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包長水口定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煉鋼設備,尤其屬于鋼包長水口的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連鑄生產(chǎn)過程中,為了提高連鑄坯質(zhì)量,普遍采用了無氧化操作。其中鋼包使用浸 入式長水口是主要措施之一,該長水口碗口部分套在鋼包下水口上,下半部分插入中包鋼 水中,能有效的隔絕鋼水與空氣的接觸,防止鋼水的二次氧化,從而減少了鋼水中的氧化物 夾雜以及鋼水增氮,顯著提高鑄坯的質(zhì)量。目前長水口的安裝主要依靠機械手來進行,由于 人眼視線方面的原因,長水口左右定位較容易,但前后定位卻很難確定,所以操作時采用一 人操作,一人定位的辦法來解決。一旦水口安裝上去未裝正,鋼包開澆后會引起鋼水反灌, 造成生產(chǎn)事故,嚴重時會造成鋼水噴濺傷人。如果燒氧引流開澆,為了避免鋼水長時間與空 氣接觸,需要盡量在短時間內(nèi)套上長水口。目前,由于機械手笨重及人工目測視線的原因, 裝水口用時長,使鋼包下水口又重新凍結,導致需要再次燒氧引流,從而嚴重惡化鋼水質(zhì) 量,并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背景技術:
在此處鍵入技術領域描述段落。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能快速完成鋼包長水口的定位安 裝,使開澆時間縮短,并提高操作安全性,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的鋼包長水口定位裝置。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技術措施鋼包長水口定位裝置,包括機械手,其特征在于在機械手上連接有軸支架,在軸 支架上連接有軸,在軸上裝有框式杠桿及框式滑槽;連桿的一端裝在滑槽上,連桿的另一端 與叉頭連接;在伸入框式滑槽內(nèi)連桿的一端滑塊及限位器,在滑塊與限位器之間的連桿上 裝有彈簧;限位器與框式杠桿連接;在框式杠桿的另一端裝有配重塊。其特征在于叉頭為半圓形,并與鋼包長水口外形相配合。其特征在于配重塊通過掛桿與框式杠桿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在不改變原有機械手結構的基礎上,就可實現(xiàn)鋼包長水口 的快速定位安裝,工作中也不增加機械手的負擔,操作簡單,顯著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提 高了開澆的安全性,避免了生產(chǎn)及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發(fā)明內(nèi)容在此處鍵入技術領域描述段落。
圖1為鋼包長水口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做進一步描述鋼包長水口定位裝置,包括機械手1。其在機械手1上采用螺栓或焊接或嵌入式連 接軸支架2 ;在軸支架2上加工的孔內(nèi)放置軸3 ;先將框式滑槽4通過其上加工的孔裝在軸 3上,再將框式杠桿5通過其上加工的孔裝在框式滑槽4外側的軸3上;將連桿6的一端穿 過框式滑槽4上加工的孔而伸入框式滑槽4內(nèi),并在伸入框式滑槽4內(nèi)的連桿6上先緊配 合套裝滑塊7,再將彈簧12裝在連桿6上,然后將限位器8擰緊在連桿6端,限位器8采用 焊接或插銷固定在框式杠桿5端,在連桿6的另一端采用焊接或螺紋方式連接并與鋼包長 水口外形相配合的半圓形叉頭9 ;在框式杠桿5的另一端采用焊接或通過掛桿10裝配重塊 11。使用原理當鋼包吊上連鑄平臺后,操作人員將鋼包長水口套到鋼包下水口上,此時操作機 械手1,將半圓形叉頭9的內(nèi)弧面快速抵到鋼包下水口的外弧面,鋼包長水口即完成了對下 水口的對準定位,然后操作鋼包下降,下水口自動降到長水口碗口部完成安裝,安裝過程即 告結束。當鋼包下降時,由于配重塊11的向下壓力作用,使框式杠桿5又將框式滑槽4抬 起,當不需要該裝置時,(如清理水口廢鋼,更換長水口)框式滑槽4可圍繞軸3整體向后 翻轉(zhuǎn)?;瑝K7可在框式滑槽4內(nèi)前后滑動,但不能轉(zhuǎn)動,從而保證半圓形叉頭9不會轉(zhuǎn)動, 始終保持水平方向。
權利要求1.鋼包長水口定位裝置,包括機械手,其特征在于在機械手上連接有軸支架,在軸支 架上連接有軸,在軸上裝有框式杠桿及框式滑槽;連桿的一端裝在滑槽上,連桿的另一端與 叉頭連接;在伸入框式滑槽內(nèi)連桿的一端滑塊及限位器,在滑塊與限位器之間的連桿上裝 有彈簧;限位器與框式杠桿連接;在框式杠桿的另一端裝有配重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包長水口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叉頭為半圓形,并與鋼包長 水口外形相配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包長水口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配重塊通過掛桿與框式杠 桿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鋼包長水口的定位裝置。其包括機械手,其在機械手上連接有軸支架,在軸支架上連接有軸,在軸上裝有框式杠桿及框式滑槽;連桿的一端裝在滑槽上,連桿的另一端與叉頭連接;在伸入框式滑槽內(nèi)連桿的一端滑塊及限位器,在滑塊與限位器之間的連桿上裝有彈簧;限位器與框式杠桿連接;在框式杠桿的另一端裝有配重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在不改變原有機械手結構的基礎上,就可實現(xiàn)鋼包長水口的快速定位安裝,工作中也不增加機械手的負擔,操作簡單,顯著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避免了生產(chǎn)及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文檔編號B22D11/10GK201823908SQ201020566798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18日
發(fā)明者王勇 申請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