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換熱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換熱器,本發(fā)明還涉及該換熱器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換熱器(又叫熱交換器)在紡織、化工、冶金、制藥等許多工業(yè)領域被廣泛應用。換熱器種類很多,以間壁式換熱器應用最為廣泛,間壁式換熱器的結構形式也很多,而其中的列管式換熱器應用量又居首位。在列管式換熱器中,兩個重要組件是換熱管與管板,為不使兩種流體混合,換熱管與管板必須緊密連接。在金屬換換熱器中換熱管與管板的常用連接結構有三種焊接、脹接和脹焊連接。脹焊連接是在脹接后再在管外邊緣焊一圈,以加強連接強度。上述連接方式存在如下不足換熱管與管板固定的部位容易松動而產(chǎn)生細微的間隙,使換熱器內的液體泄漏。焊接帶來受應力的影響,容易在焊接處開裂,造成換熱器簡體內的液體泄漏。同時上述方法均費工、費時,且需專用設備,耗電,增加加工成本。為此技術人員作了諸多改進,見專利號為ZL200820232327. I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換熱器換熱管與管板的螺紋聯(lián)接結構》(授權公告號為CN201327343Y),該專利提供的連接結構雖然彌補了焊接帶來的不足,但管板與換熱管拆裝麻煩,操作起來工作效率很低, 不適用于換熱管數(shù)量龐大的換熱器。另參考專利號為ZL200820110194. O中國實用新型《換熱器管與管板的連接結構》(授權公告號為CN201285248Y),在管板上的孔內加工有擴大孔, O型密封圈設置在擴大孔內,緊固件設置在密封圈的上方并壓緊密封圈。這個專利也是安裝繁瑣,裝配效率低下。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xiàn)狀而提供一種安裝快捷的換熱器。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又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密封性佳的換熱器。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又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拆卸方便的換熱器。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又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密封性佳的換熱器制作方法。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又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裝和拆卸方便的換熱器制作方法。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換熱器,包括管板和多個換熱管,前述的管板縱向設置并開設有多個安裝孔,前述的換熱管橫向設置于前述的安裝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管至少一端具有徑向向外凸起的限位部,并且,所述換熱管位于限位部前端部分插入安裝孔內,而前述的限位部限位于管板的內側壁。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限位部呈環(huán)狀并與管板內側壁緊配合。這樣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進一步,所述的管板為兩塊并分別設于換熱管兩端,對應地,所述的限位部則成型于換熱管兩端。
為提高密封性能,所述的安裝孔內設置有密封圈或密封膠。一種換熱器的制作方法,所述的換熱器包括管板和多個換熱管,前述的管板縱向設置并開設有多個安裝孔,前述的換熱管橫向設置于前述的安裝孔內,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①將換熱管的至少一端成型有徑向向外凸起的限位部;②將換熱管位于限位部前端部分插裝于管板的安裝孔內,并且使限位部限位于管板的內側壁。步驟①中成型可以采用如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擠壓模具成型,該擠壓模具包括上壓緊塊、下壓緊塊和壓桿,前述的上壓緊塊與下壓緊塊之間具有供換熱管設置的空腔,前述的上壓緊塊和下壓緊塊后端面齊平, 前述的壓桿位于前端的壓力面及凸起于壓力面并能伸入換熱管內的壓頭,并且,前述的壓頭和壓力面之間具有供換熱管管壁插入的間隙;換熱管設置于空腔內,壓桿的壓頭伸入換熱管,換熱管管壁插入壓頭和壓力面之間的間隙內,壓桿向前移動擠壓,形成限位部,擠壓結束后,壓桿的壓力面與上壓緊塊后端面之間具有擠壓間隙,而所述的限位部則成型于該擠壓間隙內。第二種,步驟①中成型采用壓延模具成型,該壓延模具包括能轉動的夾具和壓片, 前述的夾具具有供換熱管設置的空腔,并且,該空腔內壁成型有環(huán)狀的凹槽,前述的壓片具有成型限位部的壓延頭;換熱管設置于夾具的空腔內,夾具帶動換熱管轉動,壓片伸入換熱管并下壓,壓延頭將換熱管管壁壓入凹槽內成型出限位部。所述的管板為兩塊,對應地,所述的限位部為兩個并分別成型于換熱管兩端,所述的換熱管位于限位部前端部分的長度大于管板厚度;先將管板安裝初始距離間隔布置,管板之間的初始距離大于換熱管兩個限位部之間的長度小于換熱管的長度,然后將換熱管的兩端裝入相應的安裝孔內,最后管板相向合攏,即裝配完成。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管板限位于換熱管的限位部即裝配完畢,安裝快捷方便,同時限位部與換熱管為一體件,強度可靠,限位部與管板緊配合狀態(tài)下密封性好,整個安裝過程無需額外部件,安裝簡單,成本較低。同時拆卸也方便快捷,利于清洗和維護。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10為壓延成型后狀態(tài)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I 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換熱器包括兩個管板I和多個換熱管2,管板I 間隔縱向設置,并且,每塊管板I上開設有多個安裝孔,管板I周圍具有包邊11。換熱管2 橫向設置于安裝孔內,換熱管2兩端分別具有徑向向外凸起的環(huán)狀的限位部21,并且,換熱管2位于限位部前端部分插入安裝孔內,而限位部21限位于管板的內側壁并與管板I內側壁緊配合。安裝孔內設置有密封圈或密封膠。進一步,換熱器還具有上保溫板3和下保溫板4。換熱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①將換熱管2兩端成型有徑向向外凸起的環(huán)狀的限位部21 ;②將換熱管2位于限位部前端部分插裝于管板I的安裝孔內,并且使限位部21限位于管板2的內側壁并與管板2內側壁緊配合,并且,換熱管2位于限位部前端部分的長度 H大于管板I厚度,裝配后換熱管2有部分伸出管板I外端面。步驟①中成型可以采用如下兩種成型方式第一種,采用擠壓模具成型,如圖6、圖7和圖8所示,擠壓模具包括上壓緊塊51、 下壓緊塊52和壓桿6,上壓緊塊51與下壓緊塊52之間具有供換熱管2設置的空腔,上壓緊塊51和下壓緊塊61后端面齊平,壓桿6位于前端的壓力面63及凸起于壓力面63并能伸入換熱管2內的壓頭61,并且,壓頭61和壓力面63之間具有供換熱管2管壁插入的間隙 62 ;換熱管2設置于空腔內,壓頭61伸入換熱管2,換熱管2管壁插入壓頭61和壓力面63 之間的間隙內,壓桿6向前移動擠壓,形成限位部21,擠壓結束后,壓桿的壓力面64與上壓緊塊51后端面之間具有擠壓間隙,而限位部21則成型于該擠壓間隙內。第二種,采用壓延模具成型,如圖9和圖10所示,壓延模具包括能轉動的夾具7和壓片8,夾具7具有供換熱管2設置的空腔,并且,該空腔內壁成型有環(huán)狀的凹槽71,壓片8 具有成型限位部的壓延頭81 ;換熱管2設置于空腔內,換熱管2在夾具7的作用下轉動,壓片8伸入換熱管2并下壓,壓延頭81將換熱管2管壁壓入凹槽71內成型出限位部21。這里的壓片8可以是緩慢轉動,也可以不轉動。裝配時具體如下操作先將管板2安裝初始距離間隔布置,管板之間的初始距離大于換熱管兩個限位部之間的長度M小于換熱管的長度N,然后將換熱管2的兩端裝入相應的安裝孔內,最后管板I相向合攏,即裝配完成。密封圈可以預先在安裝孔內設置,也可以預先套在換熱管頭部,密封膠可以預先在安裝孔內涂覆,也可以預先在換熱管頭部涂覆。
權利要求
1.一種換熱器,包括管板和多個換熱管,前述的管板縱向設置并開設有多個安裝孔,前述的換熱管橫向設置于前述的安裝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管至少一端具有徑向向外凸起的限位部,并且,所述換熱管位于限位部前端部分插入安裝孔內,而前述的限位部限位于管板的內側壁。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部呈環(huán)狀并與管板內側壁緊配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板為兩塊并分別設于換熱管兩端,對應地,所述的限位部則成型于換熱管兩端。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裝孔內設置有密封圈或密封膠。
5.一種換熱器的制作方法,所述的換熱器包括管板和多個換熱管,前述的管板縱向設置并開設有多個安裝孔,前述的換熱管橫向設置于前述的安裝孔內,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①將換熱管的至少一端成型有徑向向外凸起的限位部;②將換熱管位于限位部前端部分插裝于管板的安裝孔內,并且使限位部限位于管板的內側壁。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①中所述的限位部呈環(huán)狀并與管板內側壁緊配合。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①中成型采用擠壓模具成型,該擠壓模具包括上壓緊塊、下壓緊塊和壓桿,前述的上壓緊塊與下壓緊塊之間具有供換熱管設置的空腔,前述的上壓緊塊和下壓緊塊后端面齊平,前述的壓桿位于前端的壓力面及凸起于壓力面并能伸入換熱管內的壓頭,并且,前述的壓頭和壓力面之間具有供換熱管管壁插入的間隙;換熱管設置于空腔內,壓桿的壓頭伸入換熱管,換熱管管壁插入壓頭和壓力面之間的間隙內,壓桿向前移動擠壓,形成限位部,擠壓結束后,壓桿的壓力面與上壓緊塊后端面之間具有擠壓間隙,而所述的限位部則成型于該擠壓間隙內。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①中成型采用壓延模具成型,該壓延模具包括能轉動的夾具和壓片,前述的夾具具有供換熱管設置的空腔,并且,該空腔內壁成型有環(huán)狀的凹槽,前述的壓片具有成型限位部的壓延頭;換熱管設置于夾具的空腔內,夾具帶動換熱管轉動,壓片伸入換熱管并下壓,壓延頭將換熱管管壁壓入凹槽內成型出限位部。
9.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板為兩塊,對應地,所述的限位部為兩個并分別成型于換熱管兩端,所述的換熱管位于限位部前端部分的長度大于管板厚度;先將管板安裝初始距離間隔布置,管板之間的初始距離大于換熱管兩個限位部之間的長度小于換熱管的長度,然后將換熱管的兩端裝入相應的安裝孔內,最后管板相向合攏,即裝配完成。
10.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裝孔內設置有密封圈或密封膠。
全文摘要
一種換熱器,包括管板和多個換熱管,前述的管板縱向設置并開設有多個安裝孔,前述的換熱管橫向設置于前述的安裝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管至少一端具有徑向向外凸起的限位部,并且,所述換熱管位于限位部前端部分插入安裝孔內,而前述的限位部限位于管板的內側壁。本發(fā)明還公開了換熱器的制作方法。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管板限位于換熱管的限位部即裝配完畢,安裝快捷方便,同時限位部與換熱管為一體件,強度可靠,整個安裝過程無需額外部件,安裝簡單,成本較低。同時拆卸也方便快捷,利于清洗和維護。
文檔編號B21C25/02GK102607321SQ20121007636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21日
發(fā)明者羅云斌, 許永久 申請人:寧波久源潤滑設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