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的加工裝置、按壓金屬模具及金屬模具設置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板材的加工裝置(301),其具備對板材(W)進行加壓的加壓部(305)、支承由該加壓部加壓的板材的支承部(307),該板材的加工裝置(301)具有:接受來自加壓部的加壓力的端面按壓上模(309);端面按壓下模(311),其與端面按壓上模對置地設在支承部側(cè),在其與端面按壓上模之間插入板材的端面的端面(319);端面按壓部(313),其通過使端面按壓上模向端面按壓下模側(cè)相對地移動來按壓板材的端面;以及設定板材的端面的按壓寬度端面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部(315)。
【專利說明】板材的加工裝置、按壓金屬模具及金屬模具設置體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加工由金屬板構(gòu)成的板材的加工裝置、按壓金屬模具以及金屬模具設置體,尤其涉及具備除了對板材進行折彎加工之外,還具備按壓板材的端部等的功能,或者代替對板材進行折彎加工而具備對板材的端部進行按壓的功能的板材的加工裝置、按壓金屬模具及金屬模具設置體。
【背景技術】
[0002]當在利用激光切割、剪切切割等進行切割后對由金屬板構(gòu)成的板材進行折彎加工時,如圖12所示,容易在板材W上產(chǎn)生船翹曲等翹曲S。眾所周知,該翹曲S在對寬度尺寸比較小,折彎棱線的長度比較長的板材W進行折彎加工時產(chǎn)生。
[0003]為了抑制這種板材的翹曲,在通過矯平機對切割后的板材進行彎曲加工,或者在利用沖壓機進行彎曲加工后,將板材顛倒放置來進行抑制,對翹曲進行修正。但是,在使用矯平機的場合,存在在切割與彎曲加工工序之間需要準備與多種尺寸的板材對應的矯平機之類的問題。在利用沖壓機的彎曲加工后修正翹曲的場合,存在難以修正的問題。
[0004]例如,在日本國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5-177790號(專利文獻I)中記載有,以形狀成為賦予與板材的U字彎曲相反方向的彎曲的形狀的方式形成金屬模具,通過分兩階段進行利用了彎曲返回的彎曲加工,來減少翹曲。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在利用金屬模具對Z形材料、帽形槽材料進行彎曲后,進行彎曲返回的這兩階段加工,減少翹曲。
[0005]但是,根據(jù)專利文獻1,存在不僅需要特殊的金屬模具,還無法靈活地對應板材的尺寸,并且加工后的板材的形狀變復雜的問題。
[0006]另外,根據(jù)日本國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6-15404號(專利文獻2),由于分兩次進行彎曲加工,因此,存在加工所需時間長,并且,無法與特殊的形狀對應的問題。
[0007]相對于此,
【發(fā)明者】對V彎曲等折彎加工的長邊翹曲的原理進行研究,探明了折彎加工中的翹曲的產(chǎn)生與翹曲的抑制,這在特愿2011-5649號及作為以特愿2011-5649號為基礎的國內(nèi)優(yōu)先權(quán)主張申請的特愿2011-242372號中已經(jīng)明確提出。據(jù)此,通過對板材的切割邊緣施加壓力來增減因切割而在板材上產(chǎn)生的殘留應力,從而能夠抑制翹曲。
【發(fā)明內(nèi)容】
[0008]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9]但是,在根據(jù)發(fā)明人的提案,對板材進行折彎加工的場合,除了板材的折彎加工機,還額外準備按壓板材的切割邊緣的按壓加工機,需要在利用按壓加工機按壓了板材的端面后,將板材移動到折彎加工機。因此,板材的處理麻煩,存在作業(yè)花費勞力的問題。
[0010]相對于此,若利用一臺折彎加工機進行板材的端面的按壓、板材的彎曲加工,則需要在板材的加工時逐一更換按壓板材的端面的金屬模具、折彎板材的金屬模具。因此,產(chǎn)生作業(yè)工序增加,并且板材的處理麻煩的問題。
[0011]另外,在使用折彎加工機,在該厚度方向沿整個規(guī)定寬度按壓(用于減少對板材進行彎曲加工時的翹曲的按壓)板材的端面時,根據(jù)按壓的方式,存在有可能無法正確地按壓板材的被按壓的部位的問題。
[0012]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
[0013]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不僅能利用一臺裝置進行板材的端面的按壓與彎曲加工,而且板材的處理容易,能提高作業(yè)性的板材的加工裝置、按壓金屬模具及金屬模具設置體(設置在加工裝置上且支撐金屬模具的金屬模具設置體)。
[0014]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能正確地進行為了減少對板材進行彎曲加工時的產(chǎn)生翹曲的板材的按壓的加工裝置、按壓金屬模具以及金屬模具設置體。
[0015]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技術方案,具備對板材進行加壓的加壓部、支承由該加壓部加壓的板材的支承部的板材的加工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接受來自上述加壓部的加壓力的端面按壓上模;端面按壓下模,其與上述端面按壓上模對置地設在上述支承部側(cè),在與上述端面按壓上模之間插入上述板材的端面;端面按壓部,其通過利用上述加壓部的加壓力使上述端面按壓上模向上述端面按壓下模側(cè)相對地移動,按壓上述板材的沿加工前的折彎線的一方的端面;以及端面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部,其以下述方式設定上述板材的端面的按壓寬度:在由上述端面按壓部進行上述按壓時,上述板材的一方的端面的碰撞面位于比上述加壓部對上述端面按壓上模施加的加壓力的加壓中心,更靠上述板材插入上述端面按壓上模與上述端面按壓下模之間的方向的跟前側(cè)。
[0016]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技術方案,設置并使用于利用沖頭、沖模及加壓部來對板材實施彎曲加工的加工裝置的按壓金屬模具的特征在于,具有:接受來自將上述沖頭向上述沖模側(cè)驅(qū)動的加壓部的加壓力的端面按壓上模;端面按壓下模,其與上述端面按壓上模對置地設置,在與上述端面按壓上模之間插入上述板材的端面;端面按壓部,其通過利用上述加壓部的加壓力使上述端面按壓上模向端面按壓下模側(cè)移動,來按壓上述板材的沿加工前的折彎線的一方的端面;以及端面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部,其以下述方式設定上述板材的端面的按壓寬度:在由上述端面按壓部進行上述按壓時,上述板材的一方的端面的碰撞面位于比上述加壓部對上述端面按壓上模的施加的加壓力的加壓中心更靠上述板材插入上述端面按壓上模與上述端面按壓下模之間的方向的跟前側(cè)。
[0017]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方案,設置并使用于利用沖頭與沖模來對板材實施彎曲加工的加工裝置的金屬模具設置體的特征在于,具有:設置上述沖模的金屬模具設置部;以及端面按壓部,其按壓由上述沖頭與設置于上述金屬模具設置部的沖模進行彎曲加工前的板材的沿彎曲線的端面?zhèn)鹊牟课?,上述端面按壓部隔著上述沖頭與上述沖模的加壓中心而位于與上述加工裝置的裝置基座相反的一側(c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的整體的側(cè)視圖。
[0019]圖2是表示折彎加工裝置的折彎加工部的立體圖。
[0020]圖3是從背面表示折彎加工裝置的折彎加工部的立體圖。
[0021]圖4是表示端面按壓部的高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的立體圖。
[0022]圖5是表示高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的側(cè)視圖。
[0023]圖6是在省略了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的狀態(tài)下表示高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的立體圖。[0024]圖7是表示高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的作用的主視圖。
[0025]圖8是表示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的側(cè)視圖。
[0026]圖9是表示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的俯視圖。
[0027]圖10是表示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的立體圖。
[0028]圖11是表示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的立體圖。
[0029]圖12是表示產(chǎn)生了翹曲的折彎加工后的板材的立體圖。
[0030]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的整體的主視圖。
[0031]圖14是圖13的XIV向視圖,是表示折彎加工裝置整體的側(cè)視圖,是與圖2對應的圖。
[0032]圖15是取下了罩板的、設置在折彎加工裝置上的沖模設置體的立體圖。
[0033]圖16是表示圖15的XV1-XVI截面的圖。
[0034]圖17是將圖16簡化的圖。
[0035]圖18是簡化表示圖15的XVII1-XVIII截面的圖。
[0036]圖19是表示使沖模保持體(上部按壓模具)從圖17的狀態(tài)下降,利用下部按壓模具與上部按壓模具夾住板材的端面并按壓的狀態(tài)的圖。
[0037]圖20是表示在使下部按壓模具從圖17的狀態(tài)向后側(cè)移動退出后,使沖模保持體(上部按壓模具)下降后的狀態(tài)的圖,是表示不進行利用夾住板材的端面的按壓的狀態(tài)的圖。
[0038]圖21是表示使碰撞件(碰撞支撐體)從圖18的狀態(tài)移動到后端的狀態(tài)的圖。
[0039]圖22是表示在圖21的狀態(tài)下,將用于進行折邊的板材設置于下部按壓模具的狀態(tài)的圖。
[0040]圖23表示使沖模保持體(上部按壓模具)從圖22的狀態(tài)下降,利用下部按壓模具與上部按壓模具夾住板材的端面并按壓,進行折邊的狀態(tài)的圖。
[0041]圖24是表示使沖模(沖模保持體)從圖17的狀態(tài)下降后,將板材設置于沖模,使沖頭下降,利用沖模與沖頭夾住板材進行板材的彎曲加工的狀態(tài)的圖。
[0042]圖25是圖24的XXV部的放大圖。
[0043]圖26是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的、對板材進行按壓等的部位的立體圖,是表示端面按壓上模上升的狀態(tài)的圖。
[0044]圖27是表示從圖26所示的狀態(tài)使端面按壓上模下降,按壓(用于減少對板材進行彎曲加工時的翹曲的按壓)板材的端部的狀態(tài)的圖。
[0045]圖28是表示使端面按壓上模從圖26所示的狀態(tài)下降,對板材進行折邊加工的狀態(tài)的圖。
[0046]圖29是圖26的XXIX向視圖。
[0047]圖30是表示進行圖27所示的按壓時的、端面按壓上模與端面按壓下模的動作的側(cè)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8](第一實施方式)
[0049]下面,利用圖示的實施方式具體地說明本發(fā)明。圖1?圖12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板材的折彎加工裝置(板材的加工裝置)1,圖1是整體的側(cè)視圖,圖2及圖3是表示折彎加工部2的立體圖及從背面觀察的立體圖。圖4?圖7表示端面按壓部3及端面按壓部3的高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41,圖8?圖11表示端面按壓部3的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51,圖12表示對板材的端面的按壓控制。
[0050]板材的折彎加工裝置(例如壓彎機)I除了進行由金屬板構(gòu)成的板材(板狀的工件)W的折彎的功能外,還具備為了調(diào)整由切割產(chǎn)生的殘留應力而按壓板材W的端面的功能。因此,如圖1所示,折彎加工裝置I具備利用V彎等對板材W進行折彎的折彎加工部2、按壓折彎加工前的板材W的一方的端面?zhèn)鹊亩嗣姘磯翰?、以及一體地支撐折彎加工部2與端面按壓部3的裝置基座5。
[0051]裝置基座5通過上部基座5a及下部基座5b在上下對置的狀態(tài)下連接設置,從側(cè)面觀察形成為縱長的U字形狀(或C字形狀),折彎加工部2配置在上部基座5a側(cè),端面按壓部3以與折彎加工部2的下側(cè)對置的狀態(tài)配置在下部基座5b側(cè)。在折彎加工裝置I中,端面按壓部3按壓由激光、剪切等切割后的板材W的一方的端面?zhèn)榷鴮埩魬M行增減。按壓該一方的端面?zhèn)群?,折彎加工?對板材W進行折彎加工。由此,能夠進行抑制了翹曲產(chǎn)生的板材W的折彎加工。
[0052]如圖1所示,折彎加工部2具備設在上部基座5a側(cè)的沖頭側(cè)部件11、設在沖頭側(cè)部件11的下方的沖模側(cè)部件12、驅(qū)動沖頭側(cè)部件11的由液壓缸構(gòu)成的折彎驅(qū)動裝置(驅(qū)動裝置)13。另外,液壓缸也可以是伺服馬達等其他促動器。由液壓缸構(gòu)成的折彎驅(qū)動裝置13以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安裝在裝置基座5的上部基座5a上,利用其伸縮動作,進行用于使沖頭側(cè)部件11向沖模側(cè)部件12的方向移動的上下動作。另外,也可以是代替使沖頭側(cè)部件11在上下方向上移動,而使沖模側(cè)部件12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結(jié)構(gòu),或者除了使沖頭側(cè)部件11在上下方向上移動,還使沖模側(cè)部件12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結(jié)構(gòu)。
[0053]沖頭側(cè)部件11具有設在折彎驅(qū)動裝置13的下側(cè)且按壓板材W的沖頭14、安裝沖頭14的沖頭支架15、以及安裝沖頭支架15的上部臺16。上部臺16連結(jié)在折彎驅(qū)動裝置13上,通過折彎驅(qū)動裝置13進行驅(qū)動,沖頭14與上部臺16、沖頭支架15 —起進行上下動作,按壓板材W。
[0054]沖模側(cè)部件12具有與沖頭14對置且支承由沖頭14按壓的板材W的沖模17、支撐沖模17的下部的沖模支架(第一沖模保持體)18及下部臺(第二沖模保持體)21。下部臺21與沖模支架18 —起夾住并保持沖模17,在其上部突出有與沖模支架18對置的夾持片21a。沖模17的腳部17a被沖模支架18及夾持片21a夾持,通過在該夾持狀態(tài)下利用螺釘緊固沖模支架18,將沖模17保持于沖模支架18及下部臺21。
[0055]通過將下部臺21安裝在固定于裝置基座5的下部基座5b上的基架25上,上述的沖模側(cè)部件12整體支撐在基架25上。基架25形成為具有垂直狀立起的側(cè)壁部25a的側(cè)面L字形,下部臺21以能相對于基架25的側(cè)壁部25a上下移動的方式進行安裝。S卩,如圖3所示,在下部臺21的側(cè)壁部25a上,以規(guī)定間隔形成多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長孔26,通過安裝在下部臺21的背面的多個螺釘27的分別貫通該長孔26,將下部臺21能上下移動地安裝在基架25上。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沖頭14向沖模17的方向移動,即,當沖頭14下降并按壓沖模17上的板材W時,由于沖頭14的按壓,向下方向的移動力作用在下部臺21上,因此下部臺21向相同方向移動。在該場合,在基架25的側(cè)壁部25a的內(nèi)部設有與螺釘27對應的返回彈簧28,因下部臺21的向下移動而壓縮,從而下部臺21利用該反作用力復歸到原來的高度位置。
[0056]折彎加工部2將板材W折彎為V彎曲等,板材W的折彎沿沖頭14與沖模17的按壓中心7 (參照圖1)進行。
[0057]端面按壓部3具備與下部臺21對置地配置的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是按壓沿折彎加工前的板材W的折彎加工的折彎線的一方的端面?zhèn)鹊哪>摺0宀腤在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上載置一方的端面?zhèn)?,在該載置狀態(tài)下,沖頭14向沖模17方向移動,下部臺21向相同方向移動,利用該下部臺21的移動,在下部臺21與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之間夾住板材W,從而按壓一方的端面19附近。為了進行該按壓,與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對應的下部臺21的下端是上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2。
[0058]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由于是將進行板材W的折彎的折彎按壓部2、為了抑制翹曲而按壓板材W的端面的端面按壓部3設在一個裝置基座5上的結(jié)構(gòu),因此,能利用一臺裝置進行板材W的端面的按壓與彎曲加工。另外,板材W的處理容易,能提高作業(yè)性。另外,由于用于控制板材W的殘留應力的對板材W的一方的端面19的按壓能利用對板材W進行折彎加工的折彎加工部2的折彎驅(qū)動裝置13的驅(qū)動力進行,因此,不需要其他用于板材W的端面19的按壓的驅(qū)動源,結(jié)構(gòu)簡單,并且能節(jié)約能源。
[0059]如圖2所示,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由多個固定模具33及多個可動模具35形成。多個固定模具33以高度位置固定的狀態(tài)設在基架25上??蓜幽>?5與固定模具33相鄰地設置,高度位置相對于固定模具33可變??蓜幽>?5的高度位置的改變由高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41進行。
[0060]如圖4?圖6所示,高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41具有配置在基架25的背面?zhèn)鹊母叨日{(diào)節(jié)驅(qū)動源42、配置在基架25的上方的墊片43。高度調(diào)節(jié)驅(qū)動源42能夠使用缸體或馬達,在該實施方式中,使用缸體。墊片43形成為平板狀,以面向各可動模具35的下表面的方式配置在基架25的上方??蓜幽>?5的面向墊片43的下表面是具有高面部35a與低面部35b的臺階面。
[0061]平板狀的墊片43能在基架25上在朝向沖模側(cè)部件12的方向或離開沖模側(cè)部件12的方向上移動。為了進行該移動,在高度調(diào)節(jié)驅(qū)動源42的活塞42a的前端部安裝連結(jié)托架44,在該連結(jié)托架44的前端部分安裝墊片43。連結(jié)托架44通過高度調(diào)節(jié)驅(qū)動源42進行驅(qū)動而進行滑動移動,通過該滑動移動,墊片43向上述方向、即朝向沖模側(cè)部件12的方向及離開沖模側(cè)部件12的方向移動。
[0062]通過該移動,當墊片43面向高面部35a時,在墊片43與可動模具35的高面部35a之間產(chǎn)生較大的間隙,因此,可動模具35降低與該較大的間隙相應的量。這樣,在可動模具35變低的狀態(tài)下,可動模具35與板材W的按壓無關。圖7表不該狀態(tài),可動模具35相對于固定模具33變低。當沖頭14在該狀態(tài)下下降且下部臺21向下方移動時,利用下部臺21的上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2與固定模具33進行板材W的端面的按壓,不進行利用可動模具35的按壓。相對于此,當墊片43面向低面部35b時,墊片43與低面部35b接近,因此,可動模具35為以其上表面與固定模具33為相同高度的方式停止在較高的位置的狀態(tài)。這樣,在可動模具35變高的狀態(tài)下,可動模具35與固定模具33均與板材W的按壓相關。
[0063]在這種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中,通過改變可動模具35的高度位置,能夠局部地按壓板材W的端面。因此,能局部地按壓需要按壓的板材W的必要部位。
[0064]在該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I中,能調(diào)節(jié)板材W的一方的端面的按壓寬度。該調(diào)節(jié)通過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51來進行。
[0065]如圖8?圖11所示,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51具備設在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上的端面抵接桿53、及使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移動的反向行程限位器(未圖示)。
[0066]端面抵接桿53設在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的固定模具33上,插入固定模具33與沖模側(cè)部件12的下部臺21之間。通過插入固定模具33與下部臺21之間,端面抵接桿53成為面向載置在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上的板材W的一方的端面19的狀態(tài)(參照圖1),板材W的一方的端面19與之抵接。通過該抵接,板材W在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上停止,因此,能夠調(diào)節(jié)應該按壓的板材W的端面19的按壓面的尺寸。
[0067]在該實施方式中,如圖11所示,在固定模具33上形成端面抵接桿53能進入的桿收放用槽56。在桿收放用槽56的內(nèi)部設有螺旋狀的支撐彈簧57,端面抵接桿53由支撐彈簧57支撐。在這種支撐結(jié)構(gòu)中,當下部臺21下降且與端面抵接桿53抵接時,端面抵接桿53在使支撐彈簧57撓曲的狀態(tài)下進入桿收放用槽56內(nèi)。另一方面,當下部臺21上升時,端面抵接桿53被撓曲的支撐彈簧57的轉(zhuǎn)矩從桿收放用槽56推出,出現(xiàn)在固定模具33的上表面。由此,端面抵接桿53相對于固定模具33出沒自如地設置。
[0068]反向行程限位器作為使固定模具33在與沖頭14向沖模17的按壓方向交叉的正交方向上移動的可動部起作用。反向行程限位器使用缸體等,連結(jié)有連結(jié)塊59,在各個連結(jié)塊59上安裝有固定模具33。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通過反向行程限位器的按壓動作,固定模具33在與沖頭14的向沖模17的按壓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進入。如圖9?11所示,返回彈簧60與固定模具33的背面抵接,當固定模具33進出時,返回彈簧60撓曲。因此,若反向行程限位器的驅(qū)動停止,進入后的固定模具33利用撓曲的返回彈簧60的反作用力恢復到原來的位置。
[0069]這種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51通過使固定模具33在與沖頭14向沖模17的按壓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動,能調(diào)整端面抵接桿53與板材W的端面的抵接位置。因此,能夠與板材W的殘留應力匹配地調(diào)節(jié)利用下部臺21 (上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2)及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的對板材W的端面19附近進行按壓的按壓尺寸(插入方向的進深)。由此,能簡單地控制板材W的殘留應力。
[0070]在利用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51進行的對板材W的端面進行按壓的按壓寬度的調(diào)整中,板材W使一方的端面19朝向沖模側(cè)部件12地插入下部臺21與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之間。之后,驅(qū)動折彎驅(qū)動裝置13使沖頭14朝向沖模17的方向移動(下降),利用該移動力,使沖模17的下側(cè)的下部臺21下降,利用下部臺21的上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2與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1按壓板材W的一方的端面?zhèn)?端面19附近的邊緣部)。
[0071]如圖1所示,板材W的被按壓的部位(由上側(cè)端面按壓模具32與固定模具33、可動模具35夾持并按壓的部位)位于比沖頭14與沖模17的按壓中心更靠板材W的插入方向側(cè)。另外,如果利用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51使固定模具33移動,并使端面抵接桿53相對于按壓中心7移動,則能適當改變板材W的被按壓的部位的寬度。另外,板材W的被按壓的部位的一部分也能夠位于比按壓中心7更靠板材W的插入方向的相反側(cè)。
[0072]在以上的實施方式中,通過調(diào)整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51,能高精度地設定板材W的一方的端面19的位置(板材W的被按壓的端面附近的位置)。因此,能高精度地進行對板材的殘留應力的處置。
[0073]如 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板材的折彎加工裝置1,由于在一個裝置基座5上設置進行板材W的折彎的折彎按壓部2、為了抑制翹曲而按壓板材W的端面的端面按壓部3,因此能夠利用一臺裝置進行板材W的端面的按壓與彎曲加工,板材的處理容易,能提高作業(yè)性。
[0074]另外,通過設置具有與板材W的端面抵接的端面抵接桿53的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51,能調(diào)節(jié)板材W的一方的端面19的按壓寬度,因此,能與板材W的殘留應力匹配地調(diào)節(jié)對板材W的端面的按壓尺寸,能簡單地控制板材W的殘留應力。
[0075]另外,由于用于控制板材W的殘留應力的利用端面按壓部3進行的板材W的端面的按壓通過對板材W進行折彎加工的折彎加工部2的折彎驅(qū)動裝置13的驅(qū)動力進行,因此,不需要用于板材W的端面的按壓的驅(qū)動源,結(jié)構(gòu)簡單,并且能節(jié)省能源。
[0076](第二實施方式)
[0077]第二實施方式的加工裝置(板材W的折彎加工裝置)101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I大致相同地構(gòu)成,除了進行由金屬板構(gòu)成的板材(板狀工件)W的折彎的功能外,還具備為了調(diào)整由切割產(chǎn)生的殘留應力而按壓板材W的端面的功能。并且,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I相同地進行動作,并起到相同的效果。
[0078]如圖13、圖14、圖19、圖24等所示,折彎加工裝置(例如壓彎機)101具備通過V彎曲等對板材W進行折彎的折彎加工部103、按壓折彎加工前的板材W的一方的端面?zhèn)鹊亩嗣姘磯翰?05、以及一體地支撐折彎加工部103及端面按壓部105的C字形狀的裝置基座107。
[0079]如圖14所示,裝置基座107通過上部基座107a及下部基座107b在上下對置的狀態(tài)下連接設置,從側(cè)面觀察形成為C字形狀。另外,折彎加工部(折彎按壓部)103配置在上部基座107a側(cè),按壓加工部(端面按壓部)105以與折彎加工部103的下側(cè)對置的狀態(tài)配置在下部基座1071^則。
[0080]在折彎加工裝置101中,端面按壓部105按壓被激光、剪切等切割后的板材W的一方的端面?zhèn)榷鴮埩魬M行增減。在按壓該一方的端面?zhèn)群蠡虬磯簝煞降亩嗣鎮(zhèn)群?,折彎加工?03對板材W進行折彎加工。由此抑制翹曲的產(chǎn)生,進行減少了船形翹曲的翹曲量的板材W的折彎加工。
[0081]折彎加工部103具備設在上部基座107a側(cè)的沖頭側(cè)部件109、在沖頭側(cè)部件109的下方并設在下部基座107b側(cè)的沖模側(cè)部件111、驅(qū)動沖頭側(cè)部件109的由液壓缸163或伺服馬達等其他促動器構(gòu)成的折彎驅(qū)動裝置(驅(qū)動裝置)113。折彎驅(qū)動裝置113的液壓缸163以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安裝在裝置基座107的上部基座107a上,通過其伸縮動作,進行用于使沖頭側(cè)部件109在朝向沖模側(cè)部件111的方向上移動的上下動作。
[0082]另外,通過改變供給到液壓缸163的動作油的壓力,能夠調(diào)整沖頭側(cè)部件109的推力。另外,可以是代替使沖頭側(cè)部件109在上下方向上移動,而使沖模側(cè)部件111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結(jié)構(gòu),或者是除了使沖頭側(cè)部件109在上下方向上移動,還使沖模側(cè)部件111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結(jié)構(gòu)。
[0083]沖頭側(cè)部件109具有設在折彎驅(qū)動裝置113的下側(cè)且按壓板材W的沖頭115、一體地安裝沖頭115的沖頭支架117、一體地安裝沖頭支架117的上部臺119。上部臺119連結(jié)在折彎驅(qū)動裝置113上,通過折彎驅(qū)動裝置113進行驅(qū)動,沖頭115與上部臺119、沖頭支架117 —起上下移動,并按壓板材W。
[0084]沖模側(cè)部件111與沖頭115對置,如圖16、圖17或圖24等所示,具有支承被沖頭115按壓的板材W的沖模121、支撐沖模121的下部的沖模支架(沖模保持體)125及上部按壓模具(上側(cè)端面按壓模具;沖模支架按壓部件)127。
[0085]在沖模保持體125上一體地設有沖模121與上部按壓模具127。通過將沖模側(cè)部件111安裝在固定于裝置基座107的下部基座107b (下部臺159)的基架123上,將沖模側(cè)部件111 (沖模保持體125、沖模121及上部按壓模具127)支撐在基架123上,相對于基架123在上下方向上移動自如。
[0086]另外,沖模側(cè)部件111被缸體(例如氣壓缸)129等加力部件向上方加力。即,當向氣壓缸129的下側(cè)的缸體室供給壓縮空氣時,如圖17所示,沖模側(cè)部件111上升。另外,如果供給到氣壓缸129的壓縮空氣的壓力一定,則沖模側(cè)部件111與該位置無關地總是以一定的作用力向上方加力。
[0087]在停止向氣壓缸129的下側(cè)的缸體室供給壓縮空氣的場合(氣壓缸129的下側(cè)的缸體室與上側(cè)缸體室為向大氣敞開的場合),沖模側(cè)部件111利用沖模側(cè)部件111的自重下降。
[0088]另外,可以通過向氣壓缸室129的上側(cè)的缸體室供給壓縮空氣,并使下側(cè)的缸體室向大氣敞開,來強制地使沖模側(cè)部件111下降。
[0089]另外,也可以代替缸體等使用壓縮螺旋彈簧等彈性體,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I相同地向上方對沖模側(cè)部件111加力,也可以在第一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I中,使用缸體等向上方對沖模側(cè)部件12加力。
[0090]另外,可以代替缸體、壓縮螺旋彈簧等彈性體,使用伺服馬達等促動器,使沖模支架125與上側(cè)端面按壓模具127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并定位于任意的位置。
[0091]折彎加工部103是將板材W折彎為V彎曲等的部件,板材W的折彎沿沖頭115與沖模121的按壓中心131 (參照圖24等)進行。
[0092]端面按壓部105構(gòu)成為具備與上部按壓模具127對置地配置的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下部按壓模具)135。下部按壓模具135是按壓沿折彎加工前的板材W的折彎加工的折彎線的一方的端面?zhèn)鹊牟考?br>
[0093]板材W將一方的端面?zhèn)容d置在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135上,沖頭115在該狀態(tài)下向沖模121方向(下方向)移動,沖模保持體125與上部按壓模具127在相同方向上移動,通過利用該移動,在上部按壓模具127與下部按壓模具135之間夾住板材W,從而按壓板材W的一方的端面(參照圖19)。
[0094]下部按壓模具135被分割為能在與沖模側(cè)部件111 (上部按壓模具127)之間(與沖模側(cè)部件111的上側(cè)端面按壓模具127協(xié)作)按壓板材W的端面的多個按壓模具137(137A、137B、137C)、139(139A、139B、139C、139D、139E、139F)(參照圖 15 等)。
[0095]這些被分割的各按壓模具137、139中的、例如各按壓模具137A、137B、137C在與沖模側(cè)部件111之間對板材W進行按壓時,能選擇性地進行按壓(加壓)。
[0096]上述選擇為了即使在折彎驅(qū)動裝置113的按壓力(加壓力)不足的場合,也使得由端面按壓部105產(chǎn)生的板材W的按壓力也不會不足。
[0097]舉例詳細地進行說明。由端面按壓部105進行的板材5的端面的按壓(在板材W厚度方向上的按壓)使用折彎加工裝置101 (折彎驅(qū)動裝置113的液壓缸163)的按壓力進行。在此,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135分割為三個按壓模具(第一按壓模具137A、第二按壓模具137B、第三按壓模具137C)(參照圖13、圖15)。
[0098]第一按壓模具(分割模具)137A的長度(包括按壓模具139A、139B的長度)、第二按壓模具137B的長度(包括按壓模具139CU39D的長度)、第三按壓模具137C的長度(包括按壓模具139EU39F的長度)互相相等,為500mm左右。通過在第一?第三按壓模具137A、137B、137C的長度方向上連接第一?第三按壓模具137A、137B、137C,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135的長度(左右方向的尺寸)為1500mm。另外,各按壓模具(分割模具)139A?139F各自的長度互相相等,為50mm左右,遠小于按壓模具137的長度。
[0099]板材W的沿折彎加工的折彎線的端面?zhèn)鹊拈L度小于1500mm,小于該長度1500mm的一端側(cè)的500mm的部位由第一按壓模具137A與按壓模具139A、139B (也存在包括按壓模具139C?139F的場合)按壓。同樣地,中央的500mm的部位由第二按壓模具137B按壓,另一端的500mm的部位由第三按壓模具137C按壓。
[0100]折彎加工裝置101(折彎驅(qū)動裝置113)的最大按壓力為50t(50000kgf ;大約500kN),另一方面,對使用第一?第三按壓模具137A?137C、139A?139F同時按壓板材(例如spcc)W的沿折彎加工的折彎線的端面?zhèn)鹊拈L度小于1500mm的部位必要的按壓力、即進行彎曲加工時可靠地使船形的變形在容許范圍內(nèi)所必須的按壓力為比最大按壓力50t大的60t。
[0101]因此,首先,選擇第一按壓模具137A,只利用第一按壓模具137A(包括按壓模具139A?139F),以20t左右的力按壓板材W的一端側(cè)的500mm的部位,之后,選擇第二按壓模具137B,只利用第二按壓模具137B(包括按壓模具139A?139F),以20t左右的力按壓板材W的中央的500mm的部位,之后,選擇第三按壓模具137C,只利用第三按壓模具137C (包括按壓模具139A?139F),以20t左右的力按壓板材W的另一端側(cè)的500mm的部位。
[0102]另外,構(gòu)成為通過使各按壓模具137、139分別在與沖頭側(cè)部件109 (沖頭115)的向沖模側(cè)部件111 (沖模121)側(cè)的驅(qū)動(移動)方向(板材W的按壓方向;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上獨立移動,來進行上述選擇。
[0103]例如,構(gòu)成為在按壓模具137向后側(cè)移動時,如圖20所示,按壓模具137位于沖頭側(cè)部件109 (沖頭115)的斜下方,即使上部按壓模具127在該狀態(tài)下下降,上部按壓模具127與下部按壓模具137也不會夾住板材W,不會進行板材W的按壓。
[0104]另一方面,構(gòu)成為在按壓模具137向前側(cè)移動時,如圖19所示,按壓模具137位于沖頭側(cè)部件109 (沖頭115)的正下方,若上部按壓模具127在該狀態(tài)下下降,則利用上部按壓模具127與按壓模具137夾住板材W,并按壓板材W。
[0105]另外,圖15所示的按壓模具137A被分為多個(例如三個),但各按壓模具137A利用連結(jié)部件141(141A) —體地連結(jié),利用未圖示的氣壓缸等促動器在前后方向上移動。同樣地,各按壓模具137B也利用連結(jié)部件141(141B)連結(jié),在前后方向上移動。各按壓模具137C也利用連結(jié)部件141(141C)連結(jié),并在前后方向上移動。
[0106]各按壓模具137、139中的一部分的按壓模具(碰撞支撐體)139 (139A?139F ;參照圖15)利用折彎加工裝置101的反向行程限位器143 (參照圖13、圖14)在前后方向上被移動定位。
[0107]在按壓模具139上設有板材W碰撞(抵接)的碰撞件(抵接桿)145 (參照圖18等)。通過板材W的端面與碰撞件145碰撞而進行板材W的定位,決定利用端面按壓部105按壓的板材W的按壓寬度(圖19的尺寸LI)。
[0108]在折彎加工裝置101上例如設有兩個反向行程限位器143。這些反向行程限位器143各自分別被移動定位。
[0109]碰撞支撐體(按壓模具)139至少設有兩個(例如,如圖15所不,為六個)。兩個反向行程限位器143分別與多個碰撞支撐體139中的兩個碰撞支撐體139配合而一體化。
[0110]反向行程限位器143所配合的碰撞支撐體139的選擇根據(jù)板材W的尺寸、即利用沖頭115與沖模121進行彎曲加工的曲線的延伸方向的板材W的端部的長度來適當決定。
[0111]與兩個反向行程限位器143的分別配合的兩個碰撞支撐體139與反向行程限位器143 —起在前后方向上分別被移動定位。
[0112]另外,如已經(jīng)理解的那樣,利用支撐體139、碰撞件145、及反向行程限位器143等構(gòu)成折彎加工裝置101的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
[0113]另外,即使第一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1,也同樣地利用反向行程限位器進行按壓模具(碰撞支撐體;抵接桿支撐體)的定位。
[0114]碰撞件145相對于碰撞支撐體139的按壓板材W的面(板材按壓面)149出沒自如。另外,碰撞件145以從板材按壓面149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被壓縮螺旋彈簧151等彈性體加力。并且,在進行板材W的定位時,碰撞件145從板材按壓面149向上方突出,在利用上側(cè)端面按壓模具127與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135按壓板材W時,碰撞件145被上側(cè)端面按壓模具127按壓而在埋沒于碰撞支撐體(構(gòu)成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135的按壓模具)139的方向(下方向)上移動。
[0115]另外,在折彎加工裝置101上(包括第一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I)上設有對板材W進行折邊加工(參照圖22、圖23)的折邊加工部153。
[0116]另外,折邊加工部153由端面按壓部105構(gòu)成(兼作端面按壓部105)。
[0117]并且,利用具有沖模保持體125及上部按壓模具127的沖模側(cè)部件111、基架123、及下部按壓模具135等構(gòu)成金屬模具設置體(沖模設置體)155。
[0118]金屬模具設置體155如已經(jīng)所理解的那樣,設置在使用沖頭115與沖模121對板材W實施彎曲加工的折彎加工裝置101 (包括第一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I)而使用。
[0119]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上設有金屬模具設置部157、端面按壓部105、及折邊加工部153。在金屬模具設置部157上設置有沖模121。另外,也可以代替沖模121而設置沖頭115。
[0120]另外,如上所述,利用端面按壓部105按壓由沖頭115與設置在金屬模具設置部157上的沖模121進行彎曲加工前的板材W的沿彎曲線的端面?zhèn)鹊牟课弧?br>
[0121]端面按壓部105在板材W的彎曲加工的彎曲線的延伸方向分割為多個按壓模具137、139,在對板材W的沿彎曲線的端面?zhèn)鹊牟课贿M行按壓時,能夠選擇性地使用分割的各按壓模具137。
[0122]設有碰撞件145的按壓模具139如上所述,利用折彎加工裝置101的反向行程限位器143來進行移動定位。
[0123]另外,在圖15中,三個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155B、155C在它們的長度方向上相連。圖15所示的金屬模具設置體155設置于折彎加工裝置101。
[0124]在此,對折彎加工裝置101、金屬模具設置體(沖模設置體)155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0125]為了方便說明,將水平的一方向(左右方向)設為X軸方向,將與X軸方向正交的水平的另一方向(前后方向)設為Y軸方向,將與X軸方向和Y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設為Z軸方向。
[0126]如圖13、圖14所示,在折彎加工裝置101的裝置基座(架)107的前側(cè)下方一體地設有下部臺159。在下部臺159的上表面,金屬模具設置體155(155A、155B、155C)在它們的長度方向上按順序連接(參照圖13、圖15),并在X軸方向上延伸地設置。
[0127]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155A、155B、155C)各自的上方一體地設置沖模121(121A、121B、121C)。各沖模121A、121B、121C是相同的樣式,在它們的長度方向上連接(參照圖13)并在X軸方向上較長地延伸。
[0128]在裝置基座107的前側(cè)上方設有上部臺119。上部臺119相對于裝置基座107在Z軸方向上移動自如。
[0129]在上部臺119的下表面通過沖頭支架117 —體地設置沖頭115(115A、115B、115C)。各沖頭115A、115B、115C是相同的樣式,在它們的長度方向上按順序連接(參照圖13),并在X軸方向上較長地延伸。
[0130]設置在下部臺159上的各沖模121A、121B、121C與設置在上部臺119上的各沖頭115A、115B、115C 分別對置。
[0131]在折彎加工裝置101(折彎加工裝置I)上設有控制裝置161。并且,在控制裝置161的控制下,上部臺119由折彎驅(qū)動裝置113的液壓缸163在Z軸方向上移動定位。
[0132]由此,進行利用折彎加工部103的板材W的折彎加工,進行利用端面按壓部105的板材W的端面的按壓,進行利用折邊加工部153的板材W的折邊加工。
[0133]反向行程限位器143在Z軸方向設在裝置基座107的中央部,在X軸方向設置在比下部臺159更靠后側(cè)的位置,在控制裝置161的控制下,相對于裝置基座107在X軸方向、Y軸方向及Z軸方向被移動定位。
[0134]接著,進一步詳細地說明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U55C與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的構(gòu)成相同,因此省略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U55C的說明。
[0135]如圖17、圖21等所示,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構(gòu)成為具備基架123、沖模保持體125、上部按壓模具127、缸體129、下部按壓模具135 (按壓模具137、139)、連結(jié)部件141、碰撞件145。
[0136]基架123形成為細長的長方體狀。若進一步說明,基架123的截面(由與作為長度方向的X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截面)具備矩形狀的下側(cè)基部165與矩形狀的上側(cè)配合部167。
[0137]上側(cè)配合部167的寬度(Y軸方向的尺寸)值比下側(cè)基部165的寬度(Y軸方向的尺寸)值小。上側(cè)配合部167在Y軸方向位于下側(cè)基部165的中間部,在Z軸方向上從下側(cè)基部165的上端向上方突出。[0138]沖模保持體125也形成為與基架123相同長度的細長的長方體狀,在X軸方向(長度方向),位于與基架123相同的位置。進一步詳細說明,沖模保持體125的截面(由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截面)具備矩形狀的上側(cè)主體部169與矩形狀的下側(cè)突出部171。
[0139]下側(cè)突出部171的寬度(Y軸方向的尺寸)值設定為比上側(cè)主體部169的寬度(Y軸方向的尺寸)值小。下側(cè)突出部171在Y軸方向上位于上側(cè)主體部169的后端部,在Z軸方向從上側(cè)主體部169的下端向下方突出。
[0140]另外,在沖模保持體125上形成有沖模設置用凹部(沖模設置用槽)173,,沖模設置用凹部173在沖模保持體125的整個長度方向(X軸方向)上形成。當選取沖模保持體125的截面時,沖模設置用凹部173的寬度值比上側(cè)主體部169的寬度值小,深度(Z軸方向的尺寸)值比上側(cè)主體部169的高度(Z軸方向的尺寸)值小。并且,沖模設置用凹部173在Y軸方向位于上側(cè)主體部169的中間部,在Z軸方向從上側(cè)主體部169的上端向下方凹陷。
[0141]沖模121的下部進入沖模設置用凹部173,一體地設置于沖模保持體125。沖模121的長度(X方向的尺寸)為與基架123相同的長度,在X軸方向(長度方向),被定位在與基架123相同的位置。
[0142]上部按壓模具127也形成為與基架123相同長度的細長的長方體狀,在X軸方向(長度方向)上位于與基架123相同的位置。進一步詳細說明,上部按壓模具127的截面(由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截面)具備矩形狀的上側(cè)凹部175與三角形狀的下側(cè)倒角部177,并大致形成為L字形狀。
[0143]上側(cè)凹部175與下側(cè)倒角部177在上部按壓模具127的整個長度方向(X軸方向)上形成。當選取上部按壓模具127的截面時,上側(cè)凹部175的寬度值比上部按壓模具127的寬度值小,深度(Z軸方向的尺寸)值比上部按壓模具127的高度(Z軸方向的尺寸)值小。并且,上側(cè)凹部175設在上部按壓模具127后上側(cè)的角部。另外,下側(cè)倒角部177設在上部按壓模具127前下側(cè)的角部。
[0144]就上部按壓模具127而言,構(gòu)成沖模保持體125的上側(cè)主體部169的前方下側(cè)的角部的兩個面(邊)進入上側(cè)凹部175,上側(cè)凹部175的兩個面、即在X軸方向與Y軸方向展開的平面和在X軸方向與Z軸方向展開的平面的分別與上側(cè)主體部169的前方下側(cè)的兩個面面接觸,并一體地設置在沖模保持體125上。
[0145]通過在沖模保持體125設置上部按壓模具127,在沖模保持體125與上部按壓模具127的下方的中央部形成細長的長方體矩形狀的槽179。
[0146]基架123的上側(cè)配合部167進入該槽179,通過基架123與沖模保持體125及上部按壓模具127配合,沖模保持體125與上部按壓模具127相對于基架123形成滑動配對件,沖模保持體125與上部按壓模具127在Z軸方向上相對于基架123移動。
[0147]另外,槽179的寬度(Y軸方向的尺寸)設置為比基架123的上側(cè)配合部167的寬度(Y軸方向的尺寸)稍大。
[0148]在基架123內(nèi)設有缸體129。缸體129構(gòu)成為具備筒狀的缸體主體部181、活塞183、及活塞桿185。
[0149]缸體129在Y軸方向設在基架123的中央部,在Z軸方向,缸體主體部181與活塞183位于下方,活塞桿185向上方突出。活塞桿185的前端部從基架123 (上側(cè)配合部167)的上端突出,一體地配合在沖模保持體125的上側(cè)主體部169。缸體主體部181 —體地設于基架123。
[0150]并且,若在使活塞183的上側(cè)的缸體室向大氣敞開的狀態(tài)下,向活塞183的下側(cè)的缸體室供給壓縮空氣,則如圖17、圖18、圖21、圖22所示,沖模保持體125、上部按壓模具127、沖模121位于上升端。
[0151]另一方面,若使活塞183的上側(cè)的缸體室與下側(cè)的缸體室向大氣敞開,沖模保持體125與上部按壓模具127及沖模121例如利用自重下降(參照圖19、圖20、圖24等)。
[0152]下部按壓模具135的按壓模具137(137A)形成為細長的長方體狀。進一步詳細說明,則如圖17等所示,按壓模具137的截面(由與長度方向正交的面形成的截面)形成為在上方前側(cè)設有切口 187的大致矩形狀。
[0153]另外,在基架123的下側(cè)基部165的前方上部設有凹部189。當選取基架123的截面時,如圖17等所示,凹部189形成為矩形狀,設在基架123的下側(cè)基部165的前方上部的角部的位置。
[0154]按壓模具137進入凹部189,按壓模具137的下表面與凹部189的底面互相面接觸。另外,按壓模具137利用未圖示的氣壓缸等促動器相對于基架123在Y軸方向上移動。
[0155]另外,在圖17、圖19、圖22、圖23、圖24中,按壓模具137位于前側(cè)的移動端,在圖20中,按壓模具137位于后側(cè)的移動端。
[0156]下部按壓模具135的按壓模具139(139A、139B)如圖18所示,該截面(由與X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截面)形成為具備下側(cè)水平部位191、上側(cè)立起部位193的L字形狀。
[0157]下側(cè)水平部位191的高度尺寸(Z軸方向的尺寸)與按壓模具137的高度尺寸一致。另外,在下側(cè)水平部位191的前方上部設有與切口 187相同的切口 195。
[0158]在基架123的下側(cè)基部165的上部與上側(cè)配合部167的下部設有在前后方向貫通基架123的貫通孔197。貫通孔197的底面的高度位置與凹部189的底面的高度位置一致。
[0159]另外,設置于貫通孔197的按壓模具139的下表面與貫通孔197的底面面接觸,形成滑動配對件。
[0160]因此,在按壓模具137、139設置在基架123上的狀態(tài)下,在Z軸方向,按壓模具137的上表面203的位置與按壓模具139的下側(cè)水平部位191的上表面201的位置互相一致。
[0161]另外,按壓模具139的上側(cè)立起部位193與反向行程限位器143 —體地配合,按壓模具139在Y軸方向自如地移動定位。
[0162]在按壓模具139的下側(cè)水平部位191上設有碰撞件145。碰撞件145相對于下側(cè)水平部位191在上下方向移動,相對于下側(cè)水平部位191的上表面201出沒自如。
[0163]另外,碰撞件145被壓縮螺旋彈簧151向上方加力。并且,在絲毫未施加外力的場合,碰撞件145從下側(cè)水平部位191的上表面201突出(參照圖18等)。另一方面,若因沖頭115下降而被上部按壓模具127向下方按壓,則碰撞件145向下方移動(參照圖19等)。
[0164]當對板材W進行用于緩和船翹曲等的按壓、彎曲加工時,按壓模具139(139A?139F)在Y軸方向位于圖18中表不的位置。S卩,碰撞件145比上部按壓模具127的下表面199的前端靠后方適當?shù)某叽鏛I。另外,尺寸LI為板材W的按壓寬度。
[0165]在進行折邊加工時,如圖21所示,按壓模具139位于后方端。此時,碰撞件145進入基架123的貫通孔197內(nèi)。
[0166]另外,無論是圖18所示的場合,還是圖21所示的場合,按壓模具139的下側(cè)水平部位191的上表面201的一部分為了夾住并按壓板材W,與上部按壓模具127的下表面199對置。
[0167]另外,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中,在X軸方向從左向右,按壓模具137A、按壓模具139A、按壓模具137A、按壓模具139B、按壓模具137A按該順序排列。
[0168]另外,如圖13所示,當在X軸方向從左向右,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按該順序排列時,從左向右,按壓模具137A、按壓模具139A、按壓模具137A、按壓模具139B、按壓模具137A、按壓模具137B、按壓模具139C、按壓模具137B、按壓模具139D、按壓模具137B、按壓模具137C、按壓模具139E、按壓模具137C、按壓模具139F、按壓模具137C按該順序排列(參照圖15)。
[0169]另外,在圖17中以參照符號205表不的部件是用于對板材W進行導向的導向板。導向板205例如通過連結(jié)部件141 一體地設于基架123。
[0170]另外,配合銷207從基架123的下端突出。基架123 (金屬模具設置體155)利用配合銷207與未圖示的螺栓等連結(jié)件,在下部臺159的上表面一體地設置在下部臺159上。
[0171]另外,如已經(jīng)理解的那樣,利用沖頭115與設置于金屬模具設置體155的沖模121,形成折彎加工部103,利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的上部按壓模具127 (下表面199)與金屬模具設置體155的下部按壓模具135 (上表面201、203)形成端面按壓部105與折邊加工部153。
[0172]接著,對折彎加工裝置101的動作進行說明。
[0173]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及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的X軸方向的長度為1500mm(500mmX3)。即,利用沖模121與沖頭115,一次能夠在最大1500mm的范圍內(nèi)對板材W進行彎曲加工。另外,板材W的彎曲線的長度比1500mm稍短。
[0174]首先,說明對板材W進行用于緩和船翹曲的按壓、彎曲加工時的動作。
[0175]作為初期狀態(tài),如圖17、圖18所示,沖頭115上升,沖模保持體125與上部按壓模具127位于上升端,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的按壓模具139、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的按壓模具139、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的按壓模具139位于圖18所示的位置,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的按壓模具137A如圖17所示位于前側(c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的按壓模具137B與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的按壓模具137C如圖20所示位于后側(cè)。
[0176]在上述初期狀態(tài)下,將板材W設置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 (155A?155C)上。在該狀態(tài)下,在X軸方向,金屬模具設置體155(155A?155C)與板材W的位置互相一致,另外,如圖17、圖18所示,板材W與碰撞件145抵接,并在Y軸方向定位板材W。
[0177]接著,使沖頭115下降,利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的上部按壓模具127、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的下部按壓模具135 (按壓模具137A、139A、139C),以寬度LI (參照圖19)按壓板材W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部。
[0178]在該按壓時,利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的上部按壓模具127、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的按壓模具139C、139D,并利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的上部按壓模具127、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的按壓模具139EU39F,進行相同的按壓。
[0179]接著,使沖頭115、沖模保持體125及上部按壓模具127位于上升端,使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的按壓模具137A如圖20所示位于后側(cè),使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的按壓模具137B如圖20所示位于前側(cè)。
[0180]接著,使沖頭115下降,利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的上部按壓模具127、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的下部按壓模具135 (按壓模具137B、139C、139D),以寬度LI (參照圖19)按壓板材W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
[0181]在該按壓時,利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的上部按壓模具127、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的按壓模具139A、139B,并利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的上部按壓模具127、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的按壓模具139EU39F,進行相同的按壓。
[0182]接著,使沖頭115、沖模保持體125及上部按壓模具127位于上升端,使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的按壓模具137A如圖20所示位于后側(cè),使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的按壓模具137如圖20所示位于前側(cè)。
[0183]接著,使沖頭115下降,利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的上部按壓模具127、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的下部按壓模具135 (按壓模具137C、139E、139F),以寬度LI (參照圖19)按壓板材W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部。
[0184]在該按壓時,利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的上部按壓模具127、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的按壓模具139A、139B,并利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的上部按壓模具127、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的按壓模具139C、139D,進行同樣的按壓。
[0185]通過以上操作,對全長1500mm的板材W的按壓(對板材W進行用于緩和船翹曲等的按壓)結(jié)束。
[0186]接著,使沖頭115、沖模保持體125及上部按壓模具127位于上升端,將板材W從金屬模具設置體155搬出,如圖24所示,使沖模保持體125與上部按壓模具127位于上升端。在使沖模保持體125與上部按壓模具127位于下降端的狀態(tài)下,如圖25所示,上部按壓模具127的下表面199與下部按壓模具135的上表面201、203之間為較小的間隙(0.2mm左右的間隙)。
[0187]由此,垃圾等異物難以進入上部按壓模具127的下表面199與下部按壓模具135的上表面201、203之間,能夠高精度地進行板材W的彎曲加工。
[0188]另外,在使沖模保持體125及上部按壓模具127位于下降端的狀態(tài)下,基架123的上側(cè)配合部167的上表面與沖模保持體125的上側(cè)主體部169的下表面互相面接觸。
[0189]接著,將板材W載置在沖模121上,使沖頭115下降,在整個大致1500mm的長度以一次動作對板材W進行彎曲加工。
[0190]接著,說明對板材W進行折邊加工時的動作。
[0191]作為初期狀態(tài),如圖21所示,沖頭115上升,沖模保持體125與上部按壓模具127位于上升端,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的按壓模具139、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的按壓模具139、以及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的按壓模具139位于后端,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的按壓模具137A、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的按壓模具137B、以及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的按壓模具137C位于前側(cè)。
[0192]在上述初期狀態(tài)下,如圖24所示,使沖頭115下降,對板材W實施彎曲加工。該彎曲加工在整個大致1500mm的長度以一次進行。彎曲角度為30°左右。
[0193]接著,使沖頭115上升,使沖模保持體125與上部按壓模具127位于上升端,將進行了 30°左右的彎曲加工的板材W的部位設置在上部按壓模具127與下部按壓模具135之間(參照圖22)。
[0194]接著,使沖頭115下降,利用上部按壓模具127與下部按壓模具135,夾住板材W的進行了 30°左右的彎曲加工的部位,從而進行折邊加工(參照圖23)。
[0195]另外,在對板材W進行折邊加工時,在圖22所示的狀態(tài)與圖23所示的狀態(tài)下,板材W的左端的位置一定,但為了減少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上產(chǎn)生的力矩,也可以例如適當改變碰撞件145的位置,使板材W與碰撞件145抵接,從而改變板材W的左端的位置(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3-181546號公報)。
[0196]并且,在上述說明中,三個沖頭115為相同樣式,三個沖模121也為相同樣式,但沖頭115、沖模121可以為不同的樣式。但是,金屬模具高度(板材W的軋制線)互相相等。
[0197]并且,在各金屬模具設置體155中,可以對板材W實施不同的加工。
[0198]例如,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A的地方對板材W實施折邊加工,在金屬模具設置體155B與金屬模具設置體155C的地方對板材W實施按壓與彎曲加工。
[0199]由此,能不改變順序地對板材W實施彎曲加工、折邊加工等不同的加工。
[0200]根據(jù)折彎加工裝置101,在各按壓模具137、139按壓板材W時,能選擇性地進行按壓,因此,能不增大折彎驅(qū)動裝置113的最大的按壓力地對板材W施加充分的按壓力,能容易地抑制在彎曲加工時在板材W上廣生的船翅曲、將船翅曲的量控制在各許值內(nèi)。因此,不使用最大推力值大的大型折彎加工裝置也能夠?qū)Π宀腤施加充分的按壓力。
[0201]另外,根據(jù)折彎加工裝置101,構(gòu)成為通過各按壓模具137、139的各個在前后方向上移動來進行上述選擇,因此,能夠以簡單的結(jié)構(gòu)進行按壓板材的按壓模具的選擇。
[0202]另外,根據(jù)折彎加工裝置101,不使用其他機構(gòu)、促動器就能夠以使用了反向行程限位器143的簡單結(jié)構(gòu)設定被按壓的板材W的面積(寬度;圖18、圖19的尺寸LI)。
[0203]另外,根據(jù)折彎加工裝置101,由于利用端面按壓部105構(gòu)成折邊加工部153,因此不另外設置折邊加工部就能夠以簡單的結(jié)構(gòu)對板材W實施折邊加工。
[0204](第三實施方式)
[0205]在第三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壓彎機;板材W的加工裝置)301中,使用不進行板材W的彎曲加工的按壓金屬模具303,進行板材W的端部的按壓(用于調(diào)整由切割產(chǎn)生的殘留應力的按壓;用于減少對板材W進行彎曲加工時的翹曲的按壓)、折邊加工(折邊加工只在必要的場合進行)這一點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1、第二實施方式的折彎加工裝置101不同,其他方面與折彎加工裝置1、101相同,進行相同的動作,起到相同的效果O
[0206]第三實施方式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加工裝置)301具備例如與圖14所示的裝置基座107相同的裝置基座302 (參照圖30(b)),具備對板材W加壓的加壓部(加壓單元)305、支承由該加壓部305加壓的板材W的支承部(支承單元)307 (參照圖26、圖27、圖29等)。
[0207]另外,加工裝置301構(gòu)成為具備端面按壓上模309、端面按壓下模311、端面按壓部313、以及端面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部(端面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315。
[0208]端面按壓上模309接受來自加壓部305的加壓力。加壓部305由設在裝置基座302的上側(cè)的液壓缸(與圖13等表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加工裝置101的液壓缸163相同的液壓缸)等促動器構(gòu)成。支承部307由裝置基座302的下側(cè)部位構(gòu)成。[0209]端面按壓下模311與端面按壓上模309對置地設在支承部307側(cè)(下側(cè)),在與端面按壓上模309之間插入板材W的端面。
[0210]在端面按壓部313中,利用加壓部309的加壓力使端面按壓上模309向端面按壓下模311側(cè)相對地移動,端面按壓上模309下降,從而按壓(加壓)板材W的加工前(折彎加工前)沿折彎線的一方的端面319 (參照圖27、圖30等)。換言之,在端面按壓部313中,在端面按壓上模309與端面按壓下模311之間、即加壓部305與支承部307之間,利用端面按壓上模309與端面按壓下模311夾住板材W,在該厚度方向按壓板材W的端部。
[0211 ] 端面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部315在利用端面按壓部313進行板材W的按壓時,設定板材W的端面310處的按壓寬度(Y軸方向的尺寸)。通過該設定,板材W的一方的端面的碰撞面(被碰撞面)319被定位在比加壓部305向端面按壓上模309的加壓力的加壓中心(按壓中心)317更靠板材W插入端面按壓上模309與端面按壓下模311之間的方向(在圖30中,從左向右的方向;在Y軸方向,從前向后的方向)的跟前側(cè)(與C字形狀的裝置基座302相反的一側(cè))(參照圖30(b))。S卩,被碰撞面319在Y軸方向位于比加壓中心317稍靠前側(cè),并且,板材W整體在Y軸方向被定位在比碰撞面319更靠前側(cè)。
[0212]另外,端面按壓下模311與第二實施方式的加工裝置101的場合相同,分割為在X軸方向、能在與端面按壓上模309之間按壓板材W的端部的多個按壓模具321 (321A?3211)(參照圖26等)。
[0213]這些被分割的各按壓模具321能夠在按壓板材W的端面319時選擇性地使用(能選擇性地進行按壓)。
[0214]另外,構(gòu)成為各按壓模具321通過在與端面按壓上模309向端面按壓下模311側(cè)的驅(qū)動方向(Z軸方向)交叉的方向(Y軸方向)移動,進行上述選擇。
[0215]端面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部315具備作為各按壓模具321中的一部分的利用加工裝置301的反向行程限位器(在圖26?圖30中未圖示)在上述交叉的方向(Y軸方向)被移動定位的按壓模具(321B,321D,321F,321H)、以及設在該按壓模具上且與板材W碰撞的碰撞件(抵接桿)323而構(gòu)成。
[0216]按壓模具321A、321C、321E、321G、321I利用未圖示的氣壓缸等促動器在Y軸方向上移動。
[0217]另外,碰撞件323與第二實施方式的加工裝置101的場合相同,利用壓縮螺旋彈簧325被向上方加力(參照圖29)。
[0218]另外,在加工裝置301上設有對板材W的端面進行折邊加工的折邊加工部327 (參照圖28)。折邊加工部327由端面按壓部313構(gòu)成。
[0219]并且,如已經(jīng)理解的那樣,由端面按壓上模309、端面按壓下模311、端面按壓部313、以及端面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部315形成設置在加工裝置(例如壓彎機)301上而使用的按壓金屬模具303。
[0220]加工裝置301使用沖頭、沖模及加壓部305對板材W實施彎曲加工。但是,在使用按壓金屬模具303不對板材W進行彎曲加工而按壓板材W的場合,不使用沖頭與沖模。代替沖頭,使用如圖26等所示的、下表面為平面的端面按壓上模309,代替沖模,使用上表面為平面的端面按壓下模311。
[0221]另外,如上所述,在按壓金屬模具303中,端面按壓下模311在X軸方向被分割為多個按壓模具321 (321A?3211),在按壓板材W的沿彎曲線的端面319側(cè)的部位時,能夠選擇性地使用分割的各按壓模具321。構(gòu)成為通過各按壓模具321的分別在Y軸方向上移動,進行上述選擇。各按壓模具321中的一部分的按壓模具、即設有碰撞件323的按壓模具利用加工裝置301的反向行程限位器在Y軸方向上被移動定位。
[0222]另外,在按壓金屬模具303上設有折邊加工部327,折邊加工部327由端面按壓部313構(gòu)成。
[0223]根據(jù)加工裝置301,在利用端面按壓部313按壓板材W時,板材W的端面319及板材W的整體位于與C字形狀的裝置基座302相反的一側(cè)(參照圖30),因此,能夠可靠地進行為了減少對板材W進行彎曲加工時的翹曲而進行的板材W的按壓。
[0224]S卩,如圖30(a)所示,在按壓板材的端面319的場合,相對于按壓中心317,板材W位于與C字形狀的裝置基座302相反一側(cè),并且,裝置基座302等不是完全的剛體,因此,在端面按壓上模309(端面按壓下模311)上產(chǎn)生力矩(參照圖30的箭頭MT),在裝置基座302等上產(chǎn)生微小的彈性變形(撓曲),端面按壓上模309(端面按壓下模311)稍微傾斜(參照圖30(b))。另外,在圖30(b)中,夸張地描述了端面按壓上模309的傾斜。
[0225]因由上述力矩MT引起的稍微的傾斜,在板材W的端319上施加有比其他部位更大的最大按壓力。由此,能夠正確且可靠地進行板材W的按壓,能夠可靠地減小在對板材W進行彎曲加工時產(chǎn)生的船翹曲的量。
[0226]但是,也可以為設在各按壓模具321B、321D、321F、321H上的碰撞件323不在Z軸方向上移動,而一體地設在各按壓模具321B、321D、321F、321H上,碰撞件323的高度可以一定。
[0227]在該場合,為了避免碰撞件323與下降的端面按壓上模309干涉,在端面按壓上模309上設有供碰撞件323進入的凹部(未圖示)。
[0228]另外,如果板材W的厚度值比碰撞件323的突出高度值大,則不需要在端面按壓上模309上設置供碰撞件323進入的凹部。
[0229]另外,可以在Y軸方向上固定各按壓模具321B、321D、321F、321、321H。
[0230]另外,可以將圖13所示的各金屬模具設置體121A、121B、121C中的至少一個金屬模具設置體置換為按壓金屬模具303。在該場合,軋制線(金屬模具高度)相等。
[0231]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能夠正確地進行為了減少對板材進行彎曲加工時的翹曲而進行的板材的按壓。
[0232]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技術方案,由于在一個裝置基座上設置進行板材的彎曲加工的折彎按壓部、及為了抑制翹曲而按壓板材的端面的端面按壓部,因此能利用一臺裝置進行板材的端面的按壓與彎曲加工,并且,板材的處理容易,能提高作用性。
[0233](美國指定)
[0234]本國際專利申請關于美國指定,對2011年11月4日申請的日本國專利申請第2011-242501號及2012年10月12日申請的日本國專利申請第2012-226724號要求基于美國專利法第119條(a)的優(yōu)先權(quán)的利益,并引用該公開內(nèi)容。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板材的加工裝置,其具備對板材進行加壓的加壓部、支承由該加壓部加壓的板材的支承部,該板材的加工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接受來自上述加壓部的加壓力的端面按壓上模; 端面按壓下模,其與上述端面按壓上模對置地設在上述支承部側(cè),在與上述端面按壓上模之間插入上述板材的端面; 端面按壓部,其通過利用上述加壓部的加壓力使上述端面按壓上模向上述端面按壓下模側(cè)相對地移動,按壓上述板材的沿加工前的折彎線的一方的端面;以及 端面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部,其以下述方式設定上述板材的端面的按壓寬度:在由上述端面按壓部進行上述按壓時,上述板材的一方的端面的碰撞面位于比上述加壓部對上述端面按壓上模施加的加壓力的加壓中心,更靠上述板材插入上述端面按壓上模與上述端面按壓下模之間的方向的跟前側(cè)。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面按壓下模被分割為能在與上述端面按壓上模之間按壓上述板材的端部的多個按壓模具, 這些被分割的各按壓模具構(gòu)成為在按壓上述板材的端面時選擇性地使用。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 通過上述各按壓模具在與上述端面按壓上模向上述端面按壓下模側(cè)的驅(qū)動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別移動,來進行上述選擇。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面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部具備:按壓模具,其是上述各按壓模具中的一部分的按壓模具,且由上述加工裝置的反向行程限位器在上述交叉的方向上移動定位;以及碰撞件,其設在該按壓模具上并與上述板材碰撞。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對上述板材進行折邊加工的折邊加工部。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折邊加工部由上述端面按壓部構(gòu)成。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備產(chǎn)生上述加壓部的加壓力的驅(qū)動裝置, 折彎加工部包括按壓沖頭側(cè)部件與沖模側(cè)部件,上述按壓沖頭側(cè)部件接受來自上述加壓部的加壓力并按壓上述板材,上述沖模側(cè)部件具備設置在支承該被按壓的板材的支承部側(cè)的沖模,上述折彎加工部在上述沖頭與上述沖模之間對上述板材進行折彎加工,并與上述端面按壓部一起被一體地支撐。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 就上述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而言,被分割為多個的分割模具包括高度位置固定的固定模具、及與該固定模具相鄰地設置且高度位置相對于上述固定模具可變的可動模具,并具有改變上述可動模具的高度位置的高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或8所述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調(diào)節(jié)距上述板材的一方的端面的按壓面的按壓寬度的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 上述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具備:端面抵接桿,其出沒自如地設于上述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插入上述沖模側(cè)部件與上述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之間并與載置在上述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上的板材的一方端面抵接;以及可動部,其使上述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與該端面抵接桿一起在與上述沖頭向上述沖模的按壓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可動。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9任一項所述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沖模側(cè)部件利用上述驅(qū)動裝置的折彎驅(qū)動力向上述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的方向移動,在其與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之間按壓上述板材的一方的端面。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10任一項所述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沖模側(cè)部件包括下部臺、及將上述沖模支撐在上述下部臺上的沖模支架,在上述下部臺設有上側(cè)端面按壓模具,上述下部臺通過利用上述驅(qū)動裝置的上述沖頭向上述沖模側(cè)的按壓,能向上述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的方向移動,在與上述下側(cè)端面按壓模具之間按壓上述板材的一方的端面。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高度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使上述可動模具朝向上述沖模側(cè)部件的方向或離開上述沖模側(cè)部件的方向移動,來調(diào)整上述可動模具的高度位置。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12任一項所述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對上述板材進行折邊加工的折邊加工部。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板材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折邊加工部由上述端面按壓部構(gòu)成。
15.一種按壓金屬模具,其設置并使用于利用沖頭、沖模及加壓部來對板材實施彎曲加工的加工裝置,該按壓金屬模具的特征在于,具有: 接受來自將上述沖頭向上述沖模側(cè)驅(qū)動的加壓部的加壓力的端面按壓上模; 端面按壓下模,其與上述端面按壓上模對置地設置,在與上述端面按壓上模之間插入上述板材的端面; 端面按壓部,其通過利用上述加壓部的加壓力使上述端面按壓上模向端面按壓下模側(cè)移動,來按壓上述板材的沿加工前的折彎線的一方的端面;以及 端面按壓寬度調(diào)節(jié)部,其以下述方式設定上述板材的端面的按壓寬度:在由上述端面按壓部進行上述按壓時,上述板材的一方的端面的碰撞面位于比上述加壓部對上述端面按壓上模的施加的加壓力的加壓中心更靠上述板材插入上述端面按壓上模與上述端面按壓下模之間的方向的跟前側(cè)。
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按壓金屬模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面按壓下模在上述板材的彎曲加工的彎曲線的方向上被分割為多個按壓模具,在按壓上述板材的沿彎曲線的端面?zhèn)鹊牟课粫r,能夠選擇性地使用進行了上述分割的各按壓模具。
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按壓金屬模具,其特征在于, 通過上述各按壓模具在與利用上述加壓部的上述沖頭向上述沖模側(cè)的驅(qū)動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別移動,來進行上述選擇。
1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7所述的按壓金屬模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按壓模具中的一部分的按壓模具利用上述加工裝置的反向行程限位器在上述交叉的方向上來移動定位,在利用上述反向行程限位器在上述交叉的方向上來移動定位的按壓模具設有與上述板材碰撞的碰撞件。
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18任一項所述的按壓金屬模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對上述板材進行折邊加工的折邊加工部。
2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按壓金屬模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折邊加工部由上述端面按壓部構(gòu)成。
21.一種金屬模具設置體,其設置并使用于利用沖頭與沖模來對板材實施彎曲加工的加工裝置,該金屬模具設置體的特征在于,具有: 設置上述沖模的金屬模具設置部;以及 端面按壓部,其按壓由上述沖頭與設置于上述金屬模具設置部的沖模進行彎曲加工前的板材的沿彎曲線的端面?zhèn)鹊牟课唬? 上述端面按壓部隔著上述沖頭與上述沖模的加壓中心而位于與上述加工裝置的裝置基座相反的一側(cè)。
2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金屬模具設置體,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面按壓部在上述板材的彎曲加工的彎曲線的方向上被分割為多個按壓模具,在按壓上述板材的沿彎曲線 的端面?zhèn)鹊牟课粫r,能夠選擇性地使用上述分割著的各按壓模具。
2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金屬模具設置體,其特征在于, 構(gòu)成為通過上述各按壓模具在利用上述沖頭與設置于上述金屬模具設置部的沖模對上述板材進行彎曲加工時的、與上述沖頭向上述沖模側(cè)的驅(qū)動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別移動,來進行上述選擇。
2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3所述的金屬模具設置體,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按壓模具中的一部分的按壓模具利用上述折彎加工裝置的反向行程限位器在上述交叉的方向上來移動定位, 在利用上述反向行程限位器在上述交叉的方向上來移動定位的按壓模具設有與上述板材碰撞的碰撞件。
2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1~24任一項所述的金屬模具設置體,其特征在于, 具有對上述板材進行折邊加工的折邊加工部。
2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5所述的金屬模具設置體,其特征在于, 上述折邊加工部由上述端面按壓部構(gòu)成。
【文檔編號】B21D5/02GK103906587SQ201280054044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1月4日
【發(fā)明者】金英俊, 柴田隆浩, 小山純一 申請人:株式會社天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