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線圈裸面磨削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加工線圈裸面的專用設備。
目前,國內尚無這種線圈裸面磨削機。以前對線圈待加工面磨削都采用相當原始的手工方法,即將線圈置于一轉盤上,轉盤由電動機驅動,高速旋轉,操作者手執(zhí)銼刀或砂皮,壓住線圈待加工面進行磨削。其缺點是線圈待加工面數(shù)百根導線的磨面寬度參差不一,很難達到設計要求,被加工表面的平面度很差,表面光潔度也很難提高,操作不安全,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磨削灰塵不僅難控制,又嚴重污染環(huán)境。
國外,目前對線圈裸面磨削加工有2種方法,以日本三菱電機株式會社為例,一種是如國內目前所采用的(如上所述);另一種是在機床動力頭上裝夾一園平面磨頭盤,盤底貼置砂皮,線圈置于工作臺面上,磨盤旋轉,利用砂皮進行磨削。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線圈導線的磨面寬度受線圈初始形狀誤差的影響較大,磨面質量難達設計要求;磨料-砂皮易磨損,消耗量大,加工成本提高;磨削灰塵污染嚴重,且難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目前國內外對線圈裸面磨削所存在的缺點。
為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砂帶傳動部件和壓塊進給部件。主要利用砂帶作為磨具,取代了銼刀或砂皮。砂帶環(huán)繞在二帶輪上,由電動機通過三角膠帶帶動砂帶轉動。在傳動件作用下,壓塊進給部件中的壓塊垂直向下壓在運轉中的砂帶反面上,并使砂帶與運轉中的線圈待加工面接觸,借助壓塊上方彈簧的作用,使砂帶對線圈待加工面具有一定的壓力,從而達到對線圈待加工面進行壓力磨削。
以下結合附圖
所示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圖一為線圈裸面磨削機的結構簡圖。
圖二為圖一的俯視圖。
圖三為壓塊進給部件的簡圖。
圖四為圖三的A-A剖視圖。
本實用新型的線圈裸面磨削機由砂帶傳動部件、壓塊進給部件、線圈進給轉動部件和機架1組成,本實施例機架為610×450×750毫米鋼結構件,另外還有防護罩、吸塵器、罩殼和電氣控制板等(這幾件為通用件,圖內未標出),機架1由臺面分成上下二部分。
砂帶傳動部件它由電動機17(本例采用Y90S-6型)、三角膠帶16、二個帶輪10、砂帶12、固定磨頭座15、滑動磨頭座9、導軌8和傳動件組成,本實施例中傳動件采用手輪7和調節(jié)絲桿6。電動機17固定在機架1的底部,一只帶輪10固定在固定磨頭座15上,固定磨頭座15又固定在機架1的右側臺面上,另一只帶輪10固定在滑動磨頭座9上,滑動磨頭座9置于導軌8上,導軌8固定在機架1的左側臺面上,傳動件置于導軌8內,砂帶12環(huán)繞在二只帶輪10上,電動機17通過三角膠帶16與固定磨頭座15上的帶輪10發(fā)生聯(lián)系,從而使砂帶12轉動。通過傳動件,即手輪7和調節(jié)轉桿6,使滑動磨頭座9能左右運動,來調節(jié)兩個帶輪10的中心距,使砂帶12轉動時有一定的漲緊程度,另外可便于砂帶12的裝、卸,中心距調節(jié)范圍為320~400毫米,本實施例取380毫米,兩帶輪10的園心距機架1的臺面距離取185毫米。調節(jié)電動機17上的皮帶盤,使砂帶12具有二種速度,本實施例取7.8米/秒。
壓塊進給部件它由滑塊座19、滑塊24、壓塊11、彈簧23、連接件和傳動件組成,本實施例中連接件采用螺栓22,傳動件采用手輪20和調節(jié)絲桿21。彈簧23位于壓塊11的上面,彈簧23和壓塊11又置于滑塊24槽內,連接件(即螺栓22)將彈簧23、壓塊11和滑塊24連在一起,傳動件(即手輪20和調節(jié)絲桿21)使滑塊24與滑塊座19相連接,滑塊座19又固定在機架1臺面中間的固定座18上。通過操作傳動件(即手輪20和調節(jié)絲桿21)使壓塊11隨滑塊24一起作上下垂直運動,工作時,使壓塊11有部分伸出滑塊槽外,并使壓塊11垂直壓在砂帶12的反面上,二者保持壓力接觸。壓塊11采用45#鋼,為提高壓塊的使用壽命,可在壓塊11端部(即與砂帶12接觸端)嵌入一小塊YT類硬質合金,其大小只要保證能與砂帶12保持壓力接觸即可。
線圈進給轉動部件它是由電動機4,本實施例用Y80L4型,減速箱2,減速箱3,三角膠帶5和線圈定位托盤14組成。電動機4與減速箱2通過聯(lián)軸器等部件組成一體,安置在機架1的底部。減速箱3固定在機架1臺面的下方。減速箱3的出軸與線圈定位托盤14連接,線圈定位托盤14放在機架1的臺面中間,二個減速箱通過三角膠帶5聯(lián)接。使線圈定位托盤14轉動的傳動路線為電動機4→減速箱2→減速箱3→線圈定位托盤14。本實施例中電動機轉速為1390轉/分、功率為0.55千瓦;二個減速箱速比分別為154與138;線圈進給轉速為0.68轉/分。工作時,線圈13放在線圈定位托盤14上。
本實施例機架1由角鋼焊接而成,臺面為610×450×20毫米的鋼板。
機架1的臺面以下四周裝有防護罩,機架1臺面上部的砂帶傳動部件和壓塊進給部件均由罩殼遮住。
電氣控制板上有控制砂帶12轉動、停止的按鈕,還有控制線圈定位托盤14正、反轉與停止的按鈕以及電源按鈕。
吸塵器的安置可視工作場所而定,但吸塵口必須對準正在磨削加工的接觸面。
線圈裸面磨削機的工作原理利用砂帶12作為磨具,因壓塊11上面放置了彈簧23,因此運轉中的砂帶12在壓塊11作用下,接觸安放在線圈定位托盤14上的線圈13待加工面,進行具有彈性的壓力磨削。砂帶12與線圈13待加工面只有局部接觸,線圈13隨托盤一起轉動,線圈13旋轉一周,即完成整個線圈的環(huán)形裸面磨削加工。通過調節(jié)轉動手輪20可以控制線圈13待加工面上導線的磨面寬度。
只要保證砂帶12對待加工面的壓力磨削,砂帶傳動部件、壓塊進給部件和線圈轉動進給部件的位置均可作相應的變化。
本實用新型使得線圈裸面磨削加工能自動進行。與原來的加工方法相比,不僅提高了線圈的生產效率,同時提高了加工質量。磨面寬度的尺寸誤差可達到±0.02毫米之內,完全符合設計要求,磨面平整,其光潔度由原來的
5提高到
8。另外也降低了勞動強度和加工成本,吸塵方便,改善了操作工人的工作環(huán)境。以對TDGC1型調壓器的3千伏安容量的線圈加工為例,其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如每月加工2000只線圈,則一年內因生產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得到的直接經濟效益為9392元。另外這種磨削機還解決了四千伏安以上容量的TDGC2型調壓器的線圈批量加工的質量問題。
這種磨削機只要改變壓塊11端部的形狀,就可以對園環(huán)工件端面、甚至不規(guī)則面進行仿形磨削和拋光加工。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加工線圈裸面的線圈裸面磨削機,它包括有線圈進給轉動部件、機架1、防護罩、罩殼、吸塵器和電氣控制板,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有砂帶傳動部件和壓塊進給部件(1)砂帶傳動部件由電動機17、三角膠帶16、二個帶輪10、砂帶12、固定磨頭座15、滑動磨頭座9、導軌8和傳動件組成,電動機17固定在機架1的底部,一只帶輪10固定在固定磨頭座15上,固定磨頭座15又固定在機架1的右側臺面上,另一只帶輪10固定在滑動磨頭座9上,滑動磨頭座9安置在導軌8上,導軌8固定在機架1的左側臺面上,傳動件置于導軌8內,砂帶12環(huán)繞在二只帶輪10上,電動機17通過三角膠帶16與固定磨頭座15上的帶輪10發(fā)生聯(lián)系。(2)壓塊進給部件由滑塊座19、滑塊24、壓塊11、彈簧23、連接件和傳動件組成,彈簧23位于壓塊11上面,彈簧23和壓塊11置于滑塊24槽內,連接件將彈簧23、壓塊11和滑塊24連在一起,傳動件使滑塊24與滑塊座19相連接,滑塊座19固定在機架1臺面中間的固定座18上。(3)壓塊11垂直壓在砂輪12的反面上。
專利摘要用于加工線圈裸面的線圈裸面磨削機。它由砂帶傳動部件、壓塊進給部件、線圈進給轉動部件、機架、吸塵器和電氣控制板等組成。該機中以砂帶作為磨具,取代了過去用的銼刀或砂皮,運轉中的砂帶在壓塊的垂直作用下,向下與運轉中的線圈待加工表面接觸,并借助壓板上方彈簧的作用進行壓力磨削。這種磨削使被加工面達到了設計要求,同時提高了工效,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又減少污染,改善了工人的生產環(huán)境。
文檔編號B24B21/20GK2039611SQ8820324
公開日1989年6月21日 申請日期1988年2月9日 優(yōu)先權日1988年2月9日
發(fā)明者胡頌仁 申請人:上海電壓調整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