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第一聯(lián)接部件及工具聯(lián)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3114927閱讀:207來源:國知局
      第一聯(lián)接部件及工具聯(lián)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第一聯(lián)接部件和工具聯(lián)接器。第一聯(lián)接部件(1)與工具聯(lián)接器的第二聯(lián)接部件(2)相互作用。所述第一聯(lián)接部件(1)包括第一本體(10)和從該第一本體沿中心軸線(x)延伸到端面(12)的錐形銷(11)。所述錐形銷可插入錐形座(21)。所述錐形銷包括空腔(13),該空腔從所述端面延伸且包括多個第一隆起部(15),該第一隆起部(15)被分開且相對于中心軸線(x)沿周向彼此間隔一段距離布置,使得形成相應數量的第一凹口(16)。所述第一隆起部形成相應的第一接觸面(18)且與所述第二聯(lián)接部件的牽拉構件(40)的相應數量的分開的第二接觸面(48)相互作用。所述第一接觸面與所述中心軸線形成銳角。
      【專利說明】第一聯(lián)接部件及工具聯(lián)接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第一聯(lián)接部件和第二聯(lián)接部件的相互連接的工具聯(lián)接器。工具聯(lián) 接器被設計用作快速更換工具的工具,例如,通過第一聯(lián)接部件或第二聯(lián)接部件保持的切 削刀具。更精確地,本發(fā)明涉及如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和如權利要求 10前序部分所述的工具聯(lián)接器。SE-303658中示出了這種第一聯(lián)接部件。

      【背景技術】
      [0002] US-6, 193, 451披露了一種具有第一聯(lián)接部件和第二聯(lián)接部件的工具聯(lián)接器,該第 一聯(lián)接部件可具有錐形銷,而該第二聯(lián)接部件可具有錐形座。第一聯(lián)接部件的錐形銷插入 第二聯(lián)接部件的錐形座,并且從插入位置,第一聯(lián)接部件可通過牽拉構件夾緊在錐形座中, 該牽拉構件作用在多個節(jié)段上,當牽拉構件縮回時,這些節(jié)段向外移動并接合錐形銷的空 腔的周向凹口。在該方面中,錐形銷被拉入錐形座,使得在垂直于聯(lián)接部件的中心軸線的平 面上,第一聯(lián)接部件的支承面平鋪抵靠第二聯(lián)接部件的支承面。該工具聯(lián)接器工作非常良 好并且用在很多不同機器工具中。由于在支承面彼此鄰靠的同時牽拉構件向外擠壓錐形銷 的壁,因此第一聯(lián)接部件的非常剛性夾緊在精確和預定的定位下實現。
      [0003] 然而,該解決方案的缺點是,工具聯(lián)接器包括在第一聯(lián)接部件和第二聯(lián)接部件之 間的交界面中的很多可移動的部件。因此,工具聯(lián)接器變得對污垢和顆粒敏感,而污垢和顆 ??赡芫唧w地進入上述節(jié)段的區(qū)域中并且導致工具聯(lián)接器在不太精確位置抓住聯(lián)接部件 或在最壞情況下使聯(lián)接部件互相連接。另外,在小尺寸的工具聯(lián)接器中,各個單獨部件的制 造以及所包括的很多部件與工具聯(lián)接器的處理和安裝是復雜的。
      [0004] 上述的SE-303658提出了針對這些復雜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并且披露了一種卡 口式聯(lián)接器,該卡口式聯(lián)接器允許通過牽拉構件更換如US-6, 193, 451所述的工具聯(lián)接器 的上述節(jié)段,該牽拉構件與錐形銷的空腔中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一起形成卡口式聯(lián)接器。然而, SE-303658所示的工具聯(lián)接器是不太精確的,且因此應不能確保第一聯(lián)接部件相對于第二 聯(lián)接部件沿軸向或沿周向的任何精確定位。本申請的發(fā)明人已認識到,由于第一聯(lián)接部件 相對于牽拉構件轉動的事實,會產生關于第一聯(lián)接部件在周向方向上的最終位置的不確定 性。另外,無法表明沿軸向的具體鄰靠,這意味著無法精確限定第一聯(lián)接部件的軸向位置。


      【發(fā)明內容】

      [0005]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避免上述的問題并提供改進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和改進的工具聯(lián)接 器。具體針對適于具有相對小尺寸的工具的工具聯(lián)接器。
      [0006] 該目的通過第一聯(lián)接部件實現,該第一聯(lián)接部件以引入的方式示出,并且其特征 在于,第一接觸面與中心軸線形成銳角。
      [0007] 通過這樣傾斜的第一接觸面,牽拉構件可通過其相應的第二接觸面直接作用在第 一接觸面上并將第一接觸面向后壓在第二聯(lián)接部件中。隆起部之間的凹口允許引入第二聯(lián) 接部件的牽拉構件的第二接觸面,因此,牽拉構件可轉動,直到第二接觸面定位成與第一接 觸面相對為止。
      [0008] 第一接觸面的銳角允許產生徑向向外指向并作用在錐形銷上的力,這有助于錐形 銷的外表面鄰靠和壓靠錐形座的錐形內表面,至少在隆起部和第一接觸面的徑向外側鄰靠 和壓靠。
      [0009] 由于牽拉構件直接作用在第一接觸面上,牽拉構件的牽拉動作可傳遞到錐形銷, 而第一和第二接觸面之間沒有任何相互滑脫,這減小了磨損并且優(yōu)于US-6, 193, 451中所 示的技術,其中牽拉構件和節(jié)段之間發(fā)生滑脫。在根據現有技術的其它類似解決方案中,節(jié) 段和錐形銷的空腔中的凹口之間同樣可發(fā)生滑脫。
      [0010]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每個第一隆起部具有面向中心軸線的內表面和在周向 上沿內表面的最小延伸,最小延伸小于第一隆起部之間的所述距離。相對于SE-303658所 示的技術,這允許第一和第二接觸面之間相對較大的接觸面積。由于第二接觸面應插在第 一接觸面的后面、轉動并且接著被拉向第一接觸面,因此第一接觸面在周向上的延伸將小 于180°,并且這同樣適用于第二接觸面在周向上的總延伸。
      [0011]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第一接觸面是圓錐形的,并且可因此與中心軸線形成 錐角。該錐角可在30°和60°之間,例如45°。
      [0012]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第一本體繞錐形銷形成第一支承面,第一支承面形成 為鄰靠第二聯(lián)接部件的相對的第二支承面。有利的是,第一支承面可以是平的,中心軸線與 第一支承面垂直。因此,在第一支承面鄰靠第二支承面時,第一支承面確保第一聯(lián)接部件相 對于第二聯(lián)接部件的精確軸向定位。
      [0013]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第一聯(lián)接部件形成為允許將錐形銷相對于第二聯(lián)接部 件緊固在關于中心軸線的至少一個確定的轉動位置中。有利的是,錐形銷可以是多邊形錐 形并且具有關于中心軸線的多邊形外橫截面,該多邊形外橫截面用于與第二聯(lián)接部件的錐 形座的相應的橫截面配合以實現所述緊固。多邊形外橫截面可包括兩個、三個、四個或四個 以上的角部。有利的是,錐形銷的多邊形外橫截面可包括圓化角部,每個凹口徑向地布置在 一個相應的圓化角部內。因此,第一隆起部會徑向地定位在圓化角部之間的區(qū)域內。在這 些區(qū)域中,錐形銷的材料厚度會比圓化角部處的稍微小一點,這允許提高錐形銷在第一和 第二接觸面彼此互相壓靠的區(qū)域中的彈性。
      [0014]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空腔具有圓形形狀,第一隆起部從該圓形形狀向中心 向內延伸。
      [0015] 目的通過工具聯(lián)接器實現,該工具聯(lián)接器以引入的方式示出并且其特征在于,第 一接觸面與中心軸線形成銳角,而第二接觸面與縱向軸線形成銳角。
      [0016]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第二聯(lián)接部件包括操作機構,該操作機構作用在牽拉 構件上,使得牽拉構件可關于縱向軸線從第一轉動位置轉動到第二轉動位置,在該第二轉 動位置中,第一和第二接觸面定位成彼此正相對,并且可沿縱向軸線從第二轉動位置移動 到聯(lián)接位置,在該聯(lián)接位置中,第一和第二接觸面彼此壓靠并且第一聯(lián)接部件和第二聯(lián)接 部件彼此互相連接。
      [0017]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牽拉構件包括拉桿和牽拉頭,第二接觸面布置在牽拉 頭上。有利的是,操作機構可包括用于手動轉動和移位牽拉構件的操作工具,或替代地是, 機械化或自動化地轉動和移位牽拉構件的驅動構件。該驅動構件可包括電動、氣動或液壓 電動機。
      [0018]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操作機構包括控制構件,控制構件包括操作工具能夠 接近的接合部件,控制構件可關于縱向軸線轉動,以在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之間 轉動牽拉構件。有利的是,控制構件關于垂直于縱向軸線的軸線可轉動地布置在第二聯(lián)接 部件中,且控制構件包括偏心周向表面,該偏心周向表面作用在牽拉構件的橫向開口,以實 現到所述聯(lián)接位置的所述移位。
      [0019]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工具聯(lián)接器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可包括上述的一個或多個 特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 現參照附圖通過不同實施例的描述更詳細地解釋本發(fā)明。
      [0021] 圖1示出具有根據本發(fā)明的工具和工具聯(lián)接器的工具設備的側視圖;
      [0022] 圖2示出沿圖1中的線II - II截取的剖視圖。
      [0023] 圖3示出沿圖2中的線III - III截取的縱向剖視圖。
      [0024] 圖4示出沿圖2中的線IV- IV截取的縱向剖視圖。
      [0025] 圖5示出沿圖1中的線V-V截取的剖視圖。
      [0026] 圖6示出沿圖1中的線VI -VI截取的剖視圖。
      [0027] 圖7示出沿圖1中的線VII-VII截取的剖視圖。
      [0028] 圖8示出圖1中的工具的各部件的透視圖。
      [0029] 圖9示出在未聯(lián)接狀態(tài)下的圖1中的工具聯(lián)接器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和第二聯(lián)接部件 的局部剖視圖。
      [0030] 圖10示出在中間狀態(tài)下的第一和第二聯(lián)接部件的縱向剖視圖。
      [0031] 圖11示出在聯(lián)接狀態(tài)下的第一和第二聯(lián)接部件的縱向剖視圖。
      [0032] 圖12示出在第一轉動位置中的第一和第二聯(lián)接部件的剖視圖。
      [0033] 圖13示出在第二轉動位置中的第一和第二聯(lián)接部件的剖視圖。
      [0034] 圖14示出圖1中的工具聯(lián)接器的第一分解圖。
      [0035] 圖15示出圖1中的工具聯(lián)接器的第二分解圖。
      [0036] 圖16-19示出在不同功能位置中的操作工具與工具聯(lián)接器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 圖1示出具有彼此相互作用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1和第二聯(lián)接部件2的工具聯(lián)接器。 第二聯(lián)接部件2具有前端2'和后端2"。后端2"形成為附接在機器工具中,例如自動化多 操作機床。
      [0038] 第一聯(lián)接部件1包括前端Γ和后端1〃,如圖9中所示。前端Γ形成為接納具有 例如車削刀片、一個或多個銑削刀片、一個或多個鉆孔刀片的工具4。工具還可與第一聯(lián)接 部件1形成一體。第一聯(lián)接部件1沿中心軸線X延伸,參照圖3和4。第二聯(lián)接部件2沿也 形成第二聯(lián)接部件2的中心軸線的縱向軸線X'延伸。
      [0039] 第一聯(lián)接部件包括第一本體10和錐形銷11,錐形銷11從第一本體10沿中心軸線 X延伸到端面12,參見圖8和9。在所示實施例中,第一本體10具有圓形-圓柱形橫截面。 錐形銷11具有從第一本體10到端面12減小的直徑。錐形銷11繞整個銷的周圍與中心軸 線X形成恒定的錐角。該錐角可為大約1-5°。錐角繞整個錐形銷11有利地是恒定的或 基本恒定的。
      [0040] 錐形銷11包括從端面12延伸到底面14的空腔13??涨?3包括彼此分開且相對 于中心軸線X沿周向彼此間隔一段距離均勻分布的三個第一隆起部15,參見圖8、12和13。 在相鄰第一隆起部15之間,有第一凹口 16,該第一凹口 16以這樣的方式布置,S卩:使得第 一凹口 16和第一隆起部15沿周向彼此交替。這里,應該注意,空腔13可包括不同于三個 的另外數目的第一隆起部15和第一凹口 16,例如兩個第一隆起部15和兩個第一凹口 16, 四個、五個或六個的第一隆起部15和第一凹口 16。
      [0041] 第一隆起部15和第一凹口 16從端面12延伸且定位在離底面14 一段距離的位置 處。因此,在底面14和第一隆起部15之間有空腔13的內部空間17。有利的是,內部空間 17的圓周表面可定位成離中心軸線X的距離與第一凹口 16的底面離中心軸線X的距離相 同或基本相同。換言之,空腔13可具有圓形或圓形-圓柱形形狀,第一隆起部15從該圓形 形狀向中心軸線X向內延伸。
      [0042] 每個第一隆起部15形成第一接觸面18,該第一接觸面18面向底面14并與中心軸 線X形成銳角α,參照圖4。錐角α可在30°和60 °之間,例如45°。
      [0043] 有利的是,第一接觸面18可以是圓錐形。第一接觸面還可是弧形,S卩:其可具有微 弱的弓狀和相對較大的半徑。
      [0044] 而且,每個第一隆起部15具有面向中心軸線X的內表面19,并且有利的是,該內表 面19可平行于中心軸線X。內表面19具有在周向上沿內表面19的最小延伸,并且該最小 延伸小于第一隆起部15之間的距離或小于凹口 16在周向上的寬度。
      [0045] 而且,第一本體10形成繞錐形銷11延伸的第一支承面10'。第一支承面10'是平 的。中心軸線X與第一支承面10'垂直或基本垂直。
      [0046] 第二聯(lián)接部件2包括第二本體20和位于前端2'處的平的第二支承面20'??v向 軸線X'與第二支承面20'垂直。在所示實施例中,第二本體20具有有二次橫截面的伸長 形狀。
      [0047] 第二聯(lián)接部件2包括錐形座21,該錐形座21在第二本體20中向內延伸且沿縱向 軸線X'從第二支承面20'向后端2''向后延伸。錐形座21與縱向軸線X'形成角度。該 角度可比錐形銷11相對于中心軸線X的角度稍微小大約百分之幾度。以這樣的方式,可實 現錐形銷11相對于錐形座21的較小的超定,其中,在錐形銷11整個插入錐形座21中且第 一支承面10'鄰靠第二支承面20'時,通過壓配合,錐形銷11在第一支承面10'處將會在 第二支承面20'附近鄰靠錐形座21。
      [0048] 在第一聯(lián)接部件1和第二聯(lián)接部件2互相連接時,錐形銷11插入錐形座21,使得 錐形銷11的錐形面和錐形座21的錐形面彼此鄰靠。在以下會更詳細描述的其它互相連接 步驟之后,第一聯(lián)接部件1被拉入第二聯(lián)接部件2,直到第一支承面10'鄰靠并壓靠第二支 承面20'為止。
      [0049] 這里,應該注意,第一聯(lián)接部件1可形成為允許將錐形銷11相對于第二聯(lián)接部件 2緊固在關于中心軸線X的至少一個或多個固定轉動位置中。在所示實施例中,該轉動緊 固通過具有相對于中心軸線X的多邊形外橫截面的錐形銷11實現,該多邊形外橫截面與第 二聯(lián)接部件2的錐形座21的相應的多邊形橫截面相互配合。在所示實施例中,具體參照圖 12和13,該錐形銷11的多邊形橫截面是具有三個圓化角部31和在圓化角部31之間的三 個較直或不太圓化的中間部分32的三角形。圓化角部31具有比中間部分32更小或小得 多的曲率半徑。如上所述,錐形座21具有如圖16-19中所示的有三個圓化角部和三個中間 部分的相應的多邊形形狀。
      [0050] 如圖12和13中所示,錐形銷11的每個圓化角部31徑向地布置在相應的第一凹 口 16外側。這意味著錐形銷11的每個第一隆起部15徑向地布置在相應的中間部分32內 側。
      [0051] 第二聯(lián)接部件2包括具有牽拉頭41和拉桿42的牽拉構件40,具體參照圖3、4、8 和9。牽拉頭41包括彼此分開且相對于縱向軸線X'沿周向彼此間隔一段距離均勻分布的 三個第二隆起部45,參照圖12和13。因此,在相鄰第二隆起部45之間有第二凹口 46,使得 三個第二隆起部45和三個第二凹口 46繞牽拉頭41沿周向彼此交替。
      [0052] 每個第二隆起部45形成第二接觸面48。有利的是,第二接觸面48與縱向軸線X' 形成與上述角度α相同的角度。
      [0053] 有利的是,第二接觸面48可以有利地是以與第一接觸面18相同方式的圓錐形。第 二接觸面48還可以是弧形,S卩:其可具有微弱的弓狀和相對較大的半徑。具體地說,第一接 觸面18或第二接觸面48可以是弧形。
      [0054] 因此,在聯(lián)接部件1和2的互相連接時,錐形銷11插入錐形座21。同時,牽拉構 件40插入空腔13,參照圖10,牽拉構件40在第一轉動位置中,如圖12中所示。此后,牽拉 構件40轉動到第二轉動位置,如圖13中所示。此后,牽拉構件40向第二聯(lián)接部件2的后 端2"向后移動,直到第二接觸面48鄰靠第一接觸面18為止,因此牽拉構件40的進一步向 后移動導致錐形銷11完全牽拉進入錐形座21中,使得在聯(lián)接位置中,第一支承表面10'鄰 靠第二支承表面,如圖11中所示。至少在該聯(lián)接位置中,中心軸線X與縱向軸線X'重合。
      [0055] 在第一接觸面18壓靠第二接觸面48時,所述表面18和48之間沒有或基本沒有 發(fā)生相互滑脫。來自牽拉頭41的所有力傳遞到第一接觸面18和錐形銷11,錐形銷11在第 一隆起部15和中間部分32處被向外擠壓。
      [0056] 牽拉構件40包括主部件43,該主部件43布置在第二本體20的圓形-圓柱形空 腔23中且可沿縱向軸線X'在圓形-圓柱形空腔23中移位,并且可關于縱向軸線X'轉動。 牽拉構件40包括主部件43和拉桿42之間的過渡部件44。密封圈25布置在第二本體20 的環(huán)形槽26中且密封地鄰靠過渡部件44,如圖9中所示。以這樣的方式,在錐形座21中繞 牽拉頭41的空間是密封的。該密封阻止污垢和潤滑劑從圓形-圓柱形空腔23和第二聯(lián)接 部件2的后部滲入該空間。另外,阻止冷卻液和污垢滲入圓形-圓柱形空腔23。
      [0057] 如圖14和15中所示,牽拉構件40的主部件43具有鄰靠圓形-圓柱形空腔23的 兩個相對的圓形-圓柱形表面50,同樣如圖5中所示。主部件43還具有彼此平行且在兩 個圓形-圓柱形表面50之間延伸并連接兩個圓形-圓柱形表面50的兩個相對的平面51。 具有伸長形狀的橫向開口 52延伸穿過主部件43和兩個平面51。
      [0058] 如上所述,牽拉構件40可轉動,并且更精確地是可在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 位置之間轉動。這兩個轉動位置可用各種方式限定。在所示實施例中,示出了一個實例。在 這一方面中,牽拉構件40包括銷53,該銷53向后端2''向后延伸且具有矩形橫截面。銷 53接合第二聯(lián)接部件2的鎖定塊55的凹口 54。鎖定塊55通過四個螺絲3緊固在第二聯(lián) 接件2中。凹口 54具有有更窄腰部的伸長橫截面形狀。凹口 54的該橫截面形狀限定銷53 轉動的兩個轉動位置以及由此牽拉構件40的兩個轉動位置,如圖6中所示。通過由相應彈 簧墊圈57偏壓的兩個相對的滾珠56,銷53以及由此牽拉構件40分別保持在第一轉動位置 和第二轉動位置。
      [0059] 第二聯(lián)接部件2還包括操作機構,該操作機構與牽拉構件40相關聯(lián)且相互作用以 提供其移位和轉動。操作機構包括控制構件61,控制構件61包括操作工具63可接近的接 合構件62。
      [0060] 在所示實施例中,控制構件61具有偏心周向表面64和在周向表面64的每側上的 圓形-圓柱形表面65。偏心周向表面64定位在主部件43的伸長孔52中。兩個圓形-圓 柱形表面65被軸頸接合在相應軸承元件67的相應圓形-圓柱形孔66中。兩個軸承元件 67鄰靠主部件43的相應平面51。兩個軸承元件67具有圓形外表面,該圓形外表面與主部 件43的圓形-圓柱形表面50連接并鄰靠圓形-圓柱形空腔23。
      [0061] 控制構件61與牽拉構件40 -起可關于縱向第二軸線X'轉動,以使牽拉構件40 在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之間轉動。該轉動可通過操作工具63提供,該操作工具63 插入接合構件62且關于縱向軸線X'沿箭頭 Pl的方向轉動,參見圖18。接合構件62可包 括六角形孔且操作工具63包括六角形扳手。
      [0062] 控制構件61還可關于與縱向軸線X'垂直的橫向軸線y轉動,參照圖4。在控制 構件61通過操作工具63關于橫向軸線y沿箭頭p 2的方向轉動時,參見圖19,偏心周向表 面64會作用在主部件43的橫向開口 52中且使牽拉構件40沿縱向軸線X'在圖10中所 示的接觸表面18和48不彼此鄰靠的位置與圖11中所示的接觸表面18和48彼此鄰靠的 位置之間移位。
      [0063] 第一聯(lián)接部件1和第二聯(lián)接部件2之間的互相連接可因此以快速和容易的方式實 現。在錐形銷11此時已插入錐形座21之后,在所示實施例中,牽拉頭41借助于操作工具 63通過操作工具63關于縱向軸線X'轉動而轉動。此后,牽拉頭41通過操作工具63關于 橫向軸線y (即,繞其自身軸線)轉動而被向后牽拉。
      [0064] 應該注意,所示操作機構應被視為用于將第一聯(lián)接部件1手動夾緊在第二聯(lián)接部 件2中的這種操作機構的有利實施例。該手動操作機構可以很多替代方式形成,并且還可 以形成為牽拉構件40的部件,諸如具有銷53的主部件43、牽拉桿42和過渡部件44。還應 該注意,所示操作機構可用通過如下的操作機構替代,該操作機構經由拉桿致動牽拉頭41 且設計成將第一聯(lián)接部件1自動夾緊在第二聯(lián)接部件2中。
      [0065] 本發(fā)明不限于所示實施例,而是在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可變化和更改。
      [0066] 附圖標記
      [0067] α 銳角
      [0068] X 中心軸線
      [0069] X'縱向軸線 [0070] y橫向軸線 [0071] P!箭頭 [0072] p2 箭頭
      [0073] 1第一聯(lián)接部件
      [0074] Γ 前端
      [0075] Γ ' 后端
      [0076] 2第二聯(lián)接部件
      [0077] 2' 前端
      [0078] 2' ' 后端
      [0079] 3固定裝置
      [0080] 4 工具
      [0081] 10第一本體
      [0082] 10'第一支承面
      [0083] 11錐形銷
      [0084] 12 端面
      [0085] 13 空腔
      [0086] 14 底面
      [0087] 15第一隆起部
      [0088] 16 第一凹口
      [0089] 17內部空間 [0090] 18第一接觸面
      [0091] 19內表面
      [0092] 20第二本體
      [0093] 20'第二支承面
      [0094] 21錐形座
      [0095] 23圓形-圓柱形空腔
      [0096] 25密封圈
      [0097] 26環(huán)形槽
      [0098] 31圓化角部
      [0099] 32中間部分
      [0100] 40牽拉構件
      [0101] 41牽拉頭
      [0102] 42 拉桿
      [0103] 43主部件
      [0104] 44過渡部件
      [0105] 45第二隆起部
      [0106] 46 第二凹口
      [0107] 48第二接觸面
      [0108] 50圓形-圓柱形表面
      [0109] 51 平面
      [0110] 52橫向開口
      [0111] 53 銷
      [0112] 54 凹口
      [0113] 55鎖定塊
      [0114] 56 滾珠
      [0115] 57彈簧墊圈
      [0116] 61控制構件
      [0117] 62接合部件
      [0118] 63操作工具
      [0119] 64偏心周向表面
      [0120] 65圓形-圓柱形表面
      [0121] 66圓形-圓柱形孔
      [0122] 67軸承元件。
      【權利要求】
      1. 第一聯(lián)接部件(1 ),其形成為與工具聯(lián)接器的第二聯(lián)接部件(2)相互作用, 所述第一聯(lián)接部件(1)包括第一本體(10)和錐形銷(11),所述錐形銷(11)沿中心軸 線(X)從所述第一本體(10)延伸到端面(12)且具有從所述第一本體(10)到所述端面(12) 減小的直徑, 所述錐形銷(11)形成為能夠插入錐形座(21),所述錐形座(21)沿所述第二聯(lián)接部件 (2)的縱向軸線(X')延伸,使得所述中心軸線(X)和所述縱向軸線(X')重合, 所述錐形銷(11)包括空腔(13),所述空腔(13)從所述端面(12)延伸到底面(14)且包 括多個第一隆起部(15),所述第一隆起部(15)分開且相對于所述中心軸線(X)沿周向彼此 間隔一段距離布置,使得形成相應數量的第一凹口( 16), 所述第一隆起部(15)布置在離所述底面(14) 一段距離的位置處,且形成相應的第一 接觸面(18),并且 所述第一接觸面(18)形成為與所述第二聯(lián)接部件(2)的牽拉構件(40)的相應數量的 分開的第二接觸面(48)相互作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觸面(18)與所述中心軸線(X)形成銳角(α )。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其中每個第一隆起部(15)具有面向所述中心軸 線(X)的內表面(19)和在所述周向上沿所述內表面(19)的最小延伸,并且其中所述最小延 伸小于所述第一隆起部(15)之間的所述距離。
      3. 如權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接觸面(18)是錐 形。
      4.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本體(10)形成繞 所述錐形銷(11)的第一支承面(10'),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面(10')形成為鄰靠所述第 二聯(lián)接部件(2)的相對的第二支承面(20')。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面(10')是平的,并且其中所 述中心軸線(X)與所述第一支承面(10')垂直。
      6.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聯(lián)接部件(1)形成 為允許將所述錐形銷(11)相對于所述第二聯(lián)接部件(2)緊固在關于所述中心軸線(X)的至 少一個確定的轉動位置中。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其中所述錐形銷(11)具有相對于所述中心軸線 (X)的多邊形外橫截面,所述多邊形外橫截面用于與所述第二聯(lián)接部件(2)的所述錐形座 (21)的相應的橫截面配合以實現所述緊固。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其中所述錐形銷(11)的所述多邊形外橫截面包 括圓化角部(31),并且其中每個凹口(16)徑向地布置在一個相應的圓化角部(31)內。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其中所述空腔(13)具有圓形形狀,并且其中所 述第一隆起部(15)從所述圓形形狀向所述中心軸線(X)向內延伸。
      10. 工具聯(lián)接器,所述工具聯(lián)接器包括形成為彼此相互作用的第一聯(lián)接部件(1)和第 二聯(lián)接部件(2), 所述第一聯(lián)接部件(1)包括第一本體(10)和錐形銷(11),所述錐形銷(11)沿中心軸 線(X)從所述第一本體(10)延伸到端面(12)且具有從所述第一本體(10)到所述端面(12) 減小的直徑, 所述第二聯(lián)接部件(2)包括沿所述第二聯(lián)接部件(2)的縱向軸線(X')延伸的錐形座 (21), 所述錐形銷(11)能夠插入所述錐形座(21),使得所述中心軸線(X)和所述縱向軸線 (X')重合, 所述錐形銷(11)包括空腔(13),所述空腔(13)從所述端面(12)延伸到底面(14)且包 括多個第一隆起部(15),所述第一隆起部(15)被分開且相對于所述中心軸線(X)沿周向彼 此間隔一段距離布置,使得形成相應數量的第一凹口( 16), 所述第一隆起部(15)布置在離所述底面(14) 一段距離的位置處且形成相應的第一接 觸面(18), 所述第二聯(lián)接部件包括具有相應數量的第二隆起部(45)的牽拉構件(40),所述第二 隆起部(45)通過相應數量的第二凹口(46)被分開且相對于所述縱向軸線(X')沿周向彼此 間隔一段距離布置, 所述第二隆起部(45)形成相應第二接觸面(48),并且 所述第二接觸面(48)形成為通過所述牽拉構件(40)鄰靠和壓靠所述第一接觸面(18) 中的相應一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觸面(18)與所述中心軸線(X)形成銳角(α ),并且 所述第二接觸面(48)與所述縱向軸線(X')形成銳角。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工具聯(lián)接器,其中所述第二聯(lián)接部件包括操作機構,所述操 作機構作用在所述牽拉構件(40)上,使得所述牽拉構件(40)能夠關于所述縱向軸線(X') 從第一轉動位置轉動到第二轉動位置,在所述第二轉動位置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觸面 (18, 48)定位成彼此正相對,并且能夠沿所述縱向軸線(X')的方向從所述第二轉動位置移 位到聯(lián)接位置,在所述聯(lián)接位置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觸面(18, 48)彼此互相壓靠,并且所 述第一聯(lián)接部件(1)和所述第二聯(lián)接部件(2 )彼此互相連接。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工具聯(lián)接器,其中所述牽拉構件(40)包括拉桿(42)和牽拉 頭(41 ),所述第二接觸面(48 )布置在所述牽拉頭(41)上。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工具聯(lián)接器,其中所述操作機構包括控制構件(61),所述控 制構件(61)包括操作工具(63)能夠接近的接合構件(62),并且其中所述控制構件(61)能 夠關于所述縱向軸線(X')轉動,以使所述牽拉構件(40)在所述第一轉動位置和所述第二 轉動位置之間轉動。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工具聯(lián)接器,其中所述控制構件(61)關于與所述縱向軸線 (X')垂直的軸線(y)可轉動地布置在所述第二聯(lián)接部件(2)中,并且其中所述控制構件 (61)包括偏心周向表面(64),所述偏心周向表面(64)作用在所述牽拉構件(40)的橫向開 口(52)中,用于實現到所述聯(lián)接位置的所述移位。
      15. 如權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工具聯(lián)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聯(lián)接部件(1)包括 如權利要求2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特征。
      【文檔編號】B23B51/00GK104096869SQ201410144224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11日
      【發(fā)明者】索倫·奧爾森, 貢納爾·梅特利克 申請人:山特維克知識產權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