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復合鉚接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合鉚接單元。
背景技術:
自動鉆鉚技術是集機械、電氣、液壓、氣動、自動控制為一體的當今世界機械連接的先進技術之一。采用全自動鉆鉚接技術可大大提高飛機結構抗疲勞性能,減少操作人員數量,延長飛機的壽命。對我國航空制造領域來說,自動鉆鉚技術還屬于高新技術,國內設計能力薄弱,技術開發(fā)投入不足,目前,僅有成飛、西飛、沈飛等幾家航空制造公司擁有開發(fā)、應用該技術的實力,而且在裝配生產中也只是部分應用,使用面還不是很廣泛,鉚接結構的機鉚率僅為10 %。在連接件數量繁多的飛機裝配中完成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勞動量,特別是鉚接用傳統(tǒng)的捶擊方法來完成鉚接,直接危害鉚接工人的健康。而手工鉚接由于受工人熟練程度和體力等因素的限制,難以保證穩(wěn)定的高質量連接,嚴重影響產品的裝配性能和使用壽命。從國內的需求出發(fā),盡快著手進行自動鉆鉚技術的開發(fā)、研制、創(chuàng)新,使自動鉆鉚技術其適合于我國航空制造業(yè)的應用環(huán)境,適應航空企業(yè)對自動鉆鉚系統(tǒng)功能和性能進一步的要求。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復合鉚接單元,該鉚接單元結構簡單、效率高、 響應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應用范圍更廣的復合鉆鉚單元。本實用新型是這樣來實現(xiàn)的,它包括分度蝸輪蝸桿、分度單元支架、分度盤、刀盤, 其特征是分度單元支架內分度盤的一端部配合連接分度蝸輪蝸桿,分度盤的另一端連接刀盤,在刀盤上均勻分布有鉆孔模塊和壓鉚模塊,所述的鉆孔模塊包括鉆頭、壓筒、彈簧、電機支架、鉆孔電機、導桿、絲桿,絲桿與電機支架組成絲桿螺母副,電機支架上連有鉆孔電機, 絲桿與平行的導桿之間從上至下依次連接電機支架、彈簧套筒、擋塊和壓筒,所述壓筒內連接鉆頭,鉆頭通過聯(lián)軸器和傳動軸連接鉆孔電機。鉆孔是鉚接作業(yè)的第一步,鉆孔模塊主要包括復合鉆頭、壓筒、彈簧、電機支架、電機、導桿、絲桿等部件;復合鉆頭與普通鉆頭在結構上有所不同,它包含鉆孔刃和锪窩刃兩部分,同時為了防止锪窩過量,在其刃部設置了限位臺階。在鉆孔過程中需要夾緊零件。因此鉆孔模塊中除了鉆孔、锪窩外還設計了壓緊機構和伸縮機構。分度裝置采用蝸輪蝸桿來實現(xiàn)分度運動,鉆鉚單元共配置了四個鉆孔模塊和一個壓鉚模塊,因此分度裝置的分度角度為2^75。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1、將通常一個鉚接循環(huán)所需要的鉆孔、锪窩、送釘、鉚接四道工序進行合并,使鉆孔、锪窩工序在同一單元模塊中完成,同時,對送釘和壓鉚單元模塊也合并為由一個機構模塊來完成;,因此將通常鉚接工序簡化為鉆孔、壓鉚兩個模塊就可以完成鉆鉚工作。這種設計理念,有利于減少作業(yè)時間,減少裝配誤差,節(jié)約工時,提高裝配效率;2、工序簡化后的復合鉆鉚單元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有利于減少勞動力,節(jié)約生產成本;3、復合鉆鉚單元可作為自動機械的末端執(zhí)行器,具有良好的互換性,可用于其他行業(yè)的裝配連接中。
圖1為鉆鉚單元總體結構圖。圖2為刀盤結構圖。圖3為鉆孔單元總圖。圖4為是復合鉆頭。圖5為壓鉚單元總圖。圖6為分度裝置總圖。圖1中標號名稱1-分度蝸輪蝸桿,2-分度單元支架,3-分度盤,4-刀盤。圖2中標號名稱5-刀頭,6-鉆孔模塊,7-壓鉚模塊,8-鉚釘滑槽。圖3中標號名稱9-鉆孔電機,10-電機支架,11-彈簧套筒,12-彈簧,13-導桿, 14-壓筒,15-鉆頭,16-擋塊,17-絲桿。圖4中標號名稱18-鉆孔電機,19-電機支架,20-傳動軸,21-聯(lián)軸器,22-鉆頭。圖5中標號名稱23-1號絲桿,24-壓鉚桿支架,25-2號絲桿,26-鉚釘滑槽,27-壓筒。圖6中標號名稱28-電機,29-電機支架,30-聯(lián)軸器,31-蝸桿,32-軸承套筒, 33-刀筒,34-蝸輪,35-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5、6所示,本實用新型是這樣來實現(xiàn)的,分度單元支架2內分度盤3 的一端部配合連接分度蝸輪蝸桿1,分度盤3的另一端通過刀頭5連接刀盤4,在刀盤4上均勻分布有鉆孔模塊6和壓鉚模塊7,所述的鉆孔模塊6包括鉆頭15、壓筒14、彈簧12、電機支架10、鉆孔電機9、導桿13、絲桿17,絲桿17與電機支架10組成絲桿螺母副,電機支架 10上連有鉆孔電機9,絲桿17與平行的導桿13之間從上至下依次連接電機支架10、彈簧套筒11、擋塊16和壓筒14,所述壓筒14內連接鉆頭15,鉆頭15通過聯(lián)軸器21和傳動軸20 連接鉆孔電機9。壓鉚模塊7主要由壓鉚桿支架對、壓筒27、鉚釘滑槽沈和兩根絲桿23組成,可分為夾緊機構、送釘機構和壓鉚機構;設計過程中將送釘機構與壓鉚機構合并到一起,節(jié)省空間,結構緊湊。在壓鉚作業(yè)中,首先絲桿23在獨立進給電機驅動下轉動,通過絲桿螺母副推動壓筒進給,夾緊零件;然后鉚釘沿滑槽26滑下,并從壓筒27上的鉚釘入口進入壓筒,在壓筒的導向作用下順利滑入鉚釘孔中,再由另一根絲桿帶動壓鉚桿支架進給,從而完成整個壓鉚動作。如圖4所示,電機支架19上設有鉆孔電機18,鉆孔電機18通過傳動軸20和聯(lián)軸器21連接鉆頭22。復合鉆鉚單元將通常一個鉚接循環(huán)所需要的鉆孔、锪窩、送釘、鉚接四道工序簡化為鉆孔、壓鉚兩個模塊完成鉆鉚工作,具體實施過程如下[0026]1、總體運動描述在工作中首先把鉆鉚單元以準確的姿態(tài)移動到鉚接點,然后通過分度盤3來選擇所需的鉆孔單元模塊,鉆頭15從從刀盤伸出進行鉆孔,并在完成工作后收縮回刀盤4。此時分度裝置再次轉動一定角度將壓鉚單元對準剛才所鉆的鉚釘孔,鉚接單元從刀盤4中伸出,完成送釘、壓鉚后收縮回刀盤,從而完成一個鉚接循環(huán)。2、鉆孔動作鉆孔單元包含復合鉆頭15、壓筒14、彈簧12、電機支架10、電機9、 導桿13、絲桿17等部件組成。其中絲桿17與電機支架10組成絲桿螺母副。在鉆孔過程中,絲桿17在進給電機9驅動下旋轉,推動電機支架10向下進給并壓縮彈簧12,在彈簧的回復力作用下,壓筒14沿導桿13向下運動夾緊零件。而電機支架10進一步壓縮彈簧12 后,復合鉆頭15伸出壓筒14實施鉆孔、锪窩。其中,復合鉆頭15設計成雙刃,包含鉆孔刃和锪窩刃兩部分,同時為了防止锪窩過量,在其刃部設置了限位臺階。完成鉆孔后,絲桿17 反轉帶動電機支架10及壓筒14 一起收縮回刀盤中。3、鉚接動作壓鉚單元包含夾緊機構、送釘機構、和壓鉚機構。該單元由壓鉚桿支架對、壓筒27、鉚釘滑槽沈、1號絲桿23和2號絲桿25組成,其中壓鉚桿支架M和絲桿1 構成絲桿螺母副,與絲桿2構成移動副,而壓筒27則正好相反。在壓鉚作業(yè)中,首先絲桿2 在獨立進給電機驅動下轉動,通過絲桿螺母副推動壓筒27進給,夾緊零件;然后鉚釘沿鉚釘滑槽沈滑下,并從壓筒27上的鉚釘入口進入壓筒,在壓筒27的導向作用下順利滑入鉚釘孔中。這時再由1號絲桿23帶動壓鉚桿支架M進給,從而完成整個壓鉚動作。4、分度動作在整個復合鉆鉚單元中,分度裝置起到協(xié)調和聯(lián)接各個單元模塊動作的作用,其組成有電機28,電機支架四,聯(lián)軸器30,蝸桿31,軸承套筒32,刀筒33,蝸輪 ;34,支架35等。分度盤的運動動作由電機觀通過聯(lián)軸器30驅動蝸桿31轉動,蝸桿31帶動與蝸輪34轉動,帶動聯(lián)接在蝸輪軸的刀筒作分度運動。
權利要求1. 一種復合鉚接單元,它包括分度蝸輪蝸桿、分度單元支架、分度盤、刀盤,其特征是分度單元支架內分度盤的一端部配合連接分度蝸輪蝸桿,分度盤的另一端連接刀盤,在刀盤上均勻分布有鉆孔模塊和壓鉚模塊,所述的鉆孔模塊包括鉆頭、壓筒、彈簧、電機支架、鉆孔電機、導桿、絲桿,絲桿與電機支架組成絲桿螺母副,電機支架上連有鉆孔電機,絲桿與平行的導桿之間從上至下依次連接電機支架、彈簧套筒、擋塊和壓筒,所述壓筒內連接鉆頭, 鉆頭通過聯(lián)軸器和傳動軸連接鉆孔電機。
專利摘要一種復合鉚接單元,分度單元支架內分度盤的一端部配合連接分度蝸輪蝸桿,分度盤的另一端連接刀盤,在刀盤上均勻分布有鉆孔模塊和壓鉚模塊,所述的鉆孔模塊包括鉆頭、壓筒、彈簧、電機支架、鉆孔電機、導桿、絲桿,絲桿與電機支架組成絲桿螺母副,電機支架上連有鉆孔電機,絲桿與平行的導桿之間從上至下依次連接電機支架、彈簧套筒、擋塊和壓筒,所述壓筒內連接鉆頭,鉆頭通過聯(lián)軸器和傳動軸連接鉆孔電機。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復合鉆鉚單元可作為自動機械的末端執(zhí)行器,具有良好的互換性,可用于其他行業(yè)的裝配連接中。
文檔編號B23P23/02GK202292094SQ20112043883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9日
發(fā)明者胡小平, 許瑛, 趙宇 申請人:南昌航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