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車型切換車身合拼夾具。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日常用車的要求越來越多樣化,車型多樣化最主要體現(xiàn)在白車身的差異化,而白車身生產線上最復雜、柔性最困難的集中在上下車體的合拼工位,目前解決多車型柔性合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OPEN GATE合拼技術
此技術由上車體定位工裝、下車體定位工裝組成,通過切換上車體工裝實現(xiàn)不同車型的共線,切換下來的上車體定位工裝通過導軌機構滑移到地面存儲工位,可實現(xiàn)6種不同車型的共線,整個工位在輸送方向長18m寬12m,占地面積較大,不適合工廠布局以及物流運輸。
2、機器人合拼技術
機器人總拼技術由上車體定位(機器人抓手)和下車體定位工裝組成,上車體定位夾具由機器人抓取放到線旁docking,不同車型由機器人進行切換夾具,生產線長20m,寬15米,占地面積大,選取高負載機器人進行抓取夾具,投資成本高。
3、旋轉多面體合拼技術
旋轉多面體合拼技術通過旋轉軸進行4個面體夾具旋轉,第5個車型夾具通過機器人進行切換,更換旋轉4面體其中之一的夾具。設備復雜而且龐大,占地面積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多車型切換車身合拼夾具,定位穩(wěn)定,保證車身的質量;切換方便,不影響車身線布置;投入成本低,方便新車型的導入與切換;滿足車身線速要求,達到預定的生產節(jié)拍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多車型切換車身合拼夾具,包括車身定位夾具裝置、舉升系統(tǒng)和切換系統(tǒng),所述切換系統(tǒng)設在所述車身定位夾具裝置的上方,所述舉升系統(tǒng)設在所述車身定位夾具裝置的兩側,所述切換系統(tǒng)包括多個工位,每個工位內設有與所對應車型匹配的內置合拼主夾具,所述車身定位夾具裝置正上方對應所述切換系統(tǒng)內的待加工車型的工位。
優(yōu)選地,所述車身定位夾具裝置包括可切換內置合拼夾具和可切換下部車體定位機構,所述可切換下部車體定位機構位于所述可切換內置合拼夾具下方,所述可切換內置合拼夾具包括正在加工車型的內置合拼主夾具、用于定位夾緊內置合拼主夾具的合拼夾具定位立柱、自動電氣切換模塊和三軸定位支撐裝置,所述合拼夾具定位立柱設在所述正在加工車型的內置合拼主夾具兩端,所述自動電氣切換模塊設在所述合拼夾具定位立柱上端,所述三軸定位支撐裝置設在正在加工車型的內置合拼主夾具下方;所述可切換下部車體定位機構包括安裝鋼結構、滑橇、可切換下車體定位夾具和動力裝置,所述滑橇設在所述安裝鋼結構上,所述滑橇與所述動力裝置連接,所述可切換下車體定位夾具設在所述滑橇上。
優(yōu)選地,所述合拼夾具定位立柱和所述三軸定位支撐裝置固定在所述安裝鋼結構上。
優(yōu)選地,所述合拼夾具定位立柱包括兩個合拼夾具定位前立柱和兩個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所述兩個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滑動連接在滑軌上。
優(yōu)選地,所述合拼夾具定位前立柱和所述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均包括定位銷和夾緊機構。
優(yōu)選地,所述可切換下車體定位夾具包括前部定位結構、第一中部定位結構、第二中部定位結構和后部定位結構。
優(yōu)選地,所述舉升系統(tǒng)包括三臺舉升機,其中兩臺舉升機設在所述車身定位夾具裝置前側,其中一臺舉升機設在所述車身定位夾具后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由于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定位點距離比較近,為了保證輸送時車身通過性,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設計成滑移式,避讓車身;
2、合拼夾具定位立柱由兩圓形銷、兩菱形銷和簡單的夾緊機構組成,合拼夾具定位立柱通過可調機構與安裝鋼結構連接,降低加工進度的影響;
3、通過加入自動電氣切換模塊,在切換過程中自動脫落,自動接入電、氣,提高自動化水平;
4、采用三軸定位支撐裝置,保證白車身上車體與下車體的搭接質量,同時 X/Y/Z三軸可運動機構,實現(xiàn)不同車型的兼容;
5、內置合拼主夾具貯存工位在切換系統(tǒng)內,不占用主線的布置及物流通道,優(yōu)化車身車間的布置;
6、通過可切換內置合拼夾具和可切換下部車體定位機構配合,可以滿足同平臺變種車型的快速導入與切換,縮短新車型的調試時間和車身線的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多車型切換車身合拼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車身定位夾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可切換內置合拼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可切換下部車體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可切換下車體定位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兩個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在兩種不同狀態(tài) (工作狀態(tài)和避讓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兩個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在中間位置時是工作狀態(tài),分別位于兩端時是避讓狀態(tài));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合拼夾具定位前立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自動電氣切換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三軸定位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舉升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車身定位夾具裝置;2、舉升系統(tǒng);3、切換系統(tǒng);4、內置合拼主夾具; 5、可切換內置合拼夾具;6、可切換下部車體定位機構;7、自動電氣切換模塊; 8、三軸定位支撐裝置;9、安裝鋼結構;10、滑橇;11、可切換下車體定位夾具;12、動力裝置;13、合拼夾具定位前立柱;14、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14-1、工作狀態(tài)下的兩個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14-2、避讓狀態(tài)下的兩個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15、滑軌;16、前部定位結構;17、第一中部定位結構;18、第二中部定位結構;19、后部定位結構;20、舉升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多車型切換車身合拼夾具,包括車身定位夾具裝置1、舉升系統(tǒng)2和切換系統(tǒng)3,所述切換系統(tǒng)3設在所述車身定位夾具裝置1的上方,所述舉升系統(tǒng)2設在所述車身定位夾具裝置1的兩側,所述切換系統(tǒng)3包括多個工位,每個工位內設有與所對應車型匹配的內置合拼主夾具4,所述車身定位夾具裝置1正上方對應所述切換系統(tǒng)內的待加工車型的工位。
如圖2-9,所述車身定位夾具裝置1包括可切換內置合拼夾具5和可切換下部車體定位機構6,所述可切換下部車體定位機構6位于所述可切換內置合拼夾具5下方,所述可切換內置合拼夾具5包括正在加工車型的內置合拼主夾具4、用于定位夾緊內置合拼主夾具4的合拼夾具定位立柱、自動電氣切換模塊7和三軸定位支撐裝置8,所述合拼夾具定位立柱設在所述正在加工車型的內置合拼主夾具4兩端,所述自動電氣切換模塊7設在所述合拼夾具定位立柱上端,所述三軸定位支撐裝置8設在正在加工車型的內置合拼主夾具4下方;所述可切換下部車體定位機構6包括安裝鋼結構9、滑橇10、可切換下車體定位夾具11 和動力裝置12,所述滑橇10設在所述安裝鋼結構9上,所述滑橇10與所述動力裝置12連接,所述可切換下車體定位夾具11設在所述滑橇10上。
其中,所述合拼夾具定位立柱和所述三軸定位支撐裝置8固定在所述安裝鋼結構9上。
其中,所述合拼夾具定位立柱包括兩個合拼夾具定位前立柱13和兩個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14,所述兩個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13滑動連接在滑軌15上。由于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工作狀態(tài)時(如圖6中兩個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滑移到滑軌的中間位置)定位點距離比較近,為了保證輸送時車身通過性,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設計成滑移式(如圖6中兩個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滑移到滑軌的兩端位置),避讓車身。
其中,所述合拼夾具定位前立柱13和所述合拼夾具定位后立柱14均包括定位銷和夾緊機構。
其中,所述可切換下車體定位夾具11包括前部定位結構16、第一中部定位結構17、第二中部定位結構18和后部定位結構19。
如圖10所示,所述舉升系統(tǒng)2包括三臺舉升機20,其中兩臺舉升機設在所述車身定位夾具裝置前側,其中一臺舉升機設在所述車身定位夾具后側。
白車身焊接時,車身定位夾具裝置中的內置合拼主夾具通過舉升系統(tǒng)出入車身內部,進行夾具的定位與脫離,在定位白車身的時候,通過舉升系統(tǒng)把內置合拼主夾具輸送到定位高度,夾具夾緊然后進行焊接,焊接完成夾具打開,舉升系統(tǒng)把內置合拼主夾具輸送到避讓高度,白車身輸送到下一個工位。
進行內置合拼主夾具切換的時候,舉升系統(tǒng)把內置合拼主夾具舉升到切換高度,通過切換系統(tǒng)把替換下來的車型的內置合拼主夾具入庫,下一個待生產的車型的內置合拼主夾具切換到舉升系統(tǒng),完成不同車型的內置合拼主夾具的切換。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