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其包括固定部、與所述固定部滑動配合的活動部以及上測量部,所述活動部上設(shè)有一支承定位孔,所述固定部上設(shè)有一與所述支承定位孔對應(yīng)設(shè)立的測量定位孔,所述上測量部位于該測量定位孔中,上測量部側(cè)端設(shè)有刻度線,還包括一轉(zhuǎn)動部,轉(zhuǎn)動部包括一電機,該電機的輸出軸的中軸線與支承定位孔的中軸線共線,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頂端連接一裝夾件,該裝夾件與緊固件的形狀配合。本專利使得在緊固件局部退火加工時操作簡便,并且有效提高了緊固件退火加工尺寸精度,滿足緊固件上局部退火部位的寬度一致性,并可隨時快速調(diào)整退火位置和寬度尺寸且裝置的通用性好、易拆卸,提高加工合格率的同時降低投入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退火加工領(lǐng)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shù)】
[0002] 在航空航天領(lǐng)域內(nèi)對緊固件的要求近乎苛刻,而對于那些緊固特殊位置的緊固 件,在制造過程中會需要用到局部退火工藝,從而滿足緊固件的特定位置變形的要求。
[0003]航空航天所用需要局部退火的緊固件,由于其安裝性能要求和使用性能要求,故 而會對緊固件的桿部局部退火的起始位置以及退火寬度與尺寸一致性都有特殊的要求。這 就要求桿部的退火位置和退火寬度必須嚴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nèi),所以桿部的退火加工 方法尤為重要。在需要局部退火的緊固件研制過程中,往往采用高頻加熱線圈對桿部進行 局部退火,而傳統(tǒng)使用的裝置連接工件套在電機主軸上,再放入線圈中旋轉(zhuǎn)加熱的方法中, 工件和電機主軸、線圈軸線三者同軸度、同心度都會較差;并在線圈中旋轉(zhuǎn)加熱時,工件的 軌跡出現(xiàn)不是圓柱形的情況,會導(dǎo)致緊固件的桿部有一側(cè)始終離線圈比較近,而另一側(cè)比 較遠,兩側(cè)退火溫度始終不一致;還有就是加熱時工件不需要退火的部位沒有屏蔽措施,退 火的寬度無法控制等等,以上種種原因?qū)е庐a(chǎn)品性能達不到要求。
[0004] 故而現(xiàn)在要設(shè)計出一種通用性強、定位準確且加工高效的緊固件局部退火定位裝 置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出一種定位準確、加工高效且合格率高的緊固件的 局部退火定位裝置。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 位裝置,其包括固定部、與所述固定部滑動配合的活動部以及上測量部,所述活動部上設(shè)有 一支承定位孔,所述固定部上設(shè)有一與所述支承定位孔對應(yīng)設(shè)立的測量定位孔,所述上測 量部位于該測量定位孔中。
[0007]進一步,所述上測量部側(cè)端設(shè)有刻度線。
[0008]進一步,還包括一轉(zhuǎn)動部,所述轉(zhuǎn)動部包括一電機,該電機的輸出軸的中軸線與支 承定位孔的中軸線共線。
[0009]進一步,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頂端連接一裝夾件,該裝夾件與緊固件的頭部形狀配 合。
[0010] 進一步,所述固定部底部上開有兩個平行的滑槽,該滑槽的中軸線與所述支承定 位孔的中軸線平行,且活動部上開有與所述兩個滑槽分別對應(yīng)的兩個螺紋孔。
[0011] 進一步,所述固定部上還設(shè)有一下測量部,該下測量部在固定部和活動部最近距 離處配合設(shè)立,且所述下測量部上設(shè)有刻度線。
[0012] 進一步,還設(shè)有一絲杠,該絲杠穿射出固定部并與活動部連接,同時所述絲杠與固 定部螺紋配合。
[0013] 進一步,所述固定部由第一堅向部件和第一橫向部件構(gòu)成L型,所述活動部由第 二堅向部件和第二橫向部件構(gòu)成L型,在所述固定部的第一橫向部件上開有U型槽,活動部 置于該U型槽內(nèi)并與其滑動配合,所述U型槽內(nèi)開有兩個平行的滑槽,所述活動部的第二橫 向部件上開有與所述兩個滑槽分別對應(yīng)的兩個螺紋孔。
[0014] 進一步,在所述固定部的第一堅向部件的上部開有測量定位孔,在所述活動部的 第二堅向部件的上部開有支承定位孔,所述第一堅向部件與所述第二堅向部件可緊密貼 合,且所述下測量部嵌于第一堅向部件與第一橫向部件交匯處。
[0015] 進一步,還包括一加熱部,該加熱部包括一加熱線圈,所述加熱線圈的中軸線與測 量定位孔以及支承定位孔的中軸線共線。
[0016]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專利使操作人員在緊固件局部退火加工 時操作簡便,同時還有效提高了緊固件退火加工尺寸精度,滿足緊固件上退火部位的寬度 一致性,并可隨時快速調(diào)整退火位置和寬度尺寸;且該裝置的通用性好、易拆卸,提高加工 合格率的同時降低投入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0018]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9] 圖3是固定部的側(cè)視圖;
[0020] 圖4是固定部的俯視圖;
[0021] 圖5是活動部的側(cè)視圖;
[0022] 圖6是活動部的俯視圖;
[0023] 圖7是緊固件退火位置說明示意圖。
[0024] 圖中:
[0025] 1、固定部 11、測量定位孔 12、滑槽
[0026] 2、活動部 21、支承定位孔 31、上測量部
[0027] 32、下測量部 4、絲杠 5、加熱線圈
[0028] 6、轉(zhuǎn)動部 61、電機 62、裝夾件
[0029] 7、緊固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0]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說明。
[0031] 如圖1-7所示,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其包括轉(zhuǎn)動部6、固定部1、與所 述固定部1滑動配合的活動部2以及上測量部31和下測量部32,所述固定部1和活動部2 均為金屬材質(zhì),可以屏蔽加熱線圈的磁場,從而保護未裸露在外的工件不被加熱。
[0032] 所述固定部1由第一堅向部件和第一橫向部件構(gòu)成L型,所述活動部2由第二堅 向部件和第二橫向部件構(gòu)成L型,在所述固定部1的第一橫向部件上開有U型槽,所述活動 部2置于該U型槽內(nèi)并與其滑動連接,所述U型槽內(nèi)開有兩個平行的滑槽12,該滑槽12的 中軸線與所述支承定位孔21的中軸線平行,所述活動部2的第二橫向部件上開有與所述兩 個滑槽12分別對應(yīng)的兩個螺紋孔,當調(diào)整好固定部1與活動部2之間的位置后就可以通過 內(nèi)六角螺釘和六角頭螺母固定,在所述固定部1的第一堅向部件的上部開有測量定位孔1, 在所述測量定位孔1中設(shè)有上測量部31,該上測量部31側(cè)端設(shè)有刻度線,靠固定部1、活動 部2和上測量部31可以對緊固件7進行精確定位,在實際操作中,是把緊固件7的尾部置 于測量定位孔11中進行加工的;
[0033] 所述上測量部31的形狀可以剛好與測量定位孔11重合,且上測量部31的零刻度 線從該邊緣開始,也可以不與測量定位孔11重合,但是上測量部31的刻度線的零刻度亦從 測量定位孔11的邊緣開始,再或者通過一種計算方式根據(jù)需要設(shè)定刻度線起始位置,上測 量部31可以控制并測量到插入測量定位孔11中的緊固件7長度,即為退火起始位置尺寸;
[0034] 在所述活動部2的第二堅向部件的上部開有支承定位孔21,所述第一堅向部件與 所述第二堅向部件可緊密貼合,且所述下測量部32嵌于所述第一堅向部件與第一橫向部 件交匯處,且所述下測量部32上設(shè)有刻度線,當固定部1與活動部2緊密貼合的時候,活動 部2貼合的邊緣線剛好位于下測量部32的零刻度線上,下測量部32用來測量固定部1第 一堅向部件和活動部2第二堅向部件之間的距離,即為退火寬度尺寸。
[0035] 所述轉(zhuǎn)動部6包括一電機61,該電機61的輸出軸的中軸線與支承定位孔21的中 軸線共線,所述電機61的輸出軸頂端連接一裝夾件62,該裝夾件62與緊固件7的形狀配 合,所述緊固件7的形狀多為一端為傘狀且中部為空腔,故而裝夾件62可以與該傘狀端配 合設(shè)定一個形狀,使其剛好可以卡入緊固件7端,而支承定位孔62與轉(zhuǎn)動部6配合端為圓 錐型與緊固件7的傘狀端配合。
[0036] 還設(shè)有一絲杠4,該絲杠4穿射出固定部1并與活動部2固定,同時所述絲杠4與 固定部1螺紋配合,使得活動部2可以在固定部1上隨意滑動;
[0037] 還可以把絲杠4穿射出固定部1底部后與活動部2螺紋連接,該固定部1與所述 絲杠4轉(zhuǎn)動連接;
[0038] 或者直接推動活動部2相對固定部1滑動等等方法,都可實現(xiàn)調(diào)整整個退火裝置 的加工尺寸的功能。
[0039] 本裝置還包括一加熱部,該加熱部包括一加熱線圈5,所述加熱線圈5的中軸線與 測量定位孔11以及支承定位孔21的中軸線共線,所述加熱線圈5可位于固定部與活動部 之間。
[0040]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
[0041] 依次將緊固件7的局部退火裝置的上測量部31安裝到固定部1的測量定位孔11 中,并擰入固定螺釘;
[0042] 然后將安裝有上測量部31的活動部2通過精密U型槽安裝在固定部1上,且前后 滑動自如,保證活動部2和固定部1堅直面板緊密貼合時與下測量部32上的零刻度線重 合;
[0043] 再將絲杠4擰過固定部1直到穿入活動部2的絲杠固定孔,保證兩者的測量定位 孔11和支承定位孔21位置匹配一致,然后擰入六角頭螺釘連接絲杠4 ;
[0044] 再將活動部2和固定部1通過內(nèi)7K角頭螺釘和7K角頭螺母連接在一起;
[0045] 最后將裝置整體安裝在帶精密導(dǎo)槽的基板上,滑動活動部2,保證加熱線圈5中心 孔在固定部1和活動部2的測量定位孔11與支承定位孔21中間;
[0046] 調(diào)整上測量部31和活動部2位置,確定好退火起始位置和退火寬度之后,把上測 量部31與活動部2固定;
[0047] 然后將緊固件7安裝在電機61輸出軸前端的裝夾件62上,將電機61推動到限位 位置,此時緊固件7正好從支承定位孔21穿入在固定部1的測量定位孔11中,按下電機61 的運行按鈕,電機61先旋轉(zhuǎn),然后與加熱線圈5連接的高頻感應(yīng)退火設(shè)備開始工作,故而加 熱線圈5開始對緊固件7進行加熱,通過時間繼電器控制加熱時間,加熱結(jié)束之后,高頻感 應(yīng)退火設(shè)備停止工作,按下停機按鈕,電機61停止工作,將電機61拉回起始位置,取下退火 后的緊固件7,裝上一個沒有退火的緊固件7,執(zhí)行下一個緊固件7的退火加工。
[0048]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nèi)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 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 化與改進等,均應(yīng)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與所述固定部(1) 滑動配合的活動部(2)以及上測量部(31),所述活動部(2)上設(shè)有一支承定位孔(21),所 述固定部(1)上設(shè)有一與所述支承定位孔(21)對應(yīng)設(shè)立的測量定位孔(11),所述上測量部 (31)位于該測量定位孔(11)中。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測量 部(31)側(cè)端設(shè)有刻度線。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轉(zhuǎn) 動部(6),所述轉(zhuǎn)動部(6)包括一電機(61),該電機(61)的輸出軸的中軸線與支承定位孔 (21)的中軸線共線。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 (61)的輸出軸頂端連接一裝夾件(62),該裝夾件(62)與緊固件(7)的頭部形狀配合。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 (1)底部上開有兩個平行的滑槽(12),該滑槽(12)的中軸線與所述支承定位孔(21)的中 軸線平行,且活動部(2)上開有與所述兩個滑槽(12)分別對應(yīng)的兩個螺紋孔。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定部(1)上還設(shè)有一下測量部(32),該下測量部(32)在固定部(1)和活動部(2)最近距離 處配合設(shè)立,且所述下測量部(32)上設(shè)有刻度線。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設(shè)有一絲 杠(4),該絲杠(4)穿射出固定部(1)并與活動部(2)連接,同時所述絲杠(4)與固定部(1) 螺紋配合。
8.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 (1)由第一堅向部件和第一橫向部件構(gòu)成L型,所述活動部(2)由第二堅向部件和第二橫向 部件構(gòu)成L型,在所述固定部(1)的第一橫向部件上開有U型槽,活動部(2)置于該U型槽 內(nèi)并與其滑動配合,所述U型槽內(nèi)開有兩個平行的滑槽(12),所述活動部(2)的第二橫向部 件上開有與所述兩個滑槽(12)分別對應(yīng)的兩個螺紋孔。
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 部(1)的第一堅向部件的上部開有測量定位孔(1),在所述活動部(2)的第二堅向部件的上 部開有支承定位孔(21),所述第一堅向部件與所述第二堅向部件可緊密貼合,且所述下測 量部(32)嵌于第一堅向部件與第一橫向部件交匯處。
10.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種緊固件的局部退火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一加熱部,該加熱部包括一加熱線圈(5),所述加熱線圈(5)的中軸線與測量定位孔(11)以 及支承定位孔(21)的中軸線共線。
【文檔編號】C21D1/26GK204022896SQ201420492326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8月28日
【發(fā)明者】桂林景, 劉如剛, 郭雙雙 申請人: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