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磨軸承座內(nèi)球面金剛石砂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造金剛石砂輪,特別是一種磨大型汽輪發(fā)電機兩端軸承座內(nèi)球面的砂輪。
大型汽輪發(fā)電機兩端軸承座內(nèi)球面的磨削,長期以來一直采用碳化硅砂輪磨削,被磨工件內(nèi)球面的表面光潔度始終達不到設計圖紙7的要求,這與多方面因素有關,一是該軸承座材質(zhì)是鑄鐵;二是由于該軸承座體積大,重量一般均在1噸以上,所以該軸承座內(nèi)球面的磨削,一般均在立式車床上加工,由于受空間限制,操作起來不方便。三是磨削時一般用電動機帶動砂輪磨內(nèi)球面,當所用的砂輪粒度較粗時,磨削效率高,但表面光潔度差,達不到7,當所用的砂輪粒度較細時,砂輪磨不動,同時極易將工件燒傷。多年來,經(jīng)過反復多次試驗,用普通碳化硅砂輪磨內(nèi)球面,始終解決不了內(nèi)球面光潔度7的問題。
針對已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設計出一種適合于干磨鑄鐵軸承座內(nèi)球面的人造金剛石砂輪。由于金剛石與鑄鐵在磨削過程中產(chǎn)生高溫,金剛石易與鐵發(fā)生化學作用,因此金剛石顆粒表面鍍上一層銅起保護金剛石和結合劑的作用,該鍍銅層還可以起蓄熱作用,該砂輪結合劑是耐熱性良好的聚酰亞胺樹脂。用此金剛石砂輪較好地解決了以前普通碳化硅砂輪磨削時存在的問題,并使軸承座內(nèi)球面表面光潔度達到8以上。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可結合附
圖1、附圖2、附圖3具體說明。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磨內(nèi)球面用金剛石砂輪的剖面圖。附圖2為該砂輪的主體圖。
在附
圖1中,整個砂輪包括工作層1、過渡層2和鋁基體3。工作層1和過渡層2呈弧形,其弧度大小應與工件內(nèi)球面弧度大小相一致。鋁基體3帶柄4和鍵槽5。該砂輪的直徑為根據(jù)被磨工件直徑大小進行選用,一般250mm—600mm,柄長為60—230mm。工作層的組成為,金剛石在工作層中體積百分含量為25%,金剛石為鍍銅75%的JR1型金剛石,粒度為100/120#—240/270#,結合劑在工作層中體積百分含量為37%,結合劑為聚酰亞胺,粒徑為300μm,石墨等填料在工作層中體積百分含量為38%,熱壓成型溫度為230℃,成型時間為120分鐘,二次硬化工藝為在200℃烘烤25小時。
附圖3為該金剛石砂輪工作時的剖面圖,金剛石砂輪8固定于電動機7轉軸上,電動機固定于立式車床刀架6上。被磨工件9在立車上隨車床旋轉,轉速為45—90轉/分,金剛石砂輪的轉速與電動機一樣,為2840轉/分,進刀速度為0.01mm/次。
本實用新型和原有技術相比,其顯著特點是該金剛石砂輪可以用于磨鑄鐵軸承座,而且內(nèi)球面表面光潔度達到8以上,該金剛石砂輪磨削效率高,磨削時間僅為普通砂輪的三分之一,而且生產(chǎn)成本降低一半。
權利要求1.一種以鍍銅人造金剛石粉為磨料制成的磨大型汽輪發(fā)電機兩端軸承座內(nèi)球面用金剛石砂輪,它包括工作層(1)、過渡層(2)和鋁基體(3),其特征在于工作層(1)和過渡層(2)呈弧形,鋁基體(3)帶柄(4)和鍵槽(5)。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剛石砂輪,其特征在于砂輪的直徑為φ250mm—600mm,柄長為60—23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以鍍銅人造金剛石粉為磨料制成的磨大型汽輪發(fā)電機的兩端軸承座內(nèi)球面用金剛石砂輪,它包括工作層(1)、過濾層(2)和鋁基體(3),其特征在于工作層(1)和過渡層(2)呈弧形,工作層(1)可完全被利用,鋁基體(3)帶柄(4)和鍵槽(5)以便固定于電動機上。本金剛石砂輪解決了長期以來鑄鐵軸承座內(nèi)球面用碳化硅砂輪磨達不到表面光潔度▽7的問題,并可根據(jù)人造金剛石粒度粗細使內(nèi)球面表面光潔度達到▽8以上,磨削時間僅為普通砂輪的三分之一。
文檔編號B24D7/18GK2231594SQ9521703
公開日1996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1995年7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7月12日
發(fā)明者余家國 申請人:武漢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