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組合設備,尤其是一種用于加工高速印刷裝備的撐檔的臥式三面組合設備。
背景技術:
高速自動印刷機各部件的整體結構是以左右側立墻板和上下?lián)螜n作為基礎框架,并在框架之間安裝幾根輥軸和其它傳動、緊固類零件。撐檔是高速自動印刷機的一個重要部件。撐檔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撐這兩塊墻板,確保兩塊墻板間的平行度。為了確保兩塊墻板與撐檔裝配后保持水平,所述撐檔的加工對其兩端面的平行度的精度要求很高,另外部分類型的撐檔考慮到裝配后在其一個側面上需要安裝直線導軌或其他零件,所述這個面與兩端面的垂直度要求較高?,F有技術采用銑床和鉆孔兩種機床對工件進行加工,由于工件沉重,多次裝夾,加工難度高,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加工高速印刷裝備的撐檔的臥式三面組合設備,該設備能實現在工件一次裝夾的情況下同時完成三個面的銑削、鉆孔、攻絲等多工序的加工,并且可以通過設備自身精度保證工件被加工的三個面之間的平行度,垂直度以及加工精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加工高速印刷裝備的撐檔的臥式三面組合設備,包括底座、進給裝置、加工裝置、工件裝夾定位裝置、排屑裝置、冷卻循環(huán)裝置和操控裝置;所述進給裝置包括兩個XYZ軸數控滑臺和一XZ軸數控滑臺,呈“品”字型地安裝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加工裝置分別設在所述XYZ軸數控滑臺和所述XZ軸數控滑臺上,用于對工件進行銑、鉆、攻絲加工;所述工件裝夾定位裝置用于對工件進行裝夾和定位;所述排屑裝置設在所述底座內部,用于將加工工件產生的鐵屑排出;所述冷卻循環(huán)裝置設在所述底座內部,用于冷卻所述加工裝置;所述進給裝置、加工裝置、工件裝夾定位裝置、排屑裝置和冷卻循環(huán)裝置均由所述操控裝置控制。
優(yōu)選的,所述臥式三面組合設備包括設備工作平臺,所述設備工作平臺設在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工件裝夾定位裝置包括工件裝夾裝置,所述工件裝夾裝置包括夾具支撐座、第一頂桿、L型卡件、第二頂桿和連桿組件,所述夾具支撐座安裝在所述設備工作臺上,所述夾具支撐座上設有與Z軸垂直的第一定位面和與Y軸垂直的第二定位面;氣動控制的所述第二頂桿控制所述L型卡件在Y軸上移動,進而所述L型卡件通過所述第二定位面對工件在Y軸方向上進行夾緊和定位;所述連桿組件的中部與所述夾具支撐座的頂部轉動連接,氣動控制的所述第一頂桿控制所述連桿組件的一端上升或下降,進而帶動所述連桿組件的另一端下降或上升,所述連桿組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定位面在Z軸上對工件進行夾緊和定位。
優(yōu)選的,所述工件裝夾定位裝置包括中心定位裝置,所述中心定位裝置包括定位底座和定位擋板;所述定位底座安裝在所述設備工作臺上,所述定位擋板位置可調地固定在所述定位底座上,所述定位擋板用于限制工件在X軸方向的移動。
優(yōu)選的,所述XYZ軸數控滑臺包括X軸滑臺、Y軸滑臺和Z軸滑臺;其中所述X軸滑臺包括基座、直線導軌、滑塊、連接板、伺服電機、聯(lián)軸器、絲杠和絲杠螺母,所述基座沿X軸方向安裝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滑塊與所述直線導軌滑動連接,所述連接扳固定在所述滑塊上,所述伺服電機通過所述聯(lián)軸器與所述絲杠連接,所述絲杠螺母固定在所述連接板上;所述Y軸滑臺沿Y軸方向安裝在所述連接板上,而所述Z軸滑臺沿Z軸方向安裝在所述Y軸滑臺上。
優(yōu)選的,所述XZ軸數控滑臺包括X軸滑臺和Z軸滑臺,其中所述Z軸滑臺沿Z軸方向安裝在所述X軸滑臺上。
優(yōu)選的,所述加工裝置包括主軸箱和動力頭,所述主軸箱安裝在所述Z軸滑臺上,所述動力頭安裝在所述主軸箱上,所述動力頭用于加裝用于銑、鉆、攻絲加工的刀具。
優(yōu)選的,所述動力頭為伸縮套筒結構。
優(yōu)選的,所述底座上設置防護罩,所述防護罩用于防止冷卻液和鐵屑的飛濺。
優(yōu)選的,所述操控裝置包括電控柜、控制器和配線總成,所述電控柜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所述配線總成分別與所述進給裝置、加工裝置、工件裝夾裝置、排屑裝置和冷卻循環(huán)裝置電連接;其中所述電控柜安裝在所述底座上且可90°旋轉,所述電控柜上設有人機界面、信號燈、指示燈以及緊停按鈕。
優(yōu)選的,所述排屑裝置包括螺旋式排屑機構和排屑收納盒,所述排屑收納盒設置在所述底座內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設有槽口,所述螺旋式排屑機構的一端與所述槽口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排屑收納盒連通,所述回水管分別與所述槽口和所述冷卻液收納盒連通;當所述螺旋式排屑機構進行螺旋式旋轉時,落入螺牙之間的鐵屑將會被推送到所述排屑收納盒內。
優(yōu)選的,所述冷卻循環(huán)裝置包括冷卻泵、出水管、回水管、噴嘴和冷卻液收納盒,所述冷卻泵的輸出端通過所述出水管與所述噴嘴連通,所述冷卻泵的輸入端與所述冷卻液收納盒連通;所述冷卻泵將冷卻液進行冷卻后通過所述出水管、噴嘴用于冷卻所述加工裝置,升溫后的冷卻液被所述回水管回收至所述冷卻液收納盒來循環(huán)使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用于加工高速印刷裝備的撐檔的臥式三面組合設備匹配不同型號的工件,其結構緊湊,布局合理,可在工件一次裝夾的情況下完成三個面的銑削、鉆孔、攻絲等多工序的加工,并且可以通過機床自身的精度保證工件加工的三個面之間的平行度、垂直度以及加工精度。相對于普通機床多次裝夾的加工工藝,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臥式三面組合設備不僅有效的提高了加工精度,而且減少了加工時間,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一種用于加工高速印刷裝備的撐檔的臥式三面組合設備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一種用于加工高速印刷裝備的撐檔的臥式三面組合設備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X軸滑臺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Z軸滑臺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工件裝夾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中心定位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工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進給裝置;3-加工裝置;4-工件裝夾定位裝置;5-操控裝置;11-支撐腳;12-配線雙開門;13-安裝維修雙開門;14-排屑收納盒;15-冷卻液收納盒;16-設備工作臺;17-防護罩;18-工件;21-XYZ軸數控滑臺;25-XZ軸數控滑臺;31-主軸箱;32-動力頭;41-工件裝夾裝置;43-中心定位裝置;211-基座;212-直線導軌;213-滑塊;214-伺服電機;215-聯(lián)軸器;216-絲杠;217-連接板;218-支撐座;219-第一擋塊;220-第二擋塊;411-夾具支撐座;412-第一頂桿;413-連桿組件;414-夾具螺栓;415-第一定位面;416-第二定位面;417-第二頂桿;418-L型卡件;431-定位底座;432-定位擋板;433-第三定位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闡述。
綜合參見圖1至圖7,一種用于加工高速印刷裝備的撐檔的臥式三面組合設備,包括底座1、進給裝置2、加工裝置3、工件裝夾定位裝置4、排屑裝置、冷卻循環(huán)裝置和操控裝置5;進給裝置2包括兩個可沿X軸、Y軸和Z軸方向移動的XYZ軸數控滑臺21和一可沿X軸、Z軸方向移動的XZ軸數控滑臺25,呈“品”字型地安裝在底座1上;加工裝置3分別設在XYZ軸數控滑臺21和XZ軸數控滑臺25上,XYZ軸數控滑臺21向加工裝置3提供沿X軸、Y軸和Z軸方向的進給量,XZ軸數控滑臺25向加工裝置3提供沿X軸和Z軸方向的進給量,加工裝置3用于對工件18進行銑、鉆、攻絲加工;工件裝夾裝置41定位裝置用于對工件18進行裝夾和定位;排屑裝置設在底座1內部,與底座1的上表面連通,用于將加工工件18產生的鐵屑排出;冷卻循環(huán)裝置設在底座1內部,與底座1的上表面連通,用于冷卻加工裝置3;進給裝置2、加工裝置3、工件裝夾定位裝置4、排屑裝置和冷卻循環(huán)裝置均由操控裝置5控制。本發(fā)明中,沿著底座1的長度的方向為X軸方向,沿著底座1的寬度的方向為Y軸方向,沿著底座1的高的方向為Z軸方向。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具體參見圖5,臥式三面組合設備包括設備工作平臺,設備工作平臺設在底座1上;其中工件裝夾定位裝置4包括工件裝夾裝置41,工件裝夾裝置41包括夾具支撐座411、第一頂桿412、L型卡件418、第二頂桿417和連桿組件413,夾具支撐座411安裝在設備工作臺16上,夾具支撐座411上設有與Z軸垂直的第一定位面415和與Y軸垂直的第二定位面416;氣動控制的第二頂桿417控制L型卡件418在Y軸上移動,進而L型卡件418通過第二定位面416對工件18在Y軸方向上進行夾緊和定位;連桿組件413的中部與夾具支撐座411的頂部轉動連接,氣動控制的第一頂桿412控制連桿組件413的一端上升或下降,進而帶動連桿組件413的另一端下降或上升,連桿組件413的另一端豎直方向上設夾具螺栓414,當連桿組件413的另一端下降時,通過夾具螺栓414與第一定位面415在Z軸上對工件18進行夾緊和定位。本實施例中,設備工作臺16上開設有T形孔以及定位孔,方便工件裝夾定位裝置4定位,也方便清理加工遺留的鐵屑。同時設備工作臺16精度較高,如果用底座1作為工件裝夾定位裝置4定位的工作平臺,則成本至少增加2倍。L型卡件418的位置要比第一定位面415高3厘米左右,以便L型卡件418通過第二定位面416對工件18在Y軸方向上進行夾緊和定位。其中,第一頂桿412、連桿組件413以及夾具螺栓414的數量均設置為兩組。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具體參見圖6,工件裝夾定位裝置4包括中心定位裝置43,中心定位裝置43包括定位底座431和定位擋板432;定位底座431安裝在設備工作臺16上,定位擋板432位置可調地固定在定位底座431上,定位擋板432用于限制工件18在X軸方向的移動。該設計中,定位底座431上設有陣列排布的定位孔,定位擋板432可以根據不同型號的工件18安裝在不同的定位孔上。定位擋板432的上表面與第一定位面415在同一水平高度,定位擋板432的第三定位面433貼緊工件18底部的內側面,從而實現限制工件18在X軸方向的移動。該中心定位裝置43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具體參見圖3和圖4,XYZ軸數控滑臺21包括X軸滑臺、Y軸滑臺和Z軸滑臺;其中X軸滑臺包括基座211、直線導軌212、滑塊213、連接板217、伺服電機214、支撐座218、聯(lián)軸器215、第一絲杠216固定座、第二絲杠216固定座、卡簧、絲杠螺母基座211、絲杠216以及絲杠螺母,基座211上開設工藝孔以及增設加強筋,基座211沿X軸方向安裝在底座1上,兩條直線導軌212通過安裝孔平行地定位在基座211上,并且內側靠肩定位,外側用緊定螺釘定位,滑塊213與直線導軌212滑動連接,連接扳固定在6個滑塊213上,每側各3個滑塊213;聯(lián)軸器215的位置處設置支撐座218,支撐座218的作用在防護聯(lián)軸器215以及加固X軸滑臺;聯(lián)軸器215的一端與伺服電機214連接,另一端與絲杠216連接:絲杠216和絲杠螺母組成絲杠216副,而絲桿螺母同時固定在連接板217上,絲杠螺母上還設置有絲杠螺母基座211;絲杠216與聯(lián)軸器215連接處設置有第一絲杠216固定座,絲杠216的另一端同樣設有第二絲杠216固定座以及防止絲杠216軸向移動的卡簧。X軸滑臺的軸向定位方式包括硬定位和限位開關定位,硬定位是通過在X軸滑臺的前后兩端分別設限制連接板217滑動的第一擋塊219和第二擋塊220來實現;限位開關定位是通過在X軸滑臺上設用于檢測連接板217的位移的傳感器并通過伺服電機214來控制連接板217的行程來實現。Y軸滑臺、Z軸滑臺與X軸滑臺的結構基本相同,主要區(qū)別在于Y軸滑臺沿Y軸方向安裝在連接板217上,而Z軸滑臺沿Z軸方向安裝在Y軸滑臺上;其中,每個X軸滑臺、Y軸滑臺和Z軸滑臺分別由一個伺服電機控制。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XZ軸數控滑臺25包括X軸滑臺和Z軸滑臺,上述對XYZ軸數控滑臺21的X軸滑臺和Z軸滑臺的描述同樣適用本實施例,主要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中的Z軸滑臺沿Z軸方向安裝在X軸滑臺上;其中,X軸滑臺和Z軸滑臺分別由一個伺服電機控制。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加工裝置3包括主軸箱31和動力頭32,主軸箱31安裝在Z軸滑臺上,由一個變頻電機控制,動力頭32安裝在主軸箱31上,動力頭32用于加裝用于銑、鉆、攻絲加工的刀具。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動力頭32采用伸縮套筒結構,以此實現小范圍內的高精度的進給量。在本實施例中,動力頭32尤其指安裝在XZ軸數控滑臺25上的動力頭32,以此來實現Y軸方向的進給。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操控裝置5包括電控柜、控制器和配線總成,電控柜與控制器電連接,控制器通過配線總成分別與進給裝置2、加工裝置3、工件裝夾裝置41、排屑裝置和冷卻循環(huán)裝置電連接;其中電控柜安裝在底座1上的左前方且可90°旋轉,電控柜上設有人機界面、信號燈、指示燈以及緊停按鈕。配線總成主要位于電控柜下方的底座1內以及在底座1上開設有配線雙開門12,其中配線總成包括分開設置的動力線和信號線,以此來防止干擾;另外,底座1的底部設有出線孔,其大小可調。為了方便維修,在底座1的前面上還設有安裝維修雙開門13。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排屑裝置包括螺旋式排屑機構和排屑收納盒14,排屑收納盒14設置在底座1內部,底座1的上表面設有槽口,螺旋式排屑機構的一端與槽口連通,另一端與排屑收納盒14連通;當螺旋式排屑機構進行螺旋式旋轉時,落入螺牙之間的鐵屑將會被推送到排屑收納盒14內。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冷卻循環(huán)裝置包括冷卻泵、出水管、回水管、噴嘴和冷卻液收納盒15,冷卻收納盒設置在底座1右側的后方,冷卻泵的輸出端通過出水管與噴嘴連通,冷卻泵的輸入端與冷卻液收納盒15連通,回水管分別與槽口和冷卻液收納盒15連通;冷卻泵將冷卻液進行冷卻后通過出水管、噴嘴用于冷卻加工裝置3,升溫后的冷卻液被回水管回收至冷卻液收納盒15來循環(huán)使用。排屑裝置和冷卻循環(huán)裝置互不干涉,但是排屑裝置里面也有冷卻液,冷卻液最終回到冷卻循環(huán)裝置中被循環(huán)使用。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底座1上的槽口周圍設置防護罩17,防護罩17可以防止冷卻液和鐵屑的飛濺,使鐵屑和冷卻液分別回落至鐵屑裝置和冷卻循環(huán)裝置中。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底座1底部設置有8個支撐腳11,且支撐腳11的高度可以調節(jié)。
工作過程:
首先,操控裝置5控制工件裝夾定位裝置4對工件18進行一次裝夾,完成對工件18的定位;其次通過進給裝置2帶動加工裝置3,實現對工件18的原點定位;再次,對工件18進行加工,產生的鐵屑以及冷卻液通過底座1中部的槽口下方的排屑裝置和冷卻循環(huán)裝置處理,而排屑收納盒14和冷卻液收納盒15可更換;最后,完成一次加工后,進給裝置2帶動加工裝置3回到初始位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