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焊接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如業(yè)界所知,為了使變壓器(油浸式變壓器)得以正常運行,通常需要在變壓器的側部和/或上部設置散熱器,由散熱器擔當起使變壓器的溫升下降的作用,對此可以通過對并不限于由下面例舉的并且由中國專利文獻公開的專利技術方案得到充分了解。如 CN201084519Y(變壓器用片式散熱器)、CN101339838A(散熱片階梯式散熱器)、CN201185118Y (變壓器的散熱器)、CN201185115Y (具有風機座的散熱器)、CN201185117Y (變壓器用的片式散熱器)、CN201256051Y及CN101388275A (采用蒸發(fā)冷卻技術的變壓器換熱器),等等。進而如業(yè)界所知,變壓器片式散熱器是由一組散熱片集合而成的,而各散熱片由一對形狀相同大小相等并且面對面合并在一起的前、后片構成的,對此可以參見 CN201199475Y (變壓器散熱器的節(jié)能等溫散熱片)以及CN201185119Y (變壓器散熱器的散熱片)。由并不限于該兩項專利揭示的散熱片結構可知,由于其(散熱片)兩端的形狀大體上呈八字形,因此焊接十分麻煩。因為用于將散熱片輸送至焊接機構實施焊接的散熱片輸送機構不具有對散熱片的焊接部位夾住的功能,而且散熱片輸送機構必須與焊接機構之間保持足夠的距離,否則在焊接機構焊接時會因高溫而損及輸送機構。尤其由于散熱片的兩端的形狀特殊,即呈前述的八字形(也可稱人字形),因而難于采用合適的技術手段進行夾住, 而如果在焊接過程中不加以夾住或者夾住效果欠缺,那么會嚴重影響焊接質量,甚至造成報廢。為此,本申請人作了積極而有益的設計,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并且在嚴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請人單位進行了實驗,結果證明是切實可行的,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能使散熱片在焊接狀態(tài)下被可靠定位而藉以確保焊接質量的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本發(fā)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所述的散熱片焊邊機包括構成有一騰空腔的一龍門式機架,所述的散熱片定位裝置包括一散熱片上挾持機構和一散熱片下挾持機構,散熱片上挾持機構設置在所述龍門式機架的頂部,而散熱片下挾持機構設置在龍門式機架的底部,并且與散熱片上挾持機構相對應。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龍門式機架由一對彼此縱向并行的縱臂和具有橫臂腔的一橫臂構成,一對縱臂的底端支承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橫臂的一端與一對縱臂中的其中一根縱臂的頂端連接,而橫臂的另一端與一對縱臂中的另一根縱臂的頂端連接,所述的散熱片上挾持機構設置在橫臂朝向散熱片下挾持機構的一側。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散熱片上挾持機構包括油泵、換向閥、 第一、第二油缸、第一、第二上壓刀座、第一上壓刀和第二上壓刀,油泵設置在所述橫臂的橫CN 102528364 A臂腔內,換向閥固定在橫臂的外壁上并且通過進回油管路與油泵油路連接,第一、第二油缸彼此并行地與橫臂固定,并且與所述換向閥液壓油路連接,其中,第一、第二油缸均以懸臂狀態(tài)對應于所述騰空腔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第一上壓刀座的長度方向的中部與第一油缸的第一油缸柱連接,而第一上壓刀座的兩端各固定有一第一導柱,一對第一導柱穿插在第一油缸的第一油缸座上,并且與第一油缸座滑動配合,第二上壓刀座的長度方向的中部與第二油缸的第二油缸柱連接,而第二上壓刀座的兩端各固定有一第二導柱,該對第二導柱穿插在第二油缸的第二油缸座上,并且與第二油缸座滑動配合,第一上壓刀固定在第一上壓刀座朝向下的一側,第二上壓刀固定在第二上壓刀座朝向下的一側,其中,第一、第二上壓刀彼此形成八字形的位置關系。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散熱片下挾持機構包括底座、第一作用缸、舉升臂、刀架座、第一下壓刀座、第二下壓刀座、第一下壓刀和第二下壓刀,底座設置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在該底座上設置有至少一對導柱,第一作用缸固定在底座上,舉升臂與第一作用缸的第一作用缸柱連接,刀架座的中部與舉升臂鉸接,并且該刀架座還與所述的導柱滑動配合,第一下壓刀座固定在刀架座朝向上的一側的一端,第二下壓刀座固定在刀座架朝向上的一側的另一端,第一下壓刀構成于第一下壓刀座上,第二下壓刀構成于第二下壓刀座上,并且第一、第二下壓刀彼此形成八字形的位置關系。在本發(fā)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作用缸的第一作用缸柱的末端樞軸連接有一轉接頭,在該轉接頭上鉸接有一支承臂的一端,而支承臂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底座鉸接,所述的舉升臂與轉接頭鉸接。在本發(fā)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作用缸為氣缸或油缸。在本發(fā)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下壓刀座上樞軸設置有一第一托輥,而在所述的第二下壓刀座上樞軸設置有一第二托輥,第一托輥與第一下壓刀相對應,而第二托輥與第二下壓刀相對應;在所述的底座上設置有一第二作用缸,該第二作用缸的第二作用缸柱滑動地穿插在所述刀架座上,并且與第二下壓刀背對所述第二托輥的一側相對應,在刀架座上還設置有一第一信號采集器,該第一信號采集器對應于所述第一下壓刀背對所述第一托輥的一側或者對應于所述第二下壓刀背對所述第二托輥的一側。在本發(fā)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信號采集器為行程開關、微動開關、位置接近開關、干簧管或霍爾感應元件。在本發(fā)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二作用缸為氣缸或油缸。在本發(fā)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刀架座上還滑動地配設有一限定塊,該限定塊位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下壓刀之間。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由散熱片上、下挾持機構的彼此配合而將處于焊接狀態(tài)下的散熱片可靠定位,從而得以保障散熱片的焊接質量。
圖1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應用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fā)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jù)本發(fā)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范疇。敬請參見圖1,給出了一龍門式機架1,更具體地講,給出了一龍門架,所謂的龍門式機架1是依據(jù)其形狀而定義的,具有一對縱向并行的縱臂12和一橫臂13,藉由一對縱臂 12和一橫臂13而構成有一騰空腔11,該騰空腔11猶如日常生活所見的門腔。一對縱臂 12的底端在使用狀態(tài)支承固定于使用場所的地坪上,橫臂13也可稱為橫梁,該橫臂13的一端即圖示位置狀態(tài)的左端與一對縱臂12中的其中一個縱臂即左邊的一個縱臂12的頂部固定,而橫臂13的另一端即圖示位置狀態(tài)的右端與一對縱臂12中的另一個縱臂即右邊的一個縱臂12的頂部固定。優(yōu)選地,一對縱臂12采用矩形管制作,也就是說縱臂12的橫截面形狀呈矩形,同樣,橫臂13采用矩形管制作,即橫臂13的橫截面形狀呈矩形,以便構成一橫臂腔131。更為優(yōu)選的方案是采用橫截面形狀呈η形(即U形)的槽鋼充任橫臂13 (本實施例即是),η形即 U形槽鋼的腔即為前述的橫臂腔131。又,在橫臂13的長度方向的一側的兩端各固定一導軌架固定座132,用來供下面還要詳述的第一、第二自動焊接機構6、7固定,這里所講的橫臂13的長度方向的一側是指橫臂13背對下面即將描述的輸送機架2的一側,即圖1所示位置狀態(tài)的后側。在圖中還示出了散熱片焊邊機的輸送機架2,該輸送機架2在使用狀態(tài)下與前道工序所用的設備如滾邊機和/或切邊機相對應,以便使前道工序加工完成后散熱片30過渡到本發(fā)明的輸送機架2上,輸送機架2由彼此并行的第一、第二支承梁21、22構成。在輸送機架2的第一、第二支承梁21、22的長度方向并且在彼此面對面的一側各以間隔狀態(tài)樞軸設置有一組導向滾輪8,藉由導向滾輪8對散熱片30的長度方向的邊側限位,使散熱片30 處于由導向滾輪8的導向狀態(tài)下朝著龍門式機架1的方向行進。由圖1所示,在第一支承梁21朝向第二支承梁22的一側設置有一第二信號采集器20,該第二信號采集器20在第一支承梁21上的位置處于第一支承梁21朝向龍門式機架1的一端,即處于朝向散熱片下挾持機構4的一端。第一、第二支承梁21、22均伸展到騰空腔11內。前述的第二信號采集器 20為行程開關、微動開關、位置接近開關、干簧管或霍爾感應元件,本實施例擇用行程開關。本發(fā)明的散熱片定位裝置的散熱片上挾持機構3包括油泵31、換向閥32、第一、第二油缸33、34、第一、第二上壓刀座;35、36、第一上壓刀37和第二上壓刀38,油泵31設置在前述的橫臂13的橫臂腔131內,換向閥32固定在橫臂13朝向前述的輸送機架2的一側的外壁上,并且通過進回油管路321與油泵32油路連接,而油泵32的油馬達311由線路與電氣控制箱電氣控制連接。第一、第二油缸33、34彼此并行并且均以懸臂狀態(tài)固定在橫臂13 朝向騰空腔11的一側,并且均由圖中以虛線示意的液壓油管與換向閥32液壓油路連接。由圖所示,第一、第二油缸33、34對應于騰空腔11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并且位于一對縱臂12 之間。第一上壓刀座35的長度方向的中部與第一油缸33的第一油缸331連接,而第一上壓刀座35的兩端各固定有一第一導柱351,一對第一導柱351穿插在第一油缸33的第一油缸座332上,并且與第一油缸座332滑動配合。第二上壓刀座36的長度方向的中部與第二油缸34的第二油缸柱341連接,而第二上壓刀座36的兩端各固定有一第二導柱361,該對第二導柱361穿插在第二油缸34的第二油缸座342上,并且與第二油缸座342滑動配合。 第一上壓刀37固定在第一上壓刀座35朝向散熱片下挾持機構4的一側,即固定在第一上壓刀座35朝向下的一側,第二上壓刀38固定在第二上壓刀座36朝向散熱片下挾持機構4 的一側,即固定在第二上壓刀座36朝向下的一側。申請人: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將第一、第二油缸33、34改用氣缸,那么應當視為等效性替代而依然屬于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內容的范疇。當油泵31工作時,例如使第一、第二油缸33、34的第一、第二油缸柱331、341同時向缸體外伸出時,則由第一油缸柱331推動第一上壓刀座35朝著散熱片下挾持機構4的方向即向下位移,同時由第二油缸柱341推動第二上壓刀座36朝著散熱片下挾持機構4的方向即向下位移,反之亦然。前述的第一、第二上壓刀37、38彼此形成“八”字形的位置關系,以便與圖中示意的散熱片30的八字形的端部相適應,更具體地講,與散熱片30的第一邊緣302及第二邊緣 303相適應,更具體地講,與散熱片30的第一邊緣302及第二邊緣303相適應。請見圖2并且繼續(xù)結合圖1,前述的散熱片下挾持機構4包括底座41、第一作用缸42、舉升臂43、刀架座44、第一、第二下壓刀座45、46和第一、第二下壓刀47、48,底座41 優(yōu)選設置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或者將底座41設置在前述的第一、第二支承梁21、22之間的支承架上,在該底座41上設置有一對柱411 (導柱411也可以有四根)。第一作用缸42 通過作用缸座423并且以傾斜狀態(tài)固定在底座41上,在該第一作用缸42的第一作用缸柱 421的末端樞軸連接有一轉接頭422 (圖2示),在該轉接頭422上鉸接有一支承臂4221的一端,而支承臂4221的另一端與前述的底座41鉸接。舉升臂43的下端與轉接頭4221鉸接,上端通過舉升臂樞軸431樞軸(轉動)設置在樞軸座4311上,樞軸座4311固定在刀架座 44上,由此而使刀架座44的中部與舉升臂43鉸接,并且刀架座44的兩端還與前述的導柱 411滑動配合。第一下壓刀座45用螺釘固定在刀架座44朝向前述的散熱片上挾持機構3 的第一上壓刀座35的一側的一端,并且與第一上壓刀座35相對應,第二下壓刀座46同樣用螺釘固定在刀架座44朝向散熱片上挾持機構3的第二上壓刀座36的一側的另一端,并且與第二上壓刀座36相對應。第一下壓刀47直接構成于第一下壓刀座45上,而第二下壓刀48則直接構成于第二下壓刀座46上。其中第一下壓刀47與前述的第一上壓刀37相對應,而第二下壓刀48與前述的第二上壓刀38相對應,由此可知,第一、第二下壓刀47、48 彼此形成“八”字形的位置關系。在前述的第一下壓刀座45上并且在對應于第一下壓刀47的位置樞軸設置有一第一托輥451,同樣,在第二下壓刀座461上并且對應于第二下壓刀48的位置樞軸設置有一第二托輥461。在前述的底座41上設置有一第二作用缸42,該第二作用缸42的第二作用缸柱421滑動地穿插在刀架座44上,并且與第二下壓刀48背對前述的第二托輥461的一側相對應。當然,第二作用缸42在底座41上的位置也可設置在對應于第一下壓刀座45的部位,以便使第二作用缸柱421與第一下壓刀47背對第一托輥451的一側相對應。在前述的刀架座44上還設有一限位塊441和一第一信號采集器442,限位塊441 是可滑動的,并且由彈簧4411提供復位力,優(yōu)選地,限位塊441朝向圖示的散熱片30的一側構成為圓弧面,以便與散熱片30的端部的居中位置的圓弧凹腔301相適配。前述的第一信號采集器442在本實施例中對應于第一、第二下壓刀座45、46之間,即正對前述的限位塊441的位置,由圖1所示,第一信號采集器442通過L形支座固定于刀架座44上。又,前述的第一、第二作用缸42、412既可擇用氣缸,也可擇用油缸,本實施例選擇前者。及,前述的第一信號采集器442為紅外線傳感器(紅外線探頭),由線路與電氣控制箱電氣控制連接。請依然見圖1,給出的散熱片輸送機構5的優(yōu)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包括電機51、蝸輪箱52和一對傳動裝置53,電機51與蝸輪箱52傳動連接,并且由蝸輪箱52連同電機51設置在前述的第一、第二支承梁21、22之間,蝸輪箱52具有一第一蝸輪箱輸出軸 521和一第二蝸輪箱輸出軸522,第一蝸輪箱輸出軸521通過軸承座轉動地支承在第一支承梁21上,而第二蝸輪箱輸出軸522同樣通過軸承座轉動地支承在第二支承梁22上。一對傳動裝置53中的其中一個即圖1所示的左側的一個傳動裝置53與第一蝸輪箱輸出軸521 傳動連接,而一對傳動裝置53中的另一個即圖1所示的右側的一個傳動裝置53與第二蝸輪箱輸出軸522傳動連接。下面的描述是針對以第一支承梁21為載體的并且與第一蝸輪箱輸出軸521傳動連接的傳動裝置53而言的,該傳動裝置53包括第一、第二傳動輪531、532、傳動帶533、一組傳動鏈輪534和一組滾輪535,第一傳動輪531固定在第一蝸輪箱輸出軸521上,一組傳動鏈輪534以間隔狀態(tài)并且各自通過鏈輪軸5341轉動地設置在第一支承梁21的外壁上, 即轉動地設置在第一支承梁21背對第二支承梁22的一側的外壁上,各相鄰的傳動鏈輪534 之間通過傳動鏈條5342傳動連接,一組滾輪535的數(shù)量與一組傳動鏈輪534的數(shù)量相等, 并且固定在前述的鏈輪軸5341伸展到第一支承梁21的內側(朝向第二支承梁22的一側)的一端端部,傳動帶533的一端套置在第一傳動輪531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傳動輪532上, 第二傳動輪532與前述的一組傳動鏈輪534中的其中一個傳動鏈輪534同軸,該其中一個傳動鏈輪534與第一傳動輪531相對應。以第二支承梁22為載體的并且與第二蝸輪箱輸出軸522傳動連接的傳動裝置53的結構及安裝方式如同對與第一蝸輪箱輸出軸521傳動連接的傳動裝置53的描述。在前述的第一支承梁21朝向散熱片下挾持機構4的一端設有一第一散熱片邊緣挾持機構9,而在第二支承梁22朝向散熱片下挾持機構4的一端同樣設置有一第二散熱片邊緣挾持機構10,第一、第二散熱片邊緣挾持機構9、10的位置彼此對應,并且兩者的結構完全相同。設置在第一支承梁21上的第一散熱片挾持機構9包括第三作用缸91、壓力輪座 92、壓輪臂93和壓輪94,第三作用缸91和壓輪座92固定在第一支承梁21朝向第二支承梁22的一側,壓輪臂93的一端與第三作用缸91的第三作用缸柱911鉸接,另一端與壓輪座92樞軸連接,即鉸接在壓輪座92上,壓輪94轉動地設置在壓輪軸941上,而壓輪軸941 固定在壓輪臂93上,并且壓輪94與前述的一組滾輪535中的其中一個滾輪535相配合,該其中一個滾輪535即為靠近前述的散熱片下挾持機構4處的那個滾輪535。在本實施例中, 第三作用缸9擇用氣缸,但并不絕對限于氣缸,例如可以使用油缸。由于第一、第二自動焊接機構6、7的結構是完全相同的,差別僅在于第一自動焊接機構6對應于前述的第一上壓刀37與第一下壓刀47之間的部位,而第二自動焊接機構 7對應于前述的第二上壓刀38與第二下壓刀48之間的部位。下面的描述是針對第二自動焊接機構7而言的,該第二自動焊接機構7包括導軌架71、螺桿驅動電機72、螺桿73、縱、橫向微動調節(jié)導軌副74、75、焊槍架76、焊槍升降作用缸77、上下微動調節(jié)導軌副78和焊槍79,導軌架71通過一組導軌架固定螺釘713與前述的導軌架固定座132固定,在該導軌架71的長度方向的底部固定有一導軌711,并且在該導軌711上滑動地或稱移動地配設有一滑動塊7111,在導軌架71上并且在對應于導軌711 的兩端的部位各設置有一第三信號采集器712,該第三信號采集器712如同對第二信號采集器10的描述。螺桿驅動電機72固定在導軌架71的一端端部(圖示的右端端部),并且由線路與電氣控制箱控制連接。螺桿73轉動地支承在導軌架71上,并且與螺桿驅動電機72 傳動連接,在該螺桿73上配設有一螺桿螺母731,該螺桿螺母731與前述的滑動塊7111連接。縱向微動導軌副74與前述的滑塊7111連接,橫向微動調節(jié)導軌副75與縱向微動調節(jié)導軌副74連接,焊槍76與橫向微動調節(jié)導軌副75連接,焊槍升降作用缸77固定在作用缸座772上,該焊槍升降作用缸77為直線氣缸,由與氣源裝置如空氣壓縮機氣源管路連接的進出氣口 771使其升降。前述的作用缸座772與上下微動調節(jié)導軌副78連接,而上下微動調節(jié)導軌副78與焊槍架76固定,焊槍79通過焊槍座791與焊槍升降作用缸77固定,并且對應于前述的第二上、下壓刀38、48之間,焊槍79的電纜792與焊機連接。通過對縱向調節(jié)旋鈕741的調節(jié)可使前后微動調節(jié)導軌副75橫向移動;通過對橫向調節(jié)旋鈕751的調節(jié)可使焊槍架76左右移動;通過對上下調節(jié)旋鈕781的調節(jié)可使作用缸座772上下移動。申請人:描述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由前道工序處理后的散熱片30被過渡到本發(fā)明的輸送機架2的第一、第二支承梁21、22之間,并且在散熱片輸送機構5的電機51的工作下經蝸輪箱52的第一、第二蝸輪箱輸出軸521、522同時帶動一對傳動裝置53,由一組滾輪 535帶動散熱片30朝著散熱片上、下挾持機構3、4的方向行移,并且在該過程中由設置在第一、第二支承梁21、22上的各一組導向滾輪8對散熱片30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限位,避免散熱片30跑偏。以及在散熱片邊緣挾持機構9的工作下,使第三作用缸91的第三作用缸柱 911向缸體外伸出,推動壓輪臂93,使壓輪94配合一組滾輪535中的其中一個滾輪535將散熱片30的邊緣挾持,以避免散熱片30在行進過程中出現(xiàn)顫跳。當散熱片30觸及第二信號采集器20時,并且將第二信號采集器20的樞轉臂201下壓時,則由第二信號采集器20 將信號反饋給電氣控制箱,由電氣控制箱發(fā)出指令,散熱片輸送機構5暫時停止工作時,滾輪535停止轉動,散熱片30停止移動。在散熱片30觸及第二信號采集器20時,散熱片30 的圓弧凹腔301恰好與前述的限位塊441接觸,此時第一信號采集器442探及散熱片30,將信號反饋給電氣控制箱。由電氣控制箱發(fā)出指令使散熱片上、下挾持機構3、4工作,按上面的描述使第一、第二上壓刀37、38下行,以及在第一作用缸42的工作下,通過舉升臂43將刀架座44向上舉升,使第一、第二下壓刀47、48向上位移,由第一、第二上壓刀37、38與第一、第二下壓刀47、48的共同配合而將行移至第一、第二上壓刀37、38與第一、第二下壓刀 47,48之間的散熱片30的端部挾持。此時的散熱片30的圓弧凹腔301恰好與限位塊441 貼觸。緊接著,第一、第二自動焊接機構6、7工作,由第一自動焊接機構6的焊槍對散熱片 30 一端的第一邊緣302焊接,由第二自動焊接機構7的焊槍79對散熱片30的第二邊緣303 焊接。以第二自動焊接機構7為例,螺桿驅動電機72工作,帶動螺桿73,由螺桿螺母731帶動滑動塊7111沿導軌711移動,在移動過程中,由焊槍79對散熱片30的一端的人字形部位或稱八字形部位焊接,即對第二邊緣303焊接,焊槍79的移動范圍由滑動塊7111與第三信號采集器712的配合確定。焊接完成后,第一、第二散熱片邊緣挾持機構9、10以及散熱片上、下挾持機構3、4作與前述相反的動作,使壓輪941與滾輪535斥開,同時使第一、第二上壓刀37、38與第一、 第二下壓刀47、48斥開,散熱片30行出龍門式機架1,進入由圖2示出的過渡架40,進而經該過渡架40行移至與本發(fā)明結構相同的變壓器片式散熱器的散熱片焊邊機按照雷同的工作原理對散熱片30的另一端的人字形或稱八字形部位焊接,即對散熱片30的另一端的第一、第二邊緣302、303焊接。
權利要求
1.一種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所述的散熱片焊邊機包括構成有一騰空腔 (11)的一龍門式機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熱片定位裝置包括一散熱片上挾持機構 (3)和一散熱片下挾持機構G),散熱片上挾持機構( 設置在所述龍門式機架(1)的頂部,而散熱片下挾持機構(4)設置在龍門式機架(1)的底部,并且與散熱片上挾持機構(3) 相對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龍門式機架(1)由一對彼此縱向并行的縱臂(12)和具有橫臂腔(131)的一橫臂(13)構成,一對縱臂(12)的底端支承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橫臂(13)的一端與一對縱臂(12)中的其中一根縱臂(12)的頂端連接,而橫臂(13)的另一端與一對縱臂(12)中的另一根縱臂(12)的頂端連接,所述的散熱片上挾持機構C3)設置在橫臂(1 朝向散熱片下挾持機構(4)的一側。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熱片上挾持機構C3)包括油泵(31)、換向閥(32)、第一、第二油缸(33、34)、第一、第二上壓刀座 (35、36)、第一上壓刀(37)和第二上壓刀(38),油泵(31)設置在所述橫臂(13)的橫臂腔 (131)內,換向閥(32)固定在橫臂(13)的外壁上并且通過進回油管路(321)與油泵(32) 油路連接,第一、第二油缸(33、34)彼此并行地與橫臂(13)固定,并且與所述換向閥(32) 液壓油路連接,其中,第一、第二油缸(33、34)均以懸臂狀態(tài)對應于所述騰空腔(11)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第一上壓刀座(3 的長度方向的中部與第一油缸(3 的第一油缸柱(331) 連接,而第一上壓刀座(3 的兩端各固定有一第一導柱(351),一對第一導柱(351)穿插在第一油缸(3 的第一油缸座(33 上,并且與第一油缸座(33 滑動配合,第二上壓刀座 (36)的長度方向的中部與第二油缸(34)的第二油缸柱(341)連接,而第二上壓刀座(36) 的兩端各固定有一第二導柱(361),該對第二導柱(361)穿插在第二油缸(34)的第二油缸座(34 上,并且與第二油缸座(34 滑動配合,第一上壓刀(37)固定在第一上壓刀座 (35)朝向下的一側,第二上壓刀(38)固定在第二上壓刀座(36)朝向下的一側,其中,第一、 第二上壓刀(37、38)彼此形成八字形的位置關系。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熱片下挾持機構(4)包括底座(41)、第一作用缸(42)、舉升臂(43)、刀架座(44)、第一下壓刀座 (45)、第二下壓刀座(46)、第一下壓刀07)和第二下壓刀(48),底座設置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在該底座Gl)上設置有至少一對導柱011),第一作用缸0 固定在底座Gl) 上,舉升臂(43)與第一作用缸02)的第一作用缸柱G21)連接,刀架座04)的中部與舉升臂G3)鉸接,并且該刀架座G4)還與所述的導柱Gll)滑動配合,第一下壓刀座G5) 固定在刀架座G4)朝向上的一側的一端,第二下壓刀座G6)固定在刀座架G4)朝向上的一側的另一端,第一下壓刀G7)構成于第一下壓刀座G5)上,第二下壓刀08)構成于第二下壓刀座G6)上,并且第一、第二下壓刀(47、48)彼此形成八字形的位置關系。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作用缸0 的第一作用缸柱G21)的末端樞軸連接有一轉接頭022),在該轉接頭(422)上鉸接有一支承臂G221)的一端,而支承臂0221)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底座Gl)鉸接,所述的舉升臂(43)與轉接頭(422)鉸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作用缸G2)為氣缸或油缸。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下壓刀座0 上樞軸設置有一第一托輥G51),而在所述的第二下壓刀座06)上樞軸設置有一第二托輥G61),第一托輥051)與第一下壓刀07)相對應,而第二托輥G61) 與第二下壓刀G8)相對應;在所述的底座Gl)上設置有一第二作用缸012),該第二作用缸G12)的第二作用缸柱G121)滑動地穿插在所述刀架座G4)上,并且與第二下壓刀 (48)背對所述第二托輥(461)的一側相對應,在刀架座G4)上還設置有一第一信號采集器 042),該第一信號采集器(44 對應于所述第一下壓刀G7)背對所述第一托輥G51)的一側或者對應于所述第二下壓刀G8)背對所述第二托輥G61)的一側。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信號采集器(442)為行程開關、微動開關、位置接近開關、干簧管或霍爾感應元件。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作用缸G12)為氣缸或油缸。
10.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刀架座G4)上還滑動地配設有一限定塊G41),該限定塊(441)位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下壓刀 (47、48)之間。
全文摘要
一種散熱片焊邊機的散熱片定位裝置,屬于焊接機械技術領域。所述的散熱片焊邊機包括構成有一騰空腔的一龍門式機架,所述的散熱片定位裝置包括一散熱片上挾持機構和一散熱片下挾持機構,散熱片上挾持機構設置在所述龍門式機架的頂部,而散熱片下挾持機構設置在龍門式機架的底部,并且與散熱片上挾持機構相對應。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由散熱片上、下挾持機構的彼此配合而將處于焊接狀態(tài)下的散熱片可靠定位,從而得以保障散熱片的焊接質量。
文檔編號B23K37/04GK102528364SQ2012100353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2月17日
發(fā)明者嚴江, 王建忠 申請人:常熟市友邦散熱器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