選擇還存在以下可行性,即,在徑向上精確引導材料棒20 時,不僅設置有車削加工,而且設置有精確的銑削加工。如果應將材料棒20推入到引導裝置30內,那么例如將介質的壓力降到零或最小值,從而使得在引導面48與材料棒20之間存在小間隙,并且材料棒20可以很容易地推入到引導單元40內。在圖6中所示的第二實施例中,壓力室174不是通過壓力活塞176來封閉,而是通過例如是金屬膜片的膜片190來封閉,該金屬膜片作用于旋轉軸承166,并且該金屬膜片例如構造為呈波形的,以便在壓力室174進行壓力加載時在調整圈162的方向上拱起并加載旋轉軸承166或基于作用于調整圈162還有旋轉軸承166的彈性元件168的力,在可使壓力室容積178最小的方向上運動。這種膜片190的優(yōu)點是,該膜片可與在壓力室174外面的法蘭體172牢固地連接, 進而避免壓力活塞176在壓力室174內的靜摩擦,從而使得由此可以更精確地控制在調整方向156上的運動。此外,在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那些元件具有一致的附圖標記,從而使得與此相關的全部內容參考對第一實施例的實施。
權利要求
1.走心式車床的引導裝置(30),所述引導裝置(30)用于容納在工作主軸(14)中的工件(20),其中,所述引導裝置(30)和所述工件00)能夠在所述工作主軸(14)的主軸軸線 (16)的方向上相對彼此運動,其中,所述引導裝置(30)具有以能圍繞所述主軸軸線(16) 轉動的方式支承在外殼體(80)內的主軸套筒(70)以及容納在所述主軸套筒(70)內的、借助引導面G8)來引導所述工件的引導單元(40),其中,所述引導面08)在所述主軸軸線 (16)的徑向方向上能夠相對于所述工件00)借助與所述引導單元GO)共同作用的調節(jié)裝置來調節(jié),其特征在于,在加工模式中所述引導單元GO)以在軸向上不能相對于所述主軸套筒 (70)移動的方式來定位,并且通過至少一個布置在所述主軸套筒(70)與所述引導單元 (40)之間并能夠相對于所述主軸套筒(70)和所述引導單元GO)運動的調整元件(140)來運動,所述調整元件具有作為楔形體起作用的調整區(qū)域(142),并且所述調整元件能夠通過調整力生成單元(170)來運動,并且所述引導面G8)能夠通過所述調整力生成單元(170) 在僅徑向于所述主軸軸線(16)的遞送方向(158)上以力能控制的方式遞送到所述工件 (20)上。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力生成單元(170)構造為能夠通過處于壓力下的介質來加載的調整力生成單元。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力生成單元(170)布置為相對于容納部不能轉動。
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旋轉軸承(166)在所述調整力生成單元 (170)與所述調整元件(140)之間起作用,以便將調整運動傳遞到與所述主軸套筒(70)和所述引導單元GO)共同轉動的所述調整元件(140)上。
5.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元件(140)能夠平行于所述主軸軸線(16)運動。
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元件(140)能夠僅平行于所述主軸軸線(16)地運動。
7.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區(qū)域(14 與所述主軸套筒(70)和所述引導單元GO)的引導元件04)共同形成楔形傳動。
8.按權利要求7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軸套筒(70)與所述調整區(qū)域 (142)之間布置有在橫向于所述主軸軸線(16)的方向上支撐所述調整區(qū)域(14 的移動引導件(144)。
9.按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調整區(qū)域(142)與所述引導單元G0)的所述引導元件G4)之間布置有在橫向于所述主軸軸線(16)的方向上支撐所述引導元件(44)的移動引導件(146)。
10.按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引導件(144、146)具有彼此成銳角地分布的移動方向(152、巧4)。
11.按權利要求7至10之一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引導件(144、146) 構成為滾動體支承的引導件。
12.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單元G0)相對所述主軸套筒(70)的相對位置在調節(jié)模式下能夠通過調節(jié)裝置(110)來調節(jié)。
13.按權利要求12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裝置是機械調整單元 (110)。
14.按權利要求13所述的引導裝置,所述調整單元(110)能夠手動調節(jié)。
15.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輸送到所述調整力生成單元 (170)的所述介質的壓力能夠通過機床控制裝置(180)來控制。
16.按權利要求15所述的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所述機床控制裝置(180),在所述加工模式中的壓力能夠在不同的加工過程中不同地調節(jié)。
17.走心式車床,所述走心式車床包括床身(10)、保持在所述床身(10)上的工作主軸 (14)、用于容納在所述工作主軸(14)中的工件00)的保持在所述床身(10)上的引導裝置(30),其中,所述引導裝置(30)和所述工件00)能夠在所述工作主軸(14)的主軸軸線 (16)方向上相對彼此運動,其中,所述引導裝置(30)具有以能夠圍繞所述主軸軸線(16) 轉動的方式支承在外殼體(80)內的主軸套筒(70)以及容納在所述主軸套筒(70)內借助引導面G8)引導所述工件的引導單元00),以及其中,所述引導面08)在所述主軸軸線 (16)的徑向方向上能夠相對于所述工件00)借助與所述引導單元GO)共同作用的調節(jié)裝置進行調節(jié),其特征在于,在加工模式中所述引導單元GO)以在軸向上不能相對于所述主軸套筒 (70)移動的方式來定位,并且通過至少一個布置在所述主軸套筒(70)與所述引導單元 (40)之間并能夠相對于所述主軸套筒(70)和所述引導單元GO)運動的調整元件(140)來運動,所述調整元件具有作為楔形體起作用的調整區(qū)域(142),并且所述調整元件能夠通過調整力生成單元(170)來運動,并且所述引導面G8)能夠通過所述調整力生成單元(170) 在僅徑向于所述主軸軸線(16)的遞送方向(158)上以力能控制的方式遞送到所述工件 (20)上。
18.按權利要求17所述的走心式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心式車床按權利要求2至 16之一所述構造。
全文摘要
引導裝置和帶有這種引導裝置的機床,走心式車床的該引導裝置用于容納在工作主軸中的工件,并具有能繞主軸軸線轉動地支承在外殼體內的主軸套筒及容納在主軸套筒內借助引導面來引導工件的引導單元,引導面在主軸軸線的徑向上可相對于工件借助與引導單元共同作用的調節(jié)裝置來調節(jié),該引導裝置在引導工件時實現更高的精度,在加工模式中引導單元以軸向不能相對于主軸套筒移動的方式定位并通過至少一個布置在主軸套筒與引導單元之間并可相對于主軸套筒和引導單元運動的調整元件來運動,調整元件具有作為楔形體起作用的調整區(qū)域且可以通過調整力生成單元來運動,并且引導面能通過調整力生成單元沿僅徑向于主軸軸線的遞送方向力能控制地遞送到工件上。
文檔編號B23Q3/12GK102248428SQ201110139080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21日
發(fā)明者丁治熠, 海因茨·福斯特 申請人:哈恩和特斯基工件指數有限商業(yè)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