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合鏜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切削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ー種組合鏜床。
背景技術:
齒輪箱上通常有多個孔需要加工,如果用通用鏜床對其加工,則需要先后加工每個孔。先將齒輪箱放在幢床上,用夾具固定好,然后加工第一個孔;加工完后,收回鏜刀,測量加工的孔徑誤差是否達到請求,如果沒有達到,調劑鏜刀的加工尺寸,重新加工;接著加工第二個孔,此時先松開夾具,移動齒輪箱,將第二個要加工的孔精密對準鏜刀的旋轉中心,以保證兩孔之間的中心距,用夾具夾好后,調劑鏜刀的加工尺寸,再加工第二個孔。以此類推,當加工完ー個齒輪箱上的孔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其加工后精度通常偏差比較大。用于加工齒輪箱的組合鏜床,包括鏜床床身以及位于鏜床床身中部的工作臺,エ作臺上安裝有用于夾持齒輪箱的夾緊裝置,所述工作臺的兩側還設有可左、右平移的左、右鏜孔裝置,所述左、右鏜孔裝置上均凸設有鏜刀軸,且鏜刀軸的外伸端上對稱地設有鏜刀。雖然,這種組合鏜床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但是,對于夾持齒輪箱的夾緊裝置而言,由于エ件的尺寸存在一定差別,而刀具加工中心同夾緊裝置的距離是固定的,因此加工后的エ件之間存在一定誤差,導致エ件精度不高。
發(fā)明內容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種能夠提高工件裝夾精度的組合鏜床。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組合鏜床,包括鏜床床身以及位于鏜床床身中部的工作臺,工作臺上安裝有用于夾持齒輪箱的夾緊裝置,所述工作臺的兩側還設有可左、右平移的左、右鏜孔裝置,所述左、右鏜孔裝置上均凸設有鏜刀軸,且鏜刀軸的外伸端上對稱地設有鏜刀,所述夾緊裝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中部區(qū)域為エ件定位區(qū)域,底座上設有位于エ件定位區(qū)域左側和右側的滑槽,底座上還對稱設置ー對位于エ件定位區(qū)域左側和右側的夾持機構,各個夾持機構包括驅動裝置,以及與驅動裝置固定連接的夾具,所述夾具滑動配合在底座上的滑槽中,ー個用于發(fā)出動作指令的控制器固定在底座上,控制器的輸出端電連接夾持機構的驅動裝置。采用了上述方案,由于對稱設置的夾持機構距エ件定位區(qū)域的距離相等,且對稱設置的夾持機構之間的中心同被加工エ件的中心相同,在工作過程中,對稱設置的夾持機構受同一控制器控制,夾持機構移動的速度相度,因此當被加工エ件被夾持機構夾緊后,被加工エ件在加工時始終以被加工エ件中心為基準,從而使被加工エ件本身的公差被左右兩側分擔,其兩側的公差減小,因此被加工エ件的定位精度得到提高。另外,本實用新型通過切換驅動裝置可以使夾持機構的夾持體以滑動的方式運動,或者通過滾動體裝置的滾動方式使其運動,這樣可以根據需要來決定選擇具體的動作、方式。由于利用滾動體來實現運動,其主要優(yōu)點是其摩擦力小、運動靈便,不易產生爬行現象,定位精度較高,摩擦較小,壽命長潤滑簡單,因此,當對エ件需要高精度定位時,可以切換到滾動體裝置的方式來運動,這樣有利于進ー步地增加對エ件的定位精度。如果對于要求定位精度不高的エ件來說,夾持體只需要在普通的滑動狀態(tài)下運動即可。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鏜床的裝配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夾緊裝置的裝配結構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夾具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I為鍵床床身,2為工作臺,3為左鍵孔裝置,4為右鍵孔裝置,5為鍵刀軸,6為鍵刀,7為夾緊裝置,10為底座,11為定位區(qū)域,12為滑槽,13為滑溝;20為夾持機構,210為電機,211為絲桿,212為螺母,220為夾持體,221為空腔,222為壓塊,223為上端蓋,224為手柄,225為壓板,226為推桿,227為臺階孔,228為支撐體,229為連接軸,230為滾動體,231為彈簧,232為套管;30為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I至圖3,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鏜床,鏜床床身I以及位于鏜床床身中部的エ作臺2,工作臺2上安裝有用于夾持齒輪箱的夾緊裝置,所述工作臺2的兩側還設有可左、右平移的左、右鏜孔裝置3、4,所述左、右鏜孔裝置上均凸設有鏜刀軸5,且鏜刀軸的外伸端上對稱地設有鏜刀6。本實用新型的夾緊裝置7主要由底座10,夾持機構20以及控制器30構成,夾持機構20以及控制器30均裝配在底座10上,以下分別對每部分進行詳細的說明底座10主要用干支撐夾持機構以及控制器,底座10的中部區(qū)域為エ件定位區(qū)域,使用時將エ件放置于定位區(qū)域11,通過定位區(qū)域可以使エ件預定位。底座上設有位于エ件定位區(qū)域左側和右側的滑槽12,并在各個滑槽的底部設置用于與夾持機構中的滾動體裝置進行配合的滑溝13,當夾持機構的夾具由滑動方式運動切換為滾動方式運動切時,滾動體裝置則落入到滑溝中,在滑溝中進行滾動運動。底座10上對稱設置ー對位于エ件定位區(qū)域左側和右側的夾持機構20,各個夾持機構包括驅動裝置,以及與驅動裝置固定連接的夾具,其中夾具滑動配合在底座上的滑槽中。驅動裝置包括電機210,絲桿211以及連接夾具的螺母212,絲桿211的一端與電機210的輸出端連接,螺母212螺紋連接在絲桿上。螺母212與絲桿211構成ー個絲桿機構,該絲桿機構將電機輸出的旋轉動力轉換為直線的動力。當電機210受控正轉時,螺母在絲桿的驅動下沿著絲桿軸向產生位移,在螺母的推動下,夾具也隨著螺母直線運動。所述夾具包括夾持體220,切換驅動裝置、滾動體裝置、壓塊222、復位裝置。所述 的夾持體220上端面設有空腔221,ー個上端蓋223封蓋在夾持體的空腔腔ロ。切換驅動裝置與上端蓋223連接,切換驅動裝置包括ー個與上端蓋223螺紋連接的手柄224以及驅動壓塊移動的推動裝置,推動裝置上端與該手柄接觸。推動裝置包括壓板225以及連接于該壓板下端面的推桿226,其中壓板225上端面與手柄接觸,推桿下端與壓塊222接觸。夾持體220的下端面設有凹槽,夾持體上還設有臺階孔227,該臺階孔的一端與所述空腔221連通,臺階孔的另一端與所述凹槽連通,所述壓塊222位于臺階孔中,滾動體裝置的下部裝配在所述凹槽中,滾動體裝置的上部穿入臺階孔227中與壓塊222連接。滾動體裝置包括支撐體228以及設置于該支撐體上端面的連接軸229。所述支撐體228下端面上設有滾動體230,滾動體230可以是球形或者柱形的滾動體,支撐體228及滾動體230均位于夾持體220的下端面的凹槽中。復位裝置套在滾動體裝置的上部,即套在連接軸228上,復位裝置包括彈簧231以及套管232,彈簧位于套管中,彈簧231的上端頂住壓塊222,其下端與臺階孔227的臺階面抵靠。[0017]對于切換驅動裝置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切換驅動裝置的另ー種結構為包括輸氣管、氣壓泵以及與空腔連通的泄壓閥,輸氣管的一端與氣壓泵連接,輸氣管的另一端穿過上端蓋伸入到空腔中,氣壓泵與控制器電連接,泄壓閥固定在上端蓋上,泄壓閥與控制器電連接。一個用于發(fā)出動作指令的控制器30固定在底座上,控制器30的輸出端電連接夾持機構的驅動裝置??刂破?0用于控制電機210正轉或者反轉??刂破?0由單片機及驅動電路組成,單片機接收到操作的指令信號后,將該信號經過處理后輸出驅動電路,驅動電路將該信號進行放大輸出到電機210,從而電機進行正轉或者反轉的工作。
權利要求1.組合鏜床,包括鏜床床身以及位于鏜床床身中部的工作臺,工作臺上安裝有用于夾持齒輪箱的夾緊裝置,所述工作臺的兩側還設有可左、右平移的左、右鏜孔裝置,所述左、右鏜孔裝置上均凸設有鏜刀軸,且鏜刀軸的外伸端上對稱地設有鏜刀,其特征在干所述夾緊裝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中部區(qū)域為エ件定位區(qū)域,底座上設有位于エ件定位區(qū)域左側和右側的滑槽,底座上還對稱設置ー對位于エ件定位區(qū)域左側和右側的夾持機構,各個夾持機構包括驅動裝置,以及與驅動裝置固定連接的夾具,所述夾具滑動配合在底座上的滑槽中,一個用于發(fā)出動作指令的控制器固定在底座上,控制器的輸出端電連接夾持機構的驅動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包括夾持體,切換驅動裝置、滾動體裝置、壓塊、復位裝置,所述的夾持體上端面設有空腔,ー個上端蓋封蓋在夾持體的空腔腔ロ,切換驅動裝置與上端蓋連接,夾持體的下端面設有凹槽,夾持體上還設有臺階孔,該臺階孔的一端與所述空腔連通,臺階孔的另一端與所述凹槽連通,所述壓塊位于臺階孔中,滾動體裝置的下部裝配在所述凹槽中,滾動體裝置的上部穿入臺階孔中與壓塊連接,所述復位裝置套在滾動體裝置的上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驅動裝置包括ー個與上端蓋螺紋連接的手柄以及驅動壓塊移動的推動裝置,推動裝置上端與該手柄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合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裝置包括壓板以及連接于該壓板下端面的推桿,其中壓板上端面與手柄接觸,推桿下端與壓塊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絲桿以及連接夾具的螺母,絲桿的一端與電機的輸出端連接,螺母螺紋連接在絲桿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組合鏜床,包括鏜床床身以及位于鏜床床身中部的工作臺,工作臺上安裝有用于夾持齒輪箱的夾緊裝置,所述工作臺的兩側還設有可左、右平移的左、右鏜孔裝置,所述左、右鏜孔裝置上均凸設有鏜刀軸,且鏜刀軸的外伸端上對稱地設有鏜刀,所述夾緊裝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中部區(qū)域為工件定位區(qū)域,底座上設有位于工件定位區(qū)域左側和右側的滑槽,底座上還對稱設置一對位于工件定位區(qū)域左側和右側的夾持機構,各個夾持機構包括驅動裝置,以及與驅動裝置固定連接的夾具,所述夾具滑動配合在底座上的滑槽中,一個用于發(fā)出動作指令的控制器固定在底座上,控制器的輸出端電連接夾持機構的驅動裝置。本實用新型有提高工件裝夾精度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B23Q3/06GK202387987SQ20112050310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7日
發(fā)明者袁正海 申請人:常州市新特力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