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揭示了一種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結構包括固定支座、第一旋轉支座、第二旋轉支座、傾翻平臺、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以及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其中:固定支座上置有傾翻平臺;固定支座前側邊的左端連接第一旋轉支座,固定支座前側邊的右端連接第二旋轉支座;第一旋轉支座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左端相連,第二旋轉支座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右端相連。本發(fā)明可自動根據抬包規(guī)格進行導向及定位,使鋁液入爐更為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加料的速度及效率;同時,提高了抬包的定位精度,降低天車的占用率,操作的安全性也得到進一步保證。
【專利說明】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尤其涉及在電解鋁液鑄造生產線上用于真空招液抬包向爐內加入招液的自適應式招液抬包傾翻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解鋁企業(yè)產業(yè)鏈向鋁加工行業(yè)延伸,電解鋁液直接作為鋁加工原料(如鋁扁錠、鋁圓棒等)坯料的優(yōu)越性越來越明顯,因此電解鋁鑄造生產線也越來越多,這就涉及到從電解槽通過真空鋁液抬包轉運來鋁液怎么加入到爐子內的問題。同時,由于產能規(guī)模的擴大及適應后續(xù)加工生產的需要,一般來說一個鋁熔鑄車間同時有幾條鑄造生產線,同時鑄造不同合金、不同規(guī)格的加工坯料。因此,電解鋁液入爐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生產線的生產效率。
[0003]目前,一般的液體鋁加入爐內的方式是在爐體適當部位設置一個入鋁口,采用天車吊運抬包到爐前入鋁口位置,通過人工或電動驅動抬包轉輪來傾翻抬包,從而使鋁液通過抬包上部的壺嘴流出,沿著入鋁口流入爐內,從而完成一個加料過程。在整個鋁液入爐的過程中,吊運抬包的天車一直處于荷載工作狀態(tài)、抬包處于懸空狀態(tài),加料初期需要對懸空的抬包與爐子入鋁口之間的進行人工定位,加料過程中需要人工參與并一直保持其位置不變,否則鋁液就會濺出并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0004]上述液體鋁入爐方式存在以下缺點:天車占有率高;加料速度慢;定位不準;存在安全隱患;此外,即使在同一個工廠,可能存在不同規(guī)格的抬包,無法滿足于實際應用。因此,設計一種全新的液體鋁入爐方式或裝置,適應不同規(guī)格的鋁液抬包并克服以上缺點,顯得很有意義。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安全性、操作性及實用性較強,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天車占有率高、加料速度慢、定位不準的缺點。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結構包括固定支座、第一旋轉支座、第二旋轉支座、傾翻平臺、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以及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其中,固定支座上置有傾翻平臺;固定支座前側邊的左端連接第一旋轉支座,固定支座前側邊的右端連接第二旋轉支座;第一旋轉支座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左端相連,第二旋轉支座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右端相連;另設有第一驅動油缸和第二驅動油缸,第一驅動油缸的一端連接在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左端,另一端連接在第一旋轉支座上;第二驅動油缸的一端連接在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右端,另一端連接在第二旋轉支座上;所述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左端內側相連接,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右端內側相連接,用于支撐招液抬包。
[0007]進一步地,上述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中:所述的固定支座為型鋼焊接的框架結構,并通過預埋的地腳螺栓固定,固定支座內壁設有橫梁,備作擱置傾翻平臺。
[0008]進一步地,上述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轉支座和第二旋轉支座,為鋼板焊接的空腔結構,第一旋轉支座與第二旋轉支座對稱位于固定支座中心線的兩側,并通過預埋的地腳螺栓固定,在第一旋轉支座和第二旋轉支座的頂部設有鉸軸,第一旋轉支座和第二旋轉支座通過鉸軸與傾翻平臺的前側邊的左右兩端相連,兩個鉸軸保持同心。
[0009]更進一步地,上述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中:所述傾翻平臺為一個鋼板及型鋼組焊的框架結構,在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左端設有與第一旋轉支座頂部的鉸軸連接的第一支臂,在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右端設有與第二旋轉支座頂部的鉸軸連接的第二支臂,第一支臂與第二支臂對稱分布在傾翻平臺的中心線兩側。
[0010]更進一步地,上述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驅動油缸安裝在第一旋轉支座的內部空腔中,第二驅動油缸安裝在第二旋轉支座的內部空腔中,第一驅動油缸底端與第一旋轉支座的底部采用銷軸連接,第二驅動油缸底端與第二旋轉支座的底部采用銷軸連接,第一驅動油缸頂端通過銷軸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左端連接,第二驅動油缸頂端通過銷軸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右端連接,傾翻平臺在驅動油缸的驅動下繞著旋轉支座頂端的軸做同心旋轉,液壓缸的速度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手動或自動調節(jié)。
[0011]再進一步地,上述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與傾翻平臺的第一支臂內側相連接,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與傾翻平臺的第二支臂內側相連接,所述的抬包適應定位裝置包括適應支座、連接板、以及豎直安裝的旋轉支撐軸。
[0012]再進一步地,上述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通過連接板與傾翻平臺的第一支臂內側相連接,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通過連接板與傾翻平臺的第二支臂內側相連接,抬包適應裝置的連接板與適應板支座通過旋轉支撐軸連接,所述適應支座上設有用于定位鋁液抬包的固定板,所述連接板上設有用于支撐鋁液抬包的頂塊。
[0013]本發(fā)明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技術進步主要體現(xiàn)在:
本發(fā)明可自動根據抬包規(guī)格進行導向及定位,使鋁液入爐更為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其應用的廣泛性,同時,提高了抬包的定位精度;應用時只需要采用天車將鋁液抬包吊運到傾翻平臺上即可,降低了天車的占用率;傾翻平臺采用液壓油缸驅動,運行平穩(wěn),速度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節(jié),可有效提高加料的速度及效率;抬包傾翻為遠程操作,操作人員遠離危險區(qū)域,意外情況出現(xiàn)時,操作人員可以及時地、安全地對事故予以控制、阻止;結構簡單,操作的安全性也得到進一步保證;操作性及實用性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本發(fā)明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的主視圖;
圖2:本發(fā)明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的俯視圖;
圖3:本發(fā)明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的側視圖;
圖4:本發(fā)明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的適應定位裝置圖。
[0015]圖中,各附圖標記的含義為:1 一鋁液抬包;2 —傾翻平臺;21 —第一支臂;3 -固定支座;4 一第一鉸軸;5 —第一旋轉支座;6 —第一驅動油缸;7 —第一適應定位裝置;71 一連接板;72 —適應支座;73—固定擋板;74 —頂塊;8 —第一旋轉支撐軸;9 一第二鉸軸;10 —第二旋轉支座;11 一第二適應定位裝置;12 —第二旋轉支撐軸;13 —銷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述,以使本發(fā)明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17]如圖1及圖2所示,本發(fā)明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結構包括固定支座3、第一旋轉支座5、第二旋轉支座10、傾翻平臺2、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7以及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11 ;其中,固定支座3上置有傾翻平臺2 ;固定支座3前側邊的左端連接第一旋轉支座5,固定支座3前側邊的右端連接第二旋轉支座10 ;第一旋轉支座5與傾翻平臺2前側邊的左端相連,第二旋轉支座10與傾翻平臺2前側邊的右端相連;另設有兩根驅動油缸,第一驅動油缸6的一端連接在傾翻平臺2前側邊的左端,另一端連接在第一旋轉支座5上;第二驅動油缸的一端連接在傾翻平臺2前側邊的右端,另一端連接在第二旋轉支座10上;所述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7與傾翻平臺2前側邊的左端內側相連接,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11與傾翻平臺2前側邊的右端內側相連接,用于支撐鋁液抬包I。鋁液抬包I是電解鋁液的容器,用于鋁液的轉運。
[0018]如圖1及圖2所示,固定支座3為型鋼焊接的框架結構,通過預埋的地腳螺栓固定,固定支座3內壁設有橫梁,用于擱置傾翻平臺2 ;所述第一旋轉支座5和第二旋轉支座10,為鋼板焊接的空腔結構,第一旋轉支座5與第二旋轉支座10對稱位于固定支座3中心線的兩側,并通過預埋的地腳螺栓固定,在第一旋轉支座5和第二旋轉支座10的頂部分別設有第一鉸軸4和第二鉸軸9,第一旋轉支座5通過第一鉸軸4與傾翻平臺2的前側邊的左端相連,第二旋轉支座10通過第二鉸軸9與傾翻平臺2的前側邊的右端相連,第一鉸軸4和第二鉸軸9保持同心并且其高度與鋁液抬包壺嘴高度保持一致或接近。所述傾翻平臺2為一個鋼板及型鋼組焊的框架結構,在傾翻平臺2前側邊的左端設有與第一旋轉支座5頂部的第一鉸軸4連接的第一支臂21,在傾翻平臺2前側邊的右端設有與第二旋轉支座10頂部的第二鉸軸9連接的第二支臂,第一支臂21與第二支臂對稱分布在傾翻平臺的中心線兩偵U。特別地,所述第一驅動油缸6底端安裝在第一旋轉支座5的內部空腔中,第二驅動油缸底端安裝在第二旋轉支座10的內部空腔中,第一驅動油缸6底端與第一旋轉支座5的底部采用銷軸13連接,第二驅動油缸底端與第二旋轉支座10的底部采用銷軸13連接,第一驅動油缸6頂端通過銷軸13與傾翻平臺2前側邊的左端連接,第二驅動油缸頂端通過銷軸13與傾翻平臺2前側邊的右端連接,傾翻平臺2在第一驅動油缸6和第二驅動油缸的驅動下繞著旋轉支座頂端的第一鉸軸4及第二鉸軸9做同心旋轉,液壓缸的速度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手動或自動調節(jié)。
[0019]如圖2及圖3所示,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7與傾翻平臺2的第一支臂21內側相連接,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11與傾翻平臺2的第二支臂內側相連接。如圖4所示,所述的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7和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11包括連接板71、適應支座72、豎直安裝的第一旋轉支撐軸8和豎直安裝的第二旋轉支撐軸12。所述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7通過連接板71與傾翻平臺2的第一支臂21內側相連接,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11通過連接板71與傾翻平臺2的第二支臂內側相連接。所述第一抬包適應裝置7的連接板71與適應板支座72通過旋轉支撐軸8連接,第二抬包適應裝置11的連接板71與適應板支座72通過第二旋轉支撐軸12連接,所述適應支座72上設有用于定位鋁液抬包I的固定擋板73,所述連接板上設有用于支撐鋁液抬包的頂塊74。
[0020]本發(fā)明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的作用是將鋁液抬包I中的鋁液加到爐子內。實際應用時,本裝置安裝在爐子側部的地面上,整個裝置的中心線與爐子入鋁口的中心線一致,鋁液抬包I的出鋁口位于入鋁口的上部。具體步驟如下:
(1)當鋁液需要被加入爐子內時,采用天車將鋁液抬包I吊運到傾翻平臺2上并盡可能靠近第一適應定位裝置7及第二適應定位裝置11,傾翻平臺2位于初始水平位;
(2)鋁液抬包I就位后,操作按鈕控制第一驅動油缸6和第二驅動油缸來驅動傾翻平臺2繞第一鉸軸4及第二鉸軸9進行旋轉,第一驅動油缸6和第二驅動油缸的速度根據鋁液入爐的速度進行手動或自動調節(jié);
(3)在傾翻平臺2傾翻的過程中,鋁液抬包I會與第一適應定位裝置7、第二適應定位裝置11緊密接觸,靠第一適應定位裝置7、第二適應定位裝置11上的頂塊74進行支撐,根據所采用鋁液抬包I的規(guī)格不同,第一適應定位裝置7會繞著旋轉支撐軸8進行旋轉從而使頂塊74與鋁液抬包I的緊密貼合,第二適應定位裝置11會繞著旋轉支撐軸12進行旋轉從而使頂塊74與鋁液抬包I的緊密貼合,其定位由固定擋板73來實現(xiàn),從而保證了鋁液抬包I在整個傾翻過程中的穩(wěn)定及出鋁口位置的固定;
(4)隨著傾翻角度的增加,鋁液抬包I中的鋁液會沿著抬包壺嘴流出,傾翻平臺2的最大傾翻角度應略大于鋁液抬包壺嘴的角度,從而保證鋁液抬包中的鋁液能完全排空;
(6)鋁液完全排空后,傾翻平臺2在第一驅動油缸6和第二驅動油缸的作用下回復到水平位,之后,天車將空的鋁液抬包I吊運走即可。
[0021]整個傾翻的過程中,其定位、傾翻到位等均采用限位開關檢測并進行相應的聯(lián)鎖控制。
[0022]通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
本發(fā)明可自動根據抬包規(guī)格進行導向及定位,使鋁液入爐更為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其應用的廣泛性,同時,提高了抬包的定位精度;應用時只需要采用天車將鋁液抬包吊運到傾翻平臺上即可,降低了天車的占用率;傾翻平臺采用液壓油缸驅動,運行平穩(wěn),速度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節(jié),可有效提高加料的速度及效率;抬包傾翻為遠程操作,操作人員遠離危險區(qū)域,意外情況出現(xiàn)時,操作人員可以及時地、安全地對事故予以控制、阻止;結構簡單,操作的安全性也得到進一步保證;操作性及實用性強。
[0023]當然,以上只是本發(fā)明的典型實例,除此之外,本發(fā)明還可以有其它多種【具體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結構包括固定支座、第一旋轉支座、第二旋轉支座、傾翻平臺、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以及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其中,固定支座上置有傾翻平臺;固定支座前側邊的左端連接第一旋轉支座,固定支座前側邊的右端連接第二旋轉支座;第一旋轉支座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左端相連,第二旋轉支座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右端相連; 另設有第一驅動油缸和第二驅動油缸,第一驅動油缸的一端連接在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左端,另一端連接在第一旋轉支座上;第二驅動油缸的一端連接在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右端,另一端連接在第二旋轉支座上; 所述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左端內側相連接,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右端內側相連接,用于支撐鋁液抬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座為型鋼焊接的框架結構,并通過預埋的地腳螺栓固定,固定支座內壁設有橫梁,備作擱置傾翻平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轉支座和第二旋轉支座,為鋼板焊接的空腔結構,第一旋轉支座與第二旋轉支座對稱位于固定支座中心線的兩側,并通過預埋的地腳螺栓固定,在第一旋轉支座和第二旋轉支座的頂部設有鉸軸,第一旋轉支座和第二旋轉支座通過鉸軸與傾翻平臺的前側邊的左右兩端相連,兩個鉸軸保持同心。
4.根據權利要求1和3所述的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傾翻平臺為一個鋼板及型鋼組焊的框架結構,在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左端設有與第一旋轉支座頂部的鉸軸連接的第一支臂,在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右端設有與第二旋轉支座頂部的鉸軸連接的第二支臂,第一支臂與第二支臂對稱分布在傾翻平臺的中心線兩側。
5.根據權利要求1和3所述的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油缸安裝在第一旋轉支座的內部空腔中,第二驅動油缸安裝在第二旋轉支座的內部空腔中,第一驅動油缸底端與第一旋轉支座的底部采用銷軸連接,第二驅動油缸底端與第二旋轉支座的底部采用銷軸連接,第一驅動油缸頂端通過銷軸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左端連接,第二驅動油缸頂端通過銷軸與傾翻平臺前側邊的右端連接,傾翻平臺在驅動油缸的驅動下繞著旋轉支座頂端的軸做同心旋轉,液壓缸的速度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手動或自動調節(jié)。
6.根據權利要求1和5所述的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與傾翻平臺的第一支臂內側相連接,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與傾翻平臺的第二支臂內側相連接,所述的抬包適應定位裝置包括適應支座、連接板、以及豎直安裝的旋轉支撐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適應式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包適應定位裝置通過連接板與傾翻平臺的第一支臂內側相連接,第二抬包適應定位裝置通過連接板與傾翻平臺的第二支臂內側相連接,抬包適應裝置的連接板與適應板支座通過旋轉支撐軸連接,所述適應支座上設有用于定位鋁液抬包的固定板,所述連接板上設有用于支撐招液抬包的頂塊。
【文檔編號】B22D41/06GK103537660SQ201310552103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8日
【發(fā)明者】李世軒, 朱咸中, 余廣松, 張澤昊, 雷青 申請人:蘇州新長光熱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