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鉛包芯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鋼水合金化的鉛包芯線。
背景技術:
為使炮彈鋼的彈片率提高,需在炮彈鋼中添加金屬鉛。由于鉛的沸點很低,而比重很大,在鉛合金化時,若將金屬鉛直接加在轉爐中或鋼水包中,鉛會因揮發(fā)而影響其收得率。同時由于揮發(fā)出來的鉛蒸汽具有劇毒,這種往鋼水中直接加鉛的工藝是為環(huán)境保護和人員安全所不允許的。以喂絲的方式將鉛加在連鑄機結晶器內的鋼水中可以解決因鉛揮發(fā)所產生的鉛蒸汽污染的問題,因為加入的鉛在連鑄過程很快熔化在鋼水中.能很快隨鋼水結晶凝固,而不會以蒸汽的形態(tài)逸出污染環(huán)境。但由于鉛的強度很低,鉛絲在受熱條件下很難穿過連鑄保護渣的渣層進入鋼水中,所以不能保證在結晶器中鉛合金化的成功。因此,在冶金領域中一直期待一種能用于連鑄機結晶器內鋼水合金化的鉛制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鉛包芯線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
本發(fā)明的鉛包芯線由作為芯材的鉛絲和包在該鉛絲外表面上的鋼皮組成。
所述的鉛絲直徑為Ф0.5~10mm。
所述的鋼皮厚度為0.1~0.5mm。
所述的鋼皮為普通低碳碳素鋼的鋼皮。
所述的用于鋼水合金化劑的鉛包芯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鉛絲直徑為Ф0.5~10mm所述的包在該鉛絲外表面上的鋼皮由厚度為0.1~0.5mm的普通低碳碳素鋼帶制成。
用常規(guī)包絲機將帶鋼包在鉛絲的外表上,鋼皮的接口處無需焊接或設置卡接裝置。由于所包的鋼皮有一定的包裹強度,所以在盤繞或喂絲過程中,一般不會脫落,而且即使局部脫開也不妨礙使用。
對于鉛絲的成份無特殊規(guī)定,只要符合行業(yè)的技術標準即可。
對于作鋼皮的帶鋼的材質也無特殊要求,一般可采用普通的低碳碳素鋼。
鉛絲的直徑以Ф0.5~10mm為宜,連鑄坯的尺寸小時可采用小直徑的鉛絲,連鑄坯的尺寸大時則采用大直徑的鉛絲。
作鋼皮的帶鋼的厚度以0.1~0.5mm為宜。生產大尺寸連鑄坯時采用較厚的帶鋼作鋼皮;在生產小尺寸連鑄坯時采用較薄的帶鋼作鋼皮。
根據連鑄坯尺寸的大小,可以用不同直徑的鉛絲和不同厚度的帶鋼作不同的匹配。
不同的鉛包芯線和不同的喂絲速度相匹配就可以保證將鉛包芯線順利地喂入連鑄機結晶器內的鋼水中,使其在鋼水中完全熔化并均勻分布。
本發(fā)明的鉛包芯線,不但可以順利地實現(xiàn)鉛在鋼水中的合金化,使鉛的收得率穩(wěn)定而提高,而且杜絕了鉛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操作人員完全的威脅。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用包絲機將厚度0.5mm的A3帶鋼包在Ф10mm的鉛絲外表面上,從而制成鉛包芯線。
在連鑄炮彈鋼時,用SLW2-4-B喂絲機將上述制得的鉛包芯線喂入連鑄機結晶器內的鋼水中。所鑄的連鑄坯尺寸為230×1500mm,喂絲速度為5m/分。喂絲過程順利。
檢驗1、鉛的收得率為85%;2、通過在連鑄坯截面上多點取樣分析,鉛的分布十分均勻,最高和最低鉛含量與平均鉛含量之差不超過20%。
對比例在連鑄炮彈鋼時,用SLW2-4A型喂絲機將Ф4mm的鉛絲喂入連鑄機的結晶器內的鋼水中。由于鉛絲不能順利穿過保護渣層,喂絲多次中斷。結果鉛的收得率僅為25%。
實施例2用包絲機將厚度0.2mm的A3帶鋼包在直徑為Ф1的鉛絲外表面上,從而制得鉛包芯線。
在連鑄炮彈鋼時,用SLW2-4-B喂絲機將上述制得的鉛包芯線喂入連鑄機結晶器內的鋼水中。所鑄的連鑄坯尺寸為150×1300mm,喂絲速度為8m/分,喂絲過程順利。
檢驗1、鉛的收得率為81%;2、通過在連鑄坯截面上多點取樣分析,鉛的最高和最低含量與平均含量之差不超過20%。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作鋼水合金化劑的鉛包芯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鉛包芯線由作為芯材的鉛絲和包在該鉛絲外表面上的鋼皮組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鋼水合金化劑的鉛包芯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鉛絲直徑為Ф0.5~10m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鋼水合金化劑的鉛包芯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皮厚度為0.1~0.5m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鋼水合金化劑的鉛包芯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皮為普通低碳碳素鋼的鋼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鋼水合金化劑的鉛包芯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鉛絲直徑為Ф0.5~10mm,所述的包在該鉛絲外表面上的鋼皮由厚度為0.1~0.5mm的普通低碳碳素鋼帶制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作鋼水合金化劑的鉛包芯線,該鉛包芯線由Φ0.5~10mm的鉛絲和包裹在該鉛絲外表面上的由厚度為0.1~0.5mm的,用普通低碳碳素鋼鋼帶制成的鋼皮組成。本發(fā)明的鉛包芯線可用喂絲機喂入連鑄機結晶器內的鋼水中,從而使鉛在鋼水中的收得率得以穩(wěn)定和提高,并防止了在高溫下產生鉛蒸氣,結果保證了對環(huán)境的保護和作業(yè)人員的安全。
文檔編號C22C35/00GK1498979SQ0213925
公開日2004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1月8日
發(fā)明者左生華 申請人:左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