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液壓機械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聯軸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方案采用最高壓力5mp液壓推進系統(tǒng)和最高壓力20mp膨脹系統(tǒng)交替加壓將聯軸器推進到底,拆卸時則過程相反,這樣聯軸器與軸的接觸不夠緊密,導致其箍緊力的不足。現有方案比較粗糙,推進活塞面與推進方向垂直度不高,導致安裝好的聯軸器同心度不高,設備高速運轉時離心力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膨脹壓力高、同心度高、離心力小的聯軸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聯軸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軸心、聯軸器、內套筒和外套筒,所述軸心外側設有外螺紋,所述內套筒內側設有內螺紋,所述內套筒設在軸心外側,且通過內螺紋與外螺紋緊密相連,所述外套筒設在內套筒外側,所述內套筒一端外側設有液壓螺母,且內套筒和液壓螺母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外套通上設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設有低壓注油裝置,所述軸心上方中心處設有高壓注油裝置,所述聯軸器設在軸心上,且于外套筒相連接,所述軸心上設有油槽。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低壓注油裝置包括低壓注油器和低壓手動泵。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高壓注油裝置包括高壓注油槍和高壓手動泵。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fā)明提供的聯軸裝置,其中內套筒采用反螺紋直接裝在軸心上,軸心上的外螺紋與內套筒的內螺紋絕對嚴絲合縫,這樣內套筒 擰緊后其同心度非常高;液壓螺母通過螺紋連接與內套筒緊密相連,加工精度也很高,這樣可保持推進的活塞面與推進方向有很高的垂直度,以保證聯軸器安裝時不會偏心,使得裝置能達到最高壓力150mp液壓推進系統(tǒng)和最高壓力300mp膨脹系統(tǒng)。
附圖說明
結合附圖,并通過參考下面的詳細描述,將會更容易地對本發(fā)明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隨的優(yōu)點和特征,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1-軸心,2-聯軸器,3-內套筒,4-外套筒,5-液壓螺母,6-活塞,7-油槽,8-低壓注油器,9-低壓手動泵,10-高壓注油槍,11-高壓手動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內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內容作進一步說明。當然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該具體實施例,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所熟知的一般替換也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其次,本發(fā)明利用示意圖進行了詳細的表述,在詳述本發(fā)明實例時,為了便于說明,示意圖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應以此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需要說明的是,在下述的實施例中,利用圖1的結構示意圖對按本發(fā)明一種聯軸裝置進行了詳細的表述。在詳述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時,為了便于說明,示意圖不依照一般比例繪制并進行了局部放大及省略處理,因此,應避免以此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聯軸裝置,該裝置包括軸心1、聯軸器2、內套筒3和外套筒4,軸心1外側設有外螺紋,內套筒3內側設有內螺紋,內套筒3設在軸心1外側,且通過內螺紋與外螺紋緊密相連,外套筒4設在內套筒3外側,內套筒3一端外側設有液壓螺母5,且內套筒3和液壓螺母5通過螺紋連接,外套通4上設有活塞6,活塞6上設有低壓注油裝置,軸心1上方中心處設有高壓注油裝置,聯軸器2設在軸心1上,且于外套筒4相連接,軸心1上設有 油槽7。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低壓注油裝置包括低壓注油器8和低壓手動泵9。
此外,高壓注油裝置包括高壓注油槍10和高壓手動泵11。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聯軸裝置,其中內套筒采用反螺紋直接裝在軸心上,軸心上的外螺紋與內套筒的內螺紋絕對嚴絲合縫,這樣內套筒擰緊后其同心度非常高;液壓螺母通過螺紋連接與內套筒緊密相連,加工精度也很高,這樣可保持推進的活塞面與推進方向有很高的垂直度,以保證聯軸器安裝時不會偏心,使得裝備能達到最高壓力150mp液壓推進系統(tǒng)和最高壓力300mp膨脹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