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五元金屬非晶態(tài)合金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非晶態(tài)金屬合金,一般涉及通過將合金在大量成核和結(jié)晶發(fā)生之前冷卻到其玻璃轉(zhuǎn)變溫度之下的溫度,使該合金熔體凝固而形成的金屬非晶體。
當(dāng)從液相冷卻時(shí),普通金屬與合金結(jié)晶。但是已發(fā)現(xiàn),當(dāng)足夠快地冷卻時(shí),一些金屬和合金可過冷并在室溫保持很粘的液相或玻璃態(tài)。一般需要冷卻速度在104-106K/秒的數(shù)量級。要達(dá)到這樣快的冷卻速度,使很薄層(如小于100微米)的熔融金屬或熔融金屬微滴與保持在接近室溫的導(dǎo)熱基片接觸。
所希望的是,為抑制結(jié)晶所需的冷卻速度在1-103K/秒數(shù)量級或更低。最近發(fā)現(xiàn)鋯和/或鈦的合金,銅和/或鎳的合金,其它過渡金屬和鈹?shù)暮辖鹦纬上喈?dāng)厚度的非晶體。這些合金成分公開在美國專利5,288,344和5,368,659中。因此將這些在先專利的主題參照而引入本文。希望提供無鈹?shù)姆蔷B(tài)合金。
因此,按照目前優(yōu)選的實(shí)施方案提供至少為五元的合金,它是由于在玻璃轉(zhuǎn)變溫度以下,以小于103K/秒的速度冷卻而形成的金屬非晶體?,F(xiàn)已找到這樣一種形成合金成分范圍,該范圍能以形成三維尺寸至少為一毫米的物體的冷卻速度形成非晶態(tài)固體。換句話說,這樣合金的片的厚度至少為1毫米。
該合金成分范圍包括Zr和/或Hf45-65%(原子),Ti和/或Nb5-7.5%(原子),Al和/或Zn 5-15%(原子)。該合金的其余成分包括Cu、Fe和Co和/或Ni。限制該成分的限制要使Fe小于10%(原子)。此外,Cu與Ni和/或Co的比在1∶2-2∶1范圍內(nèi)。優(yōu)選的Ti(或Nb)含量大于5%(原子)。
更嚴(yán)格地說,有一種組成式如下的合金
(Zr,Hf)a(Al,Zn)b(Ti,Nb)c(CuxFey(Ni,CO)z)d式中的限定45<a<655<b<155<c<7.5d=100-(a+b+c)dy<100.5<xz<2]]>該合金成分還可包括直到約4%的其它過渡金屬和總量不大于2%的其它元素。
出于本發(fā)明的目的,金屬非晶態(tài)產(chǎn)物的定義為含至少50%(體積)玻璃狀的或非晶相的材料。這實(shí)際上是非晶和結(jié)晶相的微觀混合物,并非試樣的一部分是非晶態(tài)而另一部分是晶體的狀態(tài)。非晶態(tài)形成能力可由冷卻速度為106K/秒數(shù)量級的急冷淬火確定。更常見地是,實(shí)施本發(fā)明而提供的材料含基本上100%非晶相。對于可用于制造尺寸大于幾微米的零件的合金而言,臨界冷卻速度小于103K/秒是期望的。最好是,在1-100K/秒或更低范圍內(nèi)的避免結(jié)晶的冷卻速度。
為鑒定優(yōu)選的非晶態(tài)形成合金,選擇澆鑄層至少一毫米厚的能力。0.5mm的澆鑄層是非晶態(tài)的組合物也是可接受的。一般地說,厚度上的數(shù)量差的一個(gè)數(shù)量級代表冷卻速度上數(shù)量差的二個(gè)數(shù)量級。一個(gè)厚度約1毫米的非晶試樣代表約500K/秒的冷卻速度。
達(dá)到這樣的冷卻速度可通過許多技術(shù),例如將合金澆鑄到被冷卻的銅模中以生產(chǎn)非晶材料的板、棒、帶或網(wǎng)狀部件,其厚度可大于1毫米。壓鑄技術(shù)可達(dá)到范圍為100-2×103K/秒的更快的冷卻速度。
目前用來澆鑄非晶合金的一般方法,例如對薄箔的急冷淬火、單或雙輥熔體紡鑄、水熔體紡絲或平流鑄板也可使用。非晶或部分非晶相合金柱可通過使用電弧冶煉爐產(chǎn)生。在水冷坩堝中通過電弧將小試樣熔煉幾次,以達(dá)到試樣均勻。當(dāng)電弧停止時(shí),試樣隨著熱量通過坩堝排出而凝固。
電弧熔煉爐中的冷卻受到合金的單面的局部表面與冷卻表面間的接觸的限制。所以,在電弧熔煉爐中的冷卻作用在此合金組合物中產(chǎn)生溫度梯度。在靠近冷卻表面的合金區(qū)域冷卻快,而在遠(yuǎn)離冷卻表面的合金區(qū)域冷卻速度低。結(jié)果是最靠近冷卻表面的合金區(qū)域完全是非晶態(tài),而最遠(yuǎn)離的合金區(qū)域則會結(jié)晶。典型的小金屬滴(5克)在電弧熔煉爐中的冷卻速度的數(shù)量級為10-100K/秒。
按本發(fā)明的實(shí)踐已鑒定出許多新非晶形成合金。適于形成玻璃體或非晶態(tài)材料的合金范圍可以許多方法確定。該成分范圍中的一些用相當(dāng)高的冷卻速度形成金屬非晶體,而優(yōu)選的成分用明顯低的冷卻速度形成金屬非晶體。隨著加入材料的不同,該合金范圍的限制可稍微變化。該范圍包括這樣的合金它們在從熔化溫度以顯著小于約105K/秒,優(yōu)選小于103K/秒,而常以更低的冷卻速度,最好小于100K/秒冷卻到非晶轉(zhuǎn)變溫度以下時(shí)形成金屬非晶體。
已發(fā)現(xiàn)含Ti、Zr(或Hf)、Al(或Zn)、Cu和Ni(或Co)的五元或更復(fù)雜的合金以比以前認(rèn)為可能的速度還低得多的臨界冷卻速度形成了金屬非晶體。限制量的Fe也可作為Cu和Ni-部分包括在內(nèi)。這種材料的四元合金未被發(fā)現(xiàn)以至少1毫米的最小尺寸制成完全的非晶體。在本發(fā)明實(shí)踐中發(fā)現(xiàn)低至約10K/秒的臨界冷卻速度的五元合金。
一般地說,較好的非晶形成合金至少是五元合金。四元合金具有Ti、Cu、至少一種選自Zr和Hf的前過渡金屬和至少一種選自Ni和Co的后過渡金屬。五元合金具有Ti和/或Nb、Al和/或Zn、Zr和/或Hf、Cu和Ni和/或Co、和任選的一些Fe。該非晶形成合金還可包括最多為4%的其它過渡金屬和總量≤2%的其它元素,(除非另有說明,這里所說的成分百分?jǐn)?shù)是原子的分?jǐn)?shù))。該另外的2%可包括Be,它趨于降低臨界冷卻速度,但最好避免Be。
廣泛地說,本發(fā)明的非晶形成合金包括Ti和/或Nb5-7.5%(原子)、Zr和/或Hf45-65%(原子)、Al和/或Zn5-15%(原子)。余量可包括Cu、Fe和Co和/或Ni。Hf基本上可與Zr互換。同樣,Ti可與Nb互換,而Al可與Zn互換。Co可以被Ni取代,并且在一定范圍內(nèi)還可包括Fe。Fe的量不大于10%(原子)。
就最好的非晶形成性能而言,最好Ti(或Nb)含量超過5%(原子),而且最好Ti最多為6%(原子)。Al含量最好小于約12%(原子)。確實(shí)有較佳的合金范圍;例如,當(dāng)Ti大于5%(原子)和Zr在45-60%(原子)范圍內(nèi)時(shí),形成好的非晶形成組成。其它優(yōu)選的成分有5-7.5%(原子)Nb和50-65%(原子)Zr。
良好的非晶合金的通式如下(Zr,Hf)a(Al,Zn)b(Ti,Nb)c(CuxFey(Ni,Co)z)d該通式限定如下45<a<655<b<155<c<7.5d=100-(a+b+c)d·y<100.5<xz<2]]>在該式中,a、b、c和d是相根據(jù)該整個(gè)混合物的摩爾重量測量所測得的原子百分?jǐn)?shù),可變的x、y和z是原子分?jǐn)?shù)。在一定的條件下,在該組分中a的范圍為45-65,b的范圍為5-15,c的范圍為5-7.5,而d為余量。Cu的原子數(shù)x,Ni和/或Co的原子數(shù)z的限制要使x與z之比的范圍為1∶2-2∶1。這種限制由式
表示。Fe的原子數(shù)的限制要使原子數(shù)y和原子百分?jǐn)?shù)d的乘積小于10,即d·y<10。
換句話說,Cu和Ni的比的范圍為1∶2-2∶1。對于更好的非晶形成合金而言,最好,Cu與Ni和/或Co的比的范圍為1∶1-1.5∶1。很明顯,最好的非晶形成合金的Cu與Ni比為約1.2。
最好,在該合金成分中使用與Hf相對的Zr,因?yàn)閆r經(jīng)濟(jì)并且提供耐蝕性優(yōu)越和重量輕的的合金。因類似的理由,Ti最好超過Nb。最好,在該合金成分中使用與Co相對的Ni,因?yàn)镃o成本稍高一些,且用Ni比用Co呈現(xiàn)更低的臨界冷卻速度。Al最好超過Zn,這是因?yàn)楹笳咴谔幚頊囟认戮哂酗@著的蒸汽壓,且與用Al相比保持合金成分更困難。
在該非晶形成范圍內(nèi)優(yōu)選的合金成分的形成非晶的臨界冷卻速度小于103K/秒而某些看來似乎具有低到10K/秒的臨界冷卻速度。該冷卻速度未經(jīng)很好地測量,例如,可能是2×103或低于103。103的冷卻速度被認(rèn)為是約0.5-1mm厚的試樣的數(shù)量級。
一個(gè)優(yōu)選合金成分的例子包括Zr52.5-57.5%(原子),Ti和/或Nb5%(原子),Al和/或Zn7.5-12.5%(原子),Cu15-19.3%(原子),Ni和/或Co11.6-16.4%(原子)。其它優(yōu)選合金成分可用下式表示Zr52.5Ti5(Al,Zn)10Cu17.9(Ni,Co)14.6、Zr57Nb5(Al,Zn)10Cu15.4(Ni,Co)12.6和Zr56-58Nb5(Al,Zn)7.5-12Cu13.8-17(Ni,Co)11.2-14。
一般地說,在該非晶合金中可允許直到4%的其它過渡金屬。還可注意到,該非晶形成合金可允許明顯量的被認(rèn)為是伴隨或雜質(zhì)材料的一些元素。例如,在該金屬非晶體中溶有相當(dāng)量的氧而不顯著改變結(jié)晶曲線。其它偶然存在的元素,例如Ge、P、C或N,可以小于約2%(原子)的總量存在,最好是其總量小于約1%(原子)。
在這些很寬的成分范圍中,也可有這樣的合金組合它沒有如各權(quán)利要求中所述的足夠低的冷卻速度來形成至少1/2或1毫米厚的非晶態(tài)物體。在本發(fā)明中根本未要求保護(hù)在這些范圍中的合金。該權(quán)利要求僅針對具有1毫米的最小尺寸的,至少50%非晶態(tài)相的和具有在所述范圍內(nèi)成分的物體。如果該物體不是金屬非晶體,則不要求保護(hù)。
當(dāng)該物體最小尺寸具有至少1mm厚度時(shí),即該物體所有尺寸都有至少1mm尺寸時(shí),從熔融態(tài)通過玻璃轉(zhuǎn)變溫度可達(dá)到的冷卻速度不大于約103K/秒。更高的冷卻速度僅在薄得多的截面可以達(dá)到。如果該非晶態(tài)物體的厚度明顯大于1mm,當(dāng)然,冷卻速度相應(yīng)地降低。具有更低臨界冷卻速度并能在這種更厚截面中形成非晶態(tài)合金的成分在該公開的范圍中。例如,在具有最小尺寸約2毫米的物體內(nèi),合金已完全形成非晶態(tài)。
由所述范圍包括的各種材料組合中,有不尋常的金屬混合物,即它在小于約105K/秒的冷卻速度下不形成至少50%的非晶相。合適的組合通過將該合金成分熔融,急冷淬火和檢驗(yàn)試樣非晶態(tài)特性的簡單方法很容易確定。優(yōu)選的成分用較低的臨界冷卻速度很容易確定。
該金屬非晶體的非晶態(tài)特性可通過許多熟知的方法,如X-射線衍射法,差熱分析或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來檢驗(yàn)。
本發(fā)明對所提供的合金對于形成復(fù)合材料是特別有用的,在此材料中在非晶金屬合金基體中嵌入其它材料的纖維或顆粒。許多顆粒和纖維適合制造這種復(fù)合材料,這包括例如,金剛石、立方氮化硼、難熔金屬碳化物(如碳化鎢、碳化硼、碳化硅)、氮化物(如氮化鈦)、碳氮化物(如碳氮化鈦、氧碳氮化鈦)、氧化物(如氧化硅、氧化鎂、氧化鋁)和硅化物(如硅化鋯Zr3Si2)、硅和其它半導(dǎo)體、難熔金屬(如鎢、鉬、鋼)和金屬間化合物、熱解碳、石墨、硼、二氧化硅基玻璃和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礦物(如硅酸鹽)。當(dāng)然,所選擇的這些纖維或顆粒不應(yīng)與形成該非晶態(tài)相的金屬合金反應(yīng)或溶在其中。
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該非晶態(tài)金屬合金濕潤很多材料,因而可通過在高壓下壓制顆粒,以形成自支承體,及使液體合金滲入該支撐體的孔中來制造復(fù)合材料,也可制造纖維的氈片或紡織品,再使液體合金滲入該氈或紡織品中。換句話說,可將顆粒和/或纖維與隨后被鑄成需要的形狀的液體合金混合。由于有某些顆粒或纖維,該復(fù)合材料的導(dǎo)熱性大于單獨(dú)合金的導(dǎo)熱性。用這種復(fù)合材料,用給定的冷卻速度,該可為非晶態(tài)的物體的厚度大于同樣合金非晶體的厚度。
實(shí)施例下面是合金的表,該合金可被鑄成有大于50%(體積)非晶態(tài)相的至少1mm厚的帶,合金成分通過將表1中所列值代入上述通式中而被確定。
每個(gè)元素下面所列的值對應(yīng)通式中的一個(gè)變數(shù)。例如,Zr鋯下面所列的值對應(yīng)該通式中的變數(shù)“a”。此外,在標(biāo)題“注下”,表示出冷卻該合金成分以獲得非晶態(tài)試樣的方法。
“D”表示用壓鑄技術(shù)產(chǎn)生的非晶態(tài)組合物。
“A”表示用電弧煉爐技術(shù)產(chǎn)生的非晶態(tài)組合物。
“P”表示用電弧熔煉爐技術(shù)產(chǎn)生的部分地非晶態(tài)組合物。部分的非晶態(tài)試樣是將試樣不均勻加熱的產(chǎn)物。除非加熱到很高的溫度,在電弧熔煉爐中的一些合金小粒并未完全熔化。緊挨著電弧熔煉爐水冷爐底的薄層保持不熔化。當(dāng)此試樣冷卻時(shí),這些結(jié)晶區(qū)可從表面生長出。如果冷卻速度接近形成非晶態(tài)的臨界冷卻速度,這些晶體可穿該合金小粒的相當(dāng)厚的厚度生長。如果該合金是一個(gè)良好的非晶體形成物,以使臨界冷卻速度相當(dāng)?shù)?,則晶體就不從成核表面大量生長。更薄的和具有更高冷卻速度的試樣邊緣也可保留非晶態(tài)。
表I原子百分?jǐn)?shù)ZrTiNbAl Cu Ni注457.557.519.515.5 D507.557.516.513.5 D557.557.513.511.5 D47.5 5 57.519.515.5 D52.5 5 57.516.513.5 P57.5 5 57.513.511.5 P504 3.5 7.519.515.5 P554 3.5 7.516.513.5 P604 3.5 7.513.511.5 P500 7.5 7.519.515.5 D550 7.5 7.516.513.5 P600 7.5 7.513.511.5 P450 7.5 7.520 20 D450 57.523.519 D500 57.520.517 P550 57.518 14.5 P600 57.515 12.5 P450 107.520.517 D500 107.518 14.5 D550 107.515 12.5 D52.5 0 7.5 7.514 18.5 D57.5 0 7.5 7.512 15.5 D450 7.5 5 23.519 D500 7.5 5 20.517 P550 7.5 5 18 14.5 P600 7.5 5 15 12.5 P450 7.5 10 20.517 D500 7.5 10 18 14.5 D550 7.5 10 15 12.5 P600 7.5 10 12.510 P52.5 0 57.519.25 15.75 P52.5 0 3.5 7.520 16.5 P57.5 0 57.516.513.5 AZr TiNbAl Cu Ni 注57.503.57.517.514P57 05 8 16.513.5 A57 05 8.516.213.3 A57 05 10 15.412.6 A56.505 7.517 14P56.505 8.516.513.5 A57 05 11 14.912.1 A52.505 12.516.513.5 P55 05 12.515.112.4 A57.505 12.513.811.2 A60 05 12.512.410.1 P52.505 15 15.112.4 P55 05 15 13.811.2 P57.505 15 12.410.1 P60 05 15 11 9D50 07.57.517.517.5 D55 07.57.515 15P50 07.57.515 20D55 07.57.513 17P52.505 8.514.619.4 P55 05 8.513.518P57.505 8.512.416.6 P52.505 8.520.413.6 A55 05 8.518.912.6 A57.505 8.517.411.6 A60 05 8.515.910.6 P55 05 8.518 12A57.505 10 16.511A54 05 10 18.612.4 A56 05 10 17.411.6 A52.505 12.518 12P55 05 12.516.511A57.505 12.515 10A52.507.5 10 16.513.5 PZr TiNb AlCu Ni 注57.507.51013.7511.25P52.502.51019.2515.75D55 02.51017.9 14.6 D57.502.51016.5 13.5 D60 02.51015.1 12.4 D52.550 7.5 19.3 15.7 P55 50 7.5 17.9 16.4 A57.550 7.5 16.5 13.5 A52.550 1017.9 14.6 A55 50 1016.5 13.5 A57.550 1015.1 12.4 P50 50 1019.3 15.7 P45 90 630 10 D50 90 620 15 P55 90 615 15 P60 90 610 15 P45 120 820 15 D50 120 815 15 D55 120 810 15 D45 50 5378 D50 50 530 10 D55 50 520 15 P60 50 515 15 P65 50 510 15 P45 7.5 0 7.5 30 10 D50 7.5 0 7.5 20 15 P55 7.5 0 7.5 15 15 P60 7.5 0 7.5 10 15 P45 100 1020 15 D50 100 1015 15 D55 100 1010 15 P60 100 1010 10 D45 60 930 10 P50 60 920 15 PZrTi Nb Al CuNi注556091515P606091015D4580 122015D5080 121515P5580 121015P454.5 0 10.5 3010D504.5 0 10.5 2015P554.5 0 10.5 1515P604.5 0 10.5 1015P4060 143010D4560 142015D5060 141515P5560 141015P557.5 07.5 2010P557.5 07.5 1020P557.5 07.5 1713P57.5 7.5 07.5 15.1 12.4 P607.5 07.5 13.8 11.2 P這里敘述了具有低臨界冷卻速度的非晶形成合金成分的許多類型和特殊實(shí)施例。對于該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顯而易見的是所述的非晶形成區(qū)域的界限是近似的,稍微超出這些精確界限的成分可能是好的非晶形成材料,而在小于1000K/秒的冷卻速度下,稍微在這些界限中的成分可能不是非晶形成材料。因此在下述權(quán)利要求的范圍中,本發(fā)明可以與所述精確成分有些變化的成分來實(shí)施。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由至少五種元素組成的合金所形成的所有尺寸大于一毫米的金屬非晶體,所述合金包含Zr45-65%(原子);選自Al和Zn的金屬5-15%(原子)選自Ti和Nb的金屬4-7.5%(原子)余量基本上是選自Cu、Ni、Co的金屬和最多為10%(原子)的Fe,其中Cu與Ni和/或Co的比的范圍為1∶2-2∶1。
2.權(quán)利要求1的金屬非晶體,其中Cu與Ni和/或Co的比的范圍為1∶1-1.5∶1。
3.權(quán)利要求1的金屬非晶體,其中Cu與Ni和/或Co的比為約1.2。
4.權(quán)利要求1的金屬非晶體,其中Ti和/或Nb的含量大于5%(原子)。
5.權(quán)利要求1的金屬非晶體,其中Ti和/或Nb的含量范圍為5-6%(原子)。
6.權(quán)利要求1的金屬非晶體,其中Al和/或Zn的含量范圍為5-12%(原子)。
7.權(quán)利要求1的金屬非晶體,它包含范圍為5-7.5%(原子)的Ti而其中Zr的范圍為45-60%(原子)。
8.權(quán)利要求7的金屬非晶體,其中Zr的范圍為50-60%(原子)。
9.權(quán)利要求1的金屬非晶體,它包含范圍為4-7.5%(原子)的Nb而其中Zr的范圍為50-65%(原子)。
10.權(quán)利要求9的金屬非晶體,其中Zr的范圍為55-65%(原子)。
11.權(quán)利要求1的金屬非晶體,它包含范圍為5-15%(原子)的Zn。
12.一種由合金形成的所有尺寸大于一毫米的金屬非晶體,所述合金包含Zr約52.5-57.5%(原子);選自Ti和Nb的金屬約5%(原子);選自Al和Zn的金屬約7.5-12.5%(原子);Cu約15-19.3%(原子)選自Ni和Co的金屬約11.6-16.4%(原子)。
13.權(quán)利要求12的由合金形成的金屬非晶體,所述合金包含約52.5%(原子)的Zr;約5%(原子)的Ti;約10%(原子)的選自Al和Zn的金屬;約17.9%(原子)的Cu;約14.6%(原子)的選自Ni和Co的金屬。
14.權(quán)利要求13的金屬非晶體,它包含約14.6%(原子)的Ni。
15.權(quán)利要求13的金屬非晶體,包含約10%(原子)的Al。
16.一種合金形成的,所有尺寸大于一毫米的金屬非晶體,所述合金包含Zr56-58%(原子);Nb約5%(原子);選自Al和Zn的金屬7.5-12.5%(原子);Cu13.8-17%(原子);和選自Ni和Co的金屬11.2-14%(原子)。
17.權(quán)利要求16的合金形成的金屬非晶體,所述合金包含約57%(原子)的Zr;約5%(原子)的Nb;約10%(原子)的選自Al和Zn的金屬,約15.4%(原子)的Cu;和約12.6%(原子)的選自Ni和Co的金屬。
18.權(quán)利要求16的金屬非晶體,它包含約13.3%(原子)的Ni。
19.權(quán)利要求18的金屬非晶體,它包含約10%(原子)的Al。
20.一種復(fù)合材料,包含選自金剛石、立方氮化硼、難熔金屬碳化物、氮化物、碳氮化物、氧化物和硅化物、硅和其它半導(dǎo)體、難熔金屬和金屬間化合物、熱解碳、石墨、硼、二氧化硅基玻璃和天然或人工合成礦物的材料的顆?;蚶w維;和該顆?;蚶w維的基體,它包含金屬非晶體,該非晶體是由含至少五種元素的合金形成的,該合金包括Zr45-65%(原子);選自Al和Zn的金屬5-15%(原子);選自Ti和Nb的金屬4-7.5%(原子);余量基本上是選自Cu、Ni、Co的金屬和最多為10%(原子)的Fe,其中Cu與Ni和/或Co的比的范圍為1∶2-2∶1。
21.一種制造具有至少50%非晶相的,所有尺寸至少為0.5mm的金屬非晶體的方法,它包括步驟為形成如下通式的合金(Zr,Hf)a(Al,Zn)b(Ti,Nb)c(CuxFey(Ni,Co)z)d式中x、y和z為原子分?jǐn)?shù),而a、b、c和d為原子百分?jǐn)?shù),其中a的范圍為45-65,b的范圍為5-15,c的范圍為4-7.5,d為100-(a+b+c)條件是d·y<10,而
,和以足以形成非晶態(tài)固體的速度使該合金從熔融態(tài)冷卻。
22.權(quán)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該形成步驟包括形成下式的合金Zr52.5Ti5(Al,Zn)10Cu17.9(Ni,Co)14.6。
23.權(quán)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該形成步驟包括形成下式的合金Zr57Nb5(Al,Zn)10Cu15.4(Ni,Co)12.6。
24.權(quán)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該形成步驟包括形成下式的合金Zr56-58Nb5(Al,Zn)7.5 12Cu13.8-17(Ni,Co)11.2-14。
全文摘要
以小于10
文檔編號C22C45/00GK1168928SQ9710996
公開日1997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1997年2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6年2月21日
發(fā)明者林翔鴻, W·L·約翰遜 申請人:加利福尼亞技術(shù)學(xué)院