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脹管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脹管機。
背景技術:
換熱器生產過程中,需要將金屬管和套裝在其上的翅片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即可保證良好的傳熱和導熱,而且重量較輕、使用壽命較長。目前人們采用的方法有手工和自動兩種。自動生產速度快質量優(yōu)良,適合大批量生產。有時會碰到待脹管數(shù)量比較少而且規(guī)格不統(tǒng)一,采用自動化生產浪費資源,常常采用手工的方法。而目前手工的方法是將帶有脹球的脹桿插入待脹管將待脹管脹大,然后抽出脹桿,這種方法因為靠工人的經驗將脹桿對準待脹管,稍有偏差便需要重新對準持脹管,因而勞動強度大且生產效率較低。
發(fā)明內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脹管機。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以達到上述目的脹管機,包括基座、夾具、脹桿傳送裝置和脹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設有前端板,所述夾具包括上夾板與下夾板,上夾板與下夾板分別鉸接在所述前端板上;上夾板設有上凹腔,下夾板設有下凹腔,上夾板和下夾板靠在一起使上凹腔和下凹腔合并形成夾具通道,所述夾具通道從夾具前端到后端依次軸向分布有夾管段、大徑段、過渡段和小徑段,夾管段的直徑比大徑段小,具有圓錐面的過渡段圓滑連接大徑段和小徑段;脹管機還有一夾具芯套從所述基座中伸出并穿過所述前端板后進入所述夾具里,夾具芯套設有供脹桿通過的芯套通道,芯套通道與夾具通道相對應;所述脹管機還包括安裝在上夾板和下夾板上的復位裝置;脹桿置于所述夾具通道和芯套通道中,脹桿上的脹球置于所述大徑段中,在脹桿傳送裝置的作用下脹桿在夾具通道和芯套通道前后運動,當脹桿后退時,脹桿上的脹球擠壓所述過渡段使所述上夾板與下夾板克服在復位裝置的彈力張開以供待脹管伸進夾管段,當脹桿前進時,在復位裝置的彈力作用下上夾板與下夾板合并以供待脹管被夾緊在夾管段中。上述的脹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裝置包括螺栓和彈簧,螺栓從上夾板穿過后固定在下夾板上,彈簧設置在上夾板與螺栓的螺帽之間。上述的脹管機,其特征在于脹管機共設有兩條對稱分布在所述螺栓兩側的芯套通道和夾具通道。上述的脹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脹桿遠離脹球一端設有可在脹桿上移動的限位塊。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結構簡單,靈活、方便地對數(shù)量比較少而且規(guī)格不統(tǒng)一的待脹管進行脹管。
圖I是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tài)三維示意圖;圖2是脹球擠壓過渡段時的橫剖截面圖;圖3是待脹管被夾具夾緊時的橫剖截面圖;圖4是復位裝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5是脹管機的整體外觀三維示意圖;圖6是脹管機去除外罩的三維示意圖;圖7是通過壓緊輥和推進輥中心軸線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如圖I至6所示,在地面上架設一臺支撐架,支撐架上安裝有平衡錘,平衡錘上懸掛有脹管機I。脹管機I包括基座11、夾具12、脹桿傳送裝置13和脹桿2?;?1上設有前端板11-1,夾具12包括上夾板12-1與下夾板12-2,上夾板12-1與下夾板12-2分別鉸接在所述前端板11-1上。上夾板12-1設有上凹腔,下夾板12-2設有下凹腔,上夾板12-1和下夾板12-2靠在一起使上凹腔和下凹腔合并形成夾具通道,所述夾具通道從夾具12前端到后端依次軸向分布有夾管段12-31、大徑段12-32、過渡段12-33和小徑段12-34,夾管段12-31的直徑比大徑段12-32小,具有圓錐面的過渡段12-33圓滑連接大徑段12-32和小徑段12-34。脹管機I還有一夾具芯套15從所述基座11中伸出并穿過所述前端板11-1后進入所述夾具12里,夾具芯套15設有供脹桿2通過的芯套通道,芯套通道與夾具通道相對應。脹管機I還包括安裝在上夾板12-1和下夾板12-2上的復位裝置14。復位裝置14包括雙頭螺柱14-1、與雙頭螺柱14-1配合的螺母14-3和彈簧14-2。雙頭螺柱14_1 一端從上夾板12-1穿過后固定在下夾板12-2上,另一端將上所述螺母14-3,彈簧14-2設置在上夾板12-1與螺母14-3之間。本脹管機I共設有兩條對稱分布在所述雙頭螺柱14-1兩側的芯套通道和夾具通道。脹桿2置于所述夾具通道和芯套通道中,脹桿2上的脹球21置于所述大徑段12-32中,在脹桿傳動裝置13的作用下脹桿2在夾具通道和芯套通道前后運動,當脹桿2后退時,脹桿2上的脹球21擠壓所述過渡段12-33使所述上夾板12-1與下夾板12-2克服在復位裝置14的彈力張開以供待脹管3伸進夾管段12-31,當脹桿2前進時,在復位裝置14的彈力作用下上夾板12-1與下夾板12-2合并以供待脹管3被夾緊在夾管段12-31中。脹桿2遠離脹球21 —端設有可在脹桿2上移動的限位塊。上述脹桿傳送裝置13,包括基座11和兩組安裝在基座11上的轉動輥,每組轉動輥有壓緊輥13-1和推進輥13-2,壓緊輥13-1和推進輥13-2的圓周表面設有相對應的壓緊輥凹槽和推進輥凹槽,壓緊輥13-1和推進輥13-2壓合在一起使壓緊輥凹槽和推進輥凹槽形、成夾持脹桿的通道13-3,本脹桿傳送裝置13共有兩條夾持脹桿的通道13-3與前述兩條芯套通道和夾具通道相對應。在基座11后端安裝有導向板13-6,導向板13-6設有與所述夾持脹桿的通道13-3相對應的脹桿導向通道。基座11上安裝有油馬達11-2,油馬達11-2的驅動軸安裝有主動齒輪13-41.壓緊輥13-1兩端設有壓緊齒輪13-11,推進輥13-2兩端設有推進齒輪13-21,壓緊齒輪13-11與推進齒輪13-21嚙合傳動。兩組轉動輥間安裝有中間齒輪13-51與兩組推進齒輪13-21嚙合傳動,所述主動齒輪13-41與中間齒輪13-51嚙合傳動。壓緊輥13-1和推進輥13-2在異向轉動,使壓緊放置在夾持脹桿的通道13-3的脹桿2前后運動。 壓緊輥13-1兩端通過壓軸套13-7安裝在基座上,基座上還設有可供壓軸套13-7滑移的滑槽,基座上還設有一與滑槽配合的松緊螺釘13-8,松緊螺釘13-8 —端伸進所述滑槽與壓軸套13-7相抵以供定位。脹管機的工作過程如下將待脹管3平放在一個平臺上,四周固定不得移動。由液壓系統(tǒng)提供高壓液壓油動力源,帶動脹管機I的油馬達11-2的驅動軸轉動,跟著驅動主動齒輪13-41,主動齒輪13-41驅動中間齒輪13-51,中間齒輪13-51驅動設在其兩邊的兩只推進齒輪13-21異向轉動,壓緊齒輪13-11在推進齒輪13-21的驅動下轉動,使壓緊輥13-1和推進輥13-2異向轉動。脹桿2置于所述夾具通道和芯套通道中,脹桿2上的脹球21置于所述大徑段12-32中,在脹桿傳動裝置13的作用下脹桿2在夾具通道和芯套通道前后運動,當脹桿2后退時,脹桿2上的脹球21擠壓所述過渡段12-33使所述上夾板12-1與下夾板12-2克服在復位裝置14的彈力張開,待脹管3伸進夾管段12-31,當脹桿2前進時,在復位裝置14的彈力作用下上夾板12-1與下夾板12-2合并,待脹管3被夾緊在夾管段12-31中。將脹管力消化在整個脹管機I上。繼續(xù)使脹桿2向前推進并進入到待脹管3的內部對待脹管3進行脹管。脹管前將脹桿2上的限位塊調節(jié)至所需脹管的深度,當脹桿2上的限位塊碰到機座時,即脹管深度已達到,手動按動按鈕,脹桿2退出,脹桿2退到夾具通道,脹桿2上的脹球
21擠壓所述過渡段12-33使所述上夾板12-1與下夾板12-2克服在復位裝置14的彈力張開,待脹管3退出。完成脹管。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只用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該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對以上實施方式做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
權利要求1.脹管機,包括基座、夾具、脹桿傳送裝置和脹桿,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上設有前端板,所述夾具包括上夾板與下夾板,上夾板與下夾板分別鉸接在所述前端板上; 上夾板設有上凹腔,下夾板設有下凹腔,上夾板和下夾板靠在一起使上凹腔和下凹腔合并形成夾具通道,所述夾具通道從夾具前端到后端依次軸向分布有夾管段、大徑段、過渡段和小徑段,夾管段的直徑比大徑段小,具有圓錐面的過渡段圓滑連接大徑段和小徑段; 脹管機還有ー夾具芯套從所述基座中伸出并穿過所述前端板后進入所述夾具里,夾具芯套設有供脹桿通過的芯套通道,芯套通道與夾具通道相對應; 所述脹管機還包括安裝在上夾板和下夾板上的復位裝置; 脹桿置于所述夾具通道和芯套通道中,脹桿上的脹球置于所述大徑段中,在脹桿傳送裝置的作用下脹桿在夾具通道和芯套通道前后運動,當脹桿后退時,脹桿上的脹球擠壓所述過渡段使所述上夾板與下夾板克服在復位裝置的弾力張開以供待脹管伸進夾管段,當脹桿前進時,在復位裝置的弾力作用下上夾板與下夾板合并以供待脹管被夾緊在夾管段中?!?br>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脹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裝置包括螺栓和彈簧,螺栓從上夾板穿過后固定在下夾板上,彈簧設置在上夾板與螺栓的螺帽之間。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脹管機,其特征在于脹管機共設有兩條對稱分布在所述螺栓兩側的芯套通道和夾具通道。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脹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脹桿遠離脹球一端設有可在脹桿上移動的限位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脹管機。本脹管機包括基座、夾具、脹桿傳送裝置和脹桿,基座上設有前端板,夾具安裝在前端板上,夾具具有夾具通道,脹管機有一夾具芯套從基座中伸出并穿過所述前端板后進入夾具里,夾具芯套設有供脹桿通過的芯套通道,芯套通道與夾具通道相對應,夾具上安裝有復位裝置,在脹桿傳送裝置的作用下脹桿在夾具通道和芯套通道前后運動,當脹桿后退時,脹桿上的脹球使夾具克服復位裝置的彈力張開讓待脹管伸進夾具通道,當脹桿前進時,在復位裝置的彈力作用下夾具將待脹管被夾緊在夾具通道中進行脹管。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結構簡單,靈活、方便地對數(shù)量比較少而且規(guī)格不統(tǒng)一的待脹管進行脹管。
文檔編號B21D39/20GK202411253SQ20112057504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李啟新, 黃福榮, 龍曉斌 申請人:中山市奧美森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